考点跟踪训练26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合集下载

3.1.3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3.1.3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首 页
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
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 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 之二月也。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真题体验
1.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1分)烘托出作者“欲出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示例: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表现。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的压抑烦闷之情;(1分)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 页
的景象。(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写北京城内的“余寒”,是为下文作铺垫,
与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色形成对比,进行反衬,烘托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真题体验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 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 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臵之, 既而悉败矣。留守子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

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真题回顾】【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点跟踪答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点跟踪答

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点跟踪一、考点概述七年级上册历史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涉及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册书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开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等级: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涉及到禅让制、世袭制等概念,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影响。

3.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疆域拓展:秦汉时期是中国疆域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过程和意义。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这一时期的历史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政权的更迭和民族融合。

学生需要掌握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三、学习方法与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历史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如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学会串联知识点: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的事件往往相互关联。

学生应该学会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

3.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历史不仅仅是事实的陈述,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4.利用图表和地图辅助记忆: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地区,可以借助图表和地图来辅助记忆。

通过图表和地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

1.阅读与思考:除了课本知识,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章,以扩大知识面。

同时,应该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联系现实: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含解析)

【配套K12】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一、(2015·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元膺①丁用晦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赠送的路费或财务。

④俾(bǐ):使。

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认为、以为(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私自,暗地里,偷偷地(3)吕请棋处士他适.:到……去,往,去到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

要注意课内学过词语的常见义项,并联系具体语境加以确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理解全文内容是正确翻译句子的前提,注意关键的几个词语。

“易”:换;“足”:值得;“介意”:在意;“心迹”:心机。

课时讲解题型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

细读原文,寻到“易子”前后语境,找到与之相关的语句,注意用原文语句作答。

课时讲解题型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

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

专题04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4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04论证分析主观题——突破高考第4题“信息类阅读”的考查要求关于“信息类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的“质量水平描述”明确了具体要求:①能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多角度、多层面获取信息,有效筛选信息,准确概括观点和情感,并解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②能清晰地解释文本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或解释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处。

③能比较多个文本或材料,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

④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方面的异同;能从多个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

⑤能运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能够依据多个信息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

题型特点归纳1. 材料的题材类型(1) 关注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如2022年的选文,强调了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紧扣传统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的重要话题。

(2) 重点选取相关专业的浅显的论文或随笔,如儒道思想的探讨、历史观的新视角等。

此类文本,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多元解读、思辨质疑和审美的能力。

如2021年选取的文艺美学方面的评论,还附有雕塑《拉奥孔》的图片,图文并茂,强调在阅读的同时,能受到审美的浸润。

2. 材料的文体特征从材料的文体样式来看,思辨性材料,多以社科类文本为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

经过加工的材料,篇幅虽短,但“五脏俱全”,是一篇完整的论述文本的缩影。

实用性材料,涉及当代文化参与,且来自不同的媒介——既有传统媒介的新闻报道,也有网络新文体。

3. 材料的组合特点从材料的组织形式来看,新高考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的形式,要求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板块六 对点练案27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二)

板块六 对点练案27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二)

对点练案27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二)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处理好公和私、是和非的关系。

这与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曰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

(2)苏轼《石钟山记》中,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强调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3)“大海有崖岸,热烈的爱却没有边界。

”我国古人常以“海”作诗,在我国唐代诗歌中,含有“海”的诗句不在少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点训练(一)(2020·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赠赵伯鱼(节选)韩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

②高与黄: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

③参:领悟,琢磨。

诸方:各地方,各方面。

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3.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含答案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19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一、(2018·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题目。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阿:古地名。

②辟:开垦。

③鄄(juàn):古地名。

④烹:煮。

古代的一种酷刑。

⑤饰诈:掩饰,欺诈。

1.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邹忌讽谏艺术的理解能力。

邹忌本意虽想谈治国大事,但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从家中小事谈起,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从而让齐王悟出治国的道理。

2.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解析】语段(一)中可以找出前两条,正是邹忌的善谏和齐威王的虚心纳谏才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语段(二)则体现了后两条,齐威王明察事理,不一味偏听,并对“饰诈”者进行了严惩。

解答时,概括要全面,要扣点答题。

二、(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课件

中考语文 课后强化训练 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课件
言文实词解释,书本上有现成的解释,这是考查识记能力。第(3)题“赡父” 是一个动宾短语,采用现代汉语的组词法分别组词。第(4)题“毫端”重点是 解释“毫”,联系上下文,从而确定“毫”的意思是“笔”。第(5)题“失其 本心”,这样短语的曾经出现在《鱼我所欲也》中,即“此之谓失其本
心”,因此可以明确“失其本心”的意思是“丧失了他的本性”。
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注意句式的选择、 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第(1)题关键词是“陟罚臧否”“异同”;第 (2)题关键词是“去”“者”。
课后强化训练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一、(2015·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元膺① 丁用晦
原文见讲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认为、以为 (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私自,暗地里,偷偷地 (3)吕请棋处士他适.: 到……去,往,去到
解析 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要注意课内学过词语的常见 义项,并联系具体语境加以确定。
三、(2015·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原文见讲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表明 (2)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买 (3)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偶尔 (4)是.不能改矣: 这、这种人、这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2)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不是他看得起的人,把太多钱财当作草芥一类没有价值的来看,不会买 一朵花一片叶。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第(1)题“尝贻”是“曾经赠送”的意 思,“盖”表示推测,“泛”是“泛舟、游览”的意思。关键词翻译准确 后,然后调整语序,使之通顺。第(2)题“非其人”的翻译要联系上下文来推 测,确定为“不是他看得起的人”,“市”是“买”的意思。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26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26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无答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中学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26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新人教版一、(2012·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题。

与诸弟书(节选)清·曾国藩诸位贤弟足下: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

②洎(jì):至,到。

③骤几:很快成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1·达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题。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四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突破高考第4\5题(解析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只此青绿》火遍全国之后,东方演艺集团力邀现代舞艺术家沈伟耗时20个月创排出一部同样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舞蹈诗剧《诗忆东坡》,该剧日前在上海首演。

如果说“青绿”是因为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使得观众如痴如醉,那么“东坡”则因为审美超前了“三步”,而使得观演反响两极分化。

这部囊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琴棋书画诗词赋和当代艺术里的现代舞、交响乐、当代画,具有镜头感、抽象感,整体节奏还相当慢的作品,对于不熟悉以上融汇东西、博古通今的艺术形式且预设自己要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而言,不太会符合预期。

这就造成了观演后的两极反响——喜欢该剧的赞赏它为“国际传播领域中,既发扬中国审美特质,又符合海外欣赏习惯的破冰之作”;不喜欢该剧的则在社交媒体上“劝退他人”道:“被创(受到创伤),快跑!”同为“青绿”与“东坡”的“父母”,前身之一为东方歌舞团的东方演艺集团,是国家级演艺集团,承载着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就是全民盛事。

引舞蹈观众“竞折腰”的《只此青绿》是东方演艺近年来又一个现象级作品。

“青绿”的成功,在于让故宫博物院里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

该剧把这幅名画的制作过程一一拆解、展现,让观众了解到如今被称为“非遗传承人”的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在成就一幅被视为江山社稷主题的传世之作中做出的贡献。

与此同时该剧在色调上再现了出自矿石的石青、石绿以及群青、赭石、朱砂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

其舞蹈动作设计之美,在具有宋代流行色的背景下,轻易地打动了最广大的观众。

而戴着眼镜的展卷人,赋予该剧当代视角。

在临近剧终时,他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的“隔卷作揖”则深切打动了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也是今天的“传承人”……以往,中国舞蹈剧目中很少有以解读作品角度切入的“阐释性”剧目(解释说明是话剧的功能)。

7.3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九年级语文复习)

7.3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九年级语文复习)

第三讲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解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 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 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节选自欧阳修的《连处士墓表》,有改动) 【注释】 ①赒(zhōu):救济,接济。②粜(tiào):卖出 粮食。
第三讲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题型整合
题例:整合·点拨
二、(2014 台州)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琢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 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 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第三讲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题型整合
第三讲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二是写法分析,主要有: ①修辞手法应用效果的分析; ②根据文章写特点,按要求筛选相应语句; ③品味精妙语句的表达妙处; ④对写作特点的归纳概括; ⑤对文中引用语句表达作用的分析; ⑥对文章突出的写法特点作用的分析。
第三讲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解读
二、(2014湖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晋魏郡亢阳①,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
孙登②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 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疽,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 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 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第三讲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题型整合
题例:整合·点拨
2.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 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分析文意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概括分析文意

概括分析文意一、知识图要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查。

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

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二、分层切片比对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例题讲析】(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

◎原项切分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对应原文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分层比对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与原文“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对照,表述正确。

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与原文“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对照,意思没有改变,表述无误。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发现,分析部分印证了概括部分的“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故本项正确。

◎原项切分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①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②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③仍然忙得。

◎对应原文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考点跟踪训练28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考点跟踪训练28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考点跟踪训练28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一、(2014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

1.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4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训练26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穹石盘簿而.埋根()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④甘冒霜而停.雪()[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

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

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

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文题。

【甲】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

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贤.于材人远矣()②不宜劳.思.于此()[答案]①胜过,超过②劳神,费心思6.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

7.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的过程。

[答案]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文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

蒲苇莲芡④,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2)佳木秀.而繁阴()(3)修.竹森然以高()(4)以.为陂池()[答案](1)情趣(2)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3)长(4)把9.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10.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_______秋季:________[答案]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11.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A:________B:________[答案] A 江湖 B 山林1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分。

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甫.行数里()[答案]tiáo fǔ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答案]①交错相通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7.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8~21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