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创新的困境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创新思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创新思考

使 网络 电视 、 闻 网 、 播 台等 新 广 高校 校 园文 化 是 大学 社 区 中 的每 个 成 员 共 同拥 有 的 校 园 价 值 观 , 投 入 不 足 等 原 因 , 得 高 职 院校 的 报 刊 、 及 其 在 物 质 和精 神 上具 体 化 的 文 化 形 态 , 括 物 质 文 化 、 度 文 化 和 新 闻 宣 传 的社 会 影 响 力 不 够 , 会 认 可 度 不 高 。 很 多 高 职 院校 , 旦 包 制 社 在 一
精 神 文化 等 。高 职 院 校 的诞 生 也 就 十 多 年 的 时 间 , 遍 存 在 着建 校 时 发 生 突 发事 件 ,其 对 于 学 院 发 展 的 不 良影 响远 高 于普 通 的本 科 院校 , 普 间短 、 文化 积 淀 少 、 础 薄 弱 的 问题 。 此 , 职 院 校在 办 学 过 程 中 , 基 因 高 必 从 而 给 高 职 院 校 的建 设 和 发 展 带 来 不 良的 外 部环 境 。 须 更 加 注 重 一 手抓 教学 科 研 . 手 抓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 一 同时 注 重 文 化 创 新 , 设 与普 通 本科 院 校 不 同 的 校 园文 化 , 学 校 的 改 革 和 发 展 营 造 建 为 良好 的校 内外 环 境 。 1 . 乏必 要 的人 才 保 障 , 园 文 化建 设 后 劲 不 足 6缺 校 教 师是 教 育与 教 学 的 主 导 , 校 园 文 化活 动 的 中坚 力 量 。建 设 一 是
园文 化 建 设 等 。其 中 , 多 学 校 的 校 园 文化 建 设 就 存 在 着 文 化 和 科 技 很 2 校 园 文化 建 设 的 创 新 与研 究 . 创 新 是 学 校 发 展 的 灵 魂 和 不竭 动 力 , 注 重 职 业 技 能 培 养 的高 职 对 含量低 , 品位 不 高 , 留在 举 办 一 些 毫 无 特 色 的文 体 活 动 等 方 面 。 停 1 . 园 文 化 建设 积 淀 不 充 分 .缺 乏必 要 的物 质 支 撑 和健 全 的制 院 校 而 言 , 新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目前 , 国的 高 等 职 业 教 育进 人 了快 速 2校 创 我 发展 的 时期 , 现 了 许 多 新 的情 况 , 之 高 职 院校 校 园 文化 体 系 本 身 出 加 这 在 我 国 , 业 教 育 虽 有 多 年 的 历 史 , 高 职 教 育 只 有 近 十 年 的发 还没 有 真 正 形 成 , 就 要 求 我们 在 新 的形 势 和 条 件 下 注 重 校 园 文 化 建 职 但 展 , 史 沉 淀不 够 , 蕴 不 深 , 多 方 面 无法 与 一 些 成 熟 的 本 科 院 校 相 设 的创 新 与 研 究 。 高 职 院校 校 园文 化 建 设 必 须 从 自主 创 新 着 手 , 建 历 底 很 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困境与转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困境与转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困境与转向第一篇范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困境与转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从这些困境出发,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转向之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困境1.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碰撞,使得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这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2.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

一方面,优秀思想政治教师人才短缺,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设施和手段滞后,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3. 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旧观念中,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这使得学生们难以从中获取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到了教育的实效性。

4. 教育方式的单一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依赖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转向1. 坚持价值引领,强化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投入,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同时,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更新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关注学生需求,不断更新教育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多样化方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困境与提升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的困境与提升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的困境与提升建议一、引言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建议,以推动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困境1. 资金短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生产和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很多创意企业在起步阶段遇到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意愿不高,导致很多优秀的文化创意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2. 缺乏原创性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独特的创意和原创作品,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企业缺乏原创性,过度依赖模仿和复制他人的作品,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

3. 市场需求不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属于非必需品,市场需求较为特殊和不确定。

在传统行业受冲击、新兴产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品往往被边缘化,市场份额有限,导致企业难以获得可持续的盈利。

4. 产业链不完善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包括创作、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创意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对接机会,制约了创新的发展;产品销售渠道有限,难以达到更广泛的受众;版权保护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1. 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创新投资机制,为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筹资途径,提高创意项目的成功率。

2. 培养原创人才加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原创能力和创新精神。

搭建平台和机制,鼓励创意人才与技术人才的深度合作,促进创新创作。

同时,加强版权保护,鼓励创意作品的合法使用和开发。

3. 拓宽市场渠道加强与传统行业的合作,将文化创意产品融入到日常消费中,提高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发掘新的市场需求,通过定位和差异化策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融人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的困境与出路

创新创业教育融人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的困境与出路
培育研 究” ( 编号: 1 3 YT 1 4 ) , 主持 人 : 熊花 ; 景 德 镇 市 科 学技 术 局 项 目“ 打 造 景 德 镇 陶 瓷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集 群 中
的政 府职 能再 造研 究” . 主持人 : 熊花 。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0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7 5 l 8( 2 0 1 4) 0 2 — 0 0 5 2 — 0 3
出. 制 约 着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为 了克 服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发 展 的 人 才 瓶 颈 , 高 职 院 校 应 以 提 高 人 才
培 养质量 为核 心 . 主 动 将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融 入 文 化 创 意人 才 培 养 全 过 程 , 加 强顶 层设 计 , 从 培 养 文 化 创 意 思
盛 的3 C 4 E ̄ J ' 意人 才需 求 . 高 职 院 校 及 时 增 设 了 诸 如 工业 设 计 、 动漫、 广告 设计 、 软 件 开 发 等 文 化 创 意 专
业 . 调 整 了相 关 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培 养 了 ~ 批 文 化 创 意 人 才 . 为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有 力 的
创 意产业
( C r e a t i v e I n d u s t r y )是 一 个 新 兴 的 概
括“ 创 意 的生 产者 、 创 意 生 产 的 引 导 者 和 创 意 产 品 的经 营者 ” 三 大 类 自从 2 0 0 0年 1 0月 党 的 十 五 届 五 中 全 会 第 一 次 提 出 文 化 产 业 以来 .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呈 现 井 喷 式 发 展 . 文 化创 意 人 才越 来 越 受到 社 会 的青 睐 . 文 化 创

科学创新的文化困境与文化建设

科学创新的文化困境与文化建设

二 、 学创新 的文 化困境 科
用历 史 唯物 主义 的方法 来 分析 , 何 文 化都 任 具 有 两 重 性 , 优 秀 的 一 面 , 有 消 极 的 一 面 。我 有 也 国传 统 文 化 也 是 如 此 , 中 的 消 极 因 素 使 人 随 意 其 或 不 随 意 地 坚 持 着 身 体 上 或 者 精 神 上 的 “ 脚 ” 裹 , 使个 性解 放 成 为一 纸空 谈 , 科 学 创新 产 生 多方 对 面 、 层次 的负 面影 响 。 深
为 ” “ 所 不为 ” 这 种文 化 通常 被 权 力压 制 成 而 无 。 为 江湖 文化 。悖 道 “ 化 ” 人 类 试 图控 制 、 变 文 是 改 或 违 背 造 化 规 律 的 流 变 性 、 动性 造 作 , 控 这 运 掌

的 关 系 上 , 体 验 而 以乐 为 本 闭 这 些 特 征 可 以 在 重 。
流 变 性 、 动 性 造 作 的是 专 制 “ 治 者 ”掌 控 运 统 ,
基金项 目: 本文受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 第四批高层 次人才培养项 目( 编号 0 一 - 2 ) 7 A 0 8 的资助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2 23・ — - ・ —

量 誊誊 差臻 誊 誊
叠 翟蓦誊誊
刻而 持久 。

方 式 是 “ 为 ” “ 识 形 态 ”, 人 文 之 “ ” 这 有 的 意 即 术 。 种 文 化 通 常 被 权 力 御 用 成 为 庙 堂 文 化 [ 1 】 。
1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普 适 文 化 取 向 与 科 学 .
特 征 。普 适 文 化 由 两 个 部 分 组 成 : 是 对 归 属 自 一

开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新使命

开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新使命
学 ” 时 代独 领 风 骚 。
2 0 1 1 年4 月2 4日,胡 锦涛 同志在清华 大学百 年校 庆 讲话 中首次 明确提 出 :高等教育是优 秀文化传承 的重要 载体 和思想 文化创新的重要源 泉。全面提高高 等教育质 量 ,必须 大力推 进文化传承 创新。此观点 与 “ 全面提 高 高等教育质 量 ,必须 大力提 升人才培养水 平 ;必须 大力 增强科学研 究能力 ;必须 大力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 ”一起 并列提 出 ,因而引发 了国内对大学 的第 四使命 “ 文 化传 承创新 ”的关注。 那 么 ,大学 的文化传承创 新功能是 与生俱来还 是时 代赋 予?大学 的第 四功能是 中国特 色还是也 能得到 国际 认 同?这些 问题都值 得研究 者探索 ,这里 不重点讨 论 。 但有一个现 象笔者认 为值得 重视 ,那就是 大学理念 的每
2 .“ 大学文化庸俗化”的四大具体表现
学者 眭一凡 归纳指 出 :其一 ,官本位 。 以官为本 、 惟 官是重 、惟 官是 奉、惟 官是从 、惟 官是 大等拜 官主义 价值取 向 ,使大学 更像 官僚体 制的 附庸而 非学术机 构。
1 6 f 中国国情国力 I 2 0 1 3 . 0 9
新的责任和使命?
1 . 理解大学 “ 文化传承创新”使命的两个维度
学者张德 祥认 为 ,建设好 大学 自身 的文化 ,即大学 文化和 大学对社 会文化 的繁 荣与发展作 出贡献 ,可以称
之为大学 的双重 文化使命 。笔者认 为 ,既然要承担 文化 传 承创新 的重要使命 ,那 么大学首 先要建设好 自身 的文 化 ,成 为优 秀文化 的代表 、创新 文化的策源地 、社会发

从中不难 发现 ,世 界科学 中心的转移 轨迹 与大学 的 理 念 变迁 、功 能扩 展 、社 会 经 济 文化繁 荣 轨迹 基 本 一

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在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当前思想文化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价值观念多样性、娱乐至上、创新困境和缺乏跨文化交流四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价值观念多样性问题在当今社会,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道德标准的多元化。

这导致了一部分人追求物质利益而牺牲道德原则,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此外,由于信息爆炸和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谣言、假新闻等虚假信息屡次蔓延,并对公众的价值判断产生了误导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育系统的力量。

通过全面启蒙教育和信息传播技术培训,提高公众理性判断的能力,增强道德教育的影响力。

另外,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媒体的监管,加强对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打击,建立可信、公正的新闻传播机制。

二、娱乐至上问题当前,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大众对于娱乐和消遣活动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过度追求娱乐致使人们逃避现实困境,并产生了“观众化”倾向。

这导致思想文化建设中关注高尚艺术品位和精神修养等内容相对缺失,观众趋势激化,以言情剧为主矛盾愈显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自觉性。

首先要倡导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与内容,培养广大公众正确欣赏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优秀作品的能力。

其次, 通过改进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接触更广泛的文化领域, 能够塑造他们正确看待娱乐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能力。

三、创新困境问题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

然而,思想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创新困境。

一方面,部分人群对传统观念固守不放, 抵制现代化改革, 抑制了创新的潜力;另一方面, 高校及研究机构出现以应付任务为主, 忽视原始创作却大量追求“造假”等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推动全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创造性转型,并特别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的跨越困境

文化的跨越困境

文化的跨越困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互相穿插、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必须面对文化的跨越困境。

本文将从历史、语言、教育等多个方面探讨文化跨越困境。

历史的跨越困境历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和文化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许多地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面临着被边缘化、丧失认同的危险。

例如,很多国家的年轻一代不再关心传统文化或民族历史,更愿意追求西方文化的新潮事物。

另一方面,因为历史的殖民和侵略等原因,很多文化的本土传承已经中断,对于文化认同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语言的跨越困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地方的语言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当地语言已经逐渐被英语所代替,但这种趋势并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护。

同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也面临着被边缘化、消亡的困境。

保护语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的重要一环。

教育的跨越困境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文化传承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例如,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中国的古代文化和传统思想是必修课程,但在如今全球化的影响下,教育也面临着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趋势。

这种趋势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不利于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跨越困境的应对方式在面对文化的跨越困境时,有许多应对方式。

首先,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文化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本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则可以在经济上支持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其次,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合作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方面,政府和文化组织可以组织文化节、文艺展览等活动,吸引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进而推广本土文化。

最后,发挥新媒体的力量,让文化更加开放、多元化也是跨越困境的关键之一。

结语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也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文化传承是指保护和传递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而创新则是指推陈出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潮流。

本文将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创新中实现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传承能够让人们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有助于加深文化认同感。

同时,传承文化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传承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传承的困境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亡。

一方面,一些年轻人更愿意追求时尚和流行文化,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挑战。

例如,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现代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创新推动文化传承面对文化传承的困境,创新成为了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首先,创新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例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戏曲、民俗等,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其次,创新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

比如,一些戏曲团体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时尚元素相结合,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创新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四、文化创新需谨慎处理然而,文化创新也需要谨慎处理,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和西化。

文化传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了文化的深层价值。

此外,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神,避免让其变得肤浅和商业化。

五、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为了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

例如,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设立专门的资金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者困境案例

创新者困境案例

创新者困境案例创新者困境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下面列举了10个不同的创新者困境案例。

1. 资金困境:创新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研发、市场推广和生产等环节。

但是,对于初创企业或个人创新者来说,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可能导致创新项目无法顺利进行,甚至被迫中断或放弃。

2. 技术难题:创新往往需要解决一些尚未解决或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创新者可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试验,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失败和挫折。

3. 市场适应性:创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适应性是创新者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使创新者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但如果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或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创新项目也将面临失败的风险。

4.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和程序往往复杂且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这给创新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风险。

5.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创新者面临的另一个困境。

即使创新者成功开发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但在市场上往往会遇到来自其他竞争者的挑战。

创新者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6. 组织文化:创新需要一种积极的组织文化和氛围来支持和促进。

然而,在一些传统的组织中,创新往往被忽视或被抵制。

创新者可能需要克服组织文化的阻力,争取到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7. 合作伙伴关系:创新者往往需要与其他组织或个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共同推进创新项目。

然而,建立和维护合作伙伴关系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如信任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等。

8. 法规和政策限制:创新者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受到法规和政策的限制。

这些限制可能来自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

创新者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改革。

9. 管理和执行能力:创新者不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和执行能力。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和路径选择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和路径选择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和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大学文化传承遇到了重重困难,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和路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学文化传承的现状1. 传承困难。

在现代社会,大学文化传承面临许多困难,首当其冲的是外来文化的渗透。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对传统大学文化构成了严重的冲击,加剧了大学文化传承的困难程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传统的大学文化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2. 传承意识淡薄。

在当代社会,很多大学生对传统大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限,传承意识淡薄。

大学文化在当下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这对大学文化传承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3. 传承方式单一。

传统的大学文化传承方式多为口口相传和书面编修,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推广,导致大学文化传承的范围受限,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难以得到传承和保护。

1. 创新欠缺。

在当代社会,大学文化创新相对滞后,很多传统的大学文化内容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引起学生和社会的共鸣,需要进行创新和更新。

2. 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的大学文化传承并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对大学文化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挖掘,创新的热情和能力有待提高。

1. 注重文化教育。

大学应加强对大学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大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传承意识。

2. 加强创新教育。

传统的大学文化传承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大学应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进行创新。

4. 培养文化自信。

现代社会,大学应加强对大学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传承和创新应当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创新者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创新者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创新者的困境与解决方案创新者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

虽然创新的价值被广泛肯定,但往往要克服许多阻碍和障碍才能实现创新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创新者常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缺乏资源和资金创新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而创新者往往面临缺乏这些资源的挑战。

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研发新技术、购买设备或进行市场推广。

由于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投资者往往对创新项目持保守态度。

解决方案:为了克服资源和资金的限制,创新者可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或投资者。

与其他组织或企业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和风险,共同推动创新项目的发展。

此外,寻求政府或研究机构的支持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政府和研究机构通常会设立专门的创新基金或计划,为创新者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二、法律和知识产权问题在创新过程中,法律和知识产权问题常常成为创新者面临的困境。

创新者往往担心自己的创意或技术被侵权或复制,这可能导致创新者的努力和成果被剥夺。

解决方案:创新者可以通过申请专利、商标或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来保护自己的创意和技术。

此外,创新者还可以与律师或专业法律机构合作,制定战略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也是避免法律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压力创新者往往要面对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压力的挑战。

新产品或新技术可能面临消费者的不认可或不接受,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创新也可能激起竞争对手的关注,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

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市场接受度,创新者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确保创新产品或技术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此外,创新者还可以通过展会、论坛或媒体宣传等方式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提高市场关注度。

在面对竞争压力时,创新者可以通过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产品或技术的附加值。

同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品牌形象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实困境与传承创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精神文化

现实困境与传承创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上的觉醒。钱穆在《 国史 大 纲 》 中指 出 :
“ 只当一 国之 国 民 , 尤其 是 自称 知识 在 水 平 线 以上 之国民, 对 其本 国 以往 历史 文化 有 所 了解 , 并带 有
温情 与敬 意 , 而不 是 抱 一 种偏 激 的虚 无 主义 , 其 国 家乃 有 再 向前 发 展 之希 望 。” [ 1 ] 大 学是 民族 精 神文


大 学 精 神 文 化 自觉 自信 自强 的 必 要 性
化 自觉 的最 高 场 所 .其 精 神 文 化 自觉 的实 现对 于
大学 作为 民族 精神 文 化 的高 地 。担 负着 对 民 族精 神 文化传 承 、 引领 与 创造 的重 大 使 命 。 肩 负着
民族 振 兴起 着 方 向性 的 引导 作 用 。大 学 的精神 文
化 自觉 包括 信 仰 的 自觉 、思 想 的 自觉 、学 术 的 自 觉、 道 德 的 自觉 以及 实 践 的 自觉 。 大 学 以求 索 、 传
播 、捍 卫人 类 历 史社 会 发 展 中形 成 的优 秀 精神 文 明成 果 为 己任 ,不仅 需 要 以守 卫者 的姿 态 接受 民
传播 、 发展与弘扬时代先进精神文化的重要职责。
求 的集 中展 现 。又是 民族 优 秀 文 化传 统 和 时代 精
神的 彰显 。在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 如何 守护 象 牙塔 的 精神 家 园与应 对 功利 性 价 值 取 向 ,成 为大 学 人面 临 的共 同 问题 ;如何 以大 学 精 神 文化 传 承 创 新 为
核心 , 推 动 大学 文化 的建设 与兴 盛 , 成 为 当前 大学 面临 的重要 而又 紧迫 的课 题 。
汪馨 兰 . 戴钢 ຫໍສະໝຸດ [ 摘 要】 大 学精 神 文 化是 大 学存 在发 展 的价 值基 础 与命脉 所 在 ,大学精 神 文化 自觉 自信 自强是 民族

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工作总结——困境与挑战,如何应对?

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工作总结——困境与挑战,如何应对?

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工作总结——困境与挑战,如何应对?2023年,作为一名大学学生会主席,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结合学生会实际工作,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困境与挑战1.面临来自不同群体的诉求和压力作为学生会主席,我们需要承担对学生的代表责任,而学生群体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兴趣爱好。

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上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全方位代表。

同时,我们也会面临学校的诉求和压力。

学校需要学生会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传递学校文化和理念,开展各类活动,同时,学校也对学生会的表现有着一定的要求和考核。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创新、施策,并且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工作。

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营经验随着大学学生群体的日益复杂化和人数增加,我们需要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学生会的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推进和有效的管理。

同时,学生会的经营和管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营经验,这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善于利用各种管理和运营工具,提高学生会的运作效率和能力。

3.缺乏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学生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组织各类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学学生会的经费通常都很紧张,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不仅要合理地使用经费,同时也需要寻找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创新和开展更多的活动。

二、挑战的解决方案1. 建立高效稳定的管理机制我们应该在学生会中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管理机制,这有助于学生会内部的协调和管理。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统一的会议制度,明确会议时间、议程及参会人员,确保会议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使每个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我们应该建立部门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学生会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既包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困境,也包括对当代文化创新与多元性的追求上存在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困境1.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压力: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古建筑被毁或改造,传统村落逐渐消失。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城市生活中地位较低,以及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兴趣等问题日益突出。

2. 文物保护不力: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重要的文物遗产,但在实施层面仍然存在问题。

一方面是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是监管不到位、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文物破坏和盗掘事件频发。

3. 传统艺术形式衰落: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等,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

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保护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二、对当代文化创新和多元性的追求上存在的挑战1. 娱乐消费主导: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娱乐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部分娱乐内容倾向于商业化和低级趣味,忽视了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这导致一些优秀的非主流文化难以得到认可和支持。

2. 缺乏原创力与独特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中国应该努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

然而,在很多领域中仍然存在缺乏原创性和独特性的问题。

这不仅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空间,也使得其在全球舞台上缺乏竞争力。

3. 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文化产业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地域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一些大城市文化资源集中,而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差异化、个性化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1. 加强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方式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学生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困境分析1.信息传播渠道的变迁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主要通过校园广播、海报、演讲等传统媒介来传播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式的信息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2.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思想为主,然而当代学生更追求自我表达和个性化,他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无法与当代学生产生共鸣。

3.传统活动形式不再适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常常以课外讲座、学术讲座为主,忽视了学生们的兴趣需求和多元化发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学生们更倾向于参与、互动性更强的活动形式,传统活动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二、对策建议1.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注重深化内容。

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创新。

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举办更多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2.拓展信息传播渠道针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来发布文化活动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也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互动交流渠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3.提倡多元化参与形式针对传统活动形式不再适用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提倡多元化参与形式,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化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化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信息工程7班201230711012 魏事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从横向看,现在的中国是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大国,地区性的军事强国,中华文化圈内的文化大国。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的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在全球性的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上,中国的参与至关重要。

但在文化方面,中国始终面临巨大的困境。

无论是韩国申请端午祭,还是好莱坞风靡中国,亦或者是麦当劳、肯德基的家喻户晓,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在文化上处于劣势。

即使是政府大力支持的孔子学院,也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世界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差。

从纵向看,现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正逐步取得古代中国所拥有的实力及地位,但文化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曾长期领先世界,现在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大是必然趋势,但文化方面的进展令人堪忧。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距的产生?这个问题必须引发人们的思考。

一.文化的定义及特点:在探讨中国现代文化改革面临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有什么特点。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人类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文化的这种定义必然决定了文化的以下几点特点。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一定社会文化总是在继承前期文化的基础上而存在和发展,他同历史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文化还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不同民族,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文化差别也很大。

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成为了中国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新时代下,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了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创新的实践与困境等角度来探讨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作为一个理念,在新时代下逐渐被提出。

它不仅是对中国文化自身的认同,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第一,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自信。

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的基础上。

第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意志,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维护的基础上。

第三,文化自信是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中国道路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注重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和探索的基础上。

二、文化创新的实践与困境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在新时代下,中国文化创新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如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特色的文化产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境。

首先,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仍需要创新。

虽然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创新。

文化产业的特点是“软实力”较强,与其他行业相比,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更为复杂,需要在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因此,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当前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困境,急需制定对策来加以解决。

1. 传承环境逐渐衰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周边的传统文化环境逐渐受到冲击和破坏。

原本保存完好的古迹、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逐渐消失,给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师资力量不足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传承经验的师资力量,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水平无法得到提升,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3. 社会认可度不高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较低,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的社会价值不够突出。

这导致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社会支持和认可,难以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

4. 学生接受度不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度普遍不高,地方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受到冷落,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研究1. 强化师资建设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知名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传承者,并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师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提高其传授传统文化的水平和能力。

2. 加大资源投入地方高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资源投入,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环境。

3. 加强社会交流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提高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增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活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受度。

4.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应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文化创新的困境
熊丙奇
2012-05-17 10:01:06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2年05月07日大学文化创新,我觉得现在的困境有四个方面。

一是行政化。

我一直认为,虽然我国有很多的大学——按照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高等学校有2600多所——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我国的大学都是教育部门下属的政府机构,拥有从副部级到正厅级、副厅级等各种行政级别,大学更像是一个官场,官场文化制约了创新的生命力。

数月来,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领导进行了密集的轮换,有一个校长只在一所大学干了一年多,就调到另一所大学当校长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怎么可能有文化?对大学校长进行轮换的一个理由是,一个人当一所大学的校长合适,再当另一所大学的校长,也合适,只要级别符合即可。

但是,这忽视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国外大学的校长是由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的,会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传统、文化,制订校长标准,进行公开遴选,你在A学校当校长合适,可能在B学校就不合适。

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校领导轮换制,其实是在消灭大学的文化。

因此,如果教育的行政化不去除,大学文化要创新,希望很渺茫。

二是功利化。

这在目前的高校非常普遍。

10年前,高校的大合并,实际上就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强拆”,有的大学从资源整合角度可以合并,但有的大学根本没有合并的意愿,且办学风格相去甚远。

强拆的结果就是大学文化也随之消灭。

在大扩招、大合并之外,很多大学校长为了体现自己有本事,也为了在很短
时间出政绩,对学校进行大改造。

本世纪初期,很多学校都改校歌、校训等。

如果来一个校长就换一下校歌、校训,这个学校还能成为百年老校吗?北京大学近年来拆除了很多的老建筑,但是到美国大学一看,他们把学生的姓名一个一个刻在宿舍的墙上,很多年以后,学生回到校园,还可见到自己的宿舍,见到宿舍里自己的名字,会想起当年的学习生活,马上就有很多人掏腰包捐钱。

与之相反,我们的大学则要求学生必须拿就业协议来换毕业证书,或者说在离校前把贷款还清,你说这样的学校孩子们会记住它吗?多年以后,他们回到母校,本来想寻找当年学习生活的记忆,但校园面目全非,什么都找不到。

学校提出要捐赠,大家都勉为其难。

国外一些大学的捐赠率极高,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捐赠率为62%,哈佛大学的校友捐赠率为48%,可我们大学的校友捐赠率呢?
现在的大学教师也谈不上有文化,有文化的教师都被边缘化了。

不少大学都用论文数、课题数、经费数、成果数装点自己的门面。

我统计过,“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都在学校概况中宣称有多少院士,有多少国家科技进步奖,而以上数据都是政府评价。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每年只要多评几个院士,多设几个进步奖,那么中国的大学很快就会变成全世界有名的大学了。

在极端功利的办学氛围中,还有多少文化的积淀呢?
三是同质化。

大学没有自己的特色,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行政管理、行政评价。

对于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教育部曾进行过深刻的反思,承认其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行政评价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所有高校。

其结果是,所有大学变为一个模式。

北大跟清华有什么差别?上海交大和复旦有什么区别?除了规模、成果略有差异,看不出学校的文化有什么不同。

美国有5000所高校,国人熟悉的只是哈佛、耶鲁,其实美国有不少办学质量相当高的文理学院,这些学院的学生可以申请转学到名校。

但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个
金字塔结构,顶端是北大、清华,垫底的是高职高专。

如此,整个社会陷入教育焦虑中,都追求好的学校,这就是同质化带来的结果。

这样的教育无法给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进而使教育的发展没有出路。

四是空心化。

有人对大学的评价是:上大学混,出了大学混混。

虽然有些偏激,但想想有些道理。

目前,“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由于获得较多国家资金,因此对学生来说还有一些教学内容。

而一些二本、三本院校,变成了考研基地,对大一的学生就动员考研,大四时举行隆重的考研颁奖典礼,整个大学四年的生活就成了新的应试教育,这样的大学给学生的不是大学教育。

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民办高校,由于资金来源单一,只有靠学生的学费维持生存,因此想方设法压缩办学成本。

据调查,有的高校生均培养成本只有2000多元,而上海静安区小学生的生均培养成本是17000元。

还有的大学一年的放假时间是110多天,还不包括平时的双休日,算下来学生求学时间只有160天到170天。

以上几方面,是推进大学文化创新的障碍,必须清除掉。

否则,创新只是空谈。

首先,要赋予大学办学自主权,这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讲得非常清楚,包括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改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

但是,《纲要》颁布之后,去行政化改革,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任何的迹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曾讲到,要制定一个很好的《纲要》,给老百姓教育的信心。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教改没有切实推进,老百姓对教改的信心在一年间又下挫了。

一个事实是,2010年中国的出国留学规模比上年增
加了5.5万人,增幅超过20%,高中及高中以下学生的出国比例占到总体出国人员的20%,留学出现低龄化趋势。

2012年,出国留学的增幅预计将达到3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家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整体教改没有信心。

虽然北大、清华现在都在抢生源,但其实抢到的只是二流、三流的了。

如果再不推行教育去行政化改革,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加不堪的教育结局。

在过去一年中,也有大学做出了去行政化的姿态,采取了一些行动,但从其实质分析,不是去行政化,而是继续行政化。

比如说,有的大学校长说要去行政化,因此校长要退出学术委员会,认为校领导不参与学术委员会了,就是去行政化。

事实上,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不一定就是去行政化,如果行政主导教育资源、学术资源配置的模式不改变,校长退出的结果更加严重,可以利用学术委员会为自己谋求教育和学术福利。

去行政化,要求行政放权,而不只是简单的形式。

其次,赋予教师充分的教育自主权。

当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非常少,一是大学功利化的指标,把教师的精力全部导向到学术研究中,难以投入教育教学;二是没有给老师自主教学的空间。

比如说大学基础课,尤其是人文课程,哪一个老师敢敞开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头脑风暴,有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一场风暴。

现在网络公开课很热。

其中哈佛大学的正义课受到网友追捧,如果国内大学有一个大学教授也在自己的课上讲正义,会是怎样一种情况?我们不要说别人的课为什么精彩,而要分析自己的课为什么不吸引人,当老师这也不能讲,那也不能讲时,学生能学到什么?他们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怎样培养?
再次,恢复学生组织的自治性。

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为什么学生自治会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一方面,学生组织应该代表学生维护学生的权益,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另一方
面,通过学生会自己组织的活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目前,大学的学生会往往是行政的附庸,导致学生会变异,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副教授狠批学生会,认为其非常衙门化。

西南联大曾经创造高等教育的奇迹,在其办学历程中,学生自治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自己举办讲座,邀请谁、什么主题,绝对不会有校方审核。

而现在,学生会举办活动,必须经过审核。

如此一来,学生怎么自治呢?现在学生会更像是一个利益机构,因为参加学生会就有升学、就业、考研的好处。

很显然,这样的学生会是不可能为学生争取权益的。

因此,大学里伤害学生权益的事一再发生。

这不是有文化,而是反文化的表现。

创新和文化是两个时下令人纠结的词汇,提得越多越表明其稀缺。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参与推动教育改革,为大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