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性毛发上皮瘤1例
16例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临床与病理观察
几点 : 肉眼观察单 发性 毛发上皮瘤 多位 于头 面 ① 部, 为硬 固的丘疹 。②不 具有珍珠样 光亮隆起 边 缘 。③ 可能会转化为癌肿 。④镜下为真皮 内基底
皮 肤性病诊 疗学 杂志 2 1 0 0年 l 第 1 2月 7卷 第 6期
4l 7
图 l 单 发 性 毛 发 上 皮瘤 临床 皮损
j
≥ 蔷
图 2 肿 瘤 位 于 真皮 ( E 1 H ,0×)
图 3 基底 样 细 胞 ( E 1 H ,0x)
图 4 毛 发 结构 发 育 ( E 1 H ,0×)
肿瘤全部位于头面部 , l 0例位于鼻部 ( 25 )3 6.% ,
例 位 于 面 颊 部 ( 87 % ) 1例 位 于 头 顶 部 1.5 ,
( .5 ) l 62 % , 例位于眼睑 (. 5 , 例位于 鼻唇 62 %) 1 沟 (. 5 ) 62 % 。通常无 自觉症状 , 但偶 尔有烧灼感
及痒感。单发性 毛发上皮瘤极 容易临床误诊 , 本 组1 6例中 l 4例临床 误诊 ( 8例误 诊为色痣 , 3例
发性毛发上皮瘤 , 多发性 毛发上 皮瘤为常 色体显 性遗传 , 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为非遗传 , 皮损一般直
径为 05c 的皮色结 节 , . m 无症状 。发生于成人面 部偶 见于其他 部位 , 包括 头皮 、 、 、 颈 背 外阴 、 阴阜
地 向毛 发结 构 发 育 ( 2 图 3 图 4) 中 央 细 胞 图 、 、 。 形 成 花 边样 网状 或 筛 状 结 构 1 ( 5 。 细胞 有 例 图 )
l 临 床 资 料
11 一 般 资料 .
经组织病理 检查 确诊 的单 发 性 毛发 上皮 瘤 1 例 , 3例 ( 87 %) 女 1 6 男 1. 5 , 3例 ( 12 %) 男 8 .5 , 女 比例约 14 年龄 2 9 岁 , :, 3~ 3 平均年龄 5 . 7 5岁。
Bcl-2、CD34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Bcl-2、CD34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毛发上皮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发表时间:2018-11-29T12:11:43.88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作者:刘冰梅邢荣贵夏丽杰李黎张翰文程雪[导读] 本组研究表明Bcl-2在BCC和TE中表达模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D34对于鉴别二者意义不大。
黑龙江省医院皮肤科(南岗院区)哈尔滨 150001摘要:目的观察Bcl-2、CD34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TE)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两种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确诊的36例BCC和16例TE石蜡包埋标本行Bcl-2、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在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中的表达。
结果 Bcl-2的表达,36例BCC中有28例肿瘤细胞团弥漫表达Bcl-2(77.8%),16例TE中13例肿瘤细胞团阳性表达(81.3%),其中11例出现肿瘤细胞团外周1~3层细胞阳性表达(68.8%),呈栅栏状排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的表达,二者瘤细胞团均不表达,16例TE中,只有2例间质细胞表达CD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cl-2在BCC和TE中表达模式不同,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CD34对于鉴别BCC和TE意义不大。
关键词:Bcl-2;CD34;基底细胞癌;毛发上皮瘤;免疫组织化学Bcl-2、CD34 expression in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trichoepithelioma Liu Bingmei Xing Ronggui Xia Lijie Li Li Zhang Hanwen Cheng Xu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Bcl-2、CD34 in basal cell carcinoma(BCC)and trichoepithelioma (TE),and to explore their value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amples from 36 cases of BCC and 16 cases of TE were analyz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targeting Bcl-2、CD34.The expression of these biomarkers were observed both in tumor cells and surrounding stromal.Results 28 cases of BCC showed diffusely positive staining of Bcl-2 in the tumor cells(77.8%).13 cases of TE were Bcl-2 positive in the tumor cells(81.3%),in which 11 cases showed that cells of 1-3 layers surrounding the tumor were positive staining and showed palisading arran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The expression of CD34 in TE showed that positive staining of stromal cells occured in 2 cases(12.5%).The expression of CD34 was negative in tumor cells of BCC and T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cl-2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these two tumors,while the expression of CD34 is meaningles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key words]Bcl-2,CD34,basal cell carcinoma,trichoepithelioma,immunohistochemistry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常发生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1]。
皮肤镜辅助诊断女童难辨认毳毛癣1例
㊃病例报告㊃皮肤镜辅助诊断女童难辨认毳毛癣1例李美荣刘文韬吴榕尹颂超冯佩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ʌ摘要ɔ患儿,女,6岁㊂临床表现以右侧面颊淡红斑为主,未见明显鳞屑或脓疱,在皮肤镜下发现病变毳毛变短,根部有少许鳞屑,拔取病变毳毛进行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病变毳毛毛根部被发出亮蓝色荧光的有隔无色透明菌丝包绕,菌丝沿着毛干方向生长,部分菌丝游离向周围伸展,镜下未见皮屑中有真菌菌丝或者孢子㊂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原菌为太田节皮菌(犬小孢子菌为无性期)㊂诊断:儿童难辨认毳毛癣㊂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100m g,每日一次,局部外用特比萘芬乳膏㊂4周后随访,患儿面部背景颜色恢复正常,真菌镜检(-),予停药观察㊂随访3个月无复发㊂ʌ关键词ɔ面部毳毛癣;皮肤镜;难辨认癣ʌ中图分类号ɔ R756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344-03D i a g n o s i s o f a g i r l w i t h i n d i s t i n g u i s h a b l e t i n e a o f v e l l u m h a i r b y d e r m a t o s c o p yL I M e i r o n g,L I U W e n t a o,WU R o n g,Y I N S o n g c h a o,F E N G P e i y i n g(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r m a t o l o g y,T h i r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S u n Y a t-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G u a n g z h o u510630,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 A6-y e a r-o l d g i r l p r e s e n t e d w i t h a l i g h t e r y t h e m a o n h e r r i g h t c h e e k w i t h n o s c a l e s o r p u s t u l e s.U n d e r d e r m o s-c o p y,t h e d i s e a s e d h a i r w a s f o u n d t o b e s h o r t e n e d w i t h a f e w s c a l e s o n t h e r o o t.B y f l u o r e s c e n t s t a i n i n g,t h e d i s e a s e d h a i r w a s s u r r o u n d e d b y t r a n s p a r e n t h y p h a e w h i c h e m i t t e d b r i g h t b l u e f l u o r e s c e n c e,a n d t h e h y p h a e g r e w a l o n g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h a i r s h a f t,s o m e o f w h i c h w e r e e x t e n d e d t o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s.N o h y p h a e o r s p o r e s w e r e f o u n d i n t h e d a n d r u f f u n d e r t h e d e r-m o s c o p y.T h e p a t h o g e n w a s i d e n t i f i e d b y 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 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 a s A t h r o d e r m a o t a e(t e l e o m o r p h o f M i c r o s p o-r u m c a n i s).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i n e a o f v e l l u s h a i r o n a c h i l d s f a c e w a s m a d e.O r a l i t r a c o n a z o l e c a p s u l e100m g/d a n d t o p i c a l t e r b i n a f i n e c r e a m w e r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e d.A f t e r4w e e k s f o l l o w-u p,t h e c h i l d s f a c i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c o l o r r e t u r n e d t o n o r m a l,a n d m i c r o s c o p i c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h o w e d n e g a t i v e r e s u l t,s o t h e m e d i c a t i o n s w e r e s t o p p e d.T h e r e w a s n o r e c u r r e n c e i n3m o n t h s f o l l o w-u p.ʌK e y w o r d sɔt i n e a o f v e l l u s h a i r;d e r m o s c o p y;i n d i s t i n g u i s h a b l e t i n e a[C h i n J M y c o l,2023,18(4):344-346]毳毛癣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特殊类型皮肤癣菌病,临床容易误诊误治,延误病情,引发不良医疗纠纷[1]㊂毳毛癣的临床特征多样化,微小毳毛细软无髓质,透明或半透明,仅凭肉眼判断毳毛病变很困难㊂有研究显示,借助无创的具有放大偏振功能的皮肤镜能根据特征性的镜下形态快速作出诊断,并且有效地跟踪治疗随访㊂现报道通过皮肤镜辅助诊断治疗女童面部毳毛癣1例㊂作者简介:李美荣,女(汉族),硕士,主管技师.E-m a i l:l i m r o n g@ m a i l.s y s u.e d u.c n通信作者:冯佩英,f e n g p y@m a i l.s y s u.e d u.c n 1临床资料患儿,女,6岁8个月,体重18k g㊂右面部皮肤出现钱币大小红斑2周,有宠物猫接触史㊂专科查体:右面部可见2c mˑ3c m大小红斑,中央颜色略浅,皮损边界不清,未见明显鳞屑㊁脓疱,肉眼下可见少许毳毛底端黏附少量鳞屑(见图1)㊂偏振光皮肤镜(北京德迈特)下皮损背景颜色偏粉红,可见较多毛细血管扩张,未见鳞屑或脓疱;部分毳毛明显比正常毳毛短,毳毛根部包裹鳞屑,色偏黄(见图2)㊂在皮肤镜辅助下,用无菌镊子夹取可疑病变毳毛,滴加荧光染料(钙荧光白,江苏莱芙特敏),立即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调整光源模式为紫外光以及普通光源与紫外光源重叠,可见病变毳毛毛根部被发出亮蓝色荧光的有隔无色透明菌丝包绕,菌丝沿着毛干方向生长,部分菌丝游离向周围伸展(见图3),在荧光显微镜下未见皮屑中有真菌菌丝或者孢子㊂取皮损处皮屑和毳毛接种于含氯霉素的沙堡弱培养基(S D A )上,28ħ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0d 后可见明黄色绒毛状菌落(见图4)㊂挑取长出的菌落进行小培养后,揭片经荧光染色后可见厚壁且分隔的纺锤状大分生孢子(见图5),顶点弯曲,有棘状突起,形态学诊断为犬小孢子菌(太田节皮菌的无性期)㊂采用OM E G A 试剂盒(F u n ga l D N A k i t ),对样本的总D N A 进行提取,经I T S 1/4引物做P C R 扩增,送广州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产物测序后登陆G e n B a n k 比对,在N C B I (h t t p ://w w w.n c b i .n l m.n i h .go v /)网站上进行B L A S T 比对,该结果与太田节皮菌(犬小孢子菌为无性期)同源性达99%㊂诊断及治疗 诊断为犬小孢子菌(太田节皮菌的无性期)所致面部毳毛癣,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100m g,每日1次,局部外用特比萘芬乳膏㊂嘱患儿远离宠物猫,注意手卫生㊂2周后随访,面部红斑消退,皮肤镜下检查仍可见短小毳毛,显微镜下见毳毛内有真菌菌丝,继续药物维持治疗㊂4周后随访,患儿面颊颜色恢复正常,未见明显鳞屑,毳毛无鳞屑(见图2B ),皮肤镜下可见毳毛恢复正常状态,真菌镜检(-),予停药观察㊂随访3个月无复发㊂2 讨 论毳毛又称汗毛,细软无髓质,透明或半透明,主要见于面部㊁四肢和躯干部[2]㊂毳毛癣由E b y等[3]于1971年首次报道㊂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皮疹有糜烂㊁渗出等,毛囊性的微小脓疱,脱屑,结痂,部分皮疹边界不清,呈水肿性红斑㊁色素减退斑等㊂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毛囊性脓疱㊁感染性肉芽肿等症状[4]㊂由于大多数患者有外用皮质类固醇或外用抗真菌药物史以及对治疗耐药等[5],这使得毳毛癣更难诊断㊂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脂溢性皮图1 患儿右面部可见钱币大小红斑 图2 A.皮损可见较多毛细血管扩张,未见鳞屑或脓疱;部分毳毛明显比正常毳毛短(黄色箭头),毳毛底端包裹黄色鳞屑(ˑ20,黑色箭头);B .治疗后4周皮损未见毳毛鳞屑(ˑ20) 图3 可见病变毳毛毛根部被发出亮蓝色荧光的菌丝包绕,部分菌丝游离向周围伸展(ˑ400,黄色箭头).A.紫外光;B .普通光源与紫外光源重叠 图4 沙堡弱培养基(S D A )上,培养10d,可见呈放射状绒毛菌落,背面可见产明黄色色素菌落.A.培养皿正面;B .培养皿背面F i g .1 C o i n -s i z e d e r y t h e m a o n t h e r i g h t f a c e o f t h e c h i l d F i g.2 A.T e l a n g i e c t a s i a w a s s e e n ,w i t h o u t s c a l e s o r p u s t u l e s i n t h e l e s i o n s ,s h o r t e r v e l l u m h a i r s t h a n n o r m a l (ye l l o w a r r o w ),w h i c h c o n t a i n e d y e l l o w s c a l e s a t t h e b o t t o m (ˑ20,b l a c k a r r o w );B .Af t e r 4w e e k s o f t r e a t m e n t ,v e l l u m s c a l e d i s a p p e a r e d i n t h e l e s i o n s (ˑ20) F ig .3 B r i gh t b l u e f l u o r e s c e n t h y p h a e s u r r o u n di n g t h e r o o t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d v e l l u s h a i r s ,a n d s o m e o f t h e h y p h a e s p r e a d i n g o u t (ˑ400y e l l o w a r r o w ).A.U n d e r t h e m e r g i n g m o d e o f u l t r a v i o l e t l i g h t ;B .U n d e r t h e m e r g i n gm o d e o f u l t r a v i o l e t l i g h t a n d n a t u r a l l i g h t F i g.4 O n S D A m e d i u m ,a f t e r 10d a y s o f c u l t u r e ,t h e c o l o n i e s w e r e f o u n d t o b e r a d i a t i n g c h o r i -o n i c v i l l i a n d p r o d u c e b r i g h t y e l l o w p i gm e n t o n t h e b a c k .A.F r o n t o f t h e c u l t u r e m e d i u m ;B .B a c k o f t h e c u l t u r e m e d i u m图5小培养后,揭片经棉兰染色后可见厚壁和分隔的纺锤状大分生孢子(ˑ400,黄色箭头)F i g.5 A f t e r s m a l l c u l t u r e,t h i c k-w a l l e d a n d s e p a r a t e d s p i n d l e-l i k e m a c r o c o n i d i a c o u l d b e s e e n i n t h e c u t-o f f s e c t i o n s s t a i n e d w i t h m a g-n o l i a(ˑ400,y e l l o w a r r o w)炎㊁脓皮病㊁白色糠疹㊁白癜风㊁毛囊炎㊁特应性皮炎㊁玫瑰痤疮㊁盘状红斑狼疮㊁银屑病等[4,6]㊂难辨认癣的毳毛在皮肤镜下特征改变为:有莫尔斯码毛㊁易变形毛㊁逗号毛和螺旋毛以及毛囊周围的鳞屑[7]㊂毳毛癣的诊断一般由真菌学检查查到毳毛内和/或毳毛周围围绕有真菌菌丝或者孢子而确诊,但常合并普通体癣,多数在皮屑中能查到真菌菌丝和/或孢子㊂本例中,病变微小,刮取皮屑中未见真菌菌丝,通过拔取毳毛才发现真菌菌丝,这又给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㊂据推测:毳毛癣可能是真菌通过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侵犯头皮或毛发,侵入的孢子通过变形肿胀㊁向毛根部生长以及分泌蛋白水解酶等方式破坏毛发的结构和功能,人体通过头皮皮脂腺中的不饱和脂肪酸㊁自身免疫及产生抗菌肽等方式来抵御真菌入侵,儿童常因皮脂腺发育不成熟㊁自身抵抗力差,较易发生头癣和毳毛癣[8]㊂引起毳毛癣的真菌可聚集在毛发表面,尤其是毛根部,充当真菌的储存库㊂研究表明:感染真菌的毳毛在皮肤镜下常具有以下特征:毛发根部伴有鳞屑斑块㊁毳毛变短小㊁发生弯折,出现破碎的毛发,螺旋状的毛发,营养不良的毛发和莫尔斯电码样毛发和毛囊脓疱[7,9]㊂而本例中毳毛变短且伴有黄色鳞屑,亦是毳毛癣的毛发改变特征之一㊂因此,在临床医师与检验技师接诊体癣尤其面癣患者时,需仔细观察皮疹,如患处有无短小的毛发脱落㊁是否原红斑皮疹中央有散在的无规律的新发高出皮面红色皮疹,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外用糖皮质激素等药膏,或者外用抗真菌药膏后未能治愈且反复发作等情况,这时可以借助皮肤镜观察毳毛并取材,当怀疑是毳毛癣感染时,一定要用薄且长柄无齿镊子精准夹取短小病变毳毛进行真菌学检查㊂值得注意的是,在随访过程中,当实验室真菌镜检阴性后两周,可予停药,此时再次使用皮肤镜辅助检查,亦可更精准判断疗效㊂毳毛癣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而治疗也相对特殊,需要使用系统性抗真菌药物,类似头癣的治疗方案㊂这是因为毳毛癣和头癣均是毛发感染,药物需穿透毛囊才能起效,且在发病年龄㊁动物接触史和致病菌种上存在一致性,因此,学者提倡:毳毛癣需要口服加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且疗程需要4~6周[10],较单纯体癣的疗程长,这样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㊂综上,应用皮肤镜可以帮助观察毳毛形态及辅助定位拔取病变毛发做真菌镜检,以辅助诊断毳毛癣㊂在随访过程中,再次使用皮肤镜还能帮助判断该病的治疗拐点,以确定疗程㊂因此,皮肤镜在诊治难辨认癣中的价值较大,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GÓM E Z-M O Y A N O E,C R E S P O E R C H I G A V,M A R TÍN E ZP I L A R L,e t a l.U s i n g d e r m o s c o p y t o d e t e c t t i n e a o f v e l l u s h a i r[J].B r J D e r m a t o l,2016,174(3):636-638.[2]王磊,范卫新.毛囊生物学基础知识[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4):409-414.[3]E B Y C S,J E T T O N R L.N a n n i z z i a i n c u r v a t a i n f e c t i o n o fv e l l u s h a i r[J].B r J D e r m a t o l,1971,85(6):582-584. [4]闫玮.儿童毳毛内癣16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11(2):4.[5]K NÖP F E L N,D E L P O Z O L J,E S C U D E R O M D E L M,e ta l.D e r m o s c o p i c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o f v e l l u s h a i r i n v o l v e m e n t i nt i n e a c o r p o r i s:A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s y s t e m i c a n 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J]?P e d i a t r D e r m a t o l,2015,32(5):e226-7.[6]GÓM E Z-MO Y A N O E,C R E S P O-E R C H I G A V.T i n e a o fv e l l u s h a i r:a n i n d i c a t i o n f o r s y s t e m i c a n 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J].B r J D e r m a t o l,2010,163(3):603-606.[7]S O N T HA L I A S,A N K A D B S,G O L D U S T M,e t a l.D e r-m o s c o p y-a s i m p l e a n d r a p i d i n v i v o d i a g n o s t i c t e c h n i q u e f o r t i n e a i n o o n i t o[J].A n B r a s D e r m a t o l,2019,94(5):612-614.[8]H A Y R J.T i n e a c a p i t i s: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J].M y c o p a t h o l o-g i a,2017,182(1-2):87-93.[9]T A N G J,R A N Y.P o l a r i z e d a n d u l t r a v i o l e t d e r m o s c o p y f o r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o s i s o f v e l l u s h a i r[J].I n d i a n JD e r m a t o l V e n e r e o l L e p r o l,2020,86(5):607.[10]宋歌,梁官钊,张美洁,等.毳毛癣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8):3.[收稿日期]2022-11-28[本文编辑]陈雪红。
毛母质瘤25例临床分析
1 6 %) 。
少见 恶 变 , 有 的 局 部 可 能有 侵 袭 行 为 [ 3 1 。 临 床 较少
1 . 2 病程 2 周~ 4 0 余年 , 平均为 2 . 4 2 年, 其中 1 6 例病程 在 1 年 以 内。 1 . 3 发病部位 以头颈部多见 , 共2 0 例, 其 中眼部 4例 , 耳部 5 例, 鼻部 1 例, 颈项部 9 例, 头皮 1 例。 肩部 1 例, 上肢 4 例, 未见累及双下肢及掌跖部位 。 1 . 4 皮损 特 点 2 4例 均 为单 发 ,仅 l 例 皮 损 为两 处。 2 4 例皮损表现为质硬结节 , 仅1 例表现为水疱 , 触 诊其 下 方 有 质 硬结 节 , 2 5例 皮损 表 面 均 无 破 溃 、
・
38 6・
Ch i n J De r ma t o Ve n e r o l I n t e g Tr a d W Me d 2 01 4, Vo 1 . 1 3 No. 6
毛母质瘤 2 5 例临床分析
王玲 , 赵军 , 范文葛 ( 江 苏省 常熟市 第 一人 民医 院 , 常熟 2 1 5 5 0 0 )
1 . 5 术前诊断 皮脂腺瘤 l 例, 皮下囊肿伴感染 2 例, 皮下囊肿 1 例, 皮脂腺囊肿 2 例, 皮肤肿块待查
认识 不足 , 导致 误诊 率高i 2 】 。本文 对 2 0 0 8 -2 0 1 3 年间
积较小 , 呈 圆形 或椭 圆形 , 胞核 小 , 胞 界不 清 , 胞 浆 嗜
碱性 , 排列紧密 , 无细胞间桥 , 类似毛母质细胞。 影细 胞位 于 肿瘤 团块 的 中央 , 体积 较 大 , 胞界 清 楚 , 胞浆 微嗜伊红性 , 中央胞核消失 , 不着色。此外 , 可见到 介 于 上 述 两 种 细胞 之 间 的过 渡 细 胞 。部 分 可 见 钙
头皮肿物病历书写范文
头皮肿物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 scalp swelling, which requires a thorough examination and documentation. The medical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should be accurately record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Medical History:The patient should be asked about the onset, dur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the scalp swelling. Inquire about any associated symptoms such as pain, itching, or discharge.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if the patient has any relevant medical conditions, such as a history of skin disorders or allergies. Additionally, inquire about any recent trauma or insect bites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welling.Physical Examination:Begin by inspecting the scalp for any visible abnormalities. Note the size, shape, and location of the swelling. Assess the color, textur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affected area. Palpate the swelling gently to determine its consistency, tenderness, and mobility. It is crucial to assess the nearby lymph nodes for any enlargement or tenderness.Differential Diagnosis:Based on the patient's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several potential diagnoses can be considered. These may include:1. Scalp abscess: A localized collection of pus within the scalp tissues.2. Lipoma: A benign fatty tumor that can develop under the scalp.3. Sebaceous cyst: A cystic structure filled withkeratin and sebum.4. Folliculitis: Inflammation of the hair follicles.5. Allergic reaction: Swelling may be a result of an allergic response to a substance.Further Investigations: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may be required. These may include:1. Ultrasoun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welling and assess any underlying structures.2. Biopsy: If there is suspicion of a malignancy or an unclear diagnosis, a biopsy may be necessary.3. Blood tests: To assess for any underlying systemic conditions or infections.Treatment:The treatment plan will depend on the specific diagnosis. It may involve:1. Antibiotics: If there is evidence of infection.2. Incision and drainage: For abscesses or cysts.3. Excision: For lipomas or other benign tumors.4. Topical medications: For conditions such as folliculitis or dermatitis.中文回答:患者出现了头皮肿物,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记录。
405例毛母质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又称为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起源于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良性肿瘤。
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在20岁以前人群中,是继表皮样囊肿后第二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1]。
尽管临床多见,但是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本文对我科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既往诊治的405例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总结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现报告如下。
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来源对从2015年1月到2019年1月我科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405例行外科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毛母质瘤患者的全部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05例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有无破溃、流液等);临床症状(瘙痒、疼痛、压痛等);肿瘤位置、皮损形态、大小、颜色、质地、活动度,是否为多发;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报告、病理分析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电话或互联网通讯随访。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2结果405例毛母质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徐爱国,裴宝强,曾世华,熊霞[摘要]目的目的总结分析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诊断的405例毛母质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资料。
结果405例患者中,男性187例,女性21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14.47岁,临床诊断正确率为35.31%。
皮损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部,15名患者有伴发疾病,22名患者发病前在皮损部位有创伤史,7例患者为多发,45名患者行超声检查。
皮损主要表现为孤立皮下结节及丘疹。
组织病理表现为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
结论毛母质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大多为单发于头面部,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表皮囊肿或其他疾病。
超声诊断不能确诊毛母质瘤。
尽早手术,效果显著。
[关键词]毛母质瘤;临床分析;组织病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93(2021)01-012-04Doi:3969/j.issn.1672-7193.2021.01.004A Retrospective Study of405Cases with PilomatricomaXu Aiguo1,Pei Baoqiang2,Zeng Shihua2,Xiong Xia1*,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City,Sichuan Province,646000;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Chengd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017;P.R.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iong Xia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ilomatric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of405cases with pilomatrico-m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2015to January,2019.Results Out of the405cases,218were female and187 were male,the average age was14.47years old;the clinical diagnostic accuracy was35.31%;skin lesions mainlylo-cated in head,face and neck;concomitant diseases were found in15cases;22cases had trauma history at the lesion area;7cases had multiple lesions;45cases were given ultrasonography;most skin lesions were isolated subcutane-ous nodules and papules;basaloid cells and shadow cells were seen in histopathological study.Conclusions Children and teenagers are susceptible to pilomatricoma;most pilomatricoma usually has a single lesion in the face or head, prone to be misdiagnosed as epidermal cyst or other diseases;ultrasound diagnosis of pilomatricoma is not definite; earlier surgical resection is effective and can induce a better prognosis.KEYWORDS pilomatrixoma;clinical analysis;pathological analysis基金项目:四川省医学科研青年创新课题(项目编号:Q18033)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徐爱国、熊霞);610017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裴宝强、曾世华)通信作者:熊霞,电子信箱:****************2.1临床特点405例患者占这期间两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取活检总人数(38471)的1.05%。
头皮表皮样囊肿伴发脂肪瘤1例
头皮表皮样囊肿伴发脂肪瘤1例高晨;贾平;朱文霞;黄成明【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3(029)005【摘要】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
左侧头顶部无痛性包块8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1年。
患者8年前发现左侧头顶部头皮下有包块逐渐隆起,无痛,质韧,生长速度缓慢,边界较清,局部毛发稀疏。
8年中,此头皮肿物局部皮肤破溃3次,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流出。
患者自行用医用酒精等消毒换药后,逐渐愈合。
此次入院前1年,患者发现在紧贴原有头皮肿物后方头皮隆起速度明显增快,同时局部伴有疼痛症状。
新隆起部位质软,压痛,边界不清,局部头皮无破溃。
为明确头部包块性质入院手术治疗。
患者既往体健。
饮酒30年,平均每日2~3两。
吸烟35年,每日20~30支。
其父曾患有颈肩部脂肪瘤。
【总页数】2页(P340-341)【作者】高晨;贾平;朱文霞;黄成明【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脑外科,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病理科,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创伤外科,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放射科,73007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腰椎椎管内表皮样囊肿伴脂肪瘤1例 [J], 吴振宇;武子煊;刘杰2.左枕顶部头皮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 [J], 赵丽娜3.顶枕部头皮巨大表皮样囊肿一例 [J], 符黄德;栗学玉;黄海能;邓元央;黄华东;李传玉;韦展亮4.额部表皮样囊肿CT误诊为皮下脂肪瘤1例 [J], 蔡少雨5.头皮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 [J], 宋海民;张震宇;蒋秋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母质瘤临床与病理回顾性分析
内蒙古 医学 院学报
21 0 2年 4月 第 3 4卷
第 2期
2 结 果 2. 组 织 病 理 改 变 1
例, 脂肪 瘤 3例 , 皮脂 腺 瘤 瘤 2例 , 角 1例 次 , 皮 脂
囊瘤 1 , 化棘皮 瘤 1例 , 脓性 肉芽 肿 1例 。 例 角 化
3 讨论
大部分 肿瘤 有完 整包 膜 , 薄 , 较 呈灰 白色 , 面 切
t e v s gt . eutSn l l ino cr di sp t ns 9 . 5 ) n 6 0 % o te ee i l i et ae R sl:ig s cur mot a e t( 5 3 % a d8 . 5 v yn i d eeo e n i fh m w r
为1 13 。 :. 9
有 时 可 见 到 过 渡 细 胞 , 核 消 失 , 细 胞 界 清 楚 胞 但
( 1~ ) 图 2 。有 时 可见 瘤组 织 只见 影 细 胞 , 有 嗜 没 碱性 细胞 和 过 渡 细胞 ( 3 。肿瘤 间质 由纤 维 结 图 ) 缔组 织组 成 , 以发 生 钙 化 , 影 细胞 团块 中或 在 可 在 肿瘤 间质 内 , 紫蓝 色染 得无 定形 颗粒 ( 4~ ) 呈 图 5 , 甚 至发 生 骨 化 。 可伴 有 炎 细 胞 、 物 巨 细胞 浸 润 异 ( 6 , 时可 见囊 性 变 、 图 )有 出血 、 色 素沉 积 , 见 黑 偶
镜 下所 见 : 瘤位 于 真皮或 真皮 与皮 下组 织交 肿 界处 , 分肿瘤可深达皮下组织 , 膜可有或无。 部 包 嗜 酸性 染色 的影 细 胞 和 嗜碱 性 染 色 的 嗜 碱性 细胞 是 本病 特征 。嗜碱 细 胞多位 于 肿瘤 团块 的周边 , 细 胞 较 小 , 列 紧密 , 圆形 或 类 圆形 , 胞 界 线 不 排 呈 细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年轻女性 的面部 , 多为单发 . 但也有多发的报道 。皮损 多为直径
3 8ml的环状皮损 , - i l 质地较硬 , 缘隆起 , 边 中央 凹陷 , 一般无 自
觉症 状 参 考 文献
H si t T nm t N a a r ahmoo ,la oo ,N kmua K,e a.1vlei xrs t 1 n our epe— n s n i kn ap n aetmor[] rJD r tl 9 7 () i n si p e dg u us .B emao,18 ,173: o J l
结缔 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De m o a tc t iho pihei m a s pl s i rc e t lo
常建 民
( 卫生部北京 医院皮肤科 ,北京 10 3 ) 0 7 0
【 关键词】 瘤 , 毛发上皮 ,结缔组织增 生性 [ 15. 01 1 o 1 类号】 R 3 .6 702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l 10 — 9 3 2 0 )0 0 7 — l 0 0 4 6 (0 7 1— 6 4 0
( HE染色
xO) l0
( E染色 H
 ̄0 ) 1织 病理 图片 的主要特征是 : 表
诊断
结 缔组织增 生性 毛发上皮瘤 组 织病理 上结缔组 织增 生性毛发 上皮瘤 应与
皮轻度萎缩 ,真皮 内有较 多基底样 细胞组成 的条索或团块 , 大 小及形 态不一 , 基底样 细胞条索 周 围纤维 组织增 生 : 部分 团块 内可见角囊肿 。 个别角囊肿周围可见多核巨细胞 。 组织病理分析 本文2张图片上组织病理特征符合结缔组 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em pat r h ei ei ) ds o l i tc opt l ma的表现 。结 sc i h o 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是一种毛囊来源的 良性肿瘤 , 临床上相 对少见 . 是毛发上皮瘤 的一个特殊组织病理类型 毛发上皮瘤 的 基底样细胞多呈 团块状 。 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 团块周 围有较 多基质和梭形成纤维细胞 ; 而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肿瘤 多呈条索状 , 肿瘤周 围可见明显 的纤维组织增生 , 而成纤维细胞 不如毛发上皮瘤明显 。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基底样细胞 条索有时会与表皮相连 , 细胞一至数层 , 条索逐渐变细 , 呈蝌蚪状 或逗号状 . 常见 多个毛囊漏斗部角囊肿 。 囊肿破裂时会引起周围 组织异物肉芽肿反应 , 多核巨细胞 , 可见 角囊肿也可 出现钙化 。 肿
钙化上皮瘤的研究进展
钙化上皮瘤的研究进展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又名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是由表皮毛皮质分化的细胞肿瘤。
钙化上皮瘤最早由Mal herbe和Chenantais于1880年作为来源于皮脂腺的皮肤肿瘤而描述[1-2]。
Dubreuilh和Cazenave第一次阐述了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即基底细胞样的上皮细胞岛屿和鬼影细胞,Turhan和Krainer发现了此肿瘤起源于毛发皮质层细胞[1]。
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人们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在临床上,此病时有误诊出现,现将钙化上皮瘤的研究现状及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1发病机制人们设想了此肿瘤发展的几种机制,然而最被普遍接受的机制里都包括了如下内容:即含表皮成分的杂质进入了异常的部位[3] 。
近年来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显示毛母质瘤中的瘤细胞LEF-1呈强阳性,LEF-1是淋巴增强因子,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一种关键核内转录因子,LEF-1是毛母质细胞的标志,用其可证实肿瘤来源于毛母质[4]。
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毛母质瘤增殖细胞中可以发现基因突变现象,Bcl-2是一种抑制细胞凋亡的原癌基因,有研究提示凋亡抑制缺陷在毛母质瘤的发病中起作用,大部分的钙化上皮瘤表达异常的β链环蛋白,这是CTNNB1突变的结果,而CTNNBl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了β一链LEF蛋白复合体调节失控[5]。
有报道显示,高达75%的毛母质瘤患者体内发生CTNNBl基因突变[6]。
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老鼠表达了一个缩短了结构的β链环蛋白具有异常的毛囊形态学发生,并导致了与人类钙化上皮瘤相似的肿瘤[3]。
2临床表现钙化上皮瘤多发生在面部、颈部、上肢及臀背部。
损害为单发的皮下软骨样硬肿物或结节,约0.5~3cm直径,呈圆型,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可正常或稍有暗紫红色,偶或位置较浅,呈淡蓝色,偶见水疱样、蕈样或角化棘皮瘤样[7-8]。
质硬,常缓慢生长,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轻疼。
婴儿钙化上皮瘤误诊1例
婴儿钙化上皮瘤误诊1例作者:李超霍然吕仁荣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7期1临床资料1.1病史资料:患儿系女婴,7月大。
因“左面部肿块1月”于2007年11月26日入院,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肿块,约黄豆粒大小,伴红、肿,无明显哭闹,表面有白头,后白头自行破溃消失,破溃面愈合,有无脓性分泌物具体不详。
未行相应治疗,肿块逐渐增大,变硬,无寒战,发热。
家族无类似病史。
(如图1~2)1.2体格检查:左面颊见约2cm×2cm大小质硬肿物,与皮肤粘连,界限不清,色暗,表面隐约有细小毛眼,基底可推动,局部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头面部区域淋巴结未触及无明显肿大。
辅助检查:入院前B超示:海绵状血管瘤,可见完整包膜。
诊治过程:入院诊断为“面部皮样囊肿”,于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见肿物约1cm×1.5cm大小,暗褐色,质硬,有完整包膜,与皮肤附着,内含豆腐渣样物。
标本送病理,报告为“钙化上皮瘤”。
2讨论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又称毛母质瘤(Pilomatricoma,PM),为一种趋向毛发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来源于毛细胞或其原始胚芽细胞。
60%发生于20岁以下,40%发生于10岁以下。
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或上臂。
为单发的硬性深在性皮下结节或斑块,逐渐长大,直径多小于3cm,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稍红,少数瘤体与表面粘连,可随表皮而被动活动,无自觉症状。
病变位于真皮下部及皮下真皮层。
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不整形的细胞团,由两类细胞组成,即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二者之间有过度型细胞,可有钙化,骨化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瘤体生长缓慢,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复发少,偶有恶变[1-2]。
临床PM误诊的原因常为本病表现多样、病例不常见。
其鉴别诊断主要是应注意组织来源、发病部位和外观表现与本病相似的一些疾病:皮脂腺、皮样囊肿(占误诊的7%)、表皮样囊肿(占误诊的38%)及囊肿钙化,脂肪瘤(占误诊的4%),皮肤纤维瘤,淋巴结结核,外毛根鞘囊肿,恶性肿瘤(占误诊的8%)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毛母质癌等。
57例毛母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57例毛母质瘤临床病理分析目的:分析57例毛母质瘤的临床资料,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2.2,10—30岁为发病高峰,头颈部为好发部位。
全部病例均采取单纯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以影细胞存在为准。
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或恶变。
标签:毛母质瘤;临床分析;组织病理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其起源于皮肤原始上皮胚芽细胞,是一种发生于表皮内并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临床较少见,表现具多样性。
误诊率较高。
本文青岛第八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2012年7年间病理确诊的57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分析。
1一般资料1.1病例: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证实。
57例中女性39例,男性18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0岁。
其中<l岁1例,10—30岁45例,31—40岁7例,50岁以上4例,本组病例在10一30岁出现一个发病高峰。
以后随年龄增长。
发病人数下降。
发病部位:毛母质瘤全身分布情况是:头面部22侧(39%),颈项部17例(30%),上肢5例(9%),躯干6例(10%),下肢4例(7%),其它部位3例。
发现包块到就诊时间为1个月~13年不等。
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为单发肿瘤,表面皮肤光滑或半透明状,偶有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为肤色或发红、蓝紫色,直径在0.5~5cm,触之坚实,无压痛,界限尚清,可推动,挤压有“石灰样”物质溢出。
1.3组织病理:肉眼见:有完整包膜,部分病例覆以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常与皮肤粘连。
切面灰白、灰黄色颗粒状,常有砂粒感,可见大块灰白色质硬物,可有囊变,囊内钙化或呈豆腐渣样物质,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嗜碱性细胞,胞核小,嗜碱性,胞界不清。
另一种为影细胞,胞界清楚,不着色。
肿瘤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见钙化、骨化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1.4治疗及预后:本组肿瘤均行单纯手术切陈,术后未发现复发和恶变者。
2讨论2.1临床方面:毛母质瘤临床较少见,本组发病l0~30岁高峰。
上皮样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
上皮样血管肉瘤治愈的案例
近日,一名30多岁的患者持续7年时间出现右肩和左肘淋巴结肿大,右肩肿大更甚,经检查和治疗,每次抽液疼痛变得越来越厉害,有恼人的皮肤病变。
病人被诊断为皮样血
管肉瘤,进行全身化疗,治疗效果不佳,可致病性持久,影响病人正常生活。
于是,专家们采用了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术前改善患者营养及
预防抗感染并行细胞免疫功能,施行在多发淋巴结的腔内切除术。
经过手术后,病情急剧
好转,病人体内的淋巴结消失,经过化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令患者能够重新回到正
常的生活状态。
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术后痊愈无复发,且治疗效果持久,外观逐渐改善。
此次治
疗让病人重新拥有了健康,这也为抗击皮样血管肉瘤树立了榜样。
皮肤血管肉瘤是一种病变,它是一种肿瘤,主要由血管细胞构成。
皮肤血管肉瘤可分
为内和外皮肤血管肉瘤,外皮肤血管肉瘤症状表现为外表症状及淋巴结肿大,且可以轻松
将淋巴结肿大和肿瘤移除。
内侧皮肤血管肉瘤一般伴随较多的淋巴结,淋巴结的肿大主要
分布在头背部、腹部、颈部及肩部,症状表现为淋巴结性肿物,头面部尤其明显,脱发
也不可避免,有的还会伴随发热和脓液表现。
治疗这种皮肤血管肉瘤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手术切除,结合合适的化疗和放疗,手术一
般较大型,病人需长期服药抗炎、抗感染,以及精细的体内外保健护理,术后定期复查,
以确保手术疗效。
通过本次治疗,治疗由病人的淋巴结和肿瘤的组织清除成功,术后无复发病情,更希
望临床上多使用此类技术,改变传统的短期治疗方法,给患者一个更有希望、舒心的健康
生活。
皮肤附属器肿瘤
倒置性毛囊角化病
• 又称末端毛囊瘤。本病相当多见,常发 生于成年男性,好发于头皮及颈部,也 可见于躯干和四肢。损害为单个丝状、 疣状或角化性丘疹,直径2~10mm,顶 部中央有孔样开口,充以角质,偶可表 面平滑。
毛囊瘤
临床诊断 1.肿瘤为单个略高出皮面的圆顶形结 节,偶或有蒂,呈皮肤色或淡红色,直 径为4mm左右,中央常有脐窝,可从中 露出成簇白色羊毛样毳毛。 2.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侧,偶见于 头皮或颈部。 3.多发于男性,生长缓慢。
皮脂腺痣
• 【临床表现】 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 好发于头、颈部,尤其见于头皮。多数为单发, 少数为多发。皮疹为境界清楚、隆起的圆形小 结节,淡黄色至灰棕色,有蜡样外观。头皮损 害表面无毛发生长。至青春期损害增厚扩大, 表面呈乳头瘤样,黄色明显。成人的皮脂腺痣 变成疣状,质地坚实。少数病人在本病的基础 上可发生附件肿瘤,如汗腺肿瘤,甚至可发生 转移。
毛发上皮瘤
•
单发性毛发上皮瘤 a 成年发病,非遗传性疾病, b 肿瘤几乎都发生于面部, c 皮损与多发性相似,但瘤体生长较缓 慢。
皮脂腺痣
• 【病理改变】 组织象随年龄变化大致也可分三个时期。在 婴儿期或儿童期,表皮除轻度增生外,可见小 的分化不完全的毛囊结构,而皮脂腺发育不良。 青春期表皮呈疣状或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见 到大量成熟或近乎成熟的皮脂腺。在皮脂腺小 叶下方的真皮深部或皮下脂肪内可见充分发育 的大汗腺。皮损后期有发生附件肿瘤的趋势, 约10%~15%的病例发生基底细胞癌。
多发性脂囊瘤
• 多发性脂囊瘤(steatocystoma multiplex),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电镜检查证实囊壁由角化细胞组成,细 胞由桥粒互相连接,囊壁内可见皮脂腺 小叶,提示肿瘤为向外毛根鞘、皮脂腺 或皮脂腺导管分化的良性囊肿。
毛发上皮瘤不能吃什么,毛发上皮瘤的注意事项
毛发上皮瘤不能吃什么,毛发上皮瘤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毛发上皮瘤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毛发上皮瘤的饮食注意事项2. 毛发上皮瘤的其他注意事项*二、毛发上皮瘤的简介*三、毛发上皮瘤的高发人群和危害毛发上皮瘤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毛发上皮瘤的饮食注意事项饮食禁忌:1.1、避免油腻食物。
1.2、避免油炸食物。
1.3、避免高盐食物。
忌吃食物:腌制蔬菜:属于高盐食物,不宜过多食用,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建议每人日摄入食盐量4克以下,其他严重疾病尤其注意。
大肥肉:油炸食品,属于油腻的食物,炸油条的油一般多为对身体有害的地沟油,一定要注意。
尽量不要食用。
小麻椒:属于特别油腻的食物,肥甘厚味,多食无益。
建议适当的少食用一些。
饮食适宜:1.1、宜吃高蛋白食物。
1.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1.3、宜吃高热量食物。
宜吃食物:精瘦肉:属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对身体大有裨益,可以补充优质蛋白。
每日一个即可炒食煮食均可。
水果:丰富的维生素含量使其深受大家青睐,最大众化的水果。
每日食用,加以在两餐之间。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属于高热量食物。
每日食用,适量 ,炒食即可。
2、毛发上皮瘤的其他注意事项 2.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2.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2.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毛发上皮瘤的简介毛发上皮瘤又名囊性腺样上皮瘤、多发性良性囊性上皮瘤及多发性丘疹性毛发上皮瘤。
此肿瘤系起源于毛发的良性肿瘤。
多发型病例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单发型者则未见家族史。
习惯上,囊性腺样上皮瘤是指多发型的损害,而毛发上皮瘤则可指单发及多发性损害。
普遍认为此种肿瘤起源于多能的基底细胞,并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
好发于面部,为粟粒至豌豆大小,坚实、半透明且发亮的半球形丘疹和结节,直径0.2~3cm,沿鼻唇沟对称分布,额部、眼睑、头皮、颈、躯干等处也可累及,皮损呈肤色、淡黄或淡红色。
面部肤色丘疹——毛发上皮瘤
『 王侠 生 , 2 ] 廖康煌 . 国亮皮肤 病学[ . 杨 M】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 文献
出版 社 ,2 0 : 8 — 8 . 05 9596
[ 彭少文 , 3 ] 杨希川 , 叶庆佾 , 孤立性毛发上皮瘤 1 等. 例 . 临床皮 肤科 杂志 , 0 5 4 6 : 9 . 2 0 ,3 ( )3 5 【 杜旭峰 , 4 】 史维平. 毛发上 皮瘤 2 例 临床病理分析【 . 3 J 临床皮肤科 】
杂志 , 0 5 4( ) 10 6 . 2 0 ,3 3 : 6 —1 1
收稿 日期 :0 9 0 — 1修 回 日期 :0 9 1— 1 2 0—60 ; 2 0 — 2 2 通讯作者 : 郝飞 , — a :afi almn . m. E m i hoe l @m it t c c . uo n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0 — 9 3 2 1 )5 0 2 — 2 文 0 0 4 6 (0 0 0 — 3 0 0
诊断 : 多发型毛发上皮瘤 ( u il tcoptei ) m hpe r he i l ma 。 i h o
皮 损 组 织 病 理 检 查 : 皮 轻 度 萎 缩 , 皮 上 部 多 个 叶 状 瘤 表 真 细 胞 团块 , 见 角 囊 肿 , 可 团块 周 边 裂 隙形 成 , 质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间
收稿 日期 :0 9 1— 2 修回 日期 :0 9 1— 1 20— 00 ; 2 0 — 0 2
诊 断 : 重 症 泛 发 型 隐 性 营 养 不 良 型 大 疱 性 表 皮 松 解 症
(D B 。 R E )
水 疱 , 、 融合 并被瘢痕组织包裹 , 指 趾 形成“ 击手套样 ” 拳 畸形 , 牙 齿 并发症较严重 , 如猖獗龋齿 和小 口症 , 可有食管狭 窄 , 重的 严 患者可 出现贫血 、生长迟缓及进行性营养不 良而导致 致死性心 肌病 。 病患者皮肤鳞 状细胞癌 的发 生率增高 。 本 根据本例患J L' J I  ̄ 床表现 、 病史及皮损组织病 理改变可确诊为重症泛 发型 R E 。 D B 临床罕见 。 目前对 R E D B的治疗 主要是姑息疗法 ,可 口服大剂量维生 素 E、 白芍总苷 以调节 免疫 , 减少 口腔损害导致 的疼痛 、 痕和 瘢 小 口症 , 对并指 ( ) 趾 可行 自体 网状分层厚皮移植术进行修复 。
乳房外(阴囊)Paget病1例
乳房外(阴囊)Paget病1例闵建强;刘改荣;陆明;王兵兵【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5(037)021【总页数】2页(P1791,1798)【作者】闵建强;刘改荣;陆明;王兵兵【作者单位】314500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314500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314500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314500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66岁。
因阴囊红斑、糜烂5年来我院就诊。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囊处红色斑疹,无明显渗出,无糜烂,伴微痒。
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湿疹,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左西替利嗪片、湿毒清胶囊,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治疗。
用药后瘙痒稍有好转,但皮疹未消退且逐渐增大,后又就诊于多家医院,均以湿疹治疗。
患者于2014年4月18日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史10年,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控制,血压控制尚可。
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否认有遗传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检查:左侧阴囊皮肤见鲜红色斑块,约3cm×4.5cm大小,有浸润感,压之不褪色,表面轻度糜烂,伴渗出、结痂、皲裂,无鳞屑,边界较清楚,触之稍有疼痛,有少量出血,未见水疱,未扪及结节,未累及阴茎(图1)。
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睾丸未触及异常肿物。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68U/L,其余正常。
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
真菌、细菌培养阴性。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均阴性。
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见表皮内肿瘤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之上,呈巢状或腺样排列,累犯汗腺及毛囊,细胞较大,细胞质浅染空泡状,可见核仁;间质毛细血管扩张,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5)。
诊断:乳房外Paget病(EMPD)。
治疗:转泌尿外科手术切除。
患者目前术后随访中。
讨论 Paget病又称皮肤湿疹样癌,于1874年首次由英国James Paget描述,分为乳房Paget病(MPD)和EMPD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真 皮 内可 见 散 在 分 布 不 规 则 形 的 基 底 细 胞 样 细 胞 团 块 和 条 索 , 周 边 有 明 显 增 生 的 结缔 组 织 形 成 的 基 质 , 见 其 可
多个 大 小 不 一 的 角 囊 肿 。 有 些 团块 内可 见 筛 状 结 构 。 ( E H 染 色 。0×) 4
图 3 真 皮 内可 见 基底 细 胞 样 细 胞 团 块 和 角 囊 肿 , 可 见 筛 并
状 结 构 。 ( E染 色 。0 H 2 0×)
2 讨 论
毛发上皮瘤 又名囊 性腺 样上皮 瘤 、 多发 性 良 性囊性上皮瘤及多发性丘疹性 毛发上皮瘤 。本病
图 1 右鼻翼 的外下方可见一 绿豆大小的半透 明小结节 , 质 中偏 软 。 无触 痛 。
医院就诊 , 诊断 为汗管瘤 , 未予特殊治疗 。起 病以 来 , 者一般情 况好 , 患 家族 中无 类似疾 病患者 , 也 无其它遗传性疾病 史。体格检查 : 一般情况好 , 各 系统检查无 异常 , 身浅表 淋 巴结 未触 及 。皮肤 全 科情况 : 右鼻翼的外 下方可 见一绿 豆 大小 的半 透 明小结节 , 中偏 软 , 质 无触痛 ( 1 。组织病 理检 图 ) 查: 表皮 棘 层 萎缩 变 薄 , 皮 内可 见 散 在 分 布 不 规 真 则形的基底 样细胞 团块 和条索 , 周边 细胞 排列 呈 栅栏状 , 围有 明显增生 的结缔组织形成 的基质 , 周 可见多个 大小 不 一 的 角囊 肿 和不 成熟 的毛 乳头 ( 2~ ) 图 3 。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结果 , 断为单 诊 发性 毛发 上 皮瘤 。
毛发上皮 瘤 是 发生 于皮 肤 附 属 器 的 良性 肿 瘤, 皮损 多发者较 常 见, 而单发 者较少 见 , 现将笔
者诊 治 的 1例 报 道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患者女 ,7岁。 因右上 唇 起小 结 节 6年 , 2 于
20 0 8年 l 2 日来 我 院就 诊 。患 者 于 6年 前 发 1月 4 现 右 上 唇 有 一 绿 豆 大 小 的 结 节 , 疼 痛 和 瘙 痒 等 无 自觉 症 状 , 病 前 局 部 无 明 确 外 伤 史 。 曾 在 当地 起
基底 细胞癌 中则无 。此外 , 病还需 与毛源性 本 肿瘤 、 毛发腺瘤等病相鉴别 。
目前 ,本 病 尚无 理 想 治 疗 方 法 。 因其 位 置 较
鼻部或额部 、 头皮 、 颈前和躯干等 。皮损常为发亮 的丘疹或小结节 , 直径 多为数 毫米 , 极少数 可达 1
c m以上 。临床上本病 可分 多发性 和单发性 两种 类型 。多发性较常见 ,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女性 多见 , 自幼发病 , 生长缓慢 , 但青春期病变 常进展 较快。单发性毛发 上皮瘤则 为非遗传性 , 多见 于 成人面部 , 偶可见 于头皮 、 、 、 阴、 颈 背 外 阴阜 和 四 肢近端 等部位 ¨ 。临床上表现 为缓 慢生 长的肤 色丘疹 或结节 , 自觉症状 。 无 本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本病为 向毛发结构方 向分化 的 良性肿瘤 , 表现为 真皮 内 基底细胞样细胞 团块状增生 , 周边呈栅栏状排列 , 可伴有角囊肿 , 一般无 收缩 间隙 , 肿瘤 团块之 间可
[ 考文献] 参
理 卫 生 出版 社 , 9 :1 1 93. 9
[ ] 邵长庚 .性 病灶诊 断标准 和处理 原则 [ ] 中国性病 3 J.
艾 滋病 防治 ,00 6 2 :2 —2 . 2 0 , ( ) 1415
[ ] 胡 海霞 , 4 卫平民 , 陈斌. 女性性 传播疾病高危 人群抑郁
情绪及心理干 预研究 [ ] 中 国现代 医学杂 志 ,06, J. 20
1 ( 3 : 翠 , 肖春卫 , 女性 性病患 者 的焦虑抑 郁情 等. 绪及心理干预研究 [ ] 中国性科 学 ,0 8 1 ( ) 9 J. 2 0 ,7 7 :—
皮肤 性病 诊疗 学杂 志 2 1 0 0年 8月 第 l 7卷 第 4期
单 发性 毛 发 上 皮 瘤 1 例
董 秀芹
( 东 省 人 民 医院 皮 肤 科 , 东 广 州 广 广 50 8 ) 10 0
[ 要 ] 报道 1 单发性 毛发 上皮 瘤 。患者 女 ,7岁 , 摘 例 2 因右上 唇起 半 透 明 的小结 节 6年就 诊 。组 织病 理检 查显示 肿瘤 主要 由 多个大小 不一 的 角囊肿 和 基底 样 上 皮 细胞 团块 和条 索 组成 。符合 单 发 性 毛 发 上皮瘤 的诊 断 。 [ 键词 ] 单 发性 ; 毛发 上皮瘤 关 [ 中图分 类号 ] R 3 . 795 [ 献标识 码 ] A 文 [ 章编 号 ] 1 7 8 6 ( 0 0 0 文 6 4— 4 8 2 1 )4—0 0 0 3 1— 2
1. 1
[ 收稿 日期 ] 2 1 0 1 0 0— 6— 6 [ 回日期 ] 2 1 0 修 0 0— 7—1 6
[ ] 汪 向东 , 弘 . 理 卫 生 评 定 手 册 [ ] 北 京 : 国 心 2 马 心 M . 中
( 上接 第 3 1页) 0
好发 于颜 面部 , 尤其 在上唇周 围 , 亦可见 于眼睑 、
( 下转 第 3 4页) 0
J Dig h r D r n r o ,Au u t 0 0 a n T e e ma Ve e e l g s 2 1 .Vo . 7,N . 11 o4
少性病 的发生 , 而减少 因此带来 的女性感染性 从 病后焦虑倾 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