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为学校
和学生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探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 效路径。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及需求,分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和建议。
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 学生的专业素质;二是注重综合素质 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和通 用技能;三是加强求职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 。
研究展望
深化对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也在不断变 化。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探索新的提升策略和方法。
案例二: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背景介绍
某高职院校针对传统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为了提高学生实 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
2.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 师,同时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高。
实施步骤
该改革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资源
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及 时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教材、 设备、软件等,以适应就业市
场的发展。
实施措施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校内实践教 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的把握。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采
取一岗多职的用人 战略 ,这样既能有 效控制企业行 政成 本 , 又能解决低 薪低 能而导致的不稳定 的人事关系 。如有的公司 采取行政事务与人力资源合一的架构 ,即行政部的员工有时 也需要兼人 力资源部 的工作。有的公 司甚至将财务 、行政与 劳资部 门合一 ,财务人员往往 还同时承担文秘 、人力资源管 理等业 务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
现代企业紧凑的构架设置要求劳动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 专业知识 ,更需要对广泛的社会知识、文化与现象有较全面
高职毕业 生就业形势走低的原因 ,一方面是 因为学校扩 招 ,规模太大 ;另 一方 面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无法 胜任 岗位工作存在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和社会经
济 的不断发展 ,技 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 睐,高职 院 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 的摇篮 ,然而实际情况是 ,高职毕业生 的就业能力与企业 的实 际需求存在差距 ,很难满 足地方经济
自1 9 9 9年大 学扩 招 以来 ,高 职毕业 生人 数逐 年攀 升 , 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程度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高职
院校 培养 的高级技术人 才与社会需要 间的矛盾 日益凸显。高
职毕业生就业 由卖 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 ,已经成为不争 的 事实 。
1 .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 采取一 岗多职的用人 战略
通 ,通 过沟 通 ,消除 隔阂 ,和谐 共处 ,凝 心 聚力 ,提 高效
率。这里 的沟通不仅仅指善于讲话 ,更加重要的是劳动者 能 有效的把握表达 的核心和节奏 ,通过语言 、行为和活动将 高 品质 、高信誉 、高性价比的经营理念传递给客户。科技 型企 业的业务人员不但要懂得产品的技术特征 ,也要善于将技 术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要理清一些基本的概念,什么是高职院校?它有什么特征?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待遇怎样?等等。
理清楚后你便可以更清晰地探讨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个论题。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
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基本学制为三年。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
其定位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学制比本科少了三年,但这对其学习技能的影响并不大。
其教育阶段为专科教育,其学生毕业后得到的专科学历在一些竞争力大的城市并不吃香,但在一些以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体的企业,高职院校所毕业出来的学生的就业前景相对理想得多,有些方面的待遇并不亚于一些名牌高校的本科毕业生。
高职院校的特征有:1、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
2、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4、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时要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与熟练掌握,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当然,在思想教育层面,高职院校的学生还需培养一些基本的交际能力,要学会善于与别人沟通。
在专业技能实践中,还要善于发扬团队精神,团结互助,沟通发展,这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
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本身,它们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专业的教育人才,完善的教学设施,以及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合理分配与指导等等,这对其学生的就业能力虽没有直接关系,但多少有一定帮助。
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现代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能够实践操作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并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通过参与企业实际操作和项目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设置创新实践课程、开展科研项目、举办创新大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业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素养培养。
实践素养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能力和素质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例如,可以开展团队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进行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通过注重实践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胜任职业,高职院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实践训练,例如实习、实训、实验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真实工作场景,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针对实际需求开展各类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担任不同角色,如项目组长、团队成员等,让学生学会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创新课程和实验室,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指导,举办创新比赛和论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人文素质、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学校可以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人文等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学生组织,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学校可以通过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表现,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就业市场情况和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决策。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项目实践参与、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和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李红岩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130103)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 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成为了人才培养 的重点,培养具备高性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的关键。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现状,对 高职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进行讨论,以促进我国教育 事业的发展。
难,并能想办法解决。 (八)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全面发展 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重视学
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注重能力的培养。对于知识的掌握 采用分层评价理念,制定不同的目标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改变学困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
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马培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二)处理好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应当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 才为原则,强化对人才的素质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 能的同时,兼顾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职业 的需要,适应职业的变化。在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对普通文化 的教育有所欠缺,需要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心理课程,开展多 门类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进而培养学 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其成为人格健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 感的新青年。 (三)理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工作过程系统 化课程理论,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 是,在现实的情况中,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性工作都能实现“过 程化”,就算是工作流程十分的透彻,也难以实现将所有的课 程都完全转化为学习的过程,例如,专业基础课等专业性较强 的课程。由此可见,这种理论具有选择性,只有能够过程化的 课程才适合这种理论,过于专业化的课程难以实现与学习过程 相对接,因此,在进行课程模拟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进行 选择,适当过程化,以此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融合,促进 学生更快地掌握工作要领,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 能力的保障。高职院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及时了 解当今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调整其教学的内容。学 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协作关系,安排教师到企业当中参观培训, 进一步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强化对行 业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张阳,张名艳.综合素质测评制度视角下高职学生就 业问题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83-85. [2] 方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J]. 现代教育管理,2013(09):93-96. [3] 李小娟.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 2013,34(05):96-103. [4] 沈苏林.体系化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 [J].江苏高教,2011(04):131-133.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不 高 、 合 能 力 不 强 . 乏 就 业 的竞 争 力 。 综 缺
3 校 就业 与 创 业 指导 工 作 不 到位 在 市场 经 济 条 件下 . . 学 毕 业 生 和 用 人 单 位 实 行 双 向选 择. 就 越 来 越 凸显 出就 业 指 这 导 工 作 的 重 要 性 。就 业 指 导 不 仅 对 毕 业 生 就 业 去 向 、 人 行 用
育 的主要任务就是面 向就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 其
培 养 目标 要 求 学 生在 德 、 、 、 等 方 面 得 到 全 面 发 展 的基 智 体 美
础 上 . 得 某 一 特 定 职 业 或 职业 群 所 需 的 实 际 能 力 , 学 会 获 即
做事 , 会从业。 以。 学 所 高等 职业 教 育 是 以就 业 能 力 为 本 位 的
然 存 在 着 人 才 高 消费 现象 . 些 企 业 用 人 一昧 追 求 高学 历 . 一 人
才 结 构 不 够 合 理 一 些 企 业 一 味 追 求 毕 业 生 的 以 往 工 作 经 历 . 愿 意 招 收应 届 毕业 生 。 这 里 . 方 面是 因 为一 些 学 生 虽 不 一 然 通 过 努 力 获 得 了就 业 机 会 . 由 于缺 乏 应 有 的基 础 职 业 素 但 质 。 以适 应 职 场 要 求 , 使 许 多 用 人 单 位 心 存 顾 虑 ; 一 方 难 致 另
2 校 教 育教 学 工 作 的缺 陷 。 高 职 院校 的办 学 中, 是 . 学 在 凡 与 企 业 结 合 紧密 的学 校 。 生 就 业 情 况 就 好 。 其 主 要 经 验 是 学 学 校 能 及 时 应 对 市 场 需 求 变 化 . 活 调 整 人 才 培 养 的 专 业 结 灵
浅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现在正在大力 发展高职 教育 , 高职教育 得到很 大的发 展 。但是我们高职学生 与其他普 通高校毕业 生相 比 , 在社会 存
知 名 度 和 影 响 力小 , 会 认 可 度 不 高 加上 金 融危 机 的影 响 , 们 社 我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比较严 重 , 引起社会 的普遍关 注 。我们 也 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毕业 后的就业 出路问题 , 怎样 使企业 的择才 和学生的就业 达到双赢 , 如何 提高 和加 强对学 生就业能 力的培
教 育 管 理/ 1 1 6
浅 论 高 职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吕 胜
摘 要: 目前随着金融危机 的影响 , 高职学 生的就业 问题得到普 遍关注 , 笔者就 自己的X 作 实践 就 学校层 面和 学生层 面对提 高 - 高职学生的就 业能力的培养提 出 了一些看 法 . 关键词 : 高职 学生; 业能力; 就 培养
看法 。
一
为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 好发挥 课外 活动的育人 功能 引导 更 帮助学 生完善智 能结 构 , 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 培养适 应
时代发展需 要的高素质人才 , 院为学生搭 建 了学 生素质拓 展 我
、
关于就 业能 力
平台, 实施 了学生素质 拓展学分 制度 。学 生素质拓 展学分指 为 了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 、 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 能力 , 在校园文化 、 社会 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安排的学分。我院经省教育厅批 准从 20 0 7级学生开始 全面实施学 分制 , 生的素质拓展 学分是 必修 学 学分 , 是学院学分制专 业人才培 养方 案的重 要组 成部 分。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 8个学分才 能予以毕业 。8个学分 的素 质拓展 学分具体包括 了思想 政治 与道 德修养 、 社会 实践与 志愿 服务 、 文化艺术和身心发展 等三个方 面分别获 得 2个 以上学 分,
浅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罄童:丝凰.浅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骆静(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睛耍]伴随着1999年后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毕业生^数不断的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提高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要想切实的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就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
能力才是大学生日后就业、择业、从业的基置。
本文就此时就业能力的内涵及高职院棱如何有针砷{生也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p猢】高职院枝;学生;就业能力高职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资源供给的一个重要、庞大的群体。
从近几年高职招生总量持续大幅上升的现状看,高职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藐业能力入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支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隐性素质,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其就业的层次和今后的发展。
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寻找就业机会的能力、把握就!止机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持续就业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㈠定位要准确。
培养目标要明确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定位于培养有必要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坚持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知识够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同时应该围绕专!止所对应的社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应过分强调“选拔”和“淘汰”,而是要尽可能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㈡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1.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和区域性社会对高职院校^才的需求是动态的,是因时、因地、因市场而不断变化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2019年教育文档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一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分析职业素养是指一个职业工作者的内在规范与要求,主要表现一个人的职业品德,通过在从事职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
高职学生如果要具备职业素养,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
职业素养有助于一个人更好地展示工作行为。
就业能力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最早提出的,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获得工作机会、维持与稳定工作、更换工作的再适应、能够获取新岗位的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强调过程,也需要强调目标。
高职学生能够意识到就业环境压力,懂得国家就业政策,知会就业市场,一生中能够持续保持“可雇用性”,才能终身拥有工作能力。
现在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狭义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就业愿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带着明确的职业动机,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时候应该注重培养高职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扎实知识技能、拥有积极阳光的就业心态、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这是职业教育转变的必须要求。
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暴露的问题不少:职业教育重职业轻素养、重技能轻德育。
因此,高职应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大众化教育之后,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都比较重要。
二构建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职业素养与能力已经深刻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为提高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必然要开发与设计职业素养课程与就业能力课程。
设计职业素养课程,如商务礼仪课程、商务谈判课程、职业形象塑造、会务接待课程等,达成以下目标:提高个人形象、掌握商务礼仪规范和技巧、深谙人际交往、懂得人情世故。
设计与开发就业能力课程,如培训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游戏设计、团队建设等,达成以下目标:训练和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外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改革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建议
专业技能培养
根据行业需求,结合企业 实际,制定专业技能培养 方案,确保学生掌握相应 的职业技能。
实践操作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 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
需求紧密结合。
产教融合
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 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 高学生对行业和职业的认知。
缺乏职业规划
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 规划,对自己未来的发展 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在 就业过程中缺乏目标。
社交能力较弱
一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较差,与同事和上级的沟 通不够顺畅,影响工作效 率和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分析
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存在 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 合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等, 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案例分析:某高职院校就 业能力提升实践
某高职院校概况及就业能力提升背景
学校名称:某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位置:某省某市
学校规模:全日制在校生约10000人
就业能力提升背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 争加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学 校致力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 提高学生竞争力。
某高职院校就业能力提升举措及实施效果
举措一
01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合作企业
02
与当地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实施效果
03
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企业认可度增加,就业率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万人。截至 20 0 9年 7月 1E , 4 5万高 校毕 业生 落 实去 t有 1 向 , 去年同期相 比就业人数增 加 4 与 4万 人 , 校毕业生 就业 高
率达到 6 % 。2 1 8 0 0年相对 20 0 9年来说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
峻 。2 1 0 0年的毕业生人数 6 0万 , 加上往届没有 实现就业 3 再
3 4万 ,0 3年 为 5 20 2万 ,05年 为 7 20 9万 ,0 7年 为 20 万, 2 0 年 为 3 1 。20 08 5万 0 9年 , 全国普通高 校毕业生 总数达 6 1 1
职学 生在 大学期 间进 行 系统 的创 业 教 育 、 创业 训 练 是 必 要 的, 这能更新他们的择业观念 , 变他们 的择业 方 向 , 改 努力 培 养他们创业 的能力 与素质 , 增强创 业意识 , 为他 们 自主创业 、
生 上就业指导课 。通 过给 学生 上就业 指导 课使 学 生 了解 相
关 就 业 政 策 , 正学 生 思 想 , 立 正 确 的就 业 观 念 , 握 必 备 端 树 掌
业形势 , 高职院校 应及 时调 整学生的培养思路 和方 向, 高他们 的综合 素质 , 提 来适应新的就 业模式 , 而积极 推进 高 从
职 院校 就 业 指 导 工作 的 开展 。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能力 【作者单位】 李赘,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系
随着我 国高等 教育的大众化 , 高职院校 已成为我 国高等 教育的半壁 江山 , 年来 , 校的 大规模 扩招 不仅 给本科 毕 近 高 业生带来 了就业 压力 , 也增加 了高 职毕 业生就 业 的难度 , 高
岗位立业 作好 准备 , 也是 增 强高 职 教 育生 命 力 的客 观 要 这 求。或者说 , 创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 力, 使其“ 学会学 习、 学会做 ^ 学会做事、 、 学会合作 、 学会生存 ” 。 3 加强辅导员队伍 建设。高职 院校 中学 生的 职业意 识 、 .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课程 , 在此基 础上实现特 色专业 ( 群) , 然 后综 合各要素 , 打造品牌院校。
( 二) 品牌院校。清华、 北大和南大等高校 职院校作为大学 的组成部分 , 理应重视 学术研
为国人所知,他们势下, 学校教育 牌,而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还处在萌芽状态。
因此,高职院校在优化稀缺资源理念下;
产品的竞争与日俱增。 学校要想在竞争中确立 因此, 在品牌专业( 特色专业) 、 服务品牌的基 在产品是制造 的,而 品牌是塑造 的理 念下; 既
竞 争优势 , 即让顾客 ( 用人单位 、 家长和 学生) 础上 , 打造 品牌 院校 , 培养高职 院校 中的清华、 知道卖 产品 , 也知道卖 品牌的理念 下; 学校 也 发现 既独特 又具有吸引力的东西 , 那么 品牌专 北 大,这才是 高职 院校 发展的长期发展 目标 。 是产 品可 以进行 品牌塑造 的理念 下根据 上述 业 或特 色专业的建设浮 出水面 , 在运作 的过程 因此 , 全体 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研究高职 诸要素来进行品牌院校 的打造 。 中, 做到三 个“ 必须 ” 一个“ 把握 ” , 即必须 以市 教育 的内涵建 设, 丰富高职品牌院校的构成要 场为导向, 必须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相对调整 的 素, 即商标 、 文 化、 质量 、 学术 、 创新和服 务等 。 主要参考文献: 关系,必须解决好专业 口径 的宽与窄 的问题 , (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里的商标是指高职 [ 1 】 邱川弘. 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把握一个柔性化 的特点 。在这样 的前提下 , 使 院校 的名 称, 图形 或者其组合 等构成 , 适 用于 体 系探究 [ J ] . 职业技术教育, 2 0 0 4 . 1 3 . 品牌得 以延伸 ,就 是说在 品牌专业 的大帽 子 院校 , 用 以区别不 同院校 的显 著特征 , 它也是 [ 2 】 胡平波.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下,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 , 进行市场细 分,
如何提高职校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如何提高职校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硬技能是保障学生就业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软技能,是直接体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阐述了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在我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发展好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在规模化的发展高职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检验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硬技能是保障学生就业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软技能是在这个基础上直接体现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全面培养学生的硬技能硬技能即岗位技能和专业技能,硬技能包括:所学专业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公司现代财务知识、现代金融知识、现代管理技能、现代营销技能。
学校通过专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新的就业格局下,在企业对人才需求转变过程中,单一的一技之长很难在就业的进程中得到较好的资源。
因此我们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重技能,硬技能的全面培养是保障学生的就业基础。
全面培养提高职院校学生的硬技能,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
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不能光靠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工学结合,即专业技能理论学习跟专业技能实践、实操的动手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不能通过以往的纯课堂讲授,应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任务式导入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通过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取,全面加强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计能力。
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的考级考证的培训,让学生全面参加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拓展了学生硬技能的同时,也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敲门砖,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应开展多元化教学,拓宽选修课程。
让学生更多地学习本专业技能以外的知识。
浅谈高职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大招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高质量就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最大期待,于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迫在眉睫。
然而,在安徽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些问题也慢慢显现,主要有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系统混乱;教学实训设施不足,“双师”型教师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就业观念薄弱。
这一发展中的问题使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难,就业层次低的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
1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具体表现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要求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求职准备的能力。
主要包括求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自我发展定位、求职简历表制作和自荐能力、面试能力、笔试能力等方面,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
(2)工作能力。
包括人际沟通交往能力、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开展工作能力及学习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
(3)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
即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全面地学习,在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利用专业素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协作合作能力等。
(4)综合素质能力。
包括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及发现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等。
(5)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在社会工作中,不断解决困难、开创局面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生涯的关键。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与指标见表1所列。
2 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据统计我校近三年留在本省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1.8%、55.23%、66.54%,2021届毕业生总数2772人,就业2623人,就业率为94.62%,学生就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工资待遇较低。
薪酬待遇是高职院校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重要问题,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相对比较困难,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只能进入企业从事基础性工作。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式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式【摘要】在当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等方式进行。
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挑战。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专业能力、实践教学、综合素质、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重要性。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提高就业率。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更容易找到和谐的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的加强,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和社会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加强专业能力培养加强专业能力培养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 高职学 生就业能 力的培养
朱伟超 广 东理工职业 学院 5 0 1 1 9 0
才的 培养 模式 的 改革 与 创新 ,要 结 合社
不如 人 ,无法 和 重点 大学 和 二批 本科 院
的一年 ,2 1 年 可能是 最复杂的一年 ,整 00 个宏观 层面就业形势 仍很严峻 。 我 国 自 17 9 7年恢 复高考至 今 已有 3 1 0
多年时 间,在此 期间 ,我 国实现 了从一个 人 I大 国到一个 人力资 源大 国的转变 , Z l 也
的培养 ,在职 业素质培养 的同时也要注 重 学 生政治素 质、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的培 养 。教学 要起 到 帮助 学生 形成 健全 的 人 格 ,养成高 尚的情操 ,制 定清晰 的学习 目
.
( )基础普遍不好 ,高 中阶段偏科较 1
多。
标和职业 目 标的作用。
・
为社会培养大批建设人才做出 了巨大的贡 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暴露 出了许多 问 题 ,如 教育结构不合理 ,专业设置脱离社
经过高 考的选拔 ,和第 一批、第二批 课室教学仍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形 院校学 生在文化基 础上存在 明显 的差距 。 式 ,要改变 以讲 授为主的传统思维 ,以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 形式 的选择和第一批 、第 生的兴趣为导 向,以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二批院校 明显不同。要根据这 个特点开展
实时调整不 同教学形式的时 间比例 。 根 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 型、技能型人
社 会、经济的大环境 ,并 要与这种大环境
相适应 。
多 同学没有 明确的生活 目标 ,也没有清晰 的职 业规 划 。这 一 点导致 学 习积 极性 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职场环境的变化,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培养。
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是他们就业的基础。
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对重点专业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推动与行业合作,加强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毕业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再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人士、行业专家等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和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并为学生提供求职技巧和简历编写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开展就业实习,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优惠政策或补贴,鼓励企业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经验。
最后,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也要积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如参加培训班、自学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实习实训等。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和拓展,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高职院校、政府、企业和毕业生自身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专业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开展就业指导,加强合作等多种方式,我们相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将会不断提升,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4 3 ) 5 05 摘 要:本文从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 了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进而提 出了提高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 键词 : 高职 ;就 业 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 1 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2 2 1 ) 0 8 6 9(0 0 0 - 1 0 l_ 3 5_0
又 担 心竞 争 失败 、 受挫折 。 遭 据统 计 3 . 09 %的学生
收稿 日期 :2 1 — 1 — 2 00 0 0
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 认识 自己 的优势 与特 长、劣 势 与不足 。职业分 析是 指在进 行
职 业 生涯规划 时 ,充分 考虑 职业 的 区域性 、行业 性
一
在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实践教育的充分引导和重视,
或 是 因 为实 训 条件 的 限制 ,造 成 了理论 与 实 践脱 节 。分析显 示很 多学生 实 践操作 能力 比较薄 弱 ,在 实 际工作 中不 能做 到学 以致 用 , 同样缺 乏必 备 的职 业 素养 。 二、高职 学生 提 高就业 能 力的途径 ( )职业 生涯 规划是 提 高就业 能力 的基础 一 首先 ,要树 立 正确 的职业 理想 。高职 学生 一旦
逆 境时 ,总 是表现 出一 脸 的茫然 ,影响 到 自己的择 业选 择 。尤其 在 求职过 程 中 ,有些 学生 一旦遭 遇 失
败, 便一 蹶不振 , 也是大 学 生就业 难 的原 因之一 。 这
会发 展 的具体 要求 , 已有 知识科 学 地重 组 ,建构 将 合 理 的 知识 结 构 ,最 大 限度 地 发挥 知 识 的整 体 效
境 稍 差 的 岗位 便不 闻不 问 ,也 错 过 了一 些 就业 机 会 。有 3 . 82 %的学生对 自己的就业 感到 迷茫 、信心 不足 ,认为 自己是高职 学 生 ,害怕和其 它本 科院 校 的学 生竞争 。 较 多的毕业 生始 终不敢 以积 极 的心 有 态 去面对就 业 ,表现 为盲 目、自卑 、焦虑 、懈 怠等 心 理 ,这种 不 良心态 削弱 了 自身的就业 竞争 力 。 ( )理论 与 实践联 系 比较 薄弱 三 高职 学生 与其 它高校 毕业 生相 比 , 明显的优 最 势 就是具 有较 强的 实践操 作 能力 , 由于 高职 院校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v l u d rt n ig e e e , n e a dn mply blt h ud ma trt re kn fr lt n, rfs in a a iy a d e ly bi t k o e g e c i g a d s iltann s o a ii s o l se h e idso eai poe so a c p ct n mpo a l y n wld e ta h n n kl r iig, y o l i c mp e n ie q lt nd k l ti te u a n a y o mp o i mp o a ii fh g r v c to a sud n s t o u n c liaig su e t o rhe sv uai a s i1 s h fnd me tlwa f i rvng e ly blt o ihe o ai n y .I y l t e t o fc s o utv tn td n s
能 力培养 水平 的根 本途径 。
Absr c : F r t e p rp cie o mp o me te ly blt s a p tnil UC E S o r es n a sa ls e lb rma k t n h e uc o ta t om h e s e t f e ly n ,mp o a ii i oe ta S C S fwok r i n e tbih d a o r e.I t e d tin v y
杨 春 生 Ya gC u se g 孙 明 艳 S nMig a n h nh n ; u nyn
( 吉林 广播 电视 大 学 , 长春 1 0 2 3 0 2)
(inRa i n ee i o ies yChn c u 3 0 2, hn Jl doa dT lvs nUnvri , a gh n 1 0 2 C ia) i i t
Ke y wor :h g e o ain c o l su e t e ly bit ; ul r ds ih rv c to a s h o ; td n ; mpo a l y c t e l i u
中 图分 类 号 : 7 7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0 0 8 — 2 10 — 3 12 1 1— 17 0
Va u g n e i g l e En i e rn
・17 ・ 8
谈 高职 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的培养
Dic si n o p o a i t l v tn f Hi h r Vo a i n lS u e t s u so n Em l y b l y Cu t a i g o g e c t a t d n s i i o
合 我们 的研 究 心 得和 工 作 体 会 , 体谈 谈 高 职 学 生就 业 能 力 的培 养 。 具 进 入 新 世 纪 以来 , 国 的高 职 院校 获 得 了 空前 的 发 展 , 养 了 我 培 1 什么是就业能力? 大 批 的 应用 型 人 才 , 为我 国 的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做 出 了积 极 的 贡 最 初的认识是 以成熟劳动者 的可利用率 为依据 , 能够 区别那 些 献。 但是 , 着 经 济增 长 方式 由粗 放 型 向 集 约 型 转 变 、 济 发展 由 以 工作着和正在寻 找工作 的人一种 个人潜能。后来 它的 内涵逐渐 丰 随 经 物 力 资 源开 发 为 中心 向以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为 中 心 转 变 , 才市 场 对 劳 富 : 对 于 具体 工 作 , 业 能 力 是 一 种 适 应 能 力 , 对 工 作任 务和 环 人 相 就 面 劳 从 动 者 素 质 能 力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严 格 , 准 越 来 越 高 , 用 条 件 也 越 来 境 变 化 , 动 者 能 够 保 持 工 作 和 获 得 持 续 进 步 的 能 力 ; 就 业 角 度 标 聘 就 越 理 性和 务 实。 面 对 人 才 需 求 的 变 化和 就业 竞 争 的 愈 演 愈 烈 , 何 看 , 业 能 力 是 劳 动者 在 一 个 既 定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上成 功 从 事 某种 工 如 就业能 力在结构上体 现在两个层面 : 包括 个体智力、 ① 体 培 养 学 生 的就 业 能 力 , 是 所 有高 职 院 校 面 临 的共 同压 力 。 下面 , 这 结 作 的潜 力。 力 在 内 的 综 合 素 质 获得 协 调 、 发 展 和 不 断 提 升 内在 潜 质 的 基 础 层 ②焕 发内在潜能并尽 快实现结果、 使个体能 力适 应坏境并能持 作 者 简 介 : 春 生 ( 94 , , 林 长 春 人 , 教授 , 究 方 向 为成 教 管理 ; 面 : 杨 15 一)男 吉 副 研 具 孙 明艳 ( 9 1 , , 林 长 春 人 , 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招 生 与就 业 续 发展 和 获 得 公 众 认 同的 表达 层面 。 体 构 成 上 体 现 为 素质 性就 业 16 一)女 吉 吉 指 导 办 公 室 副 主 任 , 师 , 究 方 向 为成 人 教育 与就 业 。 讲 研 能 力 、 能 性 就业 能 力 、 争 性 就业 能 力和 持 久 性 就 业 能 力 。 谓 素 技 竞 所
e lybly a d t e p ta hn eom,o c a g rdt nlcn e t n t d r d ct n c ne ta d fr s be ttert a n w eg o mpoa it,n o d e ec ig rfr t hn e t ioa oc pi o mo en e u ai o cp ,n om ujc h oei lk o ld e t i a i o o c
摘要 : 就 业角度 , 业 能力是 劳动 者在 一个 既 定的 劳动 力市场 上成 功从 事 某种 工作 的潜 力 。在 教育 层 面上对 就 业能 力的理 解要把 握好 专 从 就 业 能力与 就业 能 力、 识传 授 与技 能训 练 、 知 综合素 质 与一技 之 长三 种 关 系。以培 养 学生 就 业 能力 为重 心 , 化教 学模 式改革 , 传统 的 办学观 念 深 从 向现 代教 育 理念 转 变 , 以 学科 理论 知 识为 中心 向 以培 养 学生就 业 能 力为 中 心转 变 , 规模 发展 向 内涵建设 转 变, 从 从 这是 提 升 高职 院校 学生就 业
c liaig su n s mpo a l y fo di n in d v lp n oi tn in c n tn to u t t tde t e ly bit ,r m me so e eo me tt ne so o sr cin. ; 业能 力; 养 就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