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关系研究
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决策,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近几年,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的实践和探索。
市区财政每年都安排近千万元支农资金支持“三农”工作,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并通过各项专项治理,3年共减轻农民负担近3200万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了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项目。
一些工作新思路、新载体在实践中也取得明显成效。
现在中央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5月23号,区上召开了动员会,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在区委九次党代会上,又把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一点个人认识,供家参考。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
虽然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促进了全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城乡差距仍然没有明显的缩小。
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元和3806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 %和 %,两者相差约个百分点。
一方面我们看到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和周边的县(区)的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最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三农问题
我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广大的农村面貌仍然落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以及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差距仍在扩大,因此,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十一五”规划的突出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加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是该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时候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战略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特邀专家探讨。
反哺、支持农业、农村的有效载体陈祖煌(作者单位: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广东则超过2000美元,但广大的农村面貌仍然落后。
针对农村建设和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项任务。
这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建立反哺、支持农业、农村的新机制。
在广大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必须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将乡村的规划建设同城镇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这就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反哺、支持农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有利于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新机制。
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公共设施不断完善,营造农村发展的新环境。
通过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灶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等问题,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公共卫生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 架构解决“ 一) 三农” 问题 的全新政 策体 系。 近年来 , 中央 、 党 国务院对 “ 三农 ” 问题给予 了高度
就是要从指导方针 、 政策措施上重视解决农业 、 农村和农 民问题 , 将其 放在整个国 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大系统 并
中通 盘考虑 , 步实现城乡发展 的良性互 动和经济社会 逐
发 展 的 良性 循 环 。
20 03年扩大到 32 1 直到 20 .3: , 0 6年底 , 这种势头仍未根
以城带乡的具 体化 , 是遏止城 乡差距拉大趋势 , 扩大农村
市场需求 的根本 出路 , 是解决 “ 三农 ” 面建设小 康社会 全 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 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明确把新农村建
的供给出现了严重失衡 , 至在公共 产品的生产供 给中 , 甚
城市的繁荣部分地建立在农村萧条 的代价上。在用于公
Ge e a . 3 n rlNo 1 2
( 总第 12 ) 3期
城 乡统 筹 与新 农 村 建 设模 式 研 究
周 成 仓
( 海大学 社科 系 ,青海 西 宁 8 0 1 ) 青 106
[ 摘要 ] 统筹城乡 , 建设社会 主义新 农村是 遏止城 乡差距 拉大趋势 , 面建设小 康社 会的重 大 战略举 全 措 , 以工促农 , 是“ 以城带乡” 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 。推进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设 , 必须 了解 和把 握 国家的相
二、 统筹城 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 必然 性 ( 改变农村经 济社 会发 展滞后 的局 面是全 面建 一)
设 小康 社 会 过 程 中最艰 巨的任 务 。
当前我 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 乡发展不协调 。 城
第一 , 城乡经济差距持续 扩大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 自 19 年 以来 , 现持续扩大 的态势 。城镇居 民人均可 97 呈 支配收入 与农 民人均纯收入 之 比,9 7年 为 2 4 : , 19 . 7 l 到
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年级:2015级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姓名:杨旺学号: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杨旺摘要:城乡关系是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只有逐步改变传统农村和农村经济所固有的特征,不断调整历史上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分割格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作为各自独立的城市系统与农村系统所必然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并为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而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我国已形成了新型城乡关系。
关键词: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城市化农村China's new urban and rural rel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urbanizationYang Wang(subjec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 only to graduall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untryside and rural economy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constantly adjust the formation of the divis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history, it can be possible to fundamentally overcome as a separate city system and rural system inevitably produces a series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 in broad prospects. After nearly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adjustment, our country has formed a new type of relat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Key words: urban-rural relations new urbanized urban rural areas引言城乡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诸种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与互动关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等诸多因素在城市和乡村两者关系的集中反映。
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推进工业化, 国家运用各种行
城乡关系的路径从最初 的战略构想到实施具体的战 略措施的一个实践过程。 这就是说 , 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 村是统筹城 乡经 济社会发 展 的重要 步骤 ,而统筹 城 乡经济社会 发展 的所 有措 施则 是建设 社会 主义新 农 村 的根本保证 。
论 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 发展 与社会 主义 新农 村建设
徐清 照
( 山东省委党校 , 山东 济南 2 0 2 ) 50 1 摘 要 :当前轰 轰烈烈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是城 乡统筹发展进程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
城 乡统筹格局 下多种 因素和 多种力量共 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 新农村建设 中, 在 必须以统筹城 乡发展
第6 总第7 期) 期( 9
J u n lo h n O g A m 惦 b o ra f s a d n d 怕 n Is tt & S o d n c n mi № n g me t e s n  ̄ Is ̄ n tu e i hn ogE oo c ae 丌 ron nt P
作 为 根 本路 径 。 能切 实抓 出成效 。 才
关键词 : 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 类号 : 3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3 5 ( 0 6 0 - 0 0 0 F 2 A 1 0 — 1 4 2 0 )6 0 4 - 3
B ln igEc n mi n dS ca De eo me t fh aa cn o o ca oi l v lp n teUr a a dC u t n dB i ig o b n n o nr ya ul n d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是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应对危机、迎接挑战,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目标的迫切需要。
●我国农业人口多,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化率仍然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制约着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全面发展。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0年6月27日在上海会见市委书记市长“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专题培训班全体学员时说:要深刻认识城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促进发展最大的潜力也在城镇化。
我国城镇化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推进城镇化必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进城镇化需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李克强强调,要顺势而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指出,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报告显示,1949年,中国只有132个城市,城镇化水平仅为10.6%。
过去6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飞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城镇化水平达到46.59%,城镇人口达到6.2186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净减少的趋势 , 要适 时适度地进行乡村的合并 , 引导农 村人 口向条 件好的 中心村集聚 ,改善农 村基 础设施 和公共 服务设施水平 ,完善广大农 村地 区 “ 路 、 通 通水 、 电、 通 通邮 、 通讯” 件 , 条 提 高政府 政策性投资 和补助的效益。 加 强农 村 地 区 的基 础教 育和 劳动 技 能培 训 。国家要继续增加 农村地 区义务教育的投入 , 整合教 育资源 , 大力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 提高 人 口素质 ,使农村 多数新一代的劳动力能 掌握一 定的劳动技 能或专长 ,使之有能力加入 到高素质 、 高技 能 、 专业化 的现代产业工人和服 务业员工队伍 中来 , 有能力在城镇安家立业。 加快 乡村 居民点整理 , 提高 节约集约 用地 水平 。要下 大力气对农村居 民点 , 是对 “ 特别 空 心村” 进行综合治理。制定鼓励农 民宅基地与房 产在 农村集体 经济 组织 内流转 的政 策措施 , 投 入专项资金 推进废 气宅基地征收 管理与 “ 退宅
等多个 方面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 , 业的发展 、 农 农村 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发展 ,以及农 民素质 的 综合提高 , 将从多个方面缩小差距 , 从而促进城 乡和谐关系的形成。
时, 随着 农村消费能力提高 , 巨大的农 村和农业 消费市场则会进一步拉动城乡经济发展。总之 , 通过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的推进 ,在生产 和消费环节 , 提供服务方面 , 在 都会强 化城乡经 1 . 2城乡联系进一步密切 , 乡一 体化进程 济社会联 系 , 城 促进 形成互动的 良性循 环发展 关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新型城 乡关 系下的村镇发展 问题 ,以引导村镇合理发 展、 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 、 进社会 和谐和促 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 目标。围绕这一综合 目标 , 要尽快 完善村 镇规划体 系 ,出台村镇规 划管理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对策研究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对策研究
陈少牧, 熊建军
(华侨大学, 福建 泉州 )
城镇化与农村建设是驱动现代化的 两个巨轮, 二 者密切 互动, 相得益彰.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城镇化与农村建设只有 实现积极互动, 协调发展, 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从 国内来看, 建国五十多年来城镇化与农村建设并未实 现充分 的 积极互动, 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我 国现代化 应有的发展 进 程.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论是韩国 "新乡村运动" 或日本的 "造 村运动" , 还是德国 "城乡等值化建设农村运动" , 都 是城市化 与农村建设的 协调发展的典范, 正是通过这些运动直 接加速 了这些国家的 现代化进程. "拉丁美洲现 象" 则从反 面证明 了这一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 好又快 发展, 必须既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又要 "统 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这一论述明确地强 调 了在新世纪 新阶段努 力推进城镇 化与新农村 建设协调 的 必要性. 一, 探索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的路径的 理论依 据 (一 )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发展观. , 马克思, 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未来的社会不是固化 城乡的 分裂,而是城乡在新的基础上平衡, 协调, 即实现城乡融合. 所谓城乡融合 , 就是 "将结合城市 和乡村生活方式的 优点而
-) , 男, 江西萍乡人, 华侨大学人文公共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改革与现代化.
安排的思想. 这对我国的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 理论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 规划的建议� 提出: 要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的基本方 略, 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 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 裕, 乡风文 明, 村容整洁 , 管理 民主的要 求, 扎实稳步推 进新 农村建设. " 这就把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互动提上 了议事日程. 目前, 我国还处在农业, 农村社会向工业化, 城 镇化社会 转型时期,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必须搞好工业化, 城镇化. "三 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也要靠工业化, 城镇化的发展.要跳出 "三农"抓 " 三农" , 必须通过 工业化, 城镇化的健康 发展, 切 实 贯彻 "以工哺农 , 以 城带乡"的方 针, 实现城 乡共繁 荣, 同 发展.也只有这样 , 才能大量地减少农民, 只有农民减少了, 规模 经营的农 业才能搞, 农业 产业化才 能实现, 农民才 能富
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途径。城镇是不能孤立存在 的 ,它以受其 影 响的广 大农村地区作 为腹地而存在 ,发 挥扩散效 应与回流效应 ,两者具有 密不 可
分 的关系 , 不存在战略重叠和现实矛盾 。 并
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鼓励农村 剩余 劳动 力向外转移 ,这种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城 乡之 间工资预期 的差异 ,这是 政府主导 、农 民自觉 、市场 自发三方博弈 的结果。结合我 国具体现实 ,在城市 “ 异
动生产率 的提 高和农业 剩余产品的增加为 前提的 ,弥补 了刘 易斯模型 的不 足。在此 基础上 ,托达 罗系统发展 了这一论 断 ,建 立了一个解释发展 中国家城 乡劳动力转移 的模型 ,该模型认 为剩余 劳动力的区域转
移 是 理 性 的经 济 行 为 ,迁 移 决策 取 决 于城 乡之 间 预 期 工 资 差 异 。可 见 ,建设 新 农 村
4 商 业 时代
提高农 民收入 的重要载体。一方面 ,有 利 于人 口及 经济活动由农村 向城镇集聚 的 引导下 ,经济 增长 并 非 出现在 所 有地 方 ,而是 以不 同的强 度 首先 倾 向于 某些
区 域 , 然 后 通 过 不 同 渠 道 发 挥 扩 散 效 应
中 , 明确 地 把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确 定 为 我 国现 代 化 进 程 中 的 重 大 历 史 任 务 ,这 是
目前 ,有关城 乡联系和 区域协调发展 的理
论较 多 。这为我国确立建设新农村 与推 进
城 镇 化 的 互 动 战 略 ,形 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质 性 结 构 ” 存 在 的 前 提 下 ,可 行 的办 法 就 是 建 立 适 量 的 小 城 镇 就 地 转 移 , 实现 离 土 不 离 乡。
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些 努力将在今后 的经济发展 中卓见成效。
实 施 城 乡一 体 化 发展 战 略 的 意 义
( )城 乡二 元 结 构 是 造 成 我 国农 村 一
发 展 滞后 的 主要 原 因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发展处于长 期 的滞后阶段 , 乡收入差距不 断加剧 。 城 这 些 问题 的根本原 因在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 过程 中形成 的城 乡二元结构 尚未打破。近 年来 ,在我 国加快工业化进程及城镇化建 设背景下 ,农村土地 、资金 、人才等要 素 流失的速度 明显加快 ,使得城 乡矛盾更加 突 出。从影响上来看 ,城 乡二元结构的存 在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广大农民的生 活质量难 以同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保持
从 而逐 渐 减 少 了对 农业 的投 入 ,最 终 导致
.
体化是城市 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是逐
村 建设 的长期 战略选择。
( )城 乡一 体 化 发展 战 略 对 新 农 村 二 建设 的 意 义 1城 乡一 体 化 发 展 战 略 是 推 进 新 农 村 . 建 设 的重 要 保 证 。 党 的十 六大 按 照 全 面 建
政策紧密相关的。解放后 ,我 国首要任务
是恢复国民经济的生产。从 1 5 9 3年开始 。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快速实现国家工业
会 公 报 指 出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面 临 不 少 困 难 和 挑 战 ,特 别是 城 乡二 元 结
化的要求 , 第一个 “ 五年计划”应 时而 生 ,
述 众 多惠 农 政 策 的 提 出 和 实 施 足 以看 出 。
我国在解决城 乡差距问题 上做 的努力,这
谈 乡 体 发 战 城 一 化 展 略
与 会主 农 社 义新 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 ) 乡一 体 化 是 构 建和 谐 社 会 的 根 本 要 求 - 城 中 央提 出 的“ 句话 、 五 二十 个 字 ” 的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内容 , 现 了物 质 文 明 、 体 政治 文明 、 神文 明协 调 发 展 和 构 精 建 和 谐 社 会 的全 面要 求 . 实 现 农 民群 众 的 利 益 、 进农 民 把 增 群 众 的 福 祉 当 作 根本 出 发 点 . 透 着 “ 渗 以人 为 本 ” 精 神 。从 的 我 国 的 国情 和农 村 发 展 的 实际 来 看 . 不论 城 镇 化 发 展 速 度 有 多 快 , 然 会 有 大 量 的人 口进 不 了城 市 ; 使 我 们 的 城 镇 化 仍 即 程 度 达 到 6 , 然 有五 六 亿 的 人 口留 在农 村 。 O 仍 因此 , 国城 我 乡 发 展 差距 明显 . 不仅 反 映 在 对 城 市 和农 村 大 不 相 同的 观 这 感之 中, 更体 现 在 各 个 方 面 发 展 的差 距 : 城 乡居 民 收 入 到 从 生 活 质 量和 水 平 , 公 共 服 务 到 基 础设 施 , 教 育 、 疗 公 共 从 从 医 资 源 到 基本 养老 保 障 等 。城 乡之 间 的差 距 , 已经 对 经 济 社 会
关键词 : 乡; 体 化 ; 农 村 ; 市化 城 一 新 城
中图 分 类 号 : O F3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8 2 5 (0 6 0 - 0 2 0 1 0 — 8 9 2 0 ) 国推 进 城 乡一 体 化 的 重 要 意 义
城 乡一体化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丁 扬
( 宁 税 务 高 等专 科 学 校 社 科 部 , 宁 辽 辽 大 连 16 2 ) 10 3
以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广东省佛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分析
— —
A Ca e t y i s a Gua g n s S ud n Fo h n. n do g
LI U H o -bi . E W o-an ng n H i
( .C l g fNa rlR su c s a d E v o m n ,o t hn giutrl U ies y G a gh u 5 0 4 C ia 1 ol e o t a e o re n n i n e tS uh C ia A r l a nv ri , u n z o 6 2, hn ; e u r c u t 1
2C l g fV tr ay Me i n ,S uh C ia A r utr lU i ri , a gh u 5 0 4 C ia . o e e o ee n r dc e o t hn g c l a nv st Gu n z o 1 6 2, hn ) l i i i u e y
径 与模 式 。
关 键 词 : 乡统 筹 : 农村 建设 : 东省 佛 山 市 城 新 广
中 图分 类号 : 3 F 21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4 9 8 2 1 0 —1 8 — 3 0 3 — 1 4( 0 0) 7 7 0 0 1
Bu l i g A S c a it Ne Co nt y i e t o h v r l Pl nn ng o r a id n o i l w u r sd hr ug O e a l a i f r U b n s
po i e r v nc
中共 十七 届 三 中全会 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推
.
取 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 会 的 新 胜 利 、 创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 义事 业 新局 面具 有 重 大而 深远 的意 义 开 以广 东省佛
统筹城乡背景下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研究
( ) 一 消除城 乡二元 结构推 进城 镇化
来 既不像城 镇 、 不像 农 村 。这 样 的无 序 发展 在 今 也 后 的改造 和建设 中将需 要付 出极 大 的代价 。从 国 内
外 已有 的成 功经 验来 看 , 规 划需做 到 以下几 点 : 做好
发 展 , 镇化 不再 是简 单 的就城 镇论 城镇 , 城 而是统 筹 城 乡协 调发 展 的城镇 化 。
展一 体化 建设 中 的重要 地位 。研 究探讨 统 筹城 乡背
景下 的城镇 化 发展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一
、
我 国城 镇化 发展 战 略演 变
二、 城镇 化 与统 筹城 乡发展 的 关 系 统 筹城 乡发 展 的重要 战 略思想 最早 是 在党 的十
利 。 中国的城 镇化 道路 是政府 引 导与市 场推 动双重
织 、 家领 衔 、 门合作 、 参 与 、 学决 策 的程序 专 部 公众 科
六 大报告 中提 出 的 。它 强 调更 加 注 重 农 村 的发 展 ,
改革 开 放 之 前 , 国 的城 市 发展 实 际上 并 没有 我 明确 的方 针政 策 。城 市 、 镇 的发 展 实 际 上 只是 工 城 业 发 展和农 业 发展计 划 的一 种 附属产 物 。随着 我 国
坚持 工 业反 哺农 业 、 市 支持农 村 , 步改变 城 乡二 城 逐
道路 , 照统筹 城乡 、 按 布局合 理、 节约 土地 、 功能完
收 稿 日期 :02— 5—1 21 0 8 作 者 简 介 : 晓 燕 , , 共莱 芜 市 委 党校 讲 师 。 耿 女 中
推进城乡互动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衡 ,农村 土地 、劳 动力和 资金等生 产要素 大量流 向 城 市 ,形成 新 的工农 、城 乡 ‘ 刀 差 ” 剪 。据 有关 资
料 , 目前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距 仍 在 扩 大 。 1 7 98
中后期 以后 ,工业 自身 的 积 累和 发 展 能力 得 到 增 强 ,在具备 了反哺农业 、支 持农 村 的能力时就 需要
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既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促进农 民富裕 的根本途径 ,也 是推进城 市化 健康发展 、 拓展城 市发展空 间的重要 手段 。本 文站在城 乡互动的视角 ,从城 乡互动的科 学内涵、城市化与新农村 建设
的辩 证 关 系和 推进 城 乡互 动 的制 度保 障等 方 面对 在 新 形 势 下推 进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设 进行 了深 入探 讨 。
实施 又需要一定 的客观条 件 ,必须 具备一定 的经济
社会基 础。
的重要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达 到 了新高 度 ,也是 我们建设社 会主义 新农村 的重
要理 论依据 。
从 我 国农村 工作 的实 践来看 ,农业 、农 村 、农 民问题始 终是关 系我 国经 济和社会 发展全局 的重大 问题 。经过 改革开放 以来近 3年 的快 速发展 ,我 国 0
年 这 一 差 距 已扩 大 为33 :1 而 在 大 多数 国 家 , . 3 。
城 乡之 间 收入差距 为 1 ~2 。与此 同时 ,城 乡在 . 倍 5
道路 、供 电 、饮 水 等基础 设施 建设 ,教育 、文 化 、
卫生和社保 等社会 事业发展 以及政府所 提供 的公共
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研究
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研究摘要:城乡关系是我国当今社会关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和谐的城乡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径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路径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60-01城乡关系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路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装备和手段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综合性发展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强调的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转化,所以它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生产绩效高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知识化、农村生活现代化等。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推进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和制约,必须要考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农业产品,是城镇发展的坚实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资源;农业现代化可以为城镇化提供必需的土地和资金。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看我国城市化发展
等手段从 国外 获取 ) 。商 品粮越多 , 则城
市 居 民 的食 物来 源 越 有 保 障 ,城 市 的 吸 引 力 越 强 , 市 化 进 行 的速 度 也 就 越 快 ; 城 反 之 , 势 必 大 大 滞 缓城 市化 的进 程 。农 则
棋走好 了, 就能够带 动内需和消费 , 从而
和商 品经济的过程 。它总是 首先在那些 农业分 工完善 ,农村经济 发达的地区兴 盛起来 ,并 建立在农业生产 力发展达到
一
的城市 人 口不可能为工业 产品提供足够
的市 场 , 村 就 成 为 工 业 产 品 的销 售 地 。 农
离 开了农村 这个广袤 的大市场 ,城市工
业 的 发 展 空 间将 变 得 极 为 局 促 和 狭 小 , 城 市 化 的发 展 也 将 举 步维 艰 。 二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的 实 质 “
及 其 与 城 市 化 的 关 系
定 程 度 的 基 础 之 上 。 因 此 ,农 业 的 发
展 ,是 城 市 化 的 初 始 动 力 , 这 主 要 表 现
在:
第 一 ,城 市 非 农 业 人 口需 要 农 村 提
一
、
城 市 化 的 实 质 及 其 发 展 的 动
供 口粮。可以说 , 一个 国家农业提供商品 粮 的数量 多少 ,是决定该 国城 市人 口数
要从 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 设全 局 出发 , 统 筹 城 乡 区域 发 展 。 坚 持 把 解 决 好 “ 农 ” 三 问 题 作 为 重 中之 重 , 行 工业 反 哺 农 业 、 实 城 市 支 持 农 村 ,推 进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 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促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实施一系列既有利于城市发展,又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首先,为统筹城乡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匮乏,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交通、通信等方面,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同时,在城市地区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促进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
只有通过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更需要改变农业的经营观念,推动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经营者。
我们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提供优质的农业种子和肥料,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还应该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民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减少农民的贫困和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最后,为了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平衡造成的。
我们应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互补和资源共享。
特别是加强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借助乡村的资源禀赋和自然风光,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来农村旅游,促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统 筹城 乡发 展 , 就 是 在 城 市快 速 发 展 的前 提 下, 以城市 工业经 济 带动农 村 经济 的发展 , 逐 渐缩 小城 乡差距 , 以城 带 乡 , 相 互协 调 , 相 互促 进 , 实现 共 同发 展[ 7 ] 。在科 学 发展 观 的指 导 下 , 关 注 的重
点是城 市与乡 村 的协 调 和 均 衡 , 侧 重 于 城 市 与农
通 讯 作者 : 梁峙 ( 1 9 6 1 一 ) , 男, 广东省 中山市人 , 博士, 教授 , 硕 士研究 生 导 师 , 从 事 社 会 发展 与经 济建 设 研 究。 E ma i l : x u z h o u l i a n g z h i @1 6 3 . t o m。
( 1 . 徐 州工程 学院 环 境 工程 学院 , 江苏 徐 州 2 2 1 1 1 1 ; 2 . 中国矿 业大 学 , 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 3 . 上
海财 经 大学 经济 学院 , 上海 2 0 0 4 3 3 ; 4 . 徐 州 市水利局 , 江苏 徐州 2 2 1 ¨1 )
摘要 : 城 乡均衡 发 展 直接 关 系着社 会 稳 定 和 国 民 经 济 的 健 康 发 展 , 为 了 促 进 统 筹 城 乡均 衡 发 展 , 解决三 农 问 题, 缩 小城 乡差距 , 实现 城 乡经 济 、 社会 、 文 化 持 续协 调 发 展 , 最终 实现共 同富裕, 通 过 对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含 义的 概述 , 深入 分析 城 乡间 差 距 , 并 提 出 实现 统 筹 城 乡发 展 的 战 略 意 义 , 重 点探 讨 了统 筹 城 乡发 展 的 方 法 与 措 施 ,
以此 促 进 城 乡协 调 均 衡 发 展 。
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及答案(二)
2018年广东广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二)一、注意事项1.阅读给定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本次测验共1题,满分100分。
二、给定材料材料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5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关系研究
作者:石红溶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 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之间是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尤其要致力于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尤其要以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西部地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建设新农村也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衡量和检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最为重要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主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机统一的,统筹城乡发展是基本思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是具体措施和必要准备。
城乡统筹的目标是使国家全面现代化,通过城市化、工业化和建设新农村,使城乡逐步一体化。
一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统一性与互补性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并不矛盾,新农村建设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提供稳定社会环境等途径来促进城镇化,而且即使将来实现了城市化,仍然会有非常可观的人口留在农村,有必要为这一部分人提供基础设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可以通过扩大内需等途径来间接促进城市化,又可以直接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二者具有很强的统一性与互补性。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市化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市化的基础,是激活农村需求的重要手段。
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启动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
通过加快建立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利于提高农户的即期消费水平。
同时,新农村建设又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化具有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其次,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对于劳动力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农村劳动力却以中学水平为主。
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接受培训的比例也很低。
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出去,取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都以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为基础,建立城乡统一、充分竞争的产品与要素市场是二者共同的需求。
新农村建设既是城市现代产业向农村延伸的途径,也为城市部门提供了必要的现代生产要素和广阔市场;城市化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撑,是统一市场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第四,城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城镇化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升级,使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便于应用农业科技技术。
同时,城镇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可以使农村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达到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城镇的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可以带动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整合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关系,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我国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选择符合中国实际的途径:
第一,消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体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结构性障碍。
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仍在趋于强化,各种经济资源在城乡不均衡分配。
只有通过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减少各种有形与无形的障碍,有效解决这一体制顽症。
第二,发挥大中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
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及方式。
目前国家应纠正抑制大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路,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大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
第三,发展小城镇,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桥梁和通道。
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完善小城镇的服务体系,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自主创业,提高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快农村人口的转化。
小城镇应成为城乡之间各种产品、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交汇场所。
加快县域内重点乡镇的建设步伐,使农村村庄与县城、中心镇的规划相衔接,提高农村与城、集镇的关联度,从而形成比较科学的城、镇、村布局。
逐步使得一些农村小城镇发展成小城市和中等城市。
第四,在当前,应重点考虑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卫生事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建立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大病统筹与保健相结合
的医疗服务制度;逐步建立与推广农民最低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差别;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培育优秀的农村人力资源;建立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第五,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机制。
我国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
这一制度造成城市居民就业的偏向和对农民的歧视,不利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必须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机制,变城乡二元劳务市场为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
为消除城市就业对农民的歧视和扩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石红溶(1976-),女,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西北政法大学教师,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西北政法大学2009年校级青年项目(09XJC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