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会宁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会宁一中20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房价控制目标可见“心慈手软”近来,一些城市陆续公布了今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银川市,涨幅控制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以内;太原市,涨幅不超过全市年度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昆明市,涨幅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贵阳市,涨幅不高于去年全国平均值;佛山市,涨幅不高于本年度GDP增幅。
另据报道,广州、郑州今年的房价控制目标已初步确定,涨幅控制在10%至15%之间。
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是“新国八条”作出的硬性要求:“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这个旨在强化地方政府房价调控责任的要求,被认为是“新国八条”的最大亮点,并被民众寄予厚望。
而从上述城市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看,不得不说,与普通民众之前的期望值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在那些房价较高的城市,普通民众对于房价调控的期望值,首先是希望房价下降;即使不下降,也不能再涨了;即使继续上涨,涨幅也不能太高。
而上述这些城市确定的今年房价控制目标,或不超过GDP增速,或不超过居民收入增速,因各地确定的GDP、居民收入增速大多超过10%,这意味着今年房价涨幅目标大多在十几个百分点以内(比如太原市为13%以内)。
这样的调控是不是太软?要知道,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涨幅为9.99%,尚且让人们感到房价飙升得太快,政府不得不多次下狠手调控房价,而现在不少地方却将今年的房价控制目标定在10%以上,且不说离民众的期望有多远,离政策的要求又有多远?这样的调控岂不是“空调”?甚至会让人产生错觉:这到底是房价控制目标,还是促进房价上涨目标?“新国八条”中要求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居民收入、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确定房价控制目标,显然不是仅仅要求各地房价涨幅不超过GDP或居民收入增速,而只是强调确定房价控制目标可以参照这些因素。
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Ι卷阅读题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 5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高华平 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佛经文本的文体形式及传播方式,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体的存在形态并促成新文体的产生。
汉传的佛经文献主要由梵文写成,因此中土的佛教徒接受佛经,首先就要面对梵文。
梵文为拼音文字,古印度人创立了一种关于梵文拼写规则的理论叫“声明论”。
这种“声明论”传入中国以后,即被汉地文人摹拟于佛经的转读,并因此发明了“四声”。
陈寅恪指出,正由于佛经传译使印度“声明论”在中土传播,文人们“于是创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而这种注重汉字声律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诗歌创作,便使中国诗歌固有的通过节奏、韵步求和谐的路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以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节效果的新诗体——“近体诗”或“格律诗”——史书一般称此为“永明体”。
“永明体”的出现,是中国诗歌体裁发生的一次根本的变化,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文体原有的发展方向。
此外,在佛教经典文本形式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也由先秦两汉记“街谈巷语”的“谈丛”,变成为一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叙事文学体裁。
赞颂、传记体裁,前者转变成了韵散兼行的形式,后者则变成了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游记”或“旅行记”。
当然,最能反映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发生影响的,是从中古时代起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具有模拟佛经文体性质的、宣传经义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众的新文体、俗文体,重要的如变文、俗赞、偈颂、戏曲等。
例如“变文”是“讲唱”的。
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
川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银川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一、选择判断(30分)1.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开创,“济”扶助。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5.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某重点中学2014-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届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争吵两千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谜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
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备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耐人寻味的是,今古文经学之争却是旷日持久,长达两千余年,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
本文的“经”即指儒家经典部分,古老的经书内容深奥,主要靠经师的传授得以流传。
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经学。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
秦初,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认可的统治思想,可是,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由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属当时代的“今文”,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
从表面来看,今古文经学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
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特别在西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基础及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niǎo)翩翩.(piān)褐.色(hè)疏.朗(shū)B、特殊.(shū)羡.妒(xiàn)笼.统(lǒng)引诱.(yòu)C、腐.化(fǔ)影壁.(bèi)水榭.(xiè)匹.配(pǐ)D、蚊冢.(ahǒng)商埠.(bù)内疚.(jiù)郁.闷(y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通霄难堪狭隘鞭笞B、消遣游离蕴藉异常C、鉴别影射雕刻饶恕D、纯粹寒暄副射拯救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③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为了表达同样的感情,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A、乃至甚至乃至B、甚至乃至乃至C、乃至乃至甚至D、甚至甚至乃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B、我们曾一度看到了中国移动捧红飞信的决心与信心,但却没有想到最终会是合作双方的劳燕分飞....。
C、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D、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中,他以瑰丽的语言,娴熟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
”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
会宁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5-2016会宁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要求: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工整地书写答案。
将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第Ⅰ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给你焦虑的心态安个“开关”陈丹控制焦虑或许不再需要长年服用药物或心理治疗了,科学家至少已经在一些特殊的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身上证明这是行得通的。
他们仅仅启动了一个“开关”,原本高度紧张的小鼠顿时一改畏畏缩缩的作风,变成了胆大的“探险家”。
科学家采用时下新兴的技术——光遗传学,这种技术结合了转基因工程与光来操作个别神经细胞的活性,可以对精心挑选的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控制。
到目前为止,要刺激特定的神经元,通常只能依靠电脉冲这种不精确和难以控制的技术。
而光遗传学技术则可使用一种新的光控方法高度精确地对神经元进行刺激,同时还能按照意愿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研究人员先将这些小鼠神经元改造得对光非常敏感,然后通过植入的光纤,用蓝色光照亮位于大脑杏仁核区域的一个特定神经回路,结果显示,这些本来因恐惧而退缩的小鼠开始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
[来源:学+科+网Z+X+X+K]实验原理很简单:首先,生物学家确定一个“视蛋白”,这是一种存在于绿藻等感光生物体体内,可让它们探测到光的蛋白。
接下来,分离出视蛋白的基因,然后利用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无害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插入到大脑神经元中,视蛋白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会成为大脑神经元的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最后,研究人员让细薄的光纤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将光送到正确的位点。
当这些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暴露在光照射中时,就能够传导电流(也就是大脑的语言)。
有些视蛋白,比如响应蓝色光的光敏蛋白可以激活神经元,而响应黄色光的盐细菌视紫红质等其他视蛋白则会抑制神经元,如此一来,神经元的开合就可以人为控制了。
2014-2015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4-2015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
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
“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
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
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
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
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
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
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
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
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
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
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
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
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1)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
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
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概念认为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不可用。
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B.。
C.。
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题。
8.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请简要分析。
(5分).词的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什么思想?(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3)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4)登东皋以舒啸, 。
聊乘化以归尽,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
(25分)(有删节)钱钟书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
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
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
德语的“沉闷”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
《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
从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会宁一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检模拟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 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
《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
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
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
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
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
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
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
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
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
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
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
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1-6题和12-14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选择题方框内,第7-11题和I5-17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除去日、月之外,还有两类天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即是彗星和北极星。
后者在古代文献中更多地被称为北辰。
北辰在中国古代社会心理中有着积极、明亮的政治符号意义。
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北辰文化”。
北辰者,乃天球上靠近北极的一颗亮星。
但在不同的时代,所谓的“北辰”并不是同一颗星。
四千年前,北辰是天龙座a星,春秋时代是以小熊座B星为北辰,今天则以小熊座a 星为北辰,其距地球约400光年。
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北辰很早即进入中国人视野、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因为北斗星在北辰附近,人们又都是通过北斗七星而找到北极,所以古代也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说,或者以北斗指称北辰,所以北辰文化往往又与北斗相关。
彗星往往有着某种神秘或迷信色彩,它也常带与北辰一起出现在文献、民间谶语之中。
《春秋》将“星孛(彗星)入于北斗”与人间政治万象建立了对应联系,认为其兆示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世中的更替兴衰。
如建安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
占日:“彗星扫太微宫,入主易位。
”其后,则有魏文帝受禅之事。
经过文化的发展与解读,北辰便从众星体中脱颖而出,使人们产生了与彗星和北斗不同的美学情感、文化心理尤其是政治符号意义。
如刘向所言:“北斗贵星,人君之象也.星(彗星),乱臣之类。
”或许由于这种道德意义上的分野以及对彗星和北辰形成的不同情感,自此两种星体便有了不同的文化,有了一褒一贬、一好一恶、一吉一凶、一正一妖之分。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时曾存在着一种北辰崇拜现象。
夜空中的北辰'终年可见,在浩渺的星空中能够使人准确地确立方位。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会宁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 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诗在人伦上的比较 朱光潜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
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
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
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
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
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我以为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
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
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
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
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
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
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
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分。
考试时间1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分,每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辛公义,陇西锹道人也。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周天和中,选 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
每月集御前 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 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2014-2015第一学期期终试卷高二语文
12、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13、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14、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 15、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
____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___。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17、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__。
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8、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19、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0、______________,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1、上穷碧落下黄泉,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22、______________,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
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23、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
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还乡顺断肠。
(韦庄《菩萨蛮》)24、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25、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且放白鹿青崖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Ι卷阅读题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
“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
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
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
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
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
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
齐将马仙碑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碑。
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仙碑烧营卷甲而遁。
英曰:“公伤矣!且还营。
”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竞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
后为南衮州刺史。
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
每自称六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渡南岸,当深处置之置:放置B.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本:原来C.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埤将:率领D.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徙:迁徙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竞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B.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竞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C.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篱/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竞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D.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竞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利用伏击转败为胜。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2)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11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长安,当时的长安已被安史叛军占领。
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8、这首诗歌的第二联,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感情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合诗歌和写作背景分析本诗的主旨。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__;架梁之椽,______________。
3、,一种相思,两种闲愁。
4、欲渡黄河冰塞川,。
5、______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25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边疆教育先驱寸树声陆安民国教育界出过一些知名人士,像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
然而在最为偏远、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也有这样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士。
他就是边疆教育的先驱寸树声。
寸树声(1896—1978),字雨洲,云南腾冲县和顺乡人。
1911年,寸树声考入大理中学,1915年毕业回乡执教小学堂,1918年赴日本留学,一待就是10多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寸树声回国,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执教。
他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分析研究时局,力主抗日。
后来,又与马叙伦、张友渔、齐燕铭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救亡。
关心地处边疆的家乡文化建设,一直是他始终不渝的情怀。
他的家乡有建于1928年、占地1392平方米、藏书7万余册、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由胡适题写牌匾的和顺图书馆。
这座气势非凡的乡村图书馆,是寸树声心仪之地,也是他心中的灯塔。
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这座图书馆:“我心焦的是图书馆所有的书籍虽然增加,而阅者不增加,……图书馆决不可成为一种‘独善其身’的建筑物,应当利用种种方法引诱乡人来阅览,养成乡人一种进图书馆犹如进茶馆、上烟馆一般踊跃的习惯,只要进图书馆的人增多,那么我们的目的在无形中就算达到增加了。
”这些话,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振聋发聩之意义。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先后在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任教。
1940年,寸树声回到家乡,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同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及和顺图书馆馆长。
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并委托好友吴晗、曹靖华从昆明等地延聘来一大批学有专长、教书育人的名家,深入这座边陲学校,执掌教鞭,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