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科院校专升本学生教学及管理问题探讨
本科院校专升本学生教学及管理问题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科院校专升本教育是指具有三年制大专学历的学生通过考取全日制本科院校的本科学籍,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专毕业生选择通过专升本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业发展前景。
这种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为大专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专升本学生教学及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专升本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背景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如何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一大挑战。
专升本学生的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本文旨在对本科院校专升本学生教学及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优化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专升本教育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本科院校专升本学生的教学及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现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专升本的方式继续深造。
由于这类学生与传统本科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学及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专升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科基础薄弱等情况,同时也将探讨专升本学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困境,如学习时间不固定、学术压力较大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本文将提出一些应对措施,旨在提高专升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管理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旨在为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专升本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发更多关于专升本学生教学及管理问题的讨论,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专升本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专升本学生教学问题分析一、学习动力不足:专升本学生由于年龄较大、工作经验丰富,可能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当前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推进高校管理科学化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加,高校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管理意识滞后、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瓶颈。
因此,我国高校管理要想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分析当前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一)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管理体制官僚化。
我国很多大学依然是管理机构,书记校长首先是官员,在管理待遇上,部分直属重点高校定为副部级、公办本科院校定为正厅级、公办高职院校定为副厅级。
公办院校除极小部分为校长负责制外,其余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校管理层级过多,职能部门管理幅度过小,容易形成多头领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效率。
激励机制欠合理。
工资、奖金、福利等全是以科研成果的多少为准线,管理人员因为工作的性质,科研方面不可能有很多的成果,因此受到奖励的可能性甚小,而这种单一的经济刺激不仅不具备持久的激发效力,还带来了负面效应。
比如管理人员工资福利上往往会实行“大锅饭”做法,工作“好”与“差”、做“多”做“少”都一样。
(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未能真正施展各自的综合服务能力。
高校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高校引进人才安置的家属或部队转业等照顾性质的人员,他们一般都不是来自管理、教育等相关专业,学历也不够高,现代的管理意识、理念、业务素质、知识结构等都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要求。
(三)管理职责划分欠合理,导致学校办学资源的隐性流失。
管理制度法制化是现代管理的标志之一。
长期以来,高校改革由政府主导,由于领导官员的观念陈旧,对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而是把重点集中在教学科研运作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造成管理的规章制度陈旧落后。
地方本科院校二级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管理人 员缺乏和教务 管理信 息化水平不 高等 问题 。各地 方本科 院校应根据 自己的办学定位 和人 才培养特 色 , 优化
教务 管理模 式, 完善教务 管理制度 , 高教务 管理人 员素质 和信 - 水平。 提 g4 E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 方本科 院校 ; 地 教务 管理
中图 分 类 号 : 77 G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0 0 2 1 0 0 1 0 17 6 6 (00)6— 0 7— 4
管 理模式 , 立起 同 学 院改 革 相 适 应 并 有 利 于 自身 够彻 底 , 、 、 不 相 适 应 等 现 象 。尤 其 在 机 构 设 建 责 权 利 发展 的“ — — 院” 级 教 务 管理 体 系 , 效 地 实 施 置上 , 校一 级设 有教 务 管理 职 能部 门的教 务处 , 校 二 有 学 在 教 学管理 职 能 , 调 处 理 好 校 院之 间 的教 务 管 理 关 二级 学 院有 分管 教学 的 院负 责人 及教 学 秘 书和 教 务 协
( ) 乏高素 质 的 基层 教 务 管 理 队伍 , 务 管 三 缺 教 的机 构 。按 照工 作 性 质 , 务 处 平 行 的划 分 出若 干 理 队伍 建设 亟待加 强 教 科室 , 各科 室在 组 织 的 总 体 目标 指 导下 工 作 。但 教 教学 工作 是 地方 本 科 院校 的 中心 工 作 , 务 工 教
管 理体 制 的主要 形 式 j 在 这 一管 理 形 式 下 将 原 来 ,
、
地 方本 科 院 校 二级 教 务 管理 模 式 存
( ) 级 管理 的模 式 不 完善 , 级 管理 理 念 尚 一 二 分 地方 本 科 院校基 本上 是 以教 学 为 主 的教学 型 高
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面临问题及对策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高校教学管理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发展形势的变化,传统型教学管理已经不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文针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改革思路,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建国以来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行政性指导为主要特点的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曾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后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缺点和弊端,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
一、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在经历连年大幅扩招和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双重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重学历轻素质的传统人才需求模式不断被打破,多层次、宽领域、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格局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高等教育质量受到挑战,高校教学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国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矛盾突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亟需应对的重要方面。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学思路和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高校扩招自1999年以来,一大批本科院校、本专科院校和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
这些新建立的高等教育学校虽然在形式上满足了我国当前高校的普及,容纳了一定的生源,但是从整体情况看来,由于办学的目的性和前瞻性存在不足,致使许多学校在体制上、运行决策和目标上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建立也存在明显投入不足的问题。
2.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因循守旧。
多年来,高校习惯于按照行政命令和国家计划,实行统一的学制、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统一的考试形式等。
浅析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 国地 方本科 院校发展 中存 在 的问题及对策
◆许 箫悦
( 广西科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鹿山学院
广西
5 4 5 6 1 6 )
【 摘要 】 我 国地方本科 院校数 量 最 多, 招 生规 模 最大 , 却 陷入 大 学 地方政 府缺乏校企合 作培养高层次技 术技能型人 才的鼓励政 策 ,
生 就 业 难 的发 展 困境 , 笔者试从 办学定位 、 专 业 学科 建 设 、 人 才 培 地 方 教 育 行 政 部 门在 高 校 和 行 业 企 业 之 间 的 桥 梁 纽 带 作 用 缺 失 , 养方案 、 师资 队伍 建设和产 学研合作 等方 面浅析地 方本 科院校存 企业参 与高等学校办 学的积极性缺乏 多方 面基础 , 产学 研合作 教 育 没 有 广 泛 切 实 实施 。 在 的问题并提 出相应 的解 决对 策。
一
、
型” 、 “ 研究 型 ” 、 “ 教学研究 型 ” 这些 名词 上做文 章 , 把 自己 定 位 于 好 一 批 与 区域 经 济 结 构 匹 配 度 较 高 的 应 用 技 术 型 重 点 学 科 和 特 教学研究 型甚至于研究 型大学 , 定位趋 同 , 发展错位 , 学校 自身无 色专业 , 促 进学科 专业交 叉融 合 , 实现专 业群 与区域产业 链 的紧 坚实的办学基础 和发 展条 件 , 发展 困难 重重 , 前景不 明。 密对接 。 二、 学科专业无特色 , 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 ( 三) 加强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的特 色师资队伍 建设。 根据近 三年 本科 院校招 生专业数量 的统计分 析 , 半数 以上 的 骨干教师素质要 具备企业经历 与学术经历 的双重素 养 , 既具 新建本科 院校集 中在英语 、 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 、 艺 术设计 、 市场 营 备扎实 的基础 理论知识和较 高的教学水平及一 定的科研 能力 , 又 销、 国际经济 与贸 易 、 电子信 息T 程和汉语 言文学 等 7个专业 招 具有与专业相关 的企业T作经历 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校企 生, 地 方 经 济 人 才 培 养 对 社 会 的适 应 性 差 , 造 成 的 严 重 后 果 就 是 合作 为主要渠 道 , 积极从 企业 行业聘 用专业 素质高 、 实践经验 丰 大量毕业 生找不 到合适 的 岗位 , 就业 困难 , 出路不 畅 , 而且造成 了 富 、 教学能力强 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 管理 人员作为兼 职教师 , 打 教 育 投 资 的严 重 浪 费 。 造一支专兼聘结合 的双师 素质 教学 团队。同时加强对在职教师 的 三、 人 才 培 养 重 理 论 轻 实践 , 人 才 培 养 体 系不 完善 。 培养 , 尽 可能安 排专业 教师 到企业顶 岗实践 , 引导教 师为企业 开
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理模式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模式进行 的。 一些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联系不太紧密 , 基 本上是依据专业的设置而建立的, 实验室分得太细 、 太多 , 在管理上依附于理论教学囝 。 2 . 实验室建设缺少长远规划 , 整体布局不尽合理。 实验 室的规划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 ,必须与学校 办学
协作能力 、 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具有其独特 的地位 和作用『 1 1 。因此 , 地方本科院校能否培养 出适应新形势发展
需要 的应用 型 人才 ,实 验教 学 工作 的成 效 高低 显得 至 关重 要。
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 随着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 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
5 .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 , 监控措施有待落实。 实验 教学质量监控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的重要保 障。 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教师 的敬业程度 、 学生的努力程度 、 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资源和 教学环境的优 良程度等。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因为没有制定 有效且便 于操作 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 ,实验课教 学效果主要在于老师的责任心。 由于实验课的复杂性 , 一些 实验课安排没有象理论课一样每学期初全校性统一安排 , 般 由实验教师根据理论计划进度和个人工作来分配实验
2 0 1 4 年 3月 第 1 O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 UC ATI ON TE AC HI N G F OR UM
Ha r . 2 O1 4
N0. 10
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 强, 郭梦欧 , 贺建全
益阳 4 1 3 0 0 0 ) ( 湖南城市学 院, 湖南
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革情况综述
M丨教学改革J 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革情况综述门肖霞 刘云利 吴继卫 吴春晓(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53023)【摘 要】 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综述了我国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情况:转变实践教学观念成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重要举措;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保障条件建设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 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对策;综述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加深理论教学、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从实践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状况很不平衡,有些高校运行情况良好,而有些高校的运行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其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作者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近年来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升本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状况颇为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诸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对实践教学定位问题上还存在着偏差因受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是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环节来看待。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界提出了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说法。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40年的实践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至今仍然存在着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不强的现实问题,这同长期以来未能正确把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或者说与未能给予实践教学以合理定位密切相关。
[1]2、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着运行机制不顺畅的问题一是许多高校各院系之间的实验室还没有真正实现共享,致使实验室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文档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全面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偏向了重视学历教育,对全日制本科教育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一直比对高等教育更多。
但是,随着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学历教育与职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人们不得不反思教育思路和理念的偏差,进而更加重视高等教育。
一、当前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化水平不高。
一是民主管理意识不够自觉。
一些高等院校缺乏对民主管理的主动意识,有些高等院校的管理者甚至认为民主管理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引来不必要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推进教学民主管理的内在动力不足。
二是中高层管理者与基层一线教师互动不够。
一些院校管理者习惯了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在院校升级创建、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教材开发等方面,基本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程序进行的,制定重大教学活动政策文件,缺乏必要的征求意见环节、科学性。
三是决策政策的执行,对基层一线的教师宣传发动不够,不重视对基层一线实施意见、实施评价的反馈和收集,对实施过程的失误缺乏纠错机制。
(二)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不够。
实际教学管理中,很多高等院校普遍对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一些院校认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关键在教学,核心在教师,根本在投入,对属于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非常轻,学校普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教材、教学研究工作领域。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等院校领导层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存在某种偏见,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给整个院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导向作用。
图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素质结构(三)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
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处于教学行政管理岗位,往往容易产生一些“官本位”思想,对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理念理解不够、贯彻不够,难以身体力行地深入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中间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甚至对本应服务师生的事项采取“吃拿卡要”的方式,有意甚至障碍和关卡,极大地损害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形象和威信。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由于我 国的法治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建设 的步伐 , 人治代替法 治 的情况 时有发生 , 在新建本科院校表现较为突出 。 第一 , 教育管理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 。我国经历了漫长 的两千 多年的封建 社会 , “ 官 为百业之首 , 唯有走上仕途 , 才 能出 入头地 , 光宗 耀祖 。 ” 受这 种 由来 已久 的官本位思想 的影 响 , 不少 教育管理者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岗位看作是“ 官” , 把服务对 象的
有 的学校管理 中普 遍设置多个 行政管理部 门。管理机构 的臃 肿 和重 复 , 一 方面造成管 理 中的办事效率 低下 , 无法适应市场 经济 条件下多变 的形势 ; 另一方面 , 也造成 了机构 中人浮于事 , 在学校 编制上 , 与一线教师的 比例严重不协调 , 本末倒置 , 一些 学校中机 关领导、 工 作 人 员 与后 勤 工勤 人 员 的 总数 多达 学 校 总人 数 的 7 0 %。一线教师严重不足 的情况下 , 过多的教 育管 理人员是 限制
No . 3
! . I . I ME E D U C A T I O N
新建本科 院校教 育管理 中存在 的 问题 与对策研究
段勇 黄健
摘要 : 通过分析新建本科 院校教 育管理 中的存在 的问题 , 建设性地提 出 了应 对策略 : 转 变思想 , 更新观 念 , 树立服务意识 ; 鼓励 家长 参与 学校教 育管理 ; 构建科 学民主与人文性相 结合 的教 育管理机 制。 关键词 : 新建本科 院校 教 育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 ̄  ̄ - :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0 5 . 0 5 5
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
投身商海 , 或从事第二职业 , 无心思教 ; 的迫于职 有 称压力专心科研 , 教学基本上处于 “ 半投入 ” 状态; 也有 的教 师 缺少 与学 生交 流 , 教 学 中情 感 投入 不 在
足 : 的 只顾 自己讲课 , 学 生 听课 情 况 不 闻不 问; 有 对 有 的上课 就 讲 , 课 就 走 , 乎 不 与 学 生 交 流 。第 下 几 四, 学生课 堂学 习 目标不 够 明确 。在急剧 变化 、 精彩 纷 呈 的社 会 大环境 下 , 内心燥 动 而又 日趋 现 实 的大 学生 们很难 确立 明确 的学 习 目标 。
生认为上这样 的课是乏味、 痛苦的。
( ) 学方法手 段单 一不得 法 二 教
在许多高校教师 中普遍存在 的一个错误看法 就是 “ 大学无教法”、 教学方法是中小学 的事 , “ 大 学用不着讲究这些 ” 等思想 , 故此 , 走进高校课堂普
・
4 ・ 2
用 场 的 知识 ,而 没 有 看 到 当前 所 学 知识 的真 正 价 值, 于是 就 产生 知识 无用 论 。还 有 的学 生认 为所 学 专业 并 不是 自己 当初 高 考 志愿 , 专 业课 程 不感 兴 对 趣甚 至 产生 厌学 情 绪 。受这 种意 识 的影 响 , 生很 学 难 在课 堂 上对 教 师讲课 的内容 提 出异议 , 就 根本 也
< 福建高教研究) o q年第 了期  ̄n
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成熟、产教融合成效不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本文将就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困境分析1. 机制不够成熟地方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协作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然而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机制尚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层次不够高、协作机制不够灵活、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
2. 产教融合成效不高地方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往往存在合作项目较多,但产出成果较少的情况,产教融合的成效不高。
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缺乏长期规划、项目管理不当、缺乏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等问题。
3.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地方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往往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情况,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困难等问题。
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实训环节薄弱等问题。
二、解决策略1. 健全机制,建立协作平台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应重视产教融合机制的建立。
学校可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双向的沟通渠道,形成协作平台,推动双方资源共享、高效对接。
必要时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研究院、设立产教融合发展基金等方式加强合作机制建设。
2. 加强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地方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应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监控和总结机制,确保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成效。
学校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产教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参与项目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活动,提高项目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3. 推进人才培养,强化实践环节地方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应强化实践环节,促进学生与企业的深度互动。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深刻挖掘课程特色,加强教学研究,实施研究性教学,弥补地方院校底子薄、实力相对较差的弊端,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关键词】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带动了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推进了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保证和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一支有生力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由于地方院校多数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本而来,自身力量薄弱,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
对此,应抓住精品课程建设契机,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加强教学投入和教学改革,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支撑精品课程建设地方院校由于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地缘特点等原因,教师队伍存在两个特点:一是难以吸引人才,缺少高水平师资,二是师资流动性较大。
而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需要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其具备合理的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保证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这对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很大挑战,为了争取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些地方高校在组织教学团队时采取生拉硬拽的方法,把相近学科的高水平师资组合在一起,有些教师根本没有任教过这门课程,也被拉进了主讲教师队伍,这样建成的课程必然无法保持精品的水平,其先进性、示范性也就无法体现。
(二)缺少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精品课程建设后续力量不足虽然多数地方高校都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但是无论是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还是建设过程管理直至结项验收,都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存在着行政话语强势,立项评审基本由教务处和教学单位少数负责人作决定,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专业水平上都无法完成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全方位监督,而又缺少一种有效的过程监督机制,使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面临的困惑与对策———以温州大学为研究对象蔡袁强 戴海东 翁之秋【摘 要】 目前我国有66.07%的地级行政区域设立了地方本科院校,其办学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诸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缺乏办学特色与标志性教学成果、与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未能紧密结合等问题。
面对困惑,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多元化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并服务于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独特的办学机制,同时要凝炼特色,提高办学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定位 困惑 思考【收稿日期】 2009年11月【作者简介】 蔡袁强,温州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海东,温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翁之秋,温州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概况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中央政府管理为主体转变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体,高等教育“条块分割”的局面得到基本解决,高等学校呈现了明显的地方化发展趋势。
地方性大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学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其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服务;二是大学管理权归属地方政府,大学以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1]。
从数量上看,地方本科院校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740所为本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634所,占85.7%;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381所(新华网2008年4月30日数据)。
二、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困惑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缺失。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目前普遍存在办学目标定位模糊的现象。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垄断性控制,地方高校一直处于定位标准的“夹缝”中。
一方面,它们既期待获得地方政府、社会、市场、市民的认同,另一方面,又期望在中央政府教育部、省级政府教育厅主办的各类评估中得到认同,希望在本科教育资源、硕士博士学位增设、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中分得一杯羹。
地方高等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绵阳地区高等院校为例
(下转第106页)地方高等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绵阳地区高等院校为例李凤1,胡东2,李小宏2(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2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绵阳地区高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支持在绵高校提升办学层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发展能力,加强校校合作;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高校联盟;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绵阳)科技城特色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在绵高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高校人事管理,成立市委高校工委等对策。
关键词:中国(绵阳)科技城;高等院校;教育发展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7)21-0096-02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有高等院校14所,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多年来,在科技城建设的带动下,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和技能人才。
然而,纵观绵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财政投入缺乏、产学研严重脱节等一系列涉及办学的问题突显出来。
一、绵阳地区高等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一)高校整体办学层次不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绵阳教育资源丰富,在绵阳大中专院校每年培养各类人才6万余人,但绵阳市(以下简称“我市”)仅有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师范学院在举办研究生层次教育,其他高校都只是开展本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整体办学层次不高。
受国家政策偏向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一些大中专院校办学历史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更倾向于开设见效快、收益高的专业,部分学校专业已经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又困难;加之缺乏完善的人才供需信息交流平台,学校不清楚军工企业和院所的人才需求数量和要求,造成绵高校与本地企业合作还够深入,因此,校企之间的订单培养、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都有待加强。
(二)市属高校办学资金紧缺,民办高校管理不规范我市财政对市属高校的办学投入严重不足,财政学生人均拨款还未达到教育部要求的12000元;市属三所高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除此之外,就是利用银行贷款筹措办学资金,新建扩建校园,获取外部资源的渠道少,办学资源紧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同时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本科院校。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和方向。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状1. 基本情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举办或者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要支持者,以满足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为主要宗旨,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近年来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科范围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 学科设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为主导,围绕地方产业和科技创新中心展开。
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农业、林业、水利等农村经济相关学科的建设,而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注重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
这些学科设置既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
3. 师资队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一般以地方经济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
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地方相关产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
在教学科研中,师资队伍积极融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4. 人才培养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采取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推动人才培养。
大部分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在学生期间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1. 产学研合作的深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更加积极地对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热点解读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陈莎莎摘要: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对高等院校的发展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高校教材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就如何改进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促使教材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关键词:高校;教材管理;问题;对策随着高校的发展与教学管理的变革,教材工作职能、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不同于以往仅局限于教材征订、发放和库房管理的基本内容,现在的教材管理部门应是整个学校教材管理制度与推动教材建设的主导力量,是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对教材进行科学管理,更好地为学校科研与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暴露的问题(一)教材准入机制缺失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高校教材中低水平重复、内容相近甚至雷同的现象仍较为突出。
同一专业课教材可能有多种不同版本,质量和水平良莠不齐。
同质化教材的泛滥,致使一些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高水平教材难以被使用,而一些相对陈旧的教材还依然被反复使用。
(二)教材管理手段落后随着高效学生人数的增多,学分制的普及,教材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但国内很多高校中依然或多或少地使用纯手工统计的管理方法,不仅工作量大,错误率也很高。
如不迅速与数字化校园的各项管理系统对接,将逐步被隔离于教学管理的网络体系,无法适应教材管理工作改革的需要,以至于阻碍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教材未形成健全的评估体系教材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因素,如何针对教材选用、教材建设、教材管理工作本身等内容进行监控和评估,很少引起高校的认真思考。
评估环节中,对于教材的环节也多流于形式,这就导致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反馈散乱且不准确,没有反映出最真实的使用情况,更无从谈及对教学工作的促进。
二、提升高校教材管理建设工作的对策研究(一)积极构建教材管理网络平台,把教材管理纳入教务管理系统学校领导要解放思想,加强对教材工作的重视与管理,构建教材管理网络平台,把教材管理纳入教务管理系统,使教材管理与教学管理一体化。
教学管理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学管理问题及整改措施
标题:教学管理问题及整改措施
引言概述: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往往会浮现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和学校形象。
本文将探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教学管理问题
1.1 教学资源不足
1.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1.3 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1 图书馆资源匮乏
2.2 实验室设备老化
2.3 教室条件不佳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3.1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3.2 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3.3 教师专业知识无非硬
四、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4.1 教学计划不合理
4.2 教学评价不科学
4.3 教学管理流程不清晰
五、整改措施
5.1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
5.2 提高教师培训力度
5.3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结语:
教学管理问题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惟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才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希翼学校能够重视教学管理问题,不断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的问题与对策问题一:课程设置雷同,缺乏特色
某些院校通识选修课程设置雷同、内容模糊,难以体现各学院的特色。
导致学生缺乏
选择的舞台,难以为个体化提供服务。
应该通过各学院的协作,提供多种不同内容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倾向选择课程。
问题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某些学院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对此,学校
应该建立一个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学管理规范,推行教师培训和课程评估制度,
加强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问题三:学生参与度低
某些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程的参与度较低,缺少了补充和扩展专业知识的作用。
因此,
学校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
对策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各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建立特色课程体系,推出多样化的通识选修课程。
通过构建精品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结合,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
对策二: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对策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开展校园交流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辟线上线下互动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总之,在地方本科院校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的实践中,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管
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树立课程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式 ,要按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及人才培养 目标管 理原 则 , 合考虑各个 方 面 的因素 , 理配置 资源 , 综 合 优 化管理过程 , 把握重点 , 分清主次 , 逐步实现。随着中国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中国的教育也开始全面接受
来 自世界 各地 的挑 战 , 高等教育尤其 突 出 。我 国原来建 立在计 划 经济体 制 基 础 上 的高 等教 育 体制 、教 育管设 置 以及 教 育 观念 已 经 不 同程 度地 不适 应这 种 根本 转 变 。社 会对 高 等 教 育 的需 求 不 断 增 长 ,人 才培 养从 学 历本 位 到能力 本 位 的 战 略性转 变 , 推动 着一般 院校从 教育理念 、 校定 位 、 学 人才培养 目标 、 程体 系 、 课 教学 内容 以及教学方法和手 段 等方 面重新 审视 高等学校 的人才培养过 程 。 一、 地方本科 院校教 学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 国高 等教 育 体 系是 在 高度集 中的计 划体 制下 发 展 和壮大起 来 的 , 随着 经济 体制 、 政治体 制 、 技 和教 科
育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深人 , 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体制、 管理体制 、投资体制等各项外部 改革也逐步深化 。但 是,当前其内部的治理结构特别是教学管理仍然沿袭 计 划体 制下 的管理模 式 , 现 出集权 、 呈 刚化 、 闭等 基 封 本特征 ,教学管理部 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始终围绕教学 计划的完成而进行着被动式的管理 ,过于强调管理过 程 而忽视 了管理效果 , 管理层 次 、 管理环 节 繁多杂乱 , 导致管理成本高 , 效能低下 。内部各部 门之间的职能边 界模糊 , 使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缺少应有的活力。基层院 系的办学积极性 发挥不充分 ,缺乏 自我约束 、 自我发 展、 自主办学的内在生长机制 。培养的学生缺乏特点 , 学生 的学 习缺乏 自主性 和 自觉性 ,缺乏创新精 神和创 新 能力 , 缺少社会适 应性 与竞 争力 , 缺少批判 思维 、 独 立精神 和 自由思考 。就 目前我 国大部分地 本科 院校
指导、 总结 、 高 , 大 限度 地 调 动 教 师 和 学 生 的积 极 提 最 性, 以保证教 育教 学 目标 实现的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我 国地 方本 科 院校教 学管理 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从 七 个 方 面研 究解 决 问题 的对 策 ,作 为提 高我 国地 方 本科 院 校教 学管理质蚤的参考 。 关键 词 :地 方本科 院校 教 学管理 问题 对策 教学 管 理 是 以教学 的全 过 程 为对 象 ,遵 循 教 学 活 动 的客 观规律 ,运 用 现代 科 学 管 理 的理 论 、原 则 和 方 法 , 教 学 工作 进 行决 策 、 划 、 织 、 施 、 查 、 对 计 组 实 检 指 导 、 总结 、 提高 , 最大 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 的积极性 , 以保证 教 育 教学 目标 实 现 的活 动 。建立 现 代 教学 管 理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教 学 管 理 的 问题 分 析 与 对 策 研 究
曹求真
( 湖南文理学院 大学体育教学部 ,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 要:教 学管理 是 以教 学 的 全 过 程 为 对 象 , 循 遵
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 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 原则 和方法 , 对教 学工作进行 决策 、 划 、 计 组织、 实施 、 查、 检
的教学管理来看 ,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 ( 一 )教 学管理缺乏活力 当前 我 国地 方本 科 院校 比较普 遍 地 存 在着 学 校一 级 集权 相 对 较 多 、系部 的教学 管理 自主权 相 对不 足 的 问题 。学校层次对教学管理采取集权方式 , 几乎掌握 了 教学 管 理 的全部 决 策责 任 ,系部 只是 贯 彻 执行 学 院层 次 的决 策 , 缺少 决 策 自主权 。在 许 多地 方 本 科 院校 , 教 学管 理权力 主要 集 中在 学 校教 务处 ,教 务 处实 际上 成 了全校教学工作的指挥 中心 ,行使全校教学规划和决 策、 教学组织与指挥 、 教学控制和评价等多项职能 , 系 部在教学 管理 中则 主要扮 演 一种 “ 事请 示 、 事 时时 汇报 ” 办事员” 的“ 的角色 , 缺少 自主权 , 如在招生上缺少应 有 的发言权 , 在教学基本建设上缺少主动权 , 在课程管 理上缺少 自主权 。这样 一套 以管理 者为本位 、 以教学控 制为 中心 的管理制度 ,压抑着各系部管理积极性 的提 升, 规限着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 ( 二 )教 学缺乏 自由和 自主 地 方本 科 院校 的教 学 管理 必 须保 障教 与学 的 自由 和 自主 ,师生才能成为实现 自己精神成长的 自我决断 者, 才能成为 自我升华 的 自我引导者 , 否则大学教育就 是在模塑 、 规训甚至是奴役。目前 , 大学刚性的管理制 度对教与学 的保 障不力 ,对学生 的兴趣 和爱好 尊重不 够 , 大学师生 的个性 发展关 照不多 。不尽合理 的管理 对 制 度 限制 了学 生 的 自由发 展 、 致学 生个性 的缺乏 、 导 限 制 了教师 教学水 平 发展 。这些 问题 主要 表现 为:学生转 换 专业 困难 、 选课 不能 做 到 真正 的“ 自主 ”课 堂管 理制 、 度僵化死板 、 考试 和学籍 管理制度不合 理等等 。曾有一 位 教 育学 家说 过 : “ 教育 , 果像 过 去一 样 , 限于按 照 如 局 某些预定 的组织规划 、 需要和见解 , 或想一劳永逸地培 养一定规 格 的青 年 , 这是 不可 能 的 了。” ( 三)教 学管理缺乏平等性和服务性 我 国 大 学 长 期 在 一 种 高 度 集 权 的行 政 体 制 下 运 行, 必然形 成 以行政 约束 为 主导 的运行 机制 , 对 应 的 相 教学管 理 制度 的特 征是 集 中控 制 、服从 模 式 、不 计 成 本 、 闭发展 。在 大学 教 学 管理 决 策 上 , 封 以校 长 和分 管 副校 长 为 首 的教 学 管 理 队伍 在 管 理 中发 挥 主导 作 用 , 教师 和学 生 民主参 与教学 管 理 的制 度不 健 全 ,大 学 民 主参与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教学管理系统 内 , 主 体对象— 师生依旧是被塑造和被加工的客体 ,而非 教育或管理行为的主体 , 师生民主参与管理的程度低 , 管理者 与被 管理者 之 间 的地 位 不平 等 ,制度 的制 订 和 实施也 不 平 等 。规 章制 度往 往 过 于 强调 师 生应遵 守 与 服从 的义务 , 忽视 了他 们 应 当享 有 的 自由和权 力 ; 过 于 重视 管理 者 对师生 的管 制 与处 罚 的权力 ,忽视 了他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