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的腹针治疗
疼痛新疗法-腹针
疼痛新疗法------腹针腹针针刺手法在腹针治疗前首先应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是否触痛。
然后对准备施治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触压、对每一个部位的肌紧张、压痛、痞块、积结都应进行仔细的甄别,了解上述症状的出现是否与治疗的疾病相关,然后进行治疗。
有时腹部的一些反应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对针灸的处方进行调整.而且对一些被忽略的疾病也能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从而使疾病的诊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腹针施术时,应根据病人的胖瘦,脂肪的浮薄,病程的长短,病气的深浅,疾病的虚实等几个方面来选择针具的长短、进针的深浅及手法的补泻。
1、针具的选择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时通常采用每一个病人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
一般而言,体型较高大或胖短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较厚,太短的针有时达不到施治的深度,一般选用6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
而中度肥胖及普通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适中,一般采用5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
削瘦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很薄,较易刺穿腹壁层.一般采用更短-些的如4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
这样,不仅可施术时针具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在进针时减少病人的痛苫及使进针的深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2、进针的深度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术。
由于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影响的外周系统亦有明显的不同,往往同样的一组穴位可以依据进针的深浅不同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故腹针时将进针深区分为天、地、人三部。
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
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
但是,在运用时也有例外,如腰部的疼痛,虽病程短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
3、针刺的手法腹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然后施术要轻、缓。
如针尖抵达予计的深度时,-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14 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胸闷胸痛引气归元,水分,左商曲,左气旁,双气穴。
2、冠心病心慌心悸引气归元,左气旁,双气穴。
3、冠心病搭桥术后术口疼痛引气归元,水分,左商曲,可于心脏的腹部投影区点刺;左气旁。
3、冠心病搭桥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引气归元,大横,双气穴,双天枢。
4、冠心病搭桥术后体虚中脘,下脘,气海灸,关元灸,双天枢,双气穴灸,关元下灸。
5、冠心病失眠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双气旁,腹四关。
6、高血压病头晕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滑肉门,双水道。
7、高血压病头痛中脘、气海、关元、双阴都、双天枢、双滑肉门。
8、高血压病失眠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旁、腹四关。
9、高血压病心悸引气归元、左商曲、水分、左气穴。
15 精神神经疾病1、中风后遗症引气归元、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外陵、下风湿点、健侧商曲。
2 帕金森病精神障碍引气归元、上脘、双阴都、双太乙、双天枢。
3、帕金森病服药副反应症状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腹四关、双天枢。
4、紧张型头痛引气归元、双气穴、双四满、石关。
5、偏头痛引气归元、双滑肉门、患侧商曲、中脘上或旁、患侧石关。
6、三叉神经痛天地针、双滑肉门、双气穴、双上风湿点。
7、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天地针、双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阴都、中脘上。
8、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
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双阴都。
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中脘上。
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视觉障碍引气归元、中脘上、双阴都、双气穴、双滑肉门、12、失眠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商曲、双气旁、双气穴。
13、抑郁症引气归元、双气穴、双气旁、关元下。
14、肝气郁结型抑郁症引气归元、双四满、石门、双日月、双气旁。
15、痰气郁结型抑郁症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
16、心脾两虚型抑郁症引气归元、双滑肉门、双大横、双梁门。
17、肝肾阴虚型抑郁症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
腹针疗法治百病
腹针疗法治百病临床应用与规范来源:松静致远特效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腧穴以调节脏腑一经络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许多疾病只要明确诊断、合理辫证、正确施术,腹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良好疗效。
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腹针不仅治疗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的疑难病、慢性病。
实践证明特效腹针疗法的适应症是非常广泛的。
目前用于治疗下列各种病症。
1.病程较短,但与脏腑正气不足而致的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骨性关节炎、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小脑萎缩、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
3.临床各科常见病如: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面瘫等;常见的细菌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口腔炎、睑腺炎,妇科感染、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痔感染: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4.内分泌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女性乳腺增生;卵巢囊肿、性功能障碍;痔等手术后镇痛、血栓痔;骨折固定后功能恢复等。
5.其它经各种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欠佳的。
6.疑难病:如产后风、肺纤维化等等。
由于腹针广泛普及的时间尚短,目前采用腹针治疗的医疗队伍还很小,腹针治疗经验、利研交流的机会目前尚少。
因此,临床治疗的适应症,有待于广大学高和中西医的实践加以补充。
二、禁忌症:1.由于腹针针刺腹部,因此,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等;肝、脾肿大引起的腹部静脉曲张;腹腔肿瘤;妊娠中、后期均成列为禁忌症。
2.慢性病、体质虚弱的患者,施术时应谨慎为宜。
3.肝、脾肿大者针刺两季肋部不宜针刺过深,避免刺伤脏器。
4.腹针深刺不宜针刺过深,严禁刺入腹腔。
腹针的针具及针刺手法腹针治疗前应全面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要对患者腹部进行常规检查。
施术时要考虑。
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疾病的虚实,形体的胖瘦,腹部脂肪的厚薄,年龄的大小等。
腹针疗法及常用腹针处方介绍
腹针疗法及常用腹针处方介绍
腹针疗法是由薄智云教授发明的无痛或微痛而又高效的新针法。
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按照中医理念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
薄智云教授1993年在《北京中医》上发文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
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理论,为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如今腹针疗法已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无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方法。
本文从腹针疗法的原理、特点、治疗范围、针具介绍、取穴方法、针刺方法、禁忌症、注意事项、基本处方等几个方面对腹针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16个常见病的处方选穴,供大家参考使用。
腹针疗法 (2)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腹部针刺来调理身体,帮助治疗各种疾病。
腹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腹针疗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原理腹针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腹部有许多与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称为腹部经络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操作步骤腹针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使腹部暴露。
2.医生根据病情确定需要针刺的穴位。
3.医生用消毒棉球擦拭所选穴位,保持清洁。
4.医生用针管将针头刺入患者的腹部穴位中,刺入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医生旋转针头,进行刺激,刺激的时间和频率也根据病情而定。
6.刺激结束后,医生将针头轻轻拔出,用消毒棉球按住刺口处几分钟,以防止出血。
7.患者可以慢慢起身,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应用腹针疗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腹针疗法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示例:消化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胃肠道功能失调、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刺激腹部的相应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舒缓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小便不畅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膀胱的功能,增加膀胱的容量,改善排尿问题。
妇科疾病腹针疗法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痛,促进子宫肌瘤的吸收。
注意事项腹针疗法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腹针疗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患者不应擅自进行。
腹针疗法_精品文档
2021/5/27
3
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脐带是人体最早的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 体胚胎发育成人形之前就已经存在,随后 演变成神阙穴。
脐带暨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人体最早 的调控系统——用中医理论称之为先天经 络系统。
神阙系统特点:形成最早,部位表浅,功 效强大,调节迅速。
2021/5/27
4
二、腹针取穴方法和常用穴位
腹痛腹泻、肾炎、月经 不调、妇女不孕、痛经、 盆腔炎、血崩、子宫脱 垂、遗精、阳痿、遗尿 闭经、带下、尿路感染、 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 疾病。
相当于第四、五腰椎, 可以治疗第四、五腰椎 的疾病。
2021/5/27
15
8、中极
8、中极 神阙穴下4寸的任脉上 小便不利,遗溺不禁,
阳痿,早泄,遗精,白 浊,疝气偏坠,积聚疼 痛,月经不调,阴痛, 阴痒,痛经,带下,崩 漏,阴挺,产后恶露不 止,胞衣事下,水肿等。
1、腹针的进针方法
进针的方法,腹针进针时要求刺破皮肤要 快,取穴要准。进针快可以减轻病人的疼 痛感,取穴准才能保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腹针与传统针灸的差异是进针时对取穴的 准确性有更高的要求。
腹针进针时浅刺S;中刺M;深刺D三种,其 中S调远端对应的部位,M对应经络调节,D 对脏腑调节。
2021/5/27
2021/5/27
35
三角针法
(1)三角针:三角针是以主穴为顶点向上 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刺两针使三针形成 等腰或等边三角形成的针刺方法。
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 膝关节疼痛、局部关节疼痛等。针与针之 间距离则由患病的部位的大小以定远近。
2021/5/27
36
三星针法
(2)三星法: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上 下、或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 主穴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关行排列 的针刺方法。
可以救命的腹针疗法
可以救命的腹针疗法2017-04-15高山流水腹针,作为针灸学中新开展的一种疗法,在大家对健康如此重视的今天,已渐渐融入到很多人的生活中。
那这种“非传统的针灸”到底有何神秘之处,又有何疗效呢?腹针近乎神奇的调理能力腹针,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通过调控腹部肚脐周围的穴位,使气血向全身输送,以达到全身疾病的效果。
我们知道腹部包含了内脏中众多重要的器官,且分布着大量的经脉,因此腹针在调理内脏病及众多慢性病具有极大的优势。
腹针是通过针刺以神阙(肚脐)为中心的腹部穴位来调整气机,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
腹针疗法发明人薄智云先生总结出,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了:“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调控系统”的理论依据腹部包括许多重要脏器,并分布着广泛的气血经脉,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在腹部施针可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和急慢性全身性疾病,且疗效显著。
腹针的特点:1、无痛:不要针感,基本无痛。
老少皆宜。
2、安全:在腹部浅层扎针,绝对安全舒适。
3、高效:腹针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稳定快速的优势,对各种病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尤其对疑难杂症有意想不到的确切疗效,很多学员会惊呼太神奇。
腹针的治疗范围:腹针适应范围广,涉及病症多,对内科病如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头晕耳鸣,糖尿病,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眼底病,老年痴呆,痛风,四肢寒凉,手足不温,静脉曲张,带状疱疹,抑郁症,肥胖症,便秘,胃肠病患;外科病如颈椎病,颈肩痛,上下肢痛麻,腰间盘突出,腰背部酸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踝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关节扭伤,网球肘,偏头痛等;妇男科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症,失眠,健忘,盗汗,潮热,男性性功能障碍,阳萎,肾虚精少等,儿科如脾胃失调过胖过瘦,小儿假性近视等;美容科如面部雀斑,黄褐斑,肝斑,痤疮,青春痘,红血丝,激素脸,肥胖,美化妊娠纹,手术刀口疤痕等,让广大爱美之人在对全身疾病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可达到修复形体,减少皱纹,减肥减龄的效果。
腹针常用处方
腹针治疗各种疾病的处方
1、 头痛,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星刺。 辨证加减: 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天枢);瘀血头痛:气 海、关元、滑肉门(双) 2、 落枕, 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商曲(双)。 3、 肩凝症 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4、 肘、腕痛处方:中脘、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商曲(健) 辨证加减 肘部疼痛较剧烈:上风湿点三角(患) 腕部拇指侧疼痛:列缺(患) 5、 颈椎病 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 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 椎动脉型:下脘上,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 7 增生取 下脘穴,颈 4-5 增生取下脘上 5 分,依此类推。 上肢麻木、疼痛:患侧滑肉门三角,取穴方法参照治疗肩痛、肘痛。 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气穴(双) 耳鸣、眼花:气旁(双) 6、 腰背痛 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辨证加减 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太乙(双)、石关(双)、上风湿点(双)。 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劳损性:商曲(双)、四满(双)。气穴(双)。 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水道(双)。 附: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水分、气海、关元。 辨证加减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特效腹针治百病(六)
特效腹针治百病(六)特效腹针治百病(六) ----常见病的腹针治疗续2011-07-15 17:18骨性关节炎是—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
亦称为骨关节病。
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书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
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病原因至今还不清楚。
多见于50岁以上肥胖妇女。
继发性是指由于先天性畸形,如关节脱位、关节内创伤、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所致。
发展到晚期两种类型临床表现、病理病变均相同,最早期发生在关节软骨,继发骨膜、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肌肉改变。
在软骨的边缘或肌腱附着处,因血管增生,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赘,骨赘破裂或关节软骨剥脱,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滑膜可以增生、水肿、关节液增多:或关节液少量,葡萄珠样改变,大部分消失,被纤维组织形成的条索状物代替。
关节囊可产生纤维变性和增厚,限制关节活动。
周围肌肉因疼痛产生保护性痉挛,关节活动进一步受到限制。
可发生畸形,屈曲畸形或脱位。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疼痛。
初期为钝痛,逐渐加剧。
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
有的病人在静止或晨起时疼痛。
疼痛与天气变化、潮湿受凉等因素有关。
关节活动不灵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后不能立即活动。
关节活动时有不同的响声,如摩擦音等。
有时可出现关节交锁。
检查显示关节肿胀,可有中度渗液,膝关节浮膑试验阳性;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和肌痉挛;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有时可触及关节内游离体。
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
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后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
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伴滑膜炎时膑下脂肪垫模糊或消失。
腹针治疗方法:主方:可选用中脘、关元穴;老年人或体虚者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
双气穴、双滑肉门、双外陵穴。
定位取下风湿点穴。
配方:1.病变严重在下风湿点穴沿早期径络循行线加针,或刺呈三角形针。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建立在神阙调控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神阙系统是最早的调控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该系统的分布特点为:犹如一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它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对机体产生宏观调控的功能。
一、特点及创新点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无痛而速效,比较容易被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
二、临床适应病种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绝经期综合征,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
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月经失调,慢性胃肠炎等。
3。
虽病程不长,但与脏腑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
4.其他针灸适应症,经治疗后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证。
三、临床疗效善于调整脏腑功能,尤其适用于慢性、脏腑功能失调性疾病。
处方规范、取穴少、无痛、见效快、疗效稳定。
四、操作规范取穴要精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针刺有深浅(浅刺、中刺、深刺);手法宜轻缓、只捻转不提插。
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刺。
1.选择体位仰卧位,适宜于取腹部进针点。
2.选择穴位根据辨病辨证选取合适的穴位,消毒好穴位周围皮肤,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
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3.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原则:(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取进针点(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腹针疗法的基本方法“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是腹针疗法的基本特点。
在临床的治疗中,只要找到与疾病对应的处方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例如: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是:中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只要把这些穴位准确的进行标定,在操作时根据处方中对穴位针刺深度的不同要求依序针之,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病人的症状便可以很快地缓解。
当病人的患病部位不在肩关节周围或者牵拉到内外侧疼痛时,如果在肩关节内侧,则在滑肉门的内侧取穴浅刺,而在肩关节外侧疼痛,则在滑肉门的外侧斜上方取穴浅刺,即按腹部的全息图去找与疾病相应的穴位。
又如治疗落枕的处方是:中脘、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把这些穴位准确的定位后,根据中脘深刺、滑肉门中刺、商曲浅刺的原则进行治疗便可很快见效,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肩部时再在商曲的外下方取穴浅刺,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颈部牵拉疼痛时,在商曲的内上方取穴浅刺即刻便能使症状缓解。
对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相应的处方,这是腹针疗法有别于其它传统针灸疗法的一个特点,只要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进一步的治疗处方便会相对容易地筛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陷入针灸的治疗方法太多不知选用那种方法较好的盲目性,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
可能某一穴位的不同会治疗不同的疾病,也可能穴位相同而左右取穴的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上述肩周炎与落枕的处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对任何疾病的治疗取穴得到相对的统一,为针灸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为大家掌握针灸的规律与提高临床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说明了针灸疗法是一种具有着很深科学内涵的医学,是与现代医学同样可以在临床上得到重复验证的科学方法。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腹针神龟图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围: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 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2022年医学专题—腹针疗法
什么(shén me)是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在腹部进行 针刺以调节脏腑、 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 方法。
特点: 痛苦小、见效快、疗效(liáoxiào)稳定、适应症广。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
一、腹针疗法(liáo fǎ)的理论基础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辨证(biànzhèng)加减】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
便秘,加天枢下M(左) 腹泻,加腹泻穴M(神阙下0.5寸任脉上) 水泻,加水道M(双) 虚寒型,加大横M(双)、神阙温灸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2、 颈椎病
【腹针治疗(zhìliáo)】 处方:1.中脘M
2.关元D 3.商曲S(双)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二、腹部的全息影像(yǐnɡ 特点 xiànɡ)
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kù sì)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中心部位是神阙 ,头顶部是中脘穴。
尾部是关元穴,中心部向左右延伸的边端是大横穴。 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
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
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
颈部 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
上肢 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
下肢 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的相应穴位
腰椎 腰骶部附近穴位,气海、关元及周围穴位
上腹部(fù bù)的经穴——头、面、颈、肩、上肢及手部的疾病 下腹部的经穴——腰骶部、膝关节及足部的疾病
第十页,共四十四页。
三、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dìngwèi)及功能
浅刺--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
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
腹针在临床应用处方
一、颈椎病处方: 1、中脘 D 2、关元 D 3、商曲 S(双侧) 4、滑肉门 M(双侧) 加减:颈型颈椎病:建里S N根型颈椎病:商曲内上S(双侧) C5以上颈椎病:下脘上S C5以下颈椎病:上风湿点患S 滑肉门 患S
椎动脉型:下脘 S 头痛头晕较重:下脘上S 交感型:加左侧气旁M、下脘S 重交感型:加左侧气穴M
1
阴交 中注 气海 气旁
外陵 下风湿点 大巨 下风下点
2
石门 四满 止泻
3
关元 气穴 气外
关元下
水道
下风内点
4
中极 大赫
中极下
归来
5
曲骨 横骨
气冲
上风湿点 滑肉门 上风外点 天枢 3 大横
1
阴交 中注 气海 气旁Leabharlann 外陵 下风湿点 大巨 下风下点
2
石门 四满 止泻
3
关元 气穴 气外
关元下
水道
下风内点
4
中极 大赫
中极下
归来
5
曲骨 横骨
气冲
5
上脘
承满
4
中脘 阴都
梁门
3
建里 石关
下脘上
关门
2
下脘 商曲
太乙
上风上点
1
水分 神阙 膏俞 腹泻 1 2
上风湿点 滑肉门 上风外点 天枢 3 大横
落枕处方:
1、中脘 D 2、商曲 患侧S 3、滑肉门 患侧M 加减:痛或活动障碍以一侧的颈部为主时 在患侧的商曲的内上方加针 颈肩部为主,内上方和外下方加针 两侧颈肩部为主,取 下脘上 S 商曲双 S 滑肉门双 S
肩周炎处方: 1、中脘 D 2、商曲 M(健) 3、滑肉门 S(患) 加减:痛在结节沟在滑肉门的外侧加三角针 ( 同侧S) 痛在肩峰或三角肌至肩胛骨内上角 在滑肉门的内侧加三角针(同侧S) 发展期:只针刺 粘连期:除针刺外加手法,肩关节被动活动 恢复期: 配合锻炼,动作不要粗
特效腹针治百病(五)
特效腹针治百病(五)特效腹针治百病(五) ----常见病的腹针治疗2011-07-15 17:17常见病的腹针治疗落枕落枕一般见于成年人,是在睡眠后出现的颈部肌肉僵直,伴有不同程度疼痛,严重时出现强痛的综合症。
多发于冬春两季。
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或因枕头高低不适,致使颈部肌肉长时间被牵拉而发生的肌肉不同程度痉挛所致,也可因颈部扭伤,或感受风寒等因素导致的颈背部气血凝滞,肌肉痉挛僵痛而发病。
中医称颈部伤筋,又称失枕。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睡眠后颈部不适、不同程度疼痛、或剧痛,头有时因疼痛而歪向患侧,头、颈部活动功能受限。
局部肌肉紧张,有时可触及条索,并有触痛或压痛。
腹针治疗方法:主方:中脘、患侧商曲、患侧滑肉门三穴。
配方:根据颈部疼痛不同部位,肩颈部疼痛可以选刺商曲、石关及周围针刺点,或刺下脘上。
针剌深度:落枕属伤及筋脉的疾病,除中脘用中刺外,余穴以浅刺为宜。
腹针针刺中脘调理脏腑之气,商曲在腹部“早期经络范围”定位颈部。
治疗头颈部的疾病,商曲是足少阴肾经的经穴,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又循颈部而至背部,用商曲治颈项病变疗效很好。
临床发现,针刺商曲患者有时出现一种热感,最远可上达面颊部,取患侧的商曲疗效好于健侧,商曲配患侧的滑肉门,滑肉门是疏通经络、行气血的要穴,是治疗颈、肩、肘、手部等疾病的必选之穴,具有滑利关节、肌肉、筋、脉的作用。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
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
因关节内、外无菌性充血,肿胀、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损为其临床特点。
病因:l.肩部原因:(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性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劳损是主要的激发困素:(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部组织继发粘连、萎缩:(4)肩部急性搓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的炎性病灶,转变为肩周炎。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
最全腹针处方(225个典型病例),拿筷子也可以点穴应急自救2017-12-27 11:08导读:《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编者按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和先天经络学说指导下,按照理、法、方、穴组方原则,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来调理人体脏腑经络局部以达到脏腑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林超岱教授于2005年8月提出)腹针疗法以其安全、无痛、速效、便捷的优势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受到广大医者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运用。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收集了截至2016年1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中的以腹针疗法为主体的典型病案,共涉及100多个常见疑难病症,225个典型病例,225个腹针处方,系史上最全腹针处方大全。
作者林超岱主任医师对于一类病症或单病症点评后均给出自己的腹针处方,并按针刺深浅、取穴单双规范地标示在“林超岱腹针处方图”上,融会贯通,易于掌握,以供读者临床参考。
该书除了点评语言主要从学术角度出发外,亦追求教授大众看懂腹针处方图,并能在家中用筷子进行腹部点穴,以便应急之需和养生保健。
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实用性。
《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典藏版)》自2017年10月中旬上市至今首印3000册基本售罄,好评如潮,供不应求,已于近日加印5000册。
编者摘取头痛、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四个典型病案与同道共享,以飨读者。
头痛【1 案】男性患者,67岁。
在我院神经科住院,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编者注)术后出现头痛不适,头痛以前额部为主,性质为胀痛、搏动性头痛,神经科医师以颅痛定等药物常规处理后无效,考虑头痛原因与手术后静滴扩血管药物有关,但因病情需要,不能停止该药物使用,故请我科医师会诊,尝试以针灸处理,会诊以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商曲(双)浅刺。
腹针的原理
腹针的原理腹针,又称腹中针或者腹穴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针刺入腹部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腹针疗法源于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它与针灸疗法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中医的一种治疗方式。
腹针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腹针能够调节腹部脏器的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是人体的重要区域之一,脏器通过腹部的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当某个脏器功能失调时,其对应的穴位周围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出现。
腹针能够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调节腹部脏器的功能,恢复其正常的运行状态。
其次,腹针可以促进气血循环。
中医理论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重要物质,它们在经络系统中流动,供应全身组织和器官。
当气血循环不畅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腹针的刺激,可以调节经络的通畅,促进气血的流动,从而改善疾病的状态。
此外,腹针还可以刺激腹部的神经末梢。
人体内部有大量的神经末梢分布在腹部,它们与各个脏器相连,传递信息和调节功能。
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激活这些神经末梢,改善脏器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另外,腹针还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维持人体内稳态的重要系统,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促进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
此外,腹针还可以通过调节腹部的温度来治疗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温度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人体的各个脏器和组织对温度有不同的需求。
腹针可以通过调节腹部的温度,改变腹部组织的代谢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总之,腹针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主要包括调节腹部脏器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刺激腹部神经末梢、调节内分泌系统以及调节腹部温度等。
通过这些作用机制,腹针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对于保持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腹针技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用腹针的时候需要严格掌握技术要领,遵循医学原理和伦理规范,以免给患者带来伤害。
腹针处方
腹针处方1、耳鸣引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双2、失眠主穴:引气归元穴(中腕、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配穴:商曲(双)、滑肉门(双)、下风湿点(双)、气旁(双)。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带上眼罩,暴露腹部,上述输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及血管,将0(25mmx40mm规格的毫针通过针管迅速进入输穴皮下,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后,留针20分钟。
结论本研究表明腹针治疗妇女失眠症近期疗效较药物满意。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腹穴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高热(体温>39?)时加气海、关元针刺,病例均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可采用轻捻转、徐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出针,起针过程中不提插不捻转;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当。
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
4、慢性荨麻疹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穴)(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
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
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
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
留针30分钟。
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
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5、膝关节术后疼痛薄氏镇痛处方: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
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双)。
瘀血头痛: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验案】
例1:李某,男,34岁,干部,1991年7月31日就诊。
自述感冒3天,高烧伴头痛,右侧头顶部痛欲裂。经注射安痛定、柴胡等药及输液后,高烧已退,但头痛未减,故来诊。检查:脉浮紧,舌质红、苔薄白。诊断:外感头痛。
分析: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凡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并且中医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大类型。针灸时多采用先分辨疼痛的部位然后分经取穴的方法来治疗,如头项痛属太阳经、前额痛属阳明经、头侧痛属少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等,在局部取穴的同时,根据所属经脉再配以远道的经穴。这样,不仅现代医学中诸多病因引起的头痛均可得到这种简捷的辨证治疗,而且还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病人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一、头痛
头痛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病过程中,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一般治愈与其相关的疾病,头痛随即缓解。亦可分为外感性头痛与内伤性头痛两大类型。
【病因病机】
外感头痛:感受风寒湿邪,留滞于头部经络,气血痹阻,遂致头痛。若风寒得解,则其痛停止,但因湿邪内伏,每遇阴雨风寒天气则复发,故俗称头风。
辨证加减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商曲(双)。
【验案】
例1:刘某,男,31岁,司机,1990年4月23日就诊。
自述于两天前落枕,昨日加重,夜间疼痛不能睡眠,翻身时需要手轻轻托起头部,颈项部强直向右倾斜,不能左右转侧,左肩部酸困、疼痛并牵累左臂酸困无力,故来诊。
古人云:“一针,二灸,三服药。”说明针灸治病时最快捷,应当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具的种类五花八门,而任何一种针灸方法都有其独到的地方,都可能对某些病种有独特的疗效;任何一种针法都可能有相对的适应证。因此,掌握多种疗法才能在临证时根据病情的不同需求或不同阶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这样才是对针灸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针灸学科的发展进入健康的轨道。
三、肩凝症
肩凝症又称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性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
【腹针治疗】
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二、落枕
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又称颈部伤筋。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部骨节筋肉遭受长时间的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所致。亦有因颈部扭伤,或感受风寒,以致局部经脉气血阻滞而成颈项强痛者。
【腹针治疗】
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治疗:取穴风池(右)、头维(右)、太阳(右)、外关(左)针刺20分钟后,疼痛略停片刻又发如前,遂改施腹针阴都(右)三星刺各进针5分钟后,头痛顿止,又加刺曲池(双)后,更觉头部清爽而愈。
例2:尚某,男,29岁,摄影师,1992年3月14日就诊。
自述3天前酒后驾摩托车外出而感风寒,随即引发头顶部钝痛,两颈部血管搏动明显,每跳动一下剧痛一次,急诊室观察治疗1天后未能缓解,转入内科治疗。3天来,昼夜疼痛未得少息,曾用杜冷丁等止痛,效不满意,请求会诊。检查:脉浮滑,舌体微胖,舌质红,苔黄腻。诊断: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头痛。
腹针既遵循了传统针灸的基本原则,又运用了中医的理论,因此形成了自身的一些辨证施治特点。在腹针中,离为天,而中脘又位于离廓的上缘,因此代表头部,又与腹部全息图的头部相合。使用中脘治疗头部疾病属定位取穴法,故当浅刺,刺其天部或人部,并取中脘及左右阴都穴,中脘上、下各5分共5穴来分别治疗头部的5个部位,即头顶取脘上、前额取中脘、后正中取脘上、左侧取左阴都、右侧取右阴都,并根据病因之不同,或用曲池以解表,或用气海、天枢为补虚,或用气海、关元、滑肉门来运行气血、活血行瘀,更辅以针刺的浅深,便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内伤头痛:有肝阳头痛、痰浊头痛、血虚头痛、瘀血头痛等多种证型,尤以血虚和瘀血两型较为多见。血虚头痛多因久病体虚或失血之后,血虚不能上荣脑髓,络脉空虚而为头痛。瘀血头痛多因头痛日久,久痛入络,络脉瘀滞;或因跌仆损伤,脑髓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均可形成瘀血头痛。
【腹针治疗】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星刺。
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验案】
例1:刘某,男,54岁,干部,1989年4月11日就诊。
自述右肩部弥散性疼痛半年,初起时仅上举、外展时疼痛,活动后减轻。近半月来逐渐加重,经常夜间痛醒,有时累及右颈部不适,经X光拍片除外颈椎骨质增生,故来诊。诊断:肩关节周围炎。
治疗:取穴中脘(梅花刺)、商曲(双)、滑肉门(双)、天枢(双)、气海,均针刺天部后,头痛大大减轻。次日告知隆起的血管均已平复,已无血管搏动剧痛感,很好地睡了一觉,疼痛的面积亦缩小至5cm×5cm大小的范围,但咳嗽时头痛仍剧。继针前穴后,疼痛消失,但咳嗽时尚有震痛感,后又针1次疼痛消失,饮食复常,痊愈出院。
常见病症的腹针治疗
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两大基本特色。因此,临证时必须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较详细的了解。可能来诊的病人不仅仅是一种病,也可能病人对症状的描述仅仅是一些表象,故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检查后,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对病人数种疾病或一种疾病的数种症状的治疗顺序,选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所以腹针提出了“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妥否,尔后操术勿躁,依情再做加减”的主张。强调辨证施治必须建立在诊断的基础上,而这里我们所讲的诊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其次是中医对该诊断的进一步证候分型,即所谓的先辨病,后辨证。
例3:王某,男,51岁,工人,1992年5月7日就诊。
自述20余天前因左侧偏头痛住院,20多天来每日头痛从未间断,且于午后1~4时疼痛更甚,发作时以注射杜冷丁止痛。经CT检查发现:左额叶顶端有一小的肿物病灶,特请会诊。诊断:内伤性头痛。
治疗:取穴中脘、阴都(左)、滑肉门(双)、气海、关元,针刺人部得气后,疼痛略减轻,加艾条架灸神阙穴30分钟后,疼痛减轻大半。次日来告知,虽然尚感头痛,夜间已不影响睡眠,但午后头痛发作仍剧。依上穴针刺地部后疼痛当即消失。翌日告知,午后疼痛时间缩短,程度减轻。尔后依上法针刺加灸神阙共十余日,痊愈出院。因患者经济方面的原因未做CT复查,半年后随访,出院后即已上班,虽曾感冒亦未引发前症。
治疗:取穴中脘、商曲(左)、滑肉门三角(右),留针30分钟,刺人部。起针后,右肩关节活动已自如,肩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灵活无不适,后又针1次巩固疗效而愈。
例2:侯某,男,45岁,职员,1990年7月13日就诊。
自述3个月前晨练时打羽毛球闪伤右肩,随后肩关节疼痛时重时轻,外展上举到60°时感到疼痛,近月余疼痛加剧,并产生功能障碍,上举困难,故来诊。诊断:岗上肌腱炎。
“疾病有浮沉,针刺有浅深”是腹针对针刺手法的基本要求。一般疾病在患病之初病位较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不断地发生转变,因此,针刺深浅,需当心中了了,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体悟才能渐入佳境。
“病有寒、热、虚、实,治有温、凉、补、泻”是针刺手法中腹针对补泻的要求。必须根据辨证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补泻才能使病症得到对应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腹针治疗例1外感头痛时,亦是在常法不效后方施之,并且在定位取穴的同时配以曲池解表清热,均刺天部以驱邪而不伤内。治疗例2内伤饮食,外感风邪头痛时,则注意驱散外邪,调理胃肠。治疗例3内伤头痛,用离、坎廓的中脘、气海、关元健脾补肾以充脑髓,用巽廓的滑肉门以疏肝气举清阳,使肝、脾、肾三脏逐步调理而头痛渐愈。因此,对于气虚、血虚、食滞、肝逆或肾虚、痰瘀之类的内伤头痛,该方均可升阳补气、补血平肝、消食燥痰、平肝息风、化瘀通络、补肾填髓等,为治疗头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需在临证时随实而泻、随虚而补、随急而浅、随久而深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治疗:取穴中脘、商曲(左)、滑肉门(左),进针约寸许后,颈部强直的肌肉顿觉放松,左肩酸困消失,左臂上举、外展活动自如,约20分钟后起针而愈。
例2:郭某,女,54岁,医生,1991年2月17日就诊。
自述落枕3天,加重1天,双肩部酸困颈项强直,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均疼痛异常,双臂痛不能上举,半屈坐位苦熬一夜,由家人搀扶来诊。
经脉的运行是有序的,对经气的调节也应顺其气而行。因此,取穴的先后在针刺时必须首先确定,心中有数,方可调气井然。若能因势利导,即使疾病积久,亦可回春有望,如不效,便当反复忖度酌情加减。故腹针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尔后机变”的大法。
腹针虽然是一种新的疗法,但需要有扎实的传统针灸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把这种高知识密度、高思辨水平、有丰富科学内涵的疗法,通过手法操作技巧在治疗各种疑难病和慢性病的过程中,用令人满意的疗效表现出来。因此,必须循序渐进地学习针灸的各种理论,并逐渐地掌握腹针的基本技法,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地体悟,把握好每个环节,不断地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水平逐渐达到较高的境界。
本章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了较详的介绍,并用部分典型案例来阐释腹针疗法的辨证方法与思路。虽然这种方法经过了20多年临床的反复锤炼,但毕竟仍是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大家不断地去补充、完善与发展。笔者认为,腹针的前景是光明的,但腹针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前提下,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充分反映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治病必求于本”这些中医辨证特色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合理应用,才能使腹针疗法在保持传统医学基本特色的原则下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