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传》人物宋江之忠义

合集下载

宋江的故事中有没有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宋江的故事中有没有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宋江的故事中有没有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一、宋江之忠义仁智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极其重情重义的人物。

他一方面忠于国家,力图为民除害;另一方面,他也忠于朋友,愿意为朋友们付出一切。

他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彰显了封建社会中忠义的价值观。

在江湖之中,他能言善辩,机智聪慧,这表明封建社会对智慧的推崇。

二、宋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宋江在《水浒传》中展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

他在招兵之时,不仅纳贤遣能,更是倾听民声,为百姓解决疾苦。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弱势群体常常是无人寻求救助的一群人,而宋江能够站出来,为他们争取公平与正义,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三、宋江的忠孝之举在故事中,宋江对于亲情的表现也是颇为突出的。

当宋江听闻父亲生病时,他毅然放弃了江湖之战,回到家中尽孝。

这种尊敬、敬爱封建上层(如父亲)的行为,凸显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忠孝之道的重视。

四、宋江在人际关系中的处理方法宋江在与各路英雄的交往中,展现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

他以强大的智慧,化解纷争,达到团结一致的目的。

例如,当遇到诸葛亮后,他认识到彼此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尊重诸葛亮的智慧,不计较个人成与败,积极与对方合作。

这种高度的人际处理能力体现了封建社会重视团队合作与互助的道德观念。

五、宋江在战斗中的正义之举宋江在《水浒传》中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众多受压迫的人们争取了公正和正义。

他实施起法律,处理官员贪污腐败的行为,并保护那些受压迫的人们。

这表明封建社会中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

总结:宋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忠于国家、忠于朋友,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尊敬敬爱长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正义伸张平正。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比如忠义、仁爱、孝道、团结合作、正义等等。

这些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宋江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

浅析宋江忠义观的矛盾性

浅析宋江忠义观的矛盾性

浅析宋江忠义观的矛盾性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一位有着忠义之心的英雄人物,但他的忠义观在《水浒传》中也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本文将从宋江的忠义行为、忠义观的实践和背后的矛盾性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宋江的忠义行为是他忠诚于朝廷,希望能够帮助天子除去奸臣、为民除害的表现。

在梁山泊起义之初,宋江就提出了“托孤帮朝廷、除暴安良”的忠义目标,他希望能够借助梁山泊势力,帮助天子平定山贼、恢复社稷。

他带领梁山泊将士多次与朝廷作战,斩杀了一批扰乱朝廷政权的贼寇,为国家安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以身作则,设立军纪、严格要求部下,维持梁山泊内部的秩序和纪律,展现了一位忠义之人的风范。

宋江的忠义观也存在矛盾性。

宋江在某种程度上是违背国家法律的。

梁山泊是一支由山贼组成的反抗势力,他们违反朝廷的法律,作为忠义之士的宋江,却选择了与这些山贼合作,并追随他们颠覆朝廷的统治。

宋江的忠义与很多同伴的行为并不一致。

梁山泊的众多好汉中,有一些人十分凶残,擅长劫富济贫,敛财为己,与宋江的忠义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宋江一方面坚持要求部下严守纪律,一方面却难以完全控制梁山泊的众多山贼,这导致了忠义观的“清”与曲线的“杂”之间的矛盾。

宋江的忠义观还面临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宋江希望通过忠诚于朝廷、为民除暴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却常常发现,朝廷的体制和官员的品行并不都是他所希望的那种。

他屡次上书朝廷,希望能够改变朝廷的腐败现象,但都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使得宋江对忠义的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如何理解《水浒传》对宋江“忠义”的描写

如何理解《水浒传》对宋江“忠义”的描写

对 立
宋 江“ 身居 水浒 中 , 在朝廷 之上 , 意招安 , 心 一 专图报 国” 他 投奔 二龙 l前 , , j j 向宋江言 明暂 时落草避 难 , 望他 日受 朝廷招 安 , 希 要效 忠 的朝廷是 怎样 一个朝廷 呢 ?小说 为读 者展示 的是朝 政腐 宋江 就郑重 地对武松说 :如得朝廷招 安 , “ 你便 可撺掇鲁 智深 、 志 杨 败 、 臣当道 的社会面貌 。高俅 、 京、 奸 蔡 杨戬 、 童贯 四人把持朝政 , 投降1 , , 日后但: 足去边 , 一枪一刀 , 博得个封妻荫 子 , 久后青史上 他们都是 贪赃 枉法的奸 臣, 相勾 结 , 互 无恶不作 。小说浓墨重彩地 留得 一 个 好 名 , 不 枉 了为 人 一 世 。 自百 无 ~ 能 , 也 我 虽有 忠 心 , 能 不 描 写了林 冲逼 上梁山 的故事 。妻子被高衙 内调戏 , 冲赶去 ,认 得进步。 林 “ 兄弟 , 你如 此英雄 , 决定得做大官 。 武松 听了。 ” 临分别 , 宋 得是 本官高衙 内, 自手软了。 他考虑到 “ 先 ” 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 江又吩咐道 :休忘愚兄之言 。” “ 这是《 水浒传》 中第 一次提到招安 , 古道 : 不怕官 , 只怕 管 。林 冲不合 吃着他 的请 受 , 且 让他 这一 作者在后面特别加 了一句 :看官牢记话头 。什么话头 ? 权 “ ” 招安一事 。 次。” 高衙 内并没有 就此罢手 , 收买 了陆谦 , 让陆谦 把林 冲的妻 子 武松当时对招安心存幻想 ,上梁 山后便反对招安 ,平方腊后 不愿 进京朝觐 ” 放弃“ , 做大官” 的机会 , 在杭州六 和塔 出家终 老。武松 骗到他 家的楼 上 , 图加 以玷污 。林 冲闻讯赶到 , 了妻子 , 妄 救 知道 “

水浒传忠诚义气的江湖人物

水浒传忠诚义气的江湖人物

水浒传忠诚义气的江湖人物水浒传——忠诚义气的江湖人物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其中的忠诚义气成为了许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将从几位忠诚义气的江湖人物入手,探讨他们的品质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一、宋江——忠诚义气的首领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形象被塑造得极富魅力。

故事中,宋江多次展现出对兄弟们的忠诚与义气。

比如,当面对冯唐的背叛时,他选择原谅并为他开恩。

这个举动展现了宋江宽容的一面,同时也彰显了他的忠诚义气。

此外,宋江还与晁盖携手,联合众多江湖好汉,一同御敌,共享胜利。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团结一致的义气使得他荣登水浒传中忠诚义气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晁盖——凛然不屈的忠诚之士晁盖是水浒传中另一位具有忠诚义气的江湖人物。

他原本是当地一个名声不太好的土贼,但在遇到宋江之后,晁盖毅然投奔宋江,成为了他的武将。

故事中,晁盖多次展现出他的忠诚与义气。

在替宋江挡箭的一幕中,晁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挡下了敌人的箭雨,用生命诠释了他对宋江的忠诚。

此外,晁盖也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水泊梁山的劫富济贫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了他义薄云天的品质。

三、李逵——刚烈中的忠诚友情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豪杰,也是忠诚义气的代表之一。

李逵是个性格粗犷的人,但他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心。

在梁山泊中,李逵与宋江结拜为兄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围攻,还是面对自己的伤病,李逵始终坚守在宋江身边,为他尽心尽力。

李逵的忠诚义气既体现在他与宋江的兄弟情义上,也展现在他与其他众多梁山好汉的友情上,这种坚定不移的友情与忠诚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卢俊义——忠诚、聪明的智囊卢俊义是水浒传中的一位关键角色,他既有勇猛的一面,也有聪明机智的一面。

卢俊义作为宋江的得力助手,常常在关键时刻给予他帮助和建议。

他的忠诚义气体现在他对宋江事业的无私贡献和对宋江个人的细心照顾。

金本《水浒传》中宋江忠举义行的分析

金本《水浒传》中宋江忠举义行的分析

金本《水浒传》中宋江忠举义行的分析一、极强的忠孝观念(一)尽忠报国名留青史是宋江一生的奋斗目标在宋江的四个绰号中呼保义最为重要。

《宋史》“职官志”记载,有成忠郎,保义郎都是御前小武职,成忠原称左班殿值,保义原称右班殿值。

他们主要职务是在皇帝跟前管辞谢、朝见、宣传、赞谒之事。

在这里保义是指保大义,即精忠报国。

宋江之忠表现如下:1. 聚义厅改换招牌。

第16回,晁盖中箭身亡,宋江坐得第一把交椅时,首先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这绝非换块牌子那么简单,而是体现宋江忠义形象的一块金字招牌。

宋江想让自己内心这颗忠义的种子播种到众人心中,于是宋江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位兄弟扶助,同心同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

”第82回宋公明全伙受招安,济州太守对前来招安的宿太尉说:“这一般人,要图忠义报国,扬名后化。

”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后把大旗上“替天行道”也改成了“顺天护国”。

这改牌换旗尽显了宋江的忠心。

2. 厚遇不降,破辽显忠。

第85回,宋江带兵攻打辽国,辽国反而派使臣予以厚待。

智多星吴用对宋江说:“我等三番招安,兄长为尊,只得个先锋虚职。

若论我小子愚意,从其大辽,岂不胜如梁山水寨。

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

”吴用以足智多谋著称,可以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他在宋江的心中地位颇高,宋江对他言听计从。

可偏降辽一事宋江回答十分果断,否定了吴用的意见。

宋江回答:“军师差矣。

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衷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

若背正逆顺,天不容恕。

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宋江之言发自肺腑可谓忠心致极。

宋江不仅是在语言上而且行动上也尽显忠心。

辽国欲封宋江为辽邦镇国大将军,总领兵马大元帅,与宋朝天子封的没有品爵的先锋相比真是天地之别,而宋江赤胆忠心,反而用诈降之计取了辽军的霸州。

随后又大破辽军,使辽国臣服于宋朝,真可谓精忠报国。

3. 忠心服众。

第110回,宋江平定了王庆之乱,班师回朝,不但未受封赏反而被拒之城外,禁止众将入城。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水浒传》是一本以忠义为主题的古代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个英雄在困难中团结一致、拼搏不息的故事。

在《水浒传》中,忠义观贯穿始终,其中以宋江、李逵两位角色最为代表。

首先,从宋江的忠义观来看,他是一个有着高尚忠义情操的人。

宋江在被困在朝廷的陷阱中时,选择与其他被迫离开朝廷、流落江湖的人联合起来,并且发誓要为民除害、为天下正义而战。

在众人的帮助下,他逐渐成为众人领袖,一路走来尽管受到黑白两方的追捕,但始终坚持用正义感和纯洁的心态对待同伴。

甚至在前往朝廷投降的路上,他宁愿义无反顾,也要维护同伴的安全;他宁愿身死节烈,也要维护天下百姓的安危。

这一点,在水浒传中的众多角色中,是最为突出的。

与宋江不同,李逵是一个性格粗犷、行为豪放的人物。

他并不是一个脑子灵活、处处机敏的人,但他有着无比真挚的忠义情怀。

当他当了官后,一直不忍心看到人民因贪官污吏而苦苦忍受,于是在他认为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宁可违反上级命令,也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百姓解忧。

在他眼中,天下苍生才是天子该守护的对象,任何野心家、奸臣,都是应该被清除的。

因此他在与警察头子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替同伴挡住了箭矢,不惜以身犯险,全部心思都是想保护人民安危。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表现出来就是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困境中始终保持正义感和纯洁的心态。

宋江和李逵这两个人物,代表着这种忠义观的两个方面:宋江为大义而背负天下,李逵则是做世上忠义的尽头,用行动证明他自己的道德观念。

这种忠义观,不仅在传统文学中有所体现,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只有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心,追求并实现自己的道德信条,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真正的人性光辉。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始于北宋,成书于元朝,以108位忠义之士大闹灵州,拯救苍生的故事为背景。

在这篇小说中,忠义观念贯穿始终,人物们的行为举止总体上体现了忠诚、正义、担责、仁爱等美德,对社会和人自身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

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

宋江的人物性格分析宋江,字人杰,水泊梁山号及时雨,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相貌英俊,武艺高强,早年在青州任县尉时,杀人救义,因为善行而被罢免官职,并与晁盖、李逵等人一起成为了梁山泊的头领。

1.忠诚正直:宋江为人忠诚正直,重情重义。

在杀人救义之事中,他不顾自己的前途和名誉,义无反顾地救助了难民,以至于被罢免官职。

在梁山泊中,宋江凭借自己的正直和公正,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

他为梁山泊选定“忠义堂”的名字,表明了自己对忠诚和义气的追求。

2.善于团结和领导:宋江能够有效地管理和领导众多的好汉,并保持梁山泊的相对稳定。

他重视团结和协作,对每个人都给予平等的待遇和关心。

在梁山泊设立军规严明的法律制度,确保了有序的组织运作。

他对众人的辅佐也高度依赖,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并将他们团结在一起。

3.慈悲仁厚:宋江对人民和下属都非常慈悲仁厚。

他非常关心众人的生活,为解决各种困难和麻烦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解决掉包、债务等问题。

他对农民和辛苦劳动者非常关照,提倡农耕生活并重视农田治理。

他还曾设立果品、豆腐等产业,带领众人致富。

他对下属的爱护和关怀,使得梁山泊的各个部落得到了相对安定和繁荣。

4.机智勇敢:宋江在军事指挥方面机智勇敢,智谋过人。

在攻打朝廷的军队时,他能在困境中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逃过被俘之危险。

而且他忍辱负重,终从四渡赤水中带领梁山泊在杭州激战高俅、王方等朝廷军官,大获全胜。

他的聪明才智为梁山泊的发展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5.好学谦虚:宋江对学问很有追求,并且虚心去向有知识之人请教。

在他进山后,保留并使用了梁山泊众英雄的才能。

他曾四处游学,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他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梁山泊中的众多武将,增加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并通过文化来不断提高梁山泊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宋江是一个有正义感、忠诚正直的人,他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处事机智、勇敢,善于运用自己的智谋解决问题。

试析_水浒传_宋江形象中_忠_义_特征的个性化.

试析_水浒传_宋江形象中_忠_义_特征的个性化.

关于《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 前辈、同行研究者甚众, 论述颇丰, 也取得了大家认同的论点:一是宋江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

“ 他不是用几个回合或几个情节塑造出来的” , 而是“ 通过六十三个章回, 用性格结构的多层次组合而刻划成功的。

” 二是这一形象是作家心目中的正面理想人物,其最醒目的性格特征是“ 忠义” 。

“ 义, 是他连接李逵一流人物思想的纽带; 忠, 是他沟通关胜一流人物思想的桥梁。

”三是宋江形象带有较浓的悲剧色彩。

本文同意以上论点,并把它们作为继续讨论这一形象的前提。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文学和戏曲小说中, 可以称之为忠臣义士的人物, 大都是被净化了的、摒弃了一切人欲的、带着圣洁光环的超人。

而宋江的“ 忠” “ 义” 是颇有一点不同的。

这种不同主要在于, 他事君、处友的思想准则和道德风范, 与传统的忠臣义士形象不一致。

在宋江形象中, 除了信奉忠义之外, 还表现出一种对生存的欲望, 对功名的追求。

因此, 使宋江形象从古已有之的模式中脱颖而出, 成了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不同以往的任何“ 忠臣义士” 形象的、既真诚信奉忠义又执著崇尚功利的艺术典型。

一、忠与功利的相互撞击、相互渗透《水浒传》中, 忠, 主要体现为君国观念与法度观念。

宋江既然“ 自幼曾攻经史” , 又“ 刀笔精通, 吏道纯熟” , 理应有着较浓重的君国至上、法度至上的意识。

小说很有分寸地揭示了他的这一侧面。

然而, 小说又告诉人们, 在决定生死荣辱、进退浮沉的人生路口上,宋江的君国观念、法度观念并不是不可能动摇的。

1、生存的欲望, 动摇着忠的信念“ 放晁” 之后, 宋江因“ 杀惜” 而被发配江州, 途中, 晁盖曾把他恭请到梁山,诚意劝他入伙。

而宋江却断然拒绝上山“ 落草” ,决绝地说:“ 虽死不做不忠不孝之人。

” 不久, 宋江就在浔阳江边改变了原来的念头:当时, 他被穆弘兄弟赶得走投无路, 面对一派大江、满目芦苇, 不由得仰天叹道:“ 早知如此的苦, 悔莫先知,只在梁山泊也罢。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仁义英雄摘要: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

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

并且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

这些事情看,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

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

受招安后,他又变成了一个朝廷的忠臣。

从梁山的堂名即可以看出。

综上所述,我认为宋江是个“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仁义英雄。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义气,忠义引言:《水浒传》的评点者金圣叹曾经说过:“《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

”这虽有点夸大,但《水浒传》确实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宋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形象,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本文试就这一形象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在走上梁山之前,宋江的性格特征宋江是江湖好汉们十分敬爱的人物,有着群星烘月般的待遇,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这么仰慕他呢?且看18回(P138)宋江出场的一段文字: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叫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他刀笔精通,史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賙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段文字道出了其中原委,他能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济人贫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书中写的事例就有赍助卖糟腌的唐牛儿,答应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具棺材,为流落郓城的阎公送终,至于出于江湖义气,担着血海一般于系为晁盖等通风报信,则更是急人之难的表现了。

水浒传中的义与忠

水浒传中的义与忠

水浒传中的义与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施耐庵。

这部小说以宋江带领一群身怀绝技、被逼上梁山的悍匪,与朝廷官兵战斗,最终在忠义的号召下建立起梁山泊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水浒人物们对义和忠的追求和矛盾冲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水浒传》中的义与忠。

首先,义与忠是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核心特质。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和个人经历,但他们都以义和忠为行事准则。

以宋江为例,他本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但遭受朝廷的冤枉之后,不得不带领一众忠义之士入山为寇。

尽管他们的行径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内心深处却一直保持着对忠义的高尚追求。

这种忠义的精神贯穿始终,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坚守原则,不忘初心。

其次,水浒传中的义与忠也体现在对社会不公的抗争上。

在宋朝时期,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社会阶层极度分化,众多普通百姓饱受欺压。

水浒传中的悍匪们,尽管被视为草寇,但他们实际上代表了受压迫的社会阶层的利益。

他们选择逃亡梁山泊,并不是为了纵恶犯罪,而是为了寻求正义和平等。

他们通过对抗朝廷官兵,打击贪官污吏,为百姓讨还公道,体现了义与忠的精神。

这种义与忠所带来的社会正义意义,超越了个人英雄事迹的范畴。

此外,《水浒传》中的义与忠还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战斗中的表现上。

在梁山泊这个群体中,宋江是他们的领袖,他们都认可宋江的忠义品质,并且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一致。

他们之间互相支持,守望相助,建立起一种似乎只能在水泊横山这个特殊环境下才能实现的义和忠的组织关系。

在与朝廷官兵的战斗中,水泊人物们接连展现出勇猛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甘愿为了义和忠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种义与忠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击败敌人,最终实现了心中的正义。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义与忠是人物形象的核心特质,也是推动剧情发展和塑造角色关系的驱动力量。

这种追求正义、保持忠诚的信念,激励着人物们在困难和诱惑面前坚守初心。

通过对社会不公的抗争和对朋友之间的支持,义与忠的精神在小说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

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

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

但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乃是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致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

显然,“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小说中讴歌的“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水浒传》中最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那就不得不说是宋江,宋江,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他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但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

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宋江的形象:一、胸怀大志、患得患失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

《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做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的好汉。

他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

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

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

他抑自身短处,扬自己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

在豺狼当道,社会黑暗混乱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

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

正所谓“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那时候,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徽宗荒淫无耻,重用蔡京、高俅、杨戬、童贯等四贼,政治腐败。

他们公开卖官鬻爵,养拉私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

英雄豪杰试图靠文才武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不可能的。

即如蔡京以翰林学士出身,实非因才略见用。

他凭着早年遭迹端王,当上老师,工书善画,投合端王;又凭着几十年的官场操练,练就一身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本事,把小主子伺候得烫贴舒服。

一朝端王登基,蔡京夤缘而上,成为当朝太师宰相。

浑如明朝大奸臣严嵩以善写“青词”阿附世宗嘉靖皇帝的路数。

其他象高俅、童贯、杨戬之流,千箾之辈,亦皆因遭迹端王,迎合端王通熟浮浪子弟门风,里外帮闲,无非吹弹歌舞,踢球打弹,相扑玩耍,做低服小,委屈忍让,慢火煎鱼,持之以恒,把一个“捧”字做到十二万分。

水浒传中体现忠的故事

水浒传中体现忠的故事

水浒传中体现忠的故事《水浒传》中体现忠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忠诚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许多故事中都得到了体现。

下面将介绍《水浒传》中几个体现忠的故事。

故事一:宋江忠义临危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凭着一颗忠诚的心头领悟到“直言敢谏”是忠臣的应有之责。

在某次宴会上,宋江听到了当时社会腐败的种种情况,他当即勇敢地站起来,直言告诉官员们他们的错误和不当行为。

这个举动虽然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但也获得了一些人的赞赏。

宋江的忠诚和坚定让他成为了众多好汉们的领袖,带领他们反抗不公平的统治,最终成为了一个传奇的英雄。

故事二:吴用献计保宋江吴用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角色,他在故事中多次体现出对宋江的忠诚和保护。

在某次战斗中,宋江被敌军重围,陷入了危险之中。

吴用冒着生命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危,想尽一切办法营救宋江。

最终,吴用的智慧和勇气保住了他的生命,同时也得到了宋江的深深的感激。

吴用的保护行为展示了他对宋江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忠诚价值的坚守。

故事三:林冲忠诚报国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具有悲壮气息的角色,他以他的忠诚和勇气赢得了读者的赞赏。

在一个意外的机会下,林冲得到了一个贵人的恩赐,成为一位官员。

然而,林冲没有受贿也没有追求私利,反而将官职当作拯救朝廷的机会。

他勇敢地向朝廷进言,指出了腐败现象的危害性。

尽管林冲这么做对他的前途并不好,但是他的行为却体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综上所述,忠诚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宋江、吴用和林冲等角色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忠诚的力量和价值。

无论是面对权贵的压迫,还是面对自身的得失,他们始终坚守着对信仰和正义的忠诚。

他们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保持忠诚的品质,用自己的力量去为正义和公平而奋斗。

水火不能相容 忠义难以两全――试论《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矛盾(精)

水火不能相容 忠义难以两全――试论《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矛盾(精)

水火不能相容忠义难以两全――试论《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矛盾《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作者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安宁、国泰民安的向往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勾勒出一幅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的理想图画。

因此,正如小说题目所昭示的,忠义思想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以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

应该说这个形象在第70回之前是比较真实的,而第70回之后则显得虚假不实。

为什么说小说中的宋江形象存在虚假成分呢?这要从宋江性格矛盾说起。

尽管《水浒传》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作者毕竟又加上了许多理想成分,将这个人物理想化了。

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

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

“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在作者笔下,忠义思想无疑是宋江性格的核心。

围绕这一核心,作者大致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演绎宋江生活的轨迹:一是侠义英雄时期;二是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时期;三是招安以后。

其中,第一个时期是宋江人生的一个重要铺垫。

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

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为他定下了义的基调。

小说第18回对宋江有一个总的介绍,写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

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的,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以结识宋江为荣。

宋江也正因此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

水浒传忠义之心

水浒传忠义之心

水浒传忠义之心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宋朝末年忠义英雄的故事而闻名。

这部作品中,忠义的精神在每一个角色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本文将以水浒传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为例,阐述他们的忠义之心。

第一章:宋江,忠义的领袖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忠诚、正直、勇敢的人,对朝廷充满忠诚之心。

尽管他被冤枉成了梁山大王,但宋江在梁山聚义后,一直致力于与腐败政府作斗争,以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不仅在战斗中表现出英勇无比的一面,还主张严守忠义,注重礼仪和法治。

他的这种身教,成为了梁山英雄们忠义之心的楷模。

第二章:晁盖,无私的忠义晁盖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角色。

他在传说中被冤枉成了盗贼,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他在梁山聚义后,成为了一个保护百姓的英雄。

晁盖的忠义之心体现在他对朝廷和百姓负责任的态度上。

他在战斗中经常向朝廷军队投降,并为百姓们打抱不平,是一个完全无私的人。

第三章:林冲,坚守忠诚林冲是水浒传中的忠义英雄之一。

尽管他在梁山聚义后曾经叛变,但在封建社会束缚下,他对忠诚的追求从未改变。

他能够保持忠诚的原因是因为他深知忠义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背叛只会导致更多的痛苦。

在遭遇困境时,林冲忠诚于宋江,投降于梁山,并参与到抗击腐败政府的行动中。

他深信只有坚守忠义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第四章:秦明,忠诚于朋友秦明是水浒传中的一位典型忠义角色。

虽然秦明并非十分重要的人物,但是他非常忠诚于自己的朋友。

在水浒传中,他是宋江的忠实战友和朋友,始终与他并肩作战。

秦明的忠诚体现在他与宋江共同经历了患难和困苦的岁月,并一起承担了抗击腐败政府的责任。

他是一个真正理解忠义真谛的人,心甘情愿为朋友付出一切。

结论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之作,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忠义精神。

通过宋江、晁盖、林冲和秦明等人物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忠诚、正义和友情的追求,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保持忠义的不屈不挠的信念。

论《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论《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论《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忠义精神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

本文将从几位代表性的人物入手,探讨《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

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忠义之士。

他原本是一个性情仁慈、正直忠良的人,但因为被人陷害,被迫投身江湖,最终成为梁山泊的首领。

宋江在梁山泊上建立了一支以义气为核心的军队,他对待部下宽厚仁义,重视忠义之道。

在他的带领下,梁山泊一众好汉以忠义为准则,为民除害,保护百姓,成为民间的英雄。

另一位忠义之士是林冲。

林冲原本是一位豪爽直爽的好汉,因为误伤人而被迫投奔梁山泊。

林冲在梁山泊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和忠义之心,他对待兄弟如同手足,对待敌人则勇猛无畏。

林冲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忠义之士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义精神的真谛。

除了宋江和林冲,梁山泊上还有许多其他忠义之士,比如鲁智深、武松等。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经历,但共同点是都秉持着忠义之心,为正义事业奋斗不懈。

这些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了中国古代忠义精神的崇高境界。

在《水浒传》中,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梁山泊一众好汉身上,也体现在一些反面人物身上。

比如梁山泊的对头,方腊、晁盖等人,虽然他们与梁山泊的好汉站在对立面,但他们也有着各自的忠义之心。

他们或是为了家国情怀,或是为了报仇雪恨,最终走上了与梁山泊对抗的道路。

这些反面人物虽然行事不正,但也展现了一种忠义精神,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是多维度的,既有正面人物的忠义之心,也有反面人物的忠义情怀。

这种忠义精神贯穿始终,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通过对忠义之士和反面人物的塑造,作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忠义的崇高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在当代社会,忠义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忠义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水浒传》人物宋江之忠义
高63级3班高洁宋江,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宋徽宗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

其人生平为人,我未从史书考证,不敢妄加评论。

其思想是从《水浒传》中得来的。

宋江其人为人仗义疏财,并且有着强烈的忠君报国思想,就其忠义而论,应当说,“忠君”思想更强烈于“义”。

在黑暗的统治下,忠君就不能行侠仗义,行侠仗义就不能忠君,而偏偏宋江既仗义又忠君,只落的仗义之情残杀自己的兄弟,忠君之心只得以落草为寇和朝廷为敌。

忠君和仗义两种思想,又相互矛盾的交织在一起,塑造了宋江波澜起伏的人生和矛盾的性格。

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宋江第十八回出场,以《临江月》赞宋江: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得,事亲行孝敬,待士有英名。

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至最后一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止。

把个宋江之忠义思想之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诗为证: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娼。

又有诗为证“红寥洼中托梦长,花荣吴用各悲伤,一腔义血元同有,岂肯用横独丧亡。

”我有诗叹:可怜一百单八将,只为忠义把命丧。

吴用军师真无用,没人敢去怨宋江。

一、宋江之义谓之不义。

前文有诗赞宋江之为人仗义疏财。

我通读全书后,我觉得宋江之义谓之不义。

首先宋江作为一个押司,是朝廷之官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副县长,他仗义疏财是有根据的,
但对于钱财的来路却不是很明确。

后来一看,这个人虽爱使枪弄棒,却并无多少本事,却能坐上梁山头把交椅,其手段其狠辣,之高明绝对和义字挂不上钩。

说他不义,我有三个根据:
其一,施恩图报,包养二奶。

宋江这个人是没有结过婚的,只因为花几十两银子葬了阎公,便半推半就的把阎婆惜保养为外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领导干部包养二奶。

施之以恩,却图了回报,人家一个大姑娘,你又没有明媒正娶就私自养为情妇,总是有些不妥。

当然用现在的思想看当时也不尽妥当,但你总要给人家一个说法,所以说无论是看不起阎婆惜也好,无论是半推半就也好,在这件事上,让人看出宋江不是很仁义。

其二,胡乱花钱,结交黑社会。

一次是在阎婆惜处受了气,往衙门里赶,走到半路上,遇上卖粥的老头,忽然想起承诺过给这卖粥的老头一副棺材本,就想去招文袋里取那十两黄金来相送。

却想起招文袋在阎婆惜那里忘了带,就匆匆忙忙往回赶,却演出了一出怒杀阎婆惜的事来,虽然没有给成,却从中可以看出,宋江出手是何等的大方。

十两黄金大约等同于白银150两,那是当时一个农民全年总收入的大约50倍。

宋江哪来的那么多钱?原来他结交黑社会,和晁盖无甚交往,听到何涛要缉拿抢了黄泥岗的生辰纲的晁盖时,他就急急忙忙的去报信,事后,晁盖派人给他送来了100两黄金,这还是怕拿多了。

虽然他只取了10两,但结交黑社会的事实是脱不掉的。

虽然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人人可取,但晁盖抢了生辰纲不但减轻不了当地人民的负担,反而增加了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负担。

宋江去报信,金子却不
全收,为什么?只想求个义字罢了,再说他也不缺钱。

不曾谋面的义士也罢,黑社会也罢,他都帮忙,他会缺钱花吗?难怪阎婆惜不相信他金子未全收,宋江一怒杀了阎婆惜,发配到了江州。

仍然是广交朋友,挥金如土。

把个戴宗收买的一块出来喝酒,见了杀人不眨眼,狂赌之徒李逵一次就送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去赌博,并且说以后缺钱花只管来取,不需要还。

这李逵是个什么人,胡乱杀人,在闹江州救宋江时,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无论官军还是平民百姓,只管一路杀来,多少无辜死于非命。

事后宋江得救,连句责怪的话也未说,此“义”字何来。

后来,宋江被赐药酒后连最好的哥们李逵也一并药死,并且是先让其喝药酒才说出实情,只是害怕李逵造反坏了“忠”字。

“忠”字是保住了,那“义”字呢?看来宋江的“义”是有局限性的。

这样看来10两银子的成本买了个亡命之徒的性命倒还划算。

其三不义之举是逼死晁盖赚取卢俊义上梁山,且不守诺言。

把个卢俊义害得从家财万贯到妻离子散,险些命丧断头台,把一个良民闭上绝路。

说是其举大义,其实只不过是为他装点门面罢了。

宋江之不义还在于他逼死了晁盖。

上山后他拉帮结派,孤立晁盖,致使晁盖自觉再不建功头把交椅就保不住了,才硬着头皮去打祝家庄,被史文公一箭射中头部,含恨而亡,死时他曾说过谁杀了史文公谁便是梁山之主。

后来卢俊义活捉了史文公为晁盖报了仇,宋江这时的死党便食言了,闹将起来,宋江半推半就就坐上头把交椅,其不义之举昭然。

晁盖一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了。

看来这个“义”字在宋江心里也不过是个门面罢了。

放了高球,气死林冲,为求自保,罢了阮小二
的官连句话也不敢说等等不一而足。

二、宋江之忠也难称大忠。

在《水浒传》中宋江的思想的根本是有忠君思想的,但他的忠和岳飞的忠是无法比较的。

岳飞之忠可称为精忠报国,甚至有些迂腐,但它是真的忠,掌握雄兵数十万,却能反不反,引颈屈死风波亭。

反观宋江之忠是有私心的。

其一,私通晁盖私放朝廷要犯。

宋江身为朝廷官员,不思报国,却专门勾结一些杀人狂徒,到处沽名钓誉,为自己赢得声誉。

社会虽黑暗,但那时是开了科举的,宋江不思读书上进,以身报国,却只是仗义疏财,成天在所谓的义士中奔走,但却对身为小吏极为不满,自以为怀才不遇,甚至有些自命不凡。

在浔阳江上本为待罪之身却酒后狂言胡乱题诗,让人识破藏头诗宋江造反,被抓入大牢险些掉了脑袋。

宋江的骨子里是不存在精忠报国思想的,如果有,他是不会提反诗的。

即便是题了反诗,他也可以宁死不上梁山。

其二,宋江打劫州县和朝廷对抗只不过是为自己赢得进身的机会,是其不忠的表现。

纵观历史的忠臣良将没有人敢这样做,而宋江三打祝家庄,两赢童贯,三败高俅。

祝家庄算个民间组织,打就打了,人杀也杀了,这权当为梁山筹措粮草,而童贯、高俅虽为奸臣,但是他们却是朝廷的高级官员,来征讨梁山是代表朝廷的,宋江打死诸多官军,给朝廷造成巨大的损失,谁还敢说他是忠于朝廷的。

只不过是为以后招安增加点筹码罢了。

综上所述,宋江的忠义思想是矛盾的。

正是这种矛盾使宋江变得
既想忠于朝廷又和朝廷对抗。

既想广结义士建功立业,又想接受招安为朝廷服务。

在义与忠之间徘徊不定,使他变得既不像忠臣又不像义士,使宋江的一生变得波澜起伏,而结局却异常惨烈。

正所谓:富有忠君报国志,兼有行侠仗义心。

空负衣锦还乡意,落的神聚蓼儿洼。

2010-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