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合集下载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上世 纪 9 O年代 中 叶开始 , 大庆 油 田公 司在二 维地 震
黑 色泥 岩夹煤 层 , 向盆 地 边 缘 粒 度 变粗 。大 磨拐 河
组 下部 以深 湖 一半 深湖 相 沉 积 为 主 , 上 部 为 湖 沼相 沉积, 厚 度一 般为 6 0 0—8 0 0 m, 最厚 达 1 0 3 3 m。伊敏
1 构 造 特 征
乌 尔逊 一贝 尔 凹 陷 的构造 十分 复 杂 , 很 多学 者
做 了大 量的 研 究 工 作 , 提 出 了一 系 列 见 解 ( 张 晓 东等 , 1 9 9 4 ; 张 吉光 , 1 9 9 2 ; 张吉光 和 陈 萍 , 1 9 9 4 ; 陈守
田等 , 2 0 0 5 ) , 到 目前 为 止 还 没 有得 到统 一 认 识 。 自
区呼伦 贝尔 盟境 内 , 是 叠 置 于 内蒙 一大 兴 安 岭 古 生 代 碰撞 造 山带之 上 的中 ~ 新 生 代盆 地 。基 底 为古生
界 和前 古生 界海 相 、 海 陆交 互相 地层 , 盆地 中主要发
育 中生 界 白垩系 和新 生界 第三 系 、 第 四系 , 其 中 以下
尔 凹陷 的主要 生 油层 系分布 于铜钵 庙 组 、 南 屯组 、 大
响 了 圈 闭 的形 成 和 油气 分 布 , 是 研 究 区有 利 的 油气 聚集 带 。
关键词 : 构造特征 ; 变 形 阶段 ; 油气聚集 ; 乌尔 逊 一贝 尔 凹 陷 ; 海 拉 尔 盆 地
中 图分 类号 : P 5 4 ; P 6 1 8 . 1 3 0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1 5 5 2 ( 2 0 0 7 ) 0 2 - 0 1 5 1 - 0 6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海拉尔盆地(图1)是一个中新生代多旋回复杂叠合盆地。

其构造位置特殊、后期改造强烈、油气多期成藏,是大庆油田重点勘探的外围盆地。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式、断陷-坳陷型盆地,以德尔布干断裂为界,西面属于萨彦一额尔古纳褶皱系,其下部为早加里东期的兴凯运动褶皱,镶嵌在西伯利亚地台边缘,东面属于内蒙一大兴安岭褶皱系,海拉尔盆地即处在两个褶皱系的接壤部位。

其构造位置特殊、后期改造强烈、热演化历史复杂、油气多期成藏,是大庆油田重点勘探的外围盆地。

图1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块。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最有潜力的勘探地区。

乌尔逊凹陷位于贝尔坳陷的中部,为一南北向展布、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南与贝尔凹陷,北与红旗、新宝力格凹陷局部连通。

凹陷内发育南、北两个继承性次凹,北部为乌北次凹,沉积岩埋藏最深4500m,南部为乌南次凹,埋藏最深大于6000m。

围绕着乌北次凹发育着苏仁诺尔、铜钵庙两个构造带;围绕着乌南次凹发育着乌南西部断阶带、乌南中部隆起带、乌南东部斜坡带及乌南南部的巴彦塔拉构造带。

本次研究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整理已有的地质、地震及钻井资料,充分运用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反转构造及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新理论与新方法,对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解多期叠合盆地,并对每个时期凹陷构造特征进行剖析;搞清构造形成机制,取得符合实际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的构造地质认识,为下一步油气战略勘探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蒙古国的塔木察格盆地实质上是一个盆地。

海拉尔盆地东以大兴安岭断隆与大杨树盆地和松辽盆地相隔,西以西北断隆与蒙古国巴乔山盆地相望,北与拉布达林盆地相连,西南以巴音宝力格断隆为界与二连盆地遥遥相对。

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成藏分析——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成藏分析——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布 达 特群 为 灰 黑色 泥 岩 、 粉砂 质 泥 岩 夹灰 色 泥 质粉砂 岩 、 砂 岩 、 质砾 岩 、 凝 灰岩 。兴安 岭 群 粉 砂 沉
个独立的沉积体系 。贝中次凹泥岩有机质丰度较
高 , 机 碳 平 均 含 量 15 % , +S 均 值 5 3 有 .3 S 平 .9 mgg氯仿 沥 青 “ 平 均 含 量 0 1% , o>0 7 , /, A” .4 R .% 为 已成 熟烃 源岩 。南 屯组 母 质类 型 以 I, Ⅱ类 干酪
摘要 : 目的
揭 示断 陷盆地层 间地 质体 的成 藏规 律 。方法 以层序 地层 学理 论为指 导 , 结合 沉积相
研究 , 综合应 用 了 3 a vs D C na 地震 解 释技 术 、 epo G o rb立体 显 示技 术 、 干体技 术、 相 水平 切 片 识 别技
术及 V xe ogo立体 显 示技 术 。结果 在 贝中次 凹发 现 构造 圈闭 l 7个 , 屯组 油 气主要 集 中在 层 间 南
12 生油 特征 .
和 希 2井 南屯组 获 低 产油 流 , 3井 南 屯 组 压裂 获 希 得工 业油 流 , 探获 得 了突破 , 勘 显示 了贝 中次 凹 良好
的勘 探潜 力 。
贝 中次 凹烃源 岩在 纵 向上主要 为南 屯组 的 暗色
1 地 质条 件 分 析
1 1 地层特 征 .

破 。贝 中次 凹处 于 贝 尔 凹陷 南 部 , 积 仅 397 面 7.2
k 为一 小 凹 陷。 贝 中次 凹 主体 部 位 为 双 断 型 凹 m, 陷, 分为东 部断 阶 、 中部低 凸起 和西 部断 阶 3个 构造 带 , 3个 带层 间构造 圈 闭均较 发育 , 这 成为 油气 有利 聚集 区 。区 内有 探 井 6口, 中海 参 5井 布 达特 群 其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刘志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针对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和油气成藏期次复杂的情况,采用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烃源岩生排烃史法、伊利石测年法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等综合分析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研究区南屯组油气藏形成时期主要为距今110Ma~120Ma,主要发生在伊敏组沉积中期至晚期。

油气藏形成时期的确定,对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的油气勘探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呼和湖凹陷;伊利石测年;包裹体温度;油气成藏期次中图分类号:TE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8-0073-04呼和湖凹陷为海拉尔盆地东部断陷带的一个二级负向构造单元,东与锡林贝尔凸起相邻,西与巴彦山隆起相接,北部与伊敏凹陷相连,向南延伸出国界与蒙古相连。

该凹陷呈北东向展布,为一个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面积约2500km2,沉积岩埋藏最深为6000m,主要烃源岩层是南一段、南二段两套(图1)。

呼和湖凹陷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进行过重磁、地震和钻探等勘探工作,已钻探的18口探井,9口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4口获得低产油气流。

其中H10井获得4.0×108m3/d天然气和2.71t/d轻质油。

南屯组是研究区油气富集层系。

由于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导致油气形成历史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对该凹陷南屯组油气藏形成时期进行过系统细致的分析研究,本次采用生排烃史法和流体历史分析法对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研究,对该区域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烃源岩生排烃史呼和湖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勘探潜力较大的凹陷之一,已获得工业油气流,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勘探效果不理想。

主要面临着煤系地层发育多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分布不清、由于煤层的影响导致储层预测难,有利储层分布不清,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清、油气富集区带展布不明确等难点。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李坚;程慧;季敏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9(000)017
【摘要】近年来,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油藏的发现揭开了该地区潜山勘探的帷幕,在解剖苏德尔特潜山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凹陷内其它地区的潜山成藏条件以期有所突破尤为重要。

通过对贝中次凹潜山烃源岩、储层、运移等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和油气显示情况,认为构造背景、油气输导体系和储层发育程度是贝中次凹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这对指导贝中地区和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潜山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122-123)
【作者】李坚;程慧;季敏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J], 冯占勋
2.断陷盆地层间地质体成藏分析——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J], 邵红梅;汪利;郑国忠;刘彤彦
3.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屯组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J], 李玲玲; 刘剑营; 王永超
4.复杂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二段为例 [J], 李婷婷;邓海;邹伟奇
5.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残留型叠合小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成功案例 [J], 冯志强;孙国昕;蒙启安;冯子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2 成 藏 期 次 分 析
丰富 , 油气关 系 复 杂 , 了深 人 研 究 油 气 藏 形 成 规 为 律 , 文应 用 多种 方法 研 究 油气 成 藏 时 期并 分 析 油 本 气 成 藏过程 , 取得 一 些定 量性 的新 认识 , 这对 于油 气
勘 探具 有很 重要 的意 义 。
收 稿 日期 :0 61-2 20 .1 0
油气 藏 的形 成 是油 气 生 成 、 移 、 运 聚集 的结 果 ,
基金项 目: 长江学者和创新 团队发展计划 资助项 目( 0 9 ) mT 5 9 作者简介 : 崔军平 (9 8 ) 男 , 17 一 , 陕西乾县人 , 西北 大学博士生 , 从事盆地热演化史 与油气成藏研究 。
构造 演 化 史研 究 表 明 , 尔 逊 凹 陷 主要 沉 降 成 乌
盆期为南屯组沉积时期 , 到伊敏组沉积末期构造沉
降趋 于停 止 , 进人 断 陷萎 缩 阶段 。 乌尔 逊 凹 陷 的 圈
闭从 大磨 拐 河组 沉 积 时期 开始 发 育 , 型 于伊 敏 组 定
时期 , 主要有断块型 、 断背型 、 断层 一岩性等类型圈
维普资讯

-—

46・ 6 - — —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3 7卷
只有 油 气生成 并 聚集 了, 油气藏 才 能形成 。因此 , 烃 源岩 中油 气生 成 和排 出的 主要 时期 就是 油气 藏形 成 的最早 时 间 。烃源 岩 的主要 生油 期是 根据 生 油岩 热 模 拟实 验 、 地 温重建 与 生油 岩埋 藏史 分析 , 古 通过 盆 地模 拟计 算确 定 的 。 乌尔 逊 凹陷 油 气生 排 烃 史模 拟 结 果 表 明 , 尔 乌 逊 凹陷烃 源岩 在伊 一 段 沉 积 早 期 ( 今 约 10Ma 距 2 ) 开 始 向外 排 烃 , 有效 源 岩 的排烃 范 围不 大 , 但 排烃 量 较小, 到伊 二 三 段 沉积 时 期 ( 15M )排 烃 范 围 约 0 a , 大 幅度增 大 , 人 排 烃 高 峰 期 。在 随后 的各 地 质 历 进 史 时期 , 烃范 围 变化 不 大 , 排 强度 有 所 变 化 , 中伊 其 敏 组二 三段 排烃 量 占总 排 烃 量 的 一 半 ( 图 1 , 见 ) 青 元 岗组 以来排 烃量 占总排 烃 量 一 半 , 由烃 源 岩 排 烃 史 可知油 气成 藏 时期 分 两 个 阶 段 : 敏 组 沉 积 时 期 伊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层序构成样式及油气成藏模式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层序构成样式及油气成藏模式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P e t r o C h i n a D a q i n g O i l i f e l d C o mp a n y L t d . ,
第2 7卷 第 5期
2 0 1 5年 1 O月


油 气

V0 1 . 2 7 No . 5 0c t .2 01 5
L I T HOL OGI C RE S ERVOI RS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一 贝尔 凹陷层序构 成样式 及 油气成藏模式
吴海波, 李军辉 , 刘 赫
类型的 构造 单元 。基 于 不 同的 构造 单元 , 相 应建 立 了断控 陡坡 型 、 缓坡 断 阶型和 洼槽 型 3种层序 构成 样 式 。 不 同构造 单 元发 育 的层序 构 成样 式 各异 , 沉 积体 系域 构成模 式 不 同 , 其 油 气成 藏模 式 也有 所 差异 断控 陡坡 带主 要 发 育 断层 一 岩 性 和 断鼻 型 油 气藏 , 缓 坡 断 阶 带主 要 发 育 断 层一 岩 性和 地 层 超 覆 型 油 气 藏, 洼槽 带 主要 发育透 镜 体型 油 气藏 , 此外 , 洼槽 边缘 带 常发 育断 层一 岩性 油 气藏
( 中国石油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 公 司 勘 探 开发研 究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7 1 2 ) 摘要: 明确 不 同构造 背景 下所发 育的层 序 构成 样 式 , 可 以使 油 气藏 的 预 测 变得 更加 有 效 。利 用岩 心 、 测
井、 钻 井和 地震 等 资料 , 依 据 各层 序界 面的相 关 特征 , 将 乌 尔逊一 贝 尔凹 陷下 白 垩统划 分 为 3个二级 层 序 和 5个 三级层 序 。依 据 构 造 背景 分析 , 在研 究 区划 分 出断控 陡坡 带 、 缓坡 断阶 带和 洼槽 带 3种 不 同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含油气性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含油气性

贝尔 凹 陷布 达 特 群 潜 山演化 及 含 院地 球 科 学 学 院 黑龙 江 大 庆 1 3 1 ; 2 1 6 3 8 .大庆 油 田有 限 责 任公 司第 二 采 油 厂 黑龙 江 大庆 1 36 ) 6 4 1

A lho h t e v ro t ug h a ius
f r ato n v l in o re ls w e e c us d by t viton of f l c i t om in a d e o uto fbu id hi l r a e he de a i au ta tviy, t e or h c e obs r to a d l ggng e l a i e va in n o i xpan ton s ow ha hef a t r sa e t e m anl fe tv c u ulton s a e n t hr e t e f bu id il The f m a in a e ol ton h t tt r c u e r h i y ef c i e a c m a i p c s i he t e yp s o re h ls or to nd v u i
摘 要 : 用全 区 3 利 8条 平 衡 剖 面 , 海 拉 尔 盆地 贝 尔 凹 陷布 达 特 群 潜 山形 成 及 演 化 历 史 进 行 了分 析 。 贝 尔 凹 陷布 达 特 群 潜 山主 要 有 对 3种 类 型 , 即早 期 潜 山、 中期 潜 山和 长 期 潜 山。 尽 管 断 裂 活 动规 律 差 异 导 致 潜 山的 形 成 和 演 化 历 史 不 同 , 3种 类 型 潜 山有 效 的 储 但 集 空 间都 主 要 是 裂 缝 。 根据 不 同 方 向 断裂 生长 指 数 并 结 合 平 衡 剖 面分 析 了断 裂 形 成 演 化 历 史 。该 区主 要 有 早 期 伸 展 、 中期 张 扭 、 早 期 伸 展 中期 张 扭 和 早 期伸 展 中 期 张扭 晚期 反 转 4种 类 型 的 断 裂 系 统 , 中后 两 种 断 裂 系 统 控 制 着潜 山有 效 裂 缝 的发 育 程度 和 分 其 布 规 律 。 烃 源 岩 演 化和 包 裹 体 均 一温 度 研 究 表 明 , 达 特 群 潜 山 油 气成 藏 主 要 时期 为 伊 敏 组 沉 积 末 期 , 期 北 北 东 和 北 东 东 向伸 布 早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控藏机理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控藏机理
显 的抬升 剥蚀 , 成 T 角 度不 整 合 。南 屯组 一 段沉 形 。
尔、 3、 苏 O 乌东 、 巴彦塔 拉 、 德 尔 特 、 和诺 仁 和 贝 苏 呼 中油藏 。伊 敏组 沉 积末 期 盆 地 回返 , 成 大 量 的 反 形
转 构造 和反 转断层 , 断层活 动性 质 的改变 , 导致 垂 向
积 时期为 强烈 裂 陷期 , 断陷 分割性 强 , 充填 扇三 角洲
砂砾 岩和 湖相 泥岩 建 造 , 成 优 质 的烃 源 岩 和 两套 形
渗漏 , 整早 期原 生油 藏 , 调 在南 二段 和大磨 拐河 组 形
成 次生 油藏 , 如苏 仁诺 尔 、 3 一 乌 3 、 乌 O 2 霍多莫 尔 和
6 6 地 质 学 报 AT OOI N A Ve2. 1 。 背 CA ELG A IC J8 6 G C SI u6O o n 1 1 O . N2 海拉 尔 盆 地 乌 尔 逊一 尔 凹陷 断裂 构 造 贝 特 征 及 控 藏 机 理
付晓 董晶, 延防, 河 飞, 吕 孙永
油 藏 为 油气 沿 断 裂垂 向 运 移 “ 式 ” 藏 模 式 , 藏 断 裂 为 早 期 伸 展 中期 张 扭 晚期 反 转 断 裂 系 统 。 伞 成 控 关 键 词 :海 拉 尔 盆 地 ; 裂 系 统 ; 藏 ; 式 断 控 模
海拉 尔 盆 地 为 白垩 纪一 新 近 纪裂 陷盆 地 , 有 具 “ 断上 凹” 下 的二元 结 构 ( 陈均亮 等 ,0 7 , 育 断陷 20 )发
东北 石油 大 学地球 科 学学 院 , 龙 江大 庆 , 6 3 8 黑 1 3 1
内容 提 要 : 于 “ 一 应 力 场 不 同 边 界 条 件 形 成 不 同 性 质 断 层 ” 基 同 的构 造 解 析 原 理 , 为 海 拉 尔 盆 地 断 陷 期 受 南 认 南 东 一 北 北 西 向拉 张应 力 场 作 用 , 成 北 北 东 和 北 东 东 向断 裂 ,II西 向断 裂 明 显 走 滑 变 形 。断 一 转 化 期 拉 张 应 形 :: I L : 坳 力 场 方 位 调 整 为 近 东 西 向 , 成 近 南 北 向 断裂 , 北 东 、 东 东 和 北 北 西 向断 裂 扭 动 变 形 。伊 敏 组 沉 积 末 期 盆 地 回 形 北 北 返 , 近 东 西 向挤 压 应 力 场 控 制 盆 地 左 旋 压 扭 变 形 , t1东 和 北 东 东 向断 裂 强 烈 反 转 。依 据 断 裂 变 形 特 征 叠 加 关 受 :: I 1  ̄ 系 , 拉 尔 盆 地形 成 4套 断 裂 系 统 : 期 伸 展 断 裂 、 期 张 扭 断 裂 、 期 伸 展 中 期 张 扭 断 裂 和 早 期 伸 展 中期 张 扭 晚 海 早 中 早 期 反 转 断 裂 。断 陷 构 造 层 早 期 伸 展 中期 张扭 反 向 断 裂 形 成 断 层 遮 挡 圈 闭 , 期 伸 展 断 裂 将 凹 中 隆 和 斜 坡 切 割 破 碎 早 形 成 断 层 复 杂 化 的 背 斜 圈 闭 , 期 伸 展 断 裂 与 中期 张扭 断 裂 交 叉 组 合 , 成 复 杂 的 断 块 圈 闭 。 断一 构 造 层 早 期 伸 早 形 坳 展 中 期 张 扭 晚 期 反 转 断 裂 呈 “ 状 ” 合 , 成 典 型 的断 块 圈 闭 。基 于 断 裂 活 动 时 期 与 成 藏 期 耦 合 关 系 以及 典 型 油 梳 组 形 气 藏 解 剖 的 结 果 认 为 , 期 伸 展 和 早 期 伸 展 中期 张 扭 断 裂 在 成 藏 关 键 时 刻 为 遮 挡 断 层 , 封 闭 的 烃 柱 高 度 一 般 均 早 且 小 于 圈 闭 的 幅 度 , 期 伸 展 中期 张扭 晚 期 反 转 断 裂 为 调 整 型 断 层 。基 于 圈 闭 的 样 式 、 层 在 成 藏 中 的作 用 及 输 导 早 断 体 系分 析 , 拉 尔 盆 地 断裂 控 藏 模 式 分 为 二 型 4类 , 型 为原 生 油 藏 和 次 生 油 藏 。原 生 油 藏 包 括 3类 : 是 灶 缘 油 海 二 一 气 侧 向运 移 反 向 断 层 遮 挡 成 藏 模 式 , 藏 断 裂 为 早 期 伸 展 中期 张 扭 断 裂 系 统 ; 是 灶 内 油 气 初 次 运 移 断 层 遮 挡 “ 控 二 箱 内 ” 藏 模 式 ; 是灶 内 凹 中 隆 油 气 侧 向运 移 “ 散 式 ” 藏 模 式 。 这 两 种 模 式 控 藏 断 裂 均 为 早 期 伸 展 断 裂 。次 生 成 三 弥 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海拉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盆地之一,其中乌尔逊、贝尔凹陷是盆地内最为重要的两个油气勘探区。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的研究,揭示盆地内油气成藏机制和演化历史,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结合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学科,通过对乌尔逊、贝尔凹陷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和综合解译,对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1. 地质特征:分析区域古地理环境、地层展布、构造格局等地质因素,揭示油气形成过程及分布规律。

2. 地球物理特征:通过重力、磁法、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解译构造形态、沉积层序、油气藏分布和成藏特征等。

3. 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岩心物性测定、岩心有机质分析和裂解模拟实验等,对区域岩石孔隙结构、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进行研究。

三、研究预期结果1. 确定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类型;2. 揭示盆地内油气成藏机制和演化历史;3. 提出目标层优选和钻探方案;4. 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 阶段一:资料搜集和整理(2个月);2. 阶段二: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4个月);3. 阶段三:综合研究和成果展示(2个月)。

五、参考文献1. 张志伟. 乌尔逊盆地勘探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D]. 吉林大学, 2020.2. 赵兴辉, 王兆雷, 杨艳杰. 贝尔凹陷小牛壳组—古华北湾相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5): 83-92.3. 郝冀, 王永军. 视频图像信息处理在岩性划分中的应用研究[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20, 44(5): 93-97.。

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01区块为例

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01区块为例

( . r e s P toe m i ri at ce c s tt, qn , i n j n 6 3 ;. qn ledHa r INo t at er l h u Unv st E r S i e n tueDa igHel gi g1 5 2Da igOi l l e y h n I i o a 1 8 i f a E poaina dDeeo me t mma dDa igHeln j n 6 7 23Da igOii dE poaina dDeeo me t x lrt n vlp n o Co n , qn , i gi g 1 3 1 ; . qn le x lrt n vlp n o a fl o
a c m u a i n o h s a e . ih t e sud n o la d g s a c m u a i n p te n wh c o t o l d b o m a i n c n e t d cu l t ft i r a W t h t y o i n a c u o l t a t r . i h c n r l y f r to o n c e o e
R sac si t, qn . i n j n 3 ) ee rhI t ueDa igHel gi g1 1 n t o a 6 7 2
Absr c: er s a c o ia d g sa c m uai n r l n Be1 e r si nb o k 3 s o st a : i ra’ Sola d g s ta tTh e e rh f rol n a c u lto u ei ld p e so l c 01 h w h t h sa e t i n a a c m ua in r l S s p ro .n he f r ai n d v lp e ti o cu lt ue i u e ira d t o m to e eo m n S c mplt . e tpc ld l e o i o a y tm ,f ut o eeTh y ia et d p st n ls se a i a l s ai gfu ttc o i et sa d p riu a i a d g sm ir to a tr t . e o et an f co sf rola d g s e ln , l e t nc s ti n atc lr ol n a g ai n p t n ec, c m hem i a t r o i n a a ng e b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目的研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方法圈闭形成时期、烃源岩生排烃史、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结果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油气成藏时期大约在距今120~90 Ma,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时期,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油气大规模注入储层时期应该在105~90 Ma,相当于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此时期为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油气运移动力充足,有利于油气运移并聚集成藏;第二阶段为青元岗组沉积至今.青元岗组沉积以来,发生过近东西向的挤压反转,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结论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时期研究取得新的认识,对于盆地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崔军平任战利陈全红肖晖CUI Jun-ping REN Zhan-li CHEN Quan-hong XIAO Hui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陕西,710069 刊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7 37(3) 分类号:P618.13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伊利石测年包裹体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次及 成 藏过程 等 方面研 究该 区的油 气成藏 条件 , 为该 区暗 色泥 岩厚 度 大 、 向 变化 快 , 认 横 以大一段

南屯组 最为发 育 ; 岩和砂 砾 岩是 最重要 的储 集 岩体 , 砂 浊流 沉积和 三 角洲沉积 是发 育储 集岩体 的
最重要 相 带 ; 大一段 是该 区的 区域 性盖 层 , 南一段 和 伊 一段 构成 局 部 盖层 , 生储 盖组 合 有 下 生上储 型、 自生 自储 型和上 生下储 型 3种 类 型 , 气主 要 沿断 裂运 移到 小 面积构 造 圈闭 中聚 集 成藏 , 测 油 预
乌尔 逊 一贝尔 凹 陷暗 色 泥 岩分 布 具 有厚 度 大 、 横 向变化 快 的特点 , 以大一段一 南 屯组最 为发 育 , 在 大 凹陷深 次 凹地 区厚 度 接 近 300m; 钵 庙 组 暗 0 铜
0 10 总烃体积分数为 00 %~0 1 %, .4 %, .2 .0 有机质 类型以腐植型为主, 兼少量腐泥 一腐植型. 另外 , 本 区在伊 敏组 、 磨拐河 组 、 大 南一段 和铜 钵庙 组还发 育 有煤系烃源层 , 中, 其 乌尔逊 凹陷铜钵庙组煤层产气 率可达 9 /, 6m3t 产油率可达 1 . l /, 35 ( t g 可卷第 4期 3
西安石油大学 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u l f i lS i uUnvri ( aua Si c dt n oma o l hy i sy N trl c n eE io ) X a o e t e i
摘要 : 尔逊 一贝 尔凹 陷是 海拉 尔盆 地 中沉积 岩 最厚 、 乌 面积最 大 的 2个 凹 陷 , 区油 气 资 源十分 丰 该
富, 但构 造复 杂 , 断裂发 育 , 气勘探 风 险较 大. 对 乌 尔逊 一贝 尔凹 陷的 油 气成 藏 规律 复 杂的 问 油 针 题 , 烃 源岩特征 、 从 储层 特征 、 层特 征及 生储 盖组 合特 征 、 气运 移 条件 、 闭特征 和 油 气运 聚 期 盖 油 圈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十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大型特大型岩性地层油气 田 /区形成 与分 布研究 ”(0 8 X 5 0 — 0 ) 20Z 00 1 0 1。 作者 简介 :张海 军,男 ,工程师 ,2 0 年 毕业于 中国地质大学 ( 05 武汉 ) ,主要从事海拉尔盆地 的石油勘探 以及 构造 与层序地 层学分析研究
好 等有 利特 点 ,形成 了贝 尔 凹陷有利 的潜 山及 构造 油 对 油 气聚集 带或 油气藏 的控 制作 用 ,主要表 现 为断裂
气藏 富集 带 。
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过程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活
呼 和诺 仁 油藏位 于 贝西生 油 次 凹的扭 性断 裂构 造 动 的断 裂可 以作为 油气运移 的通 道…,当断裂活 动时 , 带 上 的鼻 状构 造 ,处于 油 气运移 的 长期 指 向 。贝西 次 可以使烃源岩与储层侧向、 上覆式直接沟通, 形成各种 凹暗 色泥 岩发 育 ,有机 质丰 度高 ,为油 气 的聚集 提 供 类 型的油 气藏 。 断裂构 造主要 为构造 应 力的释放 区 , 构 了丰 富 的 油 源 ;北 东 向反 向正 断 层 的 断 距 为 20~ 造 应 力 的释 放 必然 引起 断 裂 构造 带 构造 应 力 的 降低 , 10 , 0 m 为油 气遮 挡起 到 了重 要 的作 用; 断 层将 鼻状 油 气在 流体势场 的作用下 由高应 力区 向低应 力区运移 , 正 构 造切 割 形成 断鼻 构造 圈闭 , 油 气聚集 提 供 了有 利 断 裂带成 为油 气运移 的有利 指 向区[。 为 1
构成 了 良好 的 区域 储盖 组合 , 上倾 方 向有断 层 、 层 若 地 不整 合遮 挡 , 是油 气聚集 的有利 场所 , 易形 成构造一 地 ( 下转 第 2 l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控制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控制

9期
李 占东 , : 等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构造 演化及其对油气控制 雠曾 s / 橙 鲁 O l 2 3
26 07
德 尔特断 裂带 。与 贝 中次 凹结 构 相 似 , 西 次 凹南 贝 部 主要 由一系列 反 向断 阶带 和顺 向断 阶带 所 组 成 , 在拉 张 的过 程 中苏德 尔 特 构造 带 主要 与 边 界 断 层 控 陷断层进 行应力 调 节 , 生 与 凹 陷 的长 轴方 向 的 产 变换 断层 , 向北 凹陷 东 西 向收 敛 。霍 多莫 尔构 造 带 走 向与苏德 尔特构 造 带 近似 , 东西 向联合 剖 面显 示 仍然 以该 构造 带 为 界 限把 东 西 分 为 不 同 级别 的 次
带, 同时形成大量次级盖层断层 , 青元 岗组 时期的反转构造 变形形成 了断层型构造反转和局部的背斜 型构造反转。断裂的形成 和演化影响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 , 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 为油气运移提供 良好的运 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层 的斜 坡带和由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与上部断层 系构成的密集带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指 向区, 控制着贝尔凹陷油气富集。
第1 0卷
第 9期
2 1 3月 00年








Vo 0 No 9 Ma . 0 O L1 . r2 1
17 —85 2 1 )92 6 —0 6 11 1 (0 0 0 —0 6 1
S i n e T c n lg n gn e i g c e c e h oo y a d En i e rn
迫切 需要 运用新 的理论 对一 些现 有 的层 系进 行 系统 深入 细致 的研究 , 深化 石油 地质 特征 的认 识 。因此 , 有必要深入 剖析贝尔 凹陷断裂构造特 征 , 确定断 裂的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方向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方向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方向白雪峰【摘要】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富油凹陷之一,油气资源丰富,受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研究表明,贝尔凹陷经历了“早、中、晚”三期成盆及南屯组末、伊敏组末两期改造的构造演化过程.每期“成盆与改造”对油气成藏起着关键性作用.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范围;纵向上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南屯组自生自储型组合为主要勘探层系;发育缓坡反向断阶带、复式箕状断陷间的断裂隆起带及保存条件好的小深洼槽三种成藏模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明确了贝西斜坡带南部、苏德尔特构造带南部及贝东洼槽群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9页(P439-447)【关键词】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构造改造;富集规律;勘探方向【作者】白雪峰【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0 引言海拉尔盆地位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岩浆岩带的西缘,是一个典型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群。

贝尔凹陷是该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东北部与乌尔逊凹陷相接,西部以磋岗隆起为界,东南部与贝尔湖交界,面积3 010 km2(图1),为海拉尔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凹陷之一[1],经历多年的勘探,已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盆地经历了后期强烈改造,现今盆地形态与盆地原型差别较大,油气成藏条件极其复杂,油气富集规律尚不清楚,有利勘探靶区优选难。

前人对贝尔凹陷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等方面开展过研究[2--6],并取得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油气形成及分布规律造成对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

笔者试图在历年油气勘探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认识及总结贝尔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明确油气富集规律,寻找新的有利勘探方向,为今后油气勘探提供基础支撑及理论指导。

图1 贝尔凹陷区域位置图Fig.1 Location of Beier depression1 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蒙古—大兴安岭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刘志文【摘要】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其断陷期地形比较宽缓,后期改造弱,主要发育低幅度的断背斜或宽缓的向斜,在局部具备稳定的构造条件。

南二段煤系源岩广泛发育,丰度均达到中等-好烃源岩级别,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洼槽区南二段储层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

南二段致密储层与煤、泥岩呈频繁互层状分布,形成致密砂岩气有利的的生储盖组合。

构造高部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油气丰度,稳定的负向构造区有利于寻找储层富集区。

呼和湖凹陷致密砂岩气主要表现为两种成藏组合,自生自储型和内生外储型,油气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

%Huhehu depression of Hailaer Basin has suitable geologic conditions for forming large-area tight sandstonegas reservoir.The terrain in rifted period is wide and gentle,and later tectonic reworking is weak.It mainly developed low-amplitude anticline or wide gentle syncline,with locally stable tectonic conditions.Coal source rocks of K1 n2 strata are widely developed,the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is in medium-good level,which provides good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forming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The reservoirs in subsag of K1 n2 strata is low in porosity and special low in permeability.The reservoir rocks of K1 n2 strata are frequently interbedded with coal and mudstone,whichis favorable for inter-source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Tectonic high part controls the oil and gas abundance in some degree,and the stable negative reservoir structural zone is conducive to looking for enrichment region.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s mainly intwo combinations,including self-generated and self-storage type,and endogenous external storage type;and oil and gas are distributed in bandin NS direction.【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9页(P831-839)【关键词】呼和湖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海拉尔盆地【作者】刘志文【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伴随全世界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日益受到重视,致密砂岩气藏为一种非常规气藏,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海批尔盆地贝尔凹陷的变形序列

海批尔盆地贝尔凹陷的变形序列
的特点 。
五、 海 拉 尔 盆 地 贝 尔 凹 陷 的变 形序 列
二、 区域 构 造 特 征
海拉尔 盆地是兴蒙 古生代造 山带上发 展起来 的中生代断 陷
海拉尔盆地具有东西分带南北成块 的构造格局 ,不 同方 向 、 盆地。进入中生代 , 东北亚地区开始 了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不 同级次 、 不 同规模 的坳 陷相 间排列 , 构成 了本区现在 的构造格 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 向欧亚板块 的俯 冲及 欧亚板块的南移 , 在亚 局 。总体来看 ,海拉尔盆地 的断 裂组合大体可分 为四组 2 5条断 洲 东部形成 了一 系列北东 向大断 裂 。晚侏罗 世一早 白呈 世 , 松
构造 格局 。
层控制 , 上部地层则逐渐 向断陷两侧超覆。在构造 发育 上 , 断陷层
形成 了断陷 的 而贝 尔 凹陷 位于 海拉 尔 盆地 中南 部 ,北 东走 向 ,面 积 约 以深切 基底 或沿基底面滑脱的大型同生断层为主 ,
西部和西北边 界。 坳陷层断层规模明显变小 , 其 中同生断层 3 3 0 0 k m 2 , 是典型 的东断西超 的箕 状 凹陷 。北 部 以巴彦 塔拉 断层 西南 、
Hale Waihona Puke 伊敏组 : 分为一 、 二、 三段 , 要 是砂岩 和泥 岩 , 泥 岩 中夹有煤 四、 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
地基底 以德尔布干 断裂为界 ,西 面为于 萨彦一 额尔古 纳褶 皱 区 层 。青元岗组 : 主要是泥质粉砂质泥岩 , 底部为层状沙。
贝尔凹陷是 由一 系列北东 向犁式正 断层和北东 东 向断层 带
大 界 的哈克一 巴 日图断裂。扎赉诺尔断裂发育着强度和梯度都很大 段 。贝尔 凹陷除了伊 敏末期发 生过 一次强烈的挤压作用之外 ,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_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_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刘志宏1,万传彪2,任延广2,李春柏2,张 宏2,柳行军1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孢粉组合,确定下白垩统自下而上的地层层序为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

研究区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3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

研究区的构造主要是在早白垩世经历了4个变形阶段形成的,不仅控制了油气运移、成藏和分布,而且晚期构造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

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良好的储集空间。

乌尔逊-贝尔凹陷的4个方向构造带和不整合面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关键词:地层层序;构造特征;油气成藏规律;乌尔逊贝尔凹陷;海拉尔盆地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06)04052708收稿日期:20050829基金项目:国家油气选区专项(XQ -2004-07);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12010022002100277)作者简介:刘志宏(1962),男,辽宁庄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与教学工作,E 2mail :liuzhih @ 。

G e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Rule of Oil and G asAccumulation of U rxun 2Beier Depression in H ailaer B asinL IU Zhi 2ho ng 1,WAN Chuan 2biao 2,REN Yan 2guang 2,L I Chun 2bai 2,ZHAN G Hong 2,L IU Hang 2jun 11.College of Eart h Sciences ,J ilin Universit y ,Changchun 130061,Chi na2.Research I nstit ute of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aqing Oil Fiel d I nc.,Daqing ,Heilongj i ang 163712,ChinaAbstract :Urxun -Beier depression in Hailaer Basin is t he Mesozoic Cenozoic basin located in t hePaleozoic orogenic belt in Inner Mongolia -Daxing ’anling area.Based on t he sequence st ratigrap hic t he 2ory and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st ratigrap hic sequences of t he Lower Cretaceous have been recognized f rom bottom to up as :Xing ’anling Group ,Tongbomiao Formation ,Nant un Formation ,Damoguaihe Formation ,Y imin Formation.The four st ruct ural belt s wit h different directions are found in t he area.The fault s wit h N E ,N EE and NS t rends formed earlier wit h long 2term activity ,and cont rol on t he basin evolution ;t he fault s wit h NW t rend formed later and overprinted o n t he early st ruct ures.The st ruct ures of t he area experienced four deformation stages in t he Cretaceous period ,which cont rolled on t he migra 2tion ,accumulation and dist ribution of oil and gas ,and t he later st ruct ures dest royed or reformed t he earlie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The unconformity wit hin t he area is an important migration pat hway and good reservoir of oil and gas.The four st ruct ural belt s wit h different t rends and unconformities are t he favorable zones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Urxun -Beier depression.K ey w ords :st ratigrap hic sequence ;st ruct ural feat ure ;rule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Urxun - 第36卷 第4期2006年7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 Vol.36 No.4J uly 2006 Beier dep ression ;Hailaer Basin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的两个凹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境内,是叠置于内图1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地层柱状略图Fig.1Strata column sketch of U rxun 2B eier depression in H ailaer B asin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地层埋藏史分析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地层埋藏史分析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地层埋藏史分析[摘要]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的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

埋藏史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地层的厚度,即把一套地层的现今实测厚度恢复到沉积时或埋藏中某一时刻的厚度。

通过已知的贝尔地区的砂、泥岩孔隙度,可以得出砂、泥岩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式。

本论文对贝尔地区内所有井位进行研究,利用“回剥法”从现今的单井的分层数据出发,按地质年代逐层剥去,其间考虑沉积压实、剥蚀等地质事件,直至全部剥去为止,最终可以恢复出单井埋藏史。

通过这个原理,编制相关程序,恢复出贝尔地区各时期厚度及埋深,分别做出贝尔地区各时期的古厚度等值线图和古埋深等值线图,从图中找出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

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基本重回的位置一般是油气大量生成的地方。

[关键词]贝尔凹陷埋藏史剥蚀量1前言1.1研究目的和意义(1)全面掌握研究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区域地质概况(工区范围,主要地名,地理特征,地层分布,生储盖组合,石油勘探历史,油气显示地区和层位,研究区构造分区)。

(2)深入钻研地层埋藏史研究理论以及各种方法(如回剥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的原理、步骤等等。

1.2研究区的勘探概况:海拉尔盆地地质工作始于1865年。

建国后到1957年,盆地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煤田地质调查。

自1982年大规模勘探以来,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1)盆地评价、选凹、定凹(1982~1984);(2)断陷评价、优选构造带(1985~1990);(3)区带、圈闭评价(1991~1994);(4)区带(圈闭)、油藏评价勘探并举(1995至今)。

1.3研究区的勘探前景海拉尔盆地是一个晚中生代一古近纪的断一坳陷盆地,其发育演化经历了初始张裂阶段、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萎缩阶段。

地壳运动导致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而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直接控制着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及油气藏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3期2011年6月现 代 地 质G E O SC I ENCEVol 25 No 3J un 2011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秦文龙1,2,3,崔军平1,2(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3.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5)收稿日期:2010 10 12;改回日期:2011 01 26;责任编辑:孙义梅。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J K78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002040)。

作者简介:秦文龙,男,讲师,博士研究生,1978年出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Em ai:lq971275@163 co m 。

摘要:应用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法、烃源岩生排烃史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等综合分析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次。

分析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油气成藏时期在距今120~80M a ,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时期 青元岗组沉积早期,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油气大规模注入储层时期应该在105~90M a ,相当于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此时期为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油气运移动力充足,有利于油气发生大规模的运移并聚集成藏;第二阶段为青元岗组沉积至今,青元岗组沉积以来,发生过近东西向的挤压反转,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伊利石测年;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期次中图分类号:T E122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11)03-0594-05Research on the For mati on Stages of O il gas Reservoirs i nBeier Depression of Hailaer Basi nQ IN W en l o ng1,2,3,CU I Jun p i n g1,2(1 Depa rt m e n t of G e ology ,N orthw est Universit y,X i an,Shaanxi 710069,Ch i na;2 S t a t e K e y La boratory of Con ti n e n t a lDyna m i c s ,N ort hw est University ,X i an,Shaanx i 710069,Ch i na;3 P rovincialK e y Labora tory of Unusua lW e ll S ti m ulation,X i an P etrole um Universit y ,X i an,S haanxi 710065,Ch ina )Abst ract :On the basis o f illite dati n g m ethod ,hydrocar bon generated and hydrocarbon expu lsed process and ho m ogen ization te m peratures of fl u i d i n clusion ,for m a ti o n stages o f o il gas reservo irs i n Beier depression ofH a ilaer basi n are stud ied .It sho w s that there are t w o m ain for m ation stages o f o il gas reservoirs i n Be ier depressi o n ofH ailaer basi n .The first stage is about 120-80M a ,wh ich is co rresponding to sedi m entar y period of Y i m i n For m ation earl y sed i m entary peri o d ofQ i n gyuangang For m a ti o n ,wh ich is the m a i n for m ation ti m e o f o il gas reservo irs in B eier depressi o n o fH a ilaer basi n .The g reatm a j o rity of for m ation period o f o il and gas is 105-90M a ,w h ic h is co rresponding to second third segm ent sed i m entary per i o d ofY i m i n For m a ti o n .It is the abun dant peri o d of hydrocarbon generated and expulsed pr ocess ,and suffic ientm i g ration force is he l p ful to for m ati o n of o il and gas reservo irs .The second stage is fro m Q i n yuangang For m ati o n to now wh ich is second for m ati o n process o f oil gas reservo irs .The oil gas reservo irs for m ed i n the first stage is ad j u sted i n the second stage .K ey w ords :H ailaer basi n ;Be i e r depressi o n ;dati n g o f illite ;fluid i n clusi o n ;for mation stage of o il gas reservo ir0 引 言油气成藏期次分析是现代油气地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成藏期次的确定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形成规律。

近年来在成藏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总结出多种研究方法,如储层任战利,崔军平.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研究报告.西北大学.2003.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法、包裹体测温法、饱和压力法、圈闭形成史分析法和生排烃史分析法等[1-12]。

不同方法所确定的成藏年代意义不同,其中圈闭形成史分析法和生排烃史分析法所确定的是成藏最早的极限时间,而饱和压力法和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法可以确定成藏的年龄,包裹体测温法结合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可以更好地确定油气成藏时期[13-15]。

但这些方法由于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精度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在确定油气成藏期时应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才能更为准确地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时期[7-9]。

贝尔凹陷作为海拉尔盆地的主要产油气凹陷,原油的分布层位比较广泛,在大磨拐河组、南屯组、铜钵庙组和基岩均有发现,至今完钻探井60多口,20口获得工业油气流。

贝尔凹陷油气关系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对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及其控制因素进行过详细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贝尔凹陷油气藏形成规律,本文应用多种方法研究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时期并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和控制因素,取得一些定量性的新认识,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海拉尔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境内,为中新生代的多旋回、叠合式、断陷-坳陷型盆地,盆地基底为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以及三叠系布达特群、侏罗系兴安岭群地层。

盆地内充填白垩系以及古近系、新近系地层。

白垩系地层为盆地内主体沉积,从下至上为:铜钵庙组(K 1t )、南屯组(K 1n )、大磨拐河组(K 1d )、伊敏组(K 1y )及青元岗组(K 2q )。

海拉尔盆地主要经历了初始张裂阶段、断陷阶段、坳陷阶段、萎缩阶段4个演化阶段[16-17]。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位于海拉尔盆地南部,是海拉尔盆地内勘探程度较高的一个凹陷,呈北东向展布,西部以磋岗隆起为界,东部为巴彦山隆起,向南延伸至蒙古境内,北与乌尔逊凹陷相邻。

该凹陷沉积厚度最大,地层发育最全,是海拉尔盆地主要产油气凹陷。

其中主要烃源岩层是南屯组,其次是大磨拐河组和铜钵庙组。

2 成藏期次分析考虑到本地区油气藏形成历史的复杂性,在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时,主要采用自生伊利石测年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法等来综合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

2 1 伊利石测年结果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砂岩储集层中自生伊利石是烃类在充填富钾水介质储层前最晚形成的自生矿物,油气进入储层后,其形成过程便会停止。

因此,可利用伊利石的年龄来判断储层中油气藏形成年龄[4-6]。

采集了10多块含油气样品,样品主要分布在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和铜钵庙组。

在电镜扫描、X -衍射的基础上,选择有自生伊利石的样品,进行自生伊利石矿物分离,选择出适合作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的样品,通过实验确定<0 1 m 粒级的丝发状的自生伊利石为同位素测年的对象,测年分析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测年结果表明含油储层自生伊利石年龄为93 73~98 74M a ,油气成藏时期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时期(图1)。

图1 贝尔凹陷伊利石测年频率分布图F i g 1 F requency distr i buti on of illite dati ng i n Beier depression2 2 源岩生排烃史确定油气成藏期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结果。

只有当油气生成并聚集后,才能形成油气藏。

烃源岩中油气生成和排出的主要时期控制了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因此,可通过源岩主要生、排烃期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11-12]。

贝尔凹陷油气生排烃史模拟结果表明,贝尔凹陷的南屯组烃源岩在伊敏组沉积时期(距今约120M a)开始进入了排烃门限,排烃门限为1800m,且有效源烃源岩的排烃范围较大,在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距今约105M a),烃源岩排烃595第3期秦文龙等: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进入高峰期。

其中伊敏组二、三段排烃量占总排烃量的近二分之一(图2)。

伊敏组末期构造抬升剥蚀,烃源岩埋深变浅,生排烃过程减弱。

从青元岗组到现今,排烃量是逐渐减小的。

由烃源岩排烃史可知油气成藏时期分两个大的阶段:伊敏组沉积时期及青元岗组沉积以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