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三历史2013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五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整合3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
用心 爱心 专心 i专题整合用书P117[助学园地Q )知识结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专题知识网络(一)专题知识网络(二)十 — 大屮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T农民土地私有制T社会主义公有制。
3.通过“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4.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5•“大跃进”的特点是各行各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即“多”与“快”,危害是浮夸;人民公社是农、工、兵、学、商合一的组织,特点是“大”与“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是平均。
6•“文化大革命”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8.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
十六大将其简用心爱心专心2明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这个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内容。
[助考园地①解答因果关系类选择题的一般方法一一“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结果”及案例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导致196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不增反减的主要原因是()。
(单忖.:千克)4W人均产就1 饲$ 1^57 1W) 1070 1W) JW7 年份A. 土地所有制的改革B.严重的自然灾害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中苏关系的恶化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梳理】一、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1、会议召开的背景: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前提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3、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116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抛弃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5-2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12 年
第四次 改 革 开 放 大变化 以后
经济发展蒸蒸日 上,政治环境也越 来越宽松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 了令世界瞩目的提 高,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越来越小。
二、多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 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 近代以来的 160 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 期。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 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
民主的观念深入人 第二次 大变化 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心,旧的风俗习惯受 到极大的冲击,人们 的精神生活都相应 的发生了变化。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 第三次 大变化 中 华 人 民 由 于 政 府 的 强 制 平均主义,人民的生 共 和 国 的 行动,一些社会丑 活水平普遍不高,但 成立 恶现象被取缔了。 在 城 市 里 生 活 还 是 有保障的。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 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 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 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 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 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 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 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 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 会生活在外来力量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变化。尤其是三次工业革 命,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由以往的 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 化的趋进。由与世界同向,到今天逐渐与世界同步,成为引导世界 生活变迁的重要力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岳麓版必修二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岳麓版必修二【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二. 学习目标:1.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1、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必要性)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道路。
共识:协调世界经济;稳定经济秩序;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措施:建立有效的机制2、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契机;可能)欧洲世界――――美国世界3、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企图称霸的野心(物质基础;动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建立时间及地点、代表、内容2、机构名称,由来,宗旨,标志(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它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2)世界银行(WB):它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3、具体规定美国的主导权体现在哪里?(1)认缴资金:这两个组织的资金都来自成员国的认缴资金,并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想一想:认缴资金数额决定投票权的规定意味着什么?提示:经济实力强、认缴资金多的国家,会有更多的投票权。
因此,认缴资金最多的美国,取得了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决定性控制权。
(2)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建立稳定的比价关系。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
【拓展延伸】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 处
郑和下西洋 背景不同 目的 性质 结果 封建社会时期 扬国威 封建国家的正常对外交往 国家耗费太多,财力不继, 七次以后就中断了 新航路开辟 商品经济发展,资 本主义萌芽 扩张殖民地,寻找 财富 资本主义性质的行 为 实现了地理大发现, 促进了封建制度的 解体和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2.英国殖民帝国兴起
• (1)条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 • ①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 度——前提 • ②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后盾;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 (2)扩张: • ①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走上扩张道路; • ② 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 ③英法多次战争,夺取法国大量海外殖民地; • (3)结果: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 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4、影响
• ①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 • ②引发了“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 的解体; (贵金属大量流入→金银贬值→ 商品价格上升→收取货币地租的地主收 入减少而进行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收入大大增加。) 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 ③“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贸易数量和品种急剧增加,地区性贸易 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全球逐渐形成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 ④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 击了基督教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的宇宙观的 形成有重大意义。 • ⑤世界开始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世界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 状态,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体; • ⑥西欧各国开始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一方面这成为欧洲资 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课件人民版必修二
二、英国
1.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
(1)、地理优势: 大西洋航路中心
(2)、政治制度先进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 (3)、军事后盾: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国内圈地运动发展资本
(4)、资本主义发展:主义租地农场
(5) 政策优势:“重商主义”政策
什么是《航海条例》?
•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出现。
•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2)对欧洲:①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 沿岸。
•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 张
•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 响)
• 2、殖民扩张的表现:
• ①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和西 印度公司。
• 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权力有:贸易垄断权、 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
• ②袭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只,抢掠其财物。
• ③积极探索新航路,抢占殖民地。
• (方式:发展贸易;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是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1602年 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487 葡萄牙 里斯本
哥伦布向西出航四次,发 现了中美洲地峡和南美洲 大陆。
洪都拉斯
1492年 欧洲——美洲
葡萄牙 里斯本
马林迪
好望角
卡里库特
达·伽马
• 英国不断地向海外扩张,首先与当时拥有 世界殖民航运霸权的荷兰发生冲突。为了 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国首先进行大规 模的海军建设。军事准备有头绪之后,英 国国会从1651年起颁布了好几项《航海条 例》。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 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 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 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 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第五单元阶段总结(岳麓版)
4.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迅速地增强,同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也在迅速增强;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追求 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正在替代工业经济。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阶段总结
知识体系构建
历史纵横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 (1)关贸总协定:活动于1947~1995年间,既是一个多边 性国际协定,又是一个临时性国际组织,对推动世界贸易自 由化起较大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正式成立,是由关贸总协定发 展而来。是一个更具权威性、广泛性,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 正式的国际组织,标志着以贸易自由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 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起来。
2.20世纪70年代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70年 代,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世界上出现了包括美国、 苏联、欧共体、日本在内的多种力量;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 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 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 而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向纵深发 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苏 联、东欧改革失败;美、日、欧争夺势力范围的经济主导权 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集团化的发 展;在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 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2.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1)1945~1995年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 贸总协定。 (2)1995年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 易组织。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经济区域集团化:由于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 济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促使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 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当前不同层次的 区域经济集团遍及全球。 (2)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以信息 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合作 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高三历史必修二专题整合复习课件5
一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根本)
2、社会根源──黄金或寻金热。 3、商业危机:东西方贸易中因商路不畅、货源短缺或 转运成本过高导致东方商品在欧洲市场上价格猛涨, 欧洲人慨叹谓为商业危机。 (直接) (主要原因:①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
(3)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商业革 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商业革命:把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
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加强,形成 世界市场;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从地中海沿岸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白银大量流入欧洲,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也就是通货膨胀。大量的白银所经之处就会发生物价上 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这就是“价格革命”的表现
②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4、宗教因素: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精神
罗盘针
欧洲航海者使用的远 洋多桅帆船
指向标
15世纪时,一 些绘图员开始 绘制世界地图
地圆学说开始流行, 这是1492年在德国 制成的地球仪
一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二)条件(可能性)
航海技术的提高 客观条件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A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2、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D.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C 下列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中,最贴切的是
A.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地安人带来无 穷灾难 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先 驱 C.哥伦布的行为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 步作用 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的,对近代文明作出了 重大贡献
高三历史必修二专题整合复习课件52
•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 着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 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②救亡图存运动出现新高潮:甲午中日战 争中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农民阶级掀起 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维新变 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是反向选择,主要考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点。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西方先进的工业国 对落后的农业国殖民和剥夺基础之上的, 是一种不平等的经济体系。
•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 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一步步加 深,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 期贫困落后。 • ②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两次鸦片战争中, 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 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 第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 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 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 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 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 (4)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 ①继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德意俄 日等国也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改革 等方式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资本主 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 ②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遭到资本主义国 家侵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益成 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 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
[线索提炼]线索一: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考点清单命题趋势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西方列强在破坏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催生近代工商业的同时,也把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入了这块古老的大地,与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一起改变着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下的社会生活。
尽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先后有别、均衡不一、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但却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常规考点一、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④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
⑤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整合2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
[助学园地②]易错易谋1.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专题整合用书P105[助学园地Q )知识结构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传统经济结构乩解影响 原因专题知识网络(一)T 外国商品的冲击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t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T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批界市场I 洋务运动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近代工业兴起专题知识网络(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 工具的变迁大众传媒 的变迁落解体。
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4.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5.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7. 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资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其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初期),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2专题五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师教学用书)
阅后请回答: (1)有哪些美洲的农作物传到了欧洲(列举3-4种)? 烟叶、玉米、可可、马铃薯等 (2)在大西洋沿岸有哪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列 举2-3座城市) 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塞维利亚、 尼德兰安特卫普、英国伦敦
▲(09年广东历史)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 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 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 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 播基督教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 (三)“蒸汽”的力量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前提和条件 1、前提: 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 政体。(资产阶级代议制) 2、条件 (1)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2)资本: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3)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 科学知识。 (4)市场:18世纪以后,英国的海外扩张使海外市 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源是市场的不断扩大;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工具 手工工具 大机器
规模 较小 较大
分工 较粗 细密
纪律 较松 严格
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
1765 里夫斯 1769
年 代 发明人 内容 国别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全套)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课件5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 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 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 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A、B与材料无关,D是 伯利克里改革。 【解题技巧指导】
【解题技巧指导】 解读“„„的内涵”实际上是属于历史概念的理 解,要求全面掌握历史概念的知识部分和理论部分。 知识部分就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 评价,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地点、原因、 人物、内容、经过、结果、影响等,即“事件本身+ 前因后果”。历史概念的理论部分就是对历史事件(历 史现象)共同特征的理论概括,重在对规律、特征、本 质的总结。
答案及解析
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 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学者的观点是强调古代雅 典政治的局限性,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另外要抓 住时间提示“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
A、C项都是雅典政治的民主性,而D项是克 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时期)。故符合 题意的只有B项(说明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反映了两种政治 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 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民主政治有何认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考 查雅典民主与中国古代专制、现代社会主义民主的基 本含义,从而认识到民主的多样性、时代性、阶级性 和逐步发展完善。 【解题关键】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要正确把握题中 涉及的三种政治文明的本质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比较,找出其共性和个性。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整合1(新人教版)
专题整合对应学生用书P92专题知识网络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
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2第五单元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般规律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
3.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变为向近现代化过渡,与中国的近现代进程密切相关。
4.呈现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趋势,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5.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服饰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服饰的发展折射出社会变迁。
现就对中外重要历史阶段的服饰变化这一主题作简要梳理。
1.古代中国重要历史阶段的服饰变化(1)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孝文帝要求改穿汉服是接受先进文化的汉化措施,当时也出现汉人胡服的现象,这反映和促进了民族融合。
(2)唐朝:唐朝服饰中外交流突出,唐装外传,折射出唐朝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和唐朝国力的强盛。
(3)明清:①官服图案文武有别,不同品次的官服对应不同的飞禽走兽,这充分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
②明清时期,随着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棉花种植的推广,棉布成为普通民众的衣料。
2.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变化(1)近代中国:①西装、学生装在中国的出现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蕴含了民主共和理念,中山装的流行折射出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③近代中国服饰呈现中西并存的特点,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体现,也说明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
(2)现代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列宁装和布拉吉,这折射出当时中国与西方对峙、实行“一边倒”政策、中苏结盟、关系等政治现象。
②“文革”时期流行军装,这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密切相关。
③改革开放前,中国服饰色调单一,这说明中国经济落后,物质缺乏,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思想相对保守。
④改革开放以来,服饰时尚化,色调丰富,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外物质、文化的交流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1.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共28张PPT)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 大办人民 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 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 搞“一平二调”……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 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 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70年》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何特点?带来了怎 样的影响? (1)特点: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追求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2)影响: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2、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考点1:一五计划 1、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2、经过国家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考点1:一五计划 材料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1)在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 (2)在改造的方法步骤上操之过急,改造过快; (3)过早的消灭了私有制,超越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Hale Waihona Puke 考点3:中共八大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 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 了。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中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 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 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险家
迪亚士
航线
西欧—好望角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哥伦布 达· 伽马
麦哲伦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 角—印度
环球航行
1487 葡萄牙 里斯本
好望角
哥伦布(1451——1506)
洪都拉斯
1492年
欧洲——美洲
葡萄牙 里斯本
卡里库特
马林迪
达· 伽马
1497年 葡萄牙
印度
好望角
菲律宾 麦哲伦死亡之地
英国经济学家曾说:“大洋洲 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 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 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 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 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 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 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1.制度优势: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优势:手工工场发展程度高,资本主
蒸汽机 工 厂
进入“蒸汽时代”
电动机、内燃机
垄 断 组 织
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三维设计》P120 )
新航路开辟—— 开始出现(15、16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生产力发展
机器大工业诞生:工厂制度成为
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措施、表现 P95-96)
2、阶级关系: 社会分裂为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级
3、国际关系: 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4、世界面貌: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1、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的扩展
2、主要途径: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3、物质条件: 各行业、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 4、联结纽带: 交通工具的革新 5、重要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6、逐渐成熟: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
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1、背景 动力: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10.[2011·江苏金坛市高三模拟] 自哥伦 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 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 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人才的流动
11.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 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 船只载运,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 国。”它遭到海上运输业发达的荷兰的强 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 场冲突的实质为争夺
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23.[2011·东莞高三模拟] 读下图所示的经济结构 图,指出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图(a)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 的 B.图(b)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 命 的产物
一、近代西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A.商业霸权
B.殖民霸权
C.海上霸权
D.商品市场
12、下列有关17、18世纪殖民活动的表述, 不正确的的是 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主要手段是依靠正当的商品贸易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
原始积累
D.促使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三、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4.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
其表现是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 移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
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5、新航路的开辟使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 洲,造成物价上涨,史称“价格革命”,其 影响有 ①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 位下降 ②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 升 ③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2013届高考第一轮复习
必修二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世界原貌:分散的文明
五大文明摇篮 西亚两河流域 北非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流域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南欧爱琴海沿岸 五大区域文明 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 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东亚儒家文明 欧洲基督教文明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经济根源)
1、前提条件
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资金: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技术: 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 市场: 海外扩张国内圈地
条 件
2、主要成果:(P95表格)
棉纺织业 动力革新 交通运输
3、广泛拓展: 英国
欧美大陆及亚洲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 海 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 的 工业国
16.(2012·南通诊断考试)“19世纪40年
代,□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 □□关税,并与法国等签署了□□关税的双 边协议。”材料中,□的部分应该填上的词 是 A.英,降低,减免 B.美,提高,商定 C.英,降低,增加 D.美,提高,减免
18、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
B.殖民侵略
D.科学技术
19、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 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22.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 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 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 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 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
社会根源:欧洲人渴望得到“香料”和“黄金”,
追求东方财富 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宗教因素)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 (商业危机)
2、条件:
物质—— 西欧生产力发展、王室支持 造船—— 多桅、多帆海船 航海—— 罗盘针等 知识—— 地圆学说
3、经过(航线)
时间
1487年 1492~1498年 1497年 1519~1522年
1、条件
政策
重商主义 圈地运动 资本主义发展
实力: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2、殖民扩张
印度: “东印度公司”、商站 北美: 弗吉尼亚等
3、确立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
①三次英荷战争 导火线: 英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结果: 荷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及 北美殖民地
②英法“七年战争”
原因:争夺北美和印度殖民地 结果: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及最大的殖民帝国
义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基础雄厚。 3.军事优势:拥有强大的海军,是能够战胜 西班牙、荷兰、法国的军事基础。 4.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5.政府支持:政府一贯积极支持本国的海外 殖民活动。
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 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
(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
1、对世界市场: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 紧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迅速拓展。 2、对殖民国家: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 展。
3、对殖民地:打断了亚非拉历史发展的进程,给
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造成这些地区长期
的贫困落后。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形成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 现、人口的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 化的交流碰撞等,是世界市场形成的 其他途径。
7.[2011·温州五校高三模拟] 学术界把 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汇期”。促 使这一“文化融汇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
②生产关系:产生垄断组织(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③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
(概况、美国的扩张)
④世界市场: 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比较: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主要区别
项目 原因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
生产手段 规模 性质
第一次工业革命
依靠机器生产
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班牙 塞维利亚
时间 航海家 资助国家 航行路线
麦哲伦海峡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三维设计》P95要点一)
推 动 了 文 明 发 展 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界市场初具雏形(对欧洲)
思想震撼之路: “地圆学说” 冲击了神学理论
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 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推动了主流文明拓展 (对世界) 带来罪恶 —— 殖民掠夺之路: 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 (对美、非洲)
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相对于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强强 ,工人集中 联合,规模空前扩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同阶段生产的组织形式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影响
机器普及、推广,资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 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 阶段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世 形成 界体系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