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沉积制备ZnO_C_60_和ZnO_MWCNT复合涂层电极及其光电性质
电沉积法制备mxene复合涂层
电沉积法制备mxene复合涂层
电沉积法制备MXene复合涂层,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但其实呢,这就是一种让材料“变身”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电场
的作用,让MXene这种二维材料乖乖地贴在导电基材上,给它们穿
上一层“新衣”。
你知道吗?在电沉积过程中,MXene纳米片就像是会跳舞的小
精灵,随着电场的指挥,在基材上跳出美丽的舞蹈。
而这个过程,
就像是制作巧克力涂层蛋糕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涂层的厚度
和均匀度。
说到MXene复合涂层,它可是个全能选手!无论是能源存储还
是电磁屏蔽,它都能应对自如。
就像是你手机的电磁屏蔽涂层,能
够帮你挡住那些烦人的电磁波,保护你的健康。
而且啊,制备MXene复合涂层的过程就像是在调鸡尾酒一样,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解液的配方。
这样一来,科研人员就可以尽情
发挥创意,让MXene复合涂层变得更加出色,满足各种领域的需求。
所以啊,电沉积法制备MXene复合涂层这项技术,真的是既简
单又实用。
它不仅能让材料焕发新生,还能带来各种神奇的功能。
在未来的材料科学领域,MXene复合涂层一定会大放异彩!。
电泳沉积制备纳米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电泳沉积制备纳米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电泳沉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涂层材料的技术。
它是通过电场驱动的原理,在电解液中溶解或悬浮纳米材料的同时加上电场,使其沉积在带电极上,从而形成高质量的纳米涂层。
这种技术具有制备纳米涂层材料的高效、低成本和高可控性等优点,因此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泳沉积纳米涂层材料的制备获取了高质量、高纯度和均匀性好的涂层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解液以及纳米材料来实现。
此外,电泳沉积的过程较为简单,易于控制,可以通过改变电场强度、时间、温度等因素来调整涂层的性能。
在材料科学领域,电泳沉积纳米涂层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复合材料、电池材料、光学薄膜等领域。
例如,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材料时,电泳沉积纳米涂层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稳定性。
另外,在光电材料领域,电泳沉积的纳米涂层可以提高材料的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
除了材料科学领域,电泳沉积纳米涂层材料还被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科学和
纳米传感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电泳沉积可以用于制备用于成像的生物标记物材料。
在环境科学领域,电泳沉积可以用于制备用于污染清除的催化剂材料。
在纳米传感领域,电泳沉积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结构传感器,实现对微小物质的检测。
总之,电泳沉积纳米涂层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涂层制备技术,具有制备高质量、高纯度和均匀性好的材料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电泳沉积纳米涂层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
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都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材料沉积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表面涂层、薄膜制备和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
它们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材料表面和结构的精确控制,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电泳沉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下的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沉积到电极表面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带有电荷的颗粒会在电极表面沉积形成涂层。
通过控制电场强度、溶液浓度和沉积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沉积膜厚度、成分和结构的调控。
电泳沉积具有沉积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复杂形状和微纳米尺度结构的材料。
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沉积材料的方法。
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并在电极表面施加电压或电流,金属离子可以在电极表面还原成金属形成沉积层。
电化学沉积的优点在于对沉积层的成分和结构具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
电化学沉积也具有较高的沉积速度和成本效益,适用于大面积、均匀沉积的需求。
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在材料表面涂层、薄膜制备和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表面涂层方面,通过调控沉积参数,可以实现对涂层的厚度、成分和结构的精确控制,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能。
在薄膜制备方面,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可以实现对薄膜的组分和结构的精确控制,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薄膜,如光电材料、催化剂和传感器等。
在纳米材料合成方面,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可以实现对纳米粒子的精确控制,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性能的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颗粒和纳米管等。
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材料制备技术,具有多样化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材料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电泳沉积和电化学沉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探索它们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化学沉积与电沉积
化学沉积与电沉积化学沉积与电沉积是两种常见的制备薄膜和纳米结构的方法。
它们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化学沉积是利用将金属或其化合物从溶液中沉积到基材表面来形成薄膜或纳米结构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控制沉积物的生成。
在沉积过程中,溶液中存在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是沉积物的原料。
通过调节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温度、PH值等条件,可以控制沉积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成分。
化学沉积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沉积速率较快等优点。
它可以制备出各种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
电沉积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金属离子从溶液中沉积到基材表面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基材作为电极放置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通过外加电位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积在电极表面。
在电沉积过程中,通过调节电沉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电位、电流密度等条件,可以控制沉积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成分。
电沉积方法具有沉积薄膜质量高、成膜速率可控、能耗低等优点。
它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材料保护、电化学能源等领域。
化学沉积和电沉积技术可以相互补充,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联合使用。
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纳米结构设计和薄膜制备。
同时,这些方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物理气相沉积、溅射沉积等,形成复合膜或多层结构,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化学沉积与电沉积是两种重要的制备薄膜和纳米结构的方法。
它们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实现了对材料性质的调控。
这些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开发新型材料和提高材料性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ZnO薄膜,射频磁控溅射,光波导,X一射线衍射,c轴取向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repa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Optical Properties of ZnO Films
ABSTRACT
Zinc oxide(ZnO)is an important II-IV compound semiconductor with a wide direct band gap of 3.3eV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 large excitation binding enery of 60meV.ZnO films have many realized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transparent electrodes,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s,light emitting diodes,piezoelectric devices,gas sensors and planar optical waveguides,etc,due to their excellent optical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In recent years,with widespread developing in short wavelength luminescent devices,
镍基-氧化铝复合镀层的电沉积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镍基-氧化铝复合镀层的电沉积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马红雷【摘要】In this paper,copper being used as the matrix,nickel alumina 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electro deposition,and the thickness,porosity,characterization,adhesion,hardness,wear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are analyzed by SEM,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the types and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twelve Triton X-100,CTAB on the particle diameter of nickel alumina composite coating,and the effect of Nickel cladding Al2O3 powder on the composite bath stability.%本文以铜板为基体,采用电沉积法制备镍-氧化铝复合镀层,并分别对复合镀层的形貌、厚度、孔隙率、结合力、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等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曲拉通X-100、溴棕三甲基铵三类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对镀镍氧化铝复合镀层粒径的影响,以及Al2O3粉体包覆镍前后对复合镀液稳定性的影响.【期刊名称】《电镀与精饰》【年(卷),期】2018(040)002【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电沉积;表面颗粒;镍基-氧化铝;复合镀层【作者】马红雷【作者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城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南永城47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3;TM304引言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新兴产业,比如汽车、电子、超高电力、新能源、舰船、航空航天、电梯等[1-5]。
电沉积–热氧化制备微纳米针形貌的条纹ZnO薄膜 及其光催化性能
电沉积–热氧化制备微/纳米针形貌的条纹 ZnO 薄膜 及其光催化性能*
张 南,邵 辰,马荣伟,漆寒梅,李 翔,牛振江#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反应化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金华 Email: nancy20110115@, schuaxue2007@, 925924937@, 526790868@, 153543720@, #nzjiang@ 收稿日期:2013 年 2 月 27 日;修回日期:2013 年 3 月 1 日;录用日期:2013 年 5 月 4 日
Nan Zhang, Chen Shao, Rongwei Ma, Hanmei Qi, Xiang Li, Zhenjiang Niu#
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Advanced Catalysis Materials, Zhejiang Key Laboratory for Chemistry on Solid Surfa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Email: nancy20110115@, schuaxue2007@, 925924937@, 526790868@, 153543720@, #nzjiang@ Received: Feb. 27th, 2013; revised: Mar. 1st, 2013; accepted: May 4th, 2013 Copyright © 2013 Nan Zh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压电特性
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压电特性
张瑞;李银辉;高飞;梁建国;李朋伟
【期刊名称】《微纳电子技术》
【年(卷),期】2024(61)6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两步低温水热法制备了ZnO@聚丙烯腈(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
研究了静电纺丝电压和滚筒转速对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当静电纺丝电压为20 kV、滚筒速度为1000 r/min时,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输出性能达到最佳,输出开路电压可达到5.5 V,短路电流可达到0.61μA,剩余极化强度可达到
0.43μC/cm^(2)。
在外部负载电阻为13 MΩ时,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达到最大输出功率0.63μW。
经过5000次循环敲击测试,所制备的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输出性能保持稳定。
通过ZnO@PAN柔性复合纳米纤维膜可实时监测握力器微握、半握、全握三种不同的状态,在自供电柔性压力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9页(P45-53)
【作者】张瑞;李银辉;高飞;梁建国;李朋伟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纳米能源与器件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9;TB33;TB34
【相关文献】
1.静电纺钛酸钡/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柔性压电纤维膜
2.静电纺制备ZnO@PAN 纳米复合膜及其光催化性能
3.高柔性PVA-co-PE纳米纤维基复合导电透明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在中医传承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5.纤维素纳米晶的柔性光子晶体复合膜制备及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ZnO与Ag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构与光电性能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ZnO/Ag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研究2016年5月16日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此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论文(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设计)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二〇一年月日目录1引言 (2)2实验过程与分析方法 (2)2.1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2)2.2纳米复合薄膜的分析方法 (3)3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氧化锌单层与银单层的XRR检测与分析 (3)3.2 ZAZ多层膜系统的XRD检测与分析 (4)3.3薄层电阻的测量 (6)3.4光学性质 (7)4结论 ................................................................... .9参考文献 .. (9)致谢 (10)ZnO/Ag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研究王文彬(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2012级1班20122313537)摘要:两组透明导电ZnO/Ag/ZnO多层膜系统(ZAZ)依次进行直流磁控溅射沉积。
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银层厚度和氧化锌层厚度对ZAZ多层膜系统多层特性的影响。
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银层厚度和氧化锌层厚度对多层膜结构的影响。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结构的制备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电化学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涉及原理、方法以及相关实例。
一、电化学沉积技术的原理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解液中的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势驱动下,在电极上发生沉积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并通过外加电势对离子进行控制。
通过在电极表面提供适当的催化剂,能够使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实现纳米结构的沉积。
二、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方法1. 模板法模板法是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模板孔道内进行纳米材料的沉积。
首先,在模板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然后将模板浸入电化学沉积体系中,通过控制电势和时间,使金属在模板孔道内沉积形成纳米结构。
模板法不仅可以制备各种形状、尺寸和组成的纳米结构,还可实现有序排列,具有较高的制备精度和结构一致性。
2. 固液界面法固液界面法是将电解质溶液均匀浸润在电极表面,并通过电化学沉积使沉积物在电极表面上沉积形成纳米结构。
利用固液界面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好结晶性的纳米材料,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和纳米线等形态。
3. 电极表面催化法电极表面催化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离子还原成纳米结构。
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并可在不需要复杂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纳米结构的制备。
三、电化学沉积技术在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实例1. 纳米传感器电化学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中。
通过沉积纳米金属或纳米氧化物在传感器表面,可增加传感器的比表面积,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同时,还可通过调节电化学沉积条件来控制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大小,以满足特定传感器的需求。
2. 纳米储能器件电化学沉积技术可用于纳米储能器件的制备,例如超级电容器。
通过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结构材料,可以增加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储能器件的电容量和能量密度。
铝掺杂对ZnO纳米线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铝掺杂对ZnO纳米线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魏平;高红;姜威;卢会清;张春志【摘要】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Al掺杂浓度的ZnO纳米线.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0nm.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主要的衍射峰都与ZnO的晶面对应,为纤锌矿结构.当掺杂浓度达到2.0 at%时,在背散射拉曼光谱中观察到由于Al掺杂而引起的640 cm-1处的峰.光致发光谱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紫外与可见发光的强度比值逐渐变小.【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0(026)00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ZnO;Al纳米线;掺杂;光致发光;拉曼光谱【作者】魏平;高红;姜威;卢会清;张春志【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一维 ZnO纳米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材料.因为 ZnO具有较高的激子束缚能 (60meV)和较大的带隙宽度(3.37 eV)[1],在发光二极管和紫外激光器[2-6]等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此外,通过在 ZnO中掺入 Ga,In,Sn,Al等元素,能有效改善半导体的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紫外光发射、变阻器、压电转换器、传感器、透明高功率电子设备和声表面波器件等[7-9].研究表明,ZnO中掺入Al后,电导率增加,在透明电极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O∶Al薄膜的研究报道很多[10-12],但是关于ZnO∶Al的一维纳米结构的报道较少,其中 S.N.Bai等人利用水热法合成了Al 掺杂的 ZnO纳米线[13],一维ZnO∶Al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研究,将为实现透明光电器件的纳米化奠定实验基础.以 ZnO粉和 Al粉为前驱物,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合成了不同 Al掺杂浓度的 ZnO纳米线,并对其结构、光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Al掺杂 ZnO纳米线的合成是用 CVD方法在高温管式炉中完成的.以 ZnO粉和 Al 粉作为前驱物,置于高温管式炉最高温度处,镀金的Si片作为衬底置于管式炉的下游.抽真空后,加热,以8℃/min的速度升温至1400℃,恒温 5 min,然后整个系统自然冷却至室温.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温炉内压强为 200 Pa,载气 (Ar)流量为100sccm(standard cubic centimeter per minute).最后在下游的衬底上得到一层白色的产物.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SEM,S-4800,Hitachi),X射线衍射仪(XRD,D∕ MAX 2200,Japan)对合成的 ZnO纳米结构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用拉曼光谱仪 (J-Y,France)采用背散射方式以波长为488 nm的 Ar+激光器为激发光源,对样品进行拉曼光谱测量.以波长为325 nm的 He-Cd激光器为激发光源,测量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简称 PL).样品的形貌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图 1(a)为合成的样品的 SEM图,可以看出纳米线产量高,尺寸均匀,直径约为 100~200 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随 Al浓度增加,样品的形貌无明显变化 (图略).图 1(b)为 Al掺杂 ZnO的 X射线能谱图(EDS),结果表明纳米线中有 Al,Zn, O元素.为了研究Al浓度对 ZnO纳米线结构性质的影响,图 2给出 Al掺杂浓度分别为 0.7 at%、2.0 at%、5.0 at%、10 at%的 X射线衍射谱,可以看出,当掺杂浓度为 0.7 at%时,所有衍射峰都与ZnO的晶面对应,为纤锌矿结构.当达到 2.0 at%时,主要的衍射峰仍与 ZnO的晶面对应,同时有非常弱的 ZnAl2O4相出现,表明在实验过程中有少量 ZnAl2O4被合成.此外,在四个谱图中,与ZnO对应的主要衍射峰都向大角度方向移动,表明由于铝掺杂使得沿 c轴晶格常数变小.这种情况经常存在于掺杂的晶体中,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杂质原子周围局部应力增加或与杂质原子有关的点缺陷的增加[14].图 3给出上述四个样品的拉曼谱,在437cm-1处的最强峰是 ZnO的 E2(high)模式,这个模式越强,表明晶体质量越好.而且,与纯 ZnO对比,我们发现当掺杂浓度达到2.0 at%时,在约为 640 cm-1处出现一个峰,这个峰是由于Al掺杂而引起的[15].当掺杂浓度增大到 10 at%时,发现640 cm-1处的峰位范围变大,在约为 660 cm-1处出现一个峰,同时,ZnO的 E2(high)模式非对称展宽,在 420 cm-1处出现一个新峰,这两个峰与Al掺杂过量有关,这与 XRD结果相符合.为了研究不同Al掺杂浓度对 ZnO纳米结构光学性质的影响,对四个样品进行室温光致发光测试.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掺杂浓度小于 2.0 at%时,只有一个强的紫外发射峰,来源于 ZnO自由激子辐射复合.当掺杂浓度达到 2.0 at%时,有微弱的可见发光峰出现.而当掺杂浓度达到5.0 at%时,明显有两个发光峰,近紫外发射峰和宽的可见发光峰.可能是由于掺杂Al而增加了氧空位的浓度,使得可见光增强.光致发光谱表明,不同Al掺杂浓度对ZnO纳米线的发光有一定的影响,当掺杂浓度超过2.0 at%时,紫外峰相对强度明显降低.利用 CVD方法合成了不同 Al掺杂浓度的ZnO纳米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 100 nm,X射线衍射谱表明主要的衍射峰都与 ZnO的晶面对应,背散射拉曼光谱反应出样品的晶体质量较高,同时观察到Al掺杂引起的 640 cm-1处的峰.从室温光致发光谱中可观察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紫外与可见发光的强度比值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掺杂Al而增加了氧空位的浓度,使得可见光增强.Al-doped ZnO nanowires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on silicon substrates vi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The nanowires had uniform size of 100 nm.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jorpeaks attributed to the wurtzite ZnO.Raman scattering showed thatAl doping induces vibration mode of 640 cm-1(Al≥2.0 at%).Th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ratio of the UV to green emission was decreased as the Al concentration increases.【相关文献】[1] Yang L.,Wang G.,Tang C.,Wang H.,Zhang L.Chem. Phys.Letts.2005,409:337.[2] Tsukazaki A.,Ohtomo A.,Onuma T.,et al.Nat.Mater. 2005,4:42.[3] Look D.C..Mater.Sci.Eng.B,2001,80:383.[4] D.C.Look,B.Claflin.Phys.Status Solidi B,2004,241: 624.[5] Pearton S.J.,NortonD.P.,Ip K.,et al.Prog.Mater.Sci, 2005,50:293.[6] Pearton S.J.,Heo Y.W.,IvillM.,et al.Semicond.Sci. Technol,2004,19:R59.[7] Jie J.S,Wang G.Z,Han X.H.Chem.Phys.Lett.2004, 387,466.[8] Bae S.Y,Na C.W,Kang,J.H,Park J.J.Phys.Chem.B 2005,109,2526.[9] Liu J,Zhang Y,Qi J,Huang Y,Zhang X,Liao,Q.Mater. Lett.2006,60,2623.[10]Bamiduro O.,Mustafa H.,Mundle R.,Konda R.B.,and PradhanA.K.Appl.Phys.Lett.,2007,90:252108.[11]Singh A.V.,KumarManoj.,Mehra R.M.,Wakahara Akihiro,and Yoshida Akira.J.India Inst.Sci,2001,81:527.[12]Pei Z.L.,Sun C.,TanM.H.,Xiao J.Q.,Guan D.H., Huang R.F.,andWen L.S.Journal of Appl.Phys,2001, 90:3432.[13]Bai S.N.,TsaiH.H.,Tseng T.Y.Thin Solid Films,2007, 516:155-158.[14]Ohkawa K.,Mitsuyu T.,YamazakiO.J.Appl.Phys,1987, 62:3216.[15]Lo Shihshou,Huang Dison,Tu Chun Hsiang,Hou Chiahung, ChenChiichang.J.Phys.D:Appl.Phys,2009,42:095420.。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概述光催化材料以其独特的能量转换和催化性能在能源转换、环境治理和有机合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中,电化学沉积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可控、高效的方法,已经成为研究人员们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电化学沉积技术简介电化学沉积技术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沉积物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电位在电解液中引发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电极表面生成目标材料。
相比其他制备方法,电化学沉积技术具有反应可控性高、成本低廉、结构多样性等优点,因此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 直接制备光催化材料通过电化学沉积技术可以直接在电极表面沉积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光催化材料。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电极表面实现均匀分布,还能够调控材料的形貌和尺寸。
例如,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可以在导电基底上定向沉积氧化锌纳米线阵列,从而增强光催化材料对光的吸收,并提高催化效率。
2. 合成复合光催化材料电化学沉积技术还可以用于合成复合光催化材料。
通过调控电极材料和沉积条件,可以将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协同催化性能的复合材料。
例如,通过电化学沉积技术可以在钛基板上沉积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并通过改变沉积条件引入其他金属或半导体材料,形成复合光催化材料,提高催化性能。
3. 调控光催化材料性能电化学沉积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控沉积条件,控制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例如,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可以调控电位、电流密度、电解液配比等参数,从而控制光催化材料的晶型、晶粒大小、表面形貌等特征。
这种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光催化材料,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要求。
研究进展及挑战目前,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光催化材料制备中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例如,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电化学沉积设备和方法,实现了对材料沉积过程的更好控制。
ZnO中本征缺陷和掺杂与发光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ZnO中本征缺陷和掺杂与发光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一、本文概述氧化锌(ZnO)作为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薄膜、气体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ZnO中本征缺陷和掺杂的存在对其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ZnO中本征缺陷和掺杂与发光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对于优化ZnO基器件的性能和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ZnO中本征缺陷和掺杂与发光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我们将介绍ZnO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ZnO中的本征缺陷类型及其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包括氧空位、锌空位、锌间隙原子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掺杂元素对ZnO发光性能的影响,包括掺杂类型、掺杂浓度等因素。
我们将总结ZnO中本征缺陷和掺杂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ZnO基器件的性能优化和科技进步。
二、ZnO的本征缺陷与发光ZnO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本征缺陷在发光性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ZnO的本征缺陷主要包括锌间隙原子(Zn_i)、氧空位(V_O)、锌空位(V_Zn)以及反位缺陷(O_Zn和Zn_O)等。
这些缺陷的存在不仅影响了ZnO的电子结构,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光性质。
锌间隙原子(Zn_i)和氧空位(V_O)作为施主型缺陷,它们可以在ZnO的导带中引入额外的电子,从而改变其电子浓度和费米能级位置。
这种电子浓度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ZnO的光致发光(PL)性质,导致可见光波段的发光增强。
锌空位(V_Zn)和反位缺陷(O_Zn和Zn_O)通常作为受主型缺陷存在,它们可以在价带中引入空穴。
这些空穴与导带中的电子复合时,会释放出能量,表现为发光现象。
特别是深能级缺陷,如锌空位和反位缺陷,它们的发光通常位于近红外或红外波段,对于ZnO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沉积获得的氧化锌纳米线、纳米管及复杂的分层结构
电化学沉积获得的氧化锌纳米线、纳米管及复杂的分层结构摘要:通过增加氧化锌纳米结构的长宽比可以提高热电性能,使用电化学沉积可以得到氧化锌纳米结构的一维(1 d)和三维(3 d)形态。
调整各种沉积参数如控制尺寸、密度、和电气性,能使人们有可能获得的垂直对齐的氧化锌纳米线 (NWs)。
锌和氯离子的浓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参数,通过有选择性地增加氧化锌纳米线在高浓度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解,使氧化锌纳米线的长宽比增加,从而使氧化锌纳米线变成了氧化锌纳米管(NTs)。
当三维形态的氧化锌纳米线分层时长宽比会强烈增加。
通过将电化学沉积和聚苯乙烯球模板结合的方法可以做出由中空海胆状氧化锌纳米线结构组成的薄膜。
可采用光致发光和透射测量来研究海胆状氧化锌结构的电子属性。
关键词:氧化锌,纳米线,纳米管,海胆,电化学沉积,球面光刻介绍通过许多设备应用程序可以看到氧化锌各种纳米级存在形式。
良好的导电性和波纹表面形貌结合很适合做热电材料,因为表面不同尺度的粗糙度,可能会导致高效的声子散射,降低了热电导率。
在生产单晶氧化锌纳米线的各种成熟的合成方法中电化学沉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可以控制氧化锌纳米线的尺寸和密度。
利用电沉积和湿式蚀刻或胶态的模板(即,球光刻技术)分别将放在平面上的氧化锌纳米线长宽比大幅增加可以形成的氧化锌纳米管( NTS)或三维分层的氧化锌纳米线结构(urchin-like),本文总结了这种合成法和氧化锌纳米线的一维和三维的光电特性。
实验步骤氧化锌纳米线电沉积法是采用还原氧分子(O2)的方法在三电极电化学电池中完成的。
1工作电极(阴极)是一个氟(F)掺杂氧化锡(SnO2)的复合材料在透明导电氧化物(TCO )基片上【在某些情况下,氧化锌上的缓冲涂层作为一个种子层或空穴阻挡层】。
2计数器和参考电极分别为一个铂金螺旋丝和一个饱和甘汞电极(SCE)。
电解液是一个在pH值7(在标准条件)下包含5×10-4mol/L氯化锌和0.1mol/L氯化钾的水溶液。
电化学沉积制备ZnO
• 电化学沉积法(ECD) 简单的说电化学反应是在电极(电子导体) 和溶液(离子导体)界面上进行的电能和化学能 相互转化的反应。根据溶液体系以及工艺条件 的不同,ZnO薄膜的生长机理也不完全一致。 从电化学电极过程来分,目前可分为阴极还原 理论和阳极氧化理论两种假说。
• 本文采用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薄膜的优点突出 如下:
4. 结果和讨论
• 4.1 实验步骤2 所述的恒电流预电化学活 化处理是关键的一步, 它能够有效地改善ZnO 薄膜的光学质量。 其原理是: 在阴极恒电流工作模式下, 先 使电沉积溶液中的Zn2+离子在ITO 基体表面还 原成金属锌纳米颗粒, 作为进一步形成ZnO 薄 膜的诱导层, 这一诱导层能够使ZnO 晶粒均匀 成核并生长, 从而有效地改善了ZnO 的成膜质 量。通过这种预活化处理后制备的ZnO 薄膜肉 眼观察有光泽且透明性好。未经过这种预活化 处理而直接用步骤3制备的ZnO 薄膜则表面粗 糙, 呈乳白色不透明。
图6中插图表示入射激光强度略 大于抽运阈值强度条件下的发射谱。 宽的自发辐射峰从375~415 nm, 因 而可以推断在激光抽运条件下形成 的循环光谐振腔的不同选模作用导 致了上述峰值波长的不同。
ZnO薄膜的研究进展
• 片状晶体 • 管状晶体:管状结构由于其高的孔隙率和大 的比表面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现文献报道电沉积制备ZnO管状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直接电沉积一步法制备,其二是两步 法,即把柱状中间腐蚀成管状。 • 纳米柱/纳米线晶体:一维ZnO纳米结构有独 特的光电性能,在激光、场发射、光电子器件 等领域有新的潜在应用前景。
既可以沉积金属薄膜,又可以制取非金属薄膜, 且成膜速率快,同一炉中可放置大量基板或工件; 电化学沉积法对于形状复杂的表面或工件的深孔、 细孔等都能均匀覆膜;由于成膜温度高,反应气体、 反应产物和基体的相互扩散,使膜的残余应力小,附 着力好,且膜致密,结晶良好; 另外,EVD是在高饱和度下进行的,成核密度高, 且沉积中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自由程大,这些都有利于 形成均匀平滑的薄膜。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ZnO柔性纳米发电机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ZnO柔性纳米发电机张小舟;王佩红;刘星;夏艳平;龚泽洲【摘要】本文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ET-ITO柔性基底上成功制备出ZnO纳米发电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ZnO纳米棒进行了生长观察和性能测试.XRD图谱显示,在不同沉积时间下ZnO纳米棒都具有(002)峰的择优取向.SEM表面形貌图显示,电沉积时间为2 h时ZnO纳米棒呈现明显的六角纤锌矿结构.SEM断面图表明,电化学沉积2h的纳米棒最长为1.1μm.为了更好地观察不同沉积时间对纳米发电机的性能影响,在沉积时间为1,1.5,2h的条件下制备了3种纳米发电机.最终结果显示,电沉积时间2h制备的纳米发电机的电压输出性能最好,输出电压为960 m V.最后,研究了电沉积法制作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机制.【期刊名称】《光学精密工程》【年(卷),期】2018(026)009【总页数】7页(P2222-2228)【关键词】ZnO纳米发电机;电化学沉积法;柔性基底【作者】张小舟;王佩红;刘星;夏艳平;龚泽洲【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853.291 引言氧化锌(ZnO)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其带隙为3.3 eV。
ZnO的激子结合能很大(60 meV),它甚至在室内以上表现出稳定的激子发射温度[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ZnO一直是最有应用潜力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它展现出良好的电气、光电[2]、光化学和压电性质。
其中,ZnO的压电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ZnO、锆钛酸铅(PZT)和氮化铝是目前最主要的压电材料[3-5]。
PZT陶瓷表现出优异的压电性但非常脆弱;而ZnO不仅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6]。
溅射沉积ZnO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
溅射沉积ZnO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摘要ZnO是一种重要的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电学性质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ZnO薄膜的制备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ZnO薄膜,再以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透射光谱仪对所沉积薄膜样本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
主要研究了工作气压、Ar/O2比、溅射时间以及退火温度对ZnO薄膜样品性质的影响。
结果发现,随着空气退火温度上升,ZnO薄膜结晶性和择优生长特性都明显升高,所得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有高光透过率,同时退火处理也提高了ZnO薄比为膜致密度。
磁控溅射沉积ZnO薄膜最佳参数为:工作气压可为0.5Pa,Ar/O24:1。
同时适当温度退火可改善ZnO薄膜质量。
关键词:ZnO薄膜,磁控溅射,溅射参数,退火AbstractZnO is an important Ⅱ- Ⅵcompound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with its excellent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it is widely used. So the preparation and study of ZnO thin film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n this paper, ZnO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then we use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UV - visible transmittance spectroscopy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in film.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deposition pressure, Ar /O2ratio, sputtering time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ZnO thin film samples.The result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the crystallinity and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of ZnO thin film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films has a higher light transmittance in the visible range. The annealing treatment also increased the density of the ZnO thin films . The most suitable magnetron sputtering parameter could be :the working pressure is 0.5Pa, the Ar / O ratio is 4:1. Besides, the proper temperature anneal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ZnO films.Keywords:ZnO films,Magnetron sputtering,Deposition parameters,Annealing目录1 绪论 (5)1.1 ZnO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质 (5)1.1.1 ZnO薄膜的结构特点 (5)1.1.2 电学性质 (7)1.1.3光学性质 (7)1.1.4 压电性质 (7)1.1.5 气敏性质 (7)1.1.6 压敏性质 (8)1.2 ZnO薄膜的制备方法 (8)1.2.1 磁控溅射法 (8)1.2.2溶胶凝胶法 (8)1.2.3脉冲激光沉积 (8)1.2.4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 (9)1.2.5 分子束外延法 (9)1.3 研究目的 (9)2 溅射基本原理 (10)2.2 溅射粒子的迁移 (11)2.3 溅射粒子在基片上成膜 (11)2.4 薄膜生长过程 (11)2.5 磁控溅射镀膜特点 (12)3实验设计 (14)3.1 ZnO薄膜的制备 (14)3.2 分析测试 (15)3.2.1 X射线衍射仪(XRD) (15)3.2.2 扫描电镜(SEM) (15)3.2.3 UV-VIS分光光度计 (15)4 结果与讨论 (17)4.1不同工作气压下XRD分析 (17)4.2 不同Ar/O2比下XRD分析 (17)4.3不同时间下沉积的XRD分析 (18)4.4 不同退火温度下XRD分析 (19)4.5不同温度退火的透射光谱图分析 (20)4.6 扫描电镜(SEM)形貌分析 (21)5 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6)1 绪论半导体材料作为制作光电子器件的基础材料,在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家电等多个行业被广泛的应用,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科技进歩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准。
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光电催化性能研究”资料合集目录一、溴氧化铋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二、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及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三、BiVO4纳米膜的制备、改性及可见光光电催化性能研究四、ZnO基新型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五、金属相MoS2基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研究六、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ZnOAg2O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七、金属掺杂TiO2纳米管及水热制备TiO2纳米纤维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八、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改性、表征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九、太阳能电池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溴氧化铋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研究溴氧化铋(BiOBr)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而在光催化、光电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探讨了溴氧化铋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旨在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一、溴氧化铋的结构与性质溴氧化铋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光催化剂,其晶体结构由溴氧八面体层和铋氧八面体层交替堆叠而成。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溴氧化铋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荷传输性能。
此外,溴氧化铋的能带结构使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二、溴氧化铋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光能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溴氧化铋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剂,在降解有机染料、农药和有害气体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其光催化机理主要涉及光生电子和空穴的生成与分离,以及由此引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制备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溴氧化铋的光催化活性。
三、溴氧化铋的光电催化性能光电催化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与传统的光催化技术相比,光电催化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选择性。
溴氧化铋在光电催化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光电催化性能主要依赖于光生电子的收集和传输过程。
通过调控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电子态,可以有效提高溴氧化铋的光电催化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112011年11月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630 2634电泳沉积制备ZnO-C 60和ZnO-MWCNT复合涂层电极及其光电性质黄紫洋1,梁广超1,范楼珍2(1.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州350007;2.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在氧化铟锡(ITO )导电玻璃表面电泳沉积制备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经后续热处理增强其结合强度,通过SEM 观察2种电极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并使用CHI 705电化学分析仪和PMI-E 电致化学发光系统测定其光电性质.结果表明,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可见光辐照下,该电极显示出很高的光生电流,电流突跃率达30%(Δi =0.022μA );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较强的电致发光性能.关键词电泳沉积;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光生电流;电致发光中图分类号O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1-0790(2011)11-2630-05收稿日期:2010-12-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773015)资助.联系人简介:黄紫洋,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E-mail :zyhuang@fjnu.edu.cn 自1990年C 60可大量制备以来,富勒烯化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课题,由于C 60具有较大尺寸、高度对称性及球形离域π电子体系,呈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因而在新型光电材料和药物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各种不同类型的官能团已被成功地引入到C 60分子上,且各种复合材料也被研制并得到广泛的应用[1 3].多壁碳纳米管(MWCNT )具有比活性炭和石墨更大的比表面积,以MWCNT 作为催化剂载体可增强催化活性,因此制备高活性MWCNT 复合材料已引起广泛关注[4 7].ZnO 微晶是一种具有发光、压电和电光等性能的多功能n 型半导体材料,其催化、电学、光电子和光化学等方面的特性已被广泛研究.有关应用纳米ZnO 的掺杂、修饰和复合所得到各种功能性纳米材料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8 11].电泳沉积(EPD )是悬浮液中荷电的固体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并在电极表面形成沉积层的过程,是近年来用于制备复合涂层材料的一种新方法[12,13].电泳沉积法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和常温下易操作等优点[14].由于C 60表现为得电子性能,通过C 60与光生电子物质如ZnO 微晶复合成二元体系,必将开发出高性能的光电复合材料.同样,MWCNT 是一种稳定性强、性能优良的催化剂载体,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将ZnO 纳米粒子修饰分散在MWCNT 中制成ZnO-MWCNT 复合电极上可望开发成性能稳定、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新型电光材料.传统制备C 60和MWCNT 复合涂层所采用的浸提法和滴涂法都存在结合强度低、涂层易脱落和均匀性差等问题,本文采用电泳沉积法在ITO 导电玻璃[15]表面电泳共沉积制备了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经后续热处理增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并通过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光电性质的研究推测产生光生电流的主要原因;通过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电致发光性质的研究推测电致发光的可能机理.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C 60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提供,实验前先用甲苯溶解后蒸干溶剂,再加入正丁醇超声分散;多壁碳纳米管(MWCNT )由厦门大学化学系提供,实验前先用1.0mol /L 稀硝酸于90ħ回流5h 做短切处理,水洗至中性.ITO 导电玻璃购自深圳莱宝高科公司,其余试剂购自中国医药集团(A.R.级).电解液用二次蒸馏水配制.电泳沉积使用DYY-2C 型电泳仪电源(北京六一仪器厂),电导率的测定使用DDS-ⅡA 型电导率仪(上海雷磁仪器厂),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采用Lambda 850型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美国Perkin Elmer 公司)测试,电化学测试使用CHI 705电化学分析仪(美国CH 仪器公司),电致发光使用PMI-E 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西安瑞迈分析仪器公司)测定,SEM 的表征采用S4800场发射扫描电镜(日本Hitachi 公司).1.2C 60和ZnO-MWCNT 悬浮液的配制所使用的2.0mg /mL 粒径在10 20nm ZnO 乙醇悬浮液采用文献[16]中的方法制备.选择正丁醇作为分散介质配制0.20mg /mL 的C 60正丁醇悬浮液,以丙酮作为分散介质配制含0.20mg /mL MWCNT 丙酮悬浮液与等体积的ZnO 乙醇悬浮液混合,同时添加三乙醇胺(TEA )以提高悬浮液的电导率,于(25ʃ1)ħ恒温水浴中使用电导率仪测定两种悬浮液的电导率变化.1.3电泳沉积制备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将上述老化后的悬浮液超声分散15min 后,分别在ITO 导电玻璃表面电泳沉积制备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电泳沉积过程中所使用的电极均为ITO 导电玻璃.其中,制备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的条件:悬浮液含0.20mg /mL C 60,电泳电场强度100V /cm ,电泳沉积时间150s ,C 60沉积于正极,热风风干后作为负极材料于ZnO 乙醇悬浮液中二次电泳沉积ZnO 颗粒,二次电泳沉积条件:电泳电场强度16V /cm ,电泳沉积时间300s ,当ZnO 沉积于C 60沉积层之上时,在电场的作用下部分C 60从负极上剥离,从而使ZnO 进入被剥离的C 60位置,形成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制备ZnO-MWCNT 的条件:悬浮液含0.10mg /mL MWCNT 和1.0mg /mL ZnO ,电泳电场强度为50V /cm ,电泳时间为150s ,共沉积于正极.电泳沉积制得的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用无水乙醇洗去电极表面吸附的分散介质和添加剂后,热风风干以增强复合涂层与ITO 导电玻璃的结合强度,置于70ħ真空干燥待用.1.4复合涂层电极光电性质测定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光电性质的测定:采用0.50mol /L KI-I 2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在100W 氙灯可见光辐照下,采用电流-时间(i -t )曲线和开路电压时间(OCPT )曲线研究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产生光生电流的变化规律.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电光性质的测定:将0.50mL 1.00mmol /L 三联吡啶钌[Ru (bpy )2+3]溶液加入到4.50mL pH =7.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 )中,采用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定其电致发光性质.电化学过程包括循环伏安(CV )曲线、电流-时间曲线和开路电压时间曲线等均使用CHI 705电化学分析仪测定,实验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分别为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对电极为Pt 丝电极,AgCl /Ag 电极为参比电极.通过对CV ,i -t 和OCPT 测试结果的分析,对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的光电性质和电致发光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推测,最后结合i -t 和CV 分别对ZnO-C 60和ZnO-MWCNT 两种复合涂层电极在研究体系中的电化学稳定性进行评价.2结果与讨论2.1分散介质和添加剂的选择及悬浮液电导率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图1为C 60悬浮液和ZnO-MWCNT 悬浮液电导率与老化时间的关系曲线.由图1(A )可见,对于C 60悬浮液,随着老化时间的增长,悬浮液的电导率逐渐上升,说明固体颗粒的荷电过程是快速平衡过程,固体颗粒的荷电速率主要由分散介质正丁醇的解离和添加剂TEA 与H +缔合的速率决定,当老化时间大于12h ,悬浮液的电导率趋于稳定,固体颗粒荷电趋于平衡.从图1(B )可以看出,当ZnO 与MWCNT 的悬浮液混合时,其电导率较大,这是由于分散介质丙酮和TEA 的解离所致.随着老化时间的增长,悬浮液的电导率先降后升,t <3h 时,由于悬浮液中固体微粒通过质子交换逐渐荷电,致使悬浮液电导率下降,随着老化时间的增长,3h 时分散介质及添加剂的解离与悬浮液的固体颗粒的荷电1362No.11黄紫洋等:电泳沉积制备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及其光电性质Fig.1Plots of conductivity of C 60suspension (A )and ZnO-MWCNT suspension (B )vs .aging time(A )c (C 60)/(mmol ·L -1):a .0.5,TEA ;b .0.1,TEA ;c .0.5;d .0.1;(B )c (ZnO-MWCNT )/(mmol ·L -1):a .1.0,TEA ;b .0.2,TEA ;c .1.0;d .0.2.逐渐趋于平衡,悬浮液的电导率逐渐上升,当t >8h 时,荷电充分的固体微粒在分散介质及添加剂中形成荷电平衡.实验中,TEA /分散介质的体积比为1/40,添加TEA 后,2种悬浮液的电导率都提高了近10倍,这是由于TEA 与分散介质解离的H +缔合,致使分散介质的电离平衡向解离方向移动.悬浮液电导率的增大有利于C 60和ZnO-MWCNT 的电泳沉积.由于2种微粒皆沉积于正极,说明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都带负电荷,这与C 60颗粒和MWCNT 所具有的表面性质相关,因此,C 60和MWCNT 分别与分散介质正丁醇和丙酮在老化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荷电微粒(图2).Fig.2Charged schematic diagrams of C 60particle with n -butanol as dispersant (A )and MWCNT withacetone as dispersant (B )2.2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的SEM 分析图3为ZnO-C 60复合涂层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的SEM 图.从图3(A )可看出,粒径在30 50nm 的小颗粒与C 60共沉积形成ZnO-C 60复合涂层,晶体状C 60好似嵌入在ZnO 小颗粒中.从图3(B )可以看出,在MWCNT 的管壁附着了大量10 20nm 的ZnO 颗粒.2种复合涂层中ZnO 的形貌及颗粒大小不同,可能是由于在ZnO 乙醇悬浮液中,分散介质乙醇对ZnO 的作用较弱,致使ZnO 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尺度的微晶,而ZnO 在MWCNT 悬浮液中由于MWCNT 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ZnO 微粒首先被MWCNT 所吸附,抑制了ZnO 团聚作用的进程,吸附在其表面的ZnO 微粒未能产生团聚,因此所观察到的ZnO 粒径与原悬浮液中的大小相当.Fig.3SEM images of ZnO-C 60composite coating (A )and ZnO-MWCNT composite coating (B )2.3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的光生电流图4为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光生电流及其相应电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其测试条件是由暗反应开始,10s 后进行光激发,而后每10s 变换一次.可见,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在可见光辐照下产生了明显的光生电流.由i -t 曲线可看出,在光辐照下,其电流值突跃0.022μA ,相对值增加达30%,这个极其显著的变化有望将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开发成为新型的光电器件.实验中光生电流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半导体ZnO 在可见光的辐照下产生光生电子(e -)和空穴(h +),光生电子进入C 60形成C -60,236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Vol.32Fig.4Plot of the photo-generated current and poten-tial vs .time for ZnO-C 60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 in 0.50mol /L KI-I 2solution使电子与空穴产生有效分离,经外电路传输形成光生电流[17,18].而在电极主体上由于保留了光生空穴(h +)载流子,在光的辐照下其电导率随之提高,因此在产生光生电流的变化过程中,其开路电势未检测到电极电势的变化[19].另外,还同时测定了ZnO-C 60复合涂层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显示,在400 800nm 的可见光范围内,该复合涂层具有较高的吸光度,这为实验中选用Xe 灯(可见光)作为激发光源做了进一步佐证.2.4ZnO-MWCNT 复合电极的电致发光特性图5为ZnO-MWCNT 复合电极电致发光及其相应的CV 曲线.可见,整个循环过程仅表现为复合涂层电极所具有的电容性质,在低电位时,发生析氢反应,在高电位发生析氧反应,未见有其它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但由光强与电位的关系图可看出,在循环伏安的还原过程中-0.88V 处出现了极强的电致发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ZnO 为n 型半导体,ZnO 在电场作用下Zn 2+被还原成活性金属锌,活性的金属锌还原三联吡啶钌[Ru (bpy )2+3]所产生的电致发光[20],这个显著的电致发光现象有望将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开发成为新型的电光转换器件.而氧化过程中在-0.55V 处出现的电致发光现象,可能是由于此时氧化还原过程在同一电极上同时发生,因此未检测到电流值的变化,其电致发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溶解氧还原Ru (bpy )2+3发生的阴极电化学发光所致,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6,21].电极电势大于1.20V 后所产生的电致发光是由于Ru (bpy )2+3本身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电化学发光[16].Fig.5Curves of CV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vs .potential of ZnO-MWCNT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 in 0.10mmol /L Ru (bpy )2+3so-lution Fig.6Plot of light intensity vs .time for 20times of cyclic voltammetry of ZnO-MWCNT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 2.5复合涂层电极的稳定性将制得的ZnO-C 60复合涂层电极置于0.50mol /L KI-I 2溶液中,在可见光辐照下,通过i -t 曲线进行1000s 的测试后,将电极从溶液中取出后发现复合涂层仍完好无损.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放置于含0.10mmol /L Ru (bpy )2+3的pH =7.00的PBS 中,扫描电势范围-1.00 +1.30V ,扫描速率0.10V /s ,循环扫描100周(其中前20周的光强与时间关系如图6所示),扫描结束后取出电极,复合涂层未见明显缺损,其电致发光强度仅降低20%,这可能是由于电极疲劳所引起的衰减,再次使用该电极进行测试仍未见发光性能有明显的变化.参考文献[1]Chlistunoff J.,Cliffel D.,Bard A.J..Thin Solid Films [J ],1995,257:166—184[2]ZHANG Hua (张花),NING Bin (宁滨),WU Yue-Qin (吴月芹),FAN Lou-Zhen (范楼珍),GUO Zhi-Xin (郭志新).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2006,27(3):498—501[3]FANG Yuan-Qing (方渊清),CHEN Yu (陈彧),WANG Jing-Xia (王静霞),CAI Rui-Fang (蔡瑞芳),HUANG Zu-En (黄祖恩).3362No.11黄紫洋等:电泳沉积制备ZnO-C 60和ZnO-MWCNT 复合涂层电极及其光电性质436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Vol.32Chemistry(化学通报)[J],2000,(5):25—33[4]Hu C.G.,Feng B.,Xi Y.,Zhang Z.W.,Wang N..Diamond&Related Materials[J],2007,16(11):1988—1991[5]Zheng L.,Chi Y.,Dong Y.,Lin J.,Wang B..J.Am.Chem.Soc.[J],2009,131:4564—4565[6]Zhang M.,Yan Y.,Gong K.,Mao L.,Gou Z.,Chen Y..Langmuir[J],2004,20:8781—8785[7]ZENG You(曾尤),ZHAO Long(赵龙),LIU Peng-Fei(刘鹏飞),DU Jin-Hong(杜金红),LIU Chang(刘畅).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10,31(6):1263—1267[8]Lee J.M.,Pyun Y.B.,Yi J.,Choung J.W.,Park W.I..J.Phys.Chem.C[J],2009,113:19134—19138[9]Zhang W.D.,Jiang L.C.,Ye.J.S..J.Phys.Chem.C[J],2009,113:16247—16253[10]Jongh P.E.,Meulenkamp E.A.,Vanmaekelbergh D.,Kelly J.J..J.Phys.Chem.B[J],2000,104:7686—7693[11]HAO Yan-Zhong(郝彦忠),LU Jun-Ai(卢俊爱),CAI Chun-Li(蔡春立).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6,27(10):1953—1957[12]HE Zhong-Xiao(何忠效),ZHANG Shu-Zheng(张树政).Electrophoretics(电泳)[M],Beijing:Science Press,1999:1—10[13]Umeyama T.,Tezuka N.,Fujita M.,Hayashi S.,Kadota N.,Matano Y.,Imahori H..Chem.Eur.J.[J],2008,14:4875—4885[14]HUANG Zi-Yang(黄紫洋),LIU Rong-Fang(刘榕芳),XIAO Xiu-Feng(肖秀峰).J.Chinese Ceramic Soc.(硅酸盐学报)[J],2003,31(6):591—597[15]PENG Guo-Xian(彭国贤).Vacuum Sci.&Techn.(真空科学与技术)[J],1984,4(5):339—346[16]Feng X.J.,Feng L.,Jin M.,Zhai J.,Jiang L.,Zhu D..J.Am.Chem.Soc.[J],2004,126:62—63[17]ZHANG Jian-Cheng(张建成),WANG Duo-Yuan(王夺元).Modern Photochemistry(现代光化学)[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6:274—281[18]MA Yu-Yan(马玉燕),WEI Shou-Qiang(魏守强),HOU Wei(侯微),CHEN Yu-Ye(陈玉叶),LIU Ying(刘瑛).Plating and Finishing(电镀与精饰)[J],2009,31(12):6—18[19]Bard A.J.,Faulkner L.R.;Translated by SHAO Yuan-Hua(邵元华),ZHU Guo-Yi(朱果逸),DONG Xian-Dui(董献堆),ZHANG Bai-Lin(张柏林).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5:511—533[20]LI Yun-Hui(李云辉),WANG Chun-Yan(王春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电化学发光)[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8:55—62[21]Guo Z.,Dong S..Anal.Chem.[J],2004,76:2683—2688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ZnO-Cand ZnO-MWCNT Composite60Coating Electrodes Fabricated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HUANG Zi-Yang1*,LIANG Guang-Chao1,FAN Lou-Zhen2(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2.College of Chemistr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and ZnO-MWCNT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s were fabricated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Abstract ZnO-C60tion on indium tin oxide(ITO)conductive glass surface,and the strength between coating and conductive glass was enhanced by heating treatment sequentially.The surface photography of electrode coatings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by CHI705elec-compos-trochemical analyzer and PMI-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nO-C60ite coating electrode possesses a high stability and a strong photo-generated current over30%compared with base current(whereΔi=0.022μA),the latter was studied by amperometric curve(i-t)and open circuit po-tential time(OCPT)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The ZnO-MWCNT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 ownes a high stability and a stro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capability,the latter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and amperometric curve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ystem.These two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s are hopeful of developing a brand optoelectronic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electronic devices.Keywords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ZnO-C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ZnO-MWCNT composite coating60electrode;Photo-generated current;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d.:S,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