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
高温中暑卫生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高温天气现象日益频繁,高温中暑事件也随之增多。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高温中暑事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公众对高温中暑的认识和防范意识;2. 建立健全高温中暑监测、预警、救治体系;3. 确保高温中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4. 减少高温中暑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高温中暑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高温中暑应急工作。
2. 高温中暑卫生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工作。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高温中暑卫生应急工作。
4.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高温中暑病例的救治工作。
5. 各级气象部门负责高温中暑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6. 各级教育、民政、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高温中暑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警与监测1. 气象部门根据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适时发布高温中暑预警信息。
2.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高温中暑监测数据,定期发布高温中暑风险提示。
3. 各级医疗机构加强高温中暑病例监测,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五、应急处置1. 病例救治:各级医疗机构要确保救治能力,及时救治高温中暑病例。
2. 应急救援:高温中暑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
3. 信息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高温中暑事件信息。
4. 临时安置:对因高温中暑导致无法正常生活的人群,要及时进行临时安置。
5. 公众宣传:加强高温中暑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六、恢复与重建1. 对高温中暑事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2. 加强高温中暑救治能力建设,提高救治水平。
3. 加强高温中暑监测、预警、信息报告体系建设。
4. 完善高温中暑救治网络,提高救治效率。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高温中暑卫生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高温天气频繁出现,高温中暑事件也逐渐增多。
高温中暑是由于长时间的高温暴晒导致人体热量无法正常散发,从而造成身体热量过高和体温升高的一种疾病。
高温中暑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二、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高效、迅速的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机制,以提高对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三、责任1.政府部门:(1)制定和完善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动作。
(2)加强对高温中暑事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
(3)组织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措施的快速响应。
2.卫生部门:(1)加强高温中暑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醒公众注意高温天气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2)组织协调医疗资源,成立高温中暑救治专家组,并提供相关培训。
(3)建立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
(4)及时处理高温中暑患者,确保其得到及时的救治。
(5)收集和整理高温中暑事件的数据及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3.公众:(1)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在高温天气暴晒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补充水分。
(3)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高温天气的变化和预警信息。
(4)遇到高温中暑症状,要及时就医,尽早得到救治。
四、应急流程1.监测和预警(1)建立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环境监测和人群健康监测等。
(2)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
2.宣传和预防(1)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开展高温中暑预防知识的宣传。
(2)提醒公众注意高温天气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例如避免长时间暴晒、补充水分等。
(3)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保护,例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
3.救援和救治(1)组织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做好高温中暑救援的准备工作。
高温中暑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卫生应急预案一、预案背景与目的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此预案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机制,减少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预警机制1. 高温预警发布- 当地气象部门应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
2. 高温中暑风险评估- 卫生健康部门应结合气象信息,评估不同人群的中暑风险,特别是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三、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 加强高温天气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2. 环境改善- 鼓励各单位采取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增设遮阳设施等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3. 医疗准备- 医疗机构要备足防暑药品和救治设备,确保一旦发生中暑能够及时有效救治。
四、应急响应1. 应急指挥机构建立- 成立专门的高温中暑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快速反应。
2. 应急资源配置- 根据需要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包括医护人员、救护车辆、救治药品等。
3. 应急处置流程- 制定详细的中暑应急处置流程,包括现场急救、转运救治、后续跟踪等环节。
五、后期恢复与评估1. 健康监测- 对中暑患者进行健康监测,防止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2. 效果评估- 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六、培训与演练1. 人员培训- 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高温中暑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应急演练- 组织开展高温中暑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结语。
卫生院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卫生院中暑应急救援预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卫生院在高温季节中暑患者的及时救治,提高应对中暑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卫生院在夏季高温季节中,遇到中暑患者就诊的应急情况。
三、中暑定义及症状中暑是指由于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等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的急性疾病。
中暑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
严重中暑可导致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四、应急救援流程1.接诊:医务人员接到中暑患者时,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询问病史,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
2.紧急处理:根据患者症状,给予相应的紧急处理,如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给予冷盐水等。
3.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皮肤温度等。
4.救治: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如降温、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炎、抗休克等。
5.转诊:如有必要,将患者转至具备更全面治疗条件的医院。
五、应急救援措施1.物理降温:使用冰袋、冷盐水等方法,迅速降低患者体温。
2.补液:给予患者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纠正脱水状态。
3.纠正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电解质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电解质补充剂。
4.抗炎:给予抗生素,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
5.抗休克:对于严重中暑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如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六、急救物资准备1.药品: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抗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群、退热药等。
2.器械:体温计、血压计、心电监护仪、吸氧设备、冷敷包、急救箱等。
3.器材:输液架、担架、轮椅等。
七、急救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中暑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对能力。
八、预案的修订和培训1.卫生院应定期评估本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中暑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确保每位医务人员熟悉并掌握预案内容。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在高温天气条件下,人们容易遭受中暑的危害。
中暑是指由于机体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或过度劳动导致体温调节失调而引起的疾病,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建立一套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中暑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 原则:科学、快速、有效。
三、组织与管理1.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员,包括领导、卫生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等。
2. 制定详细的工作分工与流程,确保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协调。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高温中暑风险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提供安全、凉爽的避暑场所,要求在公共场所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晒措施。
3. 对高风险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进行重点排查和关注,提供个别健康指导。
4. 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以便公众能够采取相应措施。
五、事件应对1. 提供紧急救助:建立紧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救护人员和急救设备,对中暑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2.提供适宜护理:在医疗机构设立中暑患者护理区,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传染病防控:在护理过程中加强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协调资源:组织各级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合理调度和利用资源。
六、信息监测与评估1. 监测:建立高温中暑事件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卫生资源的利用情况。
2. 评估:针对每一起中暑事件,进行事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今后的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七、培训和演练1. 组织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举行演练:定期进行实际高温中暑事件的模拟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应急预案评估与完善1. 针对实际应急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预案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示例1事故特征1.1高温中暑的起因1.1.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
1.1.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
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1.2高温中暑的类型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
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1.2.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1.2.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
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1.2.3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
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1.3高温中暑的危害1.3.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的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1.3.2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露天施工,以及在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发生的高温中暑,尤其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中暑,会产生高处坠落等二次伤害的危险。
中暑人员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中暑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单位内部及单位周边地区发生中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中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小组应急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中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转诊等工作。
(2)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交通管制、事故调查等工作。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发放等工作。
(4)宣传报道组:负责中暑事件的宣传报道、信息发布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中暑人员(1)单位内部员工发现中暑人员时,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组进行处置。
2. 现场急救(1)医疗救护组立即对中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包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用湿毛巾擦拭身体、进行降温处理等。
(2)如中暑人员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3. 转诊治疗(1)根据中暑人员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诊治疗。
(2)如需转诊,应急小组负责联系救护车,将中暑人员送往就近医院。
4. 信息发布(1)宣传报道组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中暑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根据事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信息发布内容。
5. 事故调查安全保卫组对中暑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五、注意事项1.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要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对高温天气的预警和预防,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3. 加强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4. 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准。
中暑应急预案
中暑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中暑是由于高温天气下,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中暑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制定中暑应急预案对于应对突发中暑事件至关重要。
二、责任部门。
1.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协调各方资源,开展中暑应急救援工作。
2.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提供中暑防护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提供中暑急救药品和器械支持。
3. 气象部门,负责发布高温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中暑防护措施。
4. 公共交通部门,负责在高温天气下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维护和保障,确保交通运行安全。
三、预案内容。
1. 高温预警,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预警后,应急管理部门立即启动中暑应急预案,提醒公众做好中暑防护措施。
2. 宣传教育,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中暑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公众避免在炎热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水等。
3. 应急救援,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培训中暑急救技能,配置急救药品和器械,确保在发生中暑事件时能够迅速进行救援。
4. 公共交通保障,公共交通部门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维护和保障,确保在高温天气下公共交通运行安全有序。
5. 紧急救援协调,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调度救援力量,协调各方资源,及时处理中暑应急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中暑对人们的伤害。
四、应急预案执行。
一旦发生中暑事件,各责任部门应立即启动中暑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内容进行应急处置,确保中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五、预案评估和完善。
每次应急预案执行结束后,应急管理部门应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中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中暑应急预案
中暑应急预案
一、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根据中暑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中暑应急响应划分为三个
级别:
1. 一级响应,个别人员中暑,无重大影响;
2. 二级响应,多人中暑,影响范围较大;
3. 三级响应,大规模中暑,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二、应急预案流程。
1. 一级响应:
(1)立即将中暑人员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给予适量的清凉水;
(2)观察中暑人员的症状,如出现呕吐、头晕、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对中暑人员进行急救处理;
(3)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其他人员不会继续中暑。
2. 二级响应:
(1)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中暑影响的区域进行疏散,并进行必要
的安全隔离;
(2)向相关部门报告中暑情况,协调资源进行救援和救助工作;
(3)对中暑人员进行分类处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优先救治。
3. 三级响应:
(1)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大规模救援和救助工作;
(2)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中暑情况,请求支持和协助;
(3)对中暑人员进行全面救治和后续跟踪服务,确保受害者的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应急预案执行。
应急预案执行由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各部门、单位按照预案流程和分工协调配合,确保中暑应急救援和救助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应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预警,加强对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对中暑的自我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暑事故的发生。
济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济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然而,如同其他城市一样,济南市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济南市制定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济南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无论是突发的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还是火灾、爆炸等事故灾难,或是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都在本预案的应对范畴之内。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分级(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根据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二)事故灾难涵盖了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同样按照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级。
(三)公共卫生事件包含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分级标准依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确定。
(四)社会安全事件涉及到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等。
根据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应急指挥机构成立济南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全市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二)工作机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如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等。
(三)现场指挥机构在突发事件现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指挥和协调工作,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XXX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为了保护员工安全、防止事故蔓延,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相关法规制定本救援预案。
编制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本预案适用于高温中暑安全事故事件,中暑通常在夏季或通风条件差的高温场所发生,中暑前一般会出现胸闷、头晕、口渴呼吸不畅、无力等征兆。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应急救援工作,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公司安环部,工作小组包括安全保卫组、事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和事故调查处理组。
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通知指挥全体成员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调动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物资。
安全保卫组负责组织警戒、控制和疏散,事救护组负责组织救护和请求增援,后勤保障组负责运送救援队伍和物品,与救护组协作使用物品。
5、本公司事故调查组负责人为XXX,电话为XXXXXXX。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取证,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并给出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他们还需要配合上级调查组的工作。
6、善后处理组负责人为XXX,电话为XXXXXX。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中暑人员进行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参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
五、预防高温中暑事件的措施如下: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
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4:00进行室外作业。
2、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尽可能调整劳动作业时间,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加强现场巡查。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背景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高温天气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天气中容易出现中暑事件,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卫生应急预案呢?卫生应急预案预防措施1.向公众宣传中暑知识公众应该了解中暑的症状、预防方法以及就诊流程等。
建议政府、媒体等向社会推广中暑预防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鼓励人们适度锻炼在高温天气下,人们应减少运动量,避免在烈日下运动,如果必须在室外运动,则应该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同样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3.提供应急物品在高温天气下,应该随身携带水、盐、毛巾等应急物品,及时采取散热降温的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中暑患者要及时就诊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该及时送往医院或急救中心,并向医护人员主动提供患者的病症情况,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对患者进行救治。
2.组织志愿者开展宣传救助在高温天气下,可以组织志愿者进行中暑知识宣传和救助行动,及时发现和救助中暑患者,同时也可以走村入户,向农村居民宣传中暑知识。
3.卫生部门应加强监测预警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温中暑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向社会公众推送卫生防护知识。
总结高温中暑事件是一种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卫生应急预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高温中暑的发生,我们要从源头预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已发生的事件,我们要及时救治患者,开展宣传救助和监测预警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保障。
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一、编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温天气频发,导致中暑事故逐年增多。
高温中暑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障碍而引起的急性热病。
为提高应对高温中暑医疗救治能力,降低中暑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特制定本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高温中暑医疗救治指挥部,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应急、气象、交通、公安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应急处置等工作。
3. 组建医疗救治队伍,包括急救、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专业医生,以及护士、技师、司机等后勤保障人员。
4. 设立专家咨询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暑救治专家组成,为医疗救治提供技术支持。
三、预警与监测1. 气象部门负责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
2.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收集医疗机构中暑病例数据,分析中暑流行趋势,为预警提供依据。
3.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汇总预警信息,制定医疗救治预案,并向各医疗机构下达预警通知。
四、医疗救治流程1. 发现中暑患者,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冰袋敷腋下等。
2. 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并根据病情给予吸氧、补液等治疗。
4. 疑似热射病患者,立即送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
5. 重症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综合治疗。
6. 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五、资源保障1.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统筹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救治工作需要。
2.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医疗救治经费,确保救治工作顺利开展。
3. 交通部门负责保障救治车辆畅通,确保患者及时转运。
4.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救治现场秩序,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六、培训与演练1.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机构开展中暑救治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救治能力。
高温中暑卫生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高温天气引发的中暑事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社区、学校等在高温天气期间发生的中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部,负责高温中暑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社区、学校等,应成立相应的高温中暑应急小组,负责本单位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高温天气监测,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
2. 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合理安排户外作业。
3. 加强防暑降温设施建设,确保空调、风扇等设备正常运行。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暑降温意识。
5. 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料,确保职工、居民饮水需求。
6. 加强高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五、应急处置1. 发现中暑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道畅通。
(2)给予清凉饮料,如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
(3)对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冷敷等。
(4)如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救治。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中暑病例的监测和报告。
(2)提高医务人员中暑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开展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病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总结与评估1.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社区、学校等应定期开展高温中暑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对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起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3 合用范围本预案合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起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殊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普通(ⅳ级)四级。
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 特殊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24 小时内, 1 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 300 人以上(含 300 人) ,或者有 10 例以上(含 10 例)死亡病例发生;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温和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24 小时内, 1 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 150 人至 299 人,或者有 4 至 9 例死亡病例发生;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温和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a.24 小时内, 1 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 100 人至 149 人,或者有 1 至 3 例死亡病例发生;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温和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分级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分级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安全,防止中暑事故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中暑事件的能力,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中暑应急处理体系,明确各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在中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预案分级根据中暑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预案将中暑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级别:1.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疼、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上升。
----A级应急预案。
2. 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到38.5度以上----A级应急预案3. 重度中暑:1)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以高热、意思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2)热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3)热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和短暂晕厥。
----B级应急预案三、各级预案响应措施1. A级应急预案响应措施:(1)发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症状时,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躺,解开衣领,提供含盐0.3%的清凉饮料。
(2)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
(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救治。
2. B级应急预案响应措施:(1)发现重度中暑症状时,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躺,解开衣领,提供含盐0.3%的清凉饮料。
(2)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
(3)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救治,同时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
(4)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协助救治,做好信息上报和舆论引导工作。
四、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公司应定期组织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的培训,使员工掌握中暑的预防知识、急救技能和应急响应措施。
2. 公司应定期开展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应对突发中暑事件的能力。
2024年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2024年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第一章:引言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耗水和排汗过多,引起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一种疾病。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密集,中暑事故可能性越来越高。
因此,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中暑事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中暑事故的基本介绍、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响应实施、事后评估与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中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第二章:中暑事故基本介绍2.1 中暑事故的定义和特征中暑事故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因人体长时间受热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包括高热、头晕、乏力、口渴、呕吐、皮肤潮红等。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厥、惊厥、抽搐、休克等危险情况。
2.2 中暑事故的危害及影响范围中暑事故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和严重性,对受害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中暑事故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工作生产中断、医疗资源紧张等。
第三章:应急响应组织3.1 中暑事故应急响应机构的建立中暑事故应急响应机构的建立是确保应急处置能够迅速、高效进行的前提。
应急响应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指挥部、指挥组和专家组等。
指挥部负责整个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调度和决策,指挥组负责具体指挥和落实,专家组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指导。
3.2 应急响应机构的人员配置应急响应机构的人员配置包括指挥人员、专家人员、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等。
指挥人员负责统筹协调工作,专家人员负责提供专业指导,救援人员负责实施救援行动,医护人员负责对受害人进行医疗救治。
3.3 应急响应机构的设施和装备应急响应机构的设施和装备包括指挥中心、通信设备、救援车辆、应急物资等。
其中,指挥中心应具备信息高效传递、指挥调度、数据分析等功能;通信设备应确保通讯畅通,实时传递指令和信息;救援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应急物资包括急救药品、生活物资等。
第四章:应急响应实施4.1 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根据中暑事故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高温天气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高温天气中暑应急救援预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温天气频发,中暑作为一种常见的热伤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高温天气中暑应急救援能力,降低中暑事故发生率,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目的1. 及时、有效地开展高温天气中暑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中暑事故的发生。
2. 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救援意识,加强中暑预防知识普及。
3. 规范应急救援流程,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4.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预案适用范围1.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高温天气中暑的应急救援工作。
2.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社区等场所的中暑应急救援。
3. 本预案适用于室外作业、高温作业、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的中暑应急救援。
三、应急救援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中暑应急救援工作。
2. 设立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病情评估、转送医疗机构等工作。
3. 设立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护理和康复工作。
4. 设立宣传教育组,负责中暑预防知识普及和应急救援演练。
四、应急救援措施1. 中暑预防措施(1)加强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提前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2)加强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建设,降低作业场所温度。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作业。
(4)加强中暑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 中暑应急救援流程(1)发现中暑患者,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躺,解开束缚,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患者口服清凉饮料、淡盐水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用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方法降低患者体温。
(4)对病情较重的中暑患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机构救援。
(5)在医生指导下,对中暑患者进行救治,直至病情稳定。
3. 应急救援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防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防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防高温中暑事故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2019年三伏期为40天,其中初伏为7月12日至21日,共10天;中伏为7月22日至8月10日,共20天;末伏为8月11日至20日,共10天。
应急预案高温中暑是在高温天气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事故。
及时抢救和正确的方法可以极大程度上拯救中暑者。
编制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尽最大的努力把中暑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减少人员伤亡。
预案细则如下:一、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应急救援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自救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以保护人员安全为第一目标。
3.所有人员都有义务参加或配合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工作。
二、应急救援体系以项目部为单位,各单位按实际情况安排救援岗位)1.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架图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现场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通信疏导小组事故调查小组2.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各工作小组成员总指挥:联系副总指挥:联系现场处置小组成员:后勤保障小组成员:通信疏导小组成员:事故调查小组成员:3.应急指挥部职责1.所有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2.现场事故评估;3.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4.控制紧急情况和应急专项资金的落实;5.与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及对外发布信息。
4.应急工作小组职责1.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对中暑人员的保护和急救措施。
2.后期保障小组:负责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安全防护装备和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3.通信疏导小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有效沟通并维持救援通道畅通。
三、预防措施1.暑期施工必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采用上午早上班、早下班,下午晚上班、晚下班的方法,避开中午炎热高温时段。
让户外施工人员尽量不要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不间断作业,根据条件在作业场所增设遮荫设施。
2.施工现场有饮水点,并及时发放防暑降温药品。
3.高温时段发现有身体感觉不适的作业人员,及时按防暑降温知识急救方法治理或请医生诊治。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在高温夏季,中暑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应对高温中暑的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一份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旨在及时应对高温中暑事件,有效减少损失。
以下是该预案的内容:一、背景随着气候变化,高温天气越来越频繁。
高温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风险,可能引发中暑、热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制定卫生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公众对高温中暑的认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2. 快速响应高温中暑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伤害;3. 组织卫生应急队伍,保障公众健康;4. 发挥群众力量,共同应对高温中暑事件。
三、卫生应急预案1. 指挥架构预案指挥部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协同卫生、气象、应急等部门组成。
指挥部将根据预警情况,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等级,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2. 预警机制建立高温中暑预警机制,监测气象变化,及时发布高温预警。
预警信息应以短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传播,以提醒公众注意防护。
3. 防护宣传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高温中暑的预防宣传。
包括但不限于宣传单页、微博、微信群、广播、电视等方式。
重点宣传中暑的症状、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4. 公众救助体系建立公众救助热线,一旦发生高温中暑事件,公众可通过该热线获得指导和救助服务。
热线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疗知识,能够为中暑患者提供急救指导。
5. 救护与转运建立高温中暑患者救护与转运网络,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救护车辆应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需做好接诊准备,为中暑患者提供适时有效的治疗。
6. 人员防护与救援相关工作人员在高温工作环境中时,应穿戴透气、防护性好的工作服,佩戴防护帽、口罩等。
必要时,应设立临时休息点,提供饮用水、遮阳等设施。
7. 高温工作安排对于高温环境中的岗位,应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休息、饮水等。
尽量避免高温时段进行户外作业,减少中暑风险。
8. 数据监测与评估建立高温中暑事件数据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发布相关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为应对未来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卫生局文件济南市气象局济卫应急发…2010‟10号关于印发《济南市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县(市)区卫生局、市气象局、卫生局直各单位: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卫生厅、省气象局《山东省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规定,市卫生局、市气象局联合制定了《济南市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现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八日济南市卫生局办公室2010年7月8日印发济南市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预防和处臵发生在我市区域内的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山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市区域内,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1.4 事件分级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 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2)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2)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 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 工作原则1.5.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
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
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各级卫生、气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做好辖区内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预警、医疗救治和相关应急处臵工作。
1.5.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
各级卫生、气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温中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规范,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臵高温中暑事件。
1.5.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2.1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根据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结合地区气候背景资料,以及高温持续时间,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四个等级。
具体分级办法参见中国气象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实施方案。
2.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各级气象部门根据监测预报确定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适时开展预报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防范提示。
3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3.1 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3.1.1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单位和群众健康以及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为监测、报告单位。
3.1.2 高温中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3.1.3 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高温中暑事件报告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审核、分级确认的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为高温中暑事件的常规监测、报告时限。
各地卫生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高温气象条件的实际,适当提前本地区的启动时间,或推迟事件监测、报告的终止时间。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后填写《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于当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
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当日以最快方式将《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高温中暑病例,由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单位在当日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后者进行网络报告。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12:00时汇总辖区内前24小时报告的高温中暑病例总数,对照高温中暑事件分级标准,对符合高温中暑事件的,要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以归并的方式作为高温中暑事件上报,同时通知同级气象业务单位,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对高温中暑事件进行确认,并通报同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
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缩短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
3.2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预警建立高温中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高温中暑事件的预测分析,结合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确定预警发布的级别,经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发布。
市级及以下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预警,必须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及时分析汇总下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预警,并报送上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3 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提出相应防御措施。
4 应急响应4.1 应急响应启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4.2 应急响应措施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1)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臵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2)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发布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3)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1)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2)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3)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1)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2)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3)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4)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1)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2)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3)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4.3 应急响应终止应急响应终止由发布预警的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
应急响应终止主要参考依据为: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持续3天低于预警所需等级以下,并预测在短期内预报级别不会明显上升,且大部分中暑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新发中暑病例数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