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第六讲_820106888

合集下载

《热工基础》课程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是研究与分析热机和常用热力设备(动力装置、制冷装置等)热能转换规律、性质的理论依据,也为识别和判断车辆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分析的实用、有效方法。

《热工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机械类、交通运输类、土建类、车辆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基本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常用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传热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今后分析、研究、处理、解决实际的车辆工程应用问题奠定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

本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公式计算类知识点偏多,学习时应以理解和灵活应用为主,掌握相关的理论、定律及公式,并结合工程实践应用进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内容涵盖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水蒸气与湿空气、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换热等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先修课程基础知识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相关知识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常用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等。

结合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对工程热能的转换和传递问题进行描述、计算。

课程目标2:掌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

并结合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能对工程中热能的转化和传递问题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和求解。

课程目标3:将理论知识点应用于工程实际,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和传递的能量分析计算和不可逆分析计算,具备相关的计算能力。

并运用所学科学原理、理论,识别、判断及分析车辆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和毕业要求2:观测点1-2.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对工程问题进行合理描述。

热工基础ppt教学教材

热工基础ppt教学教材
18
活塞,汽轮机,火箭引擎 Piston, Gas Turbine & Rocket Engines
19
热电厂 Power Plants
20
Air Conditioning
21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介
1、蒸汽动力装置 2、内燃机
22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为什么要有一个放 热的过程?
如果设有放热过程它不是能更好地利用 能源吗?
三个守恒方程是指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和熵守恒方程等,这是热工分析计算的基础;
27
四个热力过程指的是定温、定压、定容和绝热等 四个基本热力过程。包括过程的特点、过程中状 态参数的变化、热量和功量(机械功)的转化情况 等;
在实际的能量转换过程中,转换的效率不可能达 到100%,工程热力学所要研究的就是怎样使这个 效率达到最大,以更好地利用热能。
26
内容: “一种工质、两个基本定律、三个守 恒方程、四个热力过程、五方面应用”
一种工质是指理想气体,包括理想气体的定义、性 质、状态参数、状态方程等;
两个基本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包括 了定律的定性和定量表达及有关应用等;
和破坏力非常大,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 失在1000亿元以上
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节能 7
热能的利用
能量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过程。*
燃料电池
氢、酒精等二次能源
电能
机械能 辐射能
光电池
发电机
机械 风能、水能、海洋能
机械能
热能 直接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
核能
核反应
燃烧 集热器
热机 90%
热 能 直接利用
3
0-1 能量与能源 能量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8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4 课外学时:58)学分:2.5适用对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学等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性质:基础理论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包括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两方面的热工理论知识,获得有关热科学的基本分析计算训练和解决有关热工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还应为学生对热学科的建模和问题的处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热工基础是研究热现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以提高热能利用完善程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学科、材料学科、航空航天和建筑等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将来解决热工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第一、第二定律),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能量分析计算和不可逆分析计算;2.掌握包括理想气体、蒸气和湿空气在内的常用工质的物性特点,能熟练应用常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物性计算;3.掌握不同工质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工质的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计算,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热能转换的能量分析和计算能力;4.掌握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机理,进而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5.能对较简单的工程传热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具有解决较简单的传热问题,尤其解决是与力学分析有关的传热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0绪论(能源概述)1、内容:能源和热能利用的基本知识:本学科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要求: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概况;了解能源和热能利用的概况,能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节能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理解本课程与专业的关系。

《热工基础》第六章

《热工基础》第六章

由于水的压缩性很小,水泵消耗的功与汽轮机 作出的功相比甚小,可忽略不计, h4 h3 0
t
(h1 h2 ) (h4 h1 h4
h3 )
h1 h1
h2 h4
h1 h2 h1 h3
汽耗率 :动力装置每输出1J功所消耗的蒸汽量
d 1 wnet
单位:kg/J
工程单位:kg/(kW·h)
汽油机:小型汽车,摩托
按燃料 柴油机: 中、大型汽车,火车,轮船, 移动电站
煤油机: 航空
按点燃方式: 点燃式、压燃式
按冲程数: 二冲程、四冲程
16
第六章小结
(1) 掌握朗肯循环的工作过程。 (2) 了解朗肯循环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循 环效率的途径。
17
1 kW·h = 3600 kJ
P130 例题6-1 1 kg/J = 3600 kg/(kWh)
7
3.蒸汽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t
h1 h2 h1 h4
h1 h2 h1 h3
朗肯循环的热效率 与新蒸汽的温度t1(初温)、
压力p1(初压)以及乏汽的压力p2(终压)有关。
将朗肯循环折合成熵变相
第六章 动力装置循环
本章将分别介绍典型动力装置—— 蒸 汽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对相应的理想工 作循环进行分析,了解循环效率的影响因 素,掌握提高循环效率的方法。
1
热能动力装置 : 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也称为
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动力装置循环(简称动力循环或热机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以蒸汽为工质的热机工作循环(如蒸
4-5-6-1:水与水蒸气在锅炉 中的可逆定压加热过程;
1-2 : 水 蒸 气 在 汽 轮 机 中 的 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2-3 : 乏 汽 在 冷 凝 器 中 的 定 压放热过程。

热工基础

热工基础

绪论§0—1 自然界中的能源及热能的利用自然界中可以供人们生活、生产上使用的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燃料的化学能及原子核能等,在这些能源中除风能和水能是以机械能的形式(指空气的动能和水的位能)直接被人们利用以外,其它各种能源,或是直接以热能的形式存在(太阳能、地热能),或是经过燃烧反应、原子核反应,使能量转化为热能的形式,然后再予以利用。

所以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其主要形式是热能。

热能的利用,通常有下述的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直接利用,将热能直接用于冶炼、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加热,如熔化、烘干、采暖等;另一种是间接利用,通常是指将热能通过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电能的形式而加以利用,例如飞机、船舶、火车、汽车以及大型热力发电厂等都是以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作为动力源,其中所采用的热能动力装置或热力发动机目前在动力工业中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在热能的间接利用中,能量的转换往往是能量利用的前提,各种热动力装置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动力机带动发电机,最后转换成电能的形式利用,电能具有输送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燃气等燃料,根据有限的地下燃料资源,很难满足工业飞速发展的需要,所以从技术上改造原有设备,节约能源消耗,提高热能利用率,是人们长期的战斗任务。

此外,就是开发新能源,便如地热能、太阳能和原于核能等,也应使之更加有效地进行能量转换。

因为太阳能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能源,而进行热核反应的物质在地球上储存量也是极大的。

最近我国还确定了“实行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要把节流放在优先地位”的总方针,正是为了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这就要求从事能量转换学科及力能工作者必须掌握有关能量及其相互转换规律的知识——即工程热力学的知识。

§0—2 热力学及热力工程的发展简史热现象是人类生活中最早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之一。

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就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例子。

热工基础 第6章 循环

热工基础 第6章 循环

膨胀过程理想化为定熵膨胀过程;排气过程理想化为可逆定容冷却过程。
开口系统简化为闭口系统(进排气功相等,相互抵消)
7
§6-2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
三、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01 吸气 12 压缩 23 喷油、燃烧 34 燃烧 45 膨胀作功 50 排气
吸、排气线重合、忽略
压缩、膨胀1-2及4-5等熵过程
燃烧2-3等容吸热+3-4定压吸热
5
w12 w34 w45
1
0
v
Rg
1
T1
1
p2 p1
1
p3
v4
v3
Rg
1
T4
1
p5 p4
1
q1 q23 q34 cV T3 T2 c p T4 T3
§6-2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
2. 循环热效率
t
wnet q1
wnet qnet q1 q2
二、分析动力循环的方法
变温热源的可逆循环
T
任意循环a-b-c-d-a→等效卡诺循环A-B-C-D-A。
平均吸热温度: Tm,1
q1 sc sa
Tds
a-b-c
sc sa
T1 Tm1 A
a
b
B c
平均放热温度:
Tm,2
q2 sc sa
Tds
ad c
sc sa
Tm2 D
C
T2
d
任意循环的等效卡诺循环热效率:
1)
§6-2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
3. 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循环热效率的途径
t
1
1
k 1
(
k 1 1) k (
1)
上式说明: (1) 常 数 , 常 数 , t

热工基础第06章 常用工质的性质和热力过程PPT课件

热工基础第06章 常用工质的性质和热力过程PPT课件
基本热力过程
2) 简化为可逆过程 (不可逆再修正)
研究热力学过程的依据
1) 热一律 qd u w d h w t
(稳流) qΔh1 2Δcf2gΔzws
2) 理想气体 pvRgT cp cv Rg uf(T) hf(T)
kcp cv
3)可逆过程 wpdv w tvdpq Tds
研究热力学过程的步骤
1.023109J/h
方法二:采用平均比热表
查表得空气的 c2 p,050 10J1/(k6g K)
c2 p,0 510J0/(k 5g K) Q q m ( c 2 p 5 , 0 0 t 2 c 2 p 5 , 0 t 1 ) 4 . 5 3 1 0 3 ( 1 0 1 6 2 5 0 1 0 0 5 2 5 ) J / h
2、实际气体
不能用简单的式子描述的真实气体。如 火力发电的水蒸气、制冷空调中制冷剂等。
为什么热机中使用的 工质一般都是气态物质?
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
容积功
物质有固 气液三态
气态
工质体积 变化显著
第一节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假设
1.分子本身是不占容积的弹性质点
2.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现实中没有理想气体
但是, 当实际气体 p 较小, v 很大, T 不太低时, 即处于远离液态的稀薄状态时, 可视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mol:PVm=RT Vm——摩尔体积 R——摩尔气体常数
(通用气体常数), R=8.314J/(mol·K)
n mol:PV=nRT
计算时注意事项
1.绝对压力
2.热力学温度 3.均用国际单位
1kg: Pv=RgT Rg=R/M——气体常数, J/(kg·K) M——摩尔质量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热工基础培训教程是一种专为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业人员设计的教育培训工具,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热工学知识,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技术水平。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领域,热力学是非常基础的一门学科,热工基础培训教程也是围绕这门学科设计的。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热工基础培训教程中会讲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以及在热工应用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让学员能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知识。

2.热力学循环及其应用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热力学循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原理。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中会涵盖不同的热力学循环模型及其应用案例,让学员能够了解热力学循环如何在工程中应用。

3.热传导、热对流及辐射传热热传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也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现象。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中会详细讲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案例,让学员能够掌握专业知识。

4.热工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进行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热工试验,在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中也会涵盖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

5.新能源技术在当前的环境下,新能源技术成为了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迫切需要掌握的新知识。

热工基础培训教程中也会讲解太阳能、风能等常见的新能源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热工基础培训教程,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可以更加了解热工学知识,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现象,掌握热力学循环在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学习新能源技术等新知识,提高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

因此,热工基础培训教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业人员必备的教育培训工具之一。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x2160541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热工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课程编码:x2160541学时数:40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5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一、课程简介《热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包括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两部分内容。

工程热力学部分主要介绍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常用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基本热力过程与典型热力循环;传热学部分主要介绍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基本规律、求解方法以及控制热量传递过程的技术措施,换热器的热计算方法。

通过《热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使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简单热学问题的分析和求解能力;掌握能量转换规律和有效利用能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零)绪论1. 能量与能源:了解能量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2. 热工基础的研究内容:掌握热工基础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概念1. 热力系统:理解工质、热力系的定义,掌握热力系的分类;(重点)2.平衡状态与状态参数:理解热力状态和状态参数的定义,掌握平衡状态的物理意义及实现条件;3. 状态方程与状态参数坐标图:了解状态方程式及参数坐标图的物理意义及作用;4.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理解热力过程、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的物理意义与联系;(难点)5. 功量与热量:掌握功量与热量的概念和计算。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系统的储存能:掌握能量、热力系统储存能、热力学能的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3.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掌握封闭热力系的能量方程并熟练应用;(重点)4.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掌握开口热力系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并熟练应用,掌握体积变化功、轴功、流动功和技术功的概念,理解焓的定义式及物理意义;(难点)5.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了解常用热工设备主要交换的能量及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简化式。

热工基础热工基础 (60)

热工基础热工基础 (60)

第4章气体的热力过程§4-2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3)余隙容积V3对压气机理论耗功的影响假定1—2、3—4的多变指数均等于n则理论耗功Wc为Wnnp Vppnnp Vppnnnnc11211443411111 --=-⎛⎝⎫⎭⎪⎪-⎡⎣⎢⎢⎢⎤⎦⎥⎥⎥--⎛⎝⎫⎭⎪⎪-⎡⎣⎢⎢⎢⎤⎦⎥⎥⎥()Wnnp V Vppnnp Vppnnnnc1142111ef2111111 --=--⎛⎝⎫⎭⎪⎪-⎡⎣⎢⎢⎢⎤⎦⎥⎥⎥=-⎛⎝⎫⎭⎪⎪-⎡⎣⎢⎢⎢⎤⎦⎥⎥⎥p1=p4p3=p2=-V V Vef14称为有效吸气容积,即实际吸入的气体体积式中若吸入气体压力为p 1,温度为T 1,则实际吸气的质量服从=p V mR T 1ef g 1将其代入上式W n n mR T p p n n c g 121111-=-⎛⎝ ⎫⎭⎪⎪-⎡⎣⎢⎢⎢⎤⎦⎥⎥⎥或w n n R T p p n n p v p p n n n n c g 1211112111111--=-⎛⎝ ⎫⎭⎪⎪-⎡⎣⎢⎢⎢⎤⎦⎥⎥⎥=-⎛⎝ ⎫⎭⎪⎪-⎡⎣⎢⎢⎢⎤⎦⎥⎥⎥结论上式与无余隙容积对生产1kg 压缩气体理论耗功相同。

但有余隙容积时,会使每次进气量减小,气缸容积不能充分利用;且实际存在不可逆损失,压气机耗功增加。

三、多级压缩及级间冷却储气罐冷却水高压缸低压缸进气口1、多级压缩机工作原理(以两级为例)进气口低压气缸冷却器高压气缸,压缩到压力p 3压力由p 1升高至p 2体积减小,温度为进气温度P 2 、T 1气体P 1 、T 1气体三、多级压缩及级间冷却进气口低压气缸冷却器高压气缸,压缩到压力p 3压力由p 1升高至p 2体积减小,温度为进气温度P 2 、T 1气体P 1 、T 1气体pOV12345p 1p 2p 32pV=常数2'3'2两级压缩、中间冷却示功图2、最佳级间压力的确定pOV12345p 1p 2p 3V 2pV=常数2'3'V 2'两级压缩、中间冷却示功图各级间压力按使压气机耗总功最小的原则确定,以二级压气机为例二级压气机消耗总功=+W W W c c,l c,hW c,l —低压气缸所消耗的功W c,h —高压气缸所消耗的功Wnnp Vppnnp Vppnnnnc112112'2'3211111 --=-⎛⎝⎫⎭⎪⎪-⎡⎣⎢⎢⎢⎤⎦⎥⎥⎥+-⎛⎝⎫⎭⎪⎪-⎡⎣⎢⎢⎢⎤⎦⎥⎥⎥=T T12'=p V p V1122'Wnnp Vppppnnnnc1121132112 --=-⎛⎝⎫⎭⎪⎪+⎛⎝⎫⎭⎪⎪-⎡⎣⎢⎢⎢⎤⎦⎥⎥⎥为求Wc 最小可时中间压力p2令d Wc/d p2=0 =p p p 213=p p p p//2132即故当两缸压力比相等时,两级压缩所需的总功最小结论通过类似上述方法可推得,对于多级压气机,各级压力比相等时压气机所消耗的总功最少Z 级压缩各级压力比πi 应相等π=+p p /i Z 11Z根据上述原则选择中间压力,还可知各级气缸排气温度相等即每个气缸的温度条件相同;各级所消耗的功相等则总功W c =ZW c,i ;每级向外散出的热量相等,即各级中间冷却器热负荷相等。

热工基础

热工基础

热工基础-------微电子一、微电子的基本概念: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大战中、后期,由于军事需要对电子设备提出了不少具有根本意义的设想,并研究出一些有用的技术。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后来又结合印刷电路组装使电子电路在小型化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

集成电路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70年代,微电子技术进入了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中心的新阶段。

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正向集成系统发展,电路的设计也日益复杂、费时和昂贵。

实际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较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不可能的。

7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利用计算机的设计有很大的进展。

制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器件模拟、电路模拟、逻辑模拟、布局布线的计算辅助设计等程序,都先后研究成功,并发展成为包括校核、优化等算法在内的混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乃至整套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管理,也已开始实现。

此外,与大规模集成和超大规模集成的高速发展相适应,有关的器件材料科学和技术、测试科学和计算机辅助测试、封装技术和超净室技术等都有重大的进展。

电子技术发展很快,在工艺技术上,微细加工技术,如电子束、离子束、X射线等复印技术和干法刻蚀技术日益完善,使生产上在到亚微米以至更高的光刻水平,集成电路的集成弃将超大型越每片106—107个元件,以至达到全图片上集成一个复杂的微电子系统。

高质量的超薄氧化层、新的离子注入退火技术、高电导高熔点金属以其硅化物金属化和浅欧姆结等一系列工艺技术正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微电子技术的设计和测试技术方面,随着集成度和集成系统复杂性的提高,冗余技术、容错技术,将在设计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第六章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第六章

P3 T3 2675 3.103 P2 T2 862
3 到 4 为定压过程,所以有:
T4
q3 4 cV
T3
1300 1.004
2675
3970 K
P4 P3 12484 kPa
所以预胀比为:
v4 T4 3970 1.484 v3 T3 2675
所以循环热效率为:
1
k 1
1.75 1.507 1.4 1
161.411.75 1 1.4 1.75
1.507
1
65.10%
(3) =2.25 由 1 到 2 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可逆绝热压缩过程,所以有:
k 1
T2
T1
v1 v2
T1 k1 300 161.41 909K
k
P2
P1
v1 v2
P1 k 0.1 161.4 4.85MPa
1.5 1.711.4 1
1 1.4 1.5
1.71
1
63.90%
(2) =1.75 由 1 到 2 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可逆绝热压缩过程,所以有:
k 1
T2
T1
v1 v2
T1 k1 300 161.41 909K
k
P2
P1
v1 v2
P1 k 0.1 161.4 4.85MPa
查表得: h3=121.29kJ/kg 吸热量:q1=h1-h3=3558.58-121.29=3437.29kJ/kg 净功量:wnet=h1-h2=3558.58-2179.11=1379.47kJ/kg
热效率:= wnet = 1379.47 =40.13% q1 3437.29
干度:x=0.846 6-2 解: 1 点:由 P1=13MPa, t1=535C 得: h1=3430.18kJ/kg, s1=6.559kJ/(kg.K) 5 点:由 s5=s1=6.559kJ/(kg.K), 得: P5=1.082MPa ,h5=2779.07kJ/kg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张学学)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张学学)

第一章思考题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

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

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不正确。

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 没有盛满水的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是什幺原因?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

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的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 用U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的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的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答:严格说来,是有影响的,因为U型管越粗,就有越多的被测工质进入U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的准确性影响越大。

习题1-1 解:kPa bar p b 100.61.00610133.37555==⨯⨯=-1. kPa p p p g b 6.137********.100=+=+=2. kPa bar p p p b g 4.149494.1006.15.2==-=-=3. kPa mmHg p p p v b 3315.755700755==-=-=4. kPa bar p p p b v 6.50506.05.0006.1==-==-1-2 图1-8表示常用的斜管式微压计的工作原理。

《热工基础》第六讲_820106888

《热工基础》第六讲_820106888
提高热效率有哪几种途径? 增大T1,减小T2 卡诺的工作为提高热机效率指明了方向
13 14
q1 T1sab q 2 T2 sab
5-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c 1
T2 T1
5-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c 1
T2 T1
3)当T1等于T2时,热循环效率等于0,即单一热源连续 作功是不可能的
1
28
2
2
Qrev
T
克劳修斯积分
27
1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可逆循环有克劳修斯积分等式: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
可逆小循环 用一组等熵线分割循环 不可逆小循环

Qrev
T
0
此式可作为可逆循环的一种判据。 对于不可逆循环呢?
气体自发向真空膨胀,但却不能自发压缩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4)功热转化
重物下落,水温升高; 水温下降,重物升高? 只要重物势能增加小于等于水降内能 减少,不违反第一定律。 可以自动、无条 件地、全部转化 不可能全部 无条件转化
(2)有限温差下的传热
热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却不能 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这样一个自然规律,即在热力 过程中参与转换与传递的各种能量在数量上是守恒的。但 它并没有说明,满足能量守恒原则的过程是否都能实现。 经验告诉我们,自然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揭示热力过程方向、条件与限度的定律是热力 学第二定律。
2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1)自由膨胀
三、 不可逆绝热过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卡诺定理
某热机,从167 ℃的热源接受热量,向7 ℃冷 源排热,热机每接受1 000 kJ热量,能发出0.12 kW·h 的电力。请判定是否可行?
Wnet Q (1
21
T0 ) T
22
5-3 卡诺定理
从是否违反自然界普遍规律着手
Wnet 0.12 3600 432 kJ Q1 1 000 kJ
以微卡诺循环a-b-f-g-a为例:
Q1 a-b:定温吸热,工质与热源温度相等,均为Tr1,吸热量
f-g:定温放热,工质与冷源温度相等,均为Tr2,放热量 Q2
c 1
2
1
B
每个微循环均可用相应的 卡诺循环替代。 这些微小卡诺循环的总合 也构成了循环1-A-2-B-1
Q2 T 1 r2 Q1 Tr1
T 1 T1 T 2 T2 t c
19
_
_
20
5-3 卡诺定理
结论:
(1)卡诺定理指出了热效率的极限值,这一极限值仅与 热源及冷源的温度有关。由于 T2= 0, T1都不可能, 因此热机热效率恒小于1。 (2)提高热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热源温度T1,降低 冷源温度T2,以及尽可能减少不可逆因素。 (3)由于不花代价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以大气环境温度T0 为限,而比较稳定,视为定值,那么温度为T的热源放出 的热量Q最多能作的功只有: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任意过程
对于图中不可逆循环1A2B1(其中1A2不可逆,1B2可逆):
欲设计一热机,从温度为973K的热源吸热2000kJ, 向温度为303K的冷源放热800kJ。 (1)问此循环能否实现? (2)若把此热机当制冷机用,从冷源吸热 800kJ, 能否可能向热源放热 2000kJ ?欲使之从冷源吸热 800kJ,至少需耗多少功?
Q Q Q T 1 2 1 r2 1 2 0 Q1 Tr1 Tr1 Tr 2
对于整个不可逆循环:
此式为判断循环是否可逆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 表达式。
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
注意:1)Tr是热源温度; 2)工质循环,故 Q 的符号以工质考虑。
32
T
0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dS


Qrev Qrev 0 1 A 2 T 2 B 1 T r r
Qrev
Tr 0 或
Qrev Qrev Tr T
或 ds
q rev q rev Tr T

Qrev
T
0
熵是状态参数:
dS 0
S dS
1
28
2
2
Qrev
T
克劳修斯积分
27
1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可逆循环有克劳修斯积分等式: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
可逆小循环 用一组等熵线分割循环 不可逆小循环

Qrev
T
0
此式可作为可逆循环的一种判据。 对于不可逆循环呢?
Tr 0

1 A 2
Q1 Q2 0 2 B 1 Tr1 Tr 2
式中δQ1和δQ2都是换 热量,可统一表示为 δQrev;Tr1和Tr2都是 热源温度,可统一表 示为Tr。
任意工质经一可逆循环,其克劳修斯积分为零。根据状态 函数的数学特性,可以断定被积函数 Qrev T r为某个状态参数 的全微分。1865年,克劳修斯定义这个状态参数为熵( entropy):
29 30
5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可逆微元循环: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循环过程可逆与否的判据:
Q1 Q2 0 Tr1 Tr 2
对于不可逆微元循环:
t c ,
Q Tr 0
Q
r
31
“=” 对应于可逆循环 “<” 对应于不可逆循环
37
q 基准点 T
p ,T
5-5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复合系统与孤立系统
任何一个热力系总 可以将它连同与其相互 作用的一切物体组成一 个复合系统,该复合系 统不再与外界有任何形 式的能量交换与质量交 换,为孤立系统。
5-5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
S iso 0 dS iso 0
热工基础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这样一个自然规律,即在热力 过程中参与转换与传递的各种能量在数量上是守恒的。但 它并没有说明,满足能量守恒原则的过程是否都能实现。 经验告诉我们,自然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揭示热力过程方向、条件与限度的定律是热力 学第二定律。
三、 不可逆绝热过程分析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结论:
dS ad 0 Sad 0
δQ dSdS ad 0 S ad 0
35
可逆绝热过程为定熵过程 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工质的熵必增加
36
6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四、相对熵及熵变量计算 绝对熵:
热力学温度0K时纯物质的熵为零,以此为 起点的熵为绝对熵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熵变量的计算:

S
2
1
Qrev T
可逆过程的熵变计算:可直接采用熵的定义式求解。可 直接求熵变。
相对熵:
通常热力计算中只需确定熵的变化量,因 此可人为规定一个基准点:
无序运动无序能(如热能)
8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克劳修斯说法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不花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 温物体。
有条件 、 不完全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思考题
理想气体可逆等温膨胀
QT W Wt
2.开尔文说法
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 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6
5
1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然过程具有方向性的实质
自然过程具有方向性的实质在于能量有“量”的属 性,还有“质”的属性。 有序运动有序能(如机械能、电能)
无条件 、 完全
7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由于人们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热 力学第二定律”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无论有多少 种不同的说法,它们都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个共同 本质,即自然界的一切自发过程有方向性。
环境一个热源?吸收热量全部转变成功? 是否违反热二律? 不违反。在热量完全转变为功量的过程中,留下了变化, 即气体的压力降低,体积增加,状态发生了变化。
9 10
5-2 卡诺循环
一、卡诺循环:
一个可逆热机在二个恒温热源间工作,完成 以下四个热力过程:
5-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两个可逆定温过程+两个可逆绝热过程
t 1
q 面积gnme lg 1 q 面积ehgnme
_ _
' 2 ' 1
而在T1、T2下的卡诺循环 的热效率:
c 1
q2 T 1 2 q1 T1
q' T 2 s T2 t 1 2' 1 _ 1 _ q1 T s T
1 1
定理二
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 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23
违反卡诺定理
(另一种证明方法)
t
Wnet 432 kJ 0.432 c Q1 1 000 kJ
违反卡诺定理,所以不可能
24
4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一、状态参数熵的导出
如图1-A-2-B-1为任意可逆循环,用一组可逆绝 热线将它分为许多微循环。
A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提高热效率有哪几种途径? 增大T1,减小T2 卡诺的工作为提高热机效率指明了方向
13 14
q1 T1sab q 2 T2 sab
5-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c 1
T2 T1
5-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c 1
T2 T1
3)当T1等于T2时,热循环效率等于0,即单一热源连续 作功是不可能的
不可逆过程的熵变计算:熵是状态参数,只要初、终态 确定,熵的变化量就确定,与过程是否可逆无关。因此可设 计一组或一个初、终态与不可逆过程相同的可逆过程,计算 该组可逆过程的熵变即可。
s1 A 2 s1B 2 s13 s32 s14 s 42
38
s p ,T s基准点
q1 q1 T1 wnet q1 q2 T1 T2
18
供热系数(热泵系数):
c'
3
5-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三、多热源(变热源)的可逆循环
热源多于两个的可逆循环 热效率:
5-3 卡诺定理
定理一
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 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工质及循环形式 无关。
2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1)自由膨胀
气体自发向真空膨胀,但却不能自发压缩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
(4)功热转化
重物下落,水温升高; 水温下降,重物升高? 只要重物势能增加小于等于水降内能 减少,不违反第一定律。 可以自动、无条 件地、全部转化 不可能全部 无条件转化
(2)有限温差下的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