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资料——《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复习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重点字词解释陈太与友期.(约定)行。
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到),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与人期行,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下车引.(拉,牵拉)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句子翻译1. 陈太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却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不到,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8.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四、词类活用期日中(名词用作动词,约定)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五、古今异义词期: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委:古义: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引: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导。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
六、文言句式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XXX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篇。
二、给加点字注音: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①陈太丘与友期行XXX与家君期日中③元方入门不顾四、重点字词翻译:1.与友期行(期:约定)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3.舍去(舍:舍弃;去:离开)4.去后乃至(乃:才)5.门外戏(戏:嬉戏,游戏,玩耍)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7.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9.则是无信(则:就;信:讲信用,守信用)10.下车引之(引: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XXX:回头看)五、字词分类归纳: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一词多义:1.之:①左将军XXX之妻也(人名)②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三)古今异义:①太丘舍去(古义:离开;XXX:到、往。
)②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四)词类活用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②友人惭(意动用法。
惭:对……感到惭愧)六、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XXX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那朋友没有来,XXX放弃等待,离开了,那人走后才来。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译文:客人问元方:“您的尊敬的父亲在不在?”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啊!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走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和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愧疚,下车拉他,而XXX则毫不回头地跑进了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欢迎来参考!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原文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6)。
元方(7)时年七岁,门外戏(8)。
客问元方:“尊君(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1)。
”元方曰:“君(12)与家君(13)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7)。
” 友人惭,下车引(14)之,元方入门不顾(15)。
字词释义(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5)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6)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至:到达(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1)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5)顾:回头看。
(16)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17)无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礼:礼节。
古今异义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5、引古意:拉今意:引用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南朝宋,刘义庆,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经离开。
第二层:友得知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三、字词积累及运用:1、关键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放弃、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关键虚词:乃:才。
便:于是、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乃至。
”4、翻译方法: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年——年龄;待——等待;信——信用;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分省略:(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逐字翻译,落实到每个实词:与人期行——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
《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
”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问题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1、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抛弃,舍弃。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文言知识一、通假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二、古今异义1、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三、一词多义1、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2、信则是无信(讲信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四、重点词语重点词语1、期行:相约同行。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其他同上。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
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哉(zāi)三、通假字:尊君在不:(fǒu)同否,表疑问四、用原文回答:(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2)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3)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
五、问答题:1、层次结构: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第一部分共有 1 道问答题:(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
3、第二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1)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2)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与复习要点(天津专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与复习要点(天津专用)一、课文原文呈现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①【陈太丘】即陈寔,曾任太丘长。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⑤【乃】オ。
⑥【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⑦【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⑩【引】拉,牵拉。
⑪【顾】回头看。
二、参考译文: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位朋友)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到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 回答说:“(父亲)等您好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
” (那位)朋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哪!与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好在中午(一同出行)。
中午您没有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元方(却)走进去,连头都不回。
③句解:由“怒”转“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三、课本和教参重点问题1.《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并简述理由。
观点一:失礼。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
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观点二:不失礼。
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原文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6)。
元方(7)时年七岁,门外戏(8)。
客问元方:“尊君(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1)。
”元方曰:“君(12)与家君(13)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7)。
” 友人惭,下车引(14)之,元方入门不顾(15)。
字词释义(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5)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6)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至:到达(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1)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5)顾:回头看。
(16)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17)无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礼:礼节。
古今异义 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 5、引古意:拉今意:引用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初一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期末复习资料
初一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初一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期末复习资料《陈太丘与友期》一、译句(注意黑体字)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朋友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离开后,那人才来。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地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二、解释词语1、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4、乃:才。
5、时年:当时的年龄。
6、戏:玩耍。
7、委:丢下、舍弃。
8、不:通“否”,吗。
9、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10、无信:不讲信用。
1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引:拉。
13、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14、顾:回头看。
三、阅读探究1、性格陈元方: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有礼有节、义正辞严。
客人:不守信用、语言粗野、知错能改2、友人由“怒”到“惭”,其心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怒是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惭是因为元方所说的话十分有道理,令他感到十分羞惭。
心理变化的原因是元方的一席话,说出了真理。
3、你怎样看待“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正面:正好表现他性格率直、好恶情感分明,符合七岁小朋友性格特点,对于一个七岁小朋友,不能责备求全。
反面:这样是十分不礼貌的。
友人下车引之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陈元方应该给个台阶友人下,接受他的道歉,这样让人家心里舒服点。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
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猜想:陈太丘回家知道此事后会怎么做? 会夸赞元方应答得体,小小年纪就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但是也会批评他,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就应该原谅他,入门不顾会让友人尴尬。
七年级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导语】本⽂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原⽂及翻译,仅供⼤家查阅。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
⽇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你的⽗亲在吗?”元⽅回答道:“我⽗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便⽣⽓地说道:“真不是⼈啊!和别⼈相约同⾏,却丢下别⼈先离开了。
”元⽅说:“您与我⽗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对着孩⼦骂⽗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的⼿,元⽅头也不回地⾛进家门。
语文课文笔记整理-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考试宝典整理一、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内容主要记录汉末和魏晋名士的逸闻趣事和玄言清谈。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420 – 581年)刘宋宗室临安王刘义庆(403 –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望梅止渴、口若悬河等等。
2、陈太丘,即陈寔,其曾任太丘长。
太丘为地名,古人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二、词语解释1、期:一词多义,在“期行”中为动词,指“约会”;在“期日中”中为名词,指“约定时间”。
2、日中:正午3、过中不至:过,超过;中,指正午;至,到达4、舍去:舍,放弃;去,离开。
不再等待而离开了5、时年七岁:时,当时;年,年龄6、(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去,离开;乃,才;至,到达7、(于)门外戏:戏,嬉戏,玩耍8、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9、不:通假字,通“否”10、(家君)待君久不至:待,等待;君,对对方的尊称(您)11、哉:语气词,“啊”12、相委而去:相,动作,偏指一方;委,抛弃,丢弃13、则是无信:则,就;信:守信用,讲信用14、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指代元方15、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拜访三、句子翻译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
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
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友人很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复习要点
•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以礼 待人,并且要知错就改。
• 6、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期日中,过中不至。 • 7、陈太丘舍去的原因:期日中,过中不至。
• 8、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期日中,过中不至。 • 9、客人发怒的原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10、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 答:(1)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且文 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 (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 发孩子智力。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 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
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点。
• 6、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 明确:文末补充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这 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非常赞美她 的才气。
• (二)《陈太丘与友期》
• 1、这个小故事主要人物是元方,主要通过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他的聪明机智。
• 3、“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友人意识到自 己不对,想得到元方的好感,向他道歉。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复习题
• 一、文学常识: •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
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 代表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 文人编写的。共6卷36篇,分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全书共一千 多则,主要是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 谈与逸事。
读准字音
雪骤( zhò)u 差可拟( ch)à( )nǐ 无奕女( y)ì 谢道韫( yù)n 俄( é)而
陈寔( shí ) 尊君在不( fǒu ) 舍( shě )去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南朝宋,刘义庆,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应了魏晋时代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糊口容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动进行批判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商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离开。
第二层:友得悉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代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许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誉,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应了他的机智和思惟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应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三、字词累积及应用:1、症结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商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抛却、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抛却、遗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症结虚词:乃:才。
便:因而、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甚至。
”4、翻译法子: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年——春秋;待——等待;信——信誉;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份省略:(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甚至。
逐字翻译,落实到每一个实词:与人期行——和他人商定时间一块儿走。
高三复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旨是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旨是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中心主旨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又称《陈太丘与友期》,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这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
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综合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综合复习题(附参考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文中加点字。
(1)期:;(2)至:;(3)去:;(4)乃:;(5)戏:;(6)委:;(7)信:;(8)惭:;(9)顾:;(10)不:;(11)君:;(12)尊君:;(13)家君:。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待君久不至,已去。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去后乃至。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答: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答: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描写。
3、《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元方:友人:六、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⑵《陈太丘与友期》:七、友人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想向元方认错,可是元方却“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合礼”,还是不“合礼”?说说你的理由。
答:1 / 2八、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答:《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七、(1)惭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道理。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经离开。
第二层:友得知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朝陈寔(shí),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总结:(不讲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总结:【是非分明、机智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年少气盛】三、字词积累及运用:1、关键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放弃、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期行:相约同行。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2、关键虚词:乃:才。
便:于是、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陈太丘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资料
一、注音:
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二、解释词语: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行,出行。
)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
(4)至:到
(5)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6)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
(7)时年:这年(那时)。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
(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
(11)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12)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信:诚信,讲信用。
(14)礼:礼貌。
(15)惭:感到惭愧。
(16)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7)顾:回头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资料——《陈太丘与友期》
一、文句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碰头,正午已过,那个朋友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3.客问远方:“尊君在不?”
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4.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元方回答说:“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离开了。
”
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中午(一同出发)。
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二、重点字词
1.
2.
3.
4.
5.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6.
7.
8.
9.
10.
三、理解要点
1.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答: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作用:为下文写元方对其斥责做铺垫。
2.元方从哪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与“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元方失礼,理由如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
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元方没有失礼,理由如下: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4.课文结构
陈太丘起因:陈太丘与友期日中行,友过中不至,舍去为人要方正、
与友期经过:友人对子骂父,元方斥客讲诚信
结果:友人下车引之认错,元方入门不顾
四、及时训练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侧重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省份高贵。
B《咏雪》一文主要表现了谢太傅和蔼可亲的性格,因而他深得晚辈们的喜爱。
C.《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主要是批评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这两则故事侧重于表现古代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期末复习资料——《塞翁失马》{}
一、文句翻译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边塞的居民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跑进入到胡人境内。
2.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父亲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经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领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4.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人们都去祝贺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祸害呢?”
5.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着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6.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经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
7.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战死沙场。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人唯独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二、重点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理解要点
1.课文结构
塞马无故亡而入胡(祸)——将胡骏马而归(福)
将胡骏马而归(福)——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祸)→祸福相倚
翁
失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祸)——父子相保(福)
马
2.《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什么?
答: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和坏、祸和福、得和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