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细菌性传染病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奶牛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病毒性疾病1. 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牲畜和野生动物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牲畜的生产。

口蹄疫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牛的蹄部和嘴巴的皮肤溃疡病变,导致牛群的生产能力下降。

预防口蹄疫的关键是加强环境卫生,控制病毒传播,全面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

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关键是定期对牛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原体,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的免疫力。

3. 牛瘟牛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严重影响牛的生产和健康。

预防牛瘟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对牛进行定期检疫和免疫接种,提高牛群的免疫力。

二、细菌性疾病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包括真菌、放线菌等。

乳房炎会导致奶牛乳腺组织受到感染,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预防乳房炎的关键是保持牛舍卫生,定期对奶牛乳房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奶牛。

2. 颈下淋巴结炎颈下淋巴结炎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主要表现为颈下淋巴结肿胀、疼痛和脓腔形成。

预防颈下淋巴结炎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卫生,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的生殖能力下降,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

预防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饲养水平和生活环境,定期检查奶牛的泌尿生殖系统状况。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奶牛是养殖业中常见的家畜之一,但由于其生理结构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奶牛常常会患上各种疾病。

对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保证奶牛健康生长和生产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奶牛常见病的发生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病毒性疾病1. 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组织受到细菌侵袭引发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哺乳期的奶牛。

病症表现为乳房肿胀、局部发热、产出带脓血的乳汁,严重的还有乳腺炎症状。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合理饲养、防治乳房受伤、合理消毒等。

2. 奶牛口蹄疫奶牛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牛、羊等哺乳动物。

病症表现为口腔、蹄部皮肤溃疡、水泡、严重时还会引起蹄部溃烂,影响奶牛正常的进食和行走。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严格消毒隔离、注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苗预防接种等。

奶牛口疮病是由口腔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疾病,传染途径为飞沫和唾液。

病症表现为口腔粘膜溃疡、口唇肿胀、流涎、进食困难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环境卫生、密切监控奶牛健康状况、提高饲养水平等。

二、细菌性疾病1. 奶牛瘤胃酸中毒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饲料粗细度不合适、饲料中纤维成分不足等原因引发,病症表现为奶牛进食减少、口舌干燥、躺卧时间增加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合理饲料配制、增加日常观察和检测等。

2. 奶牛产后感染性疾病奶牛产后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产后子宫炎、子宫脓肿等,常在产后30天内发病。

病症表现为发热、产后不适、产后恶露异常、食欲不振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产后护理、加强环境卫生、提高饲养水平等。

3. 奶牛肠胃功能紊乱奶牛乳房病包括乳房肿瘤、乳房坚硬、乳汁产量减少等,常常是由于饲料营养不均衡、粗糙引起,病症表现为乳房肿胀、乳汁产量减少、乳房疼痛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饮水卫生、合理饲料搭配等。

三、寄生虫性疾病1. 奶牛肝吸虫病奶牛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肝脏内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常见于湿润的环境,病症表现为奶牛体重下降、毛色暗淡、食欲不振等。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在养殖牛羊的过程中,细菌性疾病是常见的病理问题。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存在于每一个生物体内,可对人和动物产生不同的危害。

牛羊疾病一般是由于细菌过度繁殖,导致腹泻、发热、咳嗽等病症出现。

了解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养殖,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1.菌痢病菌痢病是由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症状为腹泻(水泻或痢疾)、腹痛、发热、食欲减退等。

病情一般从轻到重,累及范围广,严重时需要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防治方法:(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牛棚内的清洁干燥。

(2)避免给牛喂食劣质饲料,混合杂草等食品,加强营养管理。

(3)定期检查奶牛和羊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隔离治疗。

(4)注重预防和治疗,勤洗手、消毒水源,对疫苗免疫等。

2.炭疽病炭疽病是由于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突发的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高热、黑色坏死、出血、全身感染等。

牛、羊对炭疽病非常敏感,发病率较高,病态严重,病死率也很高。

(1)加强养殖场规范化管理,避免与炭疽病有关的转移、传染和散发。

(2)定期给牛、羊注射预防炭疽病的疫苗。

(3)在牛肉、羊肉和鲜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强卫生监督和控制。

(4)切断传染途径,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做好消毒工作。

1.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侵入犊牛喉咽部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主要症状表现为病牛口唇肿胀、角质增厚、分泌物增多,并伴有明显的足部和乳头肿痛,严重时牛群中有10% - 20%的病牛会死亡。

(1)定期进行消毒和抗病毒处理,削减传染途径。

(2)对疫苗进行免疫注射,为犊牛保证免疫力。

(3)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定期检查牛羊的身体状况。

(4)对发现病例的区域及时报告并实施隔离处理。

2.伤寒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包括胃肠炎症和压力过大等病症。

牛、羊也会患上伤寒,引起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疫情稳定。

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牛群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牛群中也经常出现各种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介绍几种牛群中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防治。

1、瘤胃酸中毒:牛长期以精饲为主,刺激胃酸分泌增多,大量饲喂文化饲料会增加一氧化碳和游离氮的含量,从而引起瘤胃酸中毒。

发病时牛出现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预防该病可采取合理安排饲喂,制止过饱和,坚持规律餐次。

2、真菌病:主要是由于牛群所处的环境潮湿,导致真菌繁殖,使牛身上出现黏液状物质和浅色皮屑。

预防该病可以定期对饲舍进行清洁消毒。

3、口蹄疫: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粪便传播。

牛群发病时会出现口腔疱疹、蹄口出血、蹄壳脱落等症状。

为预防该病,需要加强病毒监测、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并及时对病牛进行隔离治疗。

4、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牛群中易出现。

发病时病畜会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贫血等症状。

为预防该病,需要采取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饲喂高营养饲料以及及时进行预防性疫苗注射等措施。

5、肠道感染:肠道感染是由诸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疾病,常在饲喂过程中传播。

其主要症状是腹泻、发热和食欲减退等。

为预防此类疾病,需要保持饲举环境的整洁和干燥,并对采食的饲料进行宏观检查消毒。

总之,在农业生产中,预防疾病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防治牛群中疾病的过程中,大家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并严格执行防治标准。

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保护牛群的生命和健康。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牛羊是重要的畜牧生产动物,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细菌性疾病的侵袭,严重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

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主要受到环境、饲养管理、动物免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牛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以及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对于做好牛羊养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1. 牛(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咳嗽、流鼻涕、发烧等。

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牛只食欲不振、消瘦等情况。

(2)牛结核病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咳嗽、消瘦、厌食等。

牛结核病不仅对牛只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 羊(1)羊布氏菌病羊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病例可引起流产、不能怀孕等问题。

常见症状为发热、厌食、软便等。

(2)羊痒疥羊痒疥是由痒螨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症状为搔痒、脱毛、表皮增厚等。

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羊只的瘙痒症状严重,影响正常进食和生长发育。

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原因1. 环境污染不良的养殖环境可能导致牲畜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

2.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饮水卫生不达标、饲养密度过大等都容易导致牲畜感染细菌性疾病。

3. 动物免疫能力差牛羊的免疫能力弱,特别是幼崽易受到细菌的感染。

三、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保持动物的养殖环境干净,定期清理粪便、卫生间的秽物,确保饮水、饲料的卫生和安全。

合理的饲养密度,定时清理饲料、饮水器皿,使用科学的饲料等可以帮助牲畜保持身体健康,从而降低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风险。

3. 疫苗接种定期为牛羊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能力,提高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

4. 强化管理牲畜饥饿、寒冷、疲劳等情况下免疫力会下降,因此要合理安排喂养和管理时间,保证其正常的生活规律。

5. 防治药物一旦发生细菌性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牛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生产上的管理措施,也需要畜牧业从业者具备一定的疾病防控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牛羊的养殖健康,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牛羊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畜牧业资源,但在养殖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细菌性疾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了解牛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痢疾痢疾是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

这种细菌在牛羊的粪便中广泛分布,并且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往往在气候潮湿、温度适宜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易引起大范围的爆发。

主要症状有腹泻、发热、食欲不振等。

由于痢疾会严重影响牛羊的生长发育,因此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症在牛羊的皮肤上多有表现,如溃疡、疱疹、瘀斑等。

炭疽病对畜牧业的危害较大,不仅可以引起牛羊的大面积死亡,还可以造成皮肉等部位的器官损伤,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3.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种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等途径侵入牛羊体内,引起相关器官的感染,从而导致畜牧业生产严重受损。

结核病的症状主要有消瘦、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等。

4.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牛羊健康和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动物、饮用受感染的饮水、食用受感染的饲料等途径传播。

患病的牛羊主要表现为乳腺炎、食欲不振、产后膿血混合物排出等症状。

1. 生长环境牛羊的生长环境对疾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牛羊所在的养殖场所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往往容易导致细菌滋生,造成疾病的蔓延。

2. 饲料饮水牛羊的饲料和饮水如果受到细菌污染,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源,会严重危害牛羊的健康。

3. 是否有其他动物接触如果牛羊与其他患病的动物接触,很容易被传染细菌性疾病,因此要严格控制与其他动物的接触。

4. 移植与运输在牛羊的移植与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细菌性疾病的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特别小心。

1. 提高养殖场所的卫生条件养殖场所的卫生条件直接关系到牛羊的生长健康,因此应定期对牛羊的生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场所的干燥通风。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乳制品,还提供了大量的肉类、皮毛和其他副产物。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一些疾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严重影响奶牛的产量和健康。

因此,为了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养殖效益,我们需要了解并有效治疗奶牛的主要疾病。

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这些细菌通常从受感染奶牛的乳房分泌物中传染给健康奶牛。

症状包括乳房肿胀、红斑和分泌物变稠。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清洗乳房。

预防的方法包括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卫生以及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

2. 肠胃炎肠胃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肠胃问题。

而奶牛的肠胃解剖结构使其更加容易发生肠胃疾病。

症状包括粪便异常、缺乏食欲、腹泻和腹胀。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调整奶牛的饮食。

预防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饮用水器和饲料箱以及逐渐改变奶牛的饮食,使其更加适合其肠胃系统。

3. 阴道炎4. 爪病爪病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它是由于长时间的膝跖和活动不足,导致爪部滑脱、角质坚硬等问题而引起。

症状包括步态异常、脚受伤和疼痛。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和进行清洁。

预防的方法包括检查奶牛的爪部健康,及时修剪、清洁爪部,并为奶牛提供宽敞的场地进行活动。

5. 呼吸道疾病在预防和治疗奶牛疾病时,兽医的角色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对奶牛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此外,农民还应注意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卫生,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减少奶牛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奶牛传染性疾病及常见病的预防技术

奶牛传染性疾病及常见病的预防技术

常见奶牛蹄病的种类
• 趾(指)间皮炎 • 趾(指)间皮肤增殖 • 趾(指)间疣性皮炎 • 蹄叶炎:又称为弥散性无败性蹄皮炎 • 趾(指)间蜂窝织炎:又称为腐蹄病 • 其它蹄病: 蹄糜烂,亚临床蹄叶炎,白线
病,蹄尖溃疡,蹄关节炎,蹄冠炎等。
蹄浴
• 4%~5%硫酸铜 • 5%~10%甲醛 • 其他药物 • 每周两次
等,防治隐性乳房炎
预防乳房炎的措施
两次药浴、纸巾干擦
乳头药浴及效果
每日清理卧床上的沙土
确保奶牛休息环境如此干净干燥
防治措施
• 泌乳期治疗 • 泌乳期的选择:
– 局限性 – 干奶 – 淘汰
• 干奶期治疗
首先采集牛奶样品 • 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 • 乳腺内抗生素灌注 • 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 辅助治疗
6.3 n=94
高产奶牛
4.8 n=73
5.1 n=56
2.8 n=37
30
35
40
45
50
55
牛奶产量 (公斤/天)
根据产奶水平估计发情鉴定的概率
– 催产素 – 非类固醇类药 – 补液 – 挤奶
二、蹄病
蹄健康的相关因素
• 遗传因素:蹄直系、卧系、X、O型肢势 • 营养因素:全价均衡营养、Zn、Ca、P、
含S氨基酸、蛋白质 • 环境因素:养殖场周边环境、运动场牛舍
环境、防疫卫生环境 • 管理因素:蹄修理(春秋、四季、出产
房)、蹄浴、蹄病的隔离与治疗
鼻蝇蛆病、附红细胞体…
口蹄疫—口腔水泡
口蹄疫—蹄部变化
口蹄疫—乳头水泡
无害化处理
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V
传染性鼻气管炎--IBR
布病流产胎儿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人类最重要的农业畜牧动物之一,以其丰富的乳制品和肉制品而闻名。

奶牛养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和健康。

为了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及时预防和控制奶牛常见疾病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奶牛的健康。

一、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乳房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

患有乳腺炎的奶牛会出现乳房肿胀、乳汁变质、乳房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乳品质量和产量。

预防乳腺炎的关键在于做好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奶牛的乳房,保持牛舍干燥和通风,避免奶牛受到压力和受伤。

一旦发现乳腺炎,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避免疾病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

二、瘤胃酸中毒奶牛的瘤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酸中毒是奶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酸中毒通常是由于饲料不当引起的,如过度饲料、饲料粗糙、饲料质量差等。

患有酸中毒的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反刍减少、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预防酸中毒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避免过度投喂、注意饲料质量,避免饲料发霉等。

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瘤胃调理剂,如氢氧化镁、碳酸氢钠等,有助于维持瘤胃的酸碱平衡,减少酸中毒的发生。

三、乳房结核乳房结核是奶牛乳房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哺乳期的奶牛。

乳房结核会导致乳房组织增生、硬结、乳汁变浑浊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乳品质量和产量。

乳房结核是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预防较为重要。

养殖户应加强对奶牛的卫生管理,定期检查乳房,及时发现患有乳房结核的奶牛并进行隔离处理。

科学合理的饲养和营养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奶牛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四、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奶牛的口蹄及乳房等部位。

患有口蹄疫的奶牛会出现口腔溃疡、乳房皲裂、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口蹄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群体性感染,对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

预防口蹄疫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奶牛的隔离和消毒工作,确保饲料、饮水的卫生安全,避免奶牛接触野生动物,及时发现患病奶牛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奶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措施

奶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措施

2022年第02期在奶牛临床中会发生许多疾病,影响奶牛的生理机能,阻碍奶牛生长繁殖,降低产奶量,甚至死亡,尤其是很多传染病会造成一定的流行,对奶牛养殖造成极大地损失。

因此,要对在规范化养殖方式下奶牛经常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有所认识,了解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方法,以便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流行,保障奶牛机体健康,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1乳房炎奶牛乳房炎在生产中最常见、最多发,具有传染性。

奶牛一旦发生乳房炎,产奶量减少,奶品质降低,发情延迟,甚至乳腺组织变性失去泌乳功能,对奶牛生产影响巨大。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多,如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疾病等因素刺激引起乳房组织发生炎症性病理变化,但大多数的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口进入乳房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

对奶牛乳房炎在生产中都比较重视,尤其是规范化奶牛场,都有比较完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供给奶牛全价均衡的营养,精饲料与粗饲料搭配合理,青汁饲料充足,保证奶牛对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需要,增强奶牛身体素质以及乳腺组织代谢功能,提高其抵抗力;同时每天巡查,仔细观察乳房状况,有红肿、发热等症状的奶牛要进一步的诊断;加强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舍内经常通风,空气新鲜,干燥整洁,定期消毒,对奶牛温和,不粗暴驱赶;加强奶牛乳头药浴,严格按照奶牛挤奶操作程序挤奶,挤奶前后必须进行乳头药浴,使用安全有效的乳头药浴消毒剂;定期检测,及早发现乳房炎病牛及早期发病的乳房炎病牛,对检出的乳房炎病牛立即隔离,及时治疗,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疫苗预防,对奶牛免疫注射乳房炎疫苗。

治疗措施分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对病情较轻的、早期发病的病牛,一般采取按摩、乳房涂抹药物、乳房内注射药物等局部治疗为主;对病情较重的、长时间发病的病牛,要进行全身治疗,同时配合局部治疗。

2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在奶牛养殖中容易发生,对奶牛易感,任何年龄的牛、任何时期都可以感染,又容易传染给人,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牛群中一旦有牛发生很容易蔓延,甚至传染给人。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奶牛是人们重要的经济家畜之一,因其产奶量大,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为了保证奶牛的产量和品质,对奶牛的生产管理尤为重要,其中疾病的防治是重要的一环。

本文就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简要介绍。

一、病毒病1.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乳腺炎支原体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

乳房炎患病后,会引起奶牛乳量下降,奶筛、奶质不正常等问题,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防治乳房炎的关键在于预防,要保证奶牛饲养和管理的卫生条件和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加强预防针对性的消毒措施。

2.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牛皮糙、蹄足痛、口疮等症状,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预防口蹄疫的关键是做好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避免感染,同时提高奶牛自身免疫力,对奶牛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和防治等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细菌病奶牛肺炎主要由巴斯德氏杆菌、链球菌、支原体等细菌感染引起,多在冬春季节高发。

肺炎对于奶牛的效益和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严重的肺炎会导致奶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防治肺炎是保证奶牛产量和品质重要的措施之一。

治疗肺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减少误食异物等情况发生。

2.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奶牛淋巴结肿大、压痛、痉挛和局部红肿等症状。

淋巴结结核的防治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为奶牛定期做结核菌试验,避免感染,同时保持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三、寄生虫病1.牛虱病牛虱病是由各种牛虱引起的疾病,对奶牛危害很大,能引起奶牛毛发稀疏、精神抑郁、食欲下降、乳量减少等不良情况。

牛虱病的防治需要密切控制蝇类、老鼠、犬类等灰尘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同时定期对奶牛进行药物预防和足部清洁除虱等有效措施。

2.肠道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包括圆线虫病、细小的自由生存的原生生物病、肠袋吸虫病等,这些病虫在奶牛的肠道中吸收营养和消耗能量,会导致奶牛体力下降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牛、猪、羊、狗等动物身上,同时也可以感染人类。

布鲁氏菌病对养殖业和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一疾病。

一、患病表现1. 牛布鲁氏菌病的患病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和食欲减退。

患病的牛会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排便和排尿行为也有所改变,同时容易出现无故躺卧、眼神呆滞的情况,使得牛的生产性能直接受到了影响。

2.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牛布鲁氏菌病的致病菌主要可在乳房、生殖器官和眼睛等部位发现。

哺乳期的患牛常伴有乳腺炎、乳汁分泌减少和质量下降的情况,生殖器官会有明显的炎症现象,甚至导致生育能力的下降。

眼睛方面易出现结膜炎和黏膜充血等情况,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引发眼炎。

3. 患病的牛在临床观察中还会出现关节炎、呼吸困难、腹泻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牛的生命安全。

一旦发现牛出现这些症状,必须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免疾病继续扩散传播。

二、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牛布鲁氏菌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养殖户在购买牛只后,应当及时为其接种相关的布鲁氏菌病疫苗,以提高牛只的抗病能力。

定期对牛只进行疫苗加强免疫,以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2.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牛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户应当做好牛舍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牛只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合理饲养、科学喂养,提高牛只的抗病能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3.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牛出现布鲁氏菌病的症状,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将患病的牛只迅速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牛只。

对患病的牛只进行全面的治疗,以提高其康复的可能性。

4. 彻底消毒:在治疗患病牛只后,必须对牛舍、饲料、饮水器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只有保证了环境的清洁卫生,才能有效地避免布鲁氏菌的再次感染。

牛几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

牛几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

牛几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1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病。

病型复杂多样,主要引起腹泻、败血症、各器官局部感染及中毒症状等。

败血型表现发热,精神不振。

病犊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委顿,卧地不起,腹泻,排水样稀便,呈淡黄色,常混有血块、血丝和气泡,具恶臭味,多于发病后1~2内死亡,从血液或内脏易于分离到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肠毒血型由特异血清型大肠杆菌增殖产生肠毒素吸收后引起,没有菌血症,较少见,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呈中毒性神经症状,先兴奋后沉郁,较少见腹泻,最后昏迷死亡;肠型病初体温升高到39.5~40.0℃,粪便开始为黄色,后变为灰白色,混有凝乳块、血丝或气泡,有酸败气味,病后期,大便失禁,体温正常或下降,脱水而死亡。

在本病常发地区,可采用针对本地流行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制备多价灭活苗接种妊娠母牛,使犊牛获得被动免疫。

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及磺胺类药物等。

脱水严重及早补液,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或者是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必要时加入碳酸氢钠、VC等;粪便带血严重的肌肉注射VK3、止血敏等药物。

2 沙门氏茵病牛沙门氏菌病又称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疾病的总称。

患牛体温升高(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频数、呼吸困难,体力迅速衰竭。

继而出现胃肠炎症状,排出黄色或灰黄色、混有血液或假膜的恶臭糊状或液体粪便,体温降至正常或较正常略高。

病牛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多数于1~5天死亡。

病程延长者可见迅速脱水和消瘦,眼窝下陷,黏膜充血和发黄。

怀孕母牛多数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中可分离到病原菌。

成年牛有时可取顿挫型经过,病牛发热、食欲消失、精神委顿,产奶量下降,但经过24小时症状即可减退。

有些牛感染后取隐性经过,仅从粪便中排菌,但数天后即停止排菌。

治疗常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

但应用某些药物时间过长,易产生抗药性,对有条件的地区应分离细菌做药敏试验。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1. 引言1.1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奶牛是家畜中重要的动物之一,常见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对奶牛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

奶牛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涉及养殖管理、环境卫生、饲养方法等多个方面,只有综合各项因素,才能有效地提高奶牛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奶牛常见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代谢疾病等,其病因复杂多样。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提高养殖者的预防意识,定期检查奶牛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疾病预防方面,科学喂养管理是关键,合理饲喂、合理水源和合理运动是预防奶牛疾病的重要手段。

为了降低奶牛患病风险,养殖者应定期对奶牛进行检查与治疗,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在使用药物时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药物过量使用造成抗药性等问题。

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养殖者应根据疫情和季节合理选择接种时间和种类,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加强预防意识、定期检查与治疗、科学喂养管理是预防奶牛常见疾病的关键。

只有综合利用各项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奶牛患病的风险,保障奶牛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2. 正文2.1 常见病种及病因奶牛是畜牧业中重要的养殖动物之一,但由于环境、饲养条件以及饲料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奶牛常常会发生各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奶牛常见病种及其病因: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细菌可以通过伤口、裂口等途径侵入乳房,导致乳房组织发炎,严重影响牛奶质量。

2. 肠道问题:奶牛常常会因为饲料不洁或饲料质量不好导致肠道问题,如腹泻、消化不良等。

3. 营养不良:奶牛如果长期饲养在营养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产后瘫痪、胃肠疾病等。

4. 环境因素:奶牛饲养环境的湿度、通风等条件不好,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肺炎等。

5. 病媒传播:蚊虫、跳蚤等害虫传播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正确的饲养管理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奶牛疾病的有效措施。

饲养户应及时清理饲料、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确保奶牛的健康。

规模化奶牛养殖常见疫病及其防治

规模化奶牛养殖常见疫病及其防治

规模化奶牛养殖常见疫病及其防治规模化奶牛养殖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它以其高产、高效、高质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奶牛疾病防控成为了养殖户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了解奶牛养殖常见的疫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奶牛养殖常见疫病1、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其症状包括患乳房肿大、硬结、皮肤发红等,并会导致乳汁中有异味、变质。

乳房炎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量,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脚部疾病脚部疾病主要包括蹄膜炎、蹄疾病等,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

其症状包括蹄部肿胀、渗血、脚疼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奶牛无法行走,影响牛只的产奶和生长发育。

3、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尿路梗阻、尿毒症甚至死亡。

4、肠胃疾病肠胃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肠炎、肠炎等,其症状包括粪便稀薄、腹泻、食欲不振等,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二、常见疫病的防治方法1、乳房炎的防治(1)保持乳房清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2)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奶牛;(3)合理饲养,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4)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2、脚部疾病的防治(1)保持牛舍清洁,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2)改善牛舍地面,保持牛棚干燥;(3)为奶牛进行定期的蹄部保健;(4)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料和水源,增强免疫力。

4、肠胃疾病的防治(1)科学合理饲养,避免饲料中毒;(2)定期进行肠胃功能检查;(3)提供干净卫生的饮水和饲料;(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群健康。

三、规模化奶牛养殖的疫病防控措施1、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提高牛舍内的卫生条件,保持干燥和通风,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2、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科学配饲料,保证奶牛获得充分的营养;定期给奶牛进行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清洁,增强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3、加强病害监测和早期预警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加强对奶牛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疫病的传播。

奶牛场传染病防治

奶牛场传染病防治

奶牛场传染病防治1.传染病与普通病的区别在于:①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引起;②以群体发病为主;③传播途径广;④控制过程复杂;⑤造成的损失严重。

2.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是引起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

3.有效控制传染病必须遵循的原则是:①采取综合措施,阻止新病原传入牛场;②控制病原体在牛群中的传播,减少疾病发生;③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奶牛群体的疾病抵抗力。

4.当发生疫情或受到威胁时,进行封场管理。

5.淘汰牛运输车辆必须停留在距离牧场500m以外的下风处。

6.新调入的牛只隔离饲养45天后无发病现象方能进行混群饲养,隔离期间加强隔离牛舍消毒。

7.每半年一次,对6月龄以上的牛只进行结核检疫。

8.野生偶蹄动物持续带毒是造成口蹄疫难净化的关键因素。

9.理论上一头病猪一天排出的口蹄疫病毒量能导致1000万头牛感染。

10.口蹄疫潜伏期短,一般1-2天,最长不超过7天。

11.包括口蹄疫在内的任何一种传染病均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潜伏期、前期期、明显期和转归期。

12.口蹄疫典型症状会出现流涎,舌面、唇部、乳头皮肤、蹄部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面。

13.从近几年监控情况看,牛感染不同型口蹄疫危害程度不同,其中A型危害最大,其次是O型,亚洲I型危害相对较小。

14.口蹄疫本身是一种良性传染病,但是疫情流行后继发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碍等,严重影响牧场效益,主要表现在:疫情期间奶牛产量急剧下降,平均损失30%-40%。

疫情会造成牛奶理化指标不稳定,影响干物质含量,也会造成体细胞升高。

疫情流行后,牧场常见三大病——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碍发病率大大升高,15-30%的奶牛会因此遭到提前淘汰。

疫情会大大降低业主养殖奶牛的积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已由以往量的需求转向质的需求,口蹄疫为人畜共患病,疫情控制不好有可能引发疫源性食品安全问题。

15.牛感染口蹄疫后症状典型,前期出现闭口流涎、精神呆滞,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病牛口、鼻、乳房、蹄部皮肤出现水疱,犊牛会因心肌炎死亡,剖检出现“虎斑心”的典型症状,人们形象地将牛比作口蹄疫的显示器。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牛羊是重要的家畜资源,但由于疫病的侵袭,常常导致畜禽的死亡,损失惨重。

牛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转氨酶毒素病、裂蹄病、口蹄疫、炭疽病、流产型病毒性腹泻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是畜牧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牛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入手,介绍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转氨酶毒素病转氨酶毒素病是由转氨酶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其发病原因是由细菌和放线菌等分泌的各种转氨酶造成的。

常见的细菌有:放线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产气肠杆菌等。

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皮肤伤口。

预防措施:1、加强疫苗接种: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牛羊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从而在疾病发生时迅速对抗病原菌,减轻病情。

2、环境卫生管理:牛羊场应保持干净卫生,平时要对牛羊场、饮水、饲料等消毒清洁;同时,加强牛羊饲养的管理,定期检查防范疫病的发生。

二、裂蹄病裂蹄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包括蹄根潮湿、蹄裂、发热等。

裂蹄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牛羊体液传染等。

裂蹄病不仅会影响牛羊的生产和生命安全,还会对养殖户的经济收益造成严重的影响。

1、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卫生制度和防疫体系,保持牛羊场卫生清洁,不堆积垃圾,并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和卫生。

2、加强饲养管理:牛羊饲养中要注意饲料的搭配和合理营养,增加牛羊的健康程度,增加对抗疫病的能力。

3、卫生处理:发现裂蹄病及时进行病菌的卫生处理,预防疾病的扩散。

三、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口腔疼痛、角质屑脱落、蹄部发炎等。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经血液、鼻涕、唾液等体液传染等。

1、疫苗接种:对牛羊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有效地防止口蹄疫的传播。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牛羊场进行消毒清洗,保持境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除去牛羊粪便。

3、隔离治疗:发现口蹄疫病变的牛羊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防治

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与防治

442023.6朝阳市大多县区一只患病羊扑杀300元、肉牛3000元、奶牛6000元,扑杀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去甚远,养殖户在发现有流产症状的患病动物隐瞒疫情,有的将羊群立即转卖,有的杀掉卖肉或者卖活羊,造成疫情扩散人员感染。

6 布病防控建议6.1 多部门沟通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以政府为主体,加强与人防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注重源头管理。

动物疫控部门接到同级卫生健康部门通报的人感染病例后,要及时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动物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做到不落一户,不丢一畜,确保“应采尽采”,落实“免、检、消、杀、管”等综合防控措施,及时消除疫病扩散的隐患。

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合作,对当街销售生鲜乳商贩加强管理,没有奶牛健康合格证的商贩严禁在市场销售生鲜乳,促使奶牛养殖户每年主动配合动物疫控部门做好奶牛的“两病净化”,让市民喝上放心奶,防止布病在城镇人口中扩散。

6.2 强化基础免疫种畜禁止免疫。

奶牛原则上不免疫,确需免疫的,奶牛养殖场应逐级报市级农业农村局评估同意,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后,以场群为单位实施免疫。

普通牛羊实施强制免疫,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每年实施一次集中免疫,并对新增适龄牛羊每月及时开展补免。

针对免疫动物要规范填写免疫卡、台账,完善免疫档案。

并针对免疫动物开展免疫抗体监测,一般在免疫3~5周进行。

对于免疫动物群体,A19疫苗和M5疫苗注射免疫的抗体阳转率一般应不低于80%,S2疫苗口服免疫的抗体阳转率一般应不低于70%。

6.3 全面开展监测净化对未开展免疫或免疫情况不清的易感动物(牛、羊、鹿等),实施免疫前要开展监测净化,连续2次检测无阳性后方可实施免疫。

针对免疫群,羊免疫 S2疫苗6个月后、牛免疫A19疫苗12个月后可开展感染抗体抽样监测,对外引、外省放牧返回牛羊要进行普检,对所有种畜、奶畜每年至少开展1次检测,检测率务必要达到100%,对检出的阳性畜要及时进行扑杀。

要加大普通牛羊的布病监测力度,对重点地区、重点畜群增加采样频次和范围。

奶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奶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实用养殖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一)口蹄疫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

病因: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在不同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变异,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征目前已知全世界有7个主型,即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

病毒主要存在于水泡皮及淋巴液中。

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和康复期的病牛亦带毒排毒。

本病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能经粘膜和皮肤感染。

其传播既有蔓延式又有跳跃式的,可发生于一年四季。

症状:潜伏期平均2~4天,最长可达7天左右,病牛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吮吸声。

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发生蚕豆大至核桃大的水泡。

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挂嘴边,采食、反刍完全停止。

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泡,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然后逐渐愈合。

若病牛衰弱或治疗不及时,糜烂部可能继发感染化脓、坏死甚至蹄匣脱落,乳头皮肤有时也可能出现水泡,且很快破裂形成烂斑。

本病一般为良性经过,只是口腔发病,约经1周即可治愈,如果蹄部出现病变时,则病期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3%。

但有时当水泡病变逐渐愈合,病牛趋向恢复健康时,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虚弱、肌肉震颤,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因心脏停搏而突然倒地死亡。

这种病型称为恶性口蹄疫,病死率高达20%~50%,主要是由于病毒侵害心肌所致。

犊牛患病时特征性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

防治:鉴于口蹄疫具有多种动物宿主,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抗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免疫期短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使口蹄疫的控制变得相当困难。

1未发病场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

全场应立即成立口蹄疫防治小组,负责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对本病危害性的认识,自觉的遵守防疫消毒制度;场门口要有消毒间、消毒池,进出牛场必须消毒;严禁非本场的车辆入内。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对奶牛危害极大。

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加强管理:布病血检阳性的奶牛及同群牛隔离饲养,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严禁病牛流动,避免与其它家畜接触,不准对病牛挤奶和销售。

饲养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牛舍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出来时更换防护衣物,并进行消毒。

2.淘汰病牛:为了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防检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对检疫阳性的7 头病牛全部进行了淘汰处理。

3.严格消毒: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对病牛污染的圈舍、环境用1 %消特灵和10 %石灰乳等消毒药彻底消毒,对病畜的排泄物、流产胎儿、粪便及垫料等消毒后堆积发酵处理。

4.加强检疫和坚持自繁自养:对疫点内的奶牛每月检疫1次,检出阳性奶牛严格按要求淘汰处理,使其逐步净化,达到健康牛群。

5.科学防治:奶牛布病为人畜共患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开展免疫工作;定期对饲养场地、圈舍等设施设备的消毒;积极引导农民科学防治疫病,提高防治效果;定期对饲养人员健康检查,防止人畜共患病相互传播,保证人畜健康安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8期皱褶顶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呈亮红色;组织学鉴别显示所有淋巴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与肠道有关的淋巴组织。

4防控措施在牛瘟高发地区,主要通过每年接种牛瘟疫苗1次预防,牛只1岁时首次接种牛瘟疫苗。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牛,羊、猪等也会感染这种疾病,所以在防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其他易感动物。

此外,如果该地区牛瘟的发病率较高,应采用扑杀方法杀死被感染的动物和与患病动物接触的动物。

参考文献[1]张伯强.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2]尚艳丽.牛瘟的诊断、鉴别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47.[3]邹云莲,信爱国,赵文华,等.牛瘟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11):28-31.[4]贾李辉.牛瘟的症状和预防[J].现代畜牧科技,2017(12):73.【责任编辑:胡敏】摘要炭疽、梭菌性肠炎、巴氏杆菌等疾病是影响奶业生产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其传染流行特点不尽相同,在生产中通过加强管理以及采取免疫预防、消毒灭源、检疫净化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上述疫病的发生。

关键词奶牛;细菌性传染病;流行特点;预防措施奶牛细菌性传染病及其防治胡凤娇河南省濮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濮阳457000近几年来,随着奶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活牛及其产品的流通频繁,奶牛的细菌性传染病呈多发态势,流行特点和发病规律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如近年少见的牛炭疽病亦有突发病例报告,奶牛群布鲁氏杆菌阳性率明显上升,直接威胁到饮用奶安全。

了解和掌握奶牛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规律,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措施之一。

1奶牛主要细菌性传染病1.1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蹄组织出现出血性胶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及局部炭疽痈等特征。

奶牛等草食动物最易感,可经消化道、皮肤(主要为带菌的吸血昆虫叮咬)、呼吸道和直接接触感染。

病牛是主要传染源,濒死病牛体内及排泄物中有大量菌体,如死亡后不能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或者随意剖检尸体,炭疽杆菌则会污染周围的土壤、水源、牧地,并形成具有较强抵抗力的芽孢,使之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炎热多雨季节、低洼潮湿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1.2犊牛梭菌性肠炎犊牛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所引起的犊牛急性肠毒血症,以急性死亡和出血性肠炎为临床特征。

本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犊牛,偶见成年牛发病。

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或创伤而感染,春、秋多发,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

牛舍潮湿、密度过大、饲喂高蛋白精料过多、感染肠道寄生虫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收稿日期:2019-04-12胡凤娇,女,1973年生,硕士,高级兽医师。

疫病防控89··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8期1.3牛巴氏杆菌病牛巴氏杆菌病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牛均易感,发病率较高。

病牛和带菌牛为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昆虫叮咬等途径感染,不良因素可诱发本病。

本病发生无季节性,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潮湿多雨季节多发,多为散发,也可呈地方性流行。

1.4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在牛类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牛发生流产。

以10~30日龄的犊牛最易发病,成年牛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带菌者。

病牛和带菌牛是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牛犊主要通过饮水和吮乳感染,不喂初乳、乳汁不洁、断奶过早、环境不良、天气寒冷、潮湿等因素可促使本病发生。

牛犊多表现为流行性,成年牛以散发为主,以秋末、冬、春季节较多。

1.5犊牛大肠杆菌病犊牛大肠杆菌病又叫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症状是剧烈下痢、排灰白色稀便、全身败血症、衰竭、脱水和酸中毒。

病牛和带菌牛是传染源,主要经肠道感染,也可经子宫或脐带感染。

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1.6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流产、不育和关节炎、睾丸炎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奶牛易感性较高,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妊娠母牛最危险。

流产或分娩时大量菌体随胎儿、羊水、胎衣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形成疫源地。

带菌牛阴道分泌物、乳汁、公牛精液中也含有大量细菌。

本病通过饮水、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交媾传播和感染,昆虫叮咬也能传播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发病率高,母牛易感,幼畜有抵抗力,性成熟后最易感。

1.7牛结核病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特征是病牛逐渐消瘦,在组织器官内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奶牛最易感,其次是黄牛、牦牛和水牛。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牛和带菌牛。

该病多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和地区性,冬春季和潮湿环境下易发病。

2预防措施2.1及时免疫接种奶牛的饲养管理相对猪、鸡而言比较粗放,隔离消毒措施不太严格,有时还需要大群放牧,活动范围广,极易感染疫病。

免疫接种是防控奶牛传染病切实有效而又经济的重要措施。

奶牛常见细菌性传染病都有疫苗可供预防,比如疫区的奶牛可用“无毒炭疽芽孢苗”“2号炭疽芽孢苗”免疫,每年接种1次;犊牛梭菌性肠炎可在分娩前给妊娠母牛注射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三联苗,通过母乳抗体保护犊牛;巴氏杆菌一般在春、秋两季接种牛出败甲醛灭活苗,体重120kg以上的牛皮下注射6mL,体重120kg以下的注射4mL,21d后产生免疫力。

2.2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饲养管理,使牛只保持健壮的体魄也是防控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般要求:做好日常牛舍的清洁工作,及时打扫清除牛舍粪便,保持牛舍干燥、空气新鲜;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暖,为其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生产水平做好营养调控,确保营养需要;做好精粗饲料搭配,尽量饲喂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青贮饲料,适当补充胡萝卜、饲用甘蓝等多汁饲料;不到污浊不洁、有疫情的地方放牧等。

2.3定期消毒灭源做好牛舍、场区的日常消毒工作,杜绝疫源传入。

在场区大门口要建设消毒池、消毒间等设施,进出车辆、人员要严格消毒;制定消毒制度并严格实施,定期对牛舍、饲养区进行全面消毒。

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品,以免病原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毒效果。

2.4规范检疫净化饮用奶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奶牛场每年要开展2次以上针对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检疫净化工作,对检出阳性牛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逐渐培育无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健康奶牛群。

对新调入的奶牛要严格检疫,并隔离饲养1个月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以防带入病原。

2.5落实疫情处置由于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养殖业危害较大,对发现的阳性畜和病畜疫病防控90··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8期果园养鸡要避免鸡群的应激果园养鸡要避免鸡群的应激。

苗鸡购入后先在鸡舍内按常规方法育雏,待逐渐脱温至接近环境温度后再转移到果园里放养。

开始放养时,时间宜短,路宜近,以后慢慢延长。

放养的最初几天,由于转群、脱温等影响,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 或复合维生素等,以防应激。

果园中常养狗,在鸡放养时不要让狗及其他兽类突然接近鸡群,以防惊吓。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确诊的炭疽疫情,一定要及时报告辖区兽医主管部门,及时封锁疫区,死尸严禁解剖并焚烧深埋,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一律焚烧;污染的场地、用具等可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0%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3药物治疗措施3.1犊牛梭菌性肠炎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各500mL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按70mg/kg 的剂量注射),1次注射,2次/d ,连用3~4d 。

灌服磺胺脒、鞣酸蛋白(20g/次)、次硝酸铋、碳酸氢钠(30~100g/次),2次/d ,连用3~4d 。

3.2巴氏杆菌病初期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成年牛每次60~100mL ,犊牛每次30~60mL ,1次/d ,连用2~3d ;急性病牛可用四环素治疗,剂量为50~100mg/kg ,溶于葡萄糖生理盐水制成0.5%溶液静脉注射,2次/d ;或用青霉素400万IU 、链霉素300万IU ,联合使用,2次/d ,配合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40~60mL/kg 的剂量注射,静脉给药可提高疗效;或用盐酸土霉素5~10mL/kg 的剂量,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2次/d ,首量加倍,连用3~5d 。

3.3沙门氏菌病痢菌净,按5mg/kg 的剂量内服,第1天为2次,第2、3天为1次/d ,3d 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氯霉素按5~10mg/kg 的剂量,硫酸庆大霉素按1.5mg/kg 的剂量,肌注,2次/d ,连用2d ;犊牛可口服氯霉素原粉30~50mg/kg 的剂量,2次/d ;硫酸卡那霉素,10~15mg/kg 的剂量,1~2次/d ,肌注;硫酸链霉素200万~300万IU ,2次/d ,肌注;硫酸新霉素5~10mg/kg 体重的剂量,2次/d ,内服。

3.4犊牛大肠杆菌病下痢严重者应及时补液,常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次500~1000mL ,同时使用抗菌药物。

痢菌净,5mg/kg 的剂量,内服,第1天给药2次,后2天给药1次,重症配合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盐酸四环素注射液,5~10mg/kg 的剂量,肌注或静注,2次/d ;强力霉素,1~2mg/kg 的剂量,用5%的葡萄糖稀释成0.1%的溶液缓慢静注,1次/d 。

氯霉素注射液5~10mg/kg 的剂量,肌注,2次/d 。

硫酸新霉素5~10mg/kg 的剂量,肌注,2次/d 。

硫酸庆大霉素1.5mg/kg 的剂量,肌注,2次/d 。

氨苄青霉素2~7mg/kg 的剂量,肌注,2次/d 。

【责任编辑:胡敏】疫病防控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