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八单元第5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8单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8单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度、面积、体积等量,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于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式子表示一些量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字母和式子表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量的概念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的基本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包括图片、卡片等。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量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5课时 垂线的画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5课时  垂线的画法

5.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略
6.分别画出点A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并量出它的长度。
1.9
1.6
图略
1.2
垂线画法 垂线画法很简单,利用工具找准点; 无论线上和线外,垂线一定经过点。
归纳总结:
画垂线有两个重合:一是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 与已知直线重合;二是点在直线上时,三角尺 的直角顶点与这一点重合,点在直线外时,三 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这一点。
(2)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可以用( 三角尺 )画,也可以 用( 量角器 )画。
(3)工人在砌墙时用铅锤来检验墙与地面是否( 垂直 )。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过A点分别画出直线a和直线b的垂线。
4.填空。 (1)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 1 )条垂线。 (2) 正方形有( 4 )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知点( 重合 )。 (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 直线 )。 (4)标出( 垂直符号 )。
2.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并填一填。 我发现: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已 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一 )条。
画图略
易错辨析
3.下面画垂线的方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不对 改正略
提升点1 过角内一点画角两边的垂线
4.过A点画出已知角两边的垂线。

提升点2 过三角形内一点画三条边的垂线
5.过A点画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线。

6.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分别过它的三个顶点画出对 边的垂线,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画图略 发现:三条垂线相交于一点。
八 垂线与平行线
垂线的画法
SJ 四年级上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垂线,大家还记得什么是垂线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时_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精品】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时_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精品】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教学内容: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掌握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教学难点: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1.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0000()89200000()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800000000()1300000000()提问:怎样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呢?指名回答,并指出: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或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的4个“0”,写上“万”字;将整亿数改写成用“亿”或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的8个“0”,写上“亿”字。

2.明确课题: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6分钟)1.自学例8第(1)小题。

明确例8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8情境图。

导入:你会读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吗?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改写的情况,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1. 384400这个数是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的?2.想一想:用“万”作单位,整数部分应是多少?怎样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3.对照书本第42页大豆老师的话,你的想法对吗?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 你是怎样把3844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2.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导学要点:改写时要把小数点点在万位的右边,末尾的0去掉,并在改写成的数后面添上:“万”字。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5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第5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内容:课本第91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类推、迁移旧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出示例4及统计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以及根据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

2、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提出教材中的问题3、揭示课题并板书二、探究新知教学例4。

(1)探索列式。

师问:如果要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是一样的(2)探索计算。

师:你会计算出结果吗?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具体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完成“试一试”。

师:要求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直接用一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指名回答列式及结果,进一步明确方法。

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提醒学生:单位“1”是什么?这两题在列式时要注意什么?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四、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

相遇后两车仍按原来的速度前进,当它们相距378千米时,甲车行了全程的35,乙车行了全程的75%,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行驶了1.5小时乙车才开始出发,乙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2.5小时与甲车相遇。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练习八(1)-优件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练习八(1)-优件

练习八
4.下面是华江果品店某星期5天卖出苹果、橘 子情况的统计。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1)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 4+8+6+7+10=35(箱) 35÷5=7(箱)
练习八
4.下面是华江果品店某星期5天卖出苹果、橘 子情况的统计。
(2)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 出的橘子呢?
练习八
4.下面是华江果品店某星期5天卖出苹果、橘 子情况的统计。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练习八
5.下面说法合理吗? (1)电梯里有8人,平均每人的体重是60千克, 每人的体重一定都是60千克。 不合理
(2)健民食品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900 元,张华是这个公司的员工,她的月工资不 可能低于2900元。 不合理
练习八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 可能是155厘米吗?
他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 (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身高超过 160厘米的队员吗?
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练习八
4.下面是华江果品店某星期5天卖出苹果、橘 子情况的统计。
(1)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 6+7+9+7+11=40(箱) 40÷5=8(箱)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 四 单元 统 计 表 和 条 形 统 计 图 (一)
第 5 课时 练 习 八

练习八
1.小丽有3条丝带(如下图),它们的 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
14+24+16=54(㎝) 54÷3=18(㎝) 答:它们的平均长度是18厘米。
练习八
2.刘小华的遥控飞机在一次航模比赛中 飞行的时间如下表: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5课《练习八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5课《练习八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5课《练习八》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八》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如:小猫和老鼠比赛摘桃子,小猫摘了3个,老鼠摘了5个,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如:图片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操作并回答。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如:小组成员互相出题,计算并交换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如:设置一个闯关游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第三单元 第5课时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苏教版)

第三单元 第5课时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苏教版)

第一单元第5课时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合数:三、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01:认识质因数,合数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师:你能把5和28分别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课件出示:5=()×5 28=()×7师:在5=1×5、28=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反馈:5=1×5,1和5是5的因数。

28=4×7,4和7是28的因数。

师: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反馈:在1、5、4、7中,5和7是质数。

师揭示: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师:在上面的两个算式里,哪个数是哪个数的质因数?反馈:在5=1×5中,5是5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5是5的质因数;在28=4×7中,7是28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7是28的质因数。

师:1为什么不是5的质因数?而4为什么不也是28的质因数?反馈:1是5的因数,但不是质数,所以1不是5的质因数。

4是28的因数,但不是质数,所以4不是28的质因数。

师:那么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哪几个条件?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

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算式,让学生逐步探究,让学生明确质因数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

整个过程的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任务02: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师:你能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师: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怎样做?反馈:把30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先写成2乘15;15是合数,再把它写成3乘5,这时乘数全部是质数。

师:接下来呢?师:看来要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可采用逐步分解的方式。

像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设计意图:根据课本出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解质因数,然后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亲身经历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与方法,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

榆林市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五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认识6_9教案苏教版8

榆林市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五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认识6_9教案苏教版8

第5课时认识6~9教材第23~25页的内容。

1.使学生会认、读、写6~9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3.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能够正确地书写6~9各数。

难点:理解6~9各数的含义。

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套圈。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生:喜欢。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套圈好不好?生:好。

师:老师这里也有套圈,我们一起来玩,我们一起来套书、本和文具,看看你能套到什么?(教师找6名学生上前来,和教师一起玩套圈游戏。

)师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同时板书课题:认识6~9。

1.认识6~9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师: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师: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玩“套圈”游戏?(6个。

)师:图中共有几个人?(7个。

)师:数一数有几个圈?(8个。

)师:那一共有几个玩具呢?(9个。

)小结:看来6、7、8、9和0、1、2、3、4、5一样,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2.认识6~9的排列顺序。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数家族中的几个小朋友,他们是谁呢?教师出示计数器,一边拨珠子一边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每添上一个珠子后是几?师: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

从学具盒中分别找到这些数字卡片。

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

组长说数,组员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3.教学读、写6~9各数。

(重点在写数。

)师: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教材第23页的田字格里。

1.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1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看谁涂色涂得最好,最正确。

2.教材第2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开始数数,并在下面对应画图。

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学习感受。

认识6~9是在认识1~5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们都能够知道6是5多1,7是6多1……这节课的重点是正确地书写6~9,最难的是写8。

小学的数学苏教版二年级的上册《8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教案

小学的数学苏教版二年级的上册《8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8 的乘法口诀第 5 课时课型:新授教课内容:教材第 P76例 3 和 P76-77“想一想做做”教课目的: 1、让学生亲自经历编制 8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 8 的乘法口诀。

2、会应用 8 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质问题,提升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领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试尝试究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沟通的能力。

教课要点:8 的乘法口诀教课难点:记忆 8 的乘法口诀教课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复习准备①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红猫蓝兔吗?红猫蓝兔得悉我们同学学习了好多知识,今日也想一同与我们学习,你们欢迎吗?②今日红猫蓝兔给我们带来了几道口算题,请你们算出得数并说出口诀(小黑板显示)2×55×64×77×26×37×67×75×7(划横线增补词:依据乘法口诀还能够写出如何的算式?)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聪慧,前方的知识掌握得特别好二、创建情境,引入新课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搭积木吗?课件出示大正方体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察看一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2) 持续出示完好的题目(3) 师:看表格,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把表格填写完好教师出示表格:大正方体个数 1 3 42 5 678小正方体个数8师:你是怎么想的?(4)师:你能看表编出 8 的乘法口诀吗?老师相信你们必定能够编出 8 的乘法口诀!假如有困难,能够依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

先独立编写口诀,再进行小组议论。

(5)全班沟通,板书 8 的乘法口诀。

(6)齐读 8 的乘法口诀。

3.熟记口诀(1) 找 8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指算式:这组题有什么特色?为何这组题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而积一道比一道多 8 呢?(由于乘的都是8,或是 8 的乘法口诀)记着这个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记口诀。

第5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

第5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课时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例5,例6,“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学习目标:1.认识真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2.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3.经过分类,举例,合作,探索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分析、概括等能力教学重难点:真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并能用分数在数轴上表示各个点的值核心问题:学生如何感知并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活思维二、主动探索,发展思维1.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2.你能说出几个分母是4的分数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问:还有吗?你对这样的分数有什么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44,54,64……3.引入新课:这样的分数存在吗?这样的分数由意义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1.教学例5.⑴出示教材第59页例5谈话:把1个圆看做“1”,怎样用涂色部分来表示1434,和44呢?学生在书上完成涂色。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涂色的?追问:都是把单位“1”分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分备注栏之几?涂色的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追问:4个14就是多少?怎样涂色?(涂满)要表示5个14,应该怎样涂色呢?(用2个图形)指出: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需要用2个图形。

谈话:5个14用分数怎样表示呢?(54)。

54里有几个?(5个)。

说一说54表示什么?学生直接在书上涂色,做好后思考,各有几个?⑵探索发现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2.教学例6⑴出示教材59页例6.谈话:你能用涂色部分表示下面的分数吗?学生独立完成涂色。

展示学生作业,引导谈论两个问题:①表示每个分数,分别要涂几个15?②表示10个用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⑵指导分类。

8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8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8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默写出8的乘法表。

2.能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

教学重点1.8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默写。

2.口算乘法运算的能力提升。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问一下学生们最近在数学上学了什么内容,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8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与讲解(20分钟)1. 8的乘法口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快速把口诀背下来。

8 × 1 = 88 × 2 = 168 × 3 = 248 × 4 = 328 × 5 = 408 × 6 = 488 × 7 = 568 × 8 = 648 × 9 = 722. 操作练习教师出示一系列算式,让学生使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出结果,例如:8 × 6 =8 × 4 =8 × 9 =8 × 2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用一些小技巧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和活跃性。

例如,把算式贴在学生背后,其他学生描述算式,让前方的学生竭尽全力来回答等等。

三、练习(20分钟)1. Discovery(探究)提供学生一些发现的机会:要让学生明白,拿8乘以另外一个数的时候,可以使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快速计算。

比如在6个8中,有多少个4?2. Consolidation(巩固)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并在纸上计算出以下算式,并交给老师检查:8 × 2 =8 × 7 =8 × 6 =8 × 1 =8 × 9 =四、课堂设计(5分钟)在课堂结束时,老师需要询问学生们一些关于自己的学习的问题,如:1.今天学到什么内容?2.对接下来的学习计划有什么期望或建议?3.有没有哪个同学做得特别好需要表扬或者需要指出哪里需要提高?课后作业1.默写8的乘法表,并做一遍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各册课时划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各册课时划分
练习一1-5题。 练习一6-12题。 10-11页两道例题、第12页“想想做做” 第13页的例题,第14页的“想想做做” 15-16页的例题,16-17的“想想做做” 18-19页练习二 第20-21页 第22-23页例题,第23-24页“想想做做” 第24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25页“想想做做” 第26页例题,第26-27页“想想做做” 第28页例题和试一试,29页“想想做做” 30-32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练习三 第35-36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第37页例题、“想想做做”1-5题 第38页“想想做做”6-9题 第39页例题,第40页“想想做做” 第41页练习四1-4题 第41-42页练习四5-8题 第43-45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第46-49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第50-51页例题、“想想做做” 第52-53页例题、想一想、53页“想想做做”
第83-84页例题、“想想做做” 第84-85页例题、“想想做做”
第85-86页例题、“想想做做”
第87-88页练习七 89页例题、“试一试”,90页“想想做做”
第91-92页例题、试一试,92-93页“想想做做”1-3题 第93页“想想做做”第4-8题 94-96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第97-99页例题、想想做做 第111页12-15题
54-55 56-57 58 59 60-61 62-63 64-65 66-67 68-69 70-73 73 74-75 76-77 78-79 80 81
用计算探
第十 索规律
单元 (共4课
时)
第十 解决问题
一单
的策略 (共3课
元 时)
第十
二单
统计(共 3课时)

第十 用字母表 三单 示数(共 元 4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案(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在确定位置这个问题上,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对数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对卡片、坐标图、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数对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解释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例如,数对(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互相检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教室的平面图,要求学生找出某位学生的位置。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对是否只限于表示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其他情境中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四舍”调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四舍”调商(教案)

第5课时“四舍”调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5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经历探讨调商方法的过程,了解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时,可能出现初商偏大的情况,学会调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解决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四舍”法试商时的调商方法。

难点:在试商的过程中,理解试商时商变大的原因,并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一、探索算法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谈话: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板书算式:272÷34=()2.尝试计算。

提问:这道题也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竖式算出结果(列出竖式),想一想:笔算时,可以把34看作几十来试商?谈话:你能找出商是多少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如果发现新的问题,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遇到了什么问题,看能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3.探究调商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是怎样试商的,遇到了什么问题。

提问:把34看作30来试商,试商9,9乘34得306,比272大,这说明什么?(平均每人借书本数不可能有9本,商9大了)提问:把34看作30来试商的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商会偏大呢?说明:除数原来是34,把它看作30来试商,这时除数比实际的要小,所以商就有可能偏大。

谈话:通过试商,我们发现商9大了,应该怎么办呢?你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用9试,商大了,用8再试一试)谈话:那就请大家再商8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指名板演)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反馈4.回顾反思。

讨论:请大家回顾一下,在计算“272÷34”时,是把“34”看作多少来试商的?试商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商偏大的情况?可以怎样解决这一个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在把“34”看作30来试商时,第一次商9,偏大了,要把商调小后再试。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苏教,人教,北师)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苏教,人教,北师)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1. 生活中的数2. 比较3. 加减法(一)4. 整理与复习(一)5. 大家来锻炼6. 分类7. 位置与顺序8. 认识物体9. 加减法(二)10. 整理与复习(二)11. 认识钟表12. 统计13. 迎新年14. 总复习一年级下册1. 生活中的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数(一)》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认数(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第十二单元《加法》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1 数一数2 比一比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物体和图形5 分类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 11~20各数的认识8 认识钟表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 总复习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目录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实践活动:认识周围的数3、分一分,认一认物体实践活动:我有一双小巧手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一年级下1,100以内的认识2,方向与位置3,认识图形4,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5,认识钟表课题6,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7,统计8,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表内乘法(一)2、角的初步认识3、表内乘法(二)4、测量长度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5、表内除法实践活动:庆祝元旦6、总复习2. 观察与测量3. 加与减(一)4. 有趣的图形5. 整理与复习(一)6. 加与减(二)7. 购物8. 加与减(三)9. 统计10. 整理与复习(二)11. 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 数一数与乘法2. 乘法口诀(一)3. 观察物体4. 节日广场5. 分一分与除法6. 整理与复习(一)7. 方向与位置8. 时、分、秒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三单元《认数》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第七单元《统计》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年级下册1 位置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图形的拼组4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 认识人民币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 认识时间8 找规律9 统计10 总复习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我长高了3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实践活动:走进田园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万以内数的认识2.认识图形3.三位数的加减法四则混合运算4. 千米毫米5. 有余数的除法6,时分秒7,统计8,总复习三年级上册一克、千克、吨的认识第1课时认识克、千克第2课时认识吨第3课时实践活动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第2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第3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4课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5课时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一)第6课时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二)9. 月球旅行10. 乘法口诀(二)11. 整理与复习(二)12. 除法13. 统计与猜测14. 趣味运动会15. 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 除法2. 混合运算3. 方向与路线4. 生活中的大数5. 测量6. 整理与复习(一)7. 加与减(一)8. 认识图形9. 加与减(二)10. 整理与复习(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第九单元《时、分、秒》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四单元《加法》5 观察物体6 表内乘法(二)看一看摆一摆7 统计8 数学广角9 总复习二年级下册1 解决问题2 表内除法(一)3 图形与变换4 表内除法(二)5 万以内数的认识6 克与千克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有多重8 统计9 找规律10 总复习第7课时解决问题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三东、南、西、北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第2课时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第3课时实践活动四旋转与平移现象第1课时旋转、平移(一)第2课时旋转、平移(二)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第4课时解决问题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六周长第1课时认识周长第2课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第3课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应用七分数的初步认11. 统计三年级上册1. 乘除法2. 观察物体3. 千克、克、吨4. 搭配中的学问5. 乘法6. 整理与复习(一)7. 周长8. 交通与数学9. 除法10. 年、月、日11. 时间与数学(一)12. 时间与数学(二)13. 整理与复习(二)14. 可能性15. 生活中的推第五单元《认识方向》第六单元《减法》第七单元《认识角》第八单元《乘法》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第四单元《加和减》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七单元《乘法》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1 测量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四边形4 有余数的除法5 时、分、秒填一填,说一说6 多位数乘一位数7 分数的初步认识8 可能性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识第1课时认识分数第2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第3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八年、月、日第1课时年、月、日第2课时24时计时法第3课时实践活动九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一)第2课时总复习(二)第3课时总复习(三)三年级下册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考查素质教育基地3、三位数除以以为是的除法4、统计实践活动:纸与生活小调查5、小数的初步认识6、轴对称实践活动: 美化我们的小天地7、总复习理16. 总复习三年级下册1. 元、角、分与小数2. 对称、平移和旋转3. 乘法4. 整理与复习(一)5. 面积6. 认识分数7. 整理与复习(二)8. 统计与可能性9. 总复习四年级上册1. 认识更大的数2. 线与角3. 走进大自然4. 乘法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乘法》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九单元《长方形3 统计4 年、月、日制作年历5 两位数乘两位数6 面积7 小数的初步认识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四年级上册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2 角的度量3 三位数乘两位数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 统计四年级上册一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第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第一单元检测二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第1课时读数第2课时写数第3课时比较大小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数第1课时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数第2课时求近似数数字编码整理与复习第二单元检测三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与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律(一)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二)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检测四角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5. 整理与复习(一)6. 图形的变换7. 除法8. 方向与位置9. 生活中的负数10. 整理与复习(二)11. 统计12. 数据告诉我四年级下册1.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 认识图形3. 小数乘法4. 数图形中的学问5. 整理与复习(一)6. 观察物体7. 小数除法8. 激情奥运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角》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你寄过贺卡吗?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四年级下册1四则运算2位置与方向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营养午餐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统计8数学广角小管家9总复习第1课时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分类第3课时画角第四单元检测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一)第2课时口算和估算(二)笔算乘法第l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检测六相交与平行第1课时相交与平行(一)第2课时相交与平行(二)第六单元检测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和估算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一)第2课时口算和估算(二)笔算除法第1课时笔算除法(一)第2课时笔算除法(二)第3课时笔算除法(三)第4课时笔9. 游戏公平10. 整理与复习(二)11. 认识方程12. 图形中的规律13. 总复习五年级上册1. 倍数与因数2. 图形的面积(一)3. 整理与复习(一)4. 分数5. 数学与交通6. 整理与复习(二)7. 分数加减法8. 图形的面积(二)9. 尝试与猜测10. 整理与复习(三)第三单元《三角形》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二单元《统计》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2小数除法3观察物体4简易方程量一量找规律5多边形的面积6统计与可能性铺一铺7数学广角8总复习五年级下册1图形的变换2因数与倍数3长方体和正方算除法(四)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七单元检测八可能性第1课时可能性(一)第2课时可能性(二)第八单元检测九总复习期未归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专题二计算专题三图形与可能性专题四综合应用五年级上册一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第3课时积的近似值第4课时解决问题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第3课时轴对称图形第4课时设计图案11. 可能性的大小12. 数学与生活13. 总复习五年级下册1. 分数乘法2. 长方体(一)3. 分数除法4. 整理与复习(一)5. 数学与生活6. 长方体(二)7. 分数混合运算8. 百分数9. 整理与复习(二)10. 数学与购物11. 统计六年级上册1. 圆2. 百分数的应用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体粉刷围墙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6统计打电话7数学广角8总复习六年级上册1. 位置2. 分数乘法3. 分数除法4. 圆确定起跑线5. 百分数6. 统计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第5课时整理与复习三小数除法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第2课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第3课时商的近似值第4课时循环小数第5课时解决问题(一)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解决问题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第3课时梯形的面积第4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第5课时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六可能性可能性七倍数与因数3. 图形的变幻4. 整理与复习(一)5. 数学与体育6. 比的认识7. 统计8. 整理与复习(二)9. 生活中的数10. 观察物体11. 看图找关系12. 总复习六年级下册1. 数学与环境2. 数学与社区3. 数学与体育4. 数学与科技5. 总复习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认识比》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六年级下册1 负数2 圆柱与圆锥3 比例自行车里的数学4 统计6 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综合应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第1课时倍数、因数第2课时2,3,5的倍数特征第3课时合数、质数八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一)第2课时总复习(二)第3课时总复习(三)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目录1、分数2、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运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3、分数加减法综合运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4、方程5、折线统计图综合运用:发豆芽6、总复习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1、四则混和运算2、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综合运用:节约一滴水3、确定位置4、三角形5、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综合运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总复习8、统计综合运用:我们长高了9、总复习六年级上册一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第2课时分数乘法(二)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二)二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第3课时设计图案第4课时圆的周长第5课时圆的面积第6课时解决问题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三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法(一)第2课时分数除法(二)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第4课时解决问题(二)第5课时探索规律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四比和按比例分配第1课时比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解决问题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五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第2课时比例尺(一)第3课时比例尺(二)第4课时物体位置的确定(一)第5课时物体位置的确定(二)六分数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第2课时解决问题(一)第3课时解决问题(二)第4课时解决问题(三)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第2课时负数的应用八可能性可能性九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一)第2课时总复习(二)六年级下册1、百分数综合运用: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2、圆柱和圆锥3、正比例和反比例4、统计综合运用: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5、总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垂线与平行线。

2.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识别。

2.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3.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垂线与平行线。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垂线与平行线的模型、图片、动画等。

2.学具:每人一份垂线与平行线的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动画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垂线与平行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垂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画出垂线与平行线,并判断其他学生的作品。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来解决。

最新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教案第八单元第5课时

最新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教案第八单元第5课时

第五课时应用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一、谈话引入
师: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应用广角
二、综合运用
1、完成第26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

2、完成第27题。

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计算后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汇报。

3、完成第28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集体评价。

三、自我评价
1、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含义。

2、自我评价。

3、说说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件第5课时 分数乘分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件第5课时 分数乘分数

练一练
1
3
12
10
巩固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25 6
1 9
巩固练习
1
2.一4辆千汽米车耗行油驶多1少千升米?耗行油驶152升0千。米照呢这?样计算,行驶
5
4 1 1(升) 504 11 215(千 升米 ))
5 12 15
5 1122 165
答:行驶 4 千米耗油 1 升,行驶50千米耗
4
涂色部分表示一张纸的
1,斜线部分
2
各占 的1 几分之几?各是这张纸的几
2
分之几?
11
48
列算式,看图写出结果。
1的1 24
1 2
×
1 4
1 8
探究新知
4
涂色部分表示一张纸的 1,斜线部分
2
各占 1 的几分之几?各是这张纸的几

分之几?
3
3
4
8
列算式,看图写出结果。
1的3 24
1 2
×
3 4
3 8
5
油 25升。
15
6
探究新知
5 根据乘法算式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 结果,再填空。 2 15
探究新知
5 根据乘法算式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 结果,再填空。
8 15
探究新知
5 观察例4、例5,你发现了什么?
2×1=1
2×4=8
3×5=15
3×5=15
归纳总结
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 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5

分数乘法
第5课时 分数乘分数
复习导入
在 里填上“>”“<“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教学案
画“
《混合运算》第5课时教学实录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
执教时间:2010年4月
执教班级:四(1)班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2.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指导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播放旱灾中的图片
师:提问:有什么想法?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生:我们可以给他们捐款,奉献我们的爱心。

二、应用知识,自主探究
1、媒体出示:育才小学学生为灾区小学生捐了45件衬衫和45条裤子,每件衬衫价值101元,每条裤子98元,你能算出这些衬衫和裤子一共价值多少元吗?
师:请你估计一下这些衬衫和裤子一共价值多少元
生1:100×45+100×45
生2:(100+100)×45
师:要求这些衬衫和裤子一共价值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1:101×45+98×45
生2:(101+98)×45
2、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出示(1)45+25×12
(45+25)×12
(2)20+12+60÷3 (2)800-432÷6×9
20+(12+60)÷3 800-432÷(6×9)
师: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判断的过程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在班上说一说?
生:第一组45先加上25,然后用所得的和去乘12得数大。

师:谁来帮她把过程讲得更具体些?
生:45加上25的和去乘12,表示有70个12的和,25乘12表示25个12的和,再加45没有70个12多。

师:你讲得很有道理。

谁知道第2组哪个的得数大?
生:是第二个算式得数大。

师:你怎么想的?
生:我先把得数算出来再进行比较的。

师:把得数算出来再进行比较,是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好方法,谁能直接想到答案呢?
生:第1个先算60÷3,再用20加上12加上这个商;第2个是把12和60合起来除以3,把12也拿来除,这样结果就小了。

师:有道理!
最后一组得好好思考,看谁脑筋转得快!
生:第一个得数大。

师:为什么?
生:432÷6×9,最后算乘法,而432÷(6×9)是先算乘法,这样除数变大了,商就变小了。

生:不对,这个结果在算式中是做减数的,减数越小,差就越大,所以第2个得数大。

师:咱们怎么才能证明谁的说法有理呢?
生7:我们算一算,就知道了。

师:那就算一算,用事实证明吧。

(生计算验证)
师:在做题目时,我们要学会主动地验证自己得出的每一个结论。

3、脱式计算
75×12+280÷35 48×(32-17)÷30
(564-18×24)÷12 490÷【210÷(750÷25)】
师:请把你最拿手的题目的解题过程说给其他同学听。

生:75×12+280÷35,第一步先算乘,第二步算除,最后算加。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把乘和除一同算,然后相加求它们的和。

师:请两位同学把各自的运算过程板书到黑板上。

(生板演)
师:让我们看两个同学的计算过程,谁的更简单?
(生齐呼应生2的做法)
师:两个同学的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乘除是同一级运算,同时计算会使过程更简单一些。

师:我们再来看看其它三道题。

生:(564-18×24)÷12出现了小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计算小括号里面时要先算乘,再算减,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师:你讲解的思路很清晰,第2题48×(32—17)÷30谁来讲?
生:这一题要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师:你也说得很棒,最后一题490÷[210÷(750÷25)]?
生:这道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回答得很不错,下面就让每个同学一试身手。

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有哪些同学算得又快又稳。

准备——开始!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并交流计算过程与结果。


师:请全对的同学示意一下!让我们为刚才的胜利者鼓掌加油,同时也为自己下面的学习加把劲。

4、简便计算
35+71+29+65 125×5×8×2
242+84+(58+116)25×(4×3)×7
师:说运算顺序,并说说可以根据什么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再依次乘,还可以根据乘法结合律简算(25×4)×(3×7)
三、变式提高、解决问题
灾区开展了节约用水的活动。

四月上旬前4天共节水190吨,后6天平均每天节水35吨。

这个厂四月上旬平均每天节水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知道计算时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如果有中括号和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生:计算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简便计算时可以根据加法、乘法的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

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肯动脑筋,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因为你努力的多少,收获也会跟着或多或少。

老师希望同学们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课后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3题和第4题。

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二、对与错——在改错训练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只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添加了小括号,个别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

因此在课堂中我进行了两种类型的改错训练。

一是利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动态生成了错题,二是利用老师预设的改错练习。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探询前后知识的联系中,意识到错误,产生新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三、好与坏——培养良好的学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在混合、运算的练习中关键是确定运算顺序,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观察算式,再思考运算顺序。

为了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我要求学生要用横线划出每题算式的第一步。

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

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④特
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
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