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 网络语 外来语应规范
网络不规范用语
网络不规范用语网络不规范用语是指在网络上使用的不符合规范、不文明或不适当的词语、短语或表达方式。
这些用语可能包括侮辱、辱骂、歧视、谩骂、暴力等不良言辞。
网络不规范用语对互联网环境和用户体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善网络文明。
网络不规范用语不仅会影响个人素质和社会道德,还有可能引发各种问题,例如仇恨传播、暴力行为、人身攻击等。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秉持良好的网络行为准则,避免使用不适当的言辞,并积极向他人传播网络文明理念。
在网络中,很多人使用不规范用语的原因可能是出于情绪的宣泄、社交影响、无知或是片面的观点等。
然而,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使用不规范用语的借口。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自己的素养和知识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避免冲动的言辞,妥善处理网络冲突和不满情绪。
改善网络不规范用语的首要措施是加强教育和宣传。
我们应该在校园、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传播网络文明知识,加深人们对网络不规范用语危害性的认识。
既要提高个体的素质和道德观念,也要培养社会的文明风尚。
政府、媒体、网络平台等各方面也应加强监管,规范网络环境,限制和惩罚不良行为。
此外,我们自身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身份,善待他人,不轻易发表攻击性、侮辱性观点。
同时,我们应适当约束自己,避免过多沉迷于网络世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沟通技巧。
对于网络平台而言,也有着一定的责任。
他们应该加强内容审核,设立规范用语过滤系统,防止不规范用语的传播。
同时,可以提供举报机制,让用户能够投诉和举报不当行为。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网络不规范用语的出现和传播,维护网络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总之,改善网络不规范用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明辨是非,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只有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氛围,才能让网络世界充满爱和友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和沟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少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是不文明、不健康的,给网络交流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涉及不文明、不健康内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用语和内容,例如粗口、低俗段子、黄段子等。
这些内容不但影响了网络交流的质量,也对大学生的道德风范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缩写、错别字、乱用标点符号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常常使用缩写、错别字和乱用标点符号,导致表达不清晰、理解困难,甚至影响语言准确性和逻辑性。
3. 生造新词、流行语未规范使用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生造一些新词或者是跟风使用一些流行语,但是由于使用不规范,往往造成误解,甚至引起歧义。
针对以上不规范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1. 提高网络素质大学生应提高网络素质,尊重网络道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在网络上发布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氛围。
2. 加强语言规范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语言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导他们正确使用词语、标点符号等,提高网络交流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强调文明礼仪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应强调文明礼仪,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注意言行举止,维护网络社会风气。
4. 规范流行语使用针对流行语的使用,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教导大学生规范使用流行语,避免不规范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共同努力,规范大学生网络用语,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如何规范网络用语
如何规范使用网络语言谈到网络语言很多人这样分析: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划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
语言和人体一样,有着自己稳定的、健康的发展机制、即在某个范围内是可以维护自身健康的。
这个机制就是约成的规律,即语言要被大多数人认可和使用。
因此、规范网络语言,需要疏导和引导。
?? 上海市的规定限定了网络语言的适用范围,这就是引导措施的一种。
?? 从商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已经流传了三千多年。
它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犹如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词汇都经过了无数重筛选的。
?? 交际决定一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语言词汇,如果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较多较广,它就可能进入我们的生活,也有可能成为“规范”中成员,而达不到交际目的的那一部分自然会淘汰。
?? 事实上,这种淘汰已经表现出来。
有学者曾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进行一个调查,发现很多早期的网络词语像CU(英语再见)、748(去死吧}、米虾米(没什么)的使用已经基本消失了。
??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会保留下来,有一部分无生命力的就会被淘汰。
因此,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
?? 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既然是语言它就有个生命力的问题,语言是否有生命力,群众最有发言权,被群众约定俗成的,自然就流传下来。
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扬弃的过程。
网络文学的大量出现,为一些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流传的平台和渠道,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 那么网络语言的未来将是怎样的呢?一些适用网络传播表现特点的词汇将会长期使用下去,但整体上将呈衰减的趋势;有些网络语汇与汉字的表达形式一致,意义也比较固定,就有可能进入到日常口语中,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例如“版主”一词已经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有些网络词汇可能会为现代汉语词汇增加某些义项,比如“沙发”、“灌水”等。
另一部分网络语汇则将逐渐被网民废弃不用。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大学生,我们经常需要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但是在网络用语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以下是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1. 拼音打字因为在汉字的输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会采用拼音打字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混淆词义出于想要表达自己意思更加明确的目的,有些大学生会在网络上使用一些流行词语或网络用语,但是有时候这些词语的含义不够明确,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
3. 网络暴力在网络上,有些大学生会使用诽谤、辱骂等方式,攻击其他人的人格和尊严,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人类基本的道德和文明素质。
1. 加强对网络礼仪的教育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学生网络礼仪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在网络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礼仪素养。
教育学生在网络交流中要注意用语规范、文明礼貌等方面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注重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和准确性网络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要互相理解和交流,因此,要求学生在使用网络用语时,注重文字表达的精准度和准确度。
尽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以及网络黑话。
3. 建立网络用语规范对于在网络交流中不能使用的词汇、非正式语言以及网络用语等,应该建立起统一的标准,明确规定网络用语的正确用法,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大学生网络语言文化素养。
4. 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各大院校秉承文明网络的理念,设立屏蔽机制、舆论监督机制等,加强对不规范网络用语和言论的监管和审查。
同时,也需要呼吁广大大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愉悦的网络环境,共同推进网络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明智合理地运用网络用语,发挥网络平台交流的优势,同时要增强对网络用语规范的认识,以提高我们的确切表达能力和礼仪素质。
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
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二规范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一)规范的目的是有利于交际。
(二)规范的对象是可能给交际带来某些情况或者问题的语言现象,而且是规范能够起到一些作用的语言现象。
还是郭沫若1955年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开幕词》里说的:“……要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得这全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语汇上减少它的分歧,增加它的统一性。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1页,科学出版社,1956)不是所有的语言现象都要去规范一下,要管应该和能够管的,不要管不该和不能管的。
主要是面向社会的有较大影响的用语,如报刊用语,广播电视用语。
(三)规范的标准是看交际值即交际到位的程度,这是同语言的功能相一致的。
交际值里包括感情、色彩等。
如“手机”是口语词,是俗称,“移动电话”是学名,两个词都说。
总的是文和质结合。
大的规范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交际的原则。
经常是多种综合的下位的基本原则有:1.必要的原则。
看是否填补了汉语词汇的空白,普通话中是否有这些词语。
如“博导、一国两制、减肥”。
2.丰富的原则。
即丰富了汉语。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词语反映了新的观点、新的事物,这跟上面一点交叉;二是新词语提供了有用的同义或近义形式如“的士、健全人”。
3.经济明白的原则。
经济,如“扫黄、共识”等双音节化的简称。
明白,即表义清楚,让人理解。
如表示设备等的“硬件”和表示管理等的“软件”。
表示人才的“活件”就比较牵强。
4.符合结构规律的原则。
即符合汉语允许的大的结构规律。
如“泼辣”和“洒脱”合成的“泼脱”,就比较牵强。
5.重视国际通用的原则。
有些东西汉语中没有译词,不用字母词就难以交流,有些字母词又回避不了,如"CT"“B超”。
6.大汉语观。
要考虑到汉语使用广大地区的情况。
如"E-mail",台湾用“电子邮件”。
大陆规定术语时应考虑到世界华人区,沟通一下好。
7.品位的原则。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网络,网络用语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质量,甚至对网络文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1. 口头语化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之一就是口头语化。
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用语表达不够规范,追求简洁而忽略了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
用“8”代替“吧”,用“哈哈哈”代替“笑笑”,用“爱了爱了”代替“我爱你”等。
这种口头语化的网络用语不仅给人带来阅读障碍,也严重影响了语言的正常表达和交流。
2. 低俗化在网络使用中,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幽默和搞笑效果,使用了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
在评论他人的时候使用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使用一些不雅的词句等。
这些低俗化的网络用语不仅失去了文明的基本要求,也给人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3. 恶搞化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常常使用一些恶搞别人的网络用语。
在回复他人的评论时,常常使用一些夸张、扭曲的用语,甚至在语言中加入一些谐音、谐义、谐调等恶搞元素,使得语言表达失去了原本的真实性和正常性。
二、对策措施针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改善现状,提高正常化的网络用语。
1. 强化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规范教育,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举办网络用语规范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规范使用网络用语的理念。
2. 规范现状学校可以建立网络用语的规范范本,发布规范用语指南,提示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要尊重语言规则和文明意识,提醒他们不要使用低俗、口头化等不规范网络用语。
3. 引导正能量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学校、学生会等组织可以引导大学生发布更多的正能量内容。
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一、目前网络语言不规范的几种表现从网络语言的类型来看,字母、符号、繁体字混合搭配,中西语言结合使用的现象随处可见,网络语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书面语的规范,造成了语言不规范的现象。
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在语音不规范、用字不规范、用词不规范、用语不规范和道德不规范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不规范网络聊天是一个模拟“面对面”虚拟的网络交际平台,网民们常常使用错误的语音吸引对方的注意。
例如故意使用错误的读音也可以凸显出词语的笨拙可爱,这类词虽然幽默可爱,但是错别字太多,难以让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理解。
可耐(可爱)、米有(没有)、帅锅(帅哥)、霉女(美女)、咕狗(google)、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等。
酱很不错啊!(这样很不错啊!)、表嘛(不要嘛)、酿怎么行?(那样怎么行?)。
网民们为数字赋予了新的含义,随意排列组合0-9之间的数字,可以表达出其中的意思。
再比如:520(我爱你)、74(气死)、886(拜拜了)。
拼音有时也很不规范,用字母谐音代替汉字读音,把难以说出口的语言用拼音谐音代替,拼音谐音词和英语谐音词容易混淆。
例如:WBD(王八蛋)、JJWW(唧唧歪歪)等等。
(二)符号不规范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字母、数字和其他特殊符号组成了一系列具有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键盘符号图形。
笔者认为,这些符号词已经造成了不规范的现象,影响到人们的日常交际。
首先,定义难辨,这些不和文字规范的符号图形夹杂在汉字中,让没有接触过网络语言的人因为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而感到疑惑;其次,影响交流速度,还有很多复杂多变的符号表情,在打字时要切换输入法,既费时费力又难以被记忆和归纳,影响了网络交流的速度;再次,汉字符号难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提倡使用简化字,而汉字符号多为繁体字、生僻字,很难记忆和使用。
“囧、槑”二字是2008年度网络上最流行的汉字,2009年度汉字的“简繁之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一些形象特别的合体汉字、繁体字、异体字大量增加。
网络语言规范
网络语言规范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的便捷和实用性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沟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网络交流的质量和规范,我们有必要遵守网络语言规范。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性问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一、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网络交流的基本准则,也是网络语言规范的核心。
在网络中,我们应当注意避免使用侮辱、歧视、攻击性的言辞。
对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应当采取理性和友善的态度,避免过激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
适度的调侃和幽默是可接受的,但要注意把握尺度,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二、准确表达准确表达是网络交流的关键,也是网络语言规范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错误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观点或提出问题时,要清晰明了,避免使用过度简化的语言或缩写。
如果有需要,可以借助标点符号、表情符号或者换行等方式来更好地传递信息。
三、避免乱用缩写缩写在网络交流中广泛使用,可以提高效率和便捷性。
但是,过度使用和乱用缩写可能导致信息不明确或产生误解。
我们应当遵循常见和公认的缩写规范,如"lol"代表大笑,"thx"代表谢谢等。
同时,在和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交流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缩写,以免造成沟通障碍。
四、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在网络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因此,我们应当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在句子末尾应当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在长篇回复或讨论中,使用适当的逗号、分号和冒号等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展示思路。
五、避免滥用表情符号表情符号是网络交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传递情感和语气。
然而,滥用表情符号可能造成信息过于幼稚或夸张。
我们应当遵循适度的原则,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表情符号来丰富语言表达,但避免在每句话后面都添加表情符号。
六、谨慎使用网络黑话网络黑话是网络语言中的一部分,通常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意义或者群体之间的凝聚力。
网络用语规范
网络用语规范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兴起,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
然而,网络用语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提高网络交流效果,维护良好的网络氛围,本文将探讨网络用语规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规范的建议。
一、网络用语规范的重要性1.1 促进准确有效地沟通网络用语的规范使用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避免因使用不恰当的网络用语导致信息错误理解或接收者困惑。
在专业领域的讨论中,规范的网络用语使用更是至关重要,可以减少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1.2 维护网络礼仪及秩序网络用语规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网络礼仪,避免使用侮辱他人、歧视性或攻击性言论。
通过良好的网络用语规范,我们可以共同维护一个友善、和谐的网络环境。
1.3 拓宽交流圈子,增进社交关系网络用语规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扩大朋友圈,增进社交关系。
规范的网络用语使用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个人形象和口碑,使得他人更愿意与我们交流、分享和合作。
二、网络用语规范的建议2.1 注意语调和修饰语在网络交流中,我们不能依赖于声音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因此语调和修饰语在网络用语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学会更好地使用诸如文字表情符号、感叹词和修饰语等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态度,使得我们的意思更加明确和准确。
2.2 避免使用缩写和简化语言网络用语中广泛使用的缩写和简化语言,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速度和效率,但也容易引起误解。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过多的缩写和简化语言,尽量使用全称和完整的句子结构来表达我们的意思。
2.3 尊重他人和维护礼貌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尊重他人的态度,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或侮辱性言辞。
对于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我们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应注意用词恰当、不冒犯对方。
维护良好的网络礼貌是进行高效、和谐交流的基础。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摘要: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语言里的词汇,更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新词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地域的交流,新事物的产生等等。
这也就使得新词的种类很多,网络语言、数字语、广告语等等,特别是网络语言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
新词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丰富了语言的内容。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继续发展下去。
对于新词现象,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承认为主。
对于新词我们应采取宽容、容纳的态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它,规范它,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关键词:新词,新词现象,网络语言,规范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唯一正确的,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
动物,甚至高度发展的动物,彼此要传达的东西很少,……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如对人依恋,感激等等表现感情的能力,在这种能力以前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和这些动物经常交往的人很难避开这样的信念。
这些动物现在感到没有说话能力是个缺陷。
”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语言是人在生产劳动中因为必须进行交际,进行合作,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劳动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以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不能离开语言,离开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语言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研究和使用,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下,语言就随着一些东西被淘汰或需要其他的词来代替或消失,也就出现一些社会现象而不断丰富它适应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是出现了许多新词,这里所谓的“新”一是从未出现的词语,二是本有的词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这些年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词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
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一天出现三个新词”的现象。
本文就新词中的“网络语言”展开叙述。
语言折射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新语。
网络用语规范措施
网络用语规范措施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获取信息、分享见解。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用语的使用也日益重要。
网络用语的规范对于保障网络环境的文明、安全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网络用语的规范措施。
第一、认识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和影响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高效、便捷、时尚的特点,被广大网民们所喜爱和使用。
但是,网络用语的使用也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如传播虚假信息、挑起争端、引发冲突等。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和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
第二、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是网络用语规范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在网络使用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发表恶意攻击、谩骂、泄露他人隐私等涉及到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言论。
第三、文明用语和正确表达文明用语和正确表达是网络用语规范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应当使用文明、准确、得体的用语,避免使用粗俗、嘲讽、歧视等不当的词语。
此外,网络上的表达容易受到误解,因此我们在发表观点时,应尽量清楚明了、用词准确,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误解。
第四、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是网络用语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网络环境下,难免会与他人展开交流和互动,但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不得散布他人的私密信息,如电话号码、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以及任何其他可能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同时,我们也应增强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遭受不必要的骚扰或侵权。
第五、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是网络用语规范的一项重要能力。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对于这些信息我们要保持怀疑和审慎的态度,不盲目相信并转发。
应该通过多方面的验证和比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避免被误导或传播错误的信息。
外来词的规范
外来词的引进及规范(孙晓冬)| [<<] [>>]摘要外来词是世界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必然产物。
作为现代汉语里的有机部分,它丰富了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更新了人们的观念,并在国际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本文叙述了外来词的吸收历史及每个历史时期的特征,阐明了外来词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和语言生活中这一趋势。
因为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要受汉语言体系的制约,本文接着就外来词在引进过程中所受的规范及引进后的使用规范做了简单的阐述。
目录一、吸收外来词的历史二、新时期吸收外来词的新特点三、外来词的形式四、外来词的引进规范五、外来词的使用规则外来词,又称“借词”或“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吸收过来的词语。
外来词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它们的语言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交往的久远性和广泛性,外来词通常伴随着一种语言的产生而存在,并随着这种语言的发展而根深蒂固的融入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语言组成部分。
一、吸收外来词的历史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民族就与周边少数民族及中亚西亚诸部族有过密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一时期的外来词是与它们所代表的外来物一起经由“丝绸之路”等渠道进入汉语的,其中大多数是非本地产的动植物之名,如:葡萄、苜蓿、茉莉、狮子、八哥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汉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上深受印度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这一时期汉语从梵语吸收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文化及文物制度的词语,如:菩萨、罗汉、阿弥陀等。
大规模借用外来词,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封建中国几千年闭关自守的大门,汉民族开始与欧美大陆有了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交往。
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由西方传入东方,给汉语带来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词。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仅一百年的时间,汉语吸收外来词的速度、数量、广度等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下面仅举音译外来词所表达的一些事物,如计量:吨、磅、加仑、盎司、打音乐:探戈、华尔兹、萨克斯、波尔卡体育:奥林匹克、马拉松、高尔夫医药:吗啡、阿司匹林、雷米封饮食:柠檬、三明治、白兰地、香槟政治:德谟克拉西、布尔乔亚、苦迭打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外来词涌入。
网络新词语与流行文化-PPT精品文档
1、时尚性、流行性
不差钱——“对中国足球发展而言,其实差钱与不 差钱都很次要,重要的是对钱要有正确的认识。 因为差钱亦可催人奋进,专心致志埋头业 务。……不差钱本是好事,但如蝇逐臭,好事就 成坏事。”
1、时尚性、流行性
被——被增长、被就业、被代表、被幸福、被愿意、 被主动、被听证、被声言、被……
一、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语
3、网络新词语的结构外延: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等,也 包括由英、汉、数字、键盘符号混合构成的语言形式。 (这个问题有争论) 4、 关于“新”的含义的界定:主要包括三方面: (1)全盘借用,从无到有。如:网络技术用语 (2)汉语的全新创造。
(3)旧词新义,或者旧词新用。如: 网虫 光光 MM GG BT 网恋 上Q Q群 社区 恐龙 青蛙 菜鸟 菜单 桌面 平台 灌水 拍砖 XX门 折腾 躲猫猫 炮灰团 被XX 山寨
10、各种非文字符号 (1)键盘符号:这里指以纯键盘符号形式表达特殊含义的 身势情态语。通常为一些脸谱符号,如:
:-) :-( 高兴 :-D 不高兴 : ’- ( 大笑 哭泣 :-I :-o 漠然 惊讶
三、网络新词语的特殊形式
(2) ://与英语单词结合,表示强调:
://sigh 叹气 ://admire 羡慕的表情 ://grin 咧嘴笑 ://comfort安慰 ://hand 支持、同意 ://nod 点头、同意
Lu 1314 —爱你一生一世 CBA ─ 酷毙啦 KTV 5I5J—我爱我家 爱XX—中央电视台 u+画报—优家画报 uplupsweekly
三、网络新词语的特殊形式
9、数字谐音词
1314—一生一世 9494—就是就是 1414—意思意思 240——爱死你 4457—速速回机 54430—我时时想你 584——我发誓 70345—请你相信我 886——拜拜了,再见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语言交流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规范网络语言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互联网社区,如BBS、论坛等。
在这些社区中,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效率,创造了一系列简洁、幽默的网络用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语言逐渐普及,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语言简洁明了,可以有效提高交流效率。
例如,网民们常常使用缩写、谐音等手法,使输入更加快捷。
网络语言幽默诙谐,为人们的交流增添了许多乐趣。
许多网络用语都源于笑话、俚语和梗,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
网络语言具有吸引眼球的特点,一些热门的网络用语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引起广泛。
网络语言的分类多种多样,包括表情符号、空耳、段子等。
表情符号是网络语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如“ ”表示大笑,“❤️”表示喜欢等。
空耳是指将一些特定音频或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形成具有幽默感的音频或视频片段。
段子则是指一些短小精悍的幽默故事或梗,常常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和热议。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呈现出多元化、普及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网民之间流传,还逐渐渗透到传统媒体和日常生活中。
同时,网络语言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一些旧的用语逐渐被淘汰,新的用语不断涌现。
规范网络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规范网络语言可以防止信息失真。
一些网络用语可能存在歧义或误解,规范的表达方式可以避免交流中的误解和混乱。
规范网络语言有助于维护语言的健康发展。
网络语言虽然是一种新生事物,但也是语言演变的一部分。
如果任由网络语言自由发展,可能会对传统语言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损害。
规范网络语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语言中的一些粗俗、暴力和低俗用语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规范的用语可以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健康的网络空间。
汉语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
汉语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自古以来,汉语已经不断地从外界消化吸收外来词语,改变着汉语的特色和构成,并且尽管汉语本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特性,但在汉语中也有着大量外来词语的存在。
与英语中的外来词语常常形成了混淆集群,增加了词汇的选择多样性,汉语的外来词语在语言的发展历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给汉语增添了丰富的语义内容,改变了汉语的特色,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语言。
然而,由于汉语的独特性,汉语的外来词语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着许多问题,那么具体来说,汉语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到底有哪些呢?首先,外来词语在汉语中的发音问题。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从古代开始,就有大量的外来词语汇入汉语,而这些词语的原有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没有完全的对应发音,所以在使用这些外来词语时,在发音上总会有些微的出入。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结合汉语本身的规律,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将外来词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汉语发音的准确性。
其次,外来词语在汉语中的书面表达和写法问题。
由于中文和其它语言之间的差异,在汉语中使用外来词语,书写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汉字的古体与现体的混合使用,以及外来词语的拼写错误等问题。
而且,由于许多外来词语有着自身的特殊语法结构,在改写的时候也需要遵循汉语的规范,以保证汉语的语言准确性。
最后,对汉语中外来词语的书写也应当有一定的规范,严格按照汉语的书写格式,正确使用外来词语,这样才能确保书写正确。
此外,外来词语在汉语中的语素和特殊符号问题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外来词语在汉语中出现后,为了使这些词语统一起来,就需要给这些词语赋予一些相对应的语素和特殊符号,以便更容易识别。
这些特殊的符号可以遵循汉语的语素符号方法,或者是采用外来语言的方法,使其能够统一起来。
但是,这些语素和特殊符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旧的字形和符号被替换成新的字形和符号,统一的语素符号缺乏统一性,等等问题。
网络用语规范
网络用语规范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网络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网络用语也随之兴起。
网络用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语言随意、误解沟通等问题。
因此,提高网络用语规范已成为当下必要的一项任务。
首先,网络用语的规范首先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尊重上。
在网络交流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因此他们的用语也会不同。
在进行网络交流时,要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不使用侮辱或歧视性语言。
例如,不能仅仅出于兴趣而使用一些种族诽谤语,这样会伤害到一些人的感情和人格尊严。
其次,网络用语的规范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网络交流是一种快速、简捷的沟通方式,因此,在使用网络用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辞简洁。
不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语言的冗余部分,而且还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简单明了的词汇。
在进行麻烦的交流时,尽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表达出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然后,网络用语规范同样需要考虑语调的把控。
在网络交流中,用音量、语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非常不好。
因此,在进行网络交流时,要尽量保持平和的语调,避免使用过激或带有攻击性的语言。
尤其是在解释或讨论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必须保持冷静,客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网络用语规范也需要考虑行为准则方面的规定。
在网络交流中,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包括不盗号、不骚扰、不发布敏感信息等。
同时,网络发言人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持良好的形象,避免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规范既涉及个人文化素质、用语表达能力,又关乎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
这需要我们在网络交流中,始终保持礼貌、真诚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争执、误解,更好地利用网络交流方式,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色彩。
网络不规范用语
网络不规范用语网络不规范用语是指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不健康、侮辱性、歧视性或其他不合适的语言和词语。
这些不规范用语不仅影响网络环境的健康,也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避免使用不规范用语,并积极监督他人的网络言行。
首先,网络言论的不规范使用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
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但言论的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
使用不规范用语可能会侮辱、羞辱他人,轻则引发口角争论,重则严重影响他人心理健康。
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和受害者,使用不规范用语更容易引发歧视和仇恨心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害。
因此,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健康,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不规范用语,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益。
其次,网络不规范用语容易制造争议和冲突。
在网络上,人们的身份变得更加模糊,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可能更加直接和冲突。
使用不规范用语容易激起他人的不满和愤怒,引发激烈的言辞争论。
这些争论不仅会破坏网络交流的氛围,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
因此,我们在网络中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使用不规范用语,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再次,网络不规范用语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严重。
青少年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
如果网络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用语,青少年容易误以为这是正常的言语表达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语言和道德素养。
此外,不规范用语还可能引发青少年之间的冲突和欺凌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言行准则。
最后,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网络不规范用语。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在其中言论的伤害是现实生活中的。
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秩序,应该倡导文明上网,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此外,网络平台也应该加强对不规范用语的监测,及时清理有害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同时,广大网民也应该积极举报不规范用语,共同呵护网络环境的纯净与健康。
总之,网络不规范用语对网络环境的健康、互联网的发展和个人的心理健康都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性,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日益频繁,他们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
需要采取措施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用语,引导他们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语言。
一、不规范网络用语的现象1. 缺乏礼貌用语:在网络交流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直接发问或要求别人帮助,缺乏尊重和礼貌。
2. 随意造词: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为了追求潮流和独特,随意造词,并将其作为网络用语使用,这些词语往往难以理解,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
3. 涉嫌不文明用语: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使用不文明语言,包括骂人、侮辱、谩骂等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人的感情。
4. 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为了追求快捷和方便,有些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导致信息表达不清楚,难以理解。
5. 随意截取网络热词:很多大学生为了显得时髦和有品味,随意截取网络上的热词,并未能真正理解词义,使用时显得不够恰当。
1. 提倡礼貌用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提倡大学生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引导他们增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2. 强化网络用语教育:学校应该在现有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网络用语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引导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语言。
3. 加强网络用语规范引导:学校和社会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及时向大学生传递规范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4.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朗读、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5. 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用文明的网络用语和行为来影响他人。
6. 注重榜样引领: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风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钩沉,有漫议,雷颐对时下夹杂在标准汉语中的“新词”和“方言”持“放任”态度。
他认为,维护语言的纯正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权利;然而太过追求纯正,其结果将是无法开口说话。
“阳历初三日,同胞上酒楼。
一张民主脸,几颗野蛮头。
细崽皆膨胀,姑娘尽自由。
未须言直接,间接也风流。
”“处处皆团体,人人有脑筋。
保全真目的,思想好精神。
势力圈诚大,中心点最深。
出门呼以太,何处定方针。
”这是上世纪初流传的两首“打油”,因为当时一大批现代自然、社会科学新词传入我国,引起了许多尖锐的批评和非议,这团体、脑筋、目的、思想、精神、方针、同胞、民主、膨胀、自由、直接、间接等当时全是颇遭物议的“新词”。
“日本新词”对汉语的反哺这些新词大都由日本传入,连素以“开明”著称的重臣张之洞,亦以反感并力禁使用“日本新词”闻名,以致他七十大寿时,其门生和部下樊增祥所撰长达二千余言骈文,在细述张氏德政时,特将此事叙入,极表赞佩。
寿文有句云:“如有佳语,不含鸡舌而亦香;尽去新词,不食马肝为知味。
”文中所谓“鸡舌”、“马肝”是引用“典故”,在此以“鸡舌”、“马肝”暗喻“日本新词”,意谓不必用这些新词,照样能学问精通。
但语言具有某种强迫性,甚至使反对变化的人也不知不觉地使用种种“新词”。
随着“新学”日兴,要完全摆脱“新词”却越来越不可能,即便憎恨新词如张之洞,亦未能“免俗”。
一次他请幕僚路某拟一办学大纲,不料拟就之后他见文中有“健康”一词,便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
”掷还路某。
偏偏路某略通新学,当即发现张之洞的“把柄”,便针锋相对地回曰:“‘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
”二人遂不欢而散。
反对用“日本名词”者如张之洞,却也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困扰,确有象征意义。
在中国近代新观念的引进中,由于日本对“西学”的译介远胜中国、大量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中日“同文”等诸多原因,使译自日文的书籍在甲午战争中国为日本所败后突然后来居上,迅速超过原来的中译西文书籍。
梁启超到日本不久,即写下“论学日本文之益”一文作为《清议报》的社论,力论应向日本学习,从中可见当时知识界心态之一斑。
他写道:“既旅日本数月,肆日本之文,读日本之书,畴昔所未见之籍,纷触于目,畴昔所未穷之理,腾跃于脑,如幽室见日,枯腹得酒,沾沾自喜,而不敢自私,乃大声疾呼,以告我同志曰:我国人之有志新学者,盍亦学日本文哉。
”一年后,他更回忆说在日年来的经历使他“脑质为之改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
细查这几年梁启超等人的论文,的确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对“西学”的了解突飞猛进,而且所使用的重要术语从原来基本上都是中国术语转为几乎全用日本术语。
从1900年后,中国“新知识”的翻译工作几乎就集中在日本,甚至当时差不多每一种日本中级教科书都被译成了中文,连一些教员的讲义也被翻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几乎已被人遗忘的范迪吉译编的《编译普通教育百科全书》,当时广为发行,影响不小。
“全书”包括了“知识”的各个领域,共分八大类:宗教和哲学6种,文学一种,教育5种,政治法律18种,自然科学28种,实业(包括农业、商业和工业)22种,其他2种。
“全书”使用的是标准的日本术语,对中国各类学科术语的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近代中国的大门先于日本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因此“西学东渐”也先于日本,所以在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恰恰是通过中国了解西方、“西学”,将中文“西学”书籍大量译成日文出版。
这期间的许多“日本新词”却是来自汉语,如铁路、铁道、新闻、国会、权利、主权、公法、选举、化学、植物学、细胞……不一而足。
但当近代日本全面超过近代中国后,日语新词便开始大量、迅速流入中国。
通过这种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引进,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当我们顺口说出“为人民服务”、“加强组织纪律性”、“讲政治”、“永远革命”“申请入党”、“掌握政策”、“大政方针”、“解决问题”、“学习理论”、“学好哲学”、“坚持原则”……时,这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语言不可能完全平等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
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
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外来语”更多是“先进”“中心”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而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
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
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红苗正”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
新词的引进当然不能离开翻译,音译意译何者为佳本无定论。
但每见一些音义兼容的漂亮译法,总使人击节不已。
如果将“Coca-Cola”意译为“古柯叶饮料”或“碳酸类饮料”,“可口可乐”在今日中国的骄人业绩一定会大打折扣。
“Pepsi-cola”如果译为“皮斯克勒”或“屁事可乐”之类,“百事可乐”在中国也不会如此畅销。
“Benz”是驰名世界的德国名车,以前曾有译作“苯茨”,有音无义,如同化工产品,“感情零度”。
现在改译为“奔驰”,音义俱有,汽车奔驰之状跃然欲出。
当然,若万般不巧恰恰是你乘坐的“奔驰”途中抛锚,懊丧之余,心中可能不免暗暗骂道:“真该译为‘本次’!”有的翻译还使原有的词汇“增义”,如车止为“停”,船止为“泊”,但香港用“泊”来翻译英文“ParkingLot”(停车场),停车位也译为“泊位”。
现在此译也传入大陆,使汉语的“泊”不专指船停,同时也可指车停。
以“泊”字译英文停车“Parking”,音义皆备,且有独特生动之感,不知是哪位高明的妙手偶得。
最有趣的还是“席梦思”的移译。
现在都知道“席梦思”指弹簧床,但“席梦思”本是美国一家专门生产钢、铜弹簧床及床上用品的“Simmons”公司的译名。
该公司以前曾在上海设有办事处,初译为“雪门斯公司”,译名平平,与公司产品无任何关联。
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该公司改译为“席梦思公司”,“席梦思”确令人对该公司的产品产生浪漫联想。
生意兴隆再加译名漂亮,“席梦思”遂成中文弹簧床的代称。
新词的使用,自然而然,非人力能强迫。
如内地将“Taxi”译为“出租汽车”,香港早就根据粤语将其译作“的士”,将“takeataxi”顺势译为“打的”。
从20世纪80年代起,“打的”在内地口语中亦极流行。
不过当时报上曾多次有文章劝人不要说“打的”,要说“乘出租车”。
并说香港是殖民地(当时还未回归),“打的”是殖民地语言,而我们若用“打的”一词是等而下之的被“殖民地”“殖民”,所以是“自我次殖民地”化。
陈义不可谓不高,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直到现在,出门即要“打的”者仍不在少数。
译名种种,不拘一格,译界高明可各显身手,任社会生活自然选汰。
但笔者以为科技译名却应当遵从有关部门的规定,否则将引起严重混乱。
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将英文“Laser”一词译为“激光”,而海外华界多将其译为“镭射”。
若纯就译法而论,“镭射”音义皆备,似棋高一着,所以现在许多广告或歌厅招牌上的“激光音响”“激光唱片”都让位于“镭射音响”“镭射唱片”。
更有甚者,则干脆来个兼容并包,赫赫然写上“激光镭射”或“镭射激光”,令人啼笑皆非。
全球化时代音译意译似均已赶不上“时代需要”,干脆卡拉OK、B超、TV、KTV、DV、DVD、CD、VCD、3G、BBS、IP、QQ、CEO、CDMA、ADSL……直到最近随“超女”一夜走红的PK,这些“蝌蚪文”(以前还可用“蟹行”鄙称,可惜现在汉文多也改成横排“蟹行”)居然都直接羼入“天雨栗、鬼夜哭”才创造出来的汉字之中,成为“现代汉语”。
是耶?非耶?更有甚者,令中老年一头雾水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却大行其道,什么东东、斑竹、偶、大虾、菜鸟、青蛙、恐龙、CU、MM、GG、BF、GF、LG、LP、BT、886、7456、9494……随着“E世代”“长大成人”渐成社会中坚,这类“网语”(如不高兴,不妨疾首蹙额将其称为“魍语”)已经并将更迅速地进入“普通话”。
倘仓颉再世,不知当作何感。
方言的“话语权”语言的“势利”还表现在一国之内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当年的“外省青年”到巴黎奋斗,首先即要努力去掉“外省”口音。
而今日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
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也。
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像煞介事”“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
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埋单”“搞定”“生猛”“炒鱿鱼”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
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一批东北小品演员愣使“忽悠”等原本有些戏谑色彩的东北土话在嬉笑声中渐渐“普通”起来,这固然是“明星效应”,然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中央电视台”才有此使经济、文化尚居“边缘”的“东北方言”跻身“主流”——只有经过“中心”的认可,“边陲”才能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祖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两岸隔绝几十年后,原本同根的语言已发生一些地域性差别,增加了彼此理解的困难。
所幸两岸交往渠道重开近20年,语言终于互相影响,扭转了越来越“隔”的趋势。
资讯、数位、考量、提升、作秀、量贩、认同、体认、愿景等一批来自台湾的词汇济济而入。
此次举世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