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相对密度

合集下载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 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mr式中p ---------------------- 密度,g/cm3;m ------ 材料的质量,g;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一定时,材料的密度为常数。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实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砖、石材等块状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2) 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mr式中p o ------------------- 表观密度,g/cm3或kg/cm3;m ------ 材料的质量,g或kg;u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或m<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材料及所含内部孔隙的总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与其含水状态关系密切,且与材料孔隙的具体构造特征有关。

故测定表观密度时,必须注明其含水情况,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不含开口孔隙的表观密度称为视密度,以排水法测定其体积。

(3)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二----- 堆积密度,kg/m3;m 材料的质量,kg ;'—材料的堆积体积,m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任意含水状态下的质量。

但须注明含水率,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

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

材料的堆积密度与材料的表观密度、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

在捣实状态下测定的堆积密度称为紧密堆积密度表观密度英文名称:Appare nt den sity中文名称:表观密度说明: 多数材料为多孔物质,具有与外部相通的开口孔和不通的闭孔,将含有闭孔材料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

实验二:粗集料的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实验二:粗集料的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实验二: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一、实验目的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二、试验原理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t/m3或g/㎝3,通常以ρ表示。

对材料内部没有孔隙的匀质材料,测定的密度只有一种。

但对于工程上用的粗细集料,由于材料状态及测定条件的不同,便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密度”来。

计算密度用的质量有干燥质量与潮湿质量的不同,计算用的体积也因所包含集料内部的孔隙情况不同,因而计算结果就不一样,由此得出不同的密度定义。

1、真实密度:矿粉的密度接近于真实密度,它是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体积(全部为矿质材料的体积,不计任何内部孔隙)的质量,也叫真密度。

2、毛体积密度:其计算单位体积为表面轮廓线范围内的全部毛体积,包含了材料实体、开口及闭口孔隙。

当质量以干质量(烘干)为准时,称绝干毛体积密度,即通常所称的毛体积密度。

3、表干密度:其计算单位体积与毛体积密度相同,但计算质量以表干质量(饱和面干状态,包括了吸入开口孔隙中的水)为准时,称表干毛体积密度,即通常所称的表干密度。

4、表观密度:材料单位体积中包含了材料实体及不吸水的闭口孔隙,但不包括能吸水的开口孔隙。

也称视密度。

三、预习要求1、理解各种密度概念及应用,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及设备的用法,掌握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1、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量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毛巾:纯棉制,洁净,也可用纯棉的汗衫布代替。

6、温度计。

7、标准筛。

8、盛水容器(如搪瓷盘)。

9、其它:刷子等。

矿料表观相对密度

矿料表观相对密度

矿料表观相对密度矿料是指从地壳中开采出来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天然物质。

熟悉矿产资源的朋友常常会听到矿料表观相对密度这个词汇。

矿料表观相对密度(以下简称密度)是矿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

下面将详细介绍矿料表观相对密度的定义、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一、矿料表观相对密度的定义矿料表观相对密度是指矿物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相对于水的比重。

在当前矿物学研究中,一般是指矿物在20℃下相对水的比重。

二、矿料表观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人们通常认为矿物的密度主要与化学组成、结晶方式、杂质等因素有关。

1.矿物的化学组成如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等,其密度是有所差别的。

2.矿物的结晶方式如单斜晶系、轴中心晶系等,同样也会影响其密度。

3.矿物中的杂质元素也会对密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矿料表观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一般有密度测定差重法和密度管法两种方法。

1.密度测定差重法:密度测定差重法又称为水置换法。

其原理是利用比重差异将矿物重置入水中并测出其位重差,据此求出密度。

该法难点在于如何排出矿物中的气体并确定矿物体积。

2.密度管法:密度管法又称为浮法。

其原理是将样品置入密度管中,根据浮法原理使样品在沉浮后稳定于表面。

通过读取密度管刻度并结合水温、气压等因素,计算出矿物密度。

四、矿料表观相对密度的用途矿料表观相对密度的用途十分广泛。

下面罗列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矿物物理特征研究:密度是矿物的物理特征之一,矿物的密度与其它物理性质的关系对矿物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地球化学研究:矿物的密度能够反映地壳内的物质成分、来源、变化等,因此密度常常被应用于地球化学研究。

3.岩石学研究:岩石学中的黑色岩石、石英石、长英石等常见矿物的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故密度可以作为不同岩石的判断依据。

综上所述,矿料表观相对密度是指矿物在一定温度下,相对于水的比重。

它与矿物的化学组成、结晶方式、杂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实验中,一般采用密度测定差重法和密度管法两种方法。

沥青混合料参数计算

沥青混合料参数计算

沥青混合料参数计算(所有公式来源于道路工程材料第五版)第一步是矿质混合料的计算
1.沥青混合料主要组成:沥青,矿质混合料,空隙
2.矿质混合料的合成密度: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r sb),合成表观相
对密度(r sa),由各档集料所组成,分别由3-1式、3-2式计算。

3.由上面两个参数代入3-5可得到矿质混合料的合成吸水率(w x)
4.进而由3-4得到合成矿质混合料的沥青吸收系数C
5.由3-3得到集料有效相对密度r se
下一步工作是对沥青混合料的处理
1.已知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气中质量(中),水中质量(小),吸水
饱和(表干)质量(大),要求相对密度*水密度=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空气/(表干-水),r f
表观相对密度=空气/(空气-水), r a
表观相对密度大于毛体积相对密度
表干相对密度=表干质量/毛体积=表干/(表干-水),r表干
2.最大理论相对密度r t,3-7计算
用到沥青相对密度,油石比(沥青质量/矿料)或沥青含量(r b)
3.试件空隙率VV 3-8式
4.矿料间隙率VMA 3-9式注意p s=1-沥青含量百分比
5.沥青饱和度VFA 3-10式
其中分子表示沥青体积百分率VA
6.吸收沥青百分率P ba=(r se-rsb)/ (r se*rsb)*r b*100
7.有效沥青用量P be=Pb-P ba/100*Ps。

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的关系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的关系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用来介绍研究主题、目的和结构,并概述后续内容。

本文针对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下面对引言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清晰的撰写。

1.1 概述:钢渣是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在工程建设中常被用作集料材料。

而表观相对密度和粒径是影响集料性能和应用效果的重要参数。

因此,深入研究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材料筛选及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如下:引言、正文(包括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定义与测定方法、钢渣集料粒径的分类与测量方法、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之间的关系)、结论(总结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的关系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的指导意义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与粒径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和论述,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并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同时,对于工程应用中如何根据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以及粒径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如何控制这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

以上是引言部分的内容概括,接下来将依据该概述进一步展开撰写“1. 引言”部分详细内容。

2. 正文:2.1 钢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定义与测定方法钢渣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是指在常温下,钢渣集料与水的质量比,即钢渣集料在水中的浮力比重。

测定钢渣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可以采用排空法或者气溶胶法。

排空法是一种传统且简便的测定方法。

首先,取一定质量的干燥钢渣集料样品并称重,然后将其完全浸入已知质量水中,使其充分饱和,并记下此时容器中水的总质量。

接下来,迅速将样品从水中取出,用吸盘吸去外部附着液体,并立即放入称盘上称重。

最后,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钢渣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气溶胶法是一种较为精确且现代化的测定方法。

它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来获取颗粒物体积分布谱,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得出颗粒物体相对密度。

浸水马歇尔试验计算公式

浸水马歇尔试验计算公式

浸水马歇尔试验计算公式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进行沥青马歇尔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的比较,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浸水马歇尔试验与标准马歇尔试验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相同。

二、主要试验步骤1、用水中重法测出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

(1)、方法: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置于网篮称取试件的水中质量(mw),取出试件擦去表面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2)、计算公式:表观相对密度γf=ma/(ma-mw)表观密度ρf=γf×ρwρw棗常温水的密度,g/cm3理论最大相对密度γt=100/(P'1/γ1+P'2/γ2+……+P'n/γn++Pb/γa)P'1……P'n棗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γ1……γn棗各种矿料对水的相对密度。

Pb棗沥青含量,%空隙率VV=(1-γf/γt)*100理论最大密度ρt=γt×ρw体积百分率VA=Pb×γf/γa矿料间隙率VMA=VA+VV沥青饱和度VFA=VA×100/(VA+VV)2、把恒温后的试件放在加载设备上。

3、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把仪器的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正确连接,调整好程序;当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时,将流值计安装好,调整压力环。

4、启动加载设备。

当试验荷载达到最大值时,取下流值计,读取相应数据。

5、从恒温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值的时间,不得超过30s。

三、计算1、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画出荷载变形曲线,最大荷载即为稳定度MS(kN),荷载最大值至修正原点的变形作为流值FL(mm)。

2、当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时,根据压力环标定曲线,将压力环百分表的度数换算成荷载值,即为试样稳定度MS(kN),由流值计及位移传感器测定装置读取的试件垂直变形即为流值FL(mm)。

粗细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粗细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吸水率
0.41 0.44
表观相对密 吸水率(平均
度(平均
值)
2.840
0.30
表观相对密 吸水率(平均
度(平均
值)
2.830
0.42
正大4.75
石料质量
492.4 526.1
粗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石料水中质量 石料表干质量 表观相对密度
318.6 339.5
494.8 528.8
2.833 2.819
吸水率
表观相对密度
2.852 2.863
表观相对密度(平均值) 2.860
表观相对密度(平均值) 2.857
料质量 150.0 150.0
石料质量 150.0 150.0
石料+水+容量 瓶
447.3 454.5
石料+水+容量 瓶
453.7 452.5
细集料表观密度
水+容量瓶
表观相对密度
349.7 357.0
2.863 2.857
细集料表观密度
水+容量瓶
356.3 354.9
0.49 0.51
表观相对密 吸水率(平均
度(平均
值)
2.826
0.50
正大2.36
石料质量
299.1 336.5
粗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石料水中质量 石料表干质量 表观相对密度
193.1 217.3
301.0 338.5
2.822 2.823
吸水率
0.64 0.59
表观相对密 吸水率(平均
度(平均
值)
2.822
正大16
石料质量
1217.8 1309.0

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是指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集料的密度与其理论最大密度之比。

它是评估集料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谈谈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相关内容。

一、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重要性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对于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高密度的集料能够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减少路面变形和裂缝的产生,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测试方法是将一定质量的集料通过筛网进行筛分,然后用水洗净集料,使其表面干净无杂质,再用称重法来测定集料的质量和体积,进而计算出集料的相对密度。

干法测试方法是将一定质量的集料在干燥的条件下进行称重和体积测定,然后计算出集料的相对密度。

三、影响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因素1. 集料的种类和形状:不同种类和形状的集料在相对密度上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角形和多棱形的集料相对密度较高,而圆形和平形的集料相对密度较低。

2. 集料的大小和粒度分布:集料的大小和粒度分布对相对密度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粗颗粒的集料相对密度较高,细颗粒的集料相对密度较低。

3. 集料的含水率:集料的含水率是影响相对密度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使集料的相对密度降低。

4. 集料的表面状态:集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光滑度也会影响其相对密度,一般来说,表面较光滑的集料相对密度较低,而表面较粗糙的集料相对密度较高。

四、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应用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的测试结果可以用于评估集料的质量和工程施工的质量,并作为公路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集料类型和粒度分布,控制集料的含水率和表面状态,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公路集料表观相对密度是公路施工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和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可以提高公路的质量和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道路环境。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计算公式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计算公式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计算公式
表观相对密度=试样烘干质量/试样烘干质量+水及容量瓶总质量-试样、水及容瓶总质量(保留三位)
表观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
集料吸水率=饱和面干质量-烘干试样质量/烘干试样质量
含泥量=(试验前试样质量-试验后试样质量/试验前烘干质量)*100(保留0.1)
细集料含水率=未烘干试样与容器质量-烘干后试验与容器质量/烘干后试验与容器质量-容器质量(0.1)
细集料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筒容积=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
砂堆积密度=容量筒和堆积砂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容积
砂紧装密度=容量筒和紧砂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容积
砂的空隙率=(1-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砂的表观密度)*100(0.1)。

表观相对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是一种物质的量化描述,它是指物质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它是用来表示物质的非典型属性,是表面张力、熔点、折射率、穿透性等物理特性的重要参数。

表观相对密度是由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原子量和分子质量组成的。

它是由每个原子的质量和它们的排列方式决定的,比如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是1.00 g/cm3,因为它的原子结构是H2O,氢原子的原子量是1.00,氧原子的原子量是16.00,而它们的分子质量是18.02 g/mol。

表观相对密度也可以反映物质的性质,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状态,例如,液体的表观相对密度通常比固体低,因为液体中的分子间距大,分子间的排列比固体更松散。

此外,表观相对密度也可以反映物质的比表面积,它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的表面张力,比如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是1.00 g/cm3,它的比表面积大,这意味着水的表面张力较大。

表观相对密度也可以反映物质的熔点,它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熔点,例如,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是1.00 g/cm3,它的熔点是0℃,这与其表观相对密度有关。

此外,表观相对密度还可以反映物质的折射率,由于物质的折射率与它的表观相对密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表观相对密度来确定物质的折射率,例如,有机物的表观相对密度较低,它的折射率也较低,而金属的表观相对密度较高,它的折射率也较高。

表观相对密度还可以反映物质的穿透性,它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穿透性,例如,有机物的表观相对密度较低,它的穿透性也较高,而金属的表观相对密度较高,它的穿透性也较低。

总之,表观相对密度是一种物质的量化描述,它是由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原子量和分子质量组成的,它可以反映物质的性质,比如表面张力、熔点、折射率、穿透性等。

它也是用来衡量物质的重要参数,为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1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均
(紧密容量)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视比度)
表现相对密度
试验
次数
饱和面干试样重量(g)
m3
试样、水与
容量瓶合重
(g)
m2
水与容量
瓶合重
(g)
m1
烘干试样重量(g)m0
试验温度
0
(℃)
表观相对密度(g/cm3)
ra=m0/( m0+ m1- m2)
毛体积相对密度
(g/cm3)
rb=m0/( m3+ m1- m2)
1
2
平均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
砂的表观密度(视比重)、堆积密度(松容重)
和紧装密度(紧密容重)试验记录
(编号:)
D—27
建设项目:河南省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合同号:
施工单位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取样说明
(松容重)
堆积密度
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mL)
V
盛器重量
(g)
m0
盛器于砂重
(g)
m1
砂的重量
(g)
m1-m0
密度
(g/m3)
ρ=(m1-m0)/V

表干相对密度

表干相对密度

表干相对密度摘要:1.表干相对密度的定义和重要性2.表干相对密度的计算方法3.表干相对密度的应用领域4.表干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5.表干相对密度的测量工具和技巧正文:1.表干相对密度的定义和重要性表干相对密度,又称为表观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

它是一种衡量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结构、形状以及孔隙等方面的信息。

在材料科学、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表干相对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分析材料的性能、质量以及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表干相对密度的计算方法表干相对密度的计算公式为:表干相对密度= (物体质量÷ 物体体积) ÷ (物质密度÷ 1000)其中,物体质量和物体体积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物质密度一般可以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手册中查得。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表干相对密度时,要确保所选用的物质密度值是与实际测量条件相近的。

3.表干相对密度的应用领域表干相对密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科学: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强度等方面,表干相对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2)建筑工程: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过程中,表干相对密度是衡量建筑材料紧密程度的重要参数。

(3)地质勘探:在地质勘探中,通过对岩石、土壤等样品的表干相对密度测量,可以推测地层的构造、成因等信息。

(4)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表干相对密度常用于评估土壤污染程度、水体悬浮物含量等环境问题。

4.表干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表干相对密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不同的物质成分和矿物组成具有不同的密度,从而影响表干相对密度。

(2)物质的结构和形态:物质的结构和形态对其紧密程度有直接影响,因此也会影响表干相对密度。

(3)物质的孔隙结构:物质中的孔隙对表干相对密度有显著影响。

孔隙越多,表干相对密度越小;孔隙越少,表干相对密度越大。

表观密度和相对密度

表观密度和相对密度

表观密度和相对密度發泡塑膠是一個新穎的、發展迅速的塑膠品種.為了於鑒定其品質,並適應進出口的需要,必需有一套統一的發泡塑膠測試標准.物理性能●表觀密度和相對密度.1.表觀密度.表觀密度的定義是: 單位体積的發泡材料在規定溫度和相對濕度時的質量.1).儀器1.天平稱樣誤差在0.5%以內.2.測微計測量面積約為10cm²,測量壓力為100±10Pa,讀數精確到0.05mm.3.千分尺測量面最小直徑為5mm,但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小於泡孔平均直徑的5倍,讀數精確到0.05mm.千分尺僅適用於硬泡材料.4.游標卡尺游標讀數精確到0.1mm.5.金屬直尺或卷尺讀數精確到0.5mm.2).試樣●尺寸試樣形狀應便於体積計算,切割試樣時,不可使材料的原始泡孔結構產生變形.試樣的体積至少為100cm³,盡可能取大此,且与所用儀器及材料的原始形狀相符,對於截取試樣的位置以及試樣是否帶有皮層,應作好記錄.●數量至少應測試3個試樣.●狀態調節材料制成后,至少應放置72小時,才能進行測試.試樣應在下面任一種環境中至少進行16小時的狀態調節:23±2℃,相對濕度為45-55%;27±2℃,相對濕度為60-70%;3).試驗步驟首先由下表選擇量具測量試樣的尺寸.量具測量精度与范圍尺寸范圍精度要求推荐量具中值須修約到的最近值一般用法若試樣形<0.0測微計或0.110-0.1游標卡尺千分尺(僅0.2>0.5金屬直尺游標卡尺1每一尺寸至少在3個分隔的位置進行測量,取每一位置上3個讀數的中值,計算各尺寸的平均值,並以此算出試樣的体積.然后進行試樣的稱重,要求精確到試樣質量的0.5%.4).計算由上表式計算試樣的表觀密度ρa (Pa):mρa=―×106v式中m—試樣的質量, g;v—試樣的体積,mm³以上測試方法為國際標准ISO845-1977.1.相對密度(比重)發泡層相對密度的測定与一般塑膠的相對密度測試方法不同,其測試步驟如下:1).切取發泡層試樣試樣面積為20x10mm, 厚度為-2.5mm,試樣應清潔,無裂縫,無雜質及其他缺陷,每組試樣不少於3個,分別在不同的件上切取.2).將試樣表面磨平后於天平上稱其在空氣中的重量G(精確至0.001g).3).稱其線(掛有重錘)在蒸餾水中的重量G1 (精確至0.001g)4).將線(掛有重錘)掛著試樣全部浸入蒸餾水中,試樣上端離液面不能小於1cm,試樣表面不能附有氣泡,然后稱其重量G2 (精確至0.001g).5).試樣在20±2℃的相對密度r按(下式)進行計算:Gr =(11-2_)G+G1-G2式中G—試樣在空氣中的重量,g;G1—線(掛有重錘)在蒸餾水中的重量,g;G2—線(掛有重錘)掛著試樣在蒸餾水中的重量, g;6).計算結果取其算術平均值.上面提到的線可用直徑小於0.25mm的尼龍絲或銅絲,重錘可用20g的天平砝碼.該測試方法可用於聚乙烯塑膠發泡涼鞋的發泡層相對密度的測定.表觀密度的平均值需修約0.1kg/m³.。

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

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

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表观相对密度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度,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

它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和质量来计算得出的。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讨论表观相对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应用。

1. 表观相对密度的定义表观相对密度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度,通常情况下是在室温下(20℃)和标准大气压下(101.3kPa)的密度。

它是体积与质量之比,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

2. 表观相对密度的计算公式表观相对密度通常用符号ρ表示,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m表示物质的质量,V表示物质的体积。

3. 实际应用表观相对密度经常被用来比较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差异。

例如,我们可以用它来比较不同液体之间的密度,以确定它们的混合比例。

同时,表观相对密度也可以用来计算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体积和质量比例。

4. 实例说明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若要确定一种液体的表观相对密度,我们可以首先通过称量它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需要测量它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容积器或试管等工具来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瓶约为500ml的盐水溶液。

我们可以先称量它的重量,假设它的重量为500克。

然后,我们可以将它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并测量在液体中湿润的部分的体积。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液体的表观相对密度,如下所示:ρ = m/Vρ = 500g/500mlρ = 1g/ml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液体的表观相对密度为1g/ml。

5. 总结表观相对密度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密度,通常情况下是在室温下(20℃)和标准大气压下(101.3kPa)的密度。

它是体积与质量之比,通常用于比较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

在使用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先测量物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然后测量物质的体积。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物质的表观相对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化学和物理领域。

表观相对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

土的烘干法:是标准方法,实用于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

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土5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

2.打开盒盖,放入105~110 OC恒温下烘干,细粒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对于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OC.3.烘干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1h).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3.结果整理,计算至0.1%.4.允许平行差:含水量5%以下为0.3、含水量40%≤1、含水量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

酒精:纯度95%,粘质土5~10g,砂类土20~30g,注入酒精至出现自由液面,为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可将盒底在桌面轻轻敲击。

烧3遍立即称质量其他测试方法:红外线照射法;比重法;微波加热法;碳化钙气压法:适用于路基土盒稳定土的快速测定特殊土的含水量测定:含石膏土和有机质土:110 OC时含石膏土会失去结晶水,对有机质土其有机成分会燃烧,适宜用真空干燥箱在近乎1个大气压力作用下,或温度在60 OC~70OC干燥8h以上;对无机结合料宜先将烘箱提前升温到110℃在放入水泥结合料烘干。

密度试验:环刀法、蜡封法、灌砂法、灌水法土的命名H-高 L-低 W-良好级配 P-不良级配 C-粘土M-粉土 S-砂土Y-黄土 O-有机质土 B-漂石 G砾石 Cb-卵石 E-膨胀土 R-红粘土 St-盐渍土土从液体状态向塑性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土由塑性体状态向脆性固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当土达到塑限后继续变干,土的体积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但达某一含水量后,体积不再收缩,这个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

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范围即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称为塑性指数,反映了土中粘泥含量的大小;液性指数反映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的关系,反映土的状态。

最大孔隙比的测定: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干),碾散拌匀,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 1000 立方厘米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克,准确至1 克,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 厘米,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开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 5立方厘米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 5立方厘米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影响压实的因素(1)含水量对压实过程的影响:土的塑性指数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也愈大,同时其最大干密度愈小。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2018道路工程15-第三章 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和第五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018道路工程15-第三章 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和第五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试验仪器——容量瓶(500mL)说明两点:浸泡24h ,目的是让试样充分吸水,排除气泡,即开口孔隙中充满水,所以测的是表观密度;(2)称量水+试样+容量瓶的总质量和称量水+容量瓶的总质量时,严格保证水面的弯液面下缘与瓶颈刻度线齐平。

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1)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采用水的密度计算: 采用水温修正系数计算:2.仪器设备——饱和面干试模4.试验步骤说明:纯粹的容量瓶只能测定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只有3个质量数据。

而增加一个坍落筒,可以人工制造细集料的饱和面干状态,试验过程中则有4个质量数据,即增加了饱和面干试样质量的计算既可以算出表观密度,又可以算出毛体积密度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用坍落筒制造饱和面干试样称取饱和面干试样约300g (m 3)称水+容量瓶+试样总质量(m 2)称水+容量瓶总质量(m 1)倒出试样烘干,称重(m 0)(1)(2)(3)(4)说明:第一个公式,即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与容量瓶法完全一样,就是容量瓶法。

本试验由于增加了试样的饱和面干状态的试样,才有了后面计算公式,即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吸水率。

致,否则会影响装填的紧密效果,即密度。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1)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泥和粘土的含量。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2)对于天然砂,可以把所有做是泥。

国标《建设用砂》和《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都是这样规定的。

细集料试验检测(5)计算公式在,即细集料的洁净程度。

试验结束,统计加入亚甲蓝溶液总量5.计算(2)机械振荡器:使试筒产生横向的直4.试验步骤第四节细集料试验检测冲洗液加入试筒100mm刻度线120g试样加入试筒冲洗液冲洗并灌注380mm刻度线静置20min测量絮状物高度h1和沉淀物高度h2计算砂当量SE=h2÷h15.计算与读数示意图土的级配要求:集料规格要求:集料规格要求:级配类型和级配曲线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在矿料颗粒分布的整个区间里,从中间剔除一个或连续几个粒级,形成一种不连续的级配间断级配第五节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第五节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2)图解法①绘制坐标框图。

水中重法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

水中重法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

水中重法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
水中重法是一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它是通过比较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和在空气中的重量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在水中重法中,表观相对密度(也称为相对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物体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

以下是水中重法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公式:
表观相对密度= 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物体在水中的重量) * 水的密度
其中,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可以通过称重器进行测量,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可以通过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并测量位于水面下的重量来获得。

水的密度通常采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的值,即1克/立方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表观相对密度只是物体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它并不等于物体的真实密度。

因此,在使用水中重法进行密度测量时,需要对物体进行一些前提条件的限制,例如物体必须完全浸入水中,不能有气泡附着在表面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测量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烘干法:是标准方法,实用于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

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土5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

2.打开盒盖,放入105~110 OC恒温下烘干,细粒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对于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OC.3.烘干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0.5~1h).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3.结果整理,计算至0.1%.4.允许平行差:含水量5%以下为0.3、含水量40%≤1、含水量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

酒精:纯度95%,粘质土5~10g,砂类土20~30g,注入酒精至出现自由液面,为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可将盒底在桌面轻轻敲击。

烧3遍立即称质量其他测试方法:红外线照射法;比重法;微波加热法;碳化钙气压法:适用于路基土盒稳定土的快速测定特殊土的含水量测定:含石膏土和有机质土:110 OC时含石膏土会失去结晶水,对有机质土其有机成分会燃烧,适宜用真空干燥箱在近乎1个大气压力作用下,或温度在60 OC~70OC干燥8h以上;对无机结合料宜先将烘箱提前升温到110℃在放入水泥结合料烘干。

密度试验:环刀法、蜡封法、灌砂法、灌水法土的命名H-高 L-低 W-良好级配 P-不良级配 C-粘土M-粉土 S-砂土Y-黄土 O-有机质土 B-漂石 G砾石 Cb-卵石 E-膨胀土 R-红粘土 St-盐渍土土从液体状态向塑性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土由塑性体状态向脆性固体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当土达到塑限后继续变干,土的体积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但达某一含水量后,体积不再收缩,这个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

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范围即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称为塑性指数,反映了土中粘泥含量的大小;液性指数反映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的关系,反映土的状态。

最大孔隙比的测定:取代表性试样约1.5kg,充分风干(或烘干),碾散拌匀,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 1000 立方厘米量筒中,使其下端与量筒底相接 (3)称取试样700克,准确至1 克,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提高,移动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 厘米,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4)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开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 5立方厘米 (5)以手掌或橡皮塞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缓慢地转动量筒内的试样,并回到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 5立方厘米 (6)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影响压实的因素(1)含水量对压实过程的影响:土的塑性指数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也愈大,同时其最大干密度愈小。

因此,一般砂性土的最佳含水量小于粘性土,而砂性土的最大干密度也大于粘性土。

(2)击实功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对同一种土,击实功愈大,土的最大干密度也愈大,而土的最佳含水量愈小。

当然击实功的增大是有限度的(3)不同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4)土粒级配的影响直接剪切试验:直接剪切仪分为应变控制式和应力控制式两种,前者是等速推动试样产生位移,测定相应的剪应力,后者则是对试件分级施加水平剪应力测定相应的位移,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应变控制式直剪仪,该仪器的主要部件由固定的上盒和活动的下盒组成,试样放在盒内上下两块透水石之间。

试验时,由杠杆系统通过加压活塞和透水石对试件施加某一垂直压力σ,然后等速转动手轮对下盒施加水平推力,使试样在上下盒的水平接触面上产生剪切变形,直至破坏,剪应力的大小可借助与上盒接触的量力环的变形值计算确定。

通常采用4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p下,施加水平剪切力进行剪切,测得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τ。

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

根据试验时的剪切速率和排水条件不同,直接剪切试验可分为: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快剪试验是在试样施加竖向压力σ后,立即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

固结快剪是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充分排水,待固结稳定后,再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

慢剪试验则是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排水,待固结稳定后,以缓慢的速率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CBR)试验:(1)试样准备: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用木碾捣碎,但应尽量注意不使土或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

土团均应捣碎至通过5毫米的筛孔。

用38毫米筛筛除大于38毫米的颗料,并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数,将已过筛的试料按四分法分成4份。

每份质量6千克,供击实试验和制试件之用。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2)称试筒本身质量(m1),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将垫块放入筒内,并在垫块上放一张滤纸,安上套环。

(3)将1份试料,按II-2规定的层数和每层击数,求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将其余3分试料,按最佳含水量制备3个试件,将一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按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

拌匀后密闭浸润备用。

制每个试件时,都要取样测定试料的含水量。

注:需要时,可制备三种干密度试件。

如每种干密度试件制3个,则共制9个试件。

每层击数分别为30、50和98次,使试件的干密度从低于95%到等于100%的最大干密度,这样,9个试件共需试料约55千克。

(5)、将试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按规定的分层和击数进行试样的击实,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每层试样的击实,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宜高出筒高10毫米。

(6)、卸下套环,用直刮刀沿试筒顶修平击实的试件,表面不平整处用细料修补。

取出垫块,称试筒和试件的质量(m2)。

(7)泡水测膨胀量的步骤如下:1)在试件制成后,在试件顶面的放一张好滤纸,并在上安装附有调节杆的多孔板,在多孔板上加4块荷载板。

2)将试筒与多孔板一起放入槽内(先不放水),并用拉杆将模具拉紧,安装百分表,并读取初读数。

3)向水槽内放水,使水自由进到试件的顶部和底部。

泡水期间,槽内水面应保持在试件顶面以上大约25毫米,通常试件要泡水4昼夜。

4)泡水终了时,读取试件上百分表的终读数,并计算膨胀量。

5)从水槽中取出试件,倒出试件顶面的水,静置15min,让其排水,然后卸去附加荷载和多孔板、底板和滤纸,并称量(m3),以计算试件的湿度和密度的变化。

、结果整理 :1.一般采用灌入量为2.5mm时的单位压力与标准压力之比作为材料的承载比(CBR): 即: CBR=(P/7000)*100 同时计算贯入量为5mm时的承载比:CBR=(P/10500)*100 式中: CBR--承载比,%; P--单位压力,kpa。

如灌入量为5mm时的承载比大于2.5mm时的承载比,则试验要重做。

如结果仍然如此则采用2.5mm时的承载比。

2.试件的湿密度公式:p=(m2-m1)/2177 式中:p--试件的湿密度,g/cm3 m1--试筒和试件的合质量,g m2--试筒的容积,cm33.试件的干密度公式:pd=p/(1+0.01w) 式中:pd--试件的干密度,g/cm3 w--试件的含水量三、精度要求如根据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Cv大于12%,限额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2个结果的平均值。

如Cv小于12%,且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的干密度偏差小于0.03g/cm3,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2个结果的平均值。

回弹模量试验:1、按照击实试验的方法制备试样。

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轻型和重型法视最大粒径用小筒或大筒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然后用最佳含水量用上述试筒击实制备试件。

2、安装仪器3、预压:用最大的预定单位压力p进行预压,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pa,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

欲压进行1~次,每次欲压1分钟,欲压之后调整承载板位置,让试件恢复变形,4、测定回弹模量。

将预定单位回弹模量分为4~6份,作为每一及加载的压力,每级加载时间为1分钟,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分钟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下一及荷载,如此逐级加载卸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到最后一级的荷载,为了使试验曲线开始的部分比较准确、第一,第二级荷载可用每一份的一半。

试件的最大压力可以略大于预定的压力。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的试验方法:(1)将待测风干试样采用四分法缩分成规定的检测用量,称重m0 。

(2)采用标准套筛将试样分成不同粒级。

(3)不同粒级的颗粒首先通过目测,将不可能是针状或片状的颗粒挑出,对怀疑为针片状的颗粒逐一对应于规准仪相应的位置进行鉴定。

凡长度大于针状水准仪上相应的间距者,判为针状颗粒;片状同上测定。

全部鉴定结束后,称出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m1 (4)Qe(%)=(m1 / m0 )× 100。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的试验方法:(1)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对每一种规格的粗集料按要求备样。

(2)按分料器法或四分法选取1kg左右的试样。

对每一种规格的粗集料,应按不同的公称粒径,分别取样检验。

(3)待测集料用4.75mm的标准筛过筛,取筛上部分供试验用,称取试样的总质量m0 准确至1g,试样数量不少于800g,并不少于100颗。

(4)对选定的试样颗粒,先用目测的方法挑出接近立方体的颗粒,将剩余部分初步看成针片状颗粒,随后用卡尺作进一步的甄别。

(5)观察欲测定的颗粒,找出一相对平整且面积较大的面作为基准面(即底面),然后用游标卡尺逐一测量该集料颗粒的厚度(即底面到颗粒的最高点t),长度l ,将l/t≥3的颗粒挑出,判定为针片状或片状颗粒的总质量m1 (6)Qe(%)=(m1 / m0 )× 100c. 磨光值PSV:磨光值越高,抗滑性能越好。

d. 冲击值AIV:冲击值越小,表示集料的抗冲击性能越好。

e. 磨耗值AAV:采用道瑞磨耗试验机,磨耗值越小,表示集料磨耗性能越好压碎值试验操作步骤。

3.1采用风干石料用13.2㎜和9.5㎜标准筛过筛,取9.5㎜~13.2㎜的试样3组各3000g,供试验用。

如过于潮湿需加热烘干时,烘箱温度不得超过100℃,烘干时间不超过4h。

试验前,石料应冷却至室温。

3.2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在试筒内的深度为100㎜。

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将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

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