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英谚语的语言形象性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指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在交流和沟通中所面临的不同认知、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等差异。
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提高交际能力。
以下将从交际方式、语言习惯和商务礼仪等方面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交际方式。
中国人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尊重和谦和。
在交流中,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语言,避免直接表达意见或拒绝。
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坦率和直接,他们习惯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喜欢拐弯抹角。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中尤为明显,中国人常常通过非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英国人更倾向于直接问问题和交流。
其次是语言习惯。
中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中文中,流畅而婉转的表达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在英语中,则更加注重简明扼要,追求效率。
中式英语往往比较繁琐且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和诗词,而英式英语则更加简洁直接。
这种语言习惯的差异会导致中英文交流时的理解误差和沟通困难。
再次是商务礼仪。
在商务上,中英两国的商务礼仪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在商务场合上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经常以宴请为手段来表达友好。
而英国人更注重效率和简洁,商务谈判通常更为直接和务实。
英国人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言辞和面部表情。
在面对这些文化差异时,我们需要注意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因为文化冲突而产生误解和不愉快。
在中英交际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习惯和价值观。
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语速、掌握委婉语言和简洁表达的技巧。
在商务场合上,我们应该注重礼仪和形象,避免过于直接和冲突的言行。
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交际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英汉谚语语言特点对比分析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英汉谚语语言特点对比分析及其语用功能分析作者:卢连伟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2期【摘要】谚语是民族语言中的重要组成,是一个意义较为完整的语句。
谚语运用简单的话语反映深刻的道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寓意深刻、短小精湛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人们的记忆。
谚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不仅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还给人以启示,耐人寻味。
【关键词】英汉谚语语言特点语用功能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一种语言,是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汉语谚语是一种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一种重要的习语,谚语具有通俗、形象、生动、精炼、音韵和谐的特点,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供人们学习和借鉴。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逐渐缩小各组文化的代购可以促进民族的交流,让各国共同进步。
本次研究主要对比分析英汉谚语语言特点以及其语用功能。
一、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1.英汉谚语的词汇特点。
谚语通常比较凝练,有形象突出的特征。
而这一特征多表现在人名、地名等词语的应用上,在谚语中常包含数词、人名、地名等,例如汉语谚语中数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人行必有我师”;汉语谚语中人名“情人眼里出西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汉语谚语中地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英语谚语中数词“Three women make a market”(三个女人一台戏),“Four eyes see more than two”(集思广益),英语谚语中人名Far from Jupiter,far from thunder.(远离朱比特,远离雷电。
解:在罗马神话中,朱比特属于主管雷电云雨的神),“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会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英语谚语中地名“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英汉谚语语言文化特色对比分析
句 ,它经 常 以口语 的形式 ,在人 民中间广泛地沿 用和
流 传 。是 人 民群 众 表现 实 际 生 活经 验 的 一 种 现 成 话 。” 由武 占坤主 编的 ( 中国谚语 集成 ・ 北卷 >中 河 说: “ 谚语 是靠群众 口碑流传 的艺术魂宝 ,它 虽然只 是词组 ,形 式极为短 小 ,但却凝练得像百炼 的精 金 , 纯净得 如晶莹的钻石 ,生动得 似潺潺的流水 ,风格质 朴 ,韵 味清新 ,满身泥土香 ,一派民族气 。” 由上文 关于英汉谚语 定义的界定 ,可 以总结出英
壮士 。
有关谚语 的研究很广 ,但在学 术上 ,有关汉语谚语 还
没 有一 个权 威 的定 义 。朱 介凡 先 生在 其 < 国谚语 中
论 >中说 : “ 谚语是风土 民性 的常言 ,社会公道 的议
论 ,深 思众 人的经验和智慧 ,精辟简 白,喻说讽劝 , 雅 俗共 赏 ,流传 纵 横 。”而 武 占坤 、马 国凡 在 < 谚 语 >中道 : “ 谚语是通俗 简练 ,生动活泼 的韵语 或短
注英语谚语 的定义 为 :S otwe— n w a i ht hr l k o n syn ta l g
s tsa gn rltuh o i sav e 而 虽然现代对 t e e ea rt rgv di . a e c
b c eo sh c . ( l k bcme l k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 a a 3 ) 不会有不思念马群的马匹,不会有不怀念祖 国的
龙 口 251) 673
摘
要 :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 、最有价 值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是人民群众 用来表达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英汉谚语的特点及其修辞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的特点及其修辞功能对比分析[摘要] 谚语是各民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它以其凝练、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富含哲理的特点而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本文主要对英汉谚语的特点及其修辞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加深读者对英汉谚语两者之间异同的认识,以促进英汉谚语在英汉语言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语言;模糊性;白色;隐喻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凝练、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而且富含哲理,读起来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供人学习与借鉴。
国内外学者对英汉谚语的研究从没间断,从封建的文人学士视谚语为“鄙语”、“野语”到今天的学者们称其为“文化的精髓”。
英语谚语的研究以Smith L.P.的《词与习语》为开山石。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际活动的频繁,国内外学者又将谚语的研究从谚语的起源、语法功能投向其蕴含的文化等方面(如我国学者平洪和张国杨教授著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和王德春先生的《英汉谚语与文化》等),他们试图通过对英汉谚语文化的研究,来探讨两种文化的异同,以缩小民族之间的文化代沟,实现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英汉谚语的特点及其修辞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英汉谚语两者之间异同的认识,以促进英汉谚语在英汉语言中的有效运用。
一、英汉谚语的特点从英汉谚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谚语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因此,知识性是英汉谚语的最根本的特点。
当然,除此之外,英汉谚语本身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例如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内容特点和民族特点。
现分述如下:(一)语言特点在语言方面,英汉谚语在语音、词汇、句式和修辞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1.语音特点。
谚语能够源远流长,古今习用,除了它有深刻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之外,在语音上,谚语往往语音铿锵,朗朗上口,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有一种音乐美。
汉语谚语主要是通过押韵、双声、叠韵、叠音;英语谚语主要通过头韵、元韵、辅韵和尾韵达到这种语音效果的。
浅析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
汉谚 有 大量 押 韵 的句 子 , 且 句 和 句 的 音 节 也 对 称 。 如 : 而 “ 从 口入 , 从 日 出” “ 病 祸 : 良药 苦 口利 于病 , 言 逆 耳 利 于行 。 忠 ” 寸 光 阴 一 寸 金 , 金 难买 寸光 阴 。 “ 个 篱 笆 j 个 桩 , 个 寸 ”一 一 好 汉 二个 帮 。 ” 三 。
讲 究 对 仗 . 体 口语 化 , 朗 上 口 , 于 记 忆 流 传 。 文 重 点 从 文 朗 便 本
230 ) 2 0 2
语 音 、 义 、 汇 、 辞等 方 面分 析 英 汉 谚语 的语 言特 点 。 语 词 修 关 键 词 :英 语 谚 语 汉语 谚 语 语 言 特 点 何 为 谚 语 ? “ rv rsae ted u heso a ye p r P o eb r h a g t f i x ei r d l — e c . ( 语 是 日常 经 验 的 女 儿 ) 。 语 谚 语 是 “ 群 众 中间 n e” 谚 汉 在 流 传 的 固定 语 句 , 简 单 通 俗 的话 反 映 深 刻 的 道 理 ” 。谚 语 用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习 语 .大 部 分 谚 语 是 人 民 群 众 对 长 期 生 活 经 验 、 产 活 动 和 社 会 活 动 的总 结 。 语 具 有 鲜 明 的 民 族 特 色 , 生 谚 蕴 含 丰 富 的 文 化 内 涵 、 验 和 哲 理 。 谚 语 比 喻 生 动 、 意 深 经 寓 刻 . 词 精 炼 , 有 一 个 多 余 的词 , 句 讲究 韵 律 , 句 讲 究 用 没 单 双 对 仗 , 体 非 常 口语 化 , 来 朗 朗上 口 , 于 记 忆 流 传 。 本 文 读 便 文 重 点 分 析 英 汉 谚 语 在 语 音 、 义 、 汇 、 辞 等 方 面 的 语 言 语 词 修 特点。 1英 汉谚 语 的 语 音 特 点 . 1 押韵 (hm ) . 1 R y e 英 汉 谚 语 往 往 音 韵 和 喈 , 奏 鲜 明 , 于 上 口 , 过 长期 节 易 经 的使 用 流 传 或 艺术 上 的加 工 , 7 化 特 点 很 强 , 于 记 忆 。 f语 易 英 语 谚 语 的押 韵 主 要 体 现 在 元 音 重 复 (so a c ) as n n e 和音 节 尾 辅 音 重 复 ( o s n n e) 。 如 : an ,og is ( 劳 不 cnoa c 上 Nop is n an . 不 获 ) to ih ,u fmid ( 不 见 心 不 烦 )Hat k s ; fsg to to n . 眼 Ou ; se ma e wat. 欲 速 则 不 达 ) s o s, o sb s. 金 窝 银 窝 不 如 se ( ; t r th mei e t( Ea we
浅谈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中外互鉴 |浅谈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张瑞琪/文英语和汉语是所属两种不同的语系的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差别很大。
而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各个国家的语言里最具文化特色的一部分,也最能体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谚语文化色彩浓厚,民族内涵丰富,是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因此,本文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文学名著等角度,比较了英汉语言中谚语的文化区别和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语言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中之重,而谚语更能反映语言的精髓所在。
谚语是指流传于民间的短小精练的短语,一般形式严谨,常常展现鲜明的形象和吸引人的韵律。
谚语必须精炼,方可经得起时间长河的淘洗,从而代代相传。
谚语是人们对生产生活实践做出的生活经验概括,因而谚语在产生发展过程产生了具有意义的影响。
人们由于身处于不同文化背景,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认识。
虽然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谚语是人们共同表现的一种形式,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1 地理位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地域差异体现在语言文化也是同样的道理。
由于地域不同,自然环境、物产、气候也相应地有所差异,语言文化相应地会反映出该地域的自然特色特征。
每个国家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当地谚语的形成也与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潮湿,航海业和渔业发达,因此,大量谚语都不可避免地来源于日常的航海和渔业中[1],比如“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熟练的水手)”;“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标,就像海航没有方向。
)”[2]。
而中国地处于东半球,气候是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名山大川众多,而海上交通不够便捷人们的生活就在土地上。
因而其与海洋相关的谚语较少,而“有眼不识泰山”之类的谚语较多,这些表达了中国特定区域的丰富谚语。
英文谚语
1.引言谚语是成语的一种特殊类型。
但它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成语。
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通俗简练、生动活泼,使用时可作为句子成分,也可作为独立的交际单位,表达完整的思想。
有传授经验教训的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谚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用的好能使语言增色,文笔增辉。
然而,作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谚语可以启迪人生、指导人们的行为、传授经验、进行道德教育、宣传鼓动等社会功能。
谚语的价值不仅仅囿于此,通过它还能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那么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就此作简要论述。
2. 谚语的文化价值2.1 谚语反映大不列颠民族的历史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不断产生。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翻开一本中型英语词典,在“Rome”(罗马)的词条下就会找到至少三条与“罗马”有关的谚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像罗马人一样生活。
比喻:入乡随俗)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比喻: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
比喻:殊途同归)公元前六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岛,其后占领不列颠岛长达400年之久罗马文化与风俗逐渐渗入不列颠,形成一个不列颠拉丁文化。
罗马人走后,他们的文化及其对不列颠的影响仍然留在不列颠岛上,以上三条谚语可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大不列颠岛除了被罗马帝国侵占过以外,还曾先后被日耳曼部落、诺曼底族侵占过,所以,英语中有很多来自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的谚语。
来自拉丁语语的谚语有:Fortune favors the brave.(勇敢者交好运)There is no rule without an exception.(没有一条规则没有例外)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Once is no custom.(一次不是习惯)Nurture is above nature.(教育生于天赋)来自西班牙语的谚语有:A cold April the barn will fill.(四月寒冷谷满仓)He has two stomachs to eat and one to work. (他有两个肚子吃,只有一个肚子做工作。
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_民间英语谚语俗语
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_民间英语谚语俗语英语谚语中英对照,让我们对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更加清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语谚语带翻译中英对照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一个好汉三个帮。
Two of a trade seldom agree.同行是冤家。
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别人错了,不等于你对了。
Unity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
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忠言逆耳利于行。
Until all is over one's ambition never dies.不到黄河心不死。
Venture a small fish to catch a great one.吃小亏占大便宜。
Virtue is fairer far than beauty.美德远远胜过美貌。
Walls have ears.小心隔墙有耳。
Wash your dirty linen at home.家丑不可外扬。
Water dropping day by day wears the hardest rock away.滴水穿石。
Wealth is nothing without health.失去健康,钱再多也没用。
We know not what is good until we have lost it.好东西,失去了才明白。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井干方知水可贵。
We shall never have friends if we expect to find them without fault.欲求完美无缺的朋友必然成为孤家寡人。
英语谚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方法
- 236-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英语谚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方法广东警官学院/周影韶【摘要】谚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本文探讨了英语谚语的主要语言特征及翻译方法,旨在加深对英汉谚语的理解,更好地欣赏和使用它们。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对英语谚语的主要语言特征及翻译方法进行了定性研究。
研究表明,英汉谚语都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形象生动、简炼概括、寓意深刻、富于哲理、讲究韵律或对仗的语言特征。
英语谚语的常用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法、套译法。
【关键词】谚语 语言特征 文化 翻译方法引言谚语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体中广泛流传运用的语言。
不少谚语以通俗简洁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
《现代汉语词典》给谚语的定义是: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泽尔巴赫说:“谚语是凝结的群众智慧。
”英国政治家约翰•罗素说:“谚语是一个人的才智,也是许多人的才智。
”探讨英语谚语的语言特征,掌握英语谚语的常用翻译方法能使我们加深对英汉谚语的理解,更好地欣赏和使用它们。
下面拟就英语谚语的主要语言特征及翻译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英语谚语的主要语言特征1.富于形象。
很多谚语不是直截了当地发表议论、论述道理,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让这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思。
举个例子说,The dogs bark but the caravan goes on(我们仿佛看到大军队在行进,周围群狗狂吠,但大车队对此根本不予理睬,继续走向远方)。
这个形象告诉我们:不要管旁人的讥笑辱骂,自己认定了目标,就坚定地走下去。
这句英语谚语跟汉语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意境虽不一样,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The cross on the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heart(胸前挂着十字架,心里却装着魔鬼),多么形象地勾画出那些伪善的教士们的凶恶嘴脸!再如,There ’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举杯近唇,眼看就能喝到了,但往往这时还会失手),用这一形象来表示“事情往往功亏一篑”这一意思,是多么恰当。
浅谈中英文化中的语言差异
英国人打招呼常用的方式是谈天气。譬如: “Lovely weather, isn’t it?”或“Good morning, it’s a nice day, isn’t it?”等。在我国熟人之间寒暄语常用“到哪里去?”、“吃过了吗?”、“最近在忙些什么?”等,问者并不是真正在意对方的回答,只是表示一种关心罢了。若将这些话直译为“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What are you busy with?”就不再是打招呼的寒暄语了,而变成了期待对方答复的问题。这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使用,若作为招呼随便乱用,有时就会伤害对方的感情——因为英美人对这些话做出的反应是“Why do you ask? ”甚至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二、邀请中国人客套英美人实在
当别人邀请你吃饭时,我国人一般先是拒绝,这样以示你并不贪吃或者是想要占别人的便宜。请别人吃饭即使是满汉全席也还说是“吃个便饭”、“粗茶淡饭“之类的。而英美人则不同,就是请人吃点心,也常说“I’ve made these especially for you. Enjoy yourself.”在英美国家有人邀请是件高兴的事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会乐意接受,一般不会无故推辞,并且会表示感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inviting me to your dinner party.”
三、赠礼中国人含蓄英美人大方
送礼和受礼在不同的国度也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中国人将心意表达同送礼物的轻重相联系。礼物的轻重表示心意的轻重、与受礼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有关。中国人送礼,即使礼品很贵重,还要说“礼物微薄,不成敬意”、“略表心意,敬请笑纳”。而英美人即使送一个小小的相册也会说“Here is a beautiful album, I hope you like it.”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表现得更含蓄,往往要推辞一番,并待客人走后才打开;英美人收到礼物不推辞,并当面打开加以赞扬,表示衷心的感谢。
论英汉谚语的民族特色
华, 象征着高贵和优雅;“ 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
位。因此, 在英语中, sb.to the purple指“ raise 立某人为帝王或 把某人升为红衣主教” bor in the purple表示“ ;be n 出身于王室 或显贵之家” y intothe purple指“ ;marr 嫁人名门 望族” 。 另外, 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色(blue)也总是与王室 “ 蓝”
红色 ‘ ,red”在英语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引申意。"r d- rag/ e e l 在西方由于受到斗牛文化背景影响, r d-f ag” 而成为不祥之 兆, 被喻为“ 令人愤怒的事物”因此, , 红色在西方有时是愤怒 的标志, 有时还暗示某种危机。 但是在中国, “ 红布/红旗” 却与
喜庆、 、 爱情 进步密不可分的。
而出卖原则, 见利忘义” 。
三、 用不同颜色词表达同一义项
参考文献:
[I]许宁云.从英汉“ 颜色词的贬抑现象看文化的通约 黄”
方式、 风俗习惯、 地理环境等不同, 其民族语言呈现出异彩纷 呈的特性。研究和对比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 翻译 , 对于两种语言的学习、 翻译和教学都有现实意义和深
远意义 。
sau(以扫)为了一碗红豆汤充饥, 竟然出卖了自己的长子权” , 由于该典故, 英美人对红豆(red- bean)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som red-bean stew” e 喻指“ 为了眼前的微利
ed family表示 “ 一个具有王室血统的家庭” ;have blue blood表
示“ 具有王室血统”象征出身高贵; , 英国人对蓝色的崇拜大概源于所生活的岛国环境,大海 的颜色— 蓝色便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被赋予了高贵的涵 义 。而 中华 民族对黄色 的崇拜离不开 中华 民族诞 生 的摇 篮— “ 黄河流域” 由此可见, 。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王权与高 贵的颜色词与两个民族的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联的。 如果说一个人得了“ 眼病, 红” 可能并不是说他的眼睛真 的变“ 了, 红” 而是说他嫉妒别人了。但是, 英语国家的人却说
-浅谈英汉谚语翻译及其原则-
浅析英汉谚语翻译及其原则摘要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
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关键词谚语,翻译,文化,美感Discussion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and Its PrinciplesAbstract: Proverbs are active linguistic elements in languages. Speech is enriched and beautified by using proverbs correctly.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or English proverbs, the different thinking ways, cultural constituents and styles of word form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linguistic aesthetic feel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Key words: proverb; translation; culture; aesthetic feeling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耀眼明珠,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文化水平和语言功底。
谚语汇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情、国情、地理风貌、历史背景、文学作品、风俗习惯, 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 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1】。
谚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 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同,其语言符号的意义和所指也必然存在很多差异。
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 227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浅谈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江西省上饶县职业技术学校/谢良芳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 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成、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东西方语言思维方式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
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中英文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比较擅长于运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而不太习惯于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因而造成中国人思维观念的流动性和模糊性。
而西方人的思维始终能保持概念的确定性和对应性,抽象思维比较发达。
形象思维有其长处,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利用形象思维予以说明,就容易被人们理解,学习和掌物。
但是,如果抽象思维不足,人们就容易停留在经验阶段,对问题缺乏系统和理论的阐述。
例1)汉语说:“院里车很多”“路上车很多”时思维只反映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出“动、静”的概念区别,相应的英文译文是:There are many vehicles in the yard.Traffic is heavy on the road.例2)1.由于定货甚多,我们目前不能接收新定单。
2.希望你们尽早向我们定货。
1句中的定货按西方思维即是指卖方已接受的负有责任的定货。
与1 句末的定单(实际也是定货)以及2 句中的定货是有区别,而中国人的思维却没有反映出来。
英译:1)Owing to heavy commitments, we cannot accept fresh orders at present.2)I hope you will place your order with us as early as possible.例3) 浓茶、浓烟、浓墨中国人的思维只注意到了颜色这一表面现象,而西方人的思维却反映了事物内在特征,浓茶对于人刺激大些,有较强的使人兴奋的力量;浓墨写在白纸显得黑。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交际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礼仪、思维、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差异对于跨国交流和合作尤其重要,因为文化差异经常导致误解和互相不理解。
以下是几个比较显著的例子: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英语言所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差异甚大,有时以至于会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误解。
例如,“面子”、“吃亏”、“讨价还价”等中文习惯用语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的对应词,英语中的“face”和“lose face”也远没有中文“面子”这个词那么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口吃现象(stammer)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常常被理解成“傻”,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语音障碍。
二、礼仪差异中英交际的礼仪差异也很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恭敬和尊敬,例如在面对长辈或上司的时候,一般会拜候并行礼以示尊重。
但在英国人看来,过于谨敬会显得过分,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自然和虚伪。
相反,英国人习惯于在面对陌生人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这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显得冷淡和不友善。
三、思维差异中英交际中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个人价值,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稳定,更注重人际关系。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
例如,一个英语母语者可能在和他的中国同事交流时,会觉得这位同事太不主动、不坦率和不直白,而中国同事也可能觉得英国同事太粗鲁、太鲁莽、太无礼。
四、价值观差异中英文化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差异。
在中文文化中,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往往超越了个人的选择和幸福,而在英国的文化审美中,个人的幸福和选择更为重要。
具体体现在婚姻上的差异是,中国有“老来伴,少言妻”的传统,即年老之人可以有伴而年轻之人则可以由父母安排相亲,而在英国则强调自由恋爱和重视异性的私人空间。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中英交往中的误解和矛盾,比如父母安排的相亲对于英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令人不适的事情,而过早的结婚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价值是人们对什么是可取,什么是不可取的指向性考虑和评价。英美价值观念的主线是个人主义,崇尚个人相对社会的独立自主性。谚语“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闲事)”体现的就是英美社会奉行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它告诫人们不要多管别人的闲事,专心搞好自己的事才是上策。英美价值观还体现在时间观念上的守时,追求效率和乐观态度。谚语“Time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虽形似汉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它侧重于告诉人们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含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体现了进步观中的财富无限论。谚语“Punctuality is the politeness of kings(守时乃帝王之理)”以及“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恪守时刻,为立业之本)”反映了人们对守时的重视,成为西方国家所崇尚的观念,虽然汉语谚语也有“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之说,但总体上讲,中国人的守时观念相对较弱。受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英美人士十分重视个人的隐私,故年龄、收入、宗教信仰以及私人住宅等均列入个人隐私范围。英谚“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英国人的家是独立王国)即为一例。从传统上讲,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不强,生活中没有英美人那么多的“秘密禁地”。与个体主义相对而言,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或称人伦本位)价值观,它是中国文化的主线。受其影响,汉语谚语中有着极其浓厚的人伦本位色彩,它体现为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和团结合作关系,是二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结构所形成的产物。汉语谚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缕”的功能体现的就是一种典型的集体力量。人伦本位还体现在亲情和友情上的密切关系,人们比较注重对浓浓亲情和友情的回报,强调彼此之间的情义和义务。谚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现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拳拳之心;士为知己者死”,体现了朋友之间的肝胆义气和自然形成的责任意识。人伦本位也体现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小家服从国家”,因此有了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崇高的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
英汉谚语的特点及其修辞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的特点及其修辞功能对比分析英汉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蕴藉着诸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其保存着一定的历史价值,在当代仍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特点及其修辞功能对比分析英汉谚语。
英汉谚语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但在语言特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英汉谚语都具有自成体系、短小精炼,功力深广的特点。
比较而言,英汉谚语都是很简短、实用的俗语慧句,但在句式和用词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英汉谚语的句子结构简单明了,多用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而汉语谚语多用主从复合句,重视句子的平衡美。
此外,用词也有不同的特点。
英语谚语有时会用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更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词,而汉语谚语则比较注重结构和比喻性的表达,多用寓言故事来传达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另一重要特点是英汉谚语都具有启发性和劝学性。
谚语虽简短,但是内涵丰富,蕴含着久远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无论是英文谚语还是汉语谚语,都能给人以劝学的精神,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英汉谚语在修辞的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英汉谚语都采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然而在句式结构上,仍有明显的差别。
比较而言,英语谚语更多的使用if,并用比较简练的句子结构,来表达生活中各种有关情况,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捷足先登)。
汉语谚语则多使用象征性的比喻,用推理的方式让人内化,如“聪明一世,勤奋佳句”(聪明可以终身受用,勤奋可以带来好的结果)。
总之,英汉谚语都具有启发性,劝学性的特点,但在句式和用词上,仍有一定的差别。
英汉谚语都是一种言简意赅,而且含义深刻的俗语慧句,其中蕴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藉此可以对人们进行有益的劝学,从而达到修辞上的功效。
英汉世族风情在谚语中的表现
有关 。谚 语来 自生 活 同 时 也 反 映 了 生 活 ,而 且 从
某个 侧 面展 示 了一 国的 历史 文 化 和风 土人 情 。 各 民 族 、种 族 生 活 经 验 必 多 相 似 ,人 类 在 其
谚语 是 流 传 久 远 的 智语 隽 词 ,更 是 代 表 人 类 智 慧 的 不 朽 结 晶 。 中 英 文 谚 语 都 很 丰 富 , 它 们 犹
如 一 颗 颗 璀 璨 的 明 珠 在 各 自语 言 的 长 河 中 熠 熠 生
必 合 , 合 久 必 分 ”、“ 个 臭 皮 匠 赛 过 诸 葛 亮 ” “ 三 、 周
t o l e t a tan orw he hes p i he r ck ” o at oc ch s n t hi son t o s.
相 传 ,妇 孺 皆知 ,打 烙 着 时 代 的 印 记 ,折 射 出 历
史 的奥 秘 。公元 前 5 5年 ,著 名 的 恺 撒 大 帝 进 军 不
英 汉 民 族 风 情 在 谚 语 中 的 表 现
曹 涛 曰广 I 付
( 关 学 院 外 语 系 ,广 东 韶 关 5 2 0 ) 韶 10 5
摘 要 :谚 语是 人 类 生活 经验 的 累积 ,为各 国语 言 的精 华 。 中英 两 国人 民有 许 多共 同的 生活 经 验和 共 同感 受 ,所 以两种 文化 也 有 不 少重 合 处 ,具 有 相 似 的 生活 体会 、相 似 的世 界 观 和 相 似 的 恩 维方 式 。另一 方面 ,由于地 理环 境 、风俗 习惯 、宗 教 信 仰 等 方 面 的 不 同 ,中 英 谚 语 也 体
【精品】学点英文谚语了解西方文化
【关键字】精品学点英文谚语了解西方文化为了学好英语,特别是为了提高英语写作和翻译水平,了解和熟悉一些英文谚语和格言十分必要。
这些谚语源远流长,反映了前人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既富有知识性和哲理性,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由于谚语大多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印象深刻,所以比较容易记忆。
如果再与我国相应的谚语和成语加以比较,就更易于人们全面掌握、正确使用。
我们将分几次陆续介绍一些常用的英文谚语,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例句,供读者学习、鉴赏。
(1)A fool at forty is a fool indeed.孔子云:四十而不惑。
又云: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The person who at the age of forty still evokes the dislikes of others is a hopeless case.) 西谚谈的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到了四十岁还不懂得生活的人,就真的是一个愚人。
正如另一句西谚所说,Life begins at forty. 由此看来,四十岁是不惑之年,是一个人领悟生活真谛的开始,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东方抑或是西方,都有着共鸣。
e.g. John never lived up to the expectations of his family. Twenty years after college, he hasaccomplished nothing. Which reminds us of the proverb, "A fool at forty is a fool indeed!"(2)Thos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这句话很有意思,字面意思为:“ 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不应该向他人扔石块。
” 因为当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击时,他就会损失惨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 , 可 没 有 朋 友 ) 不
T me r s r n s s r r s od ( 间 考 验 朋 友 . i t e f e d a f et e g l .时 i i i i 正
像 烈火 考验 黄 金 。 )
实 。 为 经 验 的 载 体 , 语 用 形 象 的 语 言 表 示 一 种 事 物 或 作 谚
个 篱 笆 三个 桩 . 个好 汉 三个 帮 。 一
岁寒 知 松柏 , 难 见 真情 。 患 用 “ 阳 ” “ 子 ” 说 明 友 谊 的 珍 贵 , 汉 需 要 朋 太 和 金 来 好
友 就 像 篱 笆 需 要 桩 一 样 , 喻 朋 友 的 重 要 , 松 柏 挺 直 来 比 用
“ 瓜 得瓜 , 豆 得 豆 。 ” 较 接近 , 然选 词 不是 完 全 对 种 种 比 虽
谚 语 ( rb r ) 意 义 相 对 完 整 的 固 定 语 句 . 人 民 P o eb 是 是 群 众 口头 流 传 的 熟 语 , 单 通 俗 地 反 映 深 刻 的 道 理 , 简 简 言 意 赅 , 结 了人 类 丰 富 的 经 验 , 人 们 集 体 创 造 并 广 泛 应 总 是
Al e i o t f e di al e t o t n ( 生 没 有 i w t u a r n s i wi u as .人 f h i f h u 朋 友 , 如 生活 没 有 了太 阳 。 ) 犹 T eb s mi o i a r n S y . 朋 友 的 眼 睛 是 最 好 h e t r r s f e d’ e e( r i 的镜 子 。 ) B t r to t od t a t o t r n s( 可 没 有 金 et h u l nwi u e d . 宁 e wi g h h f i
学 习谚语 等 。如 :
日落 胭 脂 红 , 雨 也 有 风 。 无
今 冬麦 盖 三层 被 , 年 枕着 馒 头睡 。 来
冬 吃 萝 卜 吃姜 . 得 医生 开 药方 。 夏 免
鹬 蚌 相 争 , 翁 得 利 。 ( wo o s t v f r b n , n 渔 T d g r e o a o e a d si
夫教资 291 号 旬 料 0 ̄0 中 刊 0 B
谈
中
英
谚
语的语言形象性
王 召妍
( 阴 师范 学 院 外语 学 院 , 苏 淮 安 淮 江
摘 要 :谚 语 是 意 义 相 对 完 整 的 固 定 语 句 . 人 们 是
230 ) 2 0 0
对偶 的 修辞 手 法形 象 地说 明节 约是 优 良的 品质 、是积 聚
句法 比喻 1谚 语 .
N o s n c o nf 有 十 字 架 , 没 有 王 冠 。 ) oc s , o rw . r 没 就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 花 香 自苦 寒 来 。 梅
Noro , of i.没 有 根 , 没 有 果 ) tn r t( o u 就 种 瓜得 瓜 , 豆 得 豆 。 种
一
冰 冻三 尺 , 一 日之 寒 。( m a o b i n a . 非 Ro e s t ul i o e y w n tn d ) 2谚 语 的 语 言 形 象 性 . 21 象语 言 说 明 事 物 事 理 .形 谚 语 多 数 来 源 于 人 们 群 众 的 生 产 生 活 经 验 .语 言 朴
语 言 形 象性
对 比 词 ; 对 等 r -
以 上 谚 语 说 明 成 功 没 有 捷 径 .艰 苦 奋 斗 才 是 根 本 途 径 。 英 语 国 家 宗 教 与 日常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 语 谚 语 用 “ 英 十
字 架 ” 示 辛 苦 的付 出 ,王 冠 ” 示 成 功 和荣 誉 , 言 素 表 “ 表 语 材 来 源 于 生 活 。汉 语 谚 语 用 铸 造 “ 剑 ” 艰 辛 和 寒 冬 竞 宝 的 放 的 梅 花 比作 吃 苦 耐 劳 的 高 贵 品 质 。“ oro ,o ri” N tn f t 与 o u .
用 的语 言 艺术 形式 , 射 出特定 的 文化 , 耀着 智 慧 的光 折 闪
应 , 道理 一 看便 知 , 俗 易懂 , 象 逼 真 。 英 谚语 都 是 但 通 形 中 用 浅 显 的 语 言 形 象 说 明 了 努 力 付 出 和 收 获 回 报 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再 如 , 明珍 贵 友谊 的谚语 : 说
物 质 财 富 的 好 办 法 , 同 时 用 浪 费 作 对 比 ,指 出 浪 费 的 危
害 。再 如 :
集 体 创 造 并 广 泛 应 用 的 语 言 艺 术 形 式 , 中 英 谚 语 都 用 形 象 的 语 言 阐 明 深 刻 的 道 理 . 简 意 赅 . 结 了人 类 丰 富 的 言 总 经 验 , 射 出特 定 的 文 化 . 耀 着 智 慧 的 光 芒 。 形 象 生 动 折 闪 的 语 言 主 要 通 过 对 比词 汇 的 选 用 、 对 等 句 法 的 使 用 及 比 喻 修 辞 手 法 来展 现 。 关 键 词 :中 英 谚 语
芒 。 语有 很 强 的社 会公 用 , 括来 说 , 语 能 传授 经 验 、 谚 概 谚 修身 养性 、 迪 人 生 、 志育 人 、 传鼓 动 。 语 在 语 言形 启 励 宣 谚 式上 形象 生 动 , 容上 丰 富多 彩 。 及 社 会生 产 生 活 的各 内 涉 个 方 面 , 括 气 象 谚 语 、 业 谚 语 、 生 谚 语 、 会 谚 语 和 包 农 卫 社
说 明真诚 友 谊 和 患难 之交 的可 贵 。
说 明一项 事 理 。 浅显 的事物 比拟深 奥 的道 理 , 人 容易 用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