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姐-娘”的三人情境与女性思索——白茆山歌情歌分类中的情境

合集下载

白茆山歌音乐的产生

白茆山歌音乐的产生

白茆山歌音乐的产生一、白茆山歌产生背景白茆乡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古里镇,因乡内的白茆塘得名,白茆塘又名白茆港、白茆浦,是阳澄地区五大主要通长江河道之一。

此地历史上非常贫穷,因为地势低洼,时常发生涝灾。

白茆塘沿岸的唱山歌传统,历史上就非常兴盛,该地每年夏秋之际的白茆塘上对山歌,更在周边地区影响深远。

最初音乐的产生源于劳动,劳动给音乐以内容,劳动的呼声给音乐以节奏和音调,音乐在劳动中、在生活中产生,白茆山歌也不例外。

白茆山歌的形成源自于乡民自己的乡俗文化,自古与当地乡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联系,几乎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所有方面。

与各地乡土民歌一样,白茆山歌一直是当地百姓应景创作、即兴讴歌、有感而发、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娱乐形式,是原生环境中自然传承的文化产物。

淳朴自然的风格特点的维系得益于白茆乡位于相对封闭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传统生产劳作的方式,日常的生活习性与民风名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造就了白茆山歌始终具有的江南草根性。

演唱白茆山歌多是为宣泄心中积郁,交流人际情感,缓解身心压力的工具,同时又反映着世事百态,映衬着市井风情,歌颂着自然美景,传扬着民间历史文化传说,以其独特的民间泥土气息,承载着本土民间文化风情、古老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文明。

顺应场景、情境、历史发展形势的生活歌、劳动歌、讽喻歌、时政歌。

少数历史经典和重大题材的作品除外,通常都会跟随时代的发展和世事的演变而变化。

当地人也因其通俗直白、易于传唱、贴近生活,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一直将山歌视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使得山歌得以流传。

二、白茆山歌音乐特点的产生白茆山歌清、丽、柔的委婉流畅的风格特征,源自于吴歌中香、酥、甜、糯的软语特点。

配上偏于刚硬的常熟方言,使白茆山歌在江南韵味中多少保留了乡野的粗犷与豪放。

辛弃疾的“醉里吴音相媚好”,李白更是“子夜吴歌动君心。

”自古以来,都会用婉转清丽、柔和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来概括吴歌的特点。

吴歌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点,和耸立的高山,宽阔的草原不同,它如涓涓流水一般,清新亮丽,一波三折,柔韧而含情脉脉,和吴侬软语有相同的格调,有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

白茆山歌——精选推荐

白茆山歌——精选推荐

⽩茆⼭歌⽩茆⼭歌的⽣存现状作为中国传统⾳乐的活化⽯,江南吴歌从形成之⽇起,就凝结了典型的民族性格与传统,并且在上千年的流传过程中,积淀了多层次的民族⾳乐。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吴歌发展⽀派⽩茆⼭歌从历史中⾛来的,是⼀代⼜⼀代⽣活在这⾥的⼈民对传统的执著、守护与热爱!正是由于他们代代间的⼝⽿相传,我们才得以在今天的时空中,领略这⼀国家级⾮物质⽂化遗产的神韵。

常熟⽩茆⼭歌,作为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吴歌的重要⼀脉,它具体出现的时间,有⽂字记载可在南朝乐府中寻找到线索。

1⾄今可以落实最为确切的⼀⾸,见于明代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七:“好条⽩茆塘,只是开不全。

若与开得全,好与西帅歇战船”(西帅指当时与张⼠诚争雄的朱元璋)。

⽩茆⼭歌是⽩茆⼈在⽥间劳作时演唱的歌,所流传的⼭歌,内容⾮常丰富,主要分劳动、古⼈名、地名、物名、节令、私情、摇船、长⼯、仪式、佛偈、叙事、⼉歌等种类。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展迅速,适合⼭歌演唱的环境正慢慢消失,所以,从⽂化保护的⾓度来讲,把这样⼀种演唱形式记录下来,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也将阐述在现代化城市背景下,⽩茆⼭歌的⽣存状况。

⼀、吴歌概念的定义吴歌是吴语⽅⾔地区⼴⼤民众⼝头⽂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太湖流域地区,苏州地区是吴歌产⽣发展的中⼼地区。

吴歌有四个嫡系,分别是相城阳澄渔歌、常熟⽩茆⼭歌、吴江芦墟⼭歌以及张家港的河阳⼭歌,⽽在留存⾄今的吴歌之中,要属江苏省常熟市⽩茆镇的“⽩茆⼭歌”保存最为完善。

追溯宗源,吴歌是从何时何地产⽣的,现在已经⽆从考证了。

吴歌作为⼀种⽂化现象,⾄少从迄今3~5万年前的旧⽯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已经伴随着先民的⽣产、⽣活⽽产⽣,并在上万年的历史时间中不断发展。

我们可以推测,在中国的⽂字没有出现之前,2吴歌就已经存在太湖流域地区产⽣和持续存在,并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了。

在江南吴歌存在的上万年历史中,这⼀特殊的中国民歌各种⼀直以⼝⽿相传的⽅式传承和传播着,并且在中国⾳乐史上留下了⾮凡的记录。

永安山歌论文

永安山歌论文

“永安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秀自古扬。

钟灵毓秀人才众,琴棋诗画代代传。

山歌本是农夫唱,歌手也算是人才。

开放带来好时代,乡村处处有歌声。

”永安位于闽中偏西,属吴地,是中国的魅力城市,是旅游的圣地。

竹乡永安,山歌甚为流传。

古代时,永安人唱山歌的风气很浓,不论男女很多人从少年开始就学会了唱山歌。

在永安有"上山不离刀,开口不离歌"的说法,唱山歌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永安山歌是永安话的派生物,它是永安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产物。

唱歌是一门艺术,唱山歌同样需要讲艺术。

如何利用永安山歌,使它更好地为永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一永安山歌的发展由来自古以来,福建永安素有歌乡之称,人民热爱歌唱,也善于歌唱。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曲。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现在的永安城区内当时已有“浮流村”的称呼,那时起山歌就已经伴随着兴起了。

歌声成为劳动者生产的有力助手、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掌握知识的手段方法和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一)永安山歌的定义永安山歌是永安当地流传的地方民歌,从广义来说以情歌为主,兼有劳动歌、生活歌、儿歌等;从狭义来说,永安山歌指以男女的对唱为方式,表达这里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相互倾诉爱情生活的情歌。

(二)永安山歌的作用在永安,人民不断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歌曲。

过去,绝大多数的山歌都是在农耕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歌声是人们劳动的有力助手。

如:《插秧歌》,道出了劳作的方法、步骤等等;现在大多数的人唱山歌,被当作是人们闲暇时,进行消遣娱乐的联欢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改善劳作后的压力。

如:江滨路上一群老人自发组织的“山歌会”;在各个乡镇当地的宣传部会举办“山歌会”等等。

二永安山歌的特点永安的山歌大多是情歌,其歌调要注意把感情投入,声调柔和些,充满深情地对唱。

山歌没有固定的调子,全凭唱者灵活地自由发挥。

如“阿妹你就真有情”这一句,你可以唱为:“阿妹—你就—真有—情—”也可以唱为“阿妹—你就真有—情—”。

白茆山歌“情歌”与《诗经》对比研究

白茆山歌“情歌”与《诗经》对比研究

第35卷第3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Vol.35 No.3 2017 年 6 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Jun.2017 doi:10. 3969/j.issn.1673 -0887.2017. 03.008白茆山歌“情歌”与《诗经》对比研究王文意(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12)摘要:情歌类白茆山歌是202年版《中国•白茆山歌集》中除《时政歌》之外最多的山歌,也是 如今当地人认为的占据最主要地位的一类山歌。

文章将山歌集中的情歌分为五类,并对其中两类——求之不得式和两情相悦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和分析。

通过这两类情歌与《诗经》中情 歌的对比研究,发现前后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这对“白茆山歌.情歌”的保护和对《诗经》中情歌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白茆山歌;情歌;《诗经》;求之不得中图分类号:0-03 文献标志码:A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诗经》开卷的第 一篇就是歌咏爱情的《关雎》。

在先秦以至后代 的各类诗歌集中,收录情歌的数量一直相当可观。

就现存白茆山歌而言,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绝大多 数都是情歌。

在2002年版的《中国•白茆山歌 集》中,《情歌》收录了 10首,远远多于《劳动歌》《仪式歌》《传说故事歌》等的数量,仅次于《时政 歌》。

既然在数量上有充分的优势,对情歌的古 今对比研究也应当比其他题材歌谣的研究更加深 入,更加透彻。

在此,笔者将古今情歌大致分为五 类:求之不得式、两情相悦式、私定终身式、思妇 式、弃妇式。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重点对求之不 得式和两情相悦式两类进行研究。

一、求之不得式爱情始于一方对另一方的追求,多数表现为 男子对女子的追求。

追求的过程是艰辛而痛苦 的,尤其是长期追求而“求之不得”的感觉,更是 让人备受煎熬。

反映这一题材的歌谣自古就有,最著名的就是《诗经•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白茆山歌的娱乐和审美功能

白茆山歌的娱乐和审美功能

白茆山歌的娱乐和审美功能作者:朱炜昱瞿明之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3期摘要:白茆山歌的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身心的放松、情绪的调整以及对美好的恋情、喜悦的气氛的反映上。

山歌的审美功能则体现为:多个层次的心灵美、多种形式的语言美、多样化的韵律美等。

研究白茆山歌的娱乐和审美功能的意义是:培养健康的娱乐方式、关注民歌的美学地位以及回归人性的淳朴本质。

关键词:白茆山歌娱乐功能审美功能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34-02民间艺术与作家作品一样是众多艺术样式中的瑰宝,而它又以其独特风格犹为劳动人民追捧喜爱。

同时,民歌所具有的文学功能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产生于吴地常熟的白茆山歌很好地吸收了水乡特色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口头文学样式,其乡俗文化特征显著,歌曲的形态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至今为人赞叹传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茆山歌所具有的娱乐和审美功能也越来越受人关注,本文将探索其中的内涵。

1 白茆山歌的娱乐功能常熟的白茆塘上曾出现山歌对唱四天四夜的盛况,在没有现代化娱乐设施的时代,唱山歌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朴实的人们表情达意的方式。

“文学的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使人们获得赏心悦目的快感和愉情悦性的享受。

”[1]P84以往许多人对于文学的娱乐功能避而不谈,但面对白茆山歌这一民俗文学,不探讨它娱乐人民的作用是不恰当的。

1.1身心的放松、情绪的调整常熟位于季风水田农业区,农民延续着自古以来的精耕细作,而自食其力往往需要繁重的体力付出作为代价,但乐观智慧的人们早已深谙人生的张弛之道。

白茆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时欢唱来增加乐趣、减轻疲惫的良方,其中节奏感较强的能达到劳动号子般的效果,而悠扬婉转的会让人的身心产生轻松舒适之感。

如这首《一把芝麻撒上天》:一把芝麻撒上天,吾肚里山歌万万千,南京唱到北京转,回来(末)再唱(仔)两三年。

[2]P2身在常熟的人们通过想象前往南京北京唱山歌的欢乐情景,把晒芝麻的劳苦抛于脑后。

民歌旋律音调创作的地方性进程——以江苏省常熟市白茆山歌为个案

民歌旋律音调创作的地方性进程——以江苏省常熟市白茆山歌为个案

民歌旋律音调创作的地方性进程——以江苏省常熟市白茆山
歌为个案
赵凌
【期刊名称】《当代音乐》
【年(卷),期】2024()4
【摘要】民歌旋律音调研究是民歌研究的重要内容,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民歌的旋律音调也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中。

白茆山歌旋律音调的创作历程既是地方性民歌旋律音调发展的缩影,又能够体现出民歌旋律音调创作的一些共性。

本文以白茆山歌为例,将白茆山歌纳入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运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将白茆山歌旋律音调创作历程分为旧乐填词、改编传统曲调、创作新曲三个阶段。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赵凌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4
【相关文献】
1.民歌音调在歌曲创作中的巨大潜力--以《小白菜》音调为例
2.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
3.一生痴绝处山歌传真情——口述吴歌(白茆山歌)
4.向癌症宣战为人
类造福——江苏省常熟市白茆卫生院治癌侧记5.特色办学质量立校——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心小学以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白茆山歌的现状以及其传承面临的问题

热白茆山歌的现状以及其传承面临的问题

白茆山歌的现状以及其传承面临的问题——关于江苏省常熟市白茆镇紫芙村的调查报告周嘉诚顾雨璐金杰1摘要:山歌在吴语地区源远流长,常熟市是一个古吴文化积淀深厚之地,白茆山歌作为其境内一颗文化含金量甚高的耀眼明珠,是传统古吴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白茆山歌一方面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得到了保护,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演进,白茆山歌的传承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关键词:白茆山歌常熟传承瓶颈策略建议白茆是著名的山歌之乡,近年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白茆山歌在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就已很出名,其演唱不仅限于吴语地区,也屡屡进京演出,颇受好评。

白茆塘上大规模的对歌引起了华东地区乃至北京的民间文艺界、音乐界的专家的关注,闻风而来参加,并进行采风调查活动,1959年出版了《白茆公社新民歌调查》的专著。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协还联袂组团进行考察。

可以说,白茆山歌是吴语地区在解放后出现的第一个标兵。

本文将主要从白茆山歌的特点,存在现状以及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三个方面来展开。

以下即为分析:一、吴歌与白茆山歌民歌植根于人民群众,在吴地称之为吴歌。

吴歌是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殷商末年泰伯从黄土高原来到江南水乡,建了勾吴国并“以歌为教”,从那时算起,吴歌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

2007年年底,苏州将吴歌纳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而根据苏州的申报材料,苏州吴歌有常熟白茆山歌、吴江芦墟山歌和张家港河阳山歌三部分,而在这三部分中,吴江芦墟山歌以长篇叙事吴歌、大山歌出名。

张家港河阳山歌和常熟白茆山歌均以小山歌出名。

常熟市古里镇文化站的副站长沈建华被誉为当地的“山歌王子”,七八岁的时候,沈建华老家门口有两条河交界,每当晚上,附近的农民们总是三三两两地坐在水泥桥面上休息乘凉,对唱山歌,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印刻在沈建华的脑海里,他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山歌,山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三峡民歌的女性情结

三峡民歌的女性情结

结, 而是女性情结 占 三峡 民歌 。“ 据 姐儿” 阿妮玛是原始意象 , 她象征着女神崇拜 。与“ 姐儿 ” 相关 的是“ 幺姑” 阿 妮玛和“ — —阿妮姆斯 , 郎” 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 。本文对哭嫁 歌也进行 了独特 的心理 阐释 , 为哭嫁 是哭 出 认

个母亲来 。 象征 女性的节 日, 而哭嫁歌就成 了女性——母 亲的绝唱 。
他把这 叫做 “ 替代 性满 足 ” 3 。[] 蹄 , 里头挑 人数 妹 妹 。 ( 人 ” 陕北 ) 大 青 山上 的老 虎砚 “
你哥是妹妹的老朋友挎上妹妹走。 ( ” 内蒙) 三峡民歌不仅渗透了爱情的美酒 , 而且总是 以女 石上的猴 ,
收稿 日期 :0 5— 5— 6 20 0 2 作者简介 : 金道行( 97一) 男 , 13 , 湖北武汉人 , 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 , 主要从事写作心理学研究 。
自治县 民歌集成》 的情歌就是以“ 里 姐儿排” 开头的 ,
并且有三排之多。“ 姐儿拿周( 不愿意) 我没得法 , 跑
可因男女双方间情 感上的交流及 相互关怀而
打破人 与人 Βιβλιοθήκη 间的孤 独和 疏 离感 。因此 , 始 我
终认 为 恋爱是人 类 追 求幸 福 的 一种 较 合 理 的
方法 。[] 2
关键词: 女性情结; 姐儿中心; 阿妮玛; 阿妮姆斯; 象征
中图分类号 : 4 . J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2— 29 2 0 )2— 0 5— 7 17 6 1 (0 6 0 0 0 0


形成 以“ 姐儿” 为中心 的“ 女性情结” 。例如 切抒 情诗里 , 爱情 占第 一位。 [ ] ” 1一切 民歌 人为主体 ,

走进常熟文化 耳享白茆山歌

走进常熟文化 耳享白茆山歌

91审美与音乐“常熟,世传一名琴川,本弦歌之说教也”。

常熟,故亦别称为“琴川”①。

常熟地区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历经岁月的历史沉淀被誉为“江南福地”,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丰衣足食推动了当地艺术文化的发展,如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印派、虞山琴派。

这些艺术形式经由文人雅士的把玩、演变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于音乐方面则有虞山琴派,它的代表人物有严天池、徐青山,他们规整了当地的琴学理论思想、琴谱记读方式以及对古琴的传承形式。

“清微淡远”的琴风是常熟雅文化的一大体现,而精耕细作的稻作农业则孕育出了旋律高亢的田野山歌。

因古时的交通条件有限,地区隔水相望,两地文化往来受条件干扰,因此粗犷奔放的白茆山歌与恬淡宁静的虞山雅文化在常熟地区互不干扰,自主发展。

一、白茆山歌的主要内容白茆山歌作为田野山歌的代表之一,已有4500年的历史。

如今白茆山歌作为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它以“俗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的“真性情”,以精炼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白茹当地的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正是这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民歌“俗文学”的创作,为正统的“雅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但以往对白茆山歌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民间文学的方面,而关于音乐性质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

与此同时,稻作农耕的逐渐消失、机械化操作的兴起以及原始民歌手的老去,使得白茆山歌处境堪忧,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变成迫切抢救型研究。

白茆山歌是白茆塘流域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它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度挖掘。

在采风过程中,笔者明显感受到白茆山歌在演唱上相较江浙其他地区的民歌更显得高亢嘹亮。

白茆山歌是以吴方言作为歌唱特征,是吴歌的杰出代表,也是常熟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农耕劳作时最自然的感情流露。

白茆山歌按照内容来分类,主要有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传说故事歌、情歌、儿歌、时事歌、“小调”歌等11类。

关于白茆山歌改编的几点思考

关于白茆山歌改编的几点思考

关于白茆山歌改编的几点思考耿仁甫【摘要】There are quite a few researches on intonation, language and cuhure of Baimao folksong, but its adapted works are rarely seen currently.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strong vitality, Baimao folksong needs to adapt. The adaptation should be diversified in form and in a professional manner. It can be adapted to song, piano music, chorus, orchestral music, and so on.%当下,白茆山歌的曲调、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为它改编的音乐作品较为少见;白茆山歌需要改编才能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改编形式应当多样化、专业化,可以改编为歌曲、钢琴曲、合唱曲和管弦乐曲等。

【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5)007【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白茆山歌;改编;体裁;歌唱语言【作者】耿仁甫【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4一、引言常熟古里镇的白茆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白茆山歌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吴歌重要一脉,具有浓郁的江南农耕文化特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白茆山歌所依存的山野环境逐渐消失。

白茆山歌的存在价值与时代息息相关,如今它不再盛行,唱的人也越来越少。

优秀的白茆山歌歌手日渐减少,白茆山歌创作力越来越弱,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的原创作品更是越来越少。

13-1《迷娘曲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3-1《迷娘曲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4.《迷娘(之一)》第一节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迷 娘浓烈的乡愁?
① 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成了迷娘故国之思的寄 托,优美恬淡的意大利风物与迷娘炽热浓郁的情感相得 益彰。
② 设问与反复。“你可知道那地方?”既是询问又 是追溯,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深 沉、真挚的情感。“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 渴望回乡的急迫之情。
第二节:诗人又描绘出了迷娘那宛若仙境的家园。
第三节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第三节:描写了意大利山的分称谓上有什么变化?带来情感上的什么
写作背景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 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 伯 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 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 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 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 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
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
执着追求。
赏析诗歌的意象
1、《迷娘(之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 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意象: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 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枝高。
画面:绿树、红花、黄橘、蓝天交相辉映, 构成 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迷人的画卷。
迷娘曲
歌德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 2.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 作用。 3. 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 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领悟诗歌主旨并 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

叶敏磊:党和国家话语与农村女性的声音——以白茆山歌为例的观察(1956—1966)

叶敏磊:党和国家话语与农村女性的声音——以白茆山歌为例的观察(1956—1966)

叶敏磊:党和国家话语与农村女性的声音——以白茆山歌为例的观察(1956—1966)作者:叶敏磊来源:《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第3期来源日期:2007-1-9本站发布时间:2007-1-9 11:19:49阅读量:229次「作者简介」叶敏磊(1981—),女,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内容提要」本文以江苏常熟的白茆山歌为例,考察在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中,国家、女性、民间文艺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国家以民歌这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动员农村妇女参加社会主义劳动,但女性仍然可以通过积极回应、消极对抗和反面形象的言说等三种策略利用民歌来拓展女性空间,彰显女性意识。

「英文摘要」This paper uses Baimao folksongs in Changshu,Jiangsuto discus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s of the government,women and folkculture during the 1958new folksong movement.The government encouragedth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women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use of folksongs,a form of traditional culture.Women used folksongsto exercise three strategies,namely ,to respond to the governmentactively,resist passively or to talk about negative images so as toexpand women's space and promote women's awareness.「关键词」党和国家话语/女性的声音/白茆山歌party-state discourse/voiceof women/Baimao folksongs1988年,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 )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属群体能说话吗(Can the Subaltern Speak )?她本人的回答是下属群体不能说话,尤其是在数重关系中处于下层地位的第三世界女性群体更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

云南的歌会段落划分

云南的歌会段落划分

云南的歌会段落划分《云南的歌会》是一篇作者为沈从文的描写云南的歌会风俗的文章,被收录于初中语文课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云南的歌会段落划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云南的歌会段落划分文章可分4部分:1、(第1段)总写云南的歌会2、(2-3段)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慧的大比拼;3、(第4段)山路漫歌。

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4、(第5段)村寨传歌。

只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其中您所求的2~3段写山野对歌.文中特别描写了唱歌人,对演唱者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通过对读者描绘出一幅幅朴素动人的情景,突出了云南是民歌的家乡,云南的女子美丽健康\质朴,充满了生活情趣云南的歌会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或金满斗会”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内容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对唱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挥性情,自然成趣。

——小合唱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是本文重点段,因为是最热闹的。

——大合唱手法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工笔描绘唱歌人,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蓝花美鸟鸣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

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白茆山歌的量词分析

白茆山歌的量词分析
268 次。
(10)一只黄蟹几只螯?几只头颈几只眼?几只
·
·
·
小脚弯弯朝前爬?一只 黄蟹两只螯,一个头颈两只
·
·
[1]27
眼,
八只小脚弯弯朝前爬。

《白茆山歌集·盘黄蟹》

·
(11)明朝清晨船一只,接吾女儿吃花糕。
(《白茆
· [1]140
山歌集·想起女儿好心焦》

(12)久姐急急忙忙去望娘,手拿白铜钥匙进娘
收稿日期:2011-04-05
作者简介:邓根芹(1969—),男,
江苏海安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①括号中的数字为该量词在整本歌集中出现的次数,下同。
110
用来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例(5)的“斤”和例(9)的
“两”为质量单位,旧制 1 斤等于 16 两。
2. 个体量词
法。但是,白茆山歌中的“只”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取
代了很多专用量词,如例(13)
“只”相当于普通话的
“枚”;例(14)
“只”相当于普通话的“支”;例(15)
“只”
相当于普通话的“种”;例(16)
“只”相当于普通话的
(28)杭州城中黄杨木梳买一把 ,朝朝起来姐梳
·
[1]209
头。

《白茆山歌集·杭城赎药》
东西。例如:
(38)远看娇娘生得好,分明好像一团花。
(《白茆
·
[1]201
山歌集·喜乐情淡》

112
例如:
(48)吾 勿 吃 荤 来 勿 吃 荤 ,连 忙 隔 壁 叫 碗 素 馄
· [1]104
饨……(
《白茆山歌集·看见郎来就起身(之一)》

一枝含苞待放的迎春花——介绍山歌剧和《梅娘与桃郎》的演出

一枝含苞待放的迎春花——介绍山歌剧和《梅娘与桃郎》的演出

原 爵中 贩

是视 富 家小 姐
的 阪桃 郎
,
在 封 建压 力 下 三 娘被迫 与桃 郎私 奔 , , 她 哥哥 将 他 俩捉 回 送 官 耀 一 番 斗 智 斗 勇 三 娘与
,
,

三 娘 爱 上 了 种 桃能手

一 表非 凡
桃 多于 种桃 道 出桃 郎是劳 动者 身 份 的 只有 这 样 儿 “ , , 句 : 我 思来想去 拿 仔 二 个 铜 细 跑仔 南海 南滩
出 了 三 娘 富 青 不能 淫
翼 不

了 一些 情 节 和 人 物
,

发 展 成 为 三锡 戏

威 武 不 能 屈的 三娘 改 成梅 娘 剧 名 也改
能移

,

能 够 成 为 一个 具 有 独特 风 格的优 秀剧 目 ; 通 过这 个 剧 目和今 后继械不 断 的实 睦 山歌 剧
的丰 富 加 工
,
耍 求 跳出牢 能 式 的 家 庭


这 样的 投

一 步 的新 尝 献

才 能使 她 去 爱 劳 动人民 的桃 郎
,
梅娘 与桃 郎 》 这 个 戏 原是一首 流傅 在 长江 口 岸 地 区 和 部分 其他郊 区 的 叙 事爵 《 版 桃郎 》 大意

剧 本 肯 定 了 桃 郎是 劳动 人民 的身 份
弟与新 夫 妇 隔 着 房 阴 对起 歌来
,
往往 人 多智 广
。 。
,

在海 阴

启 东 进 行 了 稠查 研 究
,
,
从地
区 和形 成 的 历 史
等各 个方 面

试论白茆山歌的民俗学价值

试论白茆山歌的民俗学价值

试论白茆山歌的民俗学价值
沈建东
【期刊名称】《广播歌选》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白茆山歌是吴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反映出了纷纭多变的民俗风情,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常熟作为稻作文化的中心地区,人们的生产方式及婚丧喜庆等民风习俗,
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民众心理、崇尚和情感追求,反映出了吴地民众在创造了丰富的
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精神崇尚,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沈建东
【作者单位】苏州民俗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试论白茆山歌保护与传承的原则及角色作用 [J], 宁方勇;
2.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 [J], 王小龙
3.白茆山歌与虞山派古琴、锡剧、苏州弹词音乐的关联分析 [J], 王小龙
4.一生痴绝处山歌传真情——口述吴歌(白茆山歌) [J], 徐雪元[1];沈建东[1]
5.近代歌谣中的社会史价值——以白茆山歌为中心的考察 [J], 燕董娇;张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人 民更多 的心 思 与才思 。 2 0 0 2年 由上 海文 艺 出版社 出版 的 《 中国・ 白茆 山
究》 中引用 美 国 哈弗 大学 学 者米 尔 曼 ・ 帕里 和 阿尔 伯 特・ 洛德 的 E l 头 程 式理 论 来说 明长篇 叙 事 山歌 《 白六 姐》 有一 定 的情 节套 式 , 这 种情 节 套式 是 “ 吴语 长篇叙
I M i n s u M i n Y i ・ 民俗民艺I — l
“ 郎一 姐一 娘’ ’ 的三人情境 与女性思索
— —
白茆 山歌情歌分类 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顾 镶 瑶 江 南 大学人 文 学院
摘要: 出 于 口头 传 唱 的 需 要 . 白 茆山 歌 的 歌 词 在 历 史发 展 过 程 中 出现 了 一 定 的 套 式 , 其情歌分 类下的“ 三 人 情 境创设 ” 模式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笔者在对” 情 境创 设 ” 这 一 概 念 的 阐释 中立足 文本 内部 , 对“ 三人情境” 进 行 了一定的分析 , 并在 此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指 出 , 此 种 情 境 的 中心 一 一 农村 年轻女性 , 在 其 追 求 爱情 的过 程 中显 露 出 了初 步 的女 性 自我 意 识 。
不 屑假 。 ” 可见 山歌 贵在 真情 真性 。 民间乡野 的劳动人 民。 在 劳 作 中歌 咏 真实 的生 活与 心 情 , 也 无 法避 免 地 去歌 咏 生命 的一 部分 —— 爱情 , 爱情 歌 在 表 达歌 者 内 心方 面有 着 其独 特 的 展现 角度 与展 现 能力 。 也倾 注 了
理论” — — 南 师大 蔡 媛媛 在 其 硕 士论 文 《 白茆 山歌 研
河 滩 汰菜 心 》 ( 第 1 1 5页 ) 以及 《 姐勒河滩汰被单》 ( 第 l l 5页 ) 。而 在更 多 的抒 情 山歌 中 , 则有 喻 物起 兴 的传
( “ 姐勒 窗 前织 白绫 ” ) 、 下厨( “ 吾 连忙 煮 面端 馄饨 ” ) 等
劳 动之 中 ; 人 物 形 象也 是 固定 的 , 郎是 私情 的寻 觅者 ,
会 在 私 情结 识 过 程 中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定 手段 的试 探 或 是 调情 ( “ 姐在 机 上织 花 梭 , 郎丢 青 梅姐 住手 ” ) 。娘 是 私情 的 发现者 , 作 为 也 有 过 相似 “ 历史 ” 的娘 , 总是 能 很 眼 尖 地 就发 现 郎与 姐 的私情 . 并作 出戏谑 ( “ 罗裙 衣 带也 抽 宽” ) 、 泼冷 水 ( “ 黄 生丝 绫 绫 总要 断 ” ) 以及 痛 骂 ( “ 今夜
关键词 : 白 茆山 歌 情歌 情 境 女 性 意 识
中 图分 类号 : J 6 0 7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7 ) 0 3 — 0 0 4 3 — 0 3
明代 文 人冯 梦 龙 在其 著作 《 山 歌》 的序 言 中指 出 : “ 但有假诗文 , 无假山歌 , 则 以 山歌 不 与诗 文 争 名 , 故

歌集》 是 目前 收 录 白茆 山歌歌 词 文本 最 为完 整 的参 考
书籍( 以 下简 称 《 白茆 山歌 集 》 ) , 本 书系统 地 将 白茆 山 歌分为七大类 : 引歌 、 盘歌 、 劳动 歌 、 仪式 歌 、 情歌 、 生 活歌 、 传说故事歌 、 儿歌 、 时政歌 、 “ 小调” 歌 以及 新 民 歌 。而在 情 歌分 类下 , 就有 无 数 较其 他 类 型歌 更 为活

“ 情 境创 设 ” 的提 出与 阐释
对 应所 在 。例如在 叙 事情歌 中有 借遗 失东 西寻 觅私情
在 阐释 “ 情 境 创设 ” 时. 笔 者需 先 提 及 “ 口头 程 式
的情节 , 在《 白茆山歌集》 中就载有 4首 , 即: 《 吃香茶》
( 第 1 1 4页 ) 、 《 小 姐妮 砟 草水 勿 清》 ( 第 1 1 4页 ) 、 《 姐 勒
里 开 门切脱嫩 头 ” ) 等非 积极 行为 。姐 则 较之之 前 的形
象有所不同 , 面 对 郎 她也 是 私 情 中的寻 觅 者 , 不 见 郎 时热切想念 , 睹物思人( “ 丢来扔去看郎鞋” ) , 见 到 郎 时殷 勤 周 到 ( “ 问 嫩情 歌 阿吃 荤 ” ) , 而 面对 娘则 是 反抗 者, 娘 发 现私 情 后 , 她一 是 反 唇 相讥 自己 的娘 三 十 年 前也是 “ 艄” ( 同骚 ) ,二 是 直接 强势 地 表 明 自己 的态
泼欢 畅 、 妙趣 横 生 、 形 象鲜 明 的歌子 。

说。 情节 与模式不 同 , 情 节大体 上更注 重线性 的故事
发展 。 是 流动 的 ; 而模 式 则 是非 线性 的 , 甚 至不 强 调继
续 与发 展 , 更 注重形 式 上 的规 律 , 更 为整 体与 抽象 。
二 者在 《 白茆 山 歌集 》 所 提 供 的文 本 中 都 能找 到
事 山歌 中相对 稳 定 的套 式 。 ” ① 笔 者 在此 基础 上发 现 ,
白茆 山歌 短篇情 歌 中也有 相对 稳定 的情 节套 式 。然 而
需要 指 出 的是 , 口头程 式 理 论 是 “ 口头 叙 事 诗 歌 研究
中 的一个 核 心观 点 ” ②。 情 节套 式也 显 然更 适合 用 于描 述 叙 事 山歌 中那 些形 容相 似 的情 节 。 在 笔者看来 , 短篇 山歌 中虽有叙 事 山歌 . 但更 多更 普遍 的却是 抒情 山歌 , 因此更适 合用 “ 情节 ” 与“ 模 式” 二 者来 代替 “ 情节 套式 ”
统 模 式 ,例 如 《 绣 手绢 》 ( 第 1 2 0页 ) 、 《 十把 扇子 》 ( 第
1 2 2页 ) 等等 。 还 有一 种 “ 情 境创 设 ” 的模式 则是 此 次讨
论 的重点 。 对 于 山歌 来 说 . 没 有 固 定 的句 子 . 但 有 固定 的情
境 。何 为情境 创设 ?笔者在 此对 其做 一个 阐释 : 首先, 情境 的创设 需 要一 个 大背 景 , 自然 的或 者是 社 会 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