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合集下载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中原城市群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中原城市群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广铁 路 两大 干线 的交 会 点 , 道路交通便利 , 平 顶 山、 焦作 等煤 、 石 油炭 资 源储存 量 丰 富。近 些年 来 , 中原
城市 群迅 速 发展 , 已经成 为我 国 中部地 区规模 最 大 、
竞争 力最 强 的城 市 群 , 为 中原 经 济 区建 设 贡 献 力
外 向型功 能效 果 的大 小 。那 么 , 城 市 流 强 度模 型 的
公式 为 :
F =M ×E ( 1 )
本文 用从 业人 员数 量为 指标 来分 析 中原城 市群 的城 市功 能量 , 然而, 各个 城 市是 否具 有外 向功 能量 E和 外 向 功 能量 E的 大小 , 主要 受 到 该 城 市 内 部 门从业 人 员 的区位 熵 Q影 响 , 而且 有 城 市 流强 度 模 型中 i 城 市 部 门的从 业人 员 的区位 熵表 示为 :
第 3 2卷 2 0 1 3年 第 4期
河南教育 学院学 报 ( 哲 学社会 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城市 群 是 由一定 数 量 、 不 同类 型 的城 市 云 集 而
度, 它 是指 在城 市外 向功 能 所 产 生 的 聚射 能量 和 城 市 与城 市之 间 的相互 的数 量关 系 。 在 本文 所建 立 的 城 市 流 强 度模 型 中 , F表 示 的
是 城市 之 间的城 市 流 强度 , 它反 映某 个 城 市 在 中原 城 市群 中 的经济 影 响力 ; M 表示 的是 中原 城 市 群 中

浅谈中原城市群发展

浅谈中原城市群发展

浅谈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发展城市群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城市布局呈集聚型,构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最基本的空间优势。

当然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1、历史文化背景1.1、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充分说明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1.2、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河南是龙的故乡,仓颉造字在河南,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此外,河南自古以来是农业、商业、科技、思想文化、医学等起源、发展和弘扬地。

1.3、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城市起源早、曾经发展辉煌,拥有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经验,因此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也是具有历史和经验双方面的可行性。

2、经济社会背景2.1、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河南拥有16.7万平方千米土地,全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居全国第三位(根据《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河南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2.2、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优势通过资料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以40.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GDP,各项经济指标均优于其他区域。

中原城市群凭借区位优势和要素集聚效应,不仅发展速度高于其他经济区,而且在产业升级、城市化等方面,具有继续领跑全省的实力和潜力。

3、区位背景3.1、区域位置优势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的北部,地处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枢地区,也是全国现代陆路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1]。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内容与战略取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圈域发展模式研究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内容与战略取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圈域发展模式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总第105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3,2010(Sum,105)市情省情研究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内容与战略取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圈域”发展模式研究宫银峰(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15)摘要:实现中原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要以郑州为中心形成经济发展的“城市圈域”,发挥郑州的经济集聚作用,增强其经济辐射带动力,突出郑州作为核心区域的职能和地位,以带动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

同时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执行机构,整合处于空间离散状态的中原城市群。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F4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3—0084—03一、推动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意义由于传统的以行政Ⅸ域划分的地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各市各自为政、划地为牢的经济独屯现象非常严重。

虽然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特色较为明显,但是问题也较多。

由于不能实现经济上的合作,导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在发展整体上仍然较为滞后。

因此,如何打破这种桎梏从整体上实现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促进中原城市群的资源整合,对发展河南经济、推动中部崛起意义重大。

21世纪以来,出现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三大增长极,同时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纷纷出现,形成多个区域相目.竞争、齐头并进局面,各区域的中心城市纷纷通过联合增强经济集聚发展优势,这对于中原城市群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而言,只有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才能打破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只考虑自身利益,甚至过度竞争的现象,从而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要改变传统观念,扫除陈旧的体制障碍,促进Ⅸ域内商品、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变资源的恶性竞争为资源共享,由产业的无序竞争转变为产业合理分工与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断扩展经济一体化的范围,提高本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加快河南省迈向经济强省的步伐。

党员业务知识题

党员业务知识题

党员业务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党员人数不足(B)的党支部,可以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A 、5名 B、7名 C、3名2、持党员证明信的党员,在临时党组织内(C)A、不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B、只享有表决权C、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3、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组织,参加( B)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A、党的B、党的组织C、社会4、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工资收入的(A)A、0.5%B、1%C、1.5%5、入党积极分子经过(B)以上的培养和考察,才能列为发展对象。

A、半年B、一年C、一年半6、入党时间是指支部大会通过申请人为(C)之日。

A、正式党员B、入党积极分子C、预备党员7、共产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C)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A、不影响工作B、组织允许C、坚决执行8、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C)的原则。

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

A、民主集中制B、集体领导、会议决定C、少数服从多数9、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A)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A、1/3B、1/2C、2/310、下列哪个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不由选举产生。

(C)A、党支部B、党的基层委员会C、党组11、党章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A)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3B、5C、61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13、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B)。

A、3至5年B、2或3年C、3年1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B)。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作出了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以下简称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安排和《规划纲要》的精神,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力量编制完成了《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省政府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李新民省长两次听取汇报并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于7月30日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对这个构想进行了审议。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构想进行了修改。

一、关于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时代背景加快城市群发展,带动本国或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五大湖沿岸城市群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等世界上知名的城市群,不仅成为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而且其辐射力和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国界。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放,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唐经济圈。

它们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东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从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看,城市群一般是以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几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这种城市群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加快要素聚集,促进产业融合,增强辐射带动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近两年,在中西部地区,长株潭、成渝、武汉、关中等一批城市群也正在崛起。

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主要载体。

按照增长极理论,如果我省没有较大规模和较具竞争力的城市群经济区崛起,我们不仅难以吸引外部的各种要素向我省汇集,省内现有的各种资源将会加快流向周围的“经济增长极”。

中原城市群包括哪几个城市

中原城市群包括哪几个城市

中原城市群包括哪几个城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6年12月29日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将中原城市群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济源。

辐射五省30个地级市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而且对推动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原地区的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从而培育和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次,有利于优化中原地区城镇布局和人口空间,保障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人口密集的传统农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经验;从对外发展来看,有利于提高内陆地区的开放水平,为内陆腹地提供战略支持。

在巨量算数发布的《2021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短视频与城市群繁荣关系》中,通过对比2020年全年抖音的线上繁荣度指数与GDP的情况,观察城市群在线上的表现是否与线下的发展阶段相符,并分析其在线上品牌传播呈现怎样的特征,尚且存在哪些短板。

数据显示:中原城市群线上繁荣度排在第7位,GDP排第10位,线上繁荣度稍高于其城市群GDP排名,线上线下整体呈现出较为协调的状态,线上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

而在2021年1月-2021年5月全国美好城市群排名中,中原城市群线上繁荣度达到32032,位居第二位,仅仅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在线上发展具有很高潜力。

为观察城市群内部“数字孪生”发展水平,判断各个城市的线下经济繁荣是否能够匹配线上热度,或哪些城市线下发展水平一般在线上却收获了更多的繁荣度,白皮书也对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2020年全年的GDP排名与SIRFA线上繁荣度排名进行比较。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 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
平顶山、济源、长葛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为 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中国7大国家级 城市群之一。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
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
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
并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 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 第二层: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 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 济源、巩义、禹州、新郑、长葛、汝州等 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 系圈;
• 第三层:外围带。
两圈 双核 四带 一三角
Hale Waihona Puke 战略目标• 到2020年,非农产业占95%以上,城镇人口占区 域总人口6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能源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产 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全 面增强; GDP占河南省的比重超过70%,确立在 中西部乃至全国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带动全省 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中西 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到2010年,中原城市 群的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2020年,人均生产 总值超过5000美元,财政收入在全省的比重超过 75%。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 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 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 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的重要增长极。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为中原 经济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 力支撑。
• 第一层次:郑州都市圈,包括郑州下辖的 中牟以及郑汴一体化区域;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市为核心的河南省中部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新乡等城市。

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成了中原城市群。

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和提升方向。

一、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的中心区域,紧邻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

其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中国东部和西部的重要节点。

通过中原城市群,可以连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经济发展潜力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华中崛起”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地区之一。

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重要地位,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3. 文化传承和产业特色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原城市群的文化传承非常丰富,其历史和文化遗产对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特色也非常明显,如郑州的航空、洛阳的冶金等产业优势。

二、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优势1. 区位优势中原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其连接了河南、华中、华南等多个地区,可以为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2. 经济发展优势中原城市群具有发展潜力和基础雄厚的经济发展优势。

中原地区的工业基础非常强大,如钢铁、有色金属、机电等重点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中原城市群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链完整。

3. 人才优势中原城市群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是人口密集的区域之一。

其中的一些城市,如郑州,可以为城市群提供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此外,中原城市群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吸引和孕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

三、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提升方向1. 发展制造业中原城市群应当围绕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深耕实体经济,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并且要通过开发新的科技型产业和综合性服务产业增加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及动力机制分析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及动力机制分析

摘要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聚集区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长期以来倍受学术界、政府与广大民众关注。

中原城市群处于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轴地区,其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带动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其研究也同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已有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有关其城市化的研究更是少见。

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成功实施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战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崛起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首先,从时间序列、空间差异及其变动的角度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进行分析,并与目前国内其它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得出自80年代以来,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育较完善的其它城市群相比仍较低。

在空间格局上,城市化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群内地区之间的差异呈逐步缩小,并且向着区域化的趋势发展。

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事实上是一对孪生兄弟,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者的协调共进,对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成败与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并且在空间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差异:第三产业作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与城市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的缓慢发展:另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意味着质与量的协调发展,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数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质量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存在城市化的低质化现象。

再次,在城市化一般动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捉色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关联度的计算,找出影响中原城市群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因素: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时间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

历史河南经济发展史小作文

历史河南经济发展史小作文

历史河南经济发展史小作文河南位于我国中部,是中原经济建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发展,河南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的经济主体向新兴工业为经济主体的巨大转变。

河南经济社会近年来的发展形式近年来,河南一直把稳增长摆在最高的位置,准确的找到河南发展实际与国家宏观政策的结合点,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八项关键举措”、“稳增长促使型保态势行动计划”扩大有效投资“双十”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始终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同时全面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郑州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84条,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实验区成为我省重要开放平台。

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连通所有县城,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全国首个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日臻完善。

今年预计郑州机场客货运增长15%以上,郑徐高铁正式投入运营,郑万、郑合高铁加快建设,郑济、郑太高铁开工建设。

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43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500公里,一批重大能源、水利、信息网络项目加快实施。

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34个,发展载体持续壮大。

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401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对于GDP8.1%的增长速度,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说,目前,全国上下都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也是经济发展困难期,大多数省份GDP增速处于6时代,而河南依然处在8时代,高速发展时迅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增长数据特别难得。

河南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河南省不仅实现了逆势高速发展,而且首次跨入4万亿俱乐部,难能可贵。

坚持城市群发展战略 带动中原地区全面崛起

坚持城市群发展战略 带动中原地区全面崛起

黧 羹
维普资讯
坚 持城市 群发展战略 带 原地区 动中 全面崛起
■杨 秋 海
河南地处 中原 , 口高度 密集 , 人 城市 化水平低 , 城乡差 距 大, 耕地 资源稀缺 , 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 , 无论从经济集 中指数 , 还是从地理联 系系数看 , 河南 区域 经济发展都表 现出 区域差距特性 。河南实施的以郑州为中心的“ 中原城市群隆起 制和金融体制等。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 : 建立市属县范围内的 市级共 同基 金 , 为市 级城 市带动规划提供财 力保证 ; 在税 收体
产 业 和 战略 产 业 有关 ,必 须 根 据 主导 产 业 和 战 略产 业 向前 、 向 后 联 系 的方 向选 择 产业 层 次 。 五 、 变 思 想观 念 , 转 形成 中原 城市 群 强有 力 的 人才 支撑 体 系
城市经济发展 的规模 和质 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城市 的 基础设施 。城市群基础设施 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城市问基础设 施, 因为城市间基础设施 的承载力是决定城市群 影响力 和辐射
群 的过 程 中 , 南 省 应 把 中原 城 市 群 建 设 与 武 汉 城 市 圈 、 河 长株
就产业 比较 因素而言 , 需要 进行两个层 次的 比较 , 一是在 城市集群 内部进行 比较 , 择优势产业 , 选 二是把 中原城市群 的 可能备选为优势产业与现有产业进行对 比。 在进行两层次比较 以后 , 确定 中原城市群的战略产业 。 建立中原城市群 的 目的, 就小 的范围而言是带 动整个城市
形 成对外具有较强竞争力 的中原城 市群 , 不可能没有强有
力最为关键 的因素 , 也是打破城市经济行政区域 化的重要 突破
点; 城市群基 础设施 是 内协性 的 , 决定城市群基础设 施状况 的

【试题速递】北京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末地理检测试卷

【试题速递】北京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末地理检测试卷

【试题速递】北京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末地理检测试卷1. 2022年11月26—27日,主题为“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召开期间()A. 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快B.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 上海日出东北、日落西南D. 晨昏线与经线大致重合【答案】B【解析】【详解】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11月26—27日地球不位于近日点,A错误;11月26—27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上海东南日出、西南日落,C错误;只有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11月26—27日不是春秋分,D错误。

所以选B。

下图是“1月8日9时大洋洲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 据图判断,此时达尔文市的天气可能是()A. 风和日丽B. 寒冷干燥C. 阴雨寡照D. 狂风暴雨3. 达尔文市在该季节的盛行风向是()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南风D. 东北风4. 达尔文市的气候类型为()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答案】2. C 3. A 4. D【解析】【2题详解】读图可知,此时达尔文市位于低气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出现阴雨天气,C正确,D错误;风和日丽一般受高压系统控制,A错误;此季节为“1月8日9时”,南半球是夏季,不会出现寒冷干燥的天气,B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据材料可知,“1月8日”为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故达尔文市在该季节的盛行风向是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读图可知,达尔文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处热带,夏半年受西北风控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形成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D正确,ABC错误。

中原城市群发展发展历程

中原城市群发展发展历程

中原城市群发展发展历程中原城市群是指围绕河南省中部城市郑州为核心,以洛阳、开封等城市为节点,形成的区域性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洛阳作为魏国的都城,成为当时东亚的文化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北宋时期,洛阳和开封成为两个繁盛的都市,分别是北方和南方的政治中心。

中原地区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近代以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和变革。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原地区曾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原地区成为全国工业化的重点区域,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工业建设。

许多重要的国有企业在中原地区建立,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

改革开放以后,中原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郑州成为了中原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和交通中心。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使郑州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空港经济区。

此外,中原地区也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如今,中原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

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相互联结,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中原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中有一定的地位,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为河南省和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结起来,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起伏和变革。

改革开放以后,中原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中心。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为河南省和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将为当地和全国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中原城市群的深度整合:内聚、外联与提升

中原城市群的深度整合:内聚、外联与提升
要结点。
点, 为城市 群 的外联 打下 了坚 实基础 。
二是调控城镇体系的基本结构 , 发挥城镇体系 的整体功能。河南省城镇体 系可划分为 5 等级 , 个 即全省首位核心城市( 郑汴都市区) 全省副核心城 , 市( 洛阳) 区域性 中心城 市 ( , 新乡等省辖 、 管城 省 市) 地方性中心城镇 ( , 巩义等县级市、 县镇 ) 基层 , 城镇 ( 其他建置镇 ) 。在这个 等级结构层次的制约 下, 内部结构层次按规模序列结构 、 职能类型结构和 空间布局结构等三种结构形态实施调控。发挥城镇 体系的整体功能 , 要在郑汴都市 区的核心辐射带动 下 , 阳、 洛 济源外联三门峡 , 焦作 、 新乡外联鹤壁 、 安 阳、 阳, 濮 开封、 昌、 许 漯河外联商丘 、 口, 周 漯河 、 平 顶 山外联驻马店 , 平顶 山、 阳外联南阳, 洛 郑州通过 多级传递辐射外联信阳 , 形成若干 紧密层与辐射层 密切关联的并辐射周边 的区域联合体 。第 三, 提升 形式的深度整合 : 构建核心增长板块——城镇 体系
新 型城镇 化 为 引领 , 面 推 进农 村 新 社 区建 设 。在 全
移, 坚持不懈。增加投入 , 障新增耕地者的利益。 保 第四, 探索开辟新 的土地利用模式 , 支撑工业化和城 镇化持续推进。参考 国内外土地利用模式 , 像美 国 康奈尔大学、 台湾文化大学 、 香港 中文大学等完全建 在山上 , 欧洲有不少著名城镇也都建在 山上 , 均节约 了大量 建设 用地 ; 源市 、 济 焦作市 利用 临近 山 区的特 殊优势 , 已经探索而且富有成效的“ 工业 出城、 目 项
万余亩的佳绩 ; 各地已经初步推广应用的建设多层 工业标准厂房 , 提高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的模 式; 等
等。

郑州发展中的经验交流材料

郑州发展中的经验交流材料

郑州发展中的经验交流材料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

以下是郑州发展中的经验交流材料:
1.天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郑州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

在发展过程中,郑州市积极探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郑州市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程,积极引导、培育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同时,创新引导政策,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郑州市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如道路交通、水电气供应等。

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4.创新金融服务:郑州市积极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金融业,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服务。

建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促进资金的流动和投资的增加。

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郑州市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鼓励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6.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郑州市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促进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以上是郑州发展中的一些经验交流材料,以期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参考答案高三地理2022.12一、选择题(45分)12345678B C A D A D D B9101112131415B D DC AD D二、非选择题(55分)16.(12分)(1)(4分)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集中、强度大;多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壤抗侵蚀能力低;植被覆盖率低。

(2)(4分)种质资源保护好,生长周期长,土壤富含稀土,环境污染小、饲料天然优质。

(3)(4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人们对健康产业需求增加(对医疗器械产品需求高),市场前景好;长汀位于山区,土地资源少,该产业占地少;长汀环境质量好,该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该产业科技含量高,利于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前景广阔。

17.(18分)(1)(4分)在中原城市群中郑州城市的等级最高,交通通信发达,对外联系能力最强,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城市腹地最广阔,是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核心。

(2)(5分)优化中原城市群的资源配置,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郑州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利于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周边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等。

(3)(5分)绘图略。

绘图3分,产业结构变化特点2分。

第一产业比例有所下降,第二产业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渐升高;2017年开始第三产业比例超过第二产业。

(4)(4分)四大产业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洛阳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商务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比较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业下降较快。

18.(12分)(1)(2分)卡塔尔石油、天然气发电原料丰富;化石燃料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

(2)(4分)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卡塔尔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开发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水、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清洁无污染);在沙漠中建设,土地成本低。

中原城市群发展前景

中原城市群发展前景

中原城市群发展前景中原城市群是指中国中原地区的一组具有较强经济联系和联动发展潜力的城市的集合。

该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南阳等主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具备着快速发展的前景。

首先,中原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具备优势。

中原地区位于中国中部,地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中原地区紧邻京津冀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原城市群与周边的青岛、天津、济南等城市也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其次,中原城市群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水、电和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此外,中原地区还拥有很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再次,中原城市群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中原地区有非常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体系。

例如,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而郑州铁路运输中心是我国铁路布局中的重要节点,这些优质的交通条件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中原城市群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

中央政府将中原地区列为“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个重点发展战略的交汇点,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同时,中原城市群的各个城市也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原城市群具备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并且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中原城市群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区域内和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2期2006年3月地 理 研 究GEOG RAPHICAL RESEA RC HV o l .25,N o .2M ar .,2006 收稿日期:2005-06-20;修订日期:2005-10-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4J JDZH 016)和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苗长虹(1965-),男,河南鄢陵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E -mail :ch hmiao @hen u .edu .cn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苗长虹,王海江(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确实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由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全部经济联系强度的比例来量化表征经济地理位置的思想,通过河南省区内和区际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的对接有其客观的人流联系基础。

关 键 词:经济联系;客运;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2-0222-1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

区域个性和差异的分析、区域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经典内容。

其中,区域相互作用研究也就是横向区际经济联系的研究[1],区域联系可以强化或削弱空间差异,促进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

Meyer 曾以美国边远地区加入到美国城市体系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城市体系的动态模型,认为区域联系是美国城市体系发展演化的重要动力[2]。

区域经济联系是一个综合概念,可以细分为人员的来往、货物的交换、资金的移动、信息的交流等,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大小,也就是相互作用的强弱,可以直观地用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联系数量的大小来表征。

地理学对于区域特性和差异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对区域经济联系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影响研究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统计资料不足[3]。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资料,来验证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的相关性,试图建立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并通过河南省城市经济联系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来分析中原城市群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对接的客观基础。

 2期苗长虹等: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223 2 研究的理论、模型与数据2.1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 经典的中心地理论以均质平原和经济人为假设条件,解释了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

大量的验证说明,该理论的一些观念、原则是有意义的,中心地模式的成分在现实社会中非常普遍[4]。

然而,尽管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经济活动总的说是近于理智的,但一旦有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形成了聚落和城市,再经过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城市和区域发展空间就绝对是非均质的。

周一星基于这种区域发展空间的非均质性,提出了城市与区域城市体系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5]。

该理论的主要论点是:①城市的实体地域会沿着它的对外联系方向而延伸,会偏重于主要对外联系方向而发展。

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个城市城址的变迁往往朝着它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移动。

③若地域没有明显的主导对外联系方向时,则中心城市在中心区位或重心区位成长发育。

若区域在外部有明显的主导对外联系方向时,中心城市常在区域偏于主要对外联系方向的门户位置上形成发展。

若一城市能兼得区域中心区位和门户区位两种优势,该城市常常成为稳定的区域首位城市。

④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随着经济格局、宏观形势和政策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一面,因此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

⑤城市沿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而发展的基本原理是最小努力原则。

该理论的提出对于区域城镇体系中城市经济地位的确定、城市实体空间扩展方向的识别、城市对外联系优势区位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但对于如何准确量度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强弱,如何清晰地识别区域城镇体系中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阐释的较多,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尚需进一步探讨。

2.2 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 地理学家对牛顿力学引力模型的引用,最早源于Reilly1929年发表的对零售关系研究方法的探索[6],1946年Zipf 对这一模型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释[7]。

随着地理学计量与理论革命的开展以及区域科学的兴起,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距离衰减效应”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经验研究当中[8,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学者如王德忠等[10]、李国平等[11]、周一星等[12]、陈彦光等[13]、郑国等[14]在对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研究中,也广泛应用了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

其中陈彦光等从城市地理系统的广义分形假设出发,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使其从一个经验模型上升为理论模型,继而借助人口演化数据,以北京-天津的空间相互作用为实例,对基于城市引力关系的空间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从而提供了城市网络空间相互作用广义引力分析的一个范例[13]。

根据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区域中的城市经济联系,我们选取如下的模型方案:R ij =(P i G i ×P j G j )/D 2ij, F ij =R ij /∑nj =1R ij 式中,R ij 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F ij 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总和的比例,即经济联系隶属度;P i 、P j 为两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之所以不采用市区总人口,是因为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一些城市的市区人口中存在大量的乡村人口);G i 、G j 为两城市市区的GDP ;D ij 为两城市的距离。

224 地 理 研 究25卷2.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河南省省辖市市区的非农业人口和GDP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年)》和河南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编的《河南城市统计年鉴(2004)》。

各省辖市之间的距离采用河南省交通厅道路运输局的公路客运公示线路运营里程,部分数据用河南省测绘局编的《河南省地图册》公路里程表进行了纠正。

郑州与全国省会城市之间运营里程数据来源于通用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表,河南省除郑州以外的其他省辖市与省外城市之间运营里程数据为郑州与省外城市之间的运营里程按运行方向加权该城市与郑州之间运营里程。

河南省城市间的公路客运车次数据来源于河南省交通厅道路运输局2004年5月10日印发的关于下发《河南省跨区道路、高速公路客运班线、车辆综合审定表》的通知中公示的运营线路[15]。

河南省省辖市之间和郑州与全国省会城市之间的铁路客运车次是于2004年12月18日和2005年3月1日在因特网上由河南省信息港中原铁路客运查询系统查询得到[16,17],郑州至全国各省会城市的航空每周班次资料是2005年3月1日由河南航空售票网查询得到[18]。

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客运车次、班次系有关部门向社会发布的实际运营信息,数据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3 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基于前述理论、方法与数据,我们分别计算了2002年河南省全部省辖市之间的经济联表1 河南省省辖市经济联系强度表Ta b.1 Economic contacts intensity between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省辖市省内城市经济联系量全国省会城市经济联系量省内省外经济联系量省内与省外经济联系强度比GDP(亿元)公路客运日发车班次总量比例总量比例总量比例总量比例总量比例总量比例郑州160351245724821217599232.801.1544223246421开封5554781346456901274.131.697349098洛阳589879333451292332101.770.7225113125511平顶山3938461833575771962.150.8811766085安阳4343261748366091562.481.021*******鹤壁394656864334810854.571.875433523新乡68150101644068459094.151.7010056355焦作5190081419456609473.661.508346425濮阳2125931264953390841.680.6911665875许昌388746862734750154.511.855837797漯河220553843133048632.621.075237717三门峡50831557321065610.910.373522692南阳1679621834873514440.920.3815183743商丘1761031697463458441.040.438643353信阳869611234242103820.700.298951691周口82611563321389411.470.603424624驻马店103522706531741821.470.605334003济源132902360111689123.691.512112202总计6794921002783951009578871002.441.00194310011835100 注:1.济源为2003年的数据。

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3.拉萨、海口、港澳台未统计在内。

4.联系量没有量纲,数据大小反映联系强度。

 2期苗长虹等: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225系强度值,即省内城市经济联系量,以及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值,即省外城市经济联系量(见表1)。

考虑到公路客运适宜于省域内中短途运输,铁路、航空适宜于省际间的长途运输,同时考虑到航空运输的特殊性,对省内城市经济联系,我们主要考察其与省内公路客运的相关性;对河南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则主要考察其与省际铁路客运的相关性。

3.1 省域内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客运之间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我们分别用省内城市经济联系强度、GDP、公路客运日发车班次各自所占全省的比例来标准化数据,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绘制了简单散点图(图1),并计算出河南省省内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GDP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845,省内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客运日发车班次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22,散点图与相关系数显示出上述变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而且省内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客运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省内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GDP相关系数,而GDP是计算经济联系强度的三个要素之一,这足以显示出省内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客运的强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