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案5-16K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内容:1.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3. 讨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提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共识;4. 利用多媒体资料、案例等资源,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 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运行安全等方面的作用;3.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兴趣;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具体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展开研究;3. 学生报告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理解;4. 利用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引导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鼓励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创意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表达;4. 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实践活动;5. 学生展示并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创新和分享。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介绍: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相结合,在设计、制造、控制等方面进行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将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机械和电气各自的特点,又实现了相互协作和优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3.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和优势;4.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5. 机电一体化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学习阶段: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习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2.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机电一体化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3. 总结阶段: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
从中探讨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本教案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提供相关机电一体化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3. 计算机和软件:提供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支持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和模拟仿真。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进行评估。
2. 作业和考试:布置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作业和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等形式。
3. 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班级教师教案编写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2008年3月按下列顺序按键:FUN → D → 1 → 2 → P → GO按GO键后屏幕上显示出指定的指令和步序号。
接着再按功能键GO,屏幕上显示出下一条相同的指令及其步序号。
如果用户程序中没有该指令,在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NOT FOUND”(未找到)。
按↑或↓键可读出上一条或下一条指令。
按CLEAR 键,屏幕显示原先的内容。
3. 根据元件读出指令基本操作步骤如下所示,在R工作方式下读出含有X0的指令的操作步骤如下: SP → X → 0 → GO这种方法只限于基本逻辑指令,不能用于功能指令。
4. 根据指针查找其所在的步序号基本操作如下所示,在R工作方式下读出10号指针的操作步骤如下:P → 1 → 0 → GO屏幕上将显示指针P10及其步序号。
读出中断程序用的指针时,按了P键后应按I键。
四、指令的写入按RD/WR键,使编程器处于W工作方式,然后根据该指令所在的步序号,按STEP 键后键入相应的步序号,接着按功能键GO,使“?”移动到指定的步序号,这时,可以开始写入指令。
如果需要修改刚写入的指令,在未按GO键之前,按下CLEAR键,刚键入的操作码或操作数被清除。
电子教案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2)
变频器
变频器是一种将固定频率的交流电变换成频率、电压均连续可调 的交流电,以控制电动机运行的装置。 变频器-----采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电力晶体管、绝缘栅双极晶体 管、智能功率模块等)来实现无触点的控制。 组织教学 建议:①通过例子和实物进行教学。 ②结合实际进行各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简单应用(实训) 。 ③重点介绍各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部件。
2.2 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1)
概念 主要部件-----传感器 。 传感器结构
敏感元件、转换环节、输出电路等三个基本部分。 常用的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通过检测或感受以确定被测物体是否达到所需的 位置并输出信号。 位移传感器-----是将线位移或角位移变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速度传感器-----将机械的旋转运动(即转速)转换成相应的电信 号输出。 角度传感器-----将转角的变化(即角位移)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温度传感器-----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光量传感器-----将光的数量(光线、光亮等) 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出。 其它传感器:力(压力)、流量、磁场(霍尔)、超声波、红外线等。
2.3 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2)
三种控制系统和控制方式的比较。 信息处理技术和过程。
[例2-12] 组织教学 建议:①实物配合进行教学。 ②重点介绍各种控制系统和控制方式的特点。
2.4 执行及驱动技术 (1)
概念 驱动执行形式:电动式、液压式、气动式和其它等。 电动式(电磁式)-----利用电磁线圈将电能转换成电磁力,再通过电
3.2 数控设备
概念
数控设备(数控机床)-----又称为CNC机床。 CNC机床-----一种解决复杂形、面的零件的自动化和一体化的生 产设备。 结构组成 程序、输入/输出设备、CNC(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PLC(可 编程序控制器)、主轴控制系统、进给伺服控制系统、位置检测 器及机床本体等。 种类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 /数控磨床 /数控镗床 /数控钻床 /数控加工中 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等。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尽量多结合实际例子或实物进行讲授。
机电一体化教案5-16K资料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五章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5.1.1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的基本概念1.顺序时间控制的主要特点:①具有对动作顺序的一定要求②具有记忆功能(对控制顺序有条件约束)2.顺序时间控制信号的特点:①仅仅对离散信号进行处理控制②对可能出现的模拟信号应首先进行模数转换,转化为离散信号再处理③仅仅对离散信号进行定性处理3.小结与定义顺序时间控制是借助于记忆元件,对离散信号进行定性的关于动作顺序及时间时序配合处理的自动控制过程4. 两个关键问题:①控制工作状态的设计②动作过程的时序处理顺序时间控制例:多级平皮带传送设备控制5.1.2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的系统组成1. 控制器:关键部件,接受输入信号并判断分析加工,输出符合要求的控制信号,顺序、时序、记忆的控制过程均由该部件功能体现2. 输入接口:接受来自现场的状态和命令信号,进行点评和数据格式转换后传送给控制器3. 输出接口:将控制信号传送给执行部件,同时完成输出信号的功率放大、隔离及电平转换4.检测部分:防止系统软、硬件故障引发的事故,保证系统正常高运行,(本例可在执行部件装备速度传感器,工作中只有当上一级的运输带运动正常,速度继电器的动作信号才可以启动下一级的运输带电机——闭环控制系统5.显示与报警:调试,运行监控,故障提示的辅助功能部件5.1.3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系统的分类1. 继电器控制系统:由继电接触及其相关的有触点硬件元件组成的硬件控制器2. 无触点逻辑元件控制系统由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开关元件组成的硬件控制器3. 数字集成电路控制系统由中小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单元组成的硬件控制器4. 矩阵式逻辑控制系统:在数字集成电路控制起的基础上扩展的具有一定的柔性控制功能的集成逻辑控制器5.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基础的通用柔性工业控制器6. 计算机控制系统: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开发专用控制接口和控制软件组成的控制系统5.1.4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的实例1.液压自动上料装置(1)控制要求:1.启动后向右移向料仓在SQ1停2.延时n秒装料结束,向左移向加工位置,在SQ2停3.P秒后再次向左,反复循环4.KP作系统压力检测5.停止时运动立即静止(2)工作原理图:(3)液压自动上料装置---继电器控制系统电路(4)液压自动上料装置---单片机控制系统(5)液压自动上料装置---PLC控制系统多级皮带运输传送设备的作原理及控制要求顺序时间控制系统构成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系统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继电器控制系统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PLC控制系统原理其他:①相关标题,主要内容要点等按常规进行书写②要求板书清晰整洁美观,图面大小适度规范,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文字符号作业:1.简述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促成特点和工作原理2.简述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促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课后教学小结:1.讲清时间顺序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2.通过对比方法讲述时间顺序控制继电器、单片机、PLC系统的特点,有助于对时间顺序控制的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课件图片和加工过程录相资料片的播放,加深对时间顺序控制系统的感性理解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5.2 速度控制5.2.1 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1. 步进电机的技术特点:①角位置控制精度高,步距角0.36度~90度/步②无累积误差③转速和输入的脉冲频率成正比④角位移量严格的和脉冲的数量成正比⑤转动方向和绕组的通电方式有关⑥直接将计算机数字信号转换为方向,位置,速度机械信号⑦无需任何检测,即可组成开环轨迹数字控制系统⑧在计算机外设,经济型数控技术中广泛应用⑨输出转矩,运行速度,噪音等技术指标低于交流,直流伺服电机2. 步进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按电磁吸引原理工作(以反应式步进电机为例)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定子上有磁极,每个磁极上有激磁绕组,转子无绕组,有周向均布的齿,依靠磁极对齿的吸合工作。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实验教学;3.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课时)。
1.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定义;1.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特点;1.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意义。
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1课时)。
2.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起源;2.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2.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现状和趋势。
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课时)。
3.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3.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核心技术;3.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案例。
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课时)。
4.1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4.2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4.3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1课时)。
5.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趋势;5.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5.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2.实验报告和作业;3.期末考试。
七、教学资源。
1.教材,《机电一体化工程导论》;2.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工程实验箱;3.案例资料,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案例。
八、教学反思。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当今工程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分类。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和应用: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配合。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分析方法。
4.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PLC控制系统等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于一体的新兴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自动化、电气、机械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知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2.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3.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领域知识,如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等。
能力目标1.能够设计和调试机电一体化系统。
2.能够独立完成机电一体化项目。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1.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现代工业的影响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1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2.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2.3 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元器件的选型和相关参数计算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调试与维护3.1 机电一体化系统调试流程3.2 机电一体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3.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控制第四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案例4.1 工业机器人技术4.2 智能家居系统4.3 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清晰、生动的讲解。
2.实践操作:对相关器材、元器件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评价1.课堂考勤与作业:对于学生的课堂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课程考试:对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比3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2.期末考试占比70%。
教材参考1.《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高清出版社;2.《机电一体化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机械原理、电工学基础等课程目标:1.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能够分析和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4.能够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0学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各个部分的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14学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学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实践教学:开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验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的研究。
三、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合理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2.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进行评估。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李永健.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本2013 -2014 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科目家电维修班级13秋电子2班教师李永健教案编写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2008年3月1故障原因1、保养差,长期缺乏润滑油。
风扇转轴部分是要确保有润滑油,不然风叶在上面的动机拖动不了。
如果是自己在家里,可以选择关闭电源,然后拨动风叶,如果旋转僵硬的话,基本上就是没有润滑油了。
2、用久了引起的磨损。
如果一台风扇用久了,电机就会损耗,电机的轴套磨损后会很容易烧掉。
3、过热引起的风扇不转。
在风扇的装置里是有电机的,电机内会有个过热断路器,如果线圈绕组的地方发生短路,会让发热量短时间内增加,这样情况下电机都会“罢工”不动的了。
4、启动电容容量变小。
当风扇用久了,电容容量会降低,导致电机启动转矩变小,无法带动负载。
5、电气的故障问题,例如线路损坏等。
电风扇不转维修1、很多时候引起风扇风叶不转的原因,都是保养较差的问题。
如果关闭电源后用手拨动风叶转动僵硬,则应该用一些润滑油滴入转轴,让它能被润滑,才不会影响动机拖动风叶。
2、针对磨损导致的风叶不转动,最简单的还是更换零件,特别是轴套,如果磨损后容易烧掉的。
3、如果电容容量变小引起风扇不转,可以拆下电容,换一个同型号的新的电容,建议选择比原来的电容大20%的,会有更好的转动效果。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电一体化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了解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机电一体化概论》。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验装置(如果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强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三、讨论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案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初中劳技教案学习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技术
初中劳技教案学习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技术一、引言劳技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育环节。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技术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劳技教案,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技术的学习。
二、机电一体化学习教案1. 教学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电子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一种综合技术。
通过学习机电一体化,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电产品设计和制作。
2. 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原理和特点(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相关产品案例(3)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和机械传动原理(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制作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宣传视频,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并展示一些机电一体化应用领域和相关产品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制作一些简单的机电产品,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总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关键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制作成果,以及对机电一体化原理和应用的理解,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实验报告、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和口头答辩等。
三、新能源技术学习教案1. 教学目标新能源技术是指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
通过学习新能源技术,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新能源设备设计和制作。
2. 教学内容(1)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2)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3)新能源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4)新能源技术的环境友好性和社会意义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相关新能源技术的宣传视频,引发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以及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课程内容
1.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是一种集机械、电子、计
算机等技术于一体的技术,它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2.机电一体化基本原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电子、计
算机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功能。
3.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等领域。
4.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包括系
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步骤。
5.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掌
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机械操作、电子操作、计算机操作等。
三、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设计12个学时,其中:
第一学时: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领域,设计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
第二学时:讲解机械操作技能,包括机械装配,机械操作,机械维护等。
大专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大专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大专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并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技能目标方面,通过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机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注重创新和团队合作。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科知识体系进行选择和。
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系统设计、PLC编程、机器视觉、伺服驱动技术等。
教学大纲将详细规划每一章节的内容,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讨论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法,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充分支持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实现。
主要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将使用最新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动画等将用于辅助理解和强化记忆。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小论文,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电系统的控制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和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 实践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机电系统的控制设计和实验操作。
3. 创新目标:学生能够提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并能够利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工作过程2. 机电系统的传感与测量技术3. 控制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4. 机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方法5. PID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6. 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7. 机电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和技术要点,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机电系统控制概念。
2. 实验演示:针对不同的机电控制实验项目,给予学生具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机电系统控制原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经验,就机电系统控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仿真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机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控制策略,增加学生对机电系统控制的直观理解和实践应用。
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机电系统控制项目设计,评价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机电系统控制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能力,评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相关教材,如《机电系统自动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2.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了解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绘制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图;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内容列举:1.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1.2 发展历程;1.3 应用领域;1.4 发展趋势。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讲解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核心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教材章节:第二章内容列举:2.1 传感器;2.2 执行器;2.3 控制器;2.4 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列举:3.1 数控机床;3.2 工业机器人;3.3 智能家居;3.4 自动化生产线。
机电一体化教案5-16K资料
直流伺服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较大的起动转矩,相对功率大及快速响应等优点。尽管 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在机电控制系统中作为执行元件还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直流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伺服系统称为直流伺服系统。因为直流伺服电机实现调速容易,为一
般交流电机所不及,尤其是他励和永磁直流伺服电机,其机械特性比较硬,所以直流电机自
A相
相
C
相
相
A C 1 2B
B4 3 C A
C相通电
A
C
2B
1
3
B4 C
A
CA相通电
相 相
6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三相单三拍的特点:
( 1)每来一个电脉冲,转子转过 30 。
( 2)转子的旋转方向取决于三相线圈通电的顺序。
(3 )每次定子绕组只有一相通电,在切换瞬间失
去自锁转矩,容易产生失步,只有一相绕组
·步进电机是一种用电脉冲信号进行控制、并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的执行器。
·每给步进电机输入一个电脉冲信号,其转轴就转过一个角度,称为步距角,
(1) 来一个脉冲,转一个步距角。
(2) 控制脉冲频率,可控制电机转速。
(3) 改变脉冲顺序,改变方向。
( 4)控制脉冲数量,可控制电机角位移量。
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硬件系统
9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2) 升降速度方式 ( 1)直线规律升降速: 处理简单 ( 1)指数规律升降速: 处理复杂,但根据步进电机的矩频特性,速度越高转矩越低,所以随 速度上升,转矩下降,增速的幅度应随之减小,指数规律升降速曲线符合要求
3) 处理方法 ( 1)原则上是改变脉冲周期 ( 2)可以通过修改定时计数器的装载初值改变脉冲周期 ( 3)一般将离散的初值数据组固化在 EPROM中调用,以提高效率 ( 4)设计升降速度方式控制程序应该考虑: ① 加减速曲线斜率 ② 升速的总步数 ③ 恒速的总步数 ④ 降速的总步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五章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5.1.1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的基本概念1.顺序时间控制的主要特点:①具有对动作顺序的一定要求②具有记忆功能(对控制顺序有条件约束)2.顺序时间控制信号的特点:①仅仅对离散信号进行处理控制②对可能出现的模拟信号应首先进行模数转换,转化为离散信号再处理③仅仅对离散信号进行定性处理3.小结与定义顺序时间控制是借助于记忆元件,对离散信号进行定性的关于动作顺序及时间时序配合处理的自动控制过程4. 两个关键问题:①控制工作状态的设计②动作过程的时序处理顺序时间控制例:多级平皮带传送设备控制5.1.2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的系统组成1. 控制器:关键部件,接受输入信号并判断分析加工,输出符合要求的控制信号,顺序、时序、记忆的控制过程均由该部件功能体现2. 输入接口:接受来自现场的状态和命令信号,进行点评和数据格式转换后传送给控制器3. 输出接口:将控制信号传送给执行部件,同时完成输出信号的功率放大、隔离及电平转换4.检测部分:防止系统软、硬件故障引发的事故,保证系统正常高运行,(本例可在执行部件装备速度传感器,工作中只有当上一级的运输带运动正常,速度继电器的动作信号才可以启动下一级的运输带电机——闭环控制系统5.显示与报警:调试,运行监控,故障提示的辅助功能部件5.1.3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系统的分类1. 继电器控制系统:由继电接触及其相关的有触点硬件元件组成的硬件控制器2. 无触点逻辑元件控制系统由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开关元件组成的硬件控制器3. 数字集成电路控制系统由中小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单元组成的硬件控制器4. 矩阵式逻辑控制系统:在数字集成电路控制起的基础上扩展的具有一定的柔性控制功能的集成逻辑控制器5.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基础的通用柔性工业控制器6. 计算机控制系统: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开发专用控制接口和控制软件组成的控制系统5.1.4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的实例1.液压自动上料装置(1)控制要求:1.启动后向右移向料仓在SQ1停2.延时n秒装料结束,向左移向加工位置,在SQ2停3.P秒后再次向左,反复循环4.KP作系统压力检测5.停止时运动立即静止(2)工作原理图:(3)液压自动上料装置---继电器控制系统电路(4)液压自动上料装置---单片机控制系统(5)液压自动上料装置---PLC控制系统多级皮带运输传送设备的作原理及控制要求顺序时间控制系统构成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系统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继电器控制系统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PLC控制系统原理其他:①相关标题,主要内容要点等按常规进行书写②要求板书清晰整洁美观,图面大小适度规范,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文字符号作业:1.简述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促成特点和工作原理2.简述往复运动液压工作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促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课后教学小结:1.讲清时间顺序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2.通过对比方法讲述时间顺序控制继电器、单片机、PLC系统的特点,有助于对时间顺序控制的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课件图片和加工过程录相资料片的播放,加深对时间顺序控制系统的感性理解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5.2 速度控制5.2.1 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1. 步进电机的技术特点:①角位置控制精度高,步距角0.36度~90度/步②无累积误差③转速和输入的脉冲频率成正比④角位移量严格的和脉冲的数量成正比⑤转动方向和绕组的通电方式有关⑥直接将计算机数字信号转换为方向,位置,速度机械信号⑦无需任何检测,即可组成开环轨迹数字控制系统⑧在计算机外设,经济型数控技术中广泛应用⑨输出转矩,运行速度,噪音等技术指标低于交流,直流伺服电机2. 步进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按电磁吸引原理工作(以反应式步进电机为例)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定子上有磁极,每个磁极上有激磁绕组,转子无绕组,有周向均布的齿,依靠磁极对齿的吸合工作。
两个相对的磁极组成一相。
注意:这里的“相”和三相交流电中的“相”的概念不同。
步进电机通的是电脉冲,主要是指线图的联接和组数的区别。
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通电顺序)可分为:三相单三拍、三相六拍、三相双三拍等。
1)三相单三拍:(1)三相绕组联接方式:Y 型(2)三相绕组中的通电顺序为: A 相相相C 相相相三相单三拍的特点:(1)每来一个电脉冲,转子转过 30 。
(2)转子的旋转方向取决于三相线圈通电的顺序。
(3)每次定子绕组只有一相通电,在切换瞬间失去自锁转矩,容易产生失步,只有一相绕组产生力矩吸引转子,在平衡位置易产生荡。
(4)输出转矩小3)三相双三拍工作方式及特定子绕组通电顺序为AB→BC→CA→AB…(转子逆时针旋转)AC→BC→CA→…(转子顺时针旋转)有两对磁极同时对转子的两对齿进行吸引,每步仍旋转30°。
特点:始终有一相定子绕组通电,工作比较平稳。
避免了单三拍通电方式的缺点,步距角大于三相六拍方式。
2)三相六拍工作方式通电顺序为:六拍。
三相六拍的特点通电顺序A→AB→B→BC→C→CA→A…(逆时针)A→AC→C→BC→B→CA→A…(顺时针)每步转过15°,步距角是三相三拍工作方式的一半,特点:电机运转中始终有一相定子绕组通电,运转比较平稳。
输出转矩大,同样结构电机步距角小,控制精度高。
步进电机组成(开环)伺服系统应用特点采用功率步进电机没有位移检测反馈装置的数控机床。
数控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直接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功率步进电机的运转,然后通过机械传动系统转化成刀架或工作台的位移。
机床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价格便宜,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这种控制系统没有检测反馈,无法通过反馈自动进行误差检测和校正,因此位移精度一般不高。
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²步进电机是开环伺服系统(步进式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
²功率步进电机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控制容易、维修方便, ²控制为全数字化(即数字化的输入指令脉冲对应着数字化的位置输出),除功率驱动电路之外,其它硬件电路均可由软件实现,从而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²步进电机是一种用电脉冲信号进行控制、并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的执行器。
²每给步进电机输入一个电脉冲信号,其转轴就转过一个角度,称为步距角, (1)来一个脉冲,转一个步距角。
(2)控制脉冲频率,可控制电机转速。
(3)改变脉冲顺序,改变方向。
(4)控制脉冲数量,可控制电机角位移量。
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硬件系统步进电机功率驱动器1)单电源驱动电路这种电路采用单一电源供电,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电流波形差,效率低,输出力矩小,主要用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小型步进电动机的驱动,图5-19所示步进电动机的一相绕组驱动电路(每相绕组的电路相同)。
当环形分配器的脉冲输入信号uU 为低电平(逻辑0,约1V )时,虽然VT 1、VT 2管都导通,但只要适当选择R l 、R 3、R 5的阻值,使U b3<0(约为-1V ),那么VT 3管就处于截止状态,该相绕组断电。
当输入信号u U 为高电平3.6V (逻辑1)时。
U b3>0(约为0.7V ),VT 3管饱和导通,该相绕组通电。
2)双电源驱动电路速度模式要求:(1)如果加工速度低于电机的最高允许起动频,则可直接起/停,无须进行加减速控制 (2)如果加工速度高于电机的最高允许起动频,则不可直接起/停,必须须进行加减速控制 ※直接启动会丢步※直接停止会因系统惯性原因超程 (3)正确的速度曲线模式:启动—— 加速至工作速度—— 恒速进给—— 减速至最高允许起动频以下—— 停止2)升降速度方式(1)直线规律升降速:处理简单(1)指数规律升降速:处理复杂,但根据步进电机的矩频特性,速度越高转矩越低,所以随速度上升,转矩下降,增速的幅度应随之减小,指数规律升降速曲线符合要求3)处理方法(1)原则上是改变脉冲周期(2)可以通过修改定时计数器的装载初值改变脉冲周期(3)一般将离散的初值数据组固化在EPROM中调用,以提高效率(4)设计升降速度方式控制程序应该考虑:①加减速曲线斜率②升速的总步数③恒速的总步数④降速的总步数5.2.2直流伺服电机的速度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较大的起动转矩,相对功率大及快速响应等优点。
尽管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在机电控制系统中作为执行元件还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直流电机作为驱动元件的伺服系统称为直流伺服系统。
因为直流伺服电机实现调速容易,为一般交流电机所不及,尤其是他励和永磁直流伺服电机,其机械特性比较硬,所以直流电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数控机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直流伺服电动机按激磁方式可分为电磁式和永磁式两种。
电磁式的磁场由激磁绕组产生;永磁式的磁场由永磁体(永久磁铁)产生。
电磁式直流伺服电动机是一种目前巳普遍使用的伺服电动机,特别是在大功率范围内(100w以上)。
永磁式直流伺服电动机由于尺寸小、重量轻、效率高、出力大、结构简单,无需激磁等一系列优点而被越来越重视。
一、特点1、稳定性好2、可控性好3、响应迅速4、控制功率低,损耗小5、转矩大主要类型根据磁场产生的方式:直流电机可分为他励式、永磁式、并励式、串励式和复励式五种。
永磁式用氧化体、铝镍钴、稀土钴等软磁性材料建立激磁磁场。
按结构:直流伺服电机有一般电枢式、无槽电枢式、印刷电枢式、绕线盘式和空心杯电枢式等,无刷直流伺服电机。
根据控制方式:直流伺服电机可分为磁场控制方式和电枢控制方式。
永磁直流伺服电机只能采用电枢控制方式,一般电磁式直流伺服电机大多也用电枢控制方式。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进给系统常用的直流伺服电机主要有以下几种:1.小惯性直流伺服电机2.大惯量宽调速直流伺服电机(较多采用)直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机是由磁极(定子)、电枢(转子)和电刷与换向片三部分组成。
以他励式直流伺服电机为例,研究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磁定律的基础上,即电流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磁转矩,如图7-14所示。
电磁电枢回路的电压平衡方程式为:a a a a R I E U += (7-2)MI aI fU fU a(a ) 工作原理 (b ) 等效电路图7-14 他励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图式中 R a ——电机电枢回路的总电阻; U a ——电机电枢的端电压;I a ——电机电枢的电流;E a ——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当励磁磁通Φ恒定时,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动势与转速成正比,则n C E E a Φ= (7-3)式中 CE ——电动势常数,表示单位转速时所产生的电动势; n ——电机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