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摘要:数字化时代突出了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中应合理使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进而持续提高传输质量、传播效果。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广播电视中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特征,并提出应用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特征;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

因此,为持续满足人们对电视节目多元化、高质量的需求。

应合理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中,以此在彰显技术优势的同时,从整体上提升电视传输信号质量。

一、数字电视特征以及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一)数字电视特征1.信号覆盖较广广信号覆盖范围是数字电视的特点,在最小导频信号的使用下,信息平衡可达到最佳效果。

而在同样的情况下,数字电视可以更好地扩展数据和信息,并且数字电视具有更大的容量,对于信息接收也较为敏感。

DTM信号在接收时会产生较大的波段,因此采用数字方法可以有效地扩展用户的信号覆盖。

2.图像音效突出数字电视应用特征是:画面音效品质得到了优化,数字电视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视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数字电视抗干扰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解决电视上的暗纹和雪花,而且图像更加清晰,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3.抗多径干扰能力强OFDM系统与单载波系统比较,可以有效地抵御多径干扰,而对多径干扰的抗多径强度与其防护距离的长短相对应。

由于国家标准时间保护区间内插入了已知(后系统同步)的 PN序列,因此,在信道特征下,可以从接收端直接计算 PN序列的信号,并将其剔除。

当OFDM信号去除 PN序列之后,其与具有零值时保护区间的OFDMs信号相等,同时具有零值填充时间保护区间正交频分复用与具有周期延拓时的时间保护间隔的OFD M信号具有相同的性能。

同时,该标准DTMB在多路径延时超出了时间保护区间的条件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的发展,针对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技术及其应用加以简述。

关键词: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应用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对我国的文化事业和信息化进程有着重大意义,应将其放在振兴电子消费产业、节省频率资源和发展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框架内进行布局和发展。

对于广电行业来说,地面数字电视是提高公共服务数量、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拓宽传播渠道、创建多元化盈利模式的难得机会。

1 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广播影视的数字化进程、推动广播影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是近年来全国广电系统的重要任务。

地面数字电视作为数字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之一,其发展对全国的文化宣传事业、消费电子产业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都有着重大影响。

数字电视时代,电视本身也是数据的一种。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的应用将会带动除电视以外的其他业务,首先数字电视出现在移动交通工具上,随着移动电视的面世,传统的电视覆盖理论被打破了,电视将无所不在。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同时开创了传统无线电视的一种全新应用:移动接收。

随着该业务被大众接受,又逐步扩大到移动载体。

随着电池容量和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从车载发展到个人手持终端。

随着终端产品的发展,其他业务又将得到发展。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技术在更大程度上给传统的收看电视方式带来新的变化,孕育着创造一个新的移动电视市场的机遇,其应用前景将更加深远。

1.1 地面数字电视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不仅是全国广电系统的重要工作,也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地面数字电视对我国文化宣传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兼具宣传和产业双重特性。

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首次对未来各种数字新媒体做出定位,其中地面数字电视被明确定位于用来承担国家所规定的公益宣传服务。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播送技术及其应用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地面播送( DTTB )技术在车载移动电视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最新应用情况,对 DVB-T 及最新的DVB-H 标准进行介绍,并探讨了数字电视地面播送的开展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数字电视地面播送 (DTTB) 、移动电视、 DVB-T 、DVB-H数字电视正在用活生生的事实,将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并最终将让所有的人都理解数字电视的真实。

数字电视不仅仅是一种新创造,不仅仅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提供了一种新工具,而且还会对传统的各个领域产生冲击。

也就是说,数字电视不仅仅是你是否使用的问题,而是它将改变人和企业的命运。

今天,数字电视正逐步成为现实,这一进程必将是可视用户终端的革命。

这次革命性的跃进,不仅刷新电视媒介的概念,更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数字电视时代,电视本身也是数据的一种。

数字电视地面播送(DTTB)的应用将会带动除电视以外的其他业务,首先数字电视出现在移动交通工具上,随着移动电视的面世,传统的电视覆盖理论被打破了!电视将无所不在!中国数字电视地面播送( DTTB)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同时开创了传统无线电视的一种全新应用:移动接收。

随着该业务被群众承受,又逐步扩大到移动载体。

随着电池容量和视频压缩技术的开展,从车载开展到个人手持终端。

随着终端产品的开展,其他业务又将得到开展。

数字电视地面播送( DTTB )技术在更大程度上给传统的收看电视方式带来新的变化,孕育着创造一个新的移动电视市场的机遇,其应用前景将更加深远。

一.数字电视地面播送( DTTB : DigitalTelevision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在现代通信中,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是光纤、卫星、数字微波等,加上地面无线电播送电视发射构成信息传输主体。

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三类。

探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探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探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的高度普及,现代社会走入了数字时代。

广播电视行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电视节目、更优质的节目服务、更稳定的频谱利用率、更好的画面效果。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已经成了我國广播电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对广播电视地面数字技术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技术;模拟信号地面数字技术是基于传统的模拟信号建立的,同样采用电视塔发送的方式。

与传统模拟信号不同的是,地面数字技术接收时的信号时数字信号而非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是地面数字技术未来能够持续发展的技术核心,也是地面数字技术的技术特点。

此技术能够保证接收电视信号的客户端接收的节目质量大幅提升,画面清晰程度明显变高。

同时,电视节目的接受量也会明显增多。

因此,地面数字技术在未来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要点1.1发射天线的选择对电磁波进行空间辐射是衡量发射天线的系统性功能指标。

进行发射及辐射的最重要结构是发射天线,因而,发射天线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的效果。

由于进行接收的电磁波兼具衍射性、方向性和干涉性,因此负载信号将会直接干扰信号的传输质量。

垂直与水平极化是发射天线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

水平极化较好的发射天线在距离较远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垂直极化较好的发射天线在距离较近时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二者共同作用,能够保证发射天线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场强较为一致,能够保证高质量的电视信号。

在覆盖区域较广时,对于水平极化的要求较高,而在覆盖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垂直距离较高时,则应有着较高的垂直极化标准。

因而,在平原地带大多选用水平极化好的发射天线,而在密林区或水域附近,则推荐使用垂直极化好的天线。

1.2确定发射地点天线一般架设在山顶或是其他高层的建筑等地理位置较高的地方。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4个帧体模式符号
32个调制和码率等模式符号
3744个数据符号
系统信息(36个符号)+ 数据(3744个符号)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国标发端系统框图
帧体数据块复接系统信息后,用C个子载波调制。有两种工作模式:C=1或C=3780。 在载波数C=1模式下,作为可选项,对帧头和帧体经过组帧后形成的基带数据在±0.5符号速 率位置插入双导频。在载波数C=3780模式下使用频域交织,将调制星座点符号映射到帧体 包含的3780个有效载波上。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国标发端系统框图
帧头有3种选项:PN420,PN595,PN945
PN595采用10阶最大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m序列)的截短,即长度为 1023的m序列的前595个码片,该序列具有平坦的频谱特性,便于高速同步 、均衡的充分训练。帧头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帧体信号的平均功率相同,进一 步降低峰均比。
注1:调制器输出未加滤波器; 注2:测试值越小,表示系统的抗邻频干扰能力越强;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国标的这些模式抗邻频性能已经达到 启用邻频的要求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国标系统技术性能:峰均比性能
测试项目名称
百分数
99% 99.9% 99.99%
峰值平均功率比
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dB)
、低码率传输的可能,大大减少了芯片复杂度,有利于成本的降低 • 4QAM-NR调制模式更适合超高速的移动接收 • 4QAM调制方式提供更高码率(10.396Mbps)的移动接收 • 16QAM调制模式可以支持更低接收门限的高码率固定接收 • 32QAM调制模式能提供更高码率(26Mbps)的固定接收 • 2种交织方式均可支持 • 正交序列联合扩频序列的方式来保护传输中的系统信息 • 双导频插入,更利于同步捕获,同时支持无双导频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概要分析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概要分析

保护间隔能够保证56ms的保护间隔。在城市组网下快速传播, 而1/4的保护间隔可以提供125ms的保护间隔,能够满足全国范围 的单频网络传播。国标系统可以支持多种调制方式,而不同的 符号映射能够使平均功率保持一致其中64QAM作为高阶调制模 式,每一个符号可传输6BIT数据,是目前可提供最高的频谱利用 率,传输速率能够达到每秒32.4 MB传输,可以作为固定接入和 固定广播等通信领域。16QAM模式属于高效传输和高速移动兼 顾的模式,可以为每一个符号提供4BIT数据传输,具备较高的移 动特性,能够在中小城市内覆盖。4QAM,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 性能,整体的灵敏度和移动特性非常强,对于信号接收灵敏度, 为-97 dBm,可以支持几百公里内的高速传播。通过4QAM模式 可以提高覆盖通信的质量,传输范围也可以得到扩大[3]。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T技术论坛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概要分析
胡云华 贵州广电网络盘州市分公司 贵州 六盘水 553599
摘 要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还能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重要影 响,为此必须要积极构建完整的数字广播标准。我国作为电视机主要生产和消费大国,必须要密切关注数字电视广 播标准的制定与选用,以谨慎的态度来保证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的质量,水平全面提升。自从DTMB标准执行以来, 我国的标准化研究机构针对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形成了从发射传输到接收一系列的标准体系,形 成近30项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 关键词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传输测试
参考文献 [1] 林华明.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覆盖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2] 王建亚.浅议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J].内蒙古广播与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DMB—TH及其应用前景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DMB—TH及其应用前景
DMB T技 术 之 后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 形 成 了 国 家 地 面 数 字 -
电视标准融合 方案,考虑到该 方案支持未来 的手持 、便携 设备 接收 ,称 为D - (e rsr l ii l lme i MBTH T r ta Dgt t da e i a Mu i
I D 种 不 同的 标 准 。而 国 内热 炒 的移 动 电 视 3 方 案 是 S B3 大
Fe u n yDv inMut l ig rq e c iso lp xn )调 制 技 术 ,使 用 了最 新 i ie
的L P D C前 向纠错 编码 技术, 因而可 以更 加可 靠地 支持更
州、成都 、南京 、沈 阳、武汉 、杭州等地 陆续启动 了车载
移动 电视 。车载移动电视 为市 民在出行时提供精彩 、实 时 的资讯节 目同 时,也提升 了一个城市 的整体形象,将成 为 电视行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数字 电视 有美 国的A S T C、欧洲的D B 和日本 的 V
维普资讯
。。


÷


浅 析 数 字 电 视 地 面 广 播 国 家 标 准 D B—T 及 其应用前 景 M H
_ I圜 介 了国字视 面播发现及制 国标DBT 布 _ 绍中数 电地 广的展状 强性 家准M— 颁的 H
在 技 术 上 , 针 对 插 入 强 功 率 同 步 导 频 的 传 统 OF DM
圈 困 圆 圈
案 。现 在 上海 使 用 的是 上海 交 大 的 AD B T 准 , 重 庆 、 T -标
南京使 用的是欧洲 的D - 标准 ,而河南 、青 岛使 用的是 VBT 清华大学 的D - 标准 。 MBT 长期 以来 , 中国 因为缺 少具 有自主知识 产权 的技术 而在 国际竞争 中屡 受牵制, 除了在 国家安全 方面 留下隐患 外,每年还要付 出巨额 的专利费 用, 中国难 以从大 国形 象 向强 国形 象发 生转 变。出于此点考虑 ,而且 为了规范 化市 场应用和满足长远 发展 的要求,2 0 年8 J 0 0 6 F 日, 国家标 3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实践探讨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实践探讨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实践探讨摘要: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广播电视行业基本上步入了全系发展阶段。

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愈加明显,逐渐取代了传统技术,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主导技术。

其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作为数字化技术的直接产物,在实际运用中,具备的价值丰富,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

下面,文章就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具体实践;信号发射引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TMB,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于2007年8月1号成为中国广播业地面电视信号的强制标准。

工信部于2013年联合六大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实施意见》中指出:在3-5年内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实现境内销售的所有电视机都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

然而,由于DTMB信号采用无线电发射台进行覆盖,在楼宇密集的城区,DTMB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信号衰减较大,从而导致终端接收效果差甚至无法接收。

因此,研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DTMB系统原理DTMB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随机化是为保证传输数据的随机性,使得发射信号频谱更为平坦,需要对输入的码流数据扰码。

前向纠错编码FEC由BCH(762,752)和LDPC码组成,5种符号映射关系:64QAM、32QAM、16QAM、4QAM、4QAM-NR。

映射与LDPC码的组合决定了系统的基本性能和传输效率。

采用时域符号的卷积交织技术以提高抗脉冲噪声干扰能力。

采用WALSH序列扩频保护的系统信息传输方式,用于识别载波模式、LDPC码率、映射方式、交织深度[2]。

复用是将系统信息和数据信息组合成帧体数据(3780个符号)。

帧头为PN序列,主要用于信道估计和均衡。

基带后处理(成形滤波)采用平方根升余弦(SRRC,SquareRootRaisedCosine)。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组成 发端调制技术
数字信号源 有线/卫星节目源
本地节目 数据业务
数字发射系统
编码器
地 面
地 面
复用器




天馈、发射塔
数字电视显示 独立显示 一体显示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信源

解码


收端解调技术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国标发端系统框图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国标发端系统框图
国标中其它选项有:交织深度、载波模式、帧头循环、导频插入。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我们已实现的国标参数介绍
总体思路: 继承单载波系统在固定覆盖上的优势,突破单载波系统支持移动接收、单频网的技术瓶颈,进一步 考虑多模一体机的实现完成多载波系统的研发。
• 帧体数据处理:C=1 或C=3780 • 典型帧头格式为PN595,该种格式结构简单,更适合快速同步与均衡,并且保证了低的峰均比 • 三种信道编码码率(0.4、0.6、0.8)均可支持,同时也提供了仅使用0.8码率编码就可以支持高、中、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国标发端系统框图
本标准采用了时域符号卷积交织技术以提高抗脉冲噪声干扰能力。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国标发端系统框图
本标准采用了WALSH序列扩频保护的系统信息传输方式,用于识 别载波模式、LDPC码率、映射方式、交织深度
4个帧体模式符号
32个调制和码率等模式符号
3744个数据符号
国标支持的传输数据率(Mbps)
PN420 PN595 PN945
内码码率 4QAM-NR 4QAM
16QAM 32QAM 64QAM 4QAM-NR 4QAM 16QAM 32QAM 64QAM 4QAM-NR 4QAM 16QAM 32QAM 64QAM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DMB-TH及其应用前景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DMB-TH及其应用前景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DMB-TH及其应用前景郝海兵
【期刊名称】《现代通信》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宇化时代,电视广播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相对于传统的固定接收模式的模拟电视,数字化电视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的质量,而且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和更加方便自由的收看方式.目前,我国数宇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宇电视、卫星传输数宇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3类.
【总页数】5页(P72-76)
【作者】郝海兵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
【相关文献】
1.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DMB-TH简介 [J], 郭育扬;彭泽安
2.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DMB-TH及其应用前景 [J], 郝海兵;张宗橙
3.先声夺人!ADI与凌讯科技欢喜敲响DMB-TH开幕锣业界首款符合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接收机出炉 [J], 任苙萍
4.先声夺人!ADI与凌讯科技欢喜敲响DMB-TH开幕锣——业界首款符合中国数字
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接收机出炉 [J], 任苙萍
5.DMB-TH成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ADI携手凌讯科技先发制人 [J], 宫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1. 引言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和更多的娱乐选择。

而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作为数字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用户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为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

2.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概述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是由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制定和发布的,旨在规范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和设备,提高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 信号传输 - 频率规划 - 传输格式 - 错误修正 - 信号压缩 - 解调与解码3. 信号传输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规定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采用了调幅和调频两种传输方式。

调幅传输适用于近距离传输,而调频传输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媒介等因素,以确保传输质量。

标准中提供了不同距离下的信号传输参数,例如信号频段、传输速率等。

4. 频率规划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对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频率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定义。

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电视节目的需求,制定了合理的频率分配方案,以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和频道间的干扰。

频率规划方案中考虑了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并结合现有的地面传输设施,确保数字电视节目可以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域。

5. 传输格式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规定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格式,包括视频编码格式、音频编码格式和数据传输格式等。

标准对于各种编码格式的要求和参数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确保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质量。

在传输格式的规定中,标准还考虑了不同分辨率和画质要求下的数据压缩算法,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带宽利用率。

6. 错误修正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引入了一定的错误修正机制。

标准通过引入纠错码和差错校验等技术手段,能够在传输过程中自动检测和修正部分传输错误,减少传输产生的误码率。

浅议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

浅议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
大 的商机 。
这 5套标准 中清华的 D - MB T和交大 的 AD - TB T呼 声最高 ,呈 对垒之 势 。 经过 多年 的研 究 、测试 和论证 以及 几方面 利益 的博 奕 ,清华和交大的方案 最终 走向融合 ,2 0 0 6年 8月 1 8日,国家 强制标 准 数字 电视地面 广播传输 系统 帧结构 、信道 编码 和调制 终于 颁布 ,并 已于 2 0 年 8 1日正式实施 。对于标准的推进计划 ,标 07 月 准颁布 以后 ,首要 任务是 在现 有地面 模拟 电视广播
发送端 。数字 电视地 面广 播传 输 系统发 送端 完成 从
信 号 帧 由帧头和 帧体 两部 分组 成 ,两者 具 有 相 同的基 带符号 率 ( . 6 7 5 Ms s 。帧头由 P 序列构 p) N 成 ,采 用 I 路和 Q路 相同的 4 OA 调制 。帧体部分 M
包含 3 6个符号的系统信息和 3 4 个符号的数据 ,共 74 38 7 0个符号 ,长度为 5 0 S 0 u 。
而 不是选 用数 字 电视 地面 广播 传输标 准的 原 因。
的基 础上 ,整体转 换成 数字 电视 广播 ,一 方面是 模
拟 电视 在播 出 ,另一 方面 数字 化也 在同播 ,最终逐 步实 现 由模 拟到 数字化 播 出的 整体转 换 。 另外 ,在 有条 件的城 市地 区 ,开展移动 车载 数字 电视广 播业 务 。数字 电视地面 传输 标准 只是信道 传输 标准 。 同
维普资讯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 术 2 0 年 第 2 08 5卷 第 3期 4~6
浅议 国家数 字 电视地 面 广播 传输 标 准
王 建 亚
江苏省 泰 州市广播 电视 台 网络传输 中心 江 苏 泰 州 2 5 0 I 5 0 2

浅析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及其应用

浅析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及其应用

的 系 统 净 荷 传输 数 据率


8

3 1 日发布
《 字 数

数字 电视 地 面 广播传输 系 统 是 广 播 电视 系 统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不 但 必 须 具 有 支 持 传统 电 视 广 播 服 务 的基 本 功 能 而 且 还

电视 地 面 广 播 传 输 系 统 帧 结 构
“ ”
并 且 清 华 方 案 占据 了 全 国 三 分 之 二 以上 的市 场 份 额


故而

●●
DMB DMB
TH
作 为 国 标 的俗 称 已 在 业 内逐 渐 地 流 行 开 来 实 质 上

_ ● ●● ●●
_

-
_
- ● ●-
●-
-
- 『 -
-
-


T H 是 从 国 标 的众 多调 制 模 式 和 应 用 功 能 中优 选 出 来 的技

数字 声音 广 播 业 务

多 媒体 广 播 和 数 据 服 务 业 务 系 统 要 具 有
数 字 多媒体 电视 广播协 议

Hale Waihona Puke ——DMB T


其 核 心 采 用 了 时域 同
灵 活 的 适 应 性 可 根 据 应 用 业 务 的特 性 和 组 网 环 境 选 择 不 同 的
步 正 交频 分 复 用 (T D S O F D M ) 调 制技 术 和 独 具 特 色 的与 自然 时 间 同 步 的 可 寻 址 多层 帧 结 构 电 视 地 面 广 播 传输 系 统 标准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原理分析与思考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原理分析与思考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原理分析与思考2004-6-2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原理分析与思考李日勤(福建省广播电视局101台,福建省福州市350001)摘要:简要介绍当前三套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原理、性能和对比。

关键词:ATSCDVB-TISDB-T8VSBOFDM中图分类号:TN9343文献标识码:A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无论地面数字电视标准采用哪种模式,都可用如下3个部分来描述:1)信源编码和压缩部分,也称为码率压缩方法或数据压缩的编码。

分别用于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

辅助数据包括控制数据,条件接收控制数据和与视频、音频节目相关的数据。

辅助数据也可独立于节目。

2)复用/传送部分。

是将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流打成统一格式的数据包,并合并组成一个复合数据流。

在考虑传送数据结构时,考虑了各种媒体(如地面广播、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和记录媒体以及计算机接口之间的互操作性。

3)射频/发送部分,也称为信道编码和调制。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附加冗余信息到比特流中,以便在接收时能从受损的信号中恢复出原信号。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数字数据流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然后经上变频形成射频信号。

2美国的ATSC标准1)频道宽度:6MHz2)视频压缩:MPEG-2视频编码MP@HLHDTVMP@MLSDTV3)图像格式:HDTV1920×1080 16∶9SDTV704×480 4∶34)音频压缩:Dolby AC-3音频编码5)复用方式:MPEG-2系统TC码流6)数据随机化:16位PRBS7)信道外码:RS码(207,187,T=10)8)外码交织:52RS块交织9)信道内码:网格编码(TCM)(码率2/3)10)内码交织:网格交织11)调制技术:8VSB调制12)总码率:1928Mbit/s(6MHz)13)载波数:单载波14)接收门限(C/N):15dB15)传输方案:8VSB传输方案16)特征:抵御电气干扰能力强有效的覆盖区域不考虑移动接收辐射功率峰值/平均功率(PAR70dB)注:根据1999年5月国际电联(ITU)公布的文件11A/65E。

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及其移动接收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及其移动接收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及其移动接收技术应用前景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出台后,清华的多载波方案与交大的单载波方案在国标中融合成为一种系统可选项,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及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TMB,探讨了DTMB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移动接收技术的发展前景。

数字电视系统数字电视(DTV)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

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网络传输和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数字电视系统根据其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划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广播(DTV-C)系统。

DTV-C利用光缆与同轴电缆传送数字电视节目,用户通过机顶盒+模拟电视接收机或数字电视接收机观看电视节目。

在有线电视广播中还可利用ADSL或LAN接入网作为上行通道,提供点播电视(VOD)等交互业务。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TV-S)系统。

DTV-S利用广播卫星提供的传输通道,转播或对用户直接播送数字电视节目。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TV-T)。

DTV-T亦称移动电视。

DTV-T通过电视塔发射,用户用天线接收电视节目。

现在城市里已很少有家庭用天线收看电视,故该系统主要用于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中播放广告、通知或实时转播电视节目。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及关键技术国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出台2006年8月18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正式获批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

这个被业界称为DTMB的标准融合了清华方案(DMB-T)和上海交大方案(ADTB-T),具有自主创新的特点。

DTMB采用了多项利于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适用于固定和移动两种数字电视接收模式,并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有利于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地面广播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分析

地面广播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分析
THE APPLICATION
应用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对于信息获取及娱乐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广播电视行业不断更新数字电视技术。而地面广播数字电视技术,不仅具有价格低廉、实现 移动接收等优势,更因其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成为现阶段数字电视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信号传输技术形式。本文分 析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特点, 并对其在数字电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说明, 旨在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地面广播技术;数字电视
182

2.2 在手机电视中的应用 在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随着人们 生活习惯地变化,手机拥有量的递增, 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应用于手机之 中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现阶段,手 机运转内存与储存空间的增大,为广播 技术与手机的融合创造出更加有利的条 件。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无线电视 信号接收的装置趋于芯片化,能使手机 电视满足以往数字电视具有的绝大部分 功能、服务与业务。且由于网络技术的 大力发展,手机接收芯片,能够接收到 与之相对应频率的电视节目,这也促进 了手机产业的发展。 3 结语 现 阶 段, 地 面 广 播 技 术 所 涵 盖 的 范围已扩大到移动通信及多载体领域。 同 时, 随 着 电 视 地 面 广 播 技 术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其 必 然 会 进 入 以 往 无 法 触 及 的 领 域 与 环 境, 为 人 们 的 生 活 提 供 更 多 更 丰 富 的 服 务, 也 必 将 引 领 全 新 的 媒体播放潮流。 参考文献: [1] 李军辉 , 郁桦 . 数字电视地面广 播技术及应用分析 [J]. 科技传播 ,2011(8):5. [2] 王文丽 .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 的应用分析 [J]. 科技传播 ,2011(21):163. [3] 马卫 .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 应用分析 [J]. 现代交际 ,2015(1):110.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

数 字 电视时代 , 电视本 身也 是数 据 的一种 。数字 电视 地面广 播 (TB 的 D T) 应用将 会带 动除 电视 以外的其 他业 务, 首先数字 电视 出现在 移动 交通 工具上 , 随着 移动 电视 的面世, 传统 的 电视 覆盖理 论被打破 了 !电视将无 所不在 !中 国 数字 电视 地面广 播 (TB 已经进入 了实施 阶段, DT ) 同时开创 了传 统无线 电视 的一 种全 新应用 : 动接 收 。随着 该业 务被 大众接 受 , 逐步扩 大到 移动 载体 。随 移 又 着 电池容量 和视频 压缩 技术 的发展 , 车载 发展 到个人 手持 终端 。 从 随着 终端 产 品 的发展, 其他业 务又将 得 到发展 数字 电视 地面广 播 (TB 技术 在更大 程度 DT) 上给传统 的收看 电视 方式 带来新 的变化, 育着创造 一个新 的移动 电视市场 的 孕 机遇 , 应用 前 景将 更 加深 远 。 其 1 数 字 电 视 地面 广 播 ( DTTB: gt l T lvs o T r e t il Di ia me iin e r s ra
3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及标准
国外主要 有三 种数字 电视 地面 广播标 准 : 洲的D B 欧 v —T(i ia ie D g t lVd o B o da t n —T r et i 1 、 国的A S A v ne T lv so y tm r a c sig er s r a) 美 TC(d ac d ee iin S se s Cm it e和 日本 的 ID om t e) SB— T I tg a e e v ce ii a r a (n e r td S r i sD g t lB o d— c sigT r et i 1 ( at n e r sr a) 综合 业务数 字广播) 。 D B T 欧洲 D B V— 是 v 系列 标准 中较新 的一 个标 准 ( 此外还 有有 线数 字 电视 标准 D B—C 以及卫星 数字 电视标 准 D B— S, 是最 复杂 的 DB 输系 统 。 V , V )也 V传 此标准 是 19 年 2月批准 通过 的 。DB— T 准 的核 心是 ^E 98 V 标 肛 G一 2 ) 数字 视音 频压 缩 编码 , 用 编码 正交 频 分 复用 C0 DM( ed 0rt 0 采 F C d 0 h 0g nal F eu ny i iinM l ilxn ) r qe cDv s o utp e ig 调制 方式, 适用于 大范 围多发射 机的8载 k 波 方式 。为高清 晰度 电视 (DV 信 号传输 提供 大于 2M p 的净荷 码率 , } T) l 0bs 支持 简单天 线室 内固定接 收 。为标准 清 晰度 电视 (DV 信 号传输 提供 大于 5b s ST) M p 的净 荷码率 , 能在 车速 移 动条 件下 支持 移 动接 收 : 有 单频 组 网能力 。 并 具 随后 , 针对 D B T D g t l v d o b o d—c s i g T r e t i 1 在 v — (iia ie ra a tn er s ra ) 移 动接 收中 的不足, 们提 出 了一种 D B— H的制式专 门用 于移动 接收 。D B 人 V V H Dg t lv d ob o d at n a de d , 过地 面数字 广播 网络 向便 (i ia ie r a c s i n h l )通 携 / 持 终端 提供 多 媒体 业 务所 制定 的 传输 标 准 。 手 该标准 是 欧洲 的数字 电视 标准 D B— T的扩 展应 用 。和 D B— T相 比, V V DB— H 端具有 功耗 更低 、移 动接收 和抗 干扰性 更强 的特 点, V 终 因此 该标准 适 用 于移动 电话 、手持计 算机 等小型 便携设 备通 过地面 数字 电视 广播 网络接 收 信号 。也可 以说 DB— H V 标准 依托 DB— T 输系 统, V 传 通过 增加一 定 的附加功 能和 改进技 术使 手机等 手持 便携设 备能够 在 固定和移 动状 态下稳 定地 接收广 播 电视信 号 。 我 国地 面数字 电视传 输标准 于 2 0 年 8 l 06 月 8日颁布 (B 00 G 2 60— 2o ) o 6, 并 自20 年 8 1 正 式实施 ( 0 7 月 日起 国标地 面数字 电视 标准简 称 为D M ii a T B Dg t l T r e ti lM l i e r s r a u t —m d a B o d a t n 。较早 时也称 为 D ~ T ) D B e i r a c s i g 皿 H 。M T 采 用 了 P 序 列填 充的 时域 同步正交 频分 复用 (D H N T S— O D ) FM 多载波 调制 技 术, 这种独 特 的先进技 术有 机地将 信号 在 时域 和频 域的传 输结 合起来 , 在频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应用分析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应用分析

定在某个地方才能看,由于数字 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保障,车 载移动 电视可 以在时速不超过1 2 0 公里 的情况下 ,接收到 电视 节 目并稳定流畅地播放 。我国在2 0 0 2 年推出了公交车移动 电视 服 务 ,上海 因此 成 为 我 国第 一 个公 交 车 上有 移 动 电视服 务 的 城 市 , 同时 也成 为 世 界第 二 个 普 及移 动 电视 的城 市 。 自此 ,我 国 正式进入数字 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应用的实施阶段 。 上海是继新加坡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普及移动 电视的城市 , 并组建了经济 实用 的数字 电视地面广播单频 网,覆盖率在9 0 % 以上 。移 动 电视 技 术 的关 键 在 于移 动 接 收 , 即车 载 高速 移 动 接 收,接收情况如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车速变化 、环境 变化 ,同时多普勒效应频率变化也会对接收情况有一定影响 。 其中,多普勒频移和动态 多径 问题 是移动接 收需要解决的主要 问题 。我 国一直在研究适合 自己的数字 电视地面广播标准 ,我 国的D T T B  ̄ ] J 定原则为:传输信息量大,抗干扰 能力强,兼容现 有模拟广播电视 ,灵活性强,具有可扩展性 。 ( 二 )手机 电视 电视 可 以说是最大 的媒体 ,如今 电视也在不 断地与手机 相 融 合 , 让 人 们 无 论 在 什 么 地 方 都 能 看 到 电视 节 目, 如 电子 报纸 、商 务电视、新 闻和购物 等,这不仅可 以增 加 电视业 的 收入 ,将 电视节 目浓缩在重量 轻、体积小 的产 品中成为 了可 能 ,电视广 播节 目内容也 因为数字 电视地面广播 技术与通信 技术 的融合变得更丰富 。手机 电视 的节 目码 率较 低 ,主要 是 因为其屏幕大小受限制 ,因此在D V B - T 的I P 数据广播下 ,由于 带 宽仅 占1 o 0 K H z 到3 8 O K H z 之间 ,所 以如果 电视频 道为8 M H z , 则 可 以传 送 2 5 N8 o 套 电视 节 目 。然 而 地 面 电 视 广 播 每 个 节 目 所 占带宽约2 — 5 M H z ,同样 为8 M H z 的电视 频道 ,地面 电视广播 只能传送3  ̄ J 1 4 套节 目。虽然D V B — T 在便携、移动和 固定接 收方 面都有较为 出色的性能,但 如果用于手机接收地面D T V 信 号就 会 存 在 性 能 、 功 耗 和移 动 网络 是 否 能 够 灵 活 设 计 等 问题 。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介绍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介绍

帧体数据块复接系统信息后, 个子载波调制。 帧体数据块复接系统信息后,用C个子载波调制。有两种工作模式:C=1或C=3780。 个子载波调制 有两种工作模式: 或 。 在载波数C=1模式下,作为可选项,对帧头和帧体经过组帧后形成的基带数据在±0.5符号 模式下, 在载波数 模式下 作为可选项,对帧头和帧体经过组帧后形成的基带数据在± 符号 速率位置插入双导频。在载波数C=3780模式下使用频域交织,将调制星座点符号映射到帧 模式下使用频域交织, 速率位置插入双导频。在载波数 模式下使用频域交织 体包含的3780个有效载波上。 个有效载波上。 体包含的 个有效载波上
20
20
三、国标中接收技术介绍及固定覆盖性能
21
21
国标交大接收技术介绍
交大接收技术基础: 交大接收技术基础: • 简洁有效的数据结构 :
– 数据结构以“帧”为基本单元,包括帧头(确知信息)、加强保护的系 数据结构以“ 为基本单元,包括帧头(确知信息)、 )、加强保护的系 统信息、经高效编码保护的数据信息。 统信息、经高效编码保护的数据信息。 – 帧头应该选择具有伪随机特性的序列(PN),插入的周期应该在500微秒 帧头应该选择具有伪随机特性的序列(PN),插入的周期应该在500 ),插入的周期应该在500微秒 毫秒之间,序列长度应大于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级数, 到1毫秒之间,序列长度应大于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级数,这样既保证了传 输效率,又能够提高抗信道动态衰落的能力。 输效率,又能够提高抗信道动态衰落的能力。 – 正交序列联合扩频序列的方式来保护传输中的系统信息
• 频率规划要求 :
– 抗模拟同/邻频干扰能力、抗数字同/邻频干扰能力高低将决定频谱规划的有 抗模拟同/邻频干扰能力、抗数字同/邻频干扰能力高低将决定频谱规划的有 效性,以及能否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效性,以及能否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科技创新导报S T y I 2007N O .35Sci e nc e a nd Tec hno l o gy I nn ov at i on H e r al d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8月31日发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简称“国标”),即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正式出台。

至此,中国多年的标准之争终于告一段落,地面数字电视打上了真正的中国烙印。

同时,国标的公布也标志着中国的广播电视数字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国标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电视广播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数字电视广播及其相关产业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该标准的成功发布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功范例。

1国标系统简介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是广播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必须具有支持传统电视广播服务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要具有适应广播电视服务的可扩展功能。

系统要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并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系统发送端完成从输入数据码流到地面电视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其原理如图1所示。

其定义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送端完成从输入数据码流到地面电视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

输入数据码流经过扰码器,前向纠错编码,星座映射与交织后形成基本数据块,与系统信息组合后,经过帧体数据处理形成帧体,与相应的帧头复接为信号帧,根据帧地址组帧单元构建与绝对时间日、时、分、秒同步的复帧结构,再经过基带后处理转换为基带输出信号,经正交上变频转为射频信号。

系统的数据帧结构是一种具有自主技术特点的多层结构结构,它的特点是帧结构与自然时间同步的、可寻址的、灵活的分层。

在设计如何选择调制方式,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尽管64QAM 调制器可用码率大,但是64QAM 标准不支持移动电视,所以设计时不能选用。

而QPSK 调制方式(4QAM )可用码率只有5.53M bps,只能传一套节目,这显然不是我们的理想要求。

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模拟通道传送8~12套节目。

因此,考虑选用16QAM 调制方式,它可用的码率为14.75M bps 。

如果用一个5M b p s 的码流传送移动电视,用800Kbps 的码流传送其它节目,这样,可以实现在一个模拟通道传送12套以上的节目,一个频点的发射既支持移动电视和移动多媒体接收,又支持固定用户的接收。

2D M B -TH 的特点DM B-TH 方案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 )为基础,采用了PN 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 i m e D om a i n Sync hr onous O r -t hogona l Fr eque ncy D i vi s i on M ul t i pl ex,T DS -OF DM )调制技术。

DM B-TH 是已经公布的国标的一套技术实现方案,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没有任何政策和专利技术风险,技术上完全能够独立运行,符合国标的发射端、接收端的设备产业化已趋近成熟。

DM B-TH 数字电视广播网与数字有线电视网之间是互补关系,它以其技术特点专攻有线网络无法企及的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和广大城郊、远郊乃至边远农村住宅固定接收市场,对促进中国广电行业数字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DM B-TH 数字电视广播是一种高科技的新型媒体,是一种数字无线宽带广播网。

它可以建立在现有模拟电视广播设施的基础上,搭建容易,投资较小。

建设一个同样用户规模的省级网络,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的建造成本仅仅为有线电视数字网的几十分之一左右。

此外DM B-T H 无线网络的维护成本也大大低于有线电视网络。

由于采用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 -OFDM )技术,可利用较大的传输码率实现移浅析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及其应用许柏松张宗橙(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南京210003)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的颁布,分析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的传输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其产业化成果。

关键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标(G B)DM B-TH 中图分类号:F29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07)12(b)-0178-02动接收,从而使地面广播的应用范围和形式大大增加。

此特性使运营商能够获得新的高价值媒体功能,并可开发出高端便携用户群。

由于播出码率高,可以提供许多新的服务,如多媒体互动节目、远程教育、股票行情、交通信息等等。

收费模式及赢利模式也将随之改变,除了传统广告收入之外,还有增值服务费等新的收入来源。

3D M B -TH 产业化成果DM B-T/H 方案历经三次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专家评估、方案论证)、三代(功能、测试、产品化)样机研发、三代(测试、试用、产业化)专用芯片开发、三种(密集楼群地区、中小城市、现代化都市)场地试验、三个(全国广电标委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工程院)专业部门评估等阶段,并已通报国际电联,技术已经成熟。

发端产品。

DMB-T H 广播发射机已有产品供应市场,生产DM B-T H 广播发射机的国内企业有北广电子、清华吉兆、成都凯腾四方等公司,它们分别占据国内电视广播发射机市场份额的头几名;国外著名企业有日本东芝、德国RS 。

北京数码视线公司、日本芝测公司已生产出高水平的激励器和调制器。

生产D MB -T H 单频网适配器的有加拿大UBS 公司、清华大学安彩信息技术研究所。

收端产品。

目前能够提供D M B-T H 数字电视一体机的大型骨干企业有:长虹、康佳、创维、海信、三星等,这些企业覆盖国内彩电生产量的70%以上。

接收机顶盒不仅包括长虹、康佳、海信、L G 、三星等厂家的高清机顶盒,还有天柏、九州、金网通、高斯贝尔、万利达、清华同方、江苏银河、P B I 等数十厂家的高、中、低档的固定、移动接收机顶盒及便携接收设备。

这样既能满足高端城郊移动接收的需要,又能顾及低端农村固定接收的需求。

测试设备。

德国的RS 公司已经研发成功了测试DM B-T /H 发端信号的EF A 系列测试设备,测试DM B-T/H 接收信号的SFU 测试设备也已经投放市场;安捷伦等国际一流的广电测试设备供应商都会很快提供DM B-T /H 的测试设备。

DMB-T /H 接收设备的测试已经可以在国家信息产业部所属的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

地面传输标准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地面数字电视国标D MB -T H 技术方案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范围,能真正实现城市-郊区-农村全覆盖和移动便携固定接收多功能应用。

国标DM B T 克服了外国标准的一系列缺陷,以图传输系统框图17ci ence a nd ec hnol og nnova t i on Her al d---H 1学术论坛2007N O.35Sc i e nc e an d Tec hno l o gy I nn ov at i on H er al d科技创新导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生物圈。

但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消失所引起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如何处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

政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关键作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双重属性,即公共物品和经济资源,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社会有关行为,进而实现保护目标。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至目前已初步构建起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新问题不断出现,现行政策体系也显现越来越多的问题[1]。

因此,进行政策调整和创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最紧迫任务,通过政策研究为政策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学术界重要的使命,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之所在。

1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当前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形势,许多物种面临濒危和灭绝、热带雨林大面积消失、野生生物栖息地丧失、生物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情况也相当严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我国面临的问题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物种受威胁和灭绝严重、遗传种质资源丧失严重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措施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1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至1995年底,全国建立了799个自然保护区、512个风景名胜区、755个森林公园。

初步形成了全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网络,有效地保护了一批具重要科学、经济、文化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8%,风景名胜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l%。

已建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5个,面积37.8万hm2。

在生态建设上,国家投人大量资金,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植树造林工程,动员全民植树造林,初步做到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逐年增长,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2.2物种多样性保护措施物种保护措施主要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至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自然保护区284个,面积1904万hm2,国家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大多数种已得到保护。

其中,已建立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14个,面积1800万hm2,其中许多自然保护区是专门保护某一动物或几种动物,建立了16个专门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20多个保护鹤类和10多个保护天鹅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得到恢复和增殖。

2.3遗传多样性保护措施我国建立了一批遗传资源保存设施,例如,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建立了微生物菌种保存库,收集保存活菌90000多株,在上海、昆明建立了野生动物细胞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北京建立了药用植物种质保存库,保存了900种药用植物;中国农科院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容量达40万种质材料的大型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库,保存有30多万份作物种质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