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明湖居听书》教案 语文版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家老舍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评书艺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体验评书艺术的魅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明湖居的环境和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明湖居听书》课文内容。
(2)分析老舍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欣赏评书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北京方言和土语的理解。
(2)评书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明湖居听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评书艺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评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等活动,体验评书艺术的魅力。
(2)学生谈感受,分享心得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积极性。
(2)学生朗读、表演等能力的展示。
2. 作业完成情况:(1)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习成果:(1)学生对评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2)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
2. 写一篇关于评书艺术的心得体会文章。
3. 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艺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明湖居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听书能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理解听书内容,提高听力技巧和听力水平。
•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听书能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听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文化素养:学生能够通过听书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人物,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背景介绍明湖居听书是一个在线听书平台,提供各类精彩的有声图书资源。
本课将通过明湖居平台提供的《西游记》有声读物进行听书教学。
2. 教学材料•明湖居平台提供的《西游记》有声读物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声读物的优点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步骤二:阅读指导•提醒学生在听书之前,可以先简要了解书籍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阅读期望。
•引导学生注意听书的技巧,如注意集中注意力、提前预测故事走向、理解语速和语调等。
步骤三:听书过程中的教学•分段播放有声读物,每段结束后进行简短的讨论和理解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物形象、情节走向、主题等。
步骤四:听后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听后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思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学习评价•通过听后讨论和总结的质疑和回答,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
步骤六:作业布置•布置学生进行听书感想或读后心得的书面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进行思考和表达。
4. 教学方法•导入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分段播放法:将有声读物分段播放,每段结束后进行讨论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对话互动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5. 评价方式•学生听书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回答和观点表达记录。
•学生书面作业:评价学生的书面作业,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说课稿语文版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红楼梦》:另一部中国古典名著,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4.请结合《明湖居听书》的内容,谈谈你对古代社会生活场景的认识,以及这些场景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5.请以《明湖居听书》为例,谈谈你对文学作品鉴赏的理解,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1.标题:《明湖居听书》
2.主要内容:
-故事情节:茶馆景象、听书活动、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老残、说书人、听众
-社会风俗:茶馆文化、听书习俗、社会风貌
1.在讲解文章中的古代社会风俗和人物形象时,采用更多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采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加强对学生作业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重要段落。
(2)理解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明湖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2)理解作者对明湖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明湖居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与明湖居相关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2)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5. 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文章重要段落。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文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其在人物分析、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章中的问题。
《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
《明湖居听书》语文教案(一)学习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二)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辞上的作用。
(一)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是怎样侧面进展了细致的描写的?分析: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衬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
先写戏园的盛况:白妞说书本来是下午一点才开始,可是老残进园子时,才不过十点,这个大戏园子已经坐得满满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个钱,才弄了一条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到十一点,那些一向等他们到齐了才准开演的官员们,也都提前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来了,不到十二点钟,几张空桌俱已满了,还不断有人来,只好搬张短凳,安插在夹缝中。
来的人有当地官员,有生意人,也有读书人。
来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话都听不清楚。
作者通过这一张时间表,一个人物分析,几笔动态描写说明了以下几点:(1)说明在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们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
这就有力地衬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
(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
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
(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肃静埋下了伏笔。
一个是“什么都听不清楚”,一个是“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两相对照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再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
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也是从两方面入手:先描绘她的外貌,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
听了她的演唱,就觉得“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说课稿语文版
《明湖居听书》说课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选择了《明湖居听书》,希望能够贴近二期课改的要求。
一、学情分析所教授的是特色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难识本质;他们对记叙文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明湖居听书》是语文新教材一篇讲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技艺超群”。
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是一笔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文虽然选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从美文的角度节选的。
本文想象丰富,语言绚烂;大量使用比喻,成功运用映衬,把王小玉说书的魅力传递得淋漓尽致,与林嗣环的《口技》前后呼应,正好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拓展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2.学习目标基于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课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自然感悟语言的魅力,体现课堂的“语文味儿”。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文学音乐艺术的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无形音乐的传神描写。
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依照“归真、求美、移情”的心理过程,借鉴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我播放了一段音乐。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了解古代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说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了解古代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说书艺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2)讨论作者在表达技巧上的运用,以及说书艺术的特点。
4. 分享成果(1)各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全班同学共同总结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说书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本节课学习的精彩片段。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说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积极性、讨论投入程度等。
2. 理解与应用能力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明湖居听书》内容的理解深度以及对说书艺术特点的掌握情况。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明湖居听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明湖居听书》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3.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的分析。
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明湖居听书》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
(2)引导学生对明湖居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明湖居听书》。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回答问题。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学生朗读并翻译。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并进行例句演示。
(3)学生练习使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明湖居相关的情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生词和短语进行写作。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对明湖居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体会。
《明湖居听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3.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把听觉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的特点。 2.体会正面铺陈和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理解文章把听觉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教学目的 一、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 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二、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 教学设想 一、环境描写的学习重点放在多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 写”上。 二、有条件的,组织观看电影《骆驼祥子》或录像片。 三、教时安排:三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 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 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 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 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 谴责小说。 2、刘鹗,字铁云,江苏人。1888 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庚 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 里。 三、提问讨论 1.白妞出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什幺? 明确: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以此烘托白 妞的高超技艺。 2、提问:对于戏园子都有哪些描写? 明确:一方面写戏园内座无虚席,无处落脚,观众之满,座位之贵,衬托 下文演唱的精彩;另一方面写戏台上有哪些道具(一张半桌,一面板鼓,两个 铁片儿,一个三弦子,两张椅子),道具简单,反衬出下文演员演唱技艺的高 超。
初中语文 9下册 第2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字,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4、识记小说文体⑴概念:⑵小说三要素有哪些?㈡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鼓铮铮()遽()发周匝()霍()然花坞()偌()大看()座作()揖㈢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合作探究】一、文章结构(共四部分)第一部分(1-2):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书场的盛况?2、为什么要描写戏院盛况?(或描写戏院盛况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3-5):1、白妞出场前,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琴师的弹琴————2、作者写黑妞从和两方面来写,目的在于什么?3、白妞出场前,作者描写了戏园子里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4、写琴师的弹奏,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5、作者在完成环境的精心设置后,着力描写白妞演唱艺术,主要是描写和描写。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重点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教学难点】用感受和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声音【教学方法】欣赏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本文《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唱”。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明湖居》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听书的方式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明湖居》的内容。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听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一本《明湖居》有声读物或录音机等播放设备。
2. 一份《明湖居》原著及注释资料,以便于辅助讲解和答疑。
3. 课堂展示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4. 学生作业本或笔记本等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老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明湖居》这部小说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老师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明湖居》的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第二步:听书1. 老师将《明湖居》有声读物播放出来,让学生认真倾听。
2. 在听书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总结,并加以点拨和讲解。
3. 听完一段内容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验,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三步:阅读1. 在听书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原著或注释资料,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读后感或笔记等记录方式。
第四步:讨论1.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明湖居》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 通过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明湖居》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做阅读理解题等。
2. 通过作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听书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明湖居》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听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说课稿语文版
现在,让我们来一场小型的研讨会,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自然景色和民间艺术描绘得如此生动?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作者对民间艺术的尊重和传承的体现吗?
-如果让你用一种修辞手法来描绘你心中的明湖居,你会选择哪一种?
-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创作实践,巩固所学(15分钟)
2.分析课文中作者对明湖居的描绘,结合你对民间艺术的了解,谈谈你对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
作者通过对明湖居的描绘,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我认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和保护。在现代社会,民间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我们可以通过创新、融合等方式,让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民间艺术。
2.教学难点: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写作技巧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表达的理解,如“明湖居”、“说书”等词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分析作者情感态度的细微变化,如何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与尊重。
-例如,课文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境描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修辞和情感表达是一大挑战。教师需通过实例分析、对比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国画、剪纸等,调查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访谈艺术家或观看表演等方式收集资料。
-比较阅读:让学生比较《明湖居听书》与其他拓展阅读材料中的自然描写和艺术表现手法,分析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初中语文 9下册 第2单元 6.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说书场面和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揣摩课文特殊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1、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两方面烘托人物形象;2、品味特殊的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简单运用特殊的比喻描摹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方法】故事激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学前准备】1、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要求:查字典或运用课文下面的注解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鹗.气味铮铮鏦鏦....羯.鼓遽.俱煞熨.伏贴恍.如骋.余音绕梁戚戚..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搜集刘鹗和《老残游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
有一年,韩国突然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
韩娥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
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
于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
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
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昨天让大家回家搜集了一些刘鹗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交流下。
(用PPT显示重点文学常识。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老残游记》共20回。
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在老残的游历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丑恶社会现实。
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以“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讲解《明湖居听书》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学生阅读《明湖居听书》原文,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明湖居听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
2. 解释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语气。
2. 学生自主查阅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3. 教师讲解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例句应用。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 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2. 学生自主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教师讲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第四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明湖居听书》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学生自主总结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第五章:文化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所反映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明湖居听书》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
2.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明湖居听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了解《明湖居听书》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明湖居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明湖相关的诗词或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湖居听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语音标准、节奏分明。
随后,挑选学生进行背诵,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明湖居听书》。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明湖居的作文。
3. 调查了解更多关于明湖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湖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作文等方面。
2019年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6 明湖居听书
6 明湖居听书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作者用生动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和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理解和学习描写声音的能力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二、听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本文结构图:时间: 次日九点钟以后地点: 明湖居人物: 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 黑妞、白妞)事件: 听书( 唱书)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一)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演唱,观众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
1、戏院盛况(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
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写琴师用先抑后杨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讲解作品背景,了解明湖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刘鹗及其作品《老残游记》。
2. 学生阅读课文《明湖居听书》,了解明湖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第二章: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
2. 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第三章: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明湖居听书》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理解文中描述的明湖居景象及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文中描述的明湖居景象及人物形象。
第四章: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2. 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评价。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评价,进行讨论交流。
第五章: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明湖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展示。
教学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与明湖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或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语文版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一、导入新课师: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
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
70年代中期,欧洲某乐团深入中非一部落为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小夜曲感动得如痴如醉!上世纪末,当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禁不住老泪纵横,说自己因此“触摸到了俄罗期民族的灵魂”。
现在,让我们也来聆听这首《如歌的行板》吧。
(放录音。
学生很快便沉浸到音乐之中,这正是选择该乐曲作为导入音乐的缘由。
这段音乐情感极其浓烈,听者极易受到感动。
)师:此后不久,在中国有一位名叫刘鹗的奇人也被一段音乐陶醉了,请看《明湖居听书》。
(板书课题)二、把握课文框架师:请同学们游览全文,思考一下:本文写了几处音乐表演?重点写谁?(学生迅速浏览,并在书中圈点勾画。
已经进行预习,所以很快便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本文总共描写了三个人的表演:一位丑陋的琴师的弹琴,一位名为黑妞的姑娘的演唱和白妞的精妙绝伦的表演。
重点是写白妞。
师:那琴师和黑妞在文中能起什么作用?生:烘托陪衬白姐。
师:请具体解释一下。
生①:琴师弹奏技巧纯熟,“入耳动心”,如此高明的琴师必有高超的歌手才会相称,他为白妞的演唱做好了铺垫。
生②:(补充)琴师弹琴时,“人也不甚留神去听”,这节文字后文王小玉出场时“满园子里便雅雀无声”形成强烈的对比。
师:那么写黑妞的作用呢?生③:黑妞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令人听了“以为观止”,但这样精彩的表演仍然“比白妞差多远”,可以想像白妞的演技定然是炉火纯青。
师:除了用人来衬托王小玉说书,文中还用了哪些内容陪衬?(加重语气,暗示可从另一角度考虑。
学生思考。
片刻,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④:文章开头写戏园子挤满了人,有官员、读书人、市民、生意人,下午才演出,不到十点就满座了,以致于老残要小小地行个贿(众笑)才得到一个小凳子,说明大家都是慕王小玉之名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湖居听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说书场面和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揣摩课文特殊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两方面烘托人物形象;
2、品味特殊的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简单运用特殊的比喻描摹生活中的声音。
【学前准备】
1、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要求:查字典或运用课文下面的注解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
鹗.气味铮铮鏦鏦
....羯.鼓遽.俱煞熨.伏贴恍.如骋.
余音绕梁戚戚
..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搜集刘鹗和《老残游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
有一年,韩国突然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
韩娥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
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
于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
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
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昨天让大家回家搜集了一些刘鹗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交流下。
(用PPT显示重点文学常识。
)
刘鹗 (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老残游记》共20回。
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在老残的游历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丑恶社会现实。
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以“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几处表演?你能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吗?哪处是重点?
(琴师演奏、黑妞演唱和白妞表演,其中,白妞的表演是文章的重点。
)
2.既然白妞的表演是重点,为什么还要写琴师和黑妞的表演呢?你能结合文章中具体描写他们的语句谈谈吗?
琴师:外貌丑陋轮指弹奏抑扬顿挫,不同凡响
黑妞:外貌装束朴实演唱叹为观止,精彩动人
作用:为白妞的出场作铺垫,侧面衬托白妞演唱的精彩绝伦。
3、除了琴师和黑妞还有没有写别人?怎样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观众:开场戏园挤满了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慕名来看白妞演唱
白妞出场——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静
演唱后的评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作用:从侧面渲染白妞演唱技艺的精湛。
正因为如此才让这么多人为之沉迷。
4.总结:文章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描写,为的就是在白妞出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加渲染出白妞的风采。
三、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千呼万唤始出来”,读到这里,大家肯定迫不及待想揭开那层神秘面纱,看看白妞究竟是何许人也?别着急,白妞出场了!
1.听老师范读白妞出场、演唱两段(第四、五段),圈划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谈谈感受。
2.交流与朗读。
(要求:发言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语句,重点语句采用带读、分男女生轮流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反复体会比喻的妙处。
)
重点语句:
⑴“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外貌描写),写出了白妞虽貌不惊人,却有着非同凡人的风度
和神韵。
⑵“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神态描写)写出了白妞未曾出声,光是眼神就已摄人心魄。
以比喻突出了她眼神的清澈纯净、明亮光泽、圆润灵动,闪烁着惊人的气质。
⑶“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运用比喻,从感觉上写出了白妞演唱初段的酣畅淋漓。
⑷“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这些把白妞的高音部分声音的魅力渲染到了极点,转瞬即逝、过而难留的音乐整体化,构成了一幅一层高过一层的山峰立体图;“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写出声音轻快、曲折、宛转、回环往复的特点;“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无色火光,纵横散乱。
”写出演唱纷闹繁多,形色兼备的美妙特点。
这四个比喻都从视觉的角度展现了白妞演唱过程中声音的跌宕起伏,突出了白妞的卓绝的技艺。
⑸“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从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设喻,写出歌声的和谐悦耳、活泼热闹,和其它乐器相配的效果。
3.总结:如此参差错落、美妙动人的演唱在刘鹗的笔下被显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接一个的比喻让我们应接不暇,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可见比喻有化枯涩为灵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
它将丰富的联想与人的各种感官结合,把人体的不同感觉从不同角度展现听觉之美。
如果说王小玉演唱精彩绝伦,那么刘鹗的文采则将这种精彩推上了无可攀比的颠峰!
四、深层体验,学以致用。
1.既然比喻能使我们的文字变得灵动,富有生命活力,那么,不妨让我们当场实践实践,试着自己创作。
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两句比喻句描摹这段曲子。
(PPT播放多媒体音乐)
2.创作与交流。
(选择一两个同学的作品点评。
)
五、总结全文。
1.学生总结,谈课堂收获。
2.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不但又一次感受了中国古代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同时,也欣赏了和民间技艺同样富有魅力的中国古典名著的语言艺术。
希望同学们能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多关注中国古典艺术瑰宝,让它们开启我们的智慧,美化我们的心灵!
六、作业设计。
(PPT出示,全班齐读)
1.积累语言:将今天课堂上划出的运用比喻描写白妞的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每人至少背诵三句)。
2.片段写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音乐、表演扣人心弦,请你发挥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你最印象深刻的一段,展现它的迷人魅力。
要求:⑴运用比喻;
⑵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至少两种);
⑶字数:不少于180字。
附:板书
明湖居听书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