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所选的五篇文章包括了新闻、小说、战地通讯、散文、书信等多种体裁。

通过学习这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使学生认识战争中所体现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材对本单元阅读提出以下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语言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一封信,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对圆明园给予高度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中国的极大尊重和同情。

文章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是明确的,这虽是本文的重点,但却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如果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内容,无疑是一种浪费。

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难点是一些重点词语、语句的深刻理解;对于执教者来说,通过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本文的教学发挥最大的价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1课时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内容预览: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及课时初中二年级、两课时四、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投影、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五、教学方法激趣法六、教学步骤1、课文导入(两则驴的故事)目的:通过两则驴的故事的讲述,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用多媒体投影打出本课的题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并向学生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作者雨果的简介(此处用PPT的形式)目的:使学生对作者雨果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总体的认识。

3、字词的检测(请学生上来标注字词读音,并用实物投影出来)zhuì chóu fà láng piē xīqiè cái缀满绸缎珐琅瞥见晨曦箱箧制裁4、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5、教师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通过以上的内容,检测学生预习课文的效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6、过渡并转入本课重、难点的教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1)请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用PPT展出)阅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问题一: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问题二: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问题一答案:总评:“世界奇迹”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分说:②具体讲述园中之物⑶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亚洲文明杰作说明:教师在归纳学生答案同时用PPT展出巴特农神庙以及圆明园景物(包括有名园概况、名园风光、名园奇珍等),务求使学生能在感性及理性两方面理解课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六、探究雨果高尚的情怀
提问: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神)
七、拓展迁移
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你认为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教学
难点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课件
学习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
内容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文
1、观看圆明园图片2、简介写作背景和写作缘由
二、简介作者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北大培文实验中学电子备课用纸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学习反语的修辞,体会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感受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教学
重点
1.学习反语的修辞,体会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2.感受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4.
利用所学知识,学生自主阅读类似文本,或者深入调查类似事件的历史资料,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表达,通过小组演讲或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资源Leabharlann 9.电子版文本或者印刷版教材。
10.相关史学资料或者文献。
六、教学评价
11.掌握英语表达能力;
12.对文化意识有所提升;
13.了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
14.具备批判思维。
七、教学反思
这封信件既生动又鲜活地反映了当时联军入侵中国时国内的动荡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让其能以信函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今后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英法联军侵华历史,了解其中的一个具体事件;
2.理解并掌握以信函形式写作的技能及其特点;
3.能够分析并归纳信中的信息,领会其中的思想和感情内容;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历史、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简单的外交文书,并初步掌握以信函形式表达个人情感的技能。在历史上,中国遭受过许多列强的侵略与掠夺,其中英法联军侵华史上的“杨柳青之战”让许多中国人始终难以忘怀。这篇信函以英国军官的身份,向其长官汇报军队所经历的事情,信函中揭露出了侵华的残暴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折射出当时国内的动荡与危机。本文通过学生对信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兴趣,同时能够启发学生具有批判思维。
5.信中提到的“Chinese trash”和“yellow face devils”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课程背景本文所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由康有为等人翻译自英文原版,提供了清末中国对洋人入侵和优越感的一种呈现。

本文将采用《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最开始接触的西方国家——英国和法国的情况。

2.了解中国被侵略时对于洋人的西方国家领事馆等的汽车财产比较敏感的原因。

3.学习了解中国被侵略时的一些措施,比如在附近地方下旗帜,调集民兵对付敌人等。

4.了解《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写作背景、内容和有关的人物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

5.体会翻译过程和翻译对于文本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中国最开始接触的西方国家——英国和法国的情况。

(2)学习了解中国被侵略时的一些措施,比如在附近地方下旗帜,调集民兵对付敌人等。

(3)了解《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写作背景、内容和有关的人物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

2.难点(1)学习了解中国被侵略时对于洋人的西方国家领事馆等的汽车财产比较敏感的原因;(2)体会翻译过程和翻译对于文本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独立阅读、小组阅读及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独立阅读过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内容并汇报,最后在班级中一起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英国和法国对中国侵略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当时为什么对洋人的西方国家领事馆等的汽车财产有所敏感呢?2.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猜测图片背后的故事,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阅读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2.小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主旨;3.学生开始独立阅读,并做好笔记。

第三步:展示1.小组汇报文章中的关键内容,班级进行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相关历史知识。

第四步:评价对本文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今后作为教学经验的借鉴。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重点)3.整体把握文章,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重点)4.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短文的深刻内涵。

(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3.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4.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2这是一节留下遗憾的课,成功之处已表现在教学设计并在说课稿中进行了分析,现在谈留下遗憾的原因:第一,高估学生。

由于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反语”表达讽刺,学生不能解决,让教学发生了困难。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人教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科语文教学内容就英法联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年级执教授课时间自主学习目标3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合作学习目标1、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语嘲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2、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合作探究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语嘲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合作重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语嘲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合作难点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创境引入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⑵板书课题,简介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⑶检查预习情况聆听展标导学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3 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学习内容1 自主合作1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2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快速浏览找出相关语句互动交流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2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3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巩固达标学习内容2 自主合作(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讲述了圆明园园中之物?学生画出相关句子,细读品味。

朗读出片段(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1. 文中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找出一些例子来。

2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用了不少反语,这样写用什么作用?读书(赞誉、文明、野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漂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第一单元《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教学目标(1) 体味反语的特点。

(2)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反语的特点。

(二)难点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反语的特点。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明确目标: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反语的特点。

(二)设问导入: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对这个美丽的世界奇大肆抢夺,并把他变为一片废墟。

但当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并在园中进行扫荡的时候,是不是每一个英国或法国人都会支持这场战争?是不是每一个英法人都会为他们国家的军队在中国的烧杀抢掠叫好呢?法国作家雨果正是在人道主义和怀着对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珍视的情感写下了一篇书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三)简介雨果,背景介绍1. 维克多雨果,法国伟大作家,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始终贯穿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思想。

2. 圆明园,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

这座花园位于海淀附近,方圆十多公里,可以欣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

园内有许多罕见的珍宝、珍贵的资料和无价的文物,是一座世界著名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3.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侵略军闯入圆明园,抢走了一切能搬动的珍贵文物,毁坏了一切来不及拿或拿不动的文物,并用一把火把这座“万园之园”毁于一旦(PPT——被毁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书信,希望它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四)理解内容与思路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

说一说雨果的这封信写了些什么?2、请同学们分别划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谴责性的语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彩开篇词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

但是,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中国圆明园,1860年(清咸丰十年)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为灰烬。

从此,人类尽失亚洲文明。

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民族自信心?请你带着这些思考,一同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珐琅..(fà láng)脂.(zhī)粉惊骇.(hài)箱箧.(qiè)野蛮.(mán)瞥.(piē)见晨曦.(xī)眼花缭.(liáo)乱朱鹭.(lù)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3.了解作者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4.了解背景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型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2、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2、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真是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作业完成大小测上有关内容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复备一、复习导入:二、听写字词三、合作探究:(一) 自读1-3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二)自读4-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教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时教师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引导: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奇迹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听写字词自由读1-3小节,找出有关句子进行鉴赏自由读4-10小节,找出有关语句进行欣赏找出关键词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6、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明确:洗劫,放火,行窃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下注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明确:谴责的态度9、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找出文中写道物品讨论圆明园为谁而建的原因明确:不是,是用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瞥()见箱箧()惊hà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2课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2.进一步体悟作者鲜明的立场和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了解雨果伟大的人格。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作者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2.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接着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作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①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②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③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了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陈设、装饰、园林景观等,再以耗费巨大劳动力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教师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写法特点:先概括描写:然后具体描写,再概括描写。

3.学生齐读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反语)知识储备: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语一般有两类:①表讽刺的反语。

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用于对敌人或不良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的赞美。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让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

2.自读第4〜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雨果讽刺侵略者一直贯穿第4〜10段的始终,其中代表性的句子有哪些?示例: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

2.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

(难点)过程和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采用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目标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1:(情境导入)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设计2:(背景导入)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为什么昔日美轮美奂的圆明园会变成今天的断壁颓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1. 走近作者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梳理字词赃.物(zāng)箱箧.(qiè)眼花缭.乱(liáo)惊骇.(hài)晨曦.(xī)瞥.见(piē)劫.掠(jié)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3.筛选主要信息,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①第1自然段:写信的缘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名师教案(第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名师教案(第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揣摩雨果深藏在文字里的情意,学习雨果带有人文关怀的优雅表达。

2.触摸雨果跳出民族界城、站在世界立场的正能量以及满满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受、学习雨果的批判思维和理性精神。

教学过程:一、书信品读者《见字如面》节目受观众们]喜欢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拆信人深情朗读演绎后,会客厅里每期都会请来大家为观众品读信件,我们班也是人才济济,请大家赶紧也来推选我们斑的“品信者”,参与“书信品读”环节的录制吧。

品读小贴士:1.独立精读书信,假如你能钻入巴特勒的心里瞧瞧,请你绘制巴特勒读信时的心情符号变化图,并挑选一处心情符号,说说雨果是怎么做到让巴特勒的读信心情产生波动变化,进而产生如此心情符号的,请进行细细品读。

2.品读角度:修辞、关键字、标点、句式……3.独立精读后,四人小组,每个组员分享自己的品读成果,一个组员负责记录。

4.组员们根据大家的品读表现,推选一名组员对品读成果进行汇报,一名组员在黑板记录关键品读点,一名组员在品读者汇报好后,对品读的地方进行深情诵读。

预设:1.巴特勒读信的心情符号关键词及变化过程:期待赞美——陶醉圆明园之美、自豪拿下如此醉人的圆明园——心情落差、陶醉转为静止——震惊、愤怒、尴尬、惭愧于雨果的讽刺。

2.作者是怎样极力赞美圆明园的?(1)梦境唯美:(直接抒情)依托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叠词的使用,从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等角度,极尽铺陈,雨果虽没去过中国,却借助想象并融入中国元素,将这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梦境、奇迹变碎片化为有序化、有机化,让没去过的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其形象化。

(2)标点和短句造势:(直接抒情)在描述圆明园部分,标点多用“,”和“;”,显然是有意为之,给人一气呵成、滔滔不绝、不吐不快之感,用连续的句子造成极强的语势,读来让人心驰神往,感慨圆明园是如此之美。

而这里越是极尽渲染圆明园之美,后面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就更有极致的落差感和痛心感。

八年级语文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学习这封信的内容,感情朗读全文。

2、理清文章脉络,探究雨果的思想。

3、研究雨果的写作语言,体会反语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的思想及情感。

2、学习反语修辞的运用。

学情分析:被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在烈火中焚烧为废墟。

这一段耻辱的历史,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伤痛。

作者是世界著名文学巨匠,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大多数学生已经了解。

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人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抓住整体,突出重点。

以课文后半部分为重点,着重体会文章的语言艺术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拂()晓瓦砾()地窖()箱箧()鞠()躬颤()巍巍精疲力竭()1、解释词语:劫掠:惊骇:荡然无存:眼花缭乱:二、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学生自由查阅资料,进行简介。

)2、背景讲述。

(关于圆明园,关于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此程序可由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习完成。

)3、解题、导入:法国侵华部队军官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会怎么对待这件事呢?巴特勒上尉能如所愿吗?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快速阅读雨果回复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雨果的态度是怎样的。

三、学习课文:(一)整体阅读,完成任务:1、巴特勒上尉的心愿达到了吗?雨果的态度是怎样的?2、信中你体会到了雨果哪两种情感?请按这情感线索将课文分为两部分。

3、在雨果心目中,中国的圆明园地位怎么样?为什么?(二)探究:1、雨果在信中表达了两种情感:一种是对圆明园的赞颂之情,另一种是对英法联军行为的抗议和谴责之情,以此为线索可将书信分为两部分。

2、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先总评其是“世界奇迹”,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将其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其艺术性质与成就。

然后具体讲述其园中之物,耗费劳动之巨,认为圆明园是幻想艺术中巨大的典范。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

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中招考点:历年积累与运用部分相对稳定地对常见、常用,易错读、易写错的汉字的字音字形的考查;文学常识考查范围以传统经典、古今中外名家等为主;现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主题的理解,概括能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赏析语言是必考题。

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语文知识的积淀、字词的感受力、阅读理解能力,整体感知力等方面依然需继续加强。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并识记重点字词;2.通过读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通过揣摩赞美与反讽的语言,能说出雨果的胸怀及品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根据提示说出作者的重要信息,读写出字音及词语。

2、针对目标二,通过快速读文,能概括出书信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三,设计三个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说出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怎谴责侵略者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一.填空作者________, (1802—1885),_______国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直攻北京。

10月,英法联军在汉奸(龚自珍之子)的指引下,焚掠圆明园。

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二、快速阅读测试
包括课文及注释约1400字,3分钟内读完(根据中学生速读标准500字/分钟而定),要求看得快,记得准。

三、感性认知圆明园。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只要我不回过头来/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
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四、小组讨论探究:
这封一千来字看似平凡的信中却折射出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你体会到了吗?
关于人格魅力: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公正客观
雨果与巴特勒上尉的交锋——不畏强权
雨果是否并不热爱法国——深沉的爱
关于语言魅力:体会反语的力量
反复朗读后半部分(6——11段)
请学生找出表达了雨果对英法联军辛辣嘲讽的语句。

个别赛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相结合。

指导朗读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
指导朗读句子“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体会其中反讽的语气,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

小结: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
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智慧!
五、探究质疑
为什么说“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属于各国人民的?
为什么不直接谴责侵略者,而是先描绘圆明园的景象?
为什么文章结尾说拿破仑三世展出的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文中为什么说“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
雨果的文章中隐藏着对祖国与英国的极大憎恨,这样强烈的抨击,难道他不怕被报复吗?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为什么巴特勒上尉这么重视雨果的评价?
六、课后作业:读罢本文,你有什么想对雨果说的?给雨果回封信,谈谈你的感受(注意书信格式,点拨学生串联历史与现实)。

板书设计:
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
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智慧
概括——具体——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