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

合集下载

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

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

以小见大 小事件
做学问,做人 待人厚,律己严
叙议结合 大品格
人之师表 正心修身
——治学严谨
7、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 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 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 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热情、周到
张中行眼中的叶老有待人厚、律己严的品德,文章写的却都是
一些小事,展现的却是叶圣陶先生的伟大德行
பைடு நூலகம்
先生之事 先生之德
感受叶圣陶先生之德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 什么, 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 “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 “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 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感受叶圣陶先生之德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
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代表作】 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
《圣陶短篇小说集》等。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 璇,学名张璿,字仲衡,著名学者、哲 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 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 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 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 超人"。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 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说出我们语文教材封面上 的“语文”二字的特点吗?
圆润、敦厚,一点也不花哨。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

主旨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 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 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 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 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四、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待人宽 律己严
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写话重风格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生,河 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 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 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 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 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 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预习与交流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草率( shuài ) 生疏( shū ) 商酌 (zhuó )
一层(第2段):总写叶老品德有过人之处。 二层(第3-5段):详写叶老待人宽的一面。 三层(第6-8段):详写叶老律己严的一面。 第三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
的思考。
3、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积累 下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小组中进行交流。
【交流】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 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 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 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 ,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 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2、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 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 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请找出来 并品析。
【交流点拨】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
恰好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 息。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双层的悲哀”

七下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

七下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

七下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七下语文第14课中,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及其对教育理念的贡献。

以下是关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笔记。

1. 艰辛的求学之路:叶圣陶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努力学习。

他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学校,并且常常没有午饭吃。

他的母亲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持,她为了供儿子上学,辛辛苦苦地缝制衣服换成学费。

2. 教育理念的转变:叶圣陶先生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文学创作的成就: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山海经》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整理,为世人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叶圣陶先生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曾担任过多个学校的校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职务,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政策的制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许多教育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终身奉献的精神:叶圣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自贫穷家庭的经历,并一直以此为动力,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启发。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一、背景与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二、人物形象叶圣陶先生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他具有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品质和风范。

作者通过几件小事的记叙,如茶水招待、听差送客、稿费退还、校对稿件等,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叶圣陶先生在为人处事方面始终坚持“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深受作者的敬重和缅怀。

三、写作手法1.回忆性叙述:本文采用回忆性叙述的方式,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形象。

这种叙述方式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2.细节描写: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他讲完一段,轻轻说一声‘完了’,不拘泥于形式”、“我知道他这是讥刺我,于是回答说:‘我不是来要饭的,也不是来要菜的,是来要用的。

’”等,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生动有趣,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3.侧面烘托:作者在文中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衬托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修养,进一步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四、情感表达1.敬重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之情。

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种敬重之情贯穿全文。

2.缅怀之情:作者在文中还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缅怀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一些细节,表达了对这位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

五、启示与思考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严谨自律、待人宽厚地做人处事。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与身边朋友的交往,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是二十世纪末清华大学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知识链接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 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 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 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 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 编、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 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读一读 写一写
01
别扭biè niu 草率shuài 儒家rú
02
拖沓 tà 修润rùn 商酌 zhuó
03
譬如pì 累赘zhui 监督dū
04
感慨kǎi 鞠躬jū gōng 丁卯mǎo
恳切 kěn 朦胧méng lóng 妥
05
帖 tiē 生疏 shū 颠沛流离pèi 诲人不
06
倦 huì
词语解释
怎样理解“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 算及了格”的含义。
怎样理解“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 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 的含义。 ○ 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写话”的主张,即要求简明
如话。 ○ 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文风的简洁。
对待客人热情,礼数周到
待 人

回信及时,关爱朋友生活
写文章简明如话

文风注意简洁


求完美,以身作则
理解词句 体会 情感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件事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件事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件事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教育家和作家,他的贡献众多,以下是他的二三件事:
1. 编写《叶氏语文》:叶圣陶先生努力研究和探索如何教授和学习汉语语文,他的成果之一是编写了著名的《叶氏语文》课本。

这套教材以其亲切的语言、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而闻名。

这套教材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

2.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叶圣陶先生主张以学生的发展和个性为中心的教育,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要,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他提出了“一切看学生,一切为学生”的教育口号,对中国教育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弘扬民族教育精神:叶圣陶先生十分关注民族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立人立志、为国为民”的教育宗旨。

他主张要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他通过他的教学和著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对民族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 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 价你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 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1. 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生,河 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 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 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 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 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 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思考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思考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 了哪些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一、本文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 制情感,反显其真挚;善于寓情于事, 使表达真切自然。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运用具体典型的 事例进行叙述,以小见大,凸显出人 物的精神风貌。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 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 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 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 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 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1. 张中行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 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 《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 《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 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 选》六卷。

2024年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多场景)

2024年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多场景)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多场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件将从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理念、文学创作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189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他自幼聪颖过人,酷爱文学,中学时期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1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本科国文系。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与鲁迅、胡适等人交往密切。

1921年,叶圣陶先生回到家乡无锡,开始从事教育工作。

他先后在无锡县立中学、江苏省立无锡中学任教,致力于改革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1931年,叶圣陶先生来到上海,担任光华大学附属中学国文教员。

在上海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呼吁民众团结抗日。

同时,他继续关注教育改革,发表了《教育改造》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观点。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先生投身于教育事业,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7年,叶圣陶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1.以学生为本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

他主张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素质教育叶圣陶先生提倡素质教育,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美感和劳动习惯。

他认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学相长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圣陶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

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

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

写什么呢,这有困难。

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

但纪念文是还要写。

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原名绍钧, 字秉臣, 后字圣陶。江苏省苏 州市人,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还是中国现 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1912年中学毕业后, 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 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提倡“为人 生”的文学观。1923年, 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 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 作。1930年, 他转入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 他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 长,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 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4.作者第6段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写文章主张? 怎样理解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具体讲的是什么?)
“写话”
文章的语言像说话, “平易自然, 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 念, 顺口, 听, 悦耳, 说像话还不够, 就是话。”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 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 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 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 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 心, 别人才会对你仁爱, 自己决定对人 豁达(宽容), 别人才会对你豁达 (宽容)。
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
张中行, 原名张璇,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 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林、金 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称赞他为“高人、逸 人、至人、超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 博闻强 记, 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 人称 “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 出版散文集《负 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 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 影》等, 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 《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收录 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本解读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本解读一

唯贤唯德,能服于人——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13 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枝江市马家店初级中学孙未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去世之后所写的一篇纪念性的文章。

张中行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共事,因此对叶圣陶先生在为人为文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叶圣陶先生去世后,张中行先生沿着“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这两条线选材,用平易的文字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纪念文章。

文章处处紧扣且又着力表现的,就是叶圣陶先生令人仰服的品德。

1 怀念之真,触及品德在除夕之夜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消息的悲哀里,在叶老人已然往矣又常常想到他的业绩的怀念里,张中行先生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对叶圣陶先生的印象失之太浅,并将怀念的笔端触及到品德,诚恳笃定地评价叶老是“单一的儒”、在立德方面是“总当排在最前列”的前辈,为全文的怀念着上“品德”的底色。

2 事件之细,晕染品德文本第 6 自然段开头的“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过渡句,从“宽”和“严”两个方面概括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并明确地道出叶圣陶先生的“宽”和“严”具体体现在“待人厚”和“律己严”上。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件细细若纤的小事来晕染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使人物映现出立体、丰盈的光华。

2.1 宽——待人厚(1)宽厚。

吕叔湘先生有一篇文章的标点不清楚,叶圣陶先生既没有教训他,也没有指责他,而是背着吕叔湘先生默默地伏案替他描那篇文章的标点。

叶圣陶先生以宽容的态度、身教的方式包容吕叔湘先生。

“描标点”这件事,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由“宽容”所见的“宽厚”。

叶圣陶先生本身就已经是名家、大家,当时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可是在他因为对普通话生疏而对文章中的普通话拿不准时,他就请当时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的“我”(也就是作者张中行先生)为他修润文字,并且说“……还是直接改上。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段落大意及划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段落大意及划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段落大意及划分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化名人,被誉为“百年树人”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念和贡献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情,分为三个段落展开。

段落一:叶圣陶先生的第一件事情是他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

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的熏陶。

他视教育为事业的同时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

他在1920年代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学派,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积极推崇儿童主体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和探索,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

段落二:叶圣陶先生的第二件事情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

作为一位教育家和文化名人,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他积极投身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他反对片面追求西方教育模式,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价值。

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全面的教育环境。

他的一些代表性著作如《史记补钞》、《百家姓释》等,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文化,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段落三:叶圣陶先生的第三件事情是他对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

在20世纪初,中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叶圣陶先生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呼吁,参与了多项重大教育改革运动。

他担任过重要的教育管理职务,如国民党政权时期的国民教育总长,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部部长。

他倡导推行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并为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领导和改革思想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为现代中国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情是:他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以及他对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

通过这些事情,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每段的概括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每段的概括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每段的概括
步骤思路: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背景和贡献: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他提倡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并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2.概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第一段:第一段主要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早年经历和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他出生于官僚家庭,但他却积极追求知识并深受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他在教育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3.概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第二段:第二段着重描述了叶圣陶的教育实践和影响。

他在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实验小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并成立了“民主教育研究会”倡导教育公平。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成果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概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第三段:第三段主要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晚年生活和思考。

他在晚年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继续关注教育改革的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遗产。

5.总结叶圣陶先生的贡献:叶圣陶先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以培养学生个性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成就被广泛传承,并继续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最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1)

最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1)

②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 他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 性,易于相处;但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突出了 先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③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与 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见他的谦和以及 一丝不苟的态度。
④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 的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变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不 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⑤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告别, 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从“一定”、“才”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为 人谦卑。
第5段品析
从第五段中找出带有“悲伤”的两个句子,勾画 出来。品析叶老先生两次悲伤的缘由是什么。
他说他非常悔恨,……最后沦为住旅店, 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
第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而伤 感,第二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 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累赘( zhuì ) 拖沓( tà ) 妥帖 ( tuǒ tiē )
诲人不倦 ( huì juàn )
不耻下问 ( chǐ )
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理解重点词句 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到处流浪。 南腔北调: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 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 一而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段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段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段的作用
“第一段”是一种文体,通常用于引入主题。

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也不例外。

它在整篇文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去诠释叶圣陶先生的背景、性格、思想、道德等内容。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参与了《日本友好小册子》、《人民日报》、《中囯小说集丛书》、《图书集成》等重要编撰工作,被称为“新文化运动之父”,是一位政治家、作家和思想家,其理论
思想对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第一段给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解释了叶圣陶先生如何从在南洋获取中国传统文化宗教知识,同时注意到
国际政治环境及影响,作为具有国家意识的民族英雄,叶圣陶先生担任政
治和宗教工作,与西方文明有关,自然而然的了解西方文化。

同时,他以
中国古代文化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激发起励志精神、创造出了宏伟的理想。

从第一段可以看到,叶圣陶先生渊博的文化基础,使他吸收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思想,同时也善于运用西方文化。

他认丆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熏
陶的影响,同时也肯定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以及其为中国新文化
运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小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 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 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 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叶圣陶: 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 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 称。作为作家的叶圣陶推出我国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 总编、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
在他94年的生命里,叶圣陶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做 过研究员和编辑,尤其是从事教育实践长达76年。
实践之余,笔耕不辍,将多年的教育理念、自己的真知 灼见全部融于百万字的论著中,给我国的教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 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 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1911年10月15日, 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 “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 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 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之称,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 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立德、立功、立言。 那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叶圣陶“立德、立言”的故事。
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 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
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语文主张 的核心
重要意义:此二者是 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 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 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指导性。
“写话”与“简洁”
9、文章的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叶圣陶 先生的逝世时间,深化文章主题, 点明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 张对后世的影响。
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我们就学习 语文,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语文吗?
叶圣陶先生就说:“什么叫语文, 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多 么平实的语言,你想了解叶圣陶先生的 学习和生活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 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 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 国 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 提倡 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 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 话 短文或儿歌、故事等。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叶圣陶先生“写话”和 “简洁”的语文观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以小见大, 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
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 深厚,亦师亦友。
diān pèi
妥 帖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 沛流离
以身作则
◆词语集注
商酌: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 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散文巨匠”,因其文笔优美、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文学造诣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他二三事:
一、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
叶圣陶先生于189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

父亲叶恭绰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经创建了“光华学校”,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文化人士就是在这里受到熏陶的。

在这种家庭的影响下,叶圣陶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好写作的习惯。

二、文学创作和成就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位奠基者,作品风格典雅简洁、清新淡雅,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他的作品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堪称博学多才。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钓台遗音》、《暴风雨》、《子夜》、《孤独者的故事》等。

三、教育事业和贡献
叶圣陶先生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曾经在南京、上海等地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工作,并且在多个领域均有所建树。

他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开拓者之一,提出的“教育要以培养人的个性为目标”、“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等理念引领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文学巨匠和教育领域的先驱者,他的作品和
贡献足以激励后人,为我们打开了文学和教育的新境界。

他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思考。

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叶圣陶稻草人课文原文

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叶圣陶稻草人课文原文

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叶圣陶稻草人课文原文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

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fū)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dài)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suì)的小雀。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

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

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

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

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

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俩【liǎ】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

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

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lào】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

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

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

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

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想到收割的那一天,她看见收的稻穗又大又饱满,这都是她自己的,总算没有白受累,脸上的皱纹一定会散开,露出欣慰的满意的笑容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 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预习检测: 1.搀和: chān huo
2.东四八条: 3.冗长:
掺杂混合。
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4.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5.沾溉:
浸润浇灌。
经典性著作。
6.高文典册:
名句积累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叶圣陶简介
• 叶圣陶(1894-1988),名绍 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 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 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 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 《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 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 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 荒者。
作者简介
• 张中行,1909年生,河北 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 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 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 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 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 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自学指导: 1、跳读课文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圈出关键词。 2、小组内展示讨论。 自学时间:10分钟
留庄一中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 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 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 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自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 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 些方面进行了论述?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 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 答) 明确: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 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
பைடு நூலகம்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 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 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 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 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 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 主要著述: • 人称“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 《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 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 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 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 行作品选》六卷。主编及参编的著作有《文言常识》、 《文言文选读》(三册)、《古代散文选》(三册) 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
自学内容: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2、划分文章结构。 自学步骤: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 3、各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自学时间:10分钟。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至 “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以上说待人厚”至“于是‘做’和 ‘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 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 思考。
活动三:拓展延伸
• 你眼中的叶圣陶是一位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