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社区管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社区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管理制度是为了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和良好的居住环境而制定
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它是社区自治的基础,可以有效地管理社区居民的日
常行为,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合作。

在社区管理制度中,通
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区的基本管理原则
社区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

同时,还应当注重规划、科学和灵活,适应社区的特殊需求。

二、社区居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四、社区的安全管理
五、社区的环境保护和噪音管理
六、社区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
七、社区的居民参与和自治机制
总之,社区管理制度是社区自治的基础,是实现社区安全稳定和良好
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社区管理的原则、权利义务,以及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矛盾纠纷处理和居民参与等方面的
具体规定,可以引导居民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升社区整体管理水平。

同时,社区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社区发展的需求,实现
社区的和谐稳定。

新社区管理制度

新社区管理制度

新社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保障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社区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社区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社区所有居民、业主和租户,所有社区居民、业主和租户应当遵守本管理制度。

第三条本社区管理制度包括社区基本管理、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居民行为规范等内容。

第四条本社区管理制度的宗旨是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第二章社区基本管理第五条本社区实行业主自治和物业公司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业主委员会为社区管理的决策机构,物业公司为社区管理的执行机构。

第六条业主委员会的组成由社区内的业主自行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的成员应当遵守社区管理制度,维护社区利益。

第七条业主委员会负责拟定本社区的管理规章制度,对社区内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协调社区内的矛盾纠纷。

第八条业主委员会应当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为社区和谐发展出谋献策。

第九条物业公司负责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保洁、安保等工作,定期向业主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

第十条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向物业公司提出建议和意见,物业公司应当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

第三章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第十一条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共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垃圾处理设施等,社区居民应当共同维护社区公共设施。

第十二条社区内的公共设施由物业公司负责维护,物业公司应当保证社区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第十三条社区居民不得随意破坏社区公共设施,如有破坏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四条社区居民在使用公共设施时,应当爱惜公物,积极配合物业公司的管理工作,保持社区环境整洁和安全。

第四章居民行为规范第十五条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管理制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第十六条社区居民不得在社区内进行打架斗殴、破坏公共设施、扰乱社区秩序等违法行为,如有违反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

建设高水平课程打造社区特色专业——以《社区管理沟通》课程建设为例

建设高水平课程打造社区特色专业——以《社区管理沟通》课程建设为例

建设高水平课程打造社区特色专业——以《社区管理沟通》课程建设为例朱凤丽;王培俊【摘要】《社区管理沟通》课程建设团队依托国家资源库建设资源平台,根据共享共建、互动优化的理念,一改传统网络课程建设先有教材再有教学大纲,最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特点,呈现课程系统化集成、资源碎片化建设、课程网络化应用等新特色,实现师生、行业及机构的交会互动,促进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期刊名称】《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1【总页数】5页(P12-15,43)【关键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资源库;系统化集成;资源碎片化【作者】朱凤丽;王培俊【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合肥 23001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合肥 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社区管理沟通》课程作为国家资源库的开创性建设课程,没有沿袭传统的课程建设思路,而是顺应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开发丰富多样的碎片划资源,并通过微课地图以及表格化教案等方式集合,在“世界大学城”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两个网络课程平台呈现。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社会学的一个应用性专业,也是管理学和服务类学科的交叉点,融社工、管理和服务三种理念于一身[1]。

复杂的专业发展背景促使该专业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了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民政行业相关岗位为核心,通过解构相关岗位的工作,设置开发契合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实现教学与行业的零对接。

专业建设是课程建设的组织形式,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

只有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示范、特色专业,培养高技能综合素质人才。

《社区管理沟通》课程既无相应的教材,又无现成的课程资源,因此课程建设团队开发的课程资源是长期教学内容的集聚,是社区工作岗位相关职责以及沟通工作流程等现实素材的积累。

该课程建设过程一改传统网络课程先有教材再有教学大纲,最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特点,而是遵循学校职业教育与行业机构岗位对接原则,先对民政行业的岗位、工作人员、社区服务对象、职业院校、教育对象等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然后构建课程框架形成教学讲义(即教材),建设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解、技能和能力。

学科素养涵盖广泛,可以包括语言沟通、数学思维、科学实验、文化传统等不同学科的要素。

2.创新与创造素养:创新与创造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解决问题、提出新想法、设计新产品等创新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有效获取、评估、使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分析和信息传达的技能,也包括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社会与文化素养:社会与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具备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以及参与社区、社会和全球事务的责任感。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

5.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素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与自我管理素养:学习与自我管理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有效学习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等学习技能。

这些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另外,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生成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跨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在不同学科领域内进行综合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视野、系统思维和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力。

9.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理解和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

这种素养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获取、数字内容创作和信息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在数字时代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和沟通。

社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社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社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社区教学机构的一切教学活动、师生管理、设施设备的管理及教学服务等。

第三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规定,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第四条教学工作应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第五条学生应当遵守社区教学机构的规章制度,遵守师长教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第二章教学管理第六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课程设置,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七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招收具有相关资质的教育人才,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第八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第九条教师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范,不得私自代课或带外校学生。

第十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第三章师生管理第十一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学生进行侮辱、体罚等不当行为。

第十二条学生要尊重师长,听从教师管理,不得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第十三条学生要尊重师生间的师生关系,不得传播不良信息,破坏师生关系。

第十四条教师、学生之间有矛盾应当及时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协商解决,不得以暴力行为解决问题。

第十五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四章设施设备管理第十六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做好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建立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施设备的使用规定,规范使用。

第十八条学生应当爱护教学设施设备,不得擅自损坏或乱用设备,如有损坏应当及时报告。

第五章教学服务第十九条社区教学机构应当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人与社会》课程标准

《人与社会》课程标准

《人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个人、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知识,训练与人沟通、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基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课程能力目标
1)个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与不同的人,群体,组织社会互动的能力
3)宏观把握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能力
4)群体、组织协调的能力
5)理性分析的能力
(2)课程知识目标
1)掌握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因素,社会角色如何扮演、婚姻与家庭
2)掌握社会群体的内部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3)了解社会分层的种类、特征,社会流动的规律、影响
4)社区的构成要素、系统结构、社区管理与服务
5)社会变迁的内容、规律
(二)课程内容设计
四、考核方案设计
1、平时成绩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课堂到课情况;(2)讨论发言情况;(3)个人书面作业情况;(4)小组讨论并做出的书面报告;
平时成绩共50% 具体包括:平时到课情况占(10%)、课堂讨论发言情况(10%)、个人书面作业(10%)小组讨论并做出的书面报告(20%);
2、期末作业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个人完成的期末小论文
期末作业共50%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社会学基础》韩广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社会学》(第十版)波普诺著,李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区管理与服务课程标准 (3)

社区管理与服务课程标准 (3)

社区管理实务课程标准.《社区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社区管理实务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社区管理实务》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对本专业学生社区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社区管理技能训练、社区管理能力提高以及社区管理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提升作用。

本课程先修课程是:社会学、社会工作方法、社区政策与法规、社会心理学,为本课程学习奠定了必需的基础。

后续课程是:社区物业管理、社区社会保障,做为本课程的巩固、拓展、提高。

(二)课程设计原则:职业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能力核心、学生主体1、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知识学习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心,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课程教学以职业知识学习为基础,职业知识的掌握,是专业学生比较非专业学历工作者的优势之一;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心,职业技能的掌握,是高职学生比较非高职学生的优势之一;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是职业领域选用人才的着眼点。

每个项目的学习重点是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的了解与训练,多数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都安排了管理策划、管理模式创新的学习内容,目的在于本课程学习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工作,还要培养其自主性、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以典型性社区管理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学习情境♣工作项目选择注重典型性。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任务多且繁杂,课程内容主要选取典型性工作项目。

典型性项目是指:主体性(主要的工作项目)、普适性(常规性的工作项目)概括性(涵盖多项子项目的工作项目)教学性(具有教学价值的工作项目)♣学习情境设计基于工作情境学习内容源于工作内容:根据工作项目需要,需学则学(必须、够用),需做则做(重心所在),学做有机结合,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社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社区服务与管理》是一门以社区服务与管理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与管理素养,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相关任务。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在社区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社区服务概述:介绍社区服务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社区管理概述:介绍社区管理的概念、内容、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社区服务与管理现场,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新时代社区规章制度有哪些

新时代社区规章制度有哪些

新时代社区规章制度有哪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区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新时代的社区规章制度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区秩序,更是为了促进社区居民的和谐共处,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针对新时代社区规章制度进行探讨。

一、社区治理体制1.社区治理委员会的建立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社区治理委员会应建立并发挥作用。

该机构由社区各界代表组成,负责社区内部事务的协调和管理,监督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

同时,社区治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为社区发展制定长期规划,提供参与社区事务的机会。

2.社区警务办公室的设立为了维护社区的安全和秩序,社区应设立警务办公室,协助当地公安机关履行社区警务职责。

该机构应配备专业人员,对社区内的治安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社区巡逻,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社区居民也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情报和线索,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

3.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居民获取公共服务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应建设完善。

该中心应设有便民服务窗口,提供生活必需品的销售,社区活动的宣传,社会救助的指导等服务。

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还应设立社区卫生站,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4.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培育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

为此,应建立社区志愿者制度,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考核,激励其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社区应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社区文明规范1.环境卫生管理社区环境卫生是一个社区的面子和标志,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营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

居民应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减少环境污染;社区应加强绿化工作,美化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社区应设立专门的环卫队伍,定期清理垃圾,消除环境污染,确保社区的整洁和卫生。

《社会组织管理》课程标准

《社会组织管理》课程标准

《社会组织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课二、课程定位《社会组织管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课程,起基础作用,是社会工作和社区管理、人力资源、文秘等专业的同学了解毕业后职业岗位的主要就业单位(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之一的运作情况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对社会工作和社区管理、人力和文秘专业的同学基层和公共事务管理素质养成与社会组织职业能力培养意义重大,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管理学及(或)组织行为学、后续课程为社区工作、社区危机管理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社工机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行业会商会、联合会及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对接。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依托白云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实训室和民政局等相关校外基地,将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讲授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校立足广州,服务城市发展,积极拓展社区教育的办学定位,通过教学与为社会组织服务融合,体现产教融合、专创融合、课程思政、课赛融合、理实一体等人才培养改革目标,凸显课程为广州城市社区服务特色。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社会组织及其相关核心概念、基本理论;社会组织领导、战略、财务管理、营销和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组织评估的主要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社会组织基本概念、管理知识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各类社会组织的状况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其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能够进行虚拟社会组织的分工与合作,并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

可理解社会组织工作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并可开展合作建立社会组织的模拟实验。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能够认同组织理念,适应社会组织管理要求,以认真踏实的态度承担相关基础管理工作。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初级社会工作者、劳动关系协调员、秘书等。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范文(二篇)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范文(二篇)

社区教育规章制度范文一、引言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内为居民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的一种教育形式。

为了确保社区教育的有序进行,维护社区教育的良好运作,制定和执行社区教育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就社区教育规章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以确保社区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机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是社区教育规章制度的执行主体,负责制定和执行社区教育规章制度。

该机构应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相关部门组成,统一领导和协调社区教育工作。

三、教师管理(一)招聘管理1.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要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具备相关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2.招聘教师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任意歧视或偏袒。

(二)聘用管理1.教师聘用合同应与教师签订,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内容应包括聘用期限、工资待遇、工作内容等。

2.教师应严格遵守聘用合同的规定,履行教学任务,保证教育质量。

(三)考核管理1.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评价和奖惩的依据。

2.教师的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其聘用续聘和晋升。

四、学生管理(一)报名管理1.社区教育应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服务,不得歧视任何群体的报名。

2.学生报名时需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并签署相应的声明和承诺。

(二)考勤管理1.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不得迟到早退,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2.学生请假需提前向班主任或教务部门请假,并按时补课。

(三)行为管理1.学生应遵守社区教育的规章制度,尊重师长,不得有违法、违纪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2.学生如有违纪行为,将接受教育处分,严重者可能会被取消学籍。

五、课程管理(一)课程设置1.社区教育应根据居民需求和教育要求,合理设置课程种类和课程内容。

2.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社区资源和教师专长,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管理1.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并及时备课、批改作业。

2.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为目标。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总学时数:64学时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根底课程,是专业根本能力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公共管理下属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拟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知识、根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定位是根底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课。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同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公共管理的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行政管理学需要以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为根底。

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开展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后续的公共政策、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等课程必备的根底,为后续课程提供根底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展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根底,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具体包括:国家、政治权力、政治文化、社区治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政策过程与政策方法、行政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法治、行政监视、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容。

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容安排设定教学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展,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

在加强课堂教学中根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环节。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相关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社区综合治理规章制度

社区综合治理规章制度

社区综合治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管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治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区综合治理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依法管理,全面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过程。

第三条社区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居民共同繁荣。

第四条社区综合治理的原则是依法治理、公开透明、主体多元、协同作战、宜民利民、源头治理。

第五条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社区治理职责,保障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社区综合治理,支持和配合政府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第七条社区居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支持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第八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依法治理、协同联动、监督制约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最高领导机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社区领导成员组成,负责制定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规划、协调相关部门推进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第十条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基层组织,主要职责是开展社区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协调社区矛盾纠纷、组织社区活动等工作。

第十一条社区警务室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开展巡逻防范、协助破案等工作。

第十二条社区网格员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基层执行力量,主要职责是负责社区日常管理、排查治安隐患、协助解决居民问题等工作。

第十三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第三章宣传教育第十四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应当注重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居民的公民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十五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可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社区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总学时数:72(理论课学时数:60;实践课学时数:12)学分数:4学分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一、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定位依照国家法规与政策办事是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内涵、原理,初步掌握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方法和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合法的社会工作服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或融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课程在多媒体课室进行,通过项目分解、任务引领达到理论与实操一体化,这种综合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课程的目标。

每一部分通过2-3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理论与实操的能力,进而完成对应的项目任务,最终完成综合技能的形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社会工作相关法规与政策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以及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体系;(2)了解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3)掌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4)掌握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以及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5)掌握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禁毒、优抚安置、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法规与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实际运用。

2、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不同类型的社会救助方式、不同人群应具有的合法权益;(2)具备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技能。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五、先修课程《法律基础》,掌握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渊源、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的效力、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社区概论》是一门关于社区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发展、管理及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社区的基本知识,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二、课程目标具体化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社区的构成要素、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及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社区调查、分析、规划及实施社区建设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内容包括社区理论、社区发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模块。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主题,如社区发展历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文化建设等。

课程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共计32学时,其中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社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社区调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社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六、课程资源为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PPT、视频资料、参考书籍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七、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应继续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社区学习管理制度最新

社区学习管理制度最新

社区学习管理制度最新一、总则为加强社区学习管理,提高学习质量,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学习目标1.提高居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3.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团结和谐的社区环境;4.推动居民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区共同发展。

三、学习组织1.学习小组每个小区设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小区居民自愿组成,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协助组织和管理学习活动。

2.学习组织形式学习小组可以以自习形式、讲座形式、讨论形式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确保学习内容丰富多样。

3.学习资源社区将为学习小组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图书、报刊、网络等资源,并组织专家来为小组做学习指导。

四、学习内容1.政策法规学习社区将组织居民学习国家政策法规,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文化科普教育社区将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文化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

3.志愿者服务培训社区将组织志愿者服务培训活动,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4.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将组织居民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居民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学习管理1.学习考核社区将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和成效,定期进行学习考核,并对学习成绩进行评定。

2.学习奖励社区将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学习评估社区将定期对学习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学习管理工作。

六、学习宣传社区将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学习管理制度,倡导学习文化,营造学习型社区氛围。

七、学习保障社区将为学习小组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确保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生效。

以上便是社区学习管理制度的详细内容,希望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自我素养,共同建设美好社区。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20183总学时数:45(理论课学时数:30;实践课学时数:15)学分数:2.5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核心课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三大方法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模式,熟悉社区工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实务能力。

本课程以先导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课程为基础,与平行课程《小组工作》同时学习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为后继课程《个案工作》、《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实务系列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方案中的定位,通过行业、社区服务岗位工作调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为指导设计课程内容,注重专创融合、课赛融合,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区涵义,对社区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功能有基本认识;了解社区工作的历史、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

(2)熟悉社区发展的六大模式(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内容及其目标和功能。

(3)掌握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1)能够设计社区工作方案,并选择适切的社区工作模式,按照正确的过程与方法实施。

(2)具有社区工作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熟悉社区工作方法技巧。

(3)有能力胜任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

3、素质目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形成底层关怀的自觉和助人自助、社会倡导的专业情怀;恪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伦理守则;具备一定社会文化、身心健康卫生意识、科学的社区工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老年照护(初中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中级)、养老护理员(四级)、员工关系协调员(四级),其他证书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秘书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社区生活讲堂管理制度

社区生活讲堂管理制度

社区生活讲堂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社区生活讲堂是社区居民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区生活讲堂,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社区生活讲堂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生活讲堂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工作,由社区派驻的专职工作人员和相关志愿者组成。

2. 讲堂主持: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现场管理,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担任。

三、活动内容1. 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就健康、法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

2. 培训: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3. 文艺演出:举办音乐会、舞蹈表演、话剧演出等文艺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活动安排1. 时间:根据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安排活动时间,通常在周末或晚间举行。

2. 地点:在社区活动中心、居民楼下小广场等便利场所举办。

3. 报名方式:居民可通过社区微信群、电话报名参加活动。

五、管理制度1. 安全管理:活动期间要保证现场秩序,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如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报警处理。

2. 财务管理:对讲座费用、培训费用、演出费用等进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3. 宣传推广:通过社区广播、社区公告栏、社区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邀请更多居民参与。

4. 纪律管理:参与讲堂活动的居民要遵守纪律,不得大声喧哗、抽烟喝酒等影响他人的行为。

5. 合作协调: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学校、社区文化馆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同举办活动,互相支持。

六、考核评估社区生活讲堂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活动进行考核评估,评选出表现优秀的讲座活动和讲堂主持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七、改进建议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讲堂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质量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社区生活讲堂将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有益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居民幸福感提升。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剖析一、学制采用课时制,修业年限最高为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基层政府,派出机构及物业公司,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掌握国家政策,熟悉国家社会保障和社区工作政策法规以及物业管理操作技能,具有较强人际协调能力、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商业物业管理,社会调查等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员、商业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社会调查员等。

培养的人才具有以下素质、技能和知识。

(一)基本素质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和人生观,具有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服务观念,有爱心、同情心和宽广的胸怀。

2.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协调、沟通、公关以及一定的心理救助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5.具有基本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和知识1. 社区综合服务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网点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医疗服务,特殊群体服务能力,具有制定相应各类服务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的能力。

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能力,具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的组织能力。

熟练掌握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申报及申报材料的归档保管工作能力,具有协调能力、微机操作能力。

熟悉国家失业养老保险有关制度及就业政策。

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楼层管理能力。

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社区行政管理能力,社区环境审美能力。

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物业管理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日常客户服务的能力;物业管理常用文书拟写与档案管理的能力。

物业管理收费服务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6023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一、课程理念
社区管理是一门专业方向课,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认识和分析社区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条件,是符合社会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

基于此,本课程紧紧围绕专业方向课的定位,教学上以社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为目标,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教学内容方面,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课程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注重宏观社区理论的教学,突出对社区理论模式、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教改教研成果吸收到教学内容中;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强调社区的本土意识;四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社区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社区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区问题。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区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必备知识;了解社区建设与管理规律;掌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处理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协调社区各类关系的技能技巧;熟悉各项职业素质要求;达到社会工作者四级行业标准。

2.能力目标
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区成员管理、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机构日常管理;能够对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制订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能够运用社区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策划、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社区活动。

在适应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能以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