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地球环境及其变迁PPT课件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PPT课件211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地形条件
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自然 原因
逆温天气
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 剧了大气污染
水域条件
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 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影响因素
人口压力
3.环境问题的分布 _全__球__气__候__变__暖_____、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危及人类的生
全球性 存 环境污染等,有些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
局域性 康
城市环境 主要表现为___环__境__污__染___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__生__态__破__坏____ 发达国家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3.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
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C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4.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D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 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读图,回答5~6题。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D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变迁PPT课件
生物 岩石 人类
土壤
大气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 生物出现后: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全球变暖及产生的影响
全球变暖及产生的影响
大气 CO2 增多
全球变暖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 使用 矿物 燃料 砍伐 森林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气 候 变 暖
全球变暖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 使用 矿物 燃料 砍伐 森林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气 候 变 暖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 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出现后: 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 古生代末: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灭绝(如三叶虫)
三 叶 虫 化 石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 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出现后: 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恐龙灭绝的原因
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 哺乳类动物出现,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 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 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 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 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 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 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恐龙灭绝的原因
《地表的变迁》课件
地表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自然灾害
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困扰,不仅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 失,也暴露出我们在环境保护和规划上的不足。
经济和社会活动
地表的变化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占用土地、农业生产、对自然资 源的开采等。如何在地表变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当前迫切的问题。
《地表的变迁》PPT课件
地球表面的变化是我们能够观察和记录的一种自然现象,本PPT将带你深入了 解这个过程以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地球表面变化的内部与外部动力
1
内部动力
地震、火山喷发、地形变化等地球内部动力会引起地表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可 以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2
外部动力
风化侵蚀、冰川运动、水流和波浪等外部地质动力同样也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 产生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Bradley, R. H. (2015). Earth's Changing Surface: An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4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环境影响
地表的变化同样对环境产生了影响,比如森林减少,土地退化,基础设施威胁等问题。我们 需要深度评估这些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
应对地球表面的变化
防范自然灾害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地监测和预测自然灾害, 制定合理的规划,提前准备 应对,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 影响。
开展环境评估、绿化、减少 排放等工作,积极保护生态 环境和人类共同家园,实现 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资源
科学规划,人类和自然和谐 共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从而在满足我们需求的 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人类和自然的共存。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PPT资料(正式版)
1、概念:pH值小于5.6的雨水。 2、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
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 化氮等酸性气体。
3、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 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
4、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 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海生藻类
动物孕育萌芽 时代
原始生命体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出现后: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生物演化历程(填表)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植被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气 冰川 候 融化 变 海水 暖 膨胀
海 平 面 上 升
淹 没 沿 海 低
地
大气
水
地貌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为什么?
1、原因:人化合们物使,用通冰过箱光、化空学调反时应释大放量出消的耗氟臭氯氧烃。
岩浆岩 重冷 融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水气输送
②
降水 海陆间大循环
内陆①循环③
①海上循环③
④
蒸发
地表径流
⑤
下渗
⑥
地下径流
城市热岛环流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第十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
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运用—考向通关]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 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从 使 用 情 况 来看, 闭胸式 的使用 比较广 泛。敞 开式盾 构之中 有挤压 式盾构 、全部 敞开式 盾构, 但在近 些年的 城市地 下工程 施工中 已很少 使用, 在此不 再说明 。
[理解—要点突破]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西北内 气候→地貌
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气候与地貌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 地貌→气候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候→水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 第十一章地球的环境 帮助学习地球科学概论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3. 气象灾害 (1)台风
3. 气象灾害
由气象要素变化而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 龙卷风、旱涝、霜冻、酷热等。
(1)台风: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 气旋,风速可达20~50m/s,大者可达110m/s。
台风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给予了不同的名称,通常 把形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称台风,东太 平洋和大西洋地区称飓风,印度洋地区称热带风 暴,南半球称热带气旋。
气中CO2含量增加10%,气温相应上升0.3℃。
“温室效应”将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 面上升,气候带北移,地理景观变化,虫 灾增加等。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4. 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的危害
“温室效应”造成的灾难之一
如果海平面上升1m,将导致孟加拉国17%的领土洪 水泛滥,3千8百万人流离失所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4. 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2)保温作用
大气加热过程
吸收与辐射的热量保持平衡就能使地面保持基本恒定的平均温度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3)调节能量分配
(3)调节能量分配和改造地面性质
① 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调节大气中的能量分布; ② 运动的大气可以带走城市或其它局部地区上空的
暖层吸收波长小于0.175 m的紫外线,波 长为0.175~0.4 m的紫外线被平流层的臭 氧吸收99%以上。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1)阻挡紫外线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
一、地球的大气环境 1.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2)保温作用
(2)保温作用 温室气体:地球大气圈中具有保温作用的气
污染物,是降低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 大气圈的运动在地面附近形成风(包括风暴),
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地球环境及其变迁十一.地球环境及其变迁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球环境指人类在其中生存与发展的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地理系统。
地球环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形成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
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发展变化。
各自然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边界约束下,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传输,形成具有一定有序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相互联系、可完成一定功能的多等级动态开放系统,即自然地理系统。
(1) 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结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自然地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除包含所有自然地理要素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属性。
系统可分为不同层次或组织水平,任何系统都既从属于更高级的系统,同时其本身又包含若干低级的系统。
系统各部分之间特殊的网络关系,形成系统的结构。
作为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还具有有序性。
系统的上述基本特征,都是通过系统内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得以表现的,因而动态性也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按照耗散结构理论的解释,自然地理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它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地理耗散结构。
它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环境的一般性涨落。
其结构水平愈高,涨落回归能力即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愈强。
但在发生巨涨落时,这一结构将崩溃或解体,并逐步形成新的耗散结构形式。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发展演化是具有方向性特征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新的组成成分或要素的出现,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复杂化,沉积过程加强,岩石圈厚度增加,水圈含盐量增加和离子成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大气成分发生质的变化,地貌复杂化和气候多样化,生物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新物种产生和一些旧物种灭绝,地域分异越来越显著,等等。
地球的气候环境变迁PPT文档37页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学课件
蓝 藻 远古海藻类植物化石
海藻植物
陆生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三叶虫
海生无脊椎动物
古老的鱼
海生脊椎动物
大鲵
两栖动物
恐龙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今天的金华
距今38—46亿年, 地球演化之初
古生代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志留纪
傍晚
奥陶纪
12:00
6亿年前
21:36
23:20
寒武纪
三叠纪
土地是为我们而保留。 如果一棵树不能成为你们的屋顶或书桌;如果一条小溪只能叮咚作响却带不
动发电的水车;如果一朵花既不能药用也不能食用,只会在风里轻轻摆头冲着太 阳微笑;如果我们的肉不能成为你们的串烧:如果我们的皮毛不能成为你们身上 的衣服;如果我们的内脏也不能成为你们的保健品……那么,我们还有生存的权 力吗?
侏 罗
纪中 生 代
白垩纪
46亿年前
00:00 23:59:56
第三纪
新生代
代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元古代
纪 距今年代(亿年)
第四纪 第三纪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0.03~0.02 0.7 1.4 1.95 2.5 2.85 3.3 4.0 4.4 5.2 6.0 25
中生代白垩纪
灭绝,时刻准备?
人类诞生以来,物种灭绝的悲剧愈演愈烈。
为什么要给他们立碑? 立碑就足够了吗?
【教学尾声】
《写给地球人类的一封信》
致地球上的人类朋友: 首先要说声抱歉,请原谅我们不辞而别。这次我们真的不是迁徙,而是消失。 我们终于不得不离开。因为现在的地球,仿佛是你们独享的家园,没有一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纪的冰期旋回
•
• 第四纪大冰期内部存在明显的万年级冰期和间冰期冷暖 气候交替旋回(符合米兰科维奇学说)。
• 20世纪初期以阿尔卑斯山冰川为模式建立的4次冰期模 式,曾经获得广泛流传。但已证明由于后期冰川作用往 往刨蚀破坏前期冰川遗迹,并不能代表第四纪完整的气 候变化史。
• 第四纪完整的古气候高分辨率变化记录(至少24个气候 旋回),已经在太平洋深海钻孔、陕北黄土-古土壤序列 和极地冰岩心中获得深入研究,并称为第四纪全球 ( 气 候) 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
2.1万、2.8万、4.1万、5.2万和6.9万年前,多数间隔在1.1万年 左右),单层形成时间仅上千年或几百年。证明冰期内也存在气 候快速波动。 • 事件原因:冰期中北极区冰盖迅速扩张,周缘冰山大量南移至中 纬度地区,带来低温淡水并使携带的岩屑降落海底。 • 形成机制: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 events)出现的间隔明显短 于岁差旋回(1.9∽2.1万年),确切原因尚待研究。
黄
土
层 与 红
陕 北
色 古
黄
土 壤 层
土 柱
相
夹
黄土与深海沉积中的冰川旋回
• 陕北洛川黄土剖面的布容正向极 性期(距今0-73万年)中,统计 出8层古土壤(S8 -S1)和顶部的 全新世黑垆土(S0)。
• 黄土的成因与干冷的西北风关系 密切,代表冰期气候。
• 红褐色古土壤(粘粒>25%)仅发 育于湿热化环境,黑垆土代表温 湿期森林草原古土壤,代表间冰冰后期气候。
• Eemian间冰期(距今12.5万年前)的全球气温比 现在高约2ºC, 海平面高约5m。就在间冰期的全 盛期突是区域性或全球性尚待研究。。 较流行的解释:间冰期增温导致冰山大规模崩塌, 大西洋海水的温度、盐度降低,影响到海洋传送 带环流模式突变,所以在总体变暖趋势中出现突 然变冷的插曲。
海因里希事件
末次冰期内的气候快速波动
• • H.Heinrich(1988)在北大西洋(47ºN/19ºW附近)3个钻孔的
深海沉积物研究中,首先发现存在6个气候迅速变冷层。。 • 沉积特征:暖水型有孔虫含量减少,海水盐度降低和粗粒碳酸盐
(>150μm)碎屑快速堆积。 • 发生时间:末次冰期之内(90年代测得6个事件层年龄为1.43万、
气候变化的现实意义
英国学者估计:平均气温如下降1~2°C,英国中 北部农作物生长季节比现在缩短一个月;后果是粮 食减产,冬季供暖时间加长,多耗燃料。
相反,如升高1~2°C,会加剧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 升,导致海水入侵和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增高,危 及城市供水和农作物生长。
地面气温升降在地理上是不均衡的,赤道带如增 高1°C,高纬度区就要增加10~20°C。将造成全球大 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也将引起生态失衡,给人类 生存带来巨大冲击。
海面上升,岛国危机!
生物绝灭与环境变迁
物种的数量和寿命 生物绝灭的类型与规模 地史中生物绝灭实例
物种的数量与寿命
• 冰后期增温导致湖盆东侧的冰原破裂崩塌,大量淡水突然涌入北 大西洋。墨西哥湾却因淡水流入减少而盐度、密度显著增大,墨 西哥湾流暖水未到北部就下沉,向高纬度输送的热量减少。北大 西洋的大量淡水很快形成海上冰盖,导致重返冰期气候。
• 因喜寒性 花卉植物 仙女木
(Dryas ) 重新折返, 称为新仙 女木事件。
黄 土 剖 面 与
变化
是否存在快速的气候突变?
• 以往虽发现第四纪存在频繁的冰期、间冰期转换, 但认为末次冰期结束后近1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是 相当稳定的,未感到气候突变带来的严峻挑战。
• 最近得到的极地冰岩心和深海沉积高分辨率记 录,显示出在长期的气候逐渐变化过程中,发生 过一系列大幅度(±5°C)的突然变化,时间尺度 仅有几十到几百年。
•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9个气候事 件可以与太平洋深海钻孔中的9个 氧同位素(δ18O)气候事件很好 对比,都以10万年的短偏心率周 期最为明显。
布容期黄土与深海钻孔对比
•
注显
•
意 不 同 阶 段 旋 回 结 构 特 征 的 突
示 同 步 的 冰 期 、 间 冰 期 气 候 变
深 海 沉 积 对 比
•
未来气候变化
过去与今后的海平面变化
海面上升,岛国危机!
•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由9个环礁岛屿组成,面积26km2,最高 点海拔4.5m。2001年11月15日正式宣布:无法对抗温室 效应导致的海面上升,只能放弃自已的家园。 全国1.1万国民从2002年起将全数移民到新西兰。 澳大利亚则在2001年7月份拒绝接纳移民。 有20多万人口的马尔代夫等类似岛国将来怎麽办?
地史中的大冰期
地球历史中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期和暖期的交替。最近三次全球性大冰期 出现于:第四纪(2-3百万年前 )、石炭-二叠纪(2.7-3.1亿年前)和晚元 古代(约7-7.5亿年前),间隔分别为2.6~3.9亿年(愈新愈短)。 大冰期成因(不符合米兰科维奇学说)的两种常见解释: 1. 黄赤交角大波动(ε = 0 ° ~90°)周期 大冰期时ε=90°,地球发生 冰盖的一极正好背向太阳。 2. 太阳的银河年周期 太阳从远银心点向近银心点 运动速度加快,在惯性影响 下,日地距离增大,地球上接 受太阳热量减少。银河年并 不是等速周期,有愈来愈快 的趋势。
新仙女木事件降温幅度
• 总体变暖背景下 产生一系列温度 激烈震荡,降温 幅度达到5ºC±, 低温持续期延续 500~1000年。
• 根据格林兰冰岩 心和瑞士湖泊沉 积物中氧同位素含量对比,证明两地发生的降温事件在 时间上、幅度上都可以很好对比。
全球洋流转送带模型
大西洋深海洋流循环
•
间冰期内的气候突然变化
• 这种气候突变不仅发生在最近的冰期(新仙女 木事件 ) ,也可发生在冰期末次亚间冰期(海 因里奇事件),甚至是典型的间冰期(Eemian 间冰期)内部。
全新世末次冰期
•
冰后期的新仙女木事件
• 1. 3万年前末次冰期消退,气候转暖,温带动物群返回北欧和 加拿大东北部。北美大陆冰盖迅速融化,形成一个巨大的阿格兹 湖,排水通道流向墨西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