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一单元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
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根据回答板书:13-9=□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方法二:13-3=10 10-6=4方法三:9+()=13 9+(4)=13……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10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丨苏教版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在之前的几课时中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思考计算方法。
利用摆小棒、拨算珠的方式渗透相同数位相加的思想,再进行竖式的教学。
“试一试”中安排了相应的减法练习。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算一算,改一改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和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究加减笔算方法的不同策略,体会数的认识与加减计算间的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笔算能力,进一步获得探索加减计算方法的经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现实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能积极思考,对话,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竖式、正确计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形”与“体”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引探究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出示例6)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坐车去春游,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你能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吗?(45+31)【设计说明:用情境图创设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
在此基础上,引出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百数表的教学反思(四篇)
百数表的教学反思“百数表”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页的内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百以内的各个数。
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我在教学时,分了三个层次进行。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
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一张完整的“百数表”,让他们认真观察这___个数,根据这些数的排列顺序,看看在它们身上都能发现哪些“小秘密”。
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横着观察;有的竖着观察;还有的斜着观察。
找出了很多有趣的规律。
没想到,这样一张看似简单、枯燥的“百数表”,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小秘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
百数表的教学反思(二)当学生对“百数表”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而是把它作为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因为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标,它的价值在于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我利用“百数表”做进一步的研究。
把其中的大部分数去掉,形成了一张只有第一行和第十列的数而其他皆为空格的“百数表”。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及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不能把25、58、97这___个数填在相应的空格里?”面对这么多空荡荡的小格,要把这___个数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孩子们开始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的思考着。
突然,有一位学生胸有成竹地走到图前,拿起25这张数字卡片,把它贴在了第3行、第___个的位置,并且向大家解释说:“这一行除了30这个数,其余的数都是二十几的数,而这一列个位上的数都是5,所以我把25放在这个小格里了。
”多么有条理的分析和判断呀。
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25这个数看成了二维空间的一个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能力。
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辅导,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1. 语文在语文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课文的分析和讲解,我们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数学在数学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我们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英语在英语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
通过英语歌曲、游戏和对话练习,我们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语调。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 合作学习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和互相支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个别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我们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 情境教学我们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1. 课堂表现评估我们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课堂纪律等方面。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参赛教案(后附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1和例2,第67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人民币”这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元、角、分”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破。
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要求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课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材从一幅三名孩子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入,使学生联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组织学生通过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整体的认识。
“试一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为学生购物付币做准备。
“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得层次分明:第1、2两题让学生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第3、4两题让学生认识取钱方案的多样;第5题创设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
算钱、付钱的技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严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1、人民币知识前测2、小小商店展示台3、真人民币(小额一套)4、每个人一个信封5、学习卡。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绘本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个绘本故事《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吗?故事的小主人小惠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摔了一跤差点把钱弄丢了,买完东西还忘记拿找回的钱,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上街买东西,你能完成任务吗?板书:你会买东西吗?提问:恩,要想完成任务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各国家或地区的的钱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哪些?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日本的钱叫日元,澳大利亚的钱叫澳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 本节课主要教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即十几减9.通过实际情景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
然而,在讲解例题时,有一种方法讲解错误,下节课需要纠正并加强讲解。
同时,教学语言需要更加严谨,让学生更易理解。
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参与讲解,用自己的语言教授其他学生,以便更好地理解。
此外,上课的语言也需要调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 本节课主要教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二课时,即练一(1)。
通过练,帮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确保正确得出答案。
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深化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意识,提高思维灵活性。
学生在练中表现良好,第一题完成得很轻松,但有些学生出现了不计算直接得出答案的情况,这也不算错。
然而,部分学生在第二和第三题的计算中仍有些困难,需要加强练。
虽然学生在开学初的作业中犯错较少,但在检查计算题时还需更加仔细。
1.3 本节课主要教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课时,即练一(2)。
通过练,帮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确保正确得出答案。
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深化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意识,提高思维灵活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计算得不错,但有个别学生计算速度较慢,需要单独讲解。
同时,学生在叙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时还不够流畅,有些甚至不会说,需要多加练,提高模仿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思考题方面,有些学生反应不过来,需要再次讲解。
本节课的主题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课时,重点讲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情景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然而,我发现在复环节花费了太多时间,应该控制在2分钟内。
在列式时,我也耽误了时间,应该让学生口答,以节省时间。
同时,在摆小棒的环节,我应该教学生简单的摆法,以提高效率。
本节课的主题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五课时,重点练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本学年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已经结束。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从中不断总结和整理教学经验,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现将本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本学年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以达到全体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数学技能的目标。
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创设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懂得发现、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根据教材的要求,我进行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
举一些例子,如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数的加减,强化他们的数学运算思维能力;在教授形状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掌握形状的特征和名称;在教授时间时,我鼓励学生自愿申请担任时间管理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读懂数字时间;在教授金钱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和计算现实生活中的物品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能力。
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我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知识输入环节,我采用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向学生阐述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知识再现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口算、听写、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在知识拓展环节,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探讨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知识运用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篇1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针对教学目标,应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些、少些”,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入。
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兴趣挺高,一起在数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然后再数我们班有多少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数100以内的数,也让学生学习的劲头高涨。
数出:老师7人,学生51人(板书)。
然后由这两个数据让学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然后还是用身边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人数差不多),来引入本课的另一个知识:多一些和少一些。
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挺好。
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说教。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练理解。
让孩子们互相举例子,更加巩固含义。
然后全班交流:孩子们举的例子挺好:比如说:我又10支铅笔,小红又50支,小红的比我的多得多等例子,加深学生多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篇2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预设”的非常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常常会“卡壳”。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的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使学生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
一年级数学下册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1教学反思 苏教版 (2)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课本第二册第61-62页的内容,旨在通过此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即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及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用减法,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解决。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探究出结果,我在例题教学前增加了一个准备环节:比较两根彩带的长短,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这一思想。
接下来进行例1的教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主动观察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归纳,初步统一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在例2的教学过程中则侧重于求两数相差多少为什么用减法这个问题。
强调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的含义是一样的,即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思考时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彼及此。
纵观全课,基本上做到了“帮”——“扶”——“放”的过程,使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此课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能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 综合实践:小小商店丨苏教版
《小小商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参加购物实践活动是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进一步理解购物活动中各类数学问题的最好方式。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教材设计的“小小商店”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了两次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商品货架的场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组织学生开办“小小商店”,进行模拟的购物活动。
活动分为四个部分:(1)在教室里布置好“小小商店”。
商品来自于学生们自带的义卖品,价钱由学生自主确定。
(2)制定购物方案。
买什么,怎么买,由学生自由选择。
(3)实施购物行动。
选几名学生扮演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余学生扮演顾客。
(4)交流购物经过。
通过对买什么,需要多少钱,所带的钱够不够,应找回多少钱或还差多少钱等实际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整理购物经验,加深对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参与或接触购物活动,虽然有的家长也说平时会让孩子去商店买点什么东西,但一般情况下家长给了孩子钱买东西,孩子只会跟营业员说要买什么就直接把钱给营业员,让营业员收钱找钱,完全没有自己的购物花钱的思考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付钱,并知道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支付能力和商品的价格购买商品。
还要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设计思想:教材提供的商品货架场景中是先提出了“有30元钱,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玩具娃娃够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解决买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
为了让学生思维具有层次感,在这儿我先设计了让学生看清商品及价格,挑出两件喜欢的商品,让学生自己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学生会提出可算商品的总价和两样商品相差多少钱,知道价格中经常涉及到“便宜”“贵”,理解其意思。
再引入有30元钱,买两样商品够不够的问题,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解决方法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苏教版数学一年 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课时内容。本课编排在 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教材 教学皆在组织学生总结计算法则。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学会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情
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摆 小棒和拨算珠都能使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中的40和30相加、5和1 相加。为了便于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应把竖式中的 两个加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对齐。学生体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 加法很方便,就会自觉迁移到两位数减法中去。所以,“试一试”不 要操作学具,直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4-50=
42+7=
94-60=
68-8=
4+7= 29-8= 32+20=
40-20=
37-7= 41+8= 56-4= 40+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做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既有一定的乐趣又有挑战性,其中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我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的反思:一、知识点教学1、注重本学段学习目标把握和跨学段学习目标衔接:尊重孩子的学习节奏,把握上学期学习内容,把握跨学段学习目标,避免跨学段学习目标的断裂,使学生的学习充分系统化。
2、注重理论概念的固化:以理解性为主,以应用性为辅,以及加深理论思维能力,加强理论概念的学习与记忆,以便于把握基本的数的概念。
3、注重全面发展:注重泛化能力的培养,掌握易推广的基本概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强调实际情况和实践活动,体现数学发展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方法1、注重把握分层教学定位:灵活运用“广义分层”,对学习者进行分层指导,做到分组进行教学,设计有升有降的教学活动,把握和改善“新生”学科的教学空间。
2、注重让学生树立自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认知的角色,积极以正面引导和积极示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地去实现目标和成功,乐观、上进、勇于参与。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开放性教学的特点,科学审慎地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用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教师角色1、注重教学创新:积极寻找和引领教学创新的思路,采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突出教学形式的个性化,教案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2、注重评价反思:评估成绩及教学效果,定期总结本学段已学过知识点及学生知识结构,分析教学有效性和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探究教学发展模式和教学方法变革。
3、注重聆听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论权利,努力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改善,并时刻留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困难,谨记学生的反馈,持续不断地去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引言本文旨在对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行反思,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2. 教学内容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0-100的认识和运算,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及应用,形状和物体的认识等。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体验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问题分析3.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
仅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过于枯燥,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一年级下册是学生初次接触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了困难。
3.3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他们只能简单地记住数字和运算方法,而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概念。
这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困难,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改进策略4.1 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
可以借助教学软件、教学工具或实际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实践等方式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字0-10时,可以使用卡片、计数棒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4.2 分层次教学,强化基础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应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个别辅导。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次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彼此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3 激发思维,拓展应用针对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应通过激发思维、拓展应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汇编: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5.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学会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要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道理,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这些都是后面口算、笔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十分重要。
2.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可能地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习。
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从多种角度考虑,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计算中的问题。
4.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的语言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解答,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与同伴共同学习、合作解答问题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4课时3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4课时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课时5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2课时6 复习……………………………………………………………………………… 2课时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十几减九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
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
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十几减8、7十几减8、7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从复习8、7加几的口算入手,进行开火车,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复习15-9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
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15-8的算式。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充分准备课前教学内容
本学期,我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
设计中,我根据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
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
探究、激发兴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建
立起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课堂互动和学生思维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开展师生互动和学生间合作,鼓励学生积极
思考和表达意见,引导他们理解数学问题背后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四、倡导课后巩固练习和反馈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练习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
高数学水平,达到教学目标。
五、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寻求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教学服务。
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与实践,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m1.1本节课的内容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主要内容为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本节课上完后出现很大的错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其中一种方法讲解错了,下节课一定首先改正,再多讲讲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学语言还是不够严谨,以后还是要多多注意;上课时总是我讲,学生还听不懂,以后的课堂上多让学生讲一讲,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教其他的学生,可能会容易理解一些;上课的语言要调整一下,要能吸引学生,不能太生硬,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本节课的内容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二课时,练习一(1)。
主要内容为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并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完成情况都很好,第一题,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学生写起来很轻松,但有的学生出现不计算直接数得数的现象,这样也不算错;第二、三两题,部分学生计算起来还是有些困难,这部分学生还是要加强练习,开学初的作业,粗心错的相对较少,不过计算题的检查还是不够仔细,还需再多督促督促。
1.3本节课的内容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课时,练习一(2)。
主要内容为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并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的计算,学生完成的还不错,只有个别两个学生计算速度很慢,还不会说计算过程,课后要单独给他们讲解一下;学生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叙述还是不太流畅,部分学生根本不会说,以后要多找学生练习,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够好;思考题,学生有些反应不过来,明天再整理一下思路再讲解一遍。
1.4本节课的内容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课时,十几减8、7。
主要内容为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闇练地计算十几减8、7,并让学生在窥察、操作中渐渐发展探究、考虑的认识和思维的灵动性。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3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篇1在本节课中,我试图只作为一名引导者,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亲身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中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篇2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试图只作为一名引导者,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亲身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中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第二册教学反思集
第一课时十几减9
之一
开学前的第一次课由于9加几的课前准备已做好,所以开始上课前我用卡片进行了口算抢答,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堂实录
一、小猴想和大家来比赛(出示口算卡片)
9+5 6+9 9+4 7+9 8+9 9+9 2+9
(课前复习准备在课后看来非常重要,学生遗忘很多)
二、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列出算式
13-9= (许多学生说出得数是4)
你们又是如何想的呢?(相互说一说)
生1:4+9=13 所以13-9=4
生2:我用10减9,等于1,再和盒子外3个合起来是4只
还有其他的吗?(学生没有了出现书上其他几种情况)
重点让学生来演示从盒子10里面去掉9只的一种方法
大家用小棒摆出13 10根一堆 3根一堆
从10根里拿去9根,还剩1根,把剩下的1根和3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3-9=4
老师继续演示,如果在13根小棒中的3根上面再添上一根,多少根,14根,,再从10根里去9根,是几根,让学生拿一拿得出,把剩的1根与4 根合起来是5 所以14-9=5
继续添上1、2根,列出15、16、17减9
的算式:大家从演示观察中看出每次从盒子里 10根拿出9根,剩下的是1根,再和后面的整数相加就是得数。
这时班上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方法,十几减9,每个得数都比十几后面的一个数多1,(多么水到渠成的发现啊)
其他同学齐声说:对对
师:为什么要加个1呢,这个1从哪来呢
生:10减9剩下的1
师:用这种方法自己会计算其他的十几减9。
11-9 12-9 18-9
学生很快地算出了得数
师:当然有些同学想加法来算也可以很快地说出得数,老师也欢迎大家用这种方法
接下来的练习,想想做练习,进行得很顺利,汇报是也有好多加法做得很好的同学用了想加算减的办法.
最后我用了一个口算比赛来结束新课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有错误.
教后反思:
1、对于课前的复习
在徐州的全国教材培训会上听了徐特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堂与讲座,很有启发,计算教学复习得重要,他对学生的新知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我没有直接从情境图入手,而是把复习也引入到情景图中,通过课堂实际教学来看,确实起到了效果。
2、对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我想并不是每节课都会有学生想到书上所有的算法,在这节课中没有出现一个一个地减和先减去3个再减去6个,我也没有特地再告诉学生,而是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用10去减和想加算减的两种方法上。
3、关于组织教学形式
在我看来,比赛、游戏、表扬和激励,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有着永远不可抵估的作用。
4、遗憾与追求
数学是思维的,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我想不仅仅是看教学效果,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学生有效思维的质量与时间的长度应该成为我们另一个追求。
我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回顾这一节课,还是有好多同学在等待别人现成的果实,没有自己的思维,我想不仅是我的毛病,这还表现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通病。
这学期,我准备在这方面做些学习与实践。
“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可以张扬个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
它是学生不同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自然展示。
然而,多样化的算法千呼万唤就是出不来,这时该怎么办?算法多样化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在哪里?
在探究十几减9的算式的规律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规律。
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学生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
然而有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规律?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时,教师能不能明确指出找找被减数的个位和差有什么规律?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探究活动的时间,可以较快地发现规律。
但是如果这样,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怎么落实呢?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
教学反思:
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片段(一)中,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想加做减”一种方法。
而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其实,完全不必苦苦追问。
应该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交流存在着障碍。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
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
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
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
在两个片段中,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显示出教师过分地注重结果。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
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意,并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3-9。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感悟到这道算式和过去做过的十几减几的算式不同:不是13-3或13-10,而是13-9。
在这基础上启发学生:“你能算出13-9的得数吗?”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寻找计算方法,并互相讨论交流。
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注意因材施教,千万不能“一刀切”。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学起来感到轻松。
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
给每个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机会,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