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无走向虚无——论《送冰人来了》中的虚无主题
虚无世界中的自我拯救——《送冰人来了》之存在主义解读
第34卷第6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4,N o .62018年11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v .2018ʌ收稿日期ɔ2018G08G02ʌ作者简介ɔ魏衍学(1981-),男,山东淄博人,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虚无世界中的自我拯救«送冰人来了»之存在主义解读魏衍学(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00)ʌ摘要ɔ奥尼尔的经典之作«送冰人来了»真实地描绘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为现代人指出了一条自我拯救之路. 上帝死了 使世界趋向虚无;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合力构建了一个异己㊁荒谬的现代社会; 他人即地狱 注定了物化㊁焦虑和自我分裂的个体宿命.这三个要素使现代人无可逃遁地陷入了生存困境.然而,奥尼尔为置身一个如此荒诞㊁冷漠的社会中的现代人指出了一条自我拯救之路,即酒神精神和爱.该剧以哲学的深度探讨了现代社会的荒诞,挖掘了人生的意义,开拓了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为身处荒诞㊁走向虚无的现代人开拓出一条有尊严的㊁行之有效的存在主义生存之道.ʌ关键词ɔ生存困境;自我拯救;虚无;醉;爱ʌ中图分类号ɔI 106.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18)06G0099G04S e l f Gs a l v a t i o n i n t h eW o r l do fN i h i l i s mA n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Th e I c e m a nC o m e t h W E IY a n Gx u e(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L a n z h o u 7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N e i l l sm a s t e r p i e c e ,T h e I c e m a nC o m e t h ,t r u l y p o r t r a y s t h e p r e d i c a m e n t o fm o d e r n p e o pl e ,a n d p o i n t s o u t a w a y o f s e l f s a l v a t i o n f o rm o d e r n p e o p l e .T h ew o r l d s l i d e s t o w a r d s n o t h i n gn e s s a f t e r G o d i s d e a d ;s c i e n t i s ma n dm a t e r i Ga l i s mc o n s t r u c t am o d e r n s o c i e t y t h a t i s a l i e n a t e da n da b s u r d ; o t h e r p e o p l e a r eh e l l d e s t i n e d f o rm a t e r i a l i s m ,a n x i e t y,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f a t e o f s e l f Gd i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h e s e t h r e e e l e m e n t sm a k em o d e r n p e o p l e u n a v o i d a b l y f a l l i n t o a p r e d i c a m e n t o f e x i s t e n c e .H o w e v e r ,O N e i l l p o i n t e do u t aw a y f o r s e l f Gs a l v a t i o n ,n a m e l y D i o n y s i a ns p i r i t a n d l o v e ,f o rm o d e r n p e o pl e l i v i n g i n s u c ha na b s u r d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s o c i e t y .W i t ht h ed e p t ho f 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 p l a y e x p l o r e s t h ea b s u r d i t y o fm o d e r n s o c i e t y ,a n de x c a v a t e s t h em e a n i n g o f l i f e ,a n d o p e n s u p t h e s p a c e f o r t h e f r e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h u m a n n a t u r e ,w h i c h p a v e s a v a l u a b l e a n dm e a n i n g f u l s u r v i v a l r o a do f 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f o rm o d e r n p e o p l e l i v i n g i n t h e s p i r i t u a l w a s t e l a n d .K e y wo r d s :l i v i n gp r e d i c a m e n t ;s e l f Gs a l v a t i o n ;n i h i l i t y ;i n t o x i c a t i o n ;l o v e 一㊁引言存在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全面社会危机中萌芽和成长起来的,因此也被称为危机哲学.存在主义奠基者,丹麦学者克尔凯郭尔建立了存在主义的基本理论架构,并指明了探讨存在问题的基本切入点,即单个的人或孤独的个体.存在主义在二战后发展为极具影响力的哲学流派.萨特等学者看到了个体理想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的溃败,一阵见血地指出了传统社会价值的失败.存在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危机的精神层次的原因就是西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诸如理性主义㊁科学主义和乐观主义等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现代社会中孤独的个体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社会中,失去了安全感与归属感,也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成为固定在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被动的运转.存在主义的生存观以资本主义危机中个体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考验为视角来研究人的存在.当我们透过存在主义的透镜来审视奥尼尔的经典剧作«送冰人来了»(以下简称«送»剧),我们不仅会发现现代人在虚无世界中的生存困境,也看到了作者为现代99人所指明的困境中的自我拯救之路.二、虚无世界与生存困境(一) 上帝死了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飞跃,上帝日渐走下神坛.最终,尼采宣告 上帝死了 .在西方价值体系中,上帝不仅是一种规制欲望的信仰机制,更是对现世的人文关怀和善的庇护. 上帝死了 ,人类并未挣脱这种规制的锁链而获得自由,因为一种未知的㊁强大而凶险的力量在上帝的座位上张牙舞爪,使人类更加无助㊁迷乱㊁空虚.于是,福柯惊呼: 人也死了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的自由是通过本人的选择和行动表现出来的,但个体也必须对其选择负责任,去承担这一选择所带来的后果.«送»剧中,聚集在霍普酒吧的主人公们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白日梦中肆意狂欢,以此平抑物质角逐失败所带来的痛苦.传统宗教信仰的失落使他们获得了 自由 ,他们自由地选择了醉酒和白日梦,自由的代价是他们无可避免的走向了荒诞和虚无.福柯之言 人也死了 是对酒徒们最精确的精神写照:宗教身份的真空使他们成为行尸走肉.剧中,希基这一角色就是传统宗教信仰失落的隐喻.酒徒们在绝望中盼望着希基的到来,因为每次希基来到酒吧就会给他们带来美酒和欢笑,希基就是这个酒吧的救世主.然而,讽刺的是,希基不仅没有给这些社会弃儿带来任何拯救的希望,却打碎了他们仅有的一点生的依托:酒和白日梦,将大家推向了死亡的炼狱.救世主沦落为死神,这是对信仰没落的绝妙讽喻.希基之妻伊芙琳是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化身, 温柔㊁爱怜㊁慈悲㊁宽容,这些情感禀性都显露在她脸上 [1].屡屡背叛妻子的希基靠谎言获得了妻子的一次次原谅.靠谎言维持自身的价值存在,希基对此痛苦万分.希基的痛苦说明他还无法完全摆脱传统宗教信仰的约束,他正处在宗教身份破裂的前夜,如果他能心安理得地愚弄妻子,说明他已与传统宗教信仰彻底决裂.希基弑妻就是杀死上帝,因为 如果上帝死了,那么一切都是允许的了. [2]这是人们与传统宗教价值决裂的隐喻,人们遗弃了传统信仰,丧失了理性,最终走向了虚无甚至死亡.对中世纪的人而言,宗教与其说是一种神学的体系,还不如说是一个坚固的心理母体,环绕着个人从生到死的生活,以圣礼㊁仪式加强它大大小小的一切节目.失去了教会,......一个人就失去了心灵的容器,就等于随波逐流,成为地表面的流浪汉. [3]科学主义与物质主义的兴起造成了传统宗教信仰的没落,其所倡导的理性社会秩序也没有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造成了信仰的真空和混乱, 旧的上帝己经死去,而科学和物质主义又未能提供一个新的上帝,从而满足依然没有死亡的原始宗教本能 在偶像中寻找出生活意义的本能,借助偶像消饵对死亡的恐惧的本能 [4].简而概之,宗教的没落使世界虚无化,使人类陷入了生存困境.(二)异己与荒谬存在主义认为,现代世界是荒谬的.荒谬的根源在于个体人生的无意义, 人们希望人生有意义㊁有价值,希望世界合乎理性,但在实际生活中人生却是无意义的,世界也是不合理的.在人们面前,死亡正等待着他们,根本没有充满希望的明天,所谓荒谬即来源于这种矛盾和冲突. [5]宗教身份的破裂使人们失去了心灵的庇护,物质主义扭曲了人性,激发了人性中的恶,由个体之恶编织成的合力摧毁了人生,也毁灭了世界.存在主义对将其概括为:无意义的人生和异己的世界.他们认为,人在这个陌生的㊁荒谬的世界中犹如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恐惧㊁孤独㊁焦虑和绝望是个体对现代世界最真切的生存体验.«送»剧中,酒徒们沉浸于自欺欺人的白日梦中,煞有介事地炫耀着辉煌的过往,天真地期望着东山再起.任何自欺都表明了某种价值追求,否则自欺没有任何意义,这种价值就是有尊严㊁有意义㊁幸福美满的人生.他们都梦想有价值的人生,但是现实与梦想的冲突注定使他们只能用白日梦构筑人生仅存的一点尊严和意义.向酒徒们推销行动哲学的希基是现实社会的代表,希基的出现就是把酒徒们重新抛入他们所极力回避的现实世界,让他们面对惭愧的现实和美好的梦想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对他们而言,犹如身处炼狱一般.希基的倒梦运动使他们惊恐㊁沮丧㊁坐立难安,整个酒吧更是人心惶惶㊁敌意丛生.霍普对汽车的恐惧非常典型的代表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对霍普而言,令人恐惧的的并不是真正的汽车,而是汽车所代表的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正是这一异己的社会抛弃了他们,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后来,当希基坦白弑妻之罪时,他们欢欣鼓舞,认为是 死神 搅乱了他们原本正常的生活.从此,他们头也不回的奔向白日梦,拒绝现实,拒001绝痛苦.感到痛苦意味着他们试图重建有意义的人生,拒绝痛苦意味着认同荒谬,把荒谬抬升为神圣的价值标准,这意味着他们的存在彻底沦为荒谬.«送»剧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现代人的生存画面: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合力构建了一个冷漠㊁荒谬的社会,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敌意和挥之不去的痛苦.这种异己与荒谬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个体的普遍的 恐惧 .他们恐惧彷徨,自我封闭,在孤独和苦闷中蝇营狗苟,他们的生存本身即沦为荒谬.(三) 他人即地狱网域社会中的个体不是孤岛,所谓网域社会,就是个体间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探讨人的生存问题就必须论及个体间关系问题,这是存在主义探讨存在问题的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萨特对此问题有一个一语中的的概括: 他人即地狱 .萨特认为,任何个体都是一种自为的存在,但任何个体都要与他人共享一个世界,这就要求所有的个体我都要拥有外部对象,让异于其本身存在的他人化入自己的世界.同样,个体我也会被他人以同样的方式所注视并被化入他人的世界成为客体我. 这种注视只能是以牺牲被注视者的自由为前提的,以被注视者的物化㊁由自为的存在变为自在的存在为代价的. [6]基于此,萨特认为个人与他人之间本质上是一种 注视 关系.这种来自他人的注视犹如美杜莎那冰冷㊁惊骇,令人骨寒毛竖的目光,被注视的个体瞬间被僵化㊁物化㊁异化,变成僵硬冰冷的石头.因而,个体间的关系本质上是敌对和孤立的,因为任何个体都只是他人注视下被异化的对象物,而非一个对等的自由个体.而且交流的双方都在 异化 着彼此,所以个体间的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博弈的目标就是一个自为的㊁自由的 我 .这种斗争的最终结局就是个体在他人的注视下感到极度焦虑,并为主客体自我的分裂而永远痛苦不已.这种焦虑不安,人际斗争以及身份破裂在希基弑妻的情节上凸显出来.身为推销员的希基擅长推销并消费由谎言构建的自我,屡屡背叛妻子的他靠谎言得到了妻子的信赖.善良的伊芙琳相信人的善良本性,因而天真的相信希基能够痛改前非,浪子回头,这实质上是对希基的一种注视.希基也深知妻子所爱的并非现实中真实的自己,这是对希基主体我的否定,也是对希基自为的我的消解.希基在妻子的注视下遭受被物化的厄运,焦虑不安,逃避家庭.但这种注视是一种精神层面而非生理层面的 注视 ,是内嵌于希基意识深处的注视,无处不在,强大而凶险.到后来,绝望的伊芙琳也开始自欺欺人地的将希基本人等同于由谎言构建的虚无的希基,这又把希基变成了一个非其所是的虚无客体.靠谎言获取真诚,希基由此难逃主客体自我双重分裂的悲剧性结局,痛苦万分.最后,希基杀死妻子,摆脱了妻子的注视.由此,希基也就重获自由,建立自为的自我,弥合了主客体自我的分裂.他人即地狱 是«送»剧中个体间关系的一个精到概括,人们无法逃遁物化㊁焦虑和自我分裂的宿命.三、自我拯救(一)酒神精神«送»剧完整地呈现了一副价值失落㊁荒诞幻灭㊁异化分裂的现代社会的立体画面.但奥尼尔并未将这群社会弃儿彻底推向死亡,而是给他们设计了一条出路:醉和白日梦.存在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是无法言述的,存在也不会自动被感知,唯有在绝望㊁孤独㊁恐惧㊁焦虑㊁荒诞等一些特定㊁极端的精神状态中,人方可领悟人生之意义,感知存在之价值.存在主义的这种理念与尼采的酒神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在尼采看来,存在主义所说的特定的精神状就是醉,即酒神精神.在尼采看来,醉是一种神圣的超脱与升华,个人在世俗性的超脱与神性的升华中体验生命的原始状态. 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确实成了原始生命本身,感到了他的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存乐趣. 我们仿佛与无限的对生存的原始乐趣融为一体,在狄奥尼索斯狂喜中感到这种乐趣不可摧毁㊁永驻人间的那一刻 尽管我们感到恐惧和怜悯,我们依然是幸福的生者,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唯一的生者,我们和它的繁殖乐趣融为一体了 [7]在尼采看来,醉是个体与原始生命本身的生存意志实现和谐融汇的一种心境,是人生的极乐境界,是让个体感知存并与之融通的一种本体论心境.尼采认为,在 上帝已死 的情况下,酒神狄奥尼索斯所代表的以感情和本真为核心的悲剧的生活方式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推崇酒神精神,反对拘禁现代人灵魂的传统信仰,主张回归生命的原始,追求神圣脱俗的生命形式.尼采阐述了多种醉的形式,其中,最纯粹㊁最原初的醉就是酒所代表的麻醉剂所产生的醉.101«送»剧中的醉无疑就是这种醉.霍普酒吧的酒徒们酗酒狂欢,长梦不醒,在迷醉中抛却了生存的苦恼,高昂着头颅蔑视着荒谬的世界,用白日梦来稀释精神的痛苦,构筑人生的价值,维护着生存的尊严.他们在酒精迷醉的狂喜与欢乐中,在白日梦所构建的精神力量的支撑下获得了生活的信心.同时,在这种迷醉和白日梦的精神状态中,他们也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感知到了本真的存在,这是尼采的酒神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落地生根.«送»剧中,奥尼尔以醉获取慰藉,以白日梦寻求希望,否定了基督教来世拯救的教义,肯定了现世的世俗生活,最终用酒神代替了传统价值体系中的上帝.(二)爱的港湾在奥尼尔看来,醉和白日梦是构建有意义㊁有尊严的人生的两个核心切入点,但是纯粹的醉或白日梦是远远不够的,其深处有一个更本质的要素 爱.奥尼尔认为人要在异己的社会中活下去需要依靠白日梦和某种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就是基于爱的友谊.剧中,霍普酒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酒徒们互相理解㊁彼此安慰.物质追求的失败使酒徒产生了自我怀疑,他们只有在白日梦中编织着人生的尊严和意义.相似的经历使他们惺惺相惜,心有灵犀地呵护着彼此的白日梦,霍普酒吧因而成为他们梦想的温暖港湾.他们的白日梦像环环相扣的锁链,一旦某一环破裂,整个秩序就会坍塌.希基的到来残忍地打破这一秩序,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希基拒绝与他们在白日梦构建的秩序中交流和共存,拒绝认同㊁呵护他们的白日梦.这凸显了交流的重要性,而这种交流的深层驱动力便是爱.同时,酒徒们这种弥足珍贵的友谊也是基于一种足以吞噬他们的孤独和绝望. 孤独意味着自己被迫与同伴分离,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意味着一筹莫展,孤独意味着外部世界可以侵犯我们,而我们只能听之任之.这样,孤独感造成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恐惧感. [8]这种恐惧感来自于酒徒们身份的边缘化,他们被社会所抛弃,只能蜷缩在这清冷恐怖的坟场,等待死亡的吞噬.这种向死亡的不可逆的滑动过程是最令人恐惧的.要克服这种恐惧,奥尼尔并未诉诸于信仰,而是去寻求人与人之间心底里的温情及其带来的友谊,这种温情相对于白日梦来讲,是支撑人们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更强大的精神力量.纵然被社会所舍弃,酒徒们依然保留着情感,保留着语言.一种温暖的友谊连释着他们,使情感悦动,使人性存活,彼此温暖,彼此安慰. «送冰的人来了»高度地表达了奥尼尔终生的信仰感情比行为更重要.因此,从实际上看,这部剧及其人生哲学都是悲观的.但是它戏剧性地体现了最底层的人类互相理解和同情的可能性,就这一点来说,它是乐观的. [9]存在主义认为社会是充满敌意的,而也注定是孤独的,奥尼尔以爱为基础的友谊恰恰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世俗的解决之道和意义建构.四㊁结语«送»剧描绘了一幅现代人的生存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宗教的没落使世界滑向虚无,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盛行将人抛入到一个异己㊁荒谬的现代社会之中,现代人由此陷入了生存困境.然而,在这样一个荒诞㊁冷漠的现代社会中,奥尼尔为人们指出了两条自我拯救之路,即酒神精神和爱.从存在主义视角来看,该剧以哲学的深度探讨了现代社会的荒诞,挖掘了人生的意义,开拓了人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为身处荒诞㊁走向虚无的现代人开拓出一条有尊严的㊁行之有效的存在主义生存之道.ʌ参考文献ɔ[1]特拉维斯 博加德.奥尼尔集[C].汪义群,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5:902.[2]苏宏斌.现代小说的伟大传统[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228.[3]威廉 白瑞德.非理性的人 存在主义探源[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22.[4]克罗斯韦尔 鲍恩.尤金 奥尼尔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242.[5]邹惠玲.论奥尼尔晚期剧作对现代人生的探索[A].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9.[6]商和明.生存危机与自我拯救 尤金 奥尼尔后期创作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解读[D].济南:山东大学,2006:25.[7]尼采.悲剧的诞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100.[8]埃里希 弗洛姆 爱的艺术[M].亦非,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4.[9]弗 埃 卡彭特.尤金 奥尼尔[M].赵岑,殷勤,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161.[责任编辑:王艺]201。
在梦幻中编织人生-《送冰的人来了》与《等待戈多》主题较析
汉 一会 儿抱 怨 他 们 的苦 难 , 同病 相 怜 ; 会 儿 各 自暗 生 闷 一
气 . 分 道扬 镳 , 终 又 在 甜 言 蜜 语 中和 解 , 此依 伴 , 想 最 彼 共 同消磨 时光 。在这里 两位 剧 作 家 打 破 了 传统 戏 剧 的 界线 ,
不 同 , 充满 友情 、 却 和谐 、 暖 的人 情 味。他 们 时 而讥 讽 挖 温
救 。两部剧 作 虽然 在戏 剧 创 作 手法 上 不 近 相 同 , 都 共 同 但
描绘 了 2 0世纪 西方 现代 人 的现 实处境 和 精神 状 态 , 表达 了 二 位 艺术 家对 人生 的共 同感 受 和认 识 , 起 了人 们 广 泛 的 引 共鸣。 在 《 冰 的人 来 了》 《 送 和 等待 戈 多 》 , 作家 为 我 们 塑 中 剧 造 的人 物都 是 被命 运捉 弄 、 社 会 抛 弃 的 穷途 末 路 的 失 意 被 者 和 流浪汉 。奥 尼 尔 笔 下 纽 约 西 部 商 业 区下 等 的 霍 普旅 店 聚集 着一 群 百 无 聊 赖 , 眼 迷 离 的落 魄者 , 查 办 的警 醉 被 察 、 世 不恭 的无 政府 狂 热 分子 、 赌 场 的老 板 、 荡 的 大 玩 前 浪
来 逃 避现 实 。法 国作 家 萨缪 尔 ・ 贝克 特 的 荒诞 剧 < 待 戈 等
多》 15 ) (93 描写 两个 流 浪 汉 站 在 荒 凉 的 乡村 小 路 上 痴 情 地 等待他 们 并 不 认 识 的 戈 多 , 望 戈 多 的 出 现 能 使 他 们 得 希
《遁入虚无》
《遁入虚无》
佚名
【期刊名称】《电影世界》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加斯帕·诺常常藐视人类的生存处境。
他把文化的碎片通过极端黑色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怒观众,被冠以蓄意煽动者的称号。
他的电影残忍又不可理喻,他的世界充满暴力和凶杀,一个置身其中的人不会想去拥抱阳光。
加斯帕·诺也时常怀疑他的命题是否成立,毕
【总页数】1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从虚无走向虚无--论《送冰人来了》中的虚无主题 [J], 魏衍学
2.为权力之"恶"辩护r——权力的话语遁入与效用 [J], 庞飞
3.山水有灵,遁入隐世之所 [J], 深白色
4.格式条款遁入习惯法源之危机思考——从“31日不计息”规则说起 [J], 陈圣利;;
5.遁入斗拱天地 [J], 彭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虚无主义文学作品
虚无主义文学作品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人生没有真正的目的和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虚无主义常常通过叙事角度、语言风格、主题和情节等方面得以体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虚无主义文学作品类型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虚无主义小说:虚无主义小说以对现实世界的怀疑、懒散、冷漠为主要特点。
常见的虚无主义小说有阿尔贝·加缪的《鼠疫》、奥古斯特·斯特林伯格的《苍蝇王》、伊恩·麦克尤恩的《裸体午餐》等。
参考内容:- 描述人类生活的荒谬与无意义:小说中常通过描述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庸、迷茫、荒谬来表达虚无主义观点,如《鼠疫》中人们面对瘟疫时的无助和恐惧,以及《苍蝇王》中人类文明的崩溃与混乱。
- 人物的心理状态与价值观:虚无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常常陷入心理困境,对价值观念的迷失和怀疑,如《裸体午餐》中的主人公对生活的厌倦和对社会的冷漠。
2. 虚无主义剧作:虚无主义剧作常常运用荒诞的情节和言语,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
常见的虚无主义剧作有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金·伊昂斯科的《房间》,以及哈罗德·品特的《床和早餐》等。
参考内容:- 对人类存在的疑问和悲观:剧作中的角色常常陷入无尽的等待和重复之中,暗示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虚无。
例如,《等待戈多》中等待和无意义的生活成为剧中主题之一。
- 对语言和沟通的怀疑:虚无主义剧作经常使用简洁、间断的对话和荒谬的情节,以暗示沟通的限制和语言的无意义。
例如,《房间》中的角色通过断断续续的对话无法真正理解彼此。
3. 虚无主义诗歌:虚无主义诗歌借用象征和意象等手法,以抒发对意义的怀疑和人生的无望。
常见的虚无主义诗人有塞缪尔·贝克特、查尔斯·布科夫斯基、提示的瓦塔和约瑟夫·布罗茨基等。
参考内容:- 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批判:虚无主义诗歌常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如布书诺夫斯基的《我,花瓶》中描绘的荒芜和无意义的场景。
《送冰的人来了》:一系列对立而互补的主题中突
文 艺评 论 ・
大 众 文 艺
《 送冰的 人来了》:一系 列对立而
陈 向普 ( 大连 外 国语 大学 辽宁 大连 1 1 6 0 4 4 )
卜 的主题 中 突
摘要 :作 为奥尼 尔的巅 峰之作 , 《 送冰 的人 来 了》是对现 代社
会和 深陷信 仰和道德危机 的现代人 的精辟概 括。在剧 中各种对立 的冲
他 用 自己的方 式 探讨 他所 处 世 界的 弊病 , 同时 也 内省 ,好 杀妻 动机 是 因 为 自己恨 她 时 ,他 崩 溃 了 。没有 白 日梦 可 以依 附 的 心 , “ 他 不 断 地 向警 察重 申 自己杀 妻是 因 为 自己疯 了,他 这 样做 不 是 为 像 解 决社 会 问题 的答 案 就在 于 自我 剖析 。社会 和 自我 的两 个 问题 了逃 避 惩 罚 ,而是 为 了给 予 自己一 个新 的 白 日梦 。清 醒 是灾 难 , 因 为 它 只 能 导 致 敌对 , 自杀 。 而 生 命和 友谊 取 决 于 白 日梦 和 幻
对 立 的 。 而 且是 互 补 的 ,可 相 互 转 换 的 。
时 ,旅 馆 里 进 发 出 了 生命 。这 种 集 生死 于 一 体 的不 仅 局 限 于 希 基 ,剧 中人 都 是 ,无 论是 主 角还 是 小人 物 。生 即死 ,死 即 生也 体 现 在这 家旅 馆 本 身 。一方 面 小旅 馆 呈现 出一 派死 气 ,但 同时又 代 表 着生 命本 身 :避 风 港 ,食 物 , 同伴 以及足 以支 撑 白 日梦 的杯 中
1 . 现 实V S 白日梦 这 群 流浪 汉 终 日在 旅馆 沉 酒迷 梦 ,对 于 外面 世 界极 少 问津 。
一
旦他 们 从 白 日梦 中醒 来 ,悲 剧 是难 免 的 。一旦 做 梦者 知道 自己 寂 却回 归 了 ,唯一 不 同 的是 ,旅 馆里 充 斥着 面对 虚 空时 的绝 望 。 “ 房 间里 有种 压抑 是 在做 梦 ,痛 苦 也 就不 可避 免 了 。清 醒加 剧 了他 们 的悲 剧性 ,因 在 第 四幕开 始 , 当所 有 的房 客都 陷入 了恍 惚 ,
浅析《送冰的人来了》中的狂欢之维
浅析《送冰的人来了》中的狂欢之维作者:刘志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摘要:《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晚期的重要代表作,剧中透露着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如狂欢化广场、狂欢化仪式、狂欢化人物、狂欢化颠覆等因素。
本文试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角度来挖掘该剧中的狂欢化之维。
关键词:《送冰的人来了》;狂欢化广场;加冕和脱冕;人物性格的矛盾和对立;冒渎不敬作者简介:刘志洁(1989.9-),女,河南省林州市,汉族,现为郑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是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和缔造者。
《送冰的人来了》(The Iceman Cometh)是奥尼尔的后期作品之一,剧中处处体现了狂欢化文学的典型特征,本文试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角度来挖掘该剧中的狂欢之维。
一、狂欢化广场狂欢化空间,即巴赫金认为的在狂欢化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重要情节的场所。
在现代的狂欢化作品中,狂欢化广场演变成了房内空间、卧室、餐厅等地方。
这部严肃戏剧虽然是沉重的、充斥着生活失意者白日梦的悲剧,然而又充满了嬉笑怒骂的轻喜剧色彩。
不同背景、形形色色的人物聚在一起,插科打诨、讽刺挖苦,粗俗、冒渎不敬的语言和仿佛闹剧的生日宴会场面使得哈里·霍普的小酒馆活像一个中世纪狂欢节的广场。
这个“倒霉餐厅,下等酒吧,穷途末路的咖啡店,不见天日的啤酒馆”不仅是这些被社会遗弃的酒鬼们逃避残酷现实世界的庇护所,更是他们寻找欢乐、尊严、幻想美好明天的场所,是充满节日气氛的狂欢化广场。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等级和地位的人们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在狂欢式的生活中,由于取消了法令、禁令和限制,人们之间形成自由、平等、坦率和亲密的关系,随便而亲昵地接触。
霍普酒馆里的人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鱼龙混杂。
《送冰人来了》的道家思想解析
归” “ 为 ” “ 、无 、 齐物 ” “ 阳” 几 个 方 面 来考 察 道 家思 想 对 这 、阴 等 部 作 品 的 题 材 、 格 、 色 的人 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 风 角 以及 主 题 等 的影响。 关 键 词 :尤金 ・ 奥尼 尔 《 冰 人 来 了》 道 家 思想 送 1 3 年 . 国 著名 戏 剧 家 尤 金 ・ 96 美 奥尼 尔获 得 诺 贝尔 文 学 家 奖, 这奠 定 了他在 世 界 文 学 史 上 的地 位 。 次 年 , 尼 尔 用 文 学 奥 奖 奖 金 为 自己在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建立 了一 幢别 墅 .命 名 为 “ 道 舍 ”, 镶有 中文 “ 道 别 墅 ” 并 大 。奥 尼 尔 在这 幢别 墅 隐 居 了八 年 , 创 造 出 了最 为 杰 出 的 四 部 戏 剧 : 送 冰 人 来 了》 《 异 的 插 《 、奇 曲》 《 入黑 夜 的 漫 长 旅 行 》 《 照不 幸 人 》 、进 和 月 。其 中 ,送 冰 人 《 来 了 》 他在 大 道 别 墅创 作 的第 一 部作 品 。 部 作 品 表 现 出 了 是 这 他 后 期 作 品 的 特 色 , 是 情 节 减 弱 , 物 刻 画 鲜 明 , 过 对 话 就 人 通 与 动作 来 表 现人 物 的 内心 。 《 冰人 来 了 》 要 描述 一 群 在 哈 里 ・ 普旅 馆 里 的 人 . 送 主 霍 . 他 们 无 所 事 事 。 知用 酒 精 的麻 醉 和 白 日梦 的 慰藉 来继 续 人 生 。 只 他 们 希 翼在 旅 馆 里 找 到 庇 护 。但 是 推销 员 希 基 的 到 来 却 把 他 们 的平 静 和 自欺 欺 人 打 碎 。 他们 在 希 基 的半 劝 诱 和 半 强 迫 下 走 出旅 馆 , 又再 次 走 回来 。整 部 戏 剧 看似 简单 , 有 着 极其 却 却 深 刻 的哲 理 和 追 求 。 而且 这部 戏 剧 受 到 了道 家 思 想 深 刻 的影 响 。 然 这种 影 响 不像 其 中期 作 品 , 虽 比如 《 克 百 万》 露得 那 马 显 么明显。 但是 老 庄 思想 依 旧在 作 品 中起 到 了很 大 的作 用 , 而且 正 是这 些 影 响使 得这 部 作 品极 富 魅 力 。 这 部作 品不 论 是 主体 的 选择 , 节 的安 排 , 是 人 物 的 塑 造 都 体 现 了 老庄 思 想 虽 不 情 还 明 显但 更 为 深刻 的影 响 。 “ ” “ 道 和 回归 ” 该 剧 主题 的影 响 对 刘 海 平 教授 在 《 胧 中 的“ 方 色彩 ” 巾指 出 : 奥 尼 尔 在 朦 东 》 “ ‘ 道 别 墅 ’ 完 成 的 四部 后期 作 品 , 送 冰 人 来 了》 《 异 大 中 即《 、奇 的插 曲 》 《 入 黑夜 的漫 长 旅 行 》 月 照 不 幸人 》 、进 和《 中的 道 家思 想 虽 不 显 眼 , 却 更 深 刻 。” 这 几 部 作 品 中 , 道 家 思想 悄 悄 但 在 “ 地 潜 入 了他 作 品 的主 题 、 构 、 物 和 风 格 之 中 , 一 定 意 义 结 人 在 上 决定 了他 对 创 作题 材 的取 舍 ” 。 奥尼 尔 曾着 手 创造 一 部 由十 一 幕 剧 组 成 的 连 台戏 《 占有 者 的 自弃 》 用 以批 评 美 国一 百 五 十 多 年 的 发展 历 史 。然 而 在 , 大 道别 墅 里 , 尼 尔 放 弃 了他 这 一 选 择 , 而写 身 边 及 自身 的 奥 转 故 事 。 送 冰人 来 了 》 是 以 哈里 ・ 普旅 馆 里 的一 群 无 所 事 而《 就 霍 事 的普 通 人 为 写作 对 象 的 。很 多 西 方 学者 把 这 一 转 变 归 结 为 奥尼 尔 的 健康 缘 故 。但 是 正 如刘 海 平 教 授 指 出的 那 样 :他 的 “ 这 种 选 择 还 可能 跟 道 家 的认 知 思 想有 关 。”
关于虚无主义的书
关于虚无主义的书
以下是关于虚无主义的一些书籍推荐:
1.《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这本书被认为是虚无主义的经典著作,其中探讨了自由意志、选择和存在的主题。
2.《虚无的人》(The Nausea)--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这是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生活体验来揭示虚无主义的观念。
3.《尼采论道德的谱系》(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弗
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尼采被视为虚无主义的先驱之一,这本书探讨了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其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
4.《沉思录》(Meditations)-- 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Marcus Aurelius)
这本书是罗马帝国统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自省笔记,
其中包含了对生活意义、批判和独立思考的思考。
5.《逃避》(The Escape)-- 翁弗拉多·德·奥贝杜斯(Albert Camus)
这本小说描绘了一个年轻人与社会隔离和追求自由的故事,呈现了虚无主义的主题。
6.《全球重组:虚无主义、拜物主义和后现代文化》(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让·博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这本书探讨了虚无主义和拜物主义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讨论了技术、媒体和消费主义的作用。
请注意,这些书籍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所有关于虚无主义的书籍。
阅读推荐前请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做出选取。
人类生存困境的隐喻与象征——《送冰的人来了》中主题及象征意义
、
・
8 ・ 8
第2 5卷
林绪芹
宋庆文 : 人类生存 困境 的隐喻与象征
第5 期
冰象 征 着 冷 酷 、 寂 、 抑 、 情 、 暗 和 死 死 压 无 阴 亡 。冰冷 的现 实 世 界 死 气 沉 沉 , 有 希 望 。而 送 没 冰 的人 有两层 含义 : 面 意 思 指 , 基 常说 的妻 子 表 希 与送 冰人通 奸 的 玩 笑 ; 深层 次 的 含 义 则 是 指给 大 家带来 死 与无望 的人 希 基 。被 剧 作 家刻 意使 用
一
了》 也不例外 , 中一些丰富的象征意义 , 其 无不体 现着作者的独具匠心 , 对传递 深邃 的哲 学含义起 意识理论对他的影响 :弗洛伊德流派 中最能吸引 “ 到了促进作用。奥尼尔 的导师 曾说他 “ 有时就是 我的是我 多年 前 所拜 读过 的荣格 的 《 理无 意 心 。l 奥尼尔的创作受到现代主义思 象征主义者 ”奥尼尔也说过 :各种象征使剧本意 识》 ”2由此看来 , , “ 味 深长 。 ” 潮 的影响 , 完全 超 越 了对 现 实 生 活 “ 描式 ” 描 白 的 本文试 图从作品的公共象征和私设象征方面 写 , 生 活浓缩 成真 正意 义 上 的象征 。 把 分析其中剧 名、 角色 、 场景中深层次 的含义 , 表现 公 共象 征 : 、 冰 的人— — 死亡 的象征 冰 送 出作者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与探索。他借 《 冰 的人 来 了》 送 这个 题 目本 身 就包 含 着公 共 用 神秘 的象 征 和 隐 喻 , 射 出 人 与 人 、 与上 帝 、 影 人 象征 冰和圣 经故 事 的原 型 。
林绪芹 宋庆 文
(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 院 , 安徽芜湖 2 10 ) 40 3
尤金.奥尼尔悲剧中的生存困境和死亡意识——论《送冰的人来了》
尤金.奥尼尔悲剧中的生存困境和死亡意识——论《送冰的人来了》于相坤 中央戏剧学院摘要:尤金.奥尼尔的一生是对戏剧探索的一生。
他一生写过四十几部剧作,有现实主义也有表现主义剧作。
在创作中,他总是进行勇敢的尝试,在探索戏剧不同的表现手段。
特别是在他的后期创作中,他首先写出了《送冰的人来了》,在美国举坛上虽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毕竟打破了奥尼尔蛰居家中的十二年的沉默。
此剧的创作手法与立意与早中期截然不同,这也是奥尼尔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悲剧;表现主义;生存困境;死亡意识著名小说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说过,“美国艺术家生活里没有第二幕”。
意思是美国许多作家的成名作往往是他们最好的作品,之后再写不出更好的作品。
尤金.奥尼尔却打破了这一说法,他后期的剧作较前期的作品是一个本质超越,能获得如此成就并非偶然,是他对人性长期探索的结晶。
在奥尼尔的早期作品中,他写下了众多表现水手、黑人和妓女等小人物命运的剧本,试图通过他们的不幸来解释隐藏在生活背后“那种不可思议的驱使力量”。
中期他试图寻找人和“自己”的矛盾与斗争。
他向《世纪报》表示,“生活,常常是不成功的斗争。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内心都有一种东西,它阻止我们去完成我们期望和渴求的事情。
”后期的奥尼尔不再停留于描写某个人物的精神冲突,他深切意识到在一个物质高度发展而精神却丧失意义的世界里人的可悲处境:要么做个没有灵魂的人,要么做只微不足道的蚂蚁。
后期作品中那些酗酒吸毒和作白日梦的人正是这种处境的写照。
奥尼尔将一个个生存难题抛向笔下人物,让他们在困境中挣扎却无法挣脱。
也许是作者对生活越来越痛苦的体会,早期和中期的乐观主义逐渐被悲观主义所取代,这说明奥尼尔一生都在苦苦寻找人类的出路。
一、无法挣脱的困境《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情节与冲突这些传统戏剧的因素都被削弱,也没有中心人物,是一种“群像式”描绘。
霍普酒馆里聚集着这样一群被生活抛弃,沦落到社会最底层的人。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戏剧剧本分析——以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为例
丝希望 , 即使 意 味着 自身 的毁 灭 。这 就 是 可 能世 有着 郑重 的仪 式感 。但 相 比之下 , 奥 尼尔 富 于 了 “ 等 待” 深 刻 的 内涵 , 即 等 待 的结 果 不是 获得 救 赎 , 而 是
界 与文本 世界 中“ 人性” 的连接 。
在《 送冰的人来了》 剧 中, 青年人 唐 ・ 帕里特 由 毁灭 。这 就使 得这 些整 天沉 醉 自己 白 日梦之 中 的醉
认 知诗 学 的提 出是 从 以色列 学 者 楚 尔 开始 的 , 领略 到戏剧 的独特魅 力 。
目前在 中国已有许多学者 、 研究人士对此理论作了
在《 送冰的人来 了》 中, 作者所 描述的“ 霍普旅
深层 次 的探 讨 , 并 进 行 了 许 多尝 试 。但 对认 知诗 学 馆 ” 与奥尼 尔年 轻 时居 住 过 的 三家 酒 店 有 着 很 高 的
重世界 , 才使进入它的观众从中获得多重 的启发 , 并 的 自 甘堕落 , 有的一蹶不振 , 在酒精 的麻醉中一天天
[ 收稿 日期]2 0 1 5—4—2 9 [ 作者简介]涂雨晨( 1 9 8 0 一 ) , 女, 江西南昌人, 江西财经大学讲师。
5 2
消磨 着 自己 的生 命 。尽 管 如 此 , 他 们 在 心 底 仍 留有 赎一 般 。而这 漫 长 的 等候 正 如 “ 最后 的晚 餐 ” 一样 ,
对作 品进行 分析 , 能够使 我们对 虚构文本 及各种 文本 出剧 作 的多重 主题 。 的内部 结 构进 行 辨 别 , 从 而 明晰 文 学 作 品 的 流 派 风 格, 使戏剧之 中的虚构文本世界 充分展示 出来 。
二 “ 人性 ” 是世 界 的连接
在《 送冰的人来 了》 剧作 中, 奥尼尔凭借文本所
格林威治村的笑声——浅析《送冰人来了》中的“白日梦”
格林威治村的笑声——浅析《送冰人来了》中的“白日梦”刘亚
【期刊名称】《戏剧丛刊》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1939年9月,当希特勒这个全世界的“送冰人”把战争和死亡的阴霾带给欧洲时,远在美国,身心疲惫的尤金·奥尼尔对时局更悲观。
于是,他又回到格林威治村的酒馆里,在那些老朋友的悲惨生活里去追寻一点生命的意义。
《送冰人来了》就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
这部戏很大程度上再现了格林威治的生存状态和作者的内心感受。
正如诺曼德·伯林所说,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刘亚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5
【相关文献】
1.天使还是魔鬼?——《送冰人来了》中伊芙琳女性形象解析 [J], 张瑞
2.别样的同情——"白日梦"概念在《送冰的人来了》中的运用 [J], 李彭湃
3.从虚无走向虚无--论《送冰人来了》中的虚无主题 [J], 魏衍学
4.白日梦的颂歌--解读《送冰的人来了》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J], 郑昭梅
5.往复于其“实”所是与其“欲”所是——论《送冰人来了》中自由价值下的身份破裂 [J], 魏衍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送冰的人来了》对家庭伦理价值的颠覆
作者: 付美艳;孙敏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76-178页
主题词: 《送冰的人来了》;尤金·奥尼尔;个人自由;家庭模式
摘要:《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认为一生中他写得最好的一部剧本,是对“任何一种信仰经历的拒绝”,拒绝使价值走向虚无,个人的自由在虚无中抖落了所有的义务与责任,在工业社会来临的脚步中,对传统的家庭伦理价值进行着颠覆。
自由的存在被无限地放大,人的和谐亲密共处向崩溃的边缘逼近,家庭的存在也在个人自由的膨胀中越来越成为不可能,两性关系在个人的极大自由中错位,爱情在错位的关系中,也嬗变着走向圆寂。
在宗教的救赎意义被否定之后.家对人在情感上的救赎意义也被否定了,于是男人不再是丈夫和父亲,女人不再是妻子和母亲,家庭伦理变得空泛式微了,最终流于虚无,而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人的存在更加绝望地陷入一种毫无意义的荒诞之中、孤独之中。
家庭的解体是现代悲剧的一个主题。
关于尤金·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的存在主义伦理解读
关于尤金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的存在主义伦理解读
楚军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送冰的人来了》是20世纪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后期的一部代表作.该剧充分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的存在的伦理价值思考,探索了人的“自为—为他”与“为他—自为”的存在困境与生存哲理.我们根据萨特提出的“自由本体论”与他关于“存在”、“意识”、“对象”、“为他”等概念的相关论述,结合对《送》剧中人物命运的考察,着重阐释了三个方面的主题:1)人客体化存在的不可避免性,2)人格同一性谎言和真诚之间的挣扎,3)自由在现实中的可能性.
【总页数】16页(P323-338)
【作者】楚军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悲剧人生的人文关怀--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的现代解读 [J], 杨捷
2.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 [J], 曹萍
3.一个民族生存的寓言——解读奥尼尔剧作《送冰的人来了》 [J], 张金玲
4.女性的缺席和失语:——解读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 [J], 王敏;孙恒存
5.白日梦·美国梦·灵魂拯救——论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 [J], 谢江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虚无主义的书
关于虚无主义的书
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生没有固定的目的或意义。
这种观点对于人生的本质提出了质疑,并提倡个体对社会和个人信仰的独立思考。
以下是一些关于虚无主义的经典著作:
1.《局外人》(The Stranger)-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这部小说是虚无主义思想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故事中的主角梅尔索(Meursault)对于生命和死亡缺乏情感,他对社会规范的冷漠态度刺激了人们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2. 《堕落者》(Nausea)-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这本小说描述了一个作家恶心症状的经历,通过主角反思自我和人性的过程,讨论了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主题。
3. 《超人》(Thus Spoke Zarathustra)-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这本经典哲学著作提出了尼采的超人理念,超人被视为超越传统价值观的个体。
尼采的思想对虚无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4. 《恶心》(La Nausée)-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萨特的这本小说探讨了主人公罗阿尔·隆尼的人生虚无感以及对世界的厌恶和冷漠。
5. 《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这本哲学巨著提出了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存在与自由,对他人的责任以及对宗教和死亡的态度等主题。
这些书籍都是虚无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阅读它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虚无主义的原则和观点。
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
O'Neill's The Iceman Cometh: A Play of Carnival
Spirit and Polyphony
作者: 曹萍
作者机构: 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29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9-103页
主题词: 狂欢精神;多重复调;杂语;话语
摘要:尤金·奥尼尔的戏剧《送冰的人来了》虽然是一部沉重的、虚无主义的悲剧,但又充
满了嬉笑怒骂的喜剧色彩,表现出一种巴赫金所称颂的狂欢精神。
狂欢使人们暂时摆脱了无所
不在的秩序和外部世界的价值取向,在白日梦中顽强地生存下去。
同时,《送冰的人来了》又
是一部充满微观话语、社会杂语和他人话语的复调戏剧。
论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
分 而 自命 为 “ 路 小 姐 ” 甚 至 幻 马 , 想 着 结 婚 成 家 的安 宁 生 活 。此 外
还 有 曾当过 警察 的麦 格洛 因 、 毕 业 于 哈 佛 大 学 的威 利 、酒 店 侍 者
罗 基 和查 克 等 ,他 们 也 都 在 昏 睡 中做 着 “ 天 ” 梦 。这 些 人 物 是 明 的 毫 无 社 会 地 位 、生 存 在 社 会 底 层 的最 不 幸 者 。
他 也 摆 脱 不 了 命 运 的摆 弄 而 陷入
酒 神 精 神 复 兴
悲 剧 诞 生 于 西 方 ,普 遍 认 为
来 源 于古 希 腊 原 始 宗 教 祭 祀 仪 式 中对酒 神狄 奥尼 索斯 的崇 拜 , 酒 神狄 奥尼 索斯 相 传是 丰 收之 神 , 他 能 保佑 他 的信 徒 并 给 崇 拜 他 的 人 带 来 丰 收 。 在 《 剧 的诞 生 》 悲 一 书 中 ,尼 采 指 出狄 奥 尼 索 斯 教 我 们 寻 找 沉 醉 的状 态 ,也 正 是 在 这
霍 普 旅 馆 里 。 住 在 这 个 旅 馆 里 的
步 政 坛 的 自 日梦 ;曾 经 是 赌 场 老 板 的 莫 特 是 一 个 因 肤 色 与 白人 相 近 而 沾 沾 自喜 四 处 炫 耀 的 黑 人 ,
他 也 做 着 东 山 再 起 的 白 日梦 ; 三 名 妓 女 , 们 夜 出 晨 归 , 于 着 被 她 虽 社 会 唾 弃 的 职 业 却 又拒 绝 这 种 名
的 酒 神精 神 在 剧 中复 兴 与 升 华入 手 , 出 正 是酒 神 式 的梦 想 赋 予 现代 人 生存 的意 义 和 勇 气 以战 胜 现 实 世 界 中 的 指 冷酷与荒谬 , 同时它还给现代人 以生活的信念 , 人相信有某种更好 的东西把生命 引向美好, 使 关 键 词 : 金 ・ 尼 尔 《 冰 的 人 来 了》 酒 神 精 神 尤 奥 送
往复于其“实”所是与其“欲”所是--论《送冰人来了》中自由价值下的身份破裂
Reciprocation between One’s Actuality and Desire--The Identity Rupture in the Value System of
Freedom in The Iceman Cometh
作者: 魏衍学
作者机构: 兰州文理学院,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8-14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社会身份;宗教身份;《送冰人来了》;奥尼尔;美国戏剧
摘要:奥尼尔的经典之作《送冰人来了》是一部阐释价值体系更迭中个人身份破裂的悲剧.
剧中,美国梦破灭的酒徒们被物化隔离,正不可逆转地滑向荒诞虚无的深渊.他们试图超越、割裂传统,走向荒诞带来的阵痛,却在其实所是与其欲所是的错位中破裂了身份.一方面,面对不堪的其实所是,他们狂饮作乐,长梦不醒,勾勒出一个美好的其欲所是,以白日梦自欺的维护着主客体自我的省识与统一,社会身份因而趋向破裂;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废弃上帝解除了枷锁和负罪感,追逐绝对的自由却被自由所奴役,在这一悖论中,他们丧失了信仰,宗教身份走向破裂.剧末,狂欢的酒徒实现了对痛苦的抗拒.拒绝痛苦即接受荒诞,在非理性的狂欢中,酒徒们的个人身份完全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信 仰 失 落 下 的 价 值 虚 无
( 一) 拜物教下人 的物化与疏离
独 立
笔
最大外化 。物质的丰富一方面改善人们 的生活 , 另一方面也
西 方传统宗 教信仰 的失落 和拜物教 的兴起是 同步完成 的。2 0 世纪初 , 科 技进步大大 提高 了人类认 知世界 的能力 , 人 们发现所 谓 的造物 主上帝居然 是人类仿 照 自己炮 制 出来 的, 以上帝为根基 的整个西 方文明体系开始动摇和坍塌 。 “ 上 帝死 了” 是尼采早在 2 0 世纪前叶所做的先 知般 的揭示 。另一
方面, 技术进 步也丰富 了人 类社会 的物质生 活 , 人 们对物质
扭 曲 了人性 , 这 是人 自身 的悖论 。在 拜物教价 值体 系下 , 个 人 的物质 匮乏会使其对社会产生距离感 和陌生感 , 倾 向于 自 我否定 。在宗教统治的年代 , 一个 人物质追求 的失败可 以用 宗教 的归属感 来弥补 , 人格 自我评 价的降级会用精神 的追求 来平 抑 。然 而 , 在物质追 求为绝对价 值准则 的情况下 , 个人
角, 平实而富 于象征意 义的描绘 了人类的生存 困境和精神危
“ 就是一场追逐物质财 富的梦” 。 《 送》 剧 中的酒徒们都 曾受 过 美 国梦 的激励 , 都被浮华 的物质 主义打上 了深深 的烙 印 , 功
利 而肤浅 。同时 , 他们 的美 国梦都 已破灭 , 是物 质角逐 的失
机, 同时 , 又以悲天悯 人 的情 怀对精神危 机的深层 问题进行 着 独到 的思 考 。本剧 呈现 了信仰 失落 和物质主义 盛行导致 的人的物化 疏离和家庭 伦理危机 。这使 得人之为 人的人性 扭曲、 干涩 , 人 的存在 等 同于物 的存在 , 并趋 于虚无 。然 而 , 奥尼尔并 未使笔下的人物走 出虚无 , 而是将他们置于另外一 种 虚无一 白 日梦 中去 寻找生存 的勇气 和意义 。在 白 日梦 中, 他们消解 了生存 的意义 , 认 同了世界 的荒诞 , 使一切价值 沦 为虚无 。从虚无走 向虚无 , 作者呈 现 了一 出信 仰失 落 , 人
富实现 对他 人的主宰 , “ 人在形式上是 自由的 , 实则变成 了物
的奴隶 。人被 自己所创造 的物 所统 治 , 这就 是人 的物化 ” 。 拜物教取代 了上帝的位置 , 人类 踏上 了物化的不归路 。在此 社会模式下 , 人对物 的占有是一个人融人社会 的基础 ; 同时 ,
物质财富的畸形分配又隔阂了人与人 、 人与社会的关 系。
[ 关键词 ] 物化 ;伦理 ; 自由;虚无 [ 中图分类号 ] I 7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作者简介 ] 魏衍学 ( 1 9 8 1 一 ) ,男 ,硕士 ,讲 师,研究方 向为英美文学。
《 送冰人来 了》 ( 以下简称 《 送》 剧) 是美 国戏剧之父 , 诺 贝 尔 文学 奖获得者尤金 ・ 奥尼 尔的代表作 。剧作家 以独特 的视
生走 向荒诞 的悲剧 。
一
败者 。 “ 有时某人家里 的亲属每月 给几块钱 , 只要他们不再 回 家” , 他们 成为被家庭 抛弃 , 堆积 于霍 普酒 吧的社会漂 浮物 。 威利 ・ 奥班毕业 于哈佛 大学法 学院 , 然而, 梦想破灭后也落 魄 到霍 普酒 吧。他 的“ 衣服像 是从稻草 人身上剥 下来 的 , 又像 是用 灰褐 色的劣等 吸墨水纸做 的 , 鞋 子更不像 样 , 是人造革 的, 已经破烂不堪 , 一只鞋用绳子 系着 , 另一只则用一段 电线 系着 ” 。其实 , 物质 匮乏对这 帮美 国梦 的失败者 而言是一种 客观 上的无奈 , 主观上则难 以释怀 。他们都不断吹嘘 自己所
Vo 1 . 2 6 No . 1 2
De C. 2 0l 3
从虚无走 向虚 无
论 《 送冰人来 了》 中的虚无主题
魏 衍 学
( 兰州文理学 院,甘肃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要] 奥尼 尔的后期代表作 《 送冰人来 了》描绘 了人类从一种虚无走 向另一种虚无的真实 图景。该剧 刻画了传统信仰
有敌 意的猛兽 , 对社会门就被 自己内心 虚构 的汽 车吓得惊慌 失措 , “ 吓得我 矮 了半 截 ! ” “ 老 天爷 , 我算领教 了 !再也不 出门 了! ” 汽车 即 是现代社会 的象征 , 霍普对汽 车的恐惧 源于对整个社会的隔
第2 6 卷第 1 2 期 2 0 1 3 年1 2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U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物质 占有 的失败意味着与社会的疏离 。
的崇拜 到了无 以复加 的地步 , 货币不仅仅是一种物物交换 的 媒介 , 更是维 系人 际关 系的核心砝码 。人们通过 占有物质财
在宗 教信 仰失落和美 国梦破灭后 , 聚集于酒吧 的酒徒们 就在 自己和社 会之间建起 了高高 的围墙 , 他们觉得社会是含
失 落,拜物 主义 兴起 的背景下人的物化疏离和家庭伦理危机 。拜物教 下 ,人性物化 、扭 曲,家庭 瓦解 ,人 的生存意义趋于 虚无。 而后 ,该 剧又将美 国梦破 灭的主人公们置于 白日梦 中。在 白 日梦 中,他们追求绝对 的 自由,却在 自由的悖论 中走 向 虚无。他们在认 同荒诞 的价值 同构 中获得生存 的意义和 尊严 ,生命 走 向彻底 的虚无。该剧平 实而深刻地 描绘 了人类 的生存 困境和精神危机 ,呈现 了一副人 类社会发展 的轨迹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