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比和比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比与比例应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与比例应用》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与比例应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计算、比例的应用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与比例的概念,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比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应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比例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实例材料: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比例应用实例,用于教学和实践操作。
3.练习题库: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引导学生关注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比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1.修一段路,已修的路和剩下的路之比是4:5(1)可以把已修的路看作()份,剩下的路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2)已修的路占这段路的(),剩下的路占这段路的()。
30kg的是()kg,200ml 的是()ml。
二、新课学习: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想一想:张师傅和李师傅在同一时间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做了120个,李师傅做了200个。
经理付给他们每人320元工资,你觉得合理吗?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2.自学质疑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1、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2、通过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3、通过1:4你知道了什么?(1)从“1:4”可以看出,浓缩液的体积占()份,水的体积占()份,一共有()份。
(2)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3.合作探究浓缩液的体积有多少ml?水的体积有多少ml?怎样求?4、展示交流展示学生做题方法: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③浓缩液有:100×1=100(ml)④水有:100×4=400(ml)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浓缩液有:500×=100(ml)③水有:500×=400(ml)5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和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和比的应用》教案《比和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谁能说说1、什么叫比?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准备:同桌互相说一说:1.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2.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没有基本性质?如果有,这条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① 6÷8=(6×2)÷(8×2)=12÷166:8=(6×2)∶(8×2)=12:166:8=(6÷2)∶(8÷2)=3:46÷8=(6÷2)÷(8÷2)=3÷4② 0.4:0.5=0.4÷0.5=0.80.4×5=2 0.5×5=2.52:2.5=2÷2.5=0.8③ (3/4)÷(5/4)= (3/4)×(4/5)=3/5=0.63/4×(2/3)=1/2 4/5×(2/3)=5/61/2 :(5/6)=1/2×(5/6)=0.6……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
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元。
⑵、毛笔是()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1)卖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2.能够熟练使用“比”的相关术语,如倍数、百分比等。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4.能够通过综合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板书、教具、习题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比”的兴趣。
2. 学习“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和图片展示,讲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性质等,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对“比”的理解。
3. 学习“比”的运用教师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包括倍数、百分比等相关概念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4. 综合应用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拓展与巩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并在听取学生解答后进行相关拓展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理解了“比”的概念?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相应的解题规律,更好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能正确解答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基本训练二、基本题练习三、综合练习四、课堂五、作业1、口算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分数乘、除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解答分数乘除应用题。
3、基本训练(1)问:解答分数应用题一般是怎样想的?(2)说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
(题目见幻灯)指出:确定了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分数应用题了。
1、做练习十13题问: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该两题的三个数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做练习十第15题学生独立写出数量关系式并解答。
强调:,单位“1”已知的类型直接用乘法解答,单位“1”未知的类型一般用方程解答。
3、补充应用题(1)先说出哪个数量是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苹果数棵数是果树棵数的'1/5(2)根据上面的条件,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使得它成为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使得它成为用方程解答的应用题问:这两个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列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解答时要把单位“1”的数量当除数。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练习十14题课后感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几倍的问题也能归为单位“1”求。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49-5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除法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比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相关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3.计时器、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运动员比赛、商品打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比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比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比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
如:已知两个数的比是3:2,求这两个数。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
如:某商品原价120元,打8折后是多少元?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比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比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与比例应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与比例应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的表示方法。
–熟练掌握比例的概念,能够解决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的掌握。
–比例概念及比例运算的理解。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比与比例应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3.学具:练习题、作业册。
4.其他:备课笔记、教师讲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比的认识•Step 1: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比例,如身高、体重等。
•Step 2:向学生解释比的概念,并进行示范。
•Step 3:学生进行练习,加强理解比的表示方法。
2. 比例的应用•Step 1: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如食材配比、速度比较等。
•Step 2: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概念,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Step 3: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和比例的应用能力。
3. 综合练习与拓展•Step 1: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2:导入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比例问题。
•Step 3: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设计一些比例应用题目。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的评价和反馈。
2.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比与比例应用的掌握情况。
3.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可以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究比的变化规律。
2.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如视频解说、在线练习等。
七、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参与互动。
3.学生对比与比例应用的掌握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以上就是本次《比与比例应用》教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数学概念。
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准备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2.展示学生成果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25%=1/432人围棋班比围棋班25%航模班二、百分数的应用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4、班内交流方法一:7-5.6=1.4(吨)1.45.6=0.25=25%方法二:75.6=1.25=125%125%-100%=25%三、试一试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2、几成是什么意思?※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2.25=0.362.25=0.16=16%四、练一练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新起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比和比的应用
新起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比和比的应用新起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比和比的应用教材说明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根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根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根本性质。
这些内容过去是安排在小学最后阶段进行教学。
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最根底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根底。
传统的算术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即不同类量的比,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
这样,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便于理解物理等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
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质量和体积的比等。
当然,不同类的量相比,有关联的才行。
这时,比的结果产生了新的量,例如,路程和时间的比就形成速度,质量和体积的比就形成密度。
本节教材分成三段。
〔1〕教学比的意义。
教材选取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引入比的载体,通过这一富有时代性的情节内容,引出同类量的比、非同类量的比。
在此根底上概括比的意义,介绍比的读、写及其各局部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2〕教学比的根本性质。
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根本性质。
接着,应用这个性质,通过例1学习比的化简。
例1有两道题。
第〔1〕题,化简整数比。
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第〔2〕题,化简分数、小数比。
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或者把前、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把分数比、小数比转化为整数比再化简。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化简方法,由于化简的目的都是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前后项都是整数,公约数只有1。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和()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两之和的()/ (),()量占两量之和的()/()。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一.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二.基本练习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生1:我的身高是1米58。
生2:我的身高是152厘米。
生3:我的身高是145厘米。
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1:我的体重是43千克。
生2:我的体重是38.5千克。
师: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都知道,但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生茫然并窃窃私语。
)师:你们称过吗?(生:没有)能称吗?(生:不能)师:是呀!称体内的血液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众人笑)。
所以老师去查了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
(课件出示:人体中血液的重量约占体重的7%)现在能知道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重来计算体内的血液重量。
反馈:生:我的体内有4.7千克的血液。
师:是怎样计算的?生:用自己的体重乘以7%。
师:你们都是这样来算的吗?生:是。
(学生讲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生:我的体重是44千克,所以是44×7%。
师:对呀!用这样一条简单的百分数知识就可以解决体内血液的重量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们身上还可以找到许多,比如说: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占自己身高的14.28%。
(课件同步出示)看到这里,你能知道什么?生:能知道自己的头有多高。
师:你想知道自己的头高吗?(生:想)请算一算吧!(学生计算,师巡回。
)反馈:生:我的身高是155厘米,头高就是155×14.28%=22.134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41厘米,头高就是141×14.28%=20.13厘米师:与上面同学的计算结果比较一下,我们的头高都一样吗?为什么?生:头高不一样,是因为身高不相同。
师:老师的头高是21.7厘米,你能帮老师算算身高吗?(课件同步出示)(学生计算,师巡回。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定义,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来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小组合作、练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本质,并能够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的定义与性质。
2.通过实例理解比的大小关系。
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灵活运用比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实物作为比的例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的含义。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大小关系,比如“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为5:6”。
第三步:练习•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为例,让学生通过比的方式解决问题,如“小明有6本书,小红有8本书,他们的书的数量比是多少?”。
第四步:总结•总结比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比的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比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透彻,下节课需要加强对比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应用。
六、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
2.自己找身边的事物,用比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比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比的运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背后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发言,培养他们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灵活运用比来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比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
在比的表示中,可以用“:”或“/”符号来表示。
示例:2:3,2/32. 比的应用方法比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倍数关系、比的加减等。
比如,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两种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用比来表示不同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概念。
2. 比的大小关系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比的能力。
示例:比较1:4和2:3的大小关系。
3. 比的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示例:小明买了3本书,小华买了4本书,比小明多买了几本书?4. 比的综合运用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平时生活中可以运用比解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和应用展开,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多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期待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与比例应用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与比例应用》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与比例应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与比例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应用比与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与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与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与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与比例的概念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与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比与比例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与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与比例的计算方法。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与比例的关系,运用比与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与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与比例的关系,并运用比与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与比例的概念。
2.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比与比例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比与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与比例的概念。
例如,假设甲乙两人比赛跑步,甲跑了600米,乙跑了800米,问甲乙两人谁跑得快?2.呈现(10分钟)讲解比与比例的概念,介绍比与比例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比与比例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理解比与比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比与比例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比与比例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3《比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以及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求比值的方法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体育比赛、商品打折等,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举例说明求比值的方法,并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求比值,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如购物时比较商品价格等。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的扩大和缩小,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比的变化。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例1、第113页例2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九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过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第1题图画在小黑板上,第2题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2.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出示上面的复习题后,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请3名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做一题.核对第2题时,教师可以说明:这道题是求五年级学生中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占五年级全体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提问:“解答这样的题目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应该以谁作单位‘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的应用题跟分数应用题类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一).二、新课1.教学例1.出示例1:“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请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和上面复习中的第2题有什么不同?”“解答这道题应该以谁作单位‘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120÷160=0.75=75%教师:这道题和上面复习中的第2题相比,题目的条件完全相同,只是问题不同.因为这道题的问题是求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要把结果化成百分数.2.出示练习题:“一班种树40棵,二班种树48棵,二班种树的棵数占一班的百分之几?”先让学生想一想,再提问:“这道题怎样列式?”让学生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教师说明: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看清求的是什么,弄清以谁作单位“1”?把数量关系弄清楚了,才能确定怎样列式.3.教学例2.教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农业生产中,要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然后根据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决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这样既能确保基本苗的数量,又可以避免浪费种子.通常把“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叫做发芽率”(口述后再板书发芽率的概念).求发芽率是百分数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应用.口述并板书发芽率计算公式:发芽率=×100%教师指着公式中的百分号说明:在这个公式中为什么要乘100%呢?因为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如果公式只写成,不加“×100%”,一般来讲,这只是分数形式,除得的商是小数,而不是百分数.如果在的后面加上“×100%”,相当于乘1,这样就可以使除得的结果化成大小不变的百分数了.所以在计算发芽率的公式中必须加上“×100%”.我们在这以后还要学习像出粉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等,这些也要用百分数表示,所以它们的计算公式也必须加上“×100%”.〖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1.理解题意(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3.小组展讲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2.填空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第4~5题,练习六的第4~6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比例的方法正确解答有关应用题.2.沟通整数、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联系,会用不同知识,从不同角度,多种方法解答有关应用题.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二、回忆用比例解应用题,具体步骤有哪些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最后教师总结如下:(1)判断.概括出题中两种有关联的量,找出题中隐蔽的定量,从而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2)设未知数x,列方程.如果成正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如果成反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3)解方程.(4)验算.(5)答题.三、分层练习1.基本练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时间.②一本书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③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④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魇奔洌/P>(2)实际运用.①晶晶借了一本112页的《安徒生童话》,她4天看了28页.以这样的速度,预计几天可以看完?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②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300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多少本?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③蚯蚓能消化许多垃圾,有人将7.5吨垃圾运到一个蚯蚓养殖厂,78天后,这些垃圾全部被消化了.这个养殖厂一年可以消化约多少吨垃圾呢?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此题有两种答案.2.综合练习.(1)一篇文章原稿每行30个字,共96行,如果改为每行32个字,一页纸35行的版式,那么这篇文章需打印多少行?共需几页纸?提醒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解:设需打印x行.30×96=32xx=9090÷35=2(页)……20(行)答:这篇文章需打印90行,共需3页纸.(2)扬扬骑车从家经过游乐场到少年宫,全程需1.5小时,如果她以同一速度从家骑车直接到少年宫,可以省多少时间?学生独立解答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再在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解:设从家直接到少年宫,要x小时.(2)解:设可以省x小时.(11+7)∶1.5=15∶x (11+7)∶1.5=15∶(1.5-x)18x=1.5×15 或(11+7)∶1.5=(11+7-15)∶x18x=22.5 解答过程略.x=1.251.5-1.25=0.25(小时)答:可以省0.25小时.3.发展练习.六(2)中队少先队员订《少年科学》杂志,全中队共交了792元,各小队订阅情况如下表,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各小队应交的钱数.第一小队 10本()元第二小队 12本()元第三小队 11本()元学生独立用各种方法算,算完后互相交流各自的方法及思路,再在全班交流.可能的方法有:方法一:792÷(10+12+11)=24(元)方法二:792×10/33=240(元)24×10=240(元) 792×12/33=288(元)24×12=288(元) 792×11/33=264(元)24×11=264(元)答(略).答(略).方法三:解:设第一小队应交x元.792∶(10+12+11)=x∶10x=240答(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3】篇〗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59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分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比进行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体会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案例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配。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比的基本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
新起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比和比的应用_题型归纳
新起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比和比的应用_题型归纳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这些内容过去是安排在小学最后阶段进行教学。
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最基础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传统的算术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即不同类量的比,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
这样,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便于理解物理等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
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质量和体积的比等。
当然,不同类的量相比,有关联的才行。
这时,比的结果产生了新的量,例如,路程和时间的比就形成速度,质量和体积的比就形成密度。
本节教材分成三段。
(1)教学比的意义。
教材选取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引入比的载体,通过这一富有时代性的情节内容,引出同类量的比、非同类量的比。
在此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介绍比的读、写及其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2)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接着,应用这个性质,通过例1学习比的化简。
例1有两道题。
第(1)题,化简整数比。
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第(2)题,化简分数、小数比。
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或者把前、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把分数比、小数比转化为整数比再化简。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化简方法,由于化简的目的都是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前后项都是整数,公约数只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起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比和比的应用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这些内容过去是安排在小学最后阶段进行教学。
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最基础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传统的算术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即不同类量的比,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
这样,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便于理解物理等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
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质量和体积的比等。
当然,不同类的量相比,有关联的才行。
这时,比的结果产生了新的量,例如,路程和时间的比就形成速度,质量和体积的比就形成密度。
本节教材分成三段。
(1)教学比的意义。
教材选取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引入比的载体,通过这一富有时代性的情节内容,引出同类量的比、非同类量的比。
在此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介绍比的读、写及其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2)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接着,应用这个性质,通过例1学习比的化简。
例1有两道题。
第(1)题,化简整数比。
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第(2)题,化简分数、小数比。
常用的方法是前、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或者把前、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把分数比、小数比转化为整数比再化简。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化简方法,由于化简的目的都是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前后项都是整数,公约数只有1。
所以,转化为整数比的方法,思路比较统一,也容易理解和掌握。
这里,教材安排了练习十一,主要练习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比,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
(3)教学比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
由于比例尺与比例的联系更多一些,且《标准》把比例尺归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中,因此留在后面教学,这里只教学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
例如,把12张画片分给甲、乙两个小朋友,如果按1∶1分,习惯上称平均分。
如果按2∶1分,就是通常所说的按比分配。
显然,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
按比例分配还有按正比例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不同解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
较早的算术课本通常采用第三种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名称由此而来。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且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所以教学中不必出现“按比例分配”这一名称。
教材通过例2,以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为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
进而通过“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教学建议1. 联系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部分内容中,因为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
比如,比的后项不能为0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例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等。
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2. 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看清并理解相关知识的联系,知道它们的区别。
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深究。
因为在小学阶段,很多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讲深讲透。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1. 比的意义。
编写意图(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教材精心选择了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内容作为载体,这一内容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应用情况。
教材先介绍飞船里的两面长方形小旗,给出真实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
然后再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类量的比。
进而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实例,概括比的意义。
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明比的读、写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并由比值计算的实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具体说明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最后,由小精灵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2)“做一做”,安排了两道练习。
一道是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比值的练习,用以巩固比的概念;另一道是求未知的前项或后项的练习,旨在通过求比的未知项,从另一侧面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建议(1)教学比的意义前,可以先复习一些除法的应用,如:①某班统计会骑车的人数,男生有18人,女生有12人。
会骑自行车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多少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②路程÷时间=()总价÷数量=()教学比的意义时,可以先扼要介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大致情况,然后出示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展示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的照片,引出两面旗,给出它们的长和宽,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15÷10=1.5,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10÷15=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由此引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还可以说明,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接着,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的运行数据: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
由此引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如“神舟五号”运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然后通过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使学生知道两个不同类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
教师还可以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如“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进一步就可以概括出比的意义,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然后,可以让学生看书自学。
通过交流,搞清楚以下几点:①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比几)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③怎样求比值?④比值可以怎样表示?(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能除尽时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能整除时就用整数表示)⑤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个问题是个难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两者的联系在于,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而比也可以写成分数。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表示。
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比和比值的表示形式完全相同,什么情况下它们的表示形式有区别?前者如:8∶3=8/3,8/3既可以看作比,又可以看作比值。
后者如:8∶4=2,2是比值。
8∶4=2/1,2/1是比。
接下去,再让学生思考回答课本上小精灵提出的两个问题。
关于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或者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即a∶b=a÷b=a/b(b≠0)关于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学生只要知道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就行了。
至于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0,一般学生都能回答。
事实上,在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时,就能捎带解决这个问题。
(2)“做一做”可以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书上。
因为还没有学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所以第1题中练习本的本数之比写成6∶8就可以了,这里不要求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花的钱数之比也是如此。
交流、校对答案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两人买练习本的本数之比和所花钱数之比,它们的比值相等。
这是因为单价相同,买的本数越多,花的钱数也越多,所以本数的倍数关系与总价的倍数关系相同。
如果有学生写出的比,前后项互换了位置,可以通过质疑,使学生明白:交换了比的前、后项,比的具体含义就变了,由小敏是小亮的几分之几,变成了小亮是小敏的几倍。
(实际上得到了一个新的比,叫做原来的比的反比,这个概念不必教给学生。
)第2题则可以让学生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的。
2. 比的基本性质。
编写意图(1)教材首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进而按照将比与除法、分数类比的思路,举出例子,并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对实例加以研究,再让学生自己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加以研究。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2)作为比的基本性质的直接运用,例1教学怎样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例题由两道题组成。
第(1)题仍采用“神州五号”的题材,但讨论的是两面一大一小的联合国旗。
题目告诉两面旗的长和宽,要求这两面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其中15∶10的化简给出了完整的过程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化简;180∶120的化简则留空让学生自己完成。
这里的两个答案相同,实际上渗透了两面旗按比例缩小的相似变换思想,同时也便于学生感悟化简的必要性,即能使数量关系更加简单明了。
从中也可以看出,教材精心选取的这一内容载体,既有思想性和趣味性,又有数学内涵,而且数据真实,适合教学的需要。
第(2)题也有两个比,比中分别出现了分数和小数。
教材同样提出了启发思考化简过程的问题,并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完成。
(3)第46页上的“做一做”,安排了化简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