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自救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五、【仪器、药品、用品】
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火柴、木条、小煤块、烧杯、小石块、大试管、烧杯、石棉网、滴管、小刀、剪刀、热水(60 ℃以上)、白磷、红磷、棉布、湿抹布。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a.学生分组研究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蔓延过程和灭火措施。
b.各小组整理研究成果,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拓展阅读:
a.阅读一本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b.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懂得在火灾事故中如何正确自救和互救。
2.观察与思考作业:
a.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灭火器,了解其类型和操作方法,并记录下来。
b.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燃烧和灭火问题,如厨房火灾、电器短路等,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
3.实践活动:
a.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并进行一次家庭火灾逃生演练,制定逃生路线和注意事项。
b.拍摄一段短视频,展示家庭火灾逃生演练的过程,并分享给班级同学。
-助燃物:讲解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他助燃物质。
-点火源:分析各种点火源,如火柴、打火机、高温等。
2.灭火原理及方法:教师阐述灭火的基本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除可燃物等,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
-隔绝氧气:演示用灭火器灭火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隔绝氧气的作用。
-降低温度:介绍水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降低温度对灭火的影响。
3.强调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安全,提高防火意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绘制一张关于燃烧三个条件的思维导图,明确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教案(第1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第1课时)
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2、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
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
人人有责”的意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
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
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
【播放】有关燃烧的录像
【提问】看过之后令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提供药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
件?
②什么是燃烧?
③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④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吗?……
与教师共同讨论所提出问题,得到本节课的2个探究题目。
分组讨论
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与假设: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
度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
(板书)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1)可燃性物质;。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或灭火的现象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
(2) 通过对灭火方法的分析和归纳以及对趣味蜡烛的探究,体验对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认识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包括反应的发生、程度和停止等),从而体验化学是为人类服务的。
(2)通过对灭火方法的分析讨论,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分析三、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原生态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深刻思维,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 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探究任务,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师基于学生的方案设计进行实验。
难点物质的变化 氧气的性质 水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氧化反应知识 基础燃烧与灭火 实验基本技能能力 基础科学探究过程控制变量 对比实验 学科方法生 基 活 础 实际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重 难 点 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科学探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将基于生活中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认识,提升到科学理性的认识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而非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燃烧条件3.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思路情景线活动线设计意图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播放】某动画片的片段,请同学们结合视频中的内容,从化学的角度提出本节课想要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
用视频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现象和本质。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灭火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火灾现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燃烧现象。
2.学生分享对燃烧现象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燃烧条件1.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温度三个条件。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燃烧条件,如白磷燃烧实验、红磷燃烧实验等。
(三)探究灭火原理和方法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灭火?2.学生分享灭火方法,如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等。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灭火原理,如灭火器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等。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几个火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火灾原因及灭火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防火措施及灭火策略。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原因及灭火方法。
四、教学反思亮点: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实验操作规范,观察仔细。
3.案例分析深入,防火意识增强。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内容讲解较快,学生消化吸收可能不足。
2.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3.课堂互动较少,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2.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探究燃烧条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甲回答:“我猜需要氧气和火吧。
”教师引导:“很好,氧气是必须的,但还有其他条件。
我们来一起做一个实验,看看燃烧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
探究灭火原理和方法教师提问:“如果发生火灾,你们知道怎么灭火吗?”学生乙回答:“我知道,可以用灭火器。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⑴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具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四、教学内容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1、实验中坩埚钳上的纸条燃烧而坩埚钳上的石块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2、坩埚钳上的纸条很快燃烧而坩埚钳上的木块要时间长点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3、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盖上玻片密封的蜡烛熄灭了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4、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说过火灾的一些报道,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红磷、硫、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知道燃烧发生时首先有可燃物、有氧气,所以说学生对燃烧的定义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概念而已,所以通过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等问题的。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课时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时1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 通过实例探究与分析,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 学习安全消防常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小组讨论:实验分析探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准备
提前上网预约实验!
教师实验准备:白磷、红磷、热水、烧杯、铜片、试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
教师活动:
影片片段
设疑:为什么用烧掉一片草地的方法逃生?
回忆:镁条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木炭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1.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2.实验二:分别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片刻,比较点燃的难易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验三:在铜片两边分别放置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铜片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教学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三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合适的常见火灾的灭火的原理。
3.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
重点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习
难点
灭火的原理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4.怎样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缺少一个行吗?
(思考讨论)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及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原理?
实验用品: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 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岀结论的科学方法。
2. 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 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 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 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和特点1. 内容:本课时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教版(上)第七章第 的条件、灭火原理与方法等,对原来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2. 特点: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 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 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故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可以通过猜想- 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1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燃烧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实验创新】燃烧的条件【观察思考】敢于对书本实验进行创与课本实验相比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燃烧的概念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2.联系实际,会分析灭火的方法及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带来灾难。
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三、主要采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投影展示四幅图片:篝火晚会;煤炉烧饭;奥运圣火;火箭发射。
师: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火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热量,火把我们带进未知的世界,总之,火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接下来我们就对燃烧进行研究。
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过哪些?生:讨论并积极发言。
师:鼓励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填写P88页的表格师:燃烧的事例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不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呢?生:交流讨论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知道燃烧发生的条件吗?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对酒精和水两种液体而言,那种能被燃烧?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教师提问:物质的燃烧是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还是满足一个就可以呢?教师演示1: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在烧杯口上放一铜片,在铜片的左端放少量红磷,右端放一小块白磷教师演示2:“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在空中能否燃烧的关键。
总结:这些事实强有力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堂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能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力,明确燃烧的定义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由
方法上升到理论
分组合作加深合作精神
完善知识提升能力
查缺补漏
教学反思
科目
化学
课题
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科组长签字
教案编号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
2、理解灭火的原理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灭火的方法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灭火的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精讲点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心编制学案设计小组活动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说明
个案补充
导课
探究新知
应用
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小结
达标
作业
走进生活
一、灭火的
原理
1、燃烧的条件
2、燃烧的定义
3、灭火的原理
达标练习题
在线测试
师: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生:思考并生生互动回答问题
生:独立阅读课本84页活动天地,小组通过灭火的方法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
生:生生互动解决问题
师:点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生:生生互动通过课本85页交流共享归
纳总结燃烧的定义
师: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燃烧着的蜡烛
生:小组内互动解决问题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方法
生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独立完成并小组内解决疑难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
加深理解燃烧的条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
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谁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现象?展示图片:①篝火晚会②煤炉烧饭③奥运圣火④火箭发射然后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
一、燃烧的条件【讨论】木炭、硫磺、磷、铁丝等物质的燃烧有何共同点?【归纳】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点拨】燃烧一定要氧气参加。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呢?【演示】教材中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讨论】1.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归纳】燃烧的条件⑴可燃物;⑵氧气(或空气);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做着火点)。
【点拨】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自然界中着火点最低的物质是白磷。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根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交流】三个实验有不同现象,第一个实验由于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第二个实验蜡烛继续燃烧,没有变化,第三个实验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使蜡烛熄灭。
【归纳】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九年级 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防火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关键点: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突破学习难点。
二、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三、教学用具:“燃烧和灭火”课件、白磷、红磷、金属薄片、热水、二氧化锰、双氧水、50%酒精、盐酸、碳酸钠、蜡烛、火柴、药匙、试管、橡皮塞、导管、烧杯、镊子、坩埚钳、手帕等。
学生准备:食醋、纯碱、蜡烛、玻璃杯、药匙。
四、教学过程创设探究情境放映一段生活中常见可燃物质的燃烧现象flash课件,引出燃烧的物质基引入新课是必须具备可燃物。
接着提问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实验探究教师演示教材中[实验7—1]。
激发学生思考:a.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得出结论白磷能燃烧而红磷却不燃烧?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为什么热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引导学生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和燃烧(一)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知识运用于实践设计方案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教师演示验证。
再放热水中白磷燃烧课件。
补充往冷水中白磷通入氧气实验。
让学生表演魔术“烧不怕的手帕”,并讨论:a.手帕浸泡的是纯的酒精吗? b.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不燃烧?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发光发热、食物腐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等现象得出结论是否属于燃烧,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燃烧的定义。
(二)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发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要防火,防火重于灭火。
加强防火知识教育,使学生深切明
【提出问题】在你家里哪些地方存在火 组内讨论。
灾的隐患?采取什么措施预防?
白,防火更重要。
【总结】防火重于泰山,我们要做到以
下几点:1.电线插座勤检查。2.离家 组间交流。
要把气电断 。3.烟头火柴不乱扔。
4.预防明火引火灾。
【过渡】尽管我们很小心的防火,但是
观看视频。
【温馨提示】最好在家中备好四件“宝
物”:
1.家用灭火器; 2.防烟面具;
学生阅读。
3.逃生绳或高空缓降器;
4.应急灯。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遇到森林、
草原火灾的逃生自救措施。
五、板书设计
普及消防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 安全教育
【提出问题】
(1)请描述实验现象。 (2)为什么①处的白磷燃烧?而②处 的白磷和③处的红磷没有燃烧? (3)如何让②处的白磷燃烧?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
小组讨论。学生解答 学习方法。
问题。
(4)请你分析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具
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
四、教学内容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课]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
的首要条件。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设计意图: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
[演示]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思考与讨论]:
1、实验中坩埚钳上的纸条燃烧而坩埚钳上的石块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2、坩埚钳上的纸条很快燃烧而坩埚钳上的木块要时间长点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盖上玻片密封的蜡烛熄灭了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
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4、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设计意图: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小结]灭火的原理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磺(D)红磷
2.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布扑盖
(B)木柴着火用水浇灭
(c)少量的汽油起火用沙子盖灭
(D)电器因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3.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必须粉碎
(B)可燃物与氧气接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
(D)可燃物必须放在有限的空间内
[布置作业]书上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