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目录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1.2 规划背景

1.3规划依据

1.4规划理念

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二、规划目标

2.1区域发展现状

2.2交通愿景

2.3远期发展目标

2.4近期发展目标

三、交通发展战略

四、高新区交通发展现状

4.1.高新区道路一览表

4.2高新区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调查

4.3高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调查

4.4高新区主要路段高峰期路况

五、交通发展趋势

六、综合交通规划

6.1 对外交通规划

6.2 干路网规划

6.3 公共交通规划

6.4 停车规划

6.5 交通管理规划

6.6客货运系统

6.7近期建设重点

6.8近期管理举措附录图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郑州市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宏观区位1.2 规划背景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份开始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编制完成了《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为郑州市"两翼齐飞"的战略西翼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的发展要求按照新兴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提升、空间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中观区位

1.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995

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

4、《河南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05

5、其他上位相关规划

1.4 规划理念

1.智创:机遇无穷的创业环境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资金、场地和设施方面的支持,加强新城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刺激创新性企业成长。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生产、科研、融资等综合环境,以智力产业带动园区工业品质提升。

2.智居:高科技低碳生活社区居住用地和产业用地适度混合,实现综合开发,减少不必要的通勤需求。居住区开发采用小尺度街坊开发的模式,重视城市界面,提高社区活力。支持居住建筑采用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树立低碳生活社区示范。

3.智享:丰富完善的配套设施争取高品质的医院、学校、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减少对郑州主城区的功能依赖,分流主城的公共设施需求。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提升新城的人气,迅速实现居住功能的完善和扩张。

4.智行:安全舒适的步行城市塑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城市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入住。针对高端人才的生活需求,倡导低碳生活模式,鼓励非机动出行。结合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交通站点打造独立的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全部串联在系统之上,实现公共设施步行可达。

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规划范围:郑州市高新区。区域交通设施规划范围为郑州大学新校区周围道路。研究范围可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规划范围

规划年限:近期为 2015 年,远期为 2020 年。

机场、铁路、港口、集疏运等重大交通设施适当延长规划年限(2030 年)。

轨道交通可延长至远景 2050 年。

2 现状与调查

二、规划目标

2.1区域发展现状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环城快速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公里,南距310国道2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郑州国际航空港30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高新区水质、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是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轨道交通1号线西起高新区的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科学大道、莲花街、瑞达路、雪松路、长椿路四通八达,能够快速方便的与外界联系。

区域发展现状

2.2交通愿景

(1)将区域交通体系融于大区域交通体系之中,建立以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为骨架的交通运

输网,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建立与区域发展布局和土地利用相适应的,由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

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不断满足发展各阶段的交通要求,促进和引导区域合理有序发展。

(3)重视各功能区内部的非机动车道和休闲步道建设,形成连续、便捷、安全、舒适的非机动

车和步行道路系统。

(4)高度重视静态交通及配套建设管理,建立与土地利用、开发使用方式以及停车需求的时空

分布相一致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

2.3远期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构建新交通系统,面向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发展要求,构筑内外畅达、集约高效、融入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客货运输体系,以满足城市自身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和不断提高的运输服务质量要求,同时引导城市交通走上结构和谐、生态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目标特征

(1)内外畅达:建成多方式协调发展、高度发达、利于承接区域经济圈辐射和辐射中原的区域交通系统,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结构和谐: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组织有序的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行系统;

(3)生态集约:选择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2.4近期发展目标

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升级,交通更为快速便捷,交通运行顺畅有序,交通结构和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

三、交通发展战略

3.1交通引领,促进交通与用地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1、以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1)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主城区由单中心向“一主三副”空间布局形态的转变;

(2)以公交引导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TOD);

(3)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建设贯彻公共交通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相结合,避免均质化的土地利用模式;

(4)主城区内用地组团的分布,要有利于疏解老城区和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压力;

(5)实施邻里社区单元内部土地混合开发,降低交通出行需求,同时重视多样化的交通设施建设;

(6)对于大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加强用地控制和预留。

2、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

(1)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道路建设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干线公路提档加密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达标升级工程,加快主城及其与新市区、新城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新市区、新城干道网和支路网建设。

(2)改革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投融资模式,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图02 区域发展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