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规定
郑州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规定郑州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录第⼀章总则第⼆章体制与管理第三章规划与建设第四章创新与服务第五章促进与保障第六章附则第⼀章总则第⼀条[⽴法⽬的]为了保障和促进郑州国家⾃主创新⽰范区核⼼区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郑州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范和带动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适⽤范围]郑州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新区)内的管理服务、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融创新以及社会环境建设等活动,适⽤本规定。
本规定适⽤的地域范围包括市⼈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由郑州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统⼀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法原则]⾼新区按照简政放权、⾼效便捷、权责⼀致的原则,促进全⾯有序发展。
[发展⽬标]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先导战略,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协同创新集聚区、动⼒转换引领区、创新创业⽣态区和依法治理先进区,发挥⾃主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
第五条 [创新创业]⿎励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持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先⾏先试,营造⿎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发展氛围,增强市场活⼒和发展动⼒。
第⼆章体制与管理第六条[法律地位]管委会是市⼈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在其管理区域内⾏使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政管理权限以及相当于区级的社会⾏政管理职能。
[管理体制]⾼新区实⾏职能有机统⼀的⼤部门制,建⽴有利于⾼新技术产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管理体制和运⾏机制。
第⼋条[职责]管委会主要履⾏下列职责:(⼀)组织编制、实施管理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利⽤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按照管理权限依法对投资项⽬进⾏核准、备案;(三)负责管理区域内的⼟地管理、财政、发改、科技、商务、统计、⼯信、建设、住房保障、⼈防、园林、农业、林业等⼯作;(四)负责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管理、⼈⼒资源和社会保障、⽂化、教育、体育、卫⽣、⾷品药品监管、安全⽣产、环境保护、民政、民族宗教、司法⾏政等⼯作;(五)为管理区域内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持和公共服务;(六)履⾏省、市⼈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刘芳、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二审行政判决书
刘芳、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确认【审理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1.25【案件字号】(2021)豫01行终10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崔航微王冰姚付良【审理法官】崔航微王冰姚付良【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刘芳;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当事人】刘芳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当事人-个人】刘芳【当事人-公司】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代理律师/律所】张婷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谢妍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董祥丽河南德冠律师事务所;秦芳芳北京观韬中茂(郑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张婷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谢妍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董祥丽河南德冠律师事务所秦芳芳北京观韬中茂(郑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张婷谢妍董祥丽秦芳芳【代理律所】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河南德冠律师事务所北京观韬中茂(郑州)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刘芳【被告】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本院观点】依据《郑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法》第九条、第十四条之规定,及郑政文〔2019〕3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需在郑州高新区落实的权责事项清单的通知》之规定,被上诉人作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内设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有权对其管辖区域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合法违法查封拒绝履行(不履行)管辖共同被告证人证言勘验笔录质证合法性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认定基本一致。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依据《郑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法》第九条、第十四条之规定,及郑政文〔2019〕3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需在郑州高新区落实的权责事项清单的通知》之规定,被上诉人作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内设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有权对其管辖区域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
郑州高新区区情简介
郑州高新区区情简介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郑州高新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为绿城。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
未来五年,郑州市将抢抓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以国际商都建设为统揽,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郑州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高新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是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
全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万,下辖5个办事处、39个行政村、10个社区。
建区以来,在国家科技部、河南省和郑州市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经过28年的艰苦创业,已初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完善、支柱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新城区。
先后于1993、1998、2003、2008、2012年五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9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进入首批四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2009年7月,被中组部批准为河南唯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3年5月,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第16名,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10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排名第8名。
区域交通条件优越。
西三环、西四环、化工路、科学大道穿区而过,北倚连霍高速公路,西临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距郑- 1 -州火车站约12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仅30公里。
科技创新要素集聚。
区内集聚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部属研究院、31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51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4所知名高校。
全区各类科技人才5万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其中市级以上创新型科技团队116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01人,驻区院士12人,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
郑州高新区未来15年怎么玩?全新资料解读2030年前发展规划
郑州⾼新区未来15年怎么玩?全新资料解读2030年前发展规划买房⼦,看规划懂下图等于更懂郑州很多粉丝表⽰对郑州发展表⽰迷惑,看不懂!看完这张图,是不是清晰⼀点呢?知道我们为什么看好常西湖及象湖了吧?这是郑州主城区定位,特别要注意级别,⼟地出让也会按照这个形态进⾏指标约定,开发商也会按照这个⽅向盖房,以后发展也会按照这个⽅向。
今天要探讨本图左上的⾼新组团。
郑州⾼新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郑州⾼新区上升⾄国家级⾼新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110平⽅公⾥⼟地发⽣巨变。
⽬前已形成以电⼦信息、软件、动漫创意为核⼼内容的千亿级新兴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区建设等⽅⾯取得新的成绩。
同时,⾼新区聚集了全省最知名的⼤学和中学,可以不夸张的说,⾼新区是⼈才输送与聚集的宝地。
20余年⾼新区硕果累累⼊驻企业纷纷牵⼿⾼新区位于⼤郑州西北部的⾼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内唯⼀⼀家省会城市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家科技部部署创新体系⾸批4个重要战略⽀点之⼀,全区⾏政代管⾯积110平⽅公⾥,总⼈⼝26万余⼈。
该区域具备区位、科技创新、智⼒科研、⼈才等优势。
郑州⾼新区投资环境优良、措施完善。
2003年9⽉,⾼新区成⽴了投资服务局,这是河南省第⼀个专门为新进驻项⽬提供协调服务的办事机构。
为了吸引企业⼊驻,⾼新区推出⼀系列措施。
⾼新区为郑州市唯⼀享受国家赋予⾼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区域,例如区内新办的⾼新技术企业,前两年免征所得税,以后⼀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法定的税率为33%。
同时,郑州⾼新区是郑州市唯⼀不限电区。
从税收到环境,多项举措推出后,吸引了⼤量企业纷纷⼊驻。
威科姆、思达软件到阿⾥巴巴等众多互联⽹、软件、医药⾏业⼤企业进驻,⾼新区屡结硕果。
2009年3⽉,经科技部批准,与⼴州、天津、苏州⾼新区⼀起,进⼊⾸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列;2010年,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范区”,2011年2⽉,被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河南省⼗强产业集聚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
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一、规划概况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
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
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王某、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规划住建局资源行政管理:土地行政管理(土地)二审行政裁定书
王某、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规划住建局资源行政管理:土地行政管理(土地)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其他行政行为【审理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27【案件字号】(2020)豫01行终71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胡涛耿立付保东【审理法官】胡涛耿立付保东【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王梅荣;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规划住建局【当事人】王梅荣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规划住建局【当事人-个人】王梅荣【当事人-公司】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规划住建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王梅荣【被告】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规划住建局【本院观点】保护当事人诉权合法行使和规制诉权滥用,既是落实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于人民法院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维护正常行政诉讼秩序的需要。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违法拒绝履行(不履行)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保护当事人诉权合法行使和规制诉权滥用,既是落实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于人民法院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维护正常行政诉讼秩序的需要。
就个别当事人提起的某一个案而言,从表面上看,虽然并未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但结合其提起案件的数量、频度以及深究其提起诉讼所要达成的实际目的,对于明显不以保护合法权利为目的,而是利用行政诉讼作为其发泄情绪、表达不满,滋扰行政机关的工具,则超出了正当行使诉权的限度,构成诉权滥用,对其诉权应当加以规制。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保护和规范当事人依法行使行政诉权的若干意见》关于“16.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知情权,依法及时审理当事人提起的涉及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件。
但对于当事人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法目的,反复、大量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进而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当事人提起的诉讼明显没有值得保护的与其自身合法权益相关的实际利益,人民法院依法不予立案。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报送市跨越式发展目标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分解细化方案的通知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报送市跨越式发展目标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分解细化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公布日期】2008.03.07•【字号】郑开管办[2008]7号•【施行日期】2008.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报送市跨越式发展目标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分解细化方案的通知(郑开管办[2008]7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市跨越式发展领导小组和省市大项目办的安排,2008年分解给我区跨越式发展目标共32个项目,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共17个。
经管委会领导研究,现将项目任务分解如下,请抓紧组织安排,将细化分解方案于3月15日前报目标考核督查办公室,并请各责任部门和单位于每月5日前报上月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考核督查办公室将以此作为日常督查及年终考核的依据,在内网上公布目标进展情况。
联系人:李桦,联系电话:67981105。
二〇〇八年三月七日附件2:高新技术开发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进度目标涉及到郑州高新区的项目共计17项,其中直管项目6项,过境项目11项。
一、郑州高新区直管项目:(总牵头部门经济发展局)1.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年产200吨冷轧精密带钢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200万吨冷轧精密带钢,总投资170000万元,年度完成投资20000万元,10月底前开工。
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局2.郑州威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线IPTV系统及终端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线IPTV系统及终端,总投资10000万元,年度完成投资2000万元,年底形象进度为开始进行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完成基于AVS标准的机顶盒研发,并进行成果转化;完成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研发,并进行成果转化;完成基于H.264标准的机顶盒成果转化;达到年产70万线的产能。
责任部门:中部软件园3.郑州威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斗高精度时频应用系统项目,建设规模为北斗二代卫星接收机、运控系统授时测试终端等产品的研制,总投资8000万元,年度完成投资1000万元,年底形象进度为完成北斗/GPS综合时钟源的系统测试及产品化设计;完成BD-2卫星接收机研发;完成CDMA基站北斗时钟研发,并进行产业化建设。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目录一、概述1.1 区域概况1.2 规划背景1.3规划依据1.4规划理念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二、规划目标2.1区域发展现状2.2交通愿景2.3远期发展目标2.4近期发展目标三、交通发展战略四、高新区交通发展现状4.1.高新区道路一览表4.2高新区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调查4.3高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调查4.4高新区主要路段高峰期路况五、交通发展趋势六、综合交通规划6.1 对外交通规划6.2 干路网规划6.3 公共交通规划6.4 停车规划6.5 交通管理规划6.6客货运系统6.7近期建设重点6.8近期管理举措附录图一、概述1.1 区域概况郑州市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
“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宏观区位1.2 规划背景9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两翼齐飞""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中观区位1.3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9953、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4、 《河南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055、 其他上位相关规划1.4 规划理念1.智创:机遇无穷的创业环境 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资金、场地和设施方面的支持,加强新城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刺激创新性企业成长。
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 (5)
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背景郑州经开区是郑州市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前身是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郑州经开区也需要推出新规划方案,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新规划方案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将继续加强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举措如下:1.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优势;2.引导精密机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制造业新一轮转型;3.加强汽车制造产业的创新引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4.优化新材料产业布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5.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水平,具体举措如下:1.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网、公共交通等;3.建设绿色智慧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提高企业生产和物流效率。
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具体举措如下: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实施人才保障政策,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结论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是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的发展蓝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政策等多方面的举措,加快推进经开区高质量的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范围内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印发
第12期·5·《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印发“城”与“圈”一体化发展,交通要先行。
2021年4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旨在以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规划》提出,到2035年,形成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同城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都市圈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建成“国际性交通门户枢纽”,突出郑州航空枢纽和铁路枢纽“双核驱动”,推动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
实施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研究打开至银川、南京等地的新通道,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直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的十向联通综合运输通道格局。
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圈”,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坚持规划、制式、建设、投资、运营“五个统筹”,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有序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优化换乘设施,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辐射近郊城镇和新兴增长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
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通先行区”,推动郑州都市圈跨河融合发展。
依托连霍高速和南、北沿黄高速,构建沿黄高速公路“一轴两翼”,协同推动南、北沿黄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着力推动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合并跨河,建成郑济高铁公铁两用桥;推动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功能区与郑州跨河直联。
建成“绿色智能交通示范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枢纽建设,利用郑州市郑东新区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等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探索“智慧公交+无人驾驶+智能管控”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模式,完善智慧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规划》旨在解决制约交通一体化的堵点和痛点,推进都市圈互联互通和同城化,并通过交通网络体系把独立的“舰船”整合成“舰队”,增强抵御经济风浪的能力和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能级。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郭成海、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房屋拆迁管理(拆迁)二审行政判决书
郭成海、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房屋拆迁管理(拆迁)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城乡建设房屋拆迁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强制【审理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22【案件字号】(2020)豫行终25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马磊吕平马传贤【审理法官】马磊吕平马传贤【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郭成海;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桥办事处【当事人】郭成海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桥办事处【当事人-个人】郭成海【当事人-公司】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桥办事处【代理律师/律所】陈盼盼河南师道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陈盼盼河南师道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陈盼盼【代理律所】河南师道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郭成海【被告】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桥办事处【本院观点】以郭村党支部、郭村村委会名义公告的《关于郭村合村并城改造安置方案(第4号)》是合村并城改造过程中对郭村村民进行安置补偿的依据,该方案确定的郭村安置补偿人员的户籍截止日为2012年12月12日,按照该日期统计,郭成海当时的家庭户籍人口为3人。
【权责关键词】合法基本原则拒绝履行(不履行)管辖第三人合法性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更新时间】2022-09-24 07:01:51郭成海、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房屋拆迁管理(拆迁)二审行政判决书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20)豫行终252号上诉人(一审原告)郭成海,男,汉族,1971年11月6日出生,住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委托代理人陈盼盼,河南师道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州市高新区区域发展报告
谢谢!
2019年4月
【四】 双湖科技城——设计 高 [C格]
场地毗邻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通过连接遗址公园、体验千年华夏文明而成为具有高文化格调[C格]的区域,同时这里配置的国际幼儿园、国际学校,将成为人才成长的最佳摇篮。 场地内规划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和展示馆使高新区的居民享文化之风,圆文化之梦。
【四】 双湖科技城 更 [健康]
【四】 双湖科技城——定位
➢ 双湖科技城是中建方程以丰富的资源整 合力与开发经验,对已成熟区域资源进 行的再创新。是全市仅有的三个由政府 主导规划、统一运营开发的区域之一。
➢ 双湖科技城位于郑州高新新城核心区, 是国家战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 心载体,占地约6平方公里,总投资超 100亿元,周边分布着北斗科技产业园、 中原科技金融港、新三板产业园等大批 高新产业园区,通过承担中央科技区 (CID)的城市定位,建设以构筑城市 整体功能为目标的智慧生态新城。
【四】 双湖科技城——设计 新 [中城]
➢ 核心区在地理和功能上将成为郑州新的中城,利用地处郑洛国家级自主创新 示范区物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周边高校云集的学术创新氛围,吸引千人计划、 黄河学者等精英人才集聚此地,积极服务周边新能源、半导体、云谷人工智 能等高科技产业园区,创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 的科技都市中心。
【三】 产业支撑
“中原硅谷”
➢ 高新区有十几家科技型主版上市公 司,新三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70家, 是河南上市公司最多最密集的区域。
➢ 郑东新区上市公司则比较少,主版 上市公司几家,新三板9家,经开 区和航空港区更少。
➢ 高新区的这些上市公司,大多掌握 核心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代表未 来的发展方向。
【四】 双湖科技城——定位
郑州市交通规划)
计划投资470亿元郑州交通舒筋通脉5年内,郑州主城区将规划建设33座新立交——其中包括规划建设以下穿隧道为主的简易立交28座和新建成5座高架路;市区两条主要干线将建两条地下长隧道;规划建设快速公共交通线路3条;建设16处行人过街通道;近期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昨日,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局长王鹏受市政府委托,向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作关于《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缓解和预防省会郑州交通拥堵的蓝图绘出。
该规划是2008~2012年的近期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总估算约470亿元。
此次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将道路交通分为中心城区的道路系统建设和对外交通系统建设。
对外交通系统方面,近期将修建四环路、郑少高速、郑石高速连接线,新建京广南路,放射道路系统和都市区交通主干线等工程。
中心城区的道路系统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建设。
另外,《规划》还对步行交通、停车场建设等作出了规划。
郑州交通内外交困交通规划奋力突围用“内外交困”来说郑州目前的交通可能有点夸张,但相信每个郑州人近年来都感到了交通的危机。
从外部来说,郑州交通面临挑战。
铁道部将在全国建设四大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同时发展六大客运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
铁道部《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以武汉为中心、布局建设1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100亿元,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从内部来说,郑州市路网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路网密度偏低。
二是路网结构不合理,市区道路多为双向两车道,主城区缺乏大容量的快速通道。
同时,受铁路交织的影响,市区贯通道路较少,中心城区很多支路和街坊路路面较窄,通行能力不足。
三是北四环(原大河路)尚未修建、西四环北段道路较窄,环路及放射道路尚未形成系统,对外疏散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四是市区主要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金水路、陇海路等道路通行能力严重饱和,目前的铁路立交涵洞偏窄,通行能力较低。
郑州高新区西四环以西最新发展规划
郑州高新区西四环以西最新发展规划一、项目名称【郑州"高新新城"】"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
"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二、项目背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份开始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编制完成了《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为郑州市"两翼齐飞"的战略西翼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 的发展要求按照新兴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提升、空间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10月28日市规划局邀请专家和市直有关部门对该规划成果进行了座谈和论证。
根据专家意见和领导指示精神经高新区管委办公会研究下一步《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工作落实"五大提升"。
(一)重点研究我区西北部(即西四环以西、连霍高速以南、西南绕城高速以东、杜英街以北约35平方公里区域)的发展定位高品位谋划高起点规划努力将其打造成集产业、商业、居住、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新城"。
(二)研究西流湖周边地区规划提升方案。
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中土地问题简析——以郑州高新区为例
18——以郑州高新区为例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中土地问题简析文l 周萌研究探索一的科学规划,各个项目用地布局也没有科学统筹,布局不集中,影响高新区企业有效聚集和整体发展,无法实现产业集聚、规模集中、用地集约的局面。
(二)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郑州高新区处在大发展阶段,用地规模指标的扩张,导致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的减少。
虽然郑州市为实现占补平衡、占一补一实行异地补划占补平衡指标,但是对于郑州地区整个大环境来说,建设用地占比逐渐加大,耕地占比逐渐减小,且补划的一些耕地在质量上得不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环境的生态平衡。
此外,城中村拆迁改造也是导致区内耕地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监管不严等因素影响,高新区违法占地情况较为严重,部分企业未批先建,甚至有些企业打政策擦边球办理临时用地及设施农用地手续规避违法占地拆除风险,从而导致了原有耕地数量的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业不断进驻的同时,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一些高污染企业偷排的废水、废气、废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区内土质,再加之在郑州高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不再满足于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外出打工或靠出租政府补偿的安置房为生,导致大量耕地撂荒,耕地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土地利用效率低开发区在发展初期对于商业项目一般都是“来者不拒”,只要项目能进来,一般是项目用地要多少给多少,不考虑工业项目实际需求用地的规模。
郑州高新区普遍存在工业项目用地以传统独立式院落为主,且面积较大,区内标准厂房及多层厂房所占比例低,大量土地被绿化。
郑州高新区一些特色的复合材料企业,大量的我国高新区是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等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件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郑州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目录一、概述1.1 区域概况1.2 规划背景1.3规划依据1.4规划理念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二、规划目标2.1区域发展现状2.2交通愿景2.3远期发展目标2.4近期发展目标三、交通发展战略四、高新区交通发展现状4.1.高新区道路一览表4.2高新区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调查4.3高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调查4.4高新区主要路段高峰期路况五、交通发展趋势六、综合交通规划6.1 对外交通规划6.2 干路网规划6.3 公共交通规划6.4 停车规划6.5 交通管理规划6.6客货运系统6.7近期建设重点6.8近期管理举措附录图一、概述1.1 区域概况郑州市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
“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宏观区位1.2 规划背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份开始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编制完成了《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为郑州市"两翼齐飞"的战略西翼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的发展要求按照新兴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提升、空间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中观区位1.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995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4、《河南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055、其他上位相关规划1.4 规划理念1.智创:机遇无穷的创业环境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资金、场地和设施方面的支持,加强新城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刺激创新性企业成长。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日期:汇报人:•开发区概况•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城市建设与生态环保目•下辖乡级行政区介绍录CHAPTER开发区概况0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区西北部,东临京广铁路,西至中州大道,南接郑州市三环,北至连霍高速。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仅12公里。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郑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约15℃,降水量在500-900毫米之间。
交通状况周边有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等高速公路,可实现与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连接。
区内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网络发达,路网覆盖面广,交通便利。
CHAPTER经济发展02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新区在新材料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郑州)智能产业园经济发展亮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高质量发展CHAPTER科技创新03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技术成果转化CHAPTER人才政策04人才政策CHAPTER城市建设与生态环保0503城市形象塑造城市规划与建设01科学规划02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030201绿色低碳发展CHAPTER下辖乡级行政区介绍06人口面积约10万人口,面积15.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9个社区经济产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下辖地区经济产业石佛镇人口面积地理位置约3万人口,面积27.6平方公里下辖地区经济产业21个行政村、4个社区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为主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经济产业下辖地区人口面积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地理位置下辖地区经济产业01020403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约10万人口,面积15.7平方公里15个行政村、10个社区THANKS 感谢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目录一、概述1.1 区域概况1.2 规划背景1.3规划依据1.4规划理念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二、规划目标2.1区域发展现状2.2交通愿景2.3远期发展目标2.4近期发展目标三、交通发展战略四、高新区交通发展现状4.1.高新区道路一览表4.2高新区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调查4.3高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调查4.4高新区主要路段高峰期路况五、交通发展趋势六、综合交通规划6.1 对外交通规划6.2 干路网规划6.3 公共交通规划6.4 停车规划6.5 交通管理规划6.6客货运系统6.7近期建设重点6.8近期管理举措附录图一、概述1.1 区域概况郑州市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
“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宏观区位1.2 规划背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份开始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编制完成了《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为郑州市"两翼齐飞"的战略西翼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的发展要求按照新兴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提升、空间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中观区位1.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995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4、《河南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055、其他上位相关规划1.4 规划理念1.智创:机遇无穷的创业环境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资金、场地和设施方面的支持,加强新城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刺激创新性企业成长。
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生产、科研、融资等综合环境,以智力产业带动园区工业品质提升。
2.智居:高科技低碳生活社区居住用地和产业用地适度混合,实现综合开发,减少不必要的通勤需求。
居住区开发采用小尺度街坊开发的模式,重视城市界面,提高社区活力。
支持居住建筑采用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树立低碳生活社区示范。
3.智享:丰富完善的配套设施争取高品质的医院、学校、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
减少对郑州主城区的功能依赖,分流主城的公共设施需求。
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提升新城的人气,迅速实现居住功能的完善和扩张。
4.智行:安全舒适的步行城市塑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城市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入住。
针对高端人才的生活需求,倡导低碳生活模式,鼓励非机动出行。
结合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交通站点打造独立的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全部串联在系统之上,实现公共设施步行可达。
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规划范围:郑州市高新区。
区域交通设施规划范围为郑州大学新校区周围道路。
研究范围可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规划范围规划年限:近期为 2015 年,远期为 2020 年。
机场、铁路、港口、集疏运等重大交通设施适当延长规划年限(2030 年)。
轨道交通可延长至远景 2050 年。
2 现状与调查二、规划目标2.1区域发展现状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环城快速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公里,南距310国道2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郑州国际航空港30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高新区水质、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是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
交通便利,轨道交通1号线西起高新区的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
科学大道、莲花街、瑞达路、雪松路、长椿路四通八达,能够快速方便的与外界联系。
区域发展现状2.2交通愿景(1)将区域交通体系融于大区域交通体系之中,建立以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建立与区域发展布局和土地利用相适应的,由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不断满足发展各阶段的交通要求,促进和引导区域合理有序发展。
(3)重视各功能区内部的非机动车道和休闲步道建设,形成连续、便捷、安全、舒适的非机动车和步行道路系统。
(4)高度重视静态交通及配套建设管理,建立与土地利用、开发使用方式以及停车需求的时空分布相一致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
2.3远期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构建新交通系统,面向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发展要求,构筑内外畅达、集约高效、融入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客货运输体系,以满足城市自身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和不断提高的运输服务质量要求,同时引导城市交通走上结构和谐、生态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目标特征(1)内外畅达:建成多方式协调发展、高度发达、利于承接区域经济圈辐射和辐射中原的区域交通系统,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2)结构和谐: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组织有序的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行系统;(3)生态集约:选择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2.4近期发展目标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升级,交通更为快速便捷,交通运行顺畅有序,交通结构和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
三、交通发展战略3.1交通引领,促进交通与用地布局统筹协调发展1、以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1)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主城区由单中心向“一主三副”空间布局形态的转变;(2)以公交引导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TOD);(3)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建设贯彻公共交通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相结合,避免均质化的土地利用模式;(4)主城区内用地组团的分布,要有利于疏解老城区和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压力;(5)实施邻里社区单元内部土地混合开发,降低交通出行需求,同时重视多样化的交通设施建设;(6)对于大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加强用地控制和预留。
2、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1)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道路建设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干线公路提档加密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达标升级工程,加快主城及其与新市区、新城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新市区、新城干道网和支路网建设。
(2)改革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投融资模式,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图02 区域发展现状建设资金来源。
3、建立与组团片区功能和用地强度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和运行体系(1)老城区要充分考虑保持原有城市肌理,路网发展要以梳理和整治为主,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2)主城副中心道路交通系统必须保证良好的可达性,提高路网密度,保持规整性、系统性和完备性。
同时,结合道路建设,高标准配置先进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
(3)港区路网发展要充分协调城区道路与疏港道路的关系,实施客货分离,明确道路的服务功能。
4、加强快速道路、主干道、大运量公交等沿线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控制(1)快速路的布局要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不宜从商业性、生活性组团中间穿过。
(2)要控制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的用地开发性质和强度,避免大型公建直接开口于主要干道,确保城市主要干道交通功能的发挥。
(3)对城市主要客流走廊,根据远期公交优先通道和轨道交通规划,强化两侧高密度的居住、商业、办公用地开发,为公交发展积聚客流。
5、积极推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建议实施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并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对新开发项目交通影响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求进行分析,评价项目开发对周边交通影响程度,及时提出城市开发项目的改善措施和方案。
3.2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差别化的交通发展策略1、采取差别化发展政策,引导小汽车和摩托车的合理使用(1)受城市核心建设区、特别是老城区路网容量的限制,远期需根据中心区道路交通拥挤程度,适度采取区域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2)主城区外围地区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机动车拥有和使用政策。
(3)城市中心区进一步扩大摩托车禁行范围,未来主城区整体设置摩托车禁行区,并加强摩托车管理;市域其他片区、组团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摩托车发展政策。
2、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和强度不同,采用差别化的路网发展策略(1)市域道路的配置形式要充分考虑到道路城市化发展的功能要求。
(2)对于城市中心商务区、西部新区核心地带等以高密度商业、办公用地为主的地区,路网发展总体要以小尺度、高密度为主。
(3)对于工业用地地区道路网可以适当降低路网密度,同时要适当考虑面向货运车辆通行的道路功能和形式要求。
3、采取差别化停车发展策略,以静制动(1)根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采取差别化的建筑物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
(2)中心区总体倡导公交优先,要适度控制社会公共停车设施的供应。
(3)对于中心区、外围区的停车收费采取差别化费率,中心区高于外围地区。
(4)通过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应和需求管理策略,实现动静态交通的协调发展。
3.3绿色主导,构建多元和谐的城市交通模式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1)政府加大对公交发展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
(2)完善公交线网,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交线网体系。
(3)重视公交场站建设,落实公交发展用地。
(4)建立衔接顺畅、换乘方便的公交换乘系统。
(5)开辟特色专线,在旅游景区开通旅游专线,通过长途旅游巴士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协调。
(6)从路权、信号控制等方面提供公交优先。
2、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鼓励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1)要重视非机动车道路网络的规划、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交通整治管理,确保非机动车交通空间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2)加大步行系统建设,加强步行空间的改造和管理,塑造安全、舒适、友好的步行环境。
3.4需求控制,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1、形成良好的交通发展决策体制与高位协调机制在组织架构和形式上,可以成立由市政府直接牵头,规划、建设、交通、交警、城管、市政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新区、港区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交通领域内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处理。
2、优化道路交通组织体系(1)全面实施交通系统管理,建立合理的交通组织体系。
包括建立空间上相互分离的机动车、自行车、步行系统和专用道系统,组织单向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先体系等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调节交通流,充分发挥路网潜力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