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结构的基本体系
第三章 国际体系与结构
![第三章 国际体系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c0135730b1c59eef8c7b438.png)
四、体系变革的动力 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之所以最终变得不可避免,是 因为雅典实力的增长,以及这种增长在斯巴达所引起的恐 惧。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体系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大国相对实 力的此消彼长。最根本的动力是经济实力 的此消彼长。
(参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第二节 国际结构
一、结构的构成 (1)结构性质的三原则: 体系的组成原则如何(等级制还是平等的);单位的功 能(单位功能互补还是相同);体系中单元之前的实力分 布 (2)比照三原则,分析下国际结构为什么与国内结构不同?
(3)国际结构的变化 实力对比的变化是影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二、体系的变化与体系内部的变化
(1)体系的变化 (change of system) 体系从无政府状态(anarchy)变成世界联邦或世界政府 国际政治的本质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国之间互动的模 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2)体系内部的变化(change in system) 由两极变成单极,或是多极变成两极等等 国际政治的本质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大国互动的 具体模式会发生变化,但大国外交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 生存 参考:Kenneth Waltz, “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25, No.1(2000), pp. 5-41.
第三章 国际体系与结构
第一节 国际体系
一、国际体系的含义 (1)定义:主权国家组成的国家体系,国际体系的最重要特征 是无政府状态,每个国家都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System可以翻译为“体系”或“系统”,后者在国际关系中的运 用受20世纪流行的system theory的影响 (2)理解任一国际体系主要特征的两个重要线索: a. 国际体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数量大国在不同程度上主导。 b. 某些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的主导, 甚至是语言、习俗的流行 (3)体系的极性(polarity) Hegemony(unipolarity) ; bipolarity; mutipolarity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分层结构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分层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9ed5f18e87101f69e3195cd.png)
PF
CF
奇偶(偶/奇)
进位(是/否)
PE
CY
PO
NC
3.总线
所谓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 它分时接收各部件送来的信息,并发送信息到有关部件。
由于多个部件连接在一组公共总线上,可能会出现多个部件争 用总线,因此需设置总线控制逻辑以解决总线控制权的有关问题。
总线分类:
CPU内部总线用来连接CPU内的各寄存器与ALU ; 系统总线用来连接CPU、主存储器与I/O接口,它通常包括 三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按总线传送的方向可将总线分为单向总线和双向总线。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
3.1.1
CPU的组成
• 由算术逻辑部件ALU 、控制器、各种寄存器(寄 存器群)和CPU内部总线(连接部件) • 另:Cache
•
1.ALU部件
ALU的功能是实现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 两个输入端口,参加运算的两个操作数,通常 来自CPU中的通用寄存器或ALU总线。 控制信号:ADD,SUB,OR,AND等 输出:运算结果
时序控制方式就是指微操作与时序信号之间采取何种关系,
它不仅直接决定时序信号的产生,也影响到控制器及其他部件的组 成,以及指令的执行速度。
1.同步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是指各项操作由统一的时序信号进行同步控制。 同步控制的基本特征是将操作时间分为若干长度相同的时钟 周期(也称为节拍),要求在一个或几个时钟周期内完成各个微 操作。在CPU内部通常是采用同步控制方式 。 同步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时序关系简单,结构上易于集中,相应 的设计和实现比较方便。
计算机系统结构
系统的层次结构
★★
5层
翻译(编译器)
第三章 体系结构
![第三章 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7c30e14fad6195f312ba63b.png)
它们互相交织,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系统应用环境。
各种体系结构
如:IBM公司SNA Digital公司DNA ARPANET参考模型ARM 都采用层次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为了解决不同媒介连接起来的不同设备和网络系 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实现互操作的问题,采用 分层的方法,将网络互联的庞大而复杂的问题, 划分为若干个较小而容易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 络的各层和层间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 构”。
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是目的,
相邻层之间的通信是手段。
协议是水平的 服务是垂直的
(N)层、(N-1)、(N+1)之间协议和服务的关系是: (N)层实体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和执行(N)层 协议来对(N+1)提供服务。
服务和协议的关系
服务
是由一系列服务原语组成的,它位于层次接口的位置, 表示底层为上层提供哪些操作功能,如何实现这些功 能,服务不考虑。 是同一层次对等实体之间的,有关协议数据单元的格 式、意义以及控制规则的集合,实体使用协议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实现它所要提供的服务。
3、网络通信协议
1.网络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信息)交换而建立的 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实体之间有关通信规则的集合
实体
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实体既可以是软件实体(如一个进程),也 可以是软件实体(如智能输入/输出芯片) 层功能实现的真正承担者
分流
复用 普通
一个(N+1)实体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N)SAP 与一个或多个(N)实体相连
四、数据单元
第三章结构动力学单自由度体系详解
![第三章结构动力学单自由度体系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57cd885f111f18582d05a7d.png)
3.1.1 无阻尼自由振动
结构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及其关系
自振圆频率:n
k m
(单位:弧度/秒, rad/s)
自振周期: 自振频率:
Tn
2 n
fn
n 2
(单位:秒, sec) (单位:周/秒, 赫兹, Hz)
例题
1.(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试题)图示三个单跨梁的自
振频率之间关系分别为:
m
m
(a)
EI
图3.1 单自由度体系
3.1 自由振动反应
自由振动:结构受到扰动离开平衡位置以后, 不再受任何外力影响的振动过程。 即 P(t)
运动方程:
mu(t) cu(t) ku(t) 0
无阻尼自由振动:不考虑阻尼
有阻尼自由振动:考虑阻尼
3.1.1 无阻尼自由振动 运动方程(无阻尼)
mu ku 0
初始条件:
3.1.2 有阻尼自由振动
临界阻尼和阻尼比定义 ccr 2mn 2 km
1 临界阻尼:体系自由振动反应中不出现振荡所 需的最小阻尼值。
临界阻尼完全由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决定的常数。
2 阻尼比:阻尼系数c和临界阻尼ccr的比值,
用ζ表示
c c ccr 2mn
3.1.2 有阻尼自由振动
(1)当称c为低c阻cr 时尼,(ζU<nd1e,r damped),
)
e n t
[u(0)
cosDt
(
u(0)
D
nu(0)
)
sin
Dt]
ωD—阻尼体系的自振频率
图3.4 不同阻尼比对自由振动运动过程的影响
3.1.2 有阻尼自由振动
3.低阻尼体系
D n 1 2
ωD—阻尼体系的自振频率
第三章 BS结构和CS结构.
![第三章 BS结构和CS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d8384e6fab069dc5122010c.png)
空间分析时,需要繁琐的数据拼接运算,影响 性能。
基于二次开发语言的应用系统
GIS平台软件
图形数据
属性数据
早期的网络GIS系统架构模式
由于早期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限制,GIS的开发 厂商只能开发一个功能庞大而复杂的平台软件系统, 网络GIS的二次开发商,只能基于这一平台,利用 平台提供的简单的二次开发语言进行专业功能的定 制开发。 随着组件技术的成熟,GIS平台厂商采用标准 的组件技术改善和升级了原有的GIS平台软件,二 次开发商根据其提供的标准组件接口可以进行灵活 的二次开发。
第三章 B/S模式和C/S模式
一、C/S模式
(一)简介 C/S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结构,它基于简单的请 求/应答协议,在C/S模式下,服务器只集中管 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上,客户机和 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
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 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利用 了客户机的性能,使计算能力大大提高;
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
C/S系统的优点是明显的: (1)通过将应用资源在前端和后端系统间的分 离,降低了网络上的开销。 (2)因为在C/S系统中,网络上传送的一般是请 求(如SQL语句)和结果(如记录),而不是整个文件。
集中式C/S技术已日趋成熟,几个流行的数据 库厂商,如Sybase、Oracle以及Informix等均提供 解决方案,它们适合于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 部门级应用。
SuperMapObjects组件之间既互相联系,也保 持相对独立性。 其中核心组件库(工作空间控件和地图控件)是 基础的、必选的组件,其他组件是可选的,这些组 件对象关系如图3—6所示。
高层建筑钢结构-第三章结构体系和布置
![高层建筑钢结构-第三章结构体系和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6c55ee253169a4517723a31c.png)
偏心支撑的工作性能
采用偏心支撑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支撑斜杆与梁(耗能梁段) 的先后屈服顺序。 在罕遇地震时,一方面通过耗能梁段的非弹性变形进行 耗能,另一方面使耗能梁段的剪切屈服在先,从而保护 支撑斜杆不屈曲或屈曲在后。 耗能梁端在多遇地震下应保持弹性状态,在罕遇地震下 产生剪切屈服。 必须提高支撑斜杆的受压承载力,使其至少应为耗能梁 段达到屈服强度时相应支撑轴力的1.6倍。
i i
1
i
实例
北京长富宫中心
1.建筑概况
地下2层、地上25层,旅馆建筑,建于1987年。 高91m,层高3.3m,25.8×48m矩形平面,柱网8×9.8m。 外墙采用带面砖的预制混凝土挂板。
2.结构体系及主要计算结果
为钢框架体系,但在2层以下和地下室为钢骨混凝土 结构。 基本周期为3.6s,最大层间位移1/337,小于1/200 的限值。
偏心支撑框架结构 框架-偏心支撑结构(双体系)
框架-剪力墙板结构(也可以是双体系)
剪力墙板类型有:钢板剪力墙、开缝剪力墙和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
开缝剪力墙的工作原理
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
2) 框架-支撑结构的工作特点
框架—支撑体系是由框架体系演变来的,即在框架体 系中对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置竖向支撑,形成若干榀带 竖向支撑的支撑框架。
对应伸臂桁架的楼层位置,宜沿外框架周边设置腰桁架或 帽桁架,以使外框架的所有柱子能与内筒起到整体抗弯作 用。腰桁架的高度也与设备层的层高相同。
3.5 交错桁架体系(staggered truss
1) 结构构成
systems)
2) 受力特点
3.6 筒体结构(tube structures)
1) 筒体结构的分类 外筒体系 框架筒体 桁架筒体 筒中筒 成束筒
第3章--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3章--计算机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eea0a99daef5ef7ba0d3c26.png)
1.则中断级屏蔽位如何设置? 2.假设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同时出现1,2,3, 4四个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第3章作业2
假设系统有4个中断级,则中断响应次序是 1 2 3 4,如果中断处理次序是4 2 3 1
1.则中断级屏蔽位如何设置? 2.假设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同时出现1,2,3, 4四个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0
习题3-5
(1)当中断响应次序为1 2 3 4时,其中断处 理次序是?
(2)如果所有的中断处理都各需3个单位时间,中断 响应和中断返回时间相对中断处理时间少得多。 当机器正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同时发生第2、3级 中断请求,过两个单位时间后,又同时发生第1、 4级中断请求,请画出程序运行过程示意图?
中断级屏蔽位的设置
中断 处理 程序 级别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第5级 中断级屏蔽位
1级 1
0 0 0 0
2级 1
1 0 1 1
3级 1
1 1 1 1
4级 1
0 0 1 0
5级 1
0 0 1 1
具体执行 过程如图:
第3章作业1
假设系统有4个中断级,则中断响应次序是 1 2 3 4,如果中断处理次序是1 4 2 3
中断的响应次序和处理次序
中断的响应次序
中断的响应次序是同时发生多个不同中断类的中断 请求时,中断响应硬件中排队器所决定的响应次序 中断响应的次序是用硬件---排队器---来实现的。
排队器重的次序是由高到低固定死的。
中断处理次序:
中断的处理要由中断处理程序来完成,而中断处理 程序在执行前或执行中是可以被中断的,这样,中 断处理完的次序(简称中断处理次序)就可以不同 于中断响应次序。
结构力学 第三章 静定结构
![结构力学 第三章 静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80bbd3a5727a5e9856a6149.png)
MBC=1kN· m
B
MBE= 4kN· m
MBA=5kN· m
FP1=1kN FP2=4kN
• 用计算中未使 用过的隔离体平衡 条件校核结构内力 计算是否正确。
5kN· m
1kN
3kN
FP3=1kN
2、简支刚架
• 解: • (1)、求支座 反力 • ∑y=0 • FCy =80kN(↑) • ∑m0=0 • FAx=120kN(←) •∑x=0 •FBx=80kN(→)
§3-2 静定多跨梁
•
由中间铰将若干根梁(简单梁) 联结在一起而构成的静定梁,称为静 定多跨梁。
1、几何组成:
• 基本部分+附属部分。 • (1)、基本部分:不依赖其它部分, 本身能独立承受荷载并维持平衡。 • (2)、附属部分:依赖于其它部分而 存在。
2、层叠图和传力关系
(1)、附属部分荷载 传 基本部分或 支撑它的附属部分。 • (2)、基本部分的荷载对附属部分无 影响,从层叠图上可清楚的看出来。 •
练习: 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q
A B
C
1 2 ql 4
l
q
1 ql 2
ql
l l l
例题
4kN· m
4kN
3m
3m
(1)集中荷载作用下
6kN· m
(2)集中力偶作用下
4kN· m 2kN· m
(3)叠加得弯矩图
4kN· m
4kN· m
例题
3m
8kN· m
2kN/m
3m
2m
(1)悬臂段分布荷载作用下
FP2=4kN
q=0.4kN/m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bbdd2f9aef8941ea76e05be.png)
6.网络体系结构 6.网络体系结构 1 2 3 4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的功能 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 网络体系结构的种类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各层,对等进程通信的协议的集合称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它是 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功能的比较精确的 定义.从功能的角度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体系结构只定义网络及其部件通过协议应当完成 的功能,不定义协议的实现细节和各层协议之间 的接口关系.
语法(Syntax):规定通信双方"如何讲",
3. 1
基本概念
2. 协议的分层结构
(1)协议分层结构 协议分层结构的思想是用一个模块的集合来完成 协议分层结构的思想是用一个模块的集合来完成 不同的通信功能,以简化设计的复杂性. 不同的通信功能,以简化设计的复杂性.大多数的 网络都按照层或级的方式来组织, 网络都按照层或级的方式来组织,每一层完成特定 的功能,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 的功能,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
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没有协议就没有网络,每一种计算机网络都有 一套协议支持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种类多,所以 协议的种类也很多. 所有协议的目的和功能是一样的,都是保证网 络上的信息能畅通无阻,准确无误地传输到目的地.
3. 1
基本概念
什么是网络协议? 什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就是使计算机网络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 就是使计算机网络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要点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分类,功能特点.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分类,功能特点. 掌握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和各层功能. 掌握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和各层功能.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和各层功能 掌握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和功能. 掌握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和功能. 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和功能 掌握IP地址管理和子网划分的方法. 掌握IP地址管理和子网划分的方法. IP地址管理和子网划分的方法
3.23.1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3.23.1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aedc7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3.png)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指的是各类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各类医院和护理 院,主要为民众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服务。其关注的重点是民众 现在的健康状况,即以疾病为中心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一、卫生服务体系
(二)预防保健服务机构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
二、卫生保障体系
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 志。卫生保健保障体系直接影响卫生服务的质量、公平和效率以及民众 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最终影响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它体现 政府管理卫生事业和保障民众健康的公共职责。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二、卫生保障体系
(一)卫生资源的配置 卫生资源是保障各种卫生服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包括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
规划和建设、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建设、卫生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规划 与建设、卫生经济的投入等。卫生资源的配置是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应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配置卫生资源必须以提高民众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满 足社会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为原则,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特别要考虑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 公平性。
谢 谢!
(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基层卫生保健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街办、农村乡镇及工矿企业为居 民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整合医疗卫生服 务机构和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职能,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预防、 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这六位一体的服务。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第三章 我国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第三章PKI基本结构
![第三章PKI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b77bb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2.png)
第三章PKI基本结构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 是一种用于建立和管理公钥加密体系的框架,它涉及到数字证书的颁发和管理,以及密钥的生成和分发。
PKI是信息安全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为互联网上的各种安全服务提供了保证。
PKI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证书存储库以及密钥对生成机制。
首先,PKI中的核心是认证机构(CA)。
认证机构负责颁发数字证书,验证用户的身份,并将用户的公钥与其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并将这些信息加密成数字证书。
认证机构是整个PKI体系的信任中心,用户可以通过认证机构来验证其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PKI中的注册机构(RA)是认证机构的一部分,它是认证机构的代理,负责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
当一个用户希望获得数字证书时,他需要通过注册机构进行身份验证,然后注册机构将验证结果传递给认证机构。
注册机构的存在可以帮助认证机构降低工作量,提高效率。
然后,PKI中的证书存储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字证书的地方。
证书存储库可以是一个集中化的数据库或者一个分布式的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证书存储库来查找和验证其他用户的数字证书。
最后,PKI中使用的密钥对生成机制用于生成用户的公钥和私钥。
用户在申请数字证书之前,需要生成一个密钥对,并将私钥保密,同时将公钥发送给认证机构进行验证和注册。
PKI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首先,用户向认证机构申请数字证书,需要提供其身份信息和公钥。
然后,认证机构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将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公钥进行绑定,并将这些信息加密成数字证书。
注册机构可以协助认证机构进行身份验证。
最后,认证机构将数字证书发送给用户,并将其存储在证书存储库中。
当其他用户需要验证用户的身份时,可以通过证书存储库查找并验证用户的数字证书。
PKI的基本结构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框架,用于建立和管理公钥加密体系。
它可以保证数字证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用户的身份和通信信息的安全。
第三章_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要点
![第三章_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87f511f12d2af90242e69c.png)
源进程传送消息到目 标进程的过程: 消息送到源系统的 最高层; 从最高层开始,自 上而下逐层封装; 经物理线路传输到 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将收到的 信息自下而上逐层 处理并拆封; 由最高层将消息提 交给目标进程。
源进程 消息
逻辑通信
目标进程 消息
N+1 N N-1
Pn+1
Pn Pn-1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学习要点: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概念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OSI与TCP/IP两种模型的比较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概念
3.1.1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整个网络系统的 逻辑组成和功能分配,它定义和描述了一 组用于计算机及其通信设施之间互连的标 准和规范的集合。 也就是说: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 把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 层次,规定了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 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网络体系结构就是 这些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接口 的统称,即层和协议的集合。
3.1.2 什么是网络协议 从最根本的角度上讲,协议就是规则。 网络协议,就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 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连网的 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之间要进行数据与 控制信息的成功传递就必须共同遵守网 络协议。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要素组成: 语法 语法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命令和相应的结 构,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规定数据与控制 信息的结构和格式)如何讲 语义 语义是由发出请求、完成的动作和返回的响 应组成的集合,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即规 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 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讲什么 交换规则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即 确定通信状态的变化和过程, 。应答关系
结构化学-第三章介绍
![结构化学-第三章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25f8c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4.png)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结构3.1 +2H 的结构及共价键的本质基本内容—、定核近似和+2H 的薛定谔方程A BRe r e r e m H b a 02020*******ˆπεπεπε+--∇-= 我们常采用原子单位:单位长度:Pm e m h a e 9177.524422200==ππε(玻尔半径)单位质量:me=9.1095×10-31Kg (电子质量) 单位电荷:e=1.60219×10-19C (电子电量) 单位能量:024a e πε=27.2116eV单位角动量: =1.0546×10-34 J.S 单位介电常数:04πε=1采用原子单位、+2H 的哈密顿算符为:Rr r Hba 11121ˆ2+--∇-=其薛定谔方程为:ψψE Rr r b a =+--∇-)11121(2,式中E 、ψ分别为+2H 的波函数和能量。
二、变分原理及性线变分法 1. 变分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品优波函数ψ,用体系的Hˆ算符求得的能量平均值将大于或接近等于体系基态的能量E 0即:*ˆ*E d d H E ≥>=<⎰⎰τψψτψψ 据此原理,利用求极值方法调节参数,找出能量最低时对应的波函数,即为和体系基态相近似的波函数。
2. 线性变分法在量化计算中,广泛采用的是线性变分函数,它是满足体系边界条件的 个线性无关的函数m φφφ,,,21 的线性组合:m m C C C φφφψ+++= 2211采用线性变分函数的变分法叫线性变分法。
根据变分原理求得使E 最低的一组组合系数Ci⎰⎰++++++++++++=τφφφφφφτφφφφφφd C C C C C C d C C C H C C C E m m mm m m m m ))(()(ˆ)(2211***2*2*1*12211***2*2*1*1mC EC E C E ∂∂==∂∂=∂∂ 21=0 由此得一组求解Ci 的m 个联立方程称为久期方程,运用线性代数法求得m 套非零解,由其中与最低E 相对应的一套解C 1,C 2,……,C m 便可组成基态分子轨道波函数,所对应的E 便是基态能量近似值。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33b6d69cc17552706220835.png)
钢筋混凝土(下)第三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章目录§ 3.1 框架结构体系及布置§ 3.2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方法§ 3.3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3.4 荷载效应组合原则§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本章提要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应了解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方法、结构布置原则及计算简图的确定,并应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等内力和变形的近似计算方法。
要领会荷载效应组合的原则、构件截面设计的方法及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1.框架结构的组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横梁、纵梁、柱和基础等构件所组成的结构,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
墙体不承重,内、外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见下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
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可以适应不同房屋造型。
一、框架结构体系图3.1 框架结构图(a) 平面图;(b) Ⅰ-Ⅰ一、框架结构体系一、框架结构体系2.框架结构的种类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整体式框架也称全现浇框架,其优点是整体性好,建筑布置灵活,有利于抗震,但工程量大,模板耗费多,工期长。
•装配式框架的构件全部为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和连接。
其优点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有利于施工机械化。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梁、柱和板现场安装就位后,在构件连接处浇捣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
其优点是,省去了预埋件,减少了用钢量,整体性比装配式提高,但节点施工复杂。
一、框架结构体系3.框架结构布置方案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1)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横向布置。
第三章宪法结构宪法学
![第三章宪法结构宪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39740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f.png)
•
返回
5-
5
二、宪法规范
• 1. 概念
• 2. 宪法规范的构成要素
• 3. 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
• 4. 宪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
返回
5-
6
1. 概念
•
(1)规范:约定俗成、明文规定的标准,是人们在一定条
件下应该遵守的规则。
•
(2)法律规范:是组成法律的细胞;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全国的尊敬、信赖、荣誉和报酬,在被弹劾后,其还要作为平民接受审
判,这一审判的结果又可能使其失去生命和财产,一个机构同时拥有这
两项巨大的权力,对当事人而言是不公平(3)由联邦最高法院所有法
官与参议院联合组成弹劾法庭,其弊病与上述相同。而由最高法院首席
法官担任弹劾法庭的主席,既有利于提高司法机关的权威,又有利于弹
返回
5-
9
•
美国是总统制国家,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实际掌握行政权,
拥有巨大的权力。为防止总统违法和滥用权力,宪法设计了对总统的弹
劾程序。宪法规定弹劾案由众议院起诉,参议院审理,联邦最高法院首
席法官担任弹劾法庭的主席。在制宪时设计这一制度的基本考虑是:(
1)弹劾带有政治性,“其管辖范围属于担任公职人员失职所造成的犯罪
林顿案。
返回
5-
11
三、宪法渊源
• 宪法的渊源形式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 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
• 宪法的渊源具体包括:成文宪法典、宪 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 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等等。
• 1. 成文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 2. 不成文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f0479b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1.png)
第三章第一节课程的基本结构一.什么是课程的结构关于课程结构的研究是课程论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内容相当丰富的部分,同时,对课程结构的研究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有时甚至是在相去甚远的题目之下。
在课程论中,课程结构本身还不是像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等名词那样有着相对确切含义,能够比较广泛和规范运用的概念。
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中,与课程结构关系较为密切的词条有两个,具体的内容就反映出这样的特点。
一条的英文是“curriculum Organization”,中文译文为课程组织,其实从英文本身,与课程结构十分接近,之所以没有直接,译为课程结构,可能与词条的具体内容有关。
“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这些要素包括这样一些一般因素:教学计划与方案,学习材料,学校器材与学校设备,教学力量的职业知识以及评价与检查体系的要求等。
学校或学院的气氛,社会、社区、家庭对学校的支持,学生的能力和举以及教师的风格与策略,这些因素虽不很明显,但也是同样重要的。
准备加以组织的课程比各学科或领域的大纲内容要丰富得多:它是学习的环境,教师的目标与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组织课程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任务,教育系统的全部工作都建立在它的上面。
”这段话是该词条开始的概述部分,此后又分课程范围和课程组织的考虑范围、教育系统中课程组织的三种水平、组织的模式、教育的模式与管理的模式、课程组织和核心课程四个方面作了详细讨论。
从内容看,除了本章所要讨论的问题范围外,还涉及大量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问题。
另一条的英文是“Disciplines Structure”,中文译为学科结构,词条的概述指出:“在课程发展中,‘结构’一词是指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方面的关系。
……现在,一般的倾向性做法是在高年级采取逻辑结构的内容教学,而在低年级采取心理学结构的内容教学。
”这样的内容与本章所讨论的课程微观结构及课程类型比较接近,但主要是讨论课程内容编排的逻辑体系。
教案-第03章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教案-第03章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a97043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9.png)
教学设计∕备注讲授内容第三章网络管理体系结构⏹3.1网络一般模型及子模型⏹3.2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结构⏹3.3网络管理平台⏹3.4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概述网络管理包括对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2个方面。
网络管理系统的任务就是:收集网络中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工作参数、运行状态信息,并以各种各样的、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网络管理人员,接受网络管理人员的指令,既实施网络控制功能,同时监控指令执行的结果,保证网络设备按照网络管理系统的要求工作。
管理体系结构主要涉及网络管理系统的真实部件和结构,各部件之间的关系,网络管理应该包括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如何划分。
在设计网络功能时,会一些问题,其中两个问题格外重要:1、管理功能是由人来执行,还是完全由软件来执行?2、管理功能模块是分布于整个网络,还是尽可能在其中?这些内容构成了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
3.1网络一般模型及子模型1、一般模型无论那种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基本由4部分组成:多个代理、一个网络管理器或称管理工作站、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1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
主机和网络互连设备等被称为备管设备,驻留在这些被管设备上,配合管理的处理实体称为代理者;实施管理的处理实体称之为管理站;管理站和代理通过交换信息来工作。
信息交换通过一种网络管理协议实现,信息驻留在MIB中。
换句话说,工作站负责接收用户的命令,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向各代理转发,接收来自代理的通告或中断信息,向用户显示和报告,代理负责接收来自管理进程的命令并发起响应事件、管理协议用于封装和交换管理工作站和代理之间的命令和响应信息。
管理信息库由一个系统内的许多被管对象及其属性组成,实际上就是一个数据库。
它提供有关被管网络设备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网络管理站和各代理共享。
教学设计∕备注讲授内容因此一个网络系统从逻辑上可以抽象成以下4个部分:⏹代理;⏹管理工作站;⏹管理协议;⏹管理信息库;⏹这就是网络的一般管理模型。
2、子模型除了一般模型外,还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子模型:⏹信息模型(idfornmation model)描述管理的对象;⏹组织模型(organizational model)管理和支持系统的组织方面;⏹通信模型(communication model)描述为实施管理目的所需的通信过程;⏹功能模型(functional model)网络管理任务的组成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以正方形或接近方形的建筑平面且跨 度较小,L≤60m。 (2)两向正交斜放网架 短桁架对长桁架有 嵌固作用,受力有利角 部产生拔力,常取无角 部形式。 适用:建筑平面为 正方形、矩形、周边支 承。 两向正交斜放 两向斜交斜放 (3)两向斜交斜放网架 适用于两个方向网格尺寸不同的情形受力性
能欠佳,节点构造较复杂。 (4)三向交叉网架 三个方向的平面桁架相 互交角60,比两向网架刚度 大,适合大跨度。节间一般 6m以上,常需再分式腹杆。 适用:L>60m的多边形、 圆形、三角形、梯形平面。 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 三向交叉 正放四角锥网架 2)角锥体系网架 (1)四角锥体网架 a. 正放四角锥体网架 上、下弦杆等长,腹杆也等长,构造简单。
建筑结构是由许多结构构件组成的一个系统, 其中主要的受力系统称为结构总体系。结构总体 系固然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但是仔细分析总是 由基本水平分体系、基本竖向分体系以及基础体 系三部分组成。 基本水平分体系一般由板、梁、桁(网)架组 成,如板—梁体系和桁(网)架体系。基本水平分 体系也称楼(屋)盖体系,其作用为:(1)在竖向, 承受楼面或屋面的竖向荷载,并把它传给竖向分 体系;(2)在水平方向,起隔板和支承竖向
b. 斜放四角锥体网架
斜放四角锥网架 星形四角锥网架 棋盘形四角锥网架
特点:上弦杆短、下弦杆长,充分发挥材料强度。
(2)三角锥体网架
三角锥网架 蜂窝形三角锥网架 抽空三角锥网架
特点:刚度大,适用于各种建筑平面,上、 下弦杆等长,腹杆等长,构造简单。
(3)六角锥体网架 杆件多、结点构造复杂,仅在有特殊要求时 采用。
(24)+0.2L2 (68)+0.08L2
1014 (68)+0.07L2 (1317)+0.03L2
注:L2 是以米计的网架短向跨度;跨度小于18 米时网格数可适当减少。
3.3.5 网架结构杆件截面与结点 1)杆件有角钢和钢管 2)结点
3)支座结点
3.4 结构竖向体系 3.4.1 结构竖向体系的结构特性
力,并把它们传给地基;(3)限制整个结构的沉 降,避免不允许的不均匀沉降和结构的滑移。 结构水平分体系和竖向分体系之间的基本矛 盾是,竖向结构构件之间的距离愈大,水平结构 构件所需要的材料用量愈多。好的结构概念设计 应该寻求到一个最开阔、最灵活的可利用空间, 满足人们使用的功能和美观的需求,而为此所付 出的材料和施工消耗最少,而且能适合本地区的 自然条件(气候、地质、水文、地形等)。 建筑物、建筑结构总体系、三个基本分体系 、基本结构构件和构件受力状态之间的隶属关系 ,见下图。
2)屋架结构的布置 对于跨度以 3m 为模数的屋架,均有标准图 集可查;屋架的间距一般为柱距,常见的有6m, 也有 7.5m、9m、12m 等;屋架的支座为一般 为铰支座,要考虑铰支座的转动要求。 3)屋架结构的支撑 屋架结构的支撑有: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 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 系杆等。其作用是: (1)保证屋盖的整体性,提高空间刚度; (2)避免压杆侧向失稳,防止拉杆产生大的振动;
(3)承担和传递水平荷载(如纵向和横向风荷载、 悬挂吊车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上海证券大厦 (4)保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与方便。 3. 2 .4 桁架结构的其他型式
连接两幢主楼
1)立体桁架 的天桥桁架跨度 2)刚接桁架 63m,共支承着从
17层至26层共8个
楼层,采用了H型
钢重型桁架。
展览馆 日本大分体育公园综合竞技场
M02>M2 ),这两点正好与四边支承板相反。 (4)四边支承板受竖向作用力后四角有上翘现象, 在实际工程中必然在四角会引起约束负弯矩产生 的内力。这在概念设计时也应予以注意。 3)板的塑性铰线问题 梁的塑性铰是在某一截面上产生;而板的塑 性铰是在某一点上产生后沿某一条线的截面扩展 形成塑性铰线,从而使板形成机构。
上表说明板有以下规律性现象: (1)两相对边支承板不论简支还是固端均为单向 板;四边支承板当 l2 / l1 2 时,也可近似按单向 板设计(这时 M 1 0.1ql 2, M 2 0.015ql 2 )。 (2)四边支承板都有 Ml > M2,R2 > Rl,且 f 都很 小的情况,说明其主要受力方向为短向,其刚度 比单向简支板和四角支承板大得多。 (3)四角支承板的受力和刚度情况都比四边支承 板更为不利(M1角>Ml边,M2角>>M2边,f角 >>f边), 这在概念设计时应予以特别注意。而且:a.其主 要受力方向是长向。b.支承点附近板带承受的弯 矩大于跨中板带承受的弯矩 (M01 >Ml,
型化、商品化生产。6)网架的平面布置灵活。 发展迅速的原因还有:1)社会发展和工程建 设的需要。2)标准化、工厂化生产。3)电子计算 技术的应用。 3. 3 .2 平板网架的结构型式与适用范围 平板网架可分为交叉桁架体系和角锥体系两 类。 网架表示法 两向正交正放 1)交叉桁架体系 (1)两向正交正放网架 上、下弦杆均组成方格,几何可变,需设水 平支撑。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3. 3 网架结构 3.3.1 网架结构的特点 由多根杆件按照某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通过 节点连接起来的高次超静定空间结构为网架结构。
a 网架 b 单层网壳 c 双层网壳 网架结构的优越性:1)空间工作,传力途径 简捷。2)重量轻,经济指标好。3)刚度大,抗震 性能好。4)施工安装简便。5)网架杆件和节点定
(1)风荷载起控制作用 (2)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必须限制
(3)风振的不适感要加以控制 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不宜大于: 公寓建筑: 0.15m/s2(约0.015g) 公共建筑: 0.25m/s2(约0.025g)
M max ql 2 / 8
Vmax ql cos / 2
α
l´
l
3)平面曲梁 平面曲梁的内力除了弯矩、剪力以外,还有 扭矩。
3.1.2 板 一般把 b/t > 5~8的板称为薄板, 板件剪切变形与弯 曲变相比很微小, 可以忽略不计。 右图为板的各 种支承情况。图3-8为板的实际支承情况。 1)单向板与双向板 从前面图可见若在交叉梁的某一根梁上施加 一集中荷载,周围的梁都会协同受荷,因而双向
பைடு நூலகம்
内拉力,相应于梁的翼缘;斜腹杆承受因剪切引 起的斜拉力或斜压力,相应于梁的腹板。由于桁 架的杆件都是全截面受力,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 用,故桁架可比梁的跨度大得多(当跨度大于 15m-18m时,常采用桁架)。 桁架结构受力 的特点如图:
平面桁架优点是跨度大、用料省、制作安装 方便;缺点有: (1)节间有斜杆,不利于通过管 道和设置门窗洞口;(2)侧向刚度小.平面外稳 定性差; (3)高度较大,体型笨重。 3. 2 .2 屋架结构的型式 按材料的不同,分为木屋架、钢-木组合屋 架、钢屋架、轻型钢屋架、钢筋混凝土屋架、钢 筋混凝土-钢组合屋架等。 按外型的不同,分为三角形屋架、梯形屋架、 抛物线型屋架、折线型屋架、平行弦屋架等。
3.1.3 钢筋混凝土板-梁体系的构件截面尺寸估计 表3-2和表3-3供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估 计构件截面尺寸时参考。 3.1.4 板梁体系楼盖结构形式
有平板楼盖、密肋楼盖、交叉梁楼盖、次主 梁楼盖、无梁楼盖等。
3. 2 桁架结构(屋架) 3. 2 .1 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由一系列只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的杆件连接 而成的平面结构体系,结点均为铰接点,对整个 桁架结构来说,可以受弯、受剪。 由于是平面结构体系,平面外刚度很小,因 此必须在平面外设置支撑,以形成空间结构、加 强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 平面桁架可看成出工字形截面梁演变而来的: 若将该梁截面中正应力较小的腹板挖去,组成由 上下弦杆和斜腹杆连接的格构式结构,就是平面 桁架。上下弦杆承受因弯曲引起的内压力和
交叉梁比单向梁的强度和刚度都大得多。将双向 交叉梁做成零间距,就成为双向板。 关于板在设计中的基本概念有: (1)单向板只在单方向受力,它和单跨梁、连续 梁的受力概念相同;板的四边只有两相对的边是 支承边时或者板的四边支承但边长比(长边长度 /短边长度) ≥ 2 时才是单向板。 (2)双向板指四边支承板、三边支承板或两相邻 边支承的板,且当板的边长比< 2 时,才称为双向 板或按双向板计算。双向板的强度和刚度也肯定 会比单向板大得多。下面列出 5 种板进行比较: 2)四边支承与四角支承双向板
点支承的柱帽形式
2)网架选型 (1)周边支承的矩形平面形状 长短边之比1.5时:斜放四角锥网架,棋盘 形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 对于中(30m 60m)小(<30m)跨度,亦可选星 形四角锥网架,蜂窝形三角锥网架。 长短边之比>1.5时:宜选正放类网架----两向
正交正放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 锥网架。 (2)点支承的矩形平面形状 两向正交正放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正放 抽空四角锥网架。 (3)圆形,多边形平面形状 宜选三向网架,三角锥网架,抽空三角锥网 架。 (4)两边或三边支承的矩形平面形状 自由边作处理后可按周边支承情形考虑。自 由边的两种处理方法:
3. 2 .3 屋架结构的选型和布置 1)确定屋架型式的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 屋架外形应与屋面材料的排水要求相适应。 (2)满足经济要求 屋架外形应尽量和弯矩图接近,使上下弦杆 内力沿跨度方向分布较均匀,腹杆受力较小; 腹杆的布置宜使短杆受压,长杆受拉; 荷载布置在节点上,减少弦杆局部受弯。 (3)满足制造、安装和运输要求 构造简单,杆件夹角30°~60°;杆件与节 点数量少;分段制造,便于运输与安装。
3.1 板—梁体系 3.1.1 梁 分类: 按支承条件分:简支梁、悬(伸)臂梁、连续梁、 交叉梁等; 按空间几何形状分:水平直梁、斜梁、曲梁等; 按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梁、钢梁等。 1)交叉梁 常用的是等截面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交叉 梁,又分为:正交正放、正交斜放、三向交叉等 几种。
从上述的受力分析可以看出,短边方向的梁 所承担的荷载要大于长边方向的梁所承担的荷载。 板的内力也具有同样的结果。 2)斜直梁——一般为楼梯梁 q 梁的截面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