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判断题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讲评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A、科学B、假说C、阶级D、客观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A、部落B、部落联盟C、酋邦D、氏族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A、酋邦B、群队C、部落联盟D、部落三、判断题1、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A、正确B、错误第二章一、单选题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3、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4、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C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二、多项选择题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2、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A、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D、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3、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BC 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5、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A、战争开辟了中国文明独特的起源之路。

中国政治制度史(三)

中国政治制度史(三)

一、选择题1、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2、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

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4、(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

5、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6、唐代自开元以后,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并有专印的是(中书省)。

7、宋代(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8、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11、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二、判断题1、中国古代君主独裁下的封建官僚行政体制萌芽于秦朝时期,初步形成于西汉时期,至东汉开始在全国统一确立。

(错)2、春秋时期,将、相分治始成定制。

(错)3、汉武帝末年,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者往往为掌军国大政的实际丞相。

(对)4、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对)5、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

(错)6、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管理和任免,边防、兵备布置,出纳军事密令等。

(错)7、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错)8、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

(错)9、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

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对)10、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

中国政治制度史机考判断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机考判断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机考判断题《中国政治制度史》机考判断题题库(省考课)《》、18 、191、《国语?楚语》记载: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是谓重、黎绝地天通。

颛顼的“绝地天通”的涵义,是指颛顼以政治权力拥有者的身份,垄断了沟通神、人的巫术权力。

(√)2、《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说明巫术活动在商代盛行。

商代的青铜器除武器和部分器皿之外,绝大多数是用于生产活动。

(×)3、《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2月2日正式颁布。

是一部永久性的宪法文件。

(×)4、《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简称《鄂州约法》,它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第一个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5、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自始至终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

(×)6、1870年,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领成为定制后,南洋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也成为定制。

(×)7、1911年12月2日正式颁布的《鄂州约法》,虽然并非永久宪法,却是选举临时大总统,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依据。

(×) A8、按照清朝的政治体制,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名义上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以,两大臣实际上没有相当的独立处置事务的权力。

(×)B9、八股文除了应付科举,还在公私文书、记事、抒情、说理等方面,使用这种文体。

(×) 10、八股文的惟一作用就是应付科举,无论是公私文书、记事、抒情、说理等,都无法使用这种文体。

(√)11、北洋大臣的地位与权限与南洋大臣相同。

(×) 12、北洋通商大臣依例由两江总督兼任。

(×)C13、春秋时期,各国有总揽国家政务的执政大臣,名称和制度均统一。

(×)1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是转型所带来的变化主要是在形式层面,因此,转型后的中国社会与西周时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卷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卷参考答案

试卷编码:7332《中国政治制度史》试卷参考答案三、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答:错。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道路是由家长制公社内部的血缘关系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公社土地关系直接演变而来的。

2.答:错。

北洋政府政权性质是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其政权管理形式颇多,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地方自制等。

其实质都是封建军阀的军事独裁。

3.答:错。

南京政府没有按照孙中山的“弹惩合一”的思想将监察和惩戒统一起来,而是“监惩分离”,在监察机构之外另立惩戒机构,其专职和兼职的惩戒机关相当多。

4.答;正确。

这句话的意思是位于车左的甲士不在职守,你是违反军令,位于车右的甲士不在职守,你是违反军令,位于车中间驾的甲士,使车偏了,你是违反军令,努力执行。

5.答:错误。

隋唐以后形成刑部,御史台、大理事作为三大司法机关,遇有大案,由三个部门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地方大案则由刑部员外部、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共同会审称为“三司使”。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化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2.答:第一,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第二,渗透了天命观念,无所不至地加强皇权专制的神秘化,故意宣扬皇帝挟大命以制臣民,伏天命以立威,惜天命以成人事,将皇帝的统治意图和一应措置都伪称上大的意志。

第三,全面贯穿着,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的礼法思想为支配,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内容。

答案

答案

判断 1. 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错) 2. 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对) 3. 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对) 4. 西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 5. 中国上古时王权的直接来源是部落酋长制(对) 6. 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对)7. 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对)8、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谥号”,死后要加“尊号”。

错 9、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对 10、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对 11、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对 12、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对 13、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对 14、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三司”主军政,“枢密院”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错 15、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对 16、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对 17、清代言谏制度的特点是:言谏机构逐渐失去了谏正、封驳的权力,转而以纠劾权为主,完成了由宋朝开始的“台、谏合一”;建立了多元的监察轨道,监察网络更加细密。

对 18、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对 19、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对 20、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错 21、 19世纪40至60年代,整个中国精英社会已经形成了真正的民族危亡感。

错22、绝大多数早期改良主义者在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却对旧制度的思想信仰基础儒学大肆捍卫,这反映了改良思想对传统的妥协性。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题目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题目

单选: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D)A、夏商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2、秀才是指通过(A)的称谓A、童试B、乡试C、会试D、殿试3、下列不属于夏代地方诸侯称谓的是(C)A、君B、伯C、大王D、某某氏4、行政机构中“路”始于哪个朝代(B)A、唐B、宋C、元D、明5、明代六科被称为(A)A、风宪之司B、御史台C、都察院D、资政院6、下列不属于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的是(B)A、上行文书B、中行文书C、下行文书D、平行文书7、下列哪个朝代开后世幕僚的先河(A)A、战国B、秦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8、一般认为(A)设置进士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高宗名词解释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该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为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简答题:古代谏诤的方式(按由轻及重的顺序写)讽谏顺谏规谏致谏陷谏(五种方式,由轻及重。

)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者致不如古”。

——《宋史•选举制》材料 2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伤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可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徒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

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 3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四国乱,神州荡复,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 4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

……股者,对偶之名也。

福师14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14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一,判断题1. 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 明承宋御史分察六案(吏、户、礼、兵、刑、工)制度,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3. 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法家思想。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4.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5. 秦时期,监察机关弹劾范围十分广泛,上至丞相重臣、王公贵戚,下至一般官吏,都在其纠举的范围之内。

但到汉朝时,已经改变。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6.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7.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 错误?正确答案:B8. 1901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03年成立了海军部。

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

水师学堂和造船厂等也归海军部统辖。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9. 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相同的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国体。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0.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政务处,是一个总办改革政治的特设机关。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1. 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司法监察权的实行。

对死刑重案的核奏,由监察机构的六科给事中行使法律监督。

当时有所谓的“慎刑”制,即规定每年秋天,复审监候斩的死刑案。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2.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灭亡。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3. 古代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是赋税、徭役、和土贡等。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4. 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有大量的监察组织,但是未能承担起惩治贪污和腐败的功能。

19秋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3]答案

19秋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3]答案

【奥鹏】19秋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共50题,100分)
1、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B
2、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A错误
B正确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B
3、总理衙门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A错误
B正确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B
4、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错误
B正确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A
5、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展开的变法运动和争霸战争促进了领主制的瓦解。

A错误
B正确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B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已经把考试权独立出来,并制定了《考试法》。

A错误
B正确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B
7、晚清时期,大量的“军功”地主产生,使得晚清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错误
B正确。

中国政治制度史随堂练习判断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随堂练习判断题
参考答案:×
17. 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 即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参考答案:×
18.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母系大家长制演变而来,至西周是趋于完善。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小宗的区别与划分。 参考答案:×
19. 中国奴隶制时代的世袭贵族,与王侯同姓的称为"公族",异姓的称为卿族,统称"世族"。 参考答案:√
17. 唐朝在边地军事要地或其他紧要地区又设有都督府,设都督掌若干州所在区域的军队。 参考答案:√
18. 唐高宗永微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始称为节度使。 参考答案:√
19. 节度使、刺史这些官名,宋代仍有,但都属于"官"一类,俱为虚衔,不领实事,多作为加于武将、宗室、勋戚的荣誉性称号. 参考答案:√
20. 王安石变法,推行保甲法。保为征收赋税方便而设,以税户三十家为一保。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21. 六部位次在武则天时期依照《周礼》定为:吏、户、礼、兵、刑、工,这种位次编排一直沿袭到清朝。 参考答案:√
22. 秦汉时的少府掌供皇室所需的"山海池泽之税"和手工业制造等,类似宫廷总务处。 参考答案:√
12. 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置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一郡)。以守、尉、监类从中央的三公,郡尉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军事。 参考答案:×
20.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法典。 参考答案:×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重大变化是行政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逐步分离。 参考答案:×
22. 明代司法制度总体特点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皇帝的最高司法权。参考答案:×
12. 商朝军队除常备军,也有临时征集的征兵形式,征集的主要奴隶。 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B )。

B、《周礼》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A)。

A、《通典》3、20世纪80年代以来,(C)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C、白钢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B)性质。

B、假说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C )所建构的分析模型。

C、摩尔根6、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A)力量。

A、血缘D、领导人的威信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

C、酋邦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B)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B、相对恶劣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ABCD)?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BC )?A、唐代杜佑的《通典》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D、明代官修《明会典》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BCD )?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西南●最新版】[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判断题]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根本特点是皇帝职位终身制。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清代监察组织中,六科与都察院处于并立的独立地位。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封建租佃关系的普遍发展始于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商周时期,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九卿是国家行政的执行部门,并担负监察职能。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隋朝最终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国家组织。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明代设立内阁始于明成祖时期。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隋、唐前期地方行政实行军民分治。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1930年以后,国民政府将市分为特别市与普通市。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西汉中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被废除,改置司徒、司马、司空。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隋朝时期,尚书由国家政务中枢变为国务总署。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中国古代在宋朝才实行群体宰辅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军机处只负责处理军事事务。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汉代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政策,取代了秦朝极端的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唐初的道,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又是代表机关,其性质是监察区。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宋代在路设立漕、帅、宪、仓等司,分掌民政、军政、司法、财政权。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到了清代,总督就正式成为巡抚的上司。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宪政”时期,国民政府"五院”的院长由各院委员选举产生。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抗日民主政权采取普遍、直接、平等、记名投票选举制。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抗战胜利后,参加人民政府的基本成分是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九品官人法的官品表示官员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俸禄的多少。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宋代凡进士及第者,吏部不再进行考试,可以直接授官。

福师20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20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20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判断题)1:隋唐时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能仍为弹纠百僚。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 1927年,XXX为首的XXX新军阀背叛XXX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XXX。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商周三代实行是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和以分封贵族为主的政体。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4: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采用三权分立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5:商代后期(XXX以后)基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6: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7:为加强对学堂的管理,1905年12月中央建立了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A(判断题)8:隋代给事中职掌陪侍皇帝左右、判门下省事。

政府诸司的奏抄,均由给事中读审,驳正违失;皇帝的制敕可以实行者,也由给事中署而颁之。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别题)9: 1912年2月12日,清代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灭亡。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10: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政务处,是一个总办改革政治的特设机关。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别题)11:XXX虽然有大量的监察组织,但是未能承担起惩治贪污和腐败的功用。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12:宰相辅政制,明代内阁与司礼监太监双轨辅政制。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断题)13:清朝开始建立行省,简称为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当时在全国设立了11个行省。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14:宋代的谏院和御史台三院都有司法职权。

明清时代,监察机构仍有受理狱讼的规定,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掌有司法权。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6 道试题,共32 分。

)1下面对明代时期,国家组织变化表述错误的是(B)A. 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B. 皇帝朱元璋放弃了绝对君主制C. 明朝的内阁制度的设立D. 明朝宦官专权强盛2. 下面不属于商朝政务官系统的是(D)A. 相B. 三公C. 卿士D. 卜官3. 三司推事,首见于(A )时期。

A. 高宗B. 徽宗C. 玄宗D. 太宗4. 下面不属于汉代破产农民出路的是(A)A. 自杀B. 卖身为奴C. 为人佣工D. 隐附于豪强地主5. (A )帝密建皇储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长期通行的嫡长继承制度,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也是一项重大变革。

A. 雍正B. 乾隆C. 康熙D. 顺治6. (A )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我国首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1947B. 1948C. 1949D. 19507. 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C )。

A. 人治B. 法治C. 礼治D. 德治8. (B )以后还另设立军机处,实行双轨辅政制。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顺治9. 在20世纪后20年里,下面书籍和作者排列错误的是(D)A. 张帆《元代宰相制度研究》B. 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C.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D. 谢庆奎《中国宰相》10. 从(A )开始,相继出现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且长期并存,但三省的具体职掌分工还缺乏明确的规定。

A. 曹魏B. 西蜀C. 东吴D. 西晋11. 下面不属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是(D)A. 民族B. 民生C. 民权D. 民建12.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D )。

A. 夏B. 商C. 西周D. 战国13. ( B)朝建立行省,简称为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A. 宋B. 元C. 明D. 清14. (C )时才专设“守道”和“巡道”,始有固定的辖区和编制,长官称“道员”。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顺治15.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在国民党政府下设立五院,下面不属于五院的是(D)A. 立法B. 司法C. 考试D. 教育16. 公元前(A )年,秦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一、判断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年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褒贬给予的称号。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主力是工人和农民。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

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的国体基本上已经不是封建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9. 国家结构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类型两种。

A. 错误。

《中国政治制度史》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习题
2、论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
第一,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的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推,是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依然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2)基于血缘关系的守法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宗法(家族)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法(家族)制社会,家族关系根深蒂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崇宗敬祖、尊老敬孝、由孝入忠,以孝道治天下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家长意识和君主意识相结合的权威意识浓厚。社会关系的取向主要依据血缘关系及由血缘关系外延的地缘关系,由亲情关系到地缘关系到政治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往往通过这种多重的人情关系来构建,重群体、轻个体。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忽略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
(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一 个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官学),兼采法、道、阴阳与儒家之学的文化专制主义社会。
(4)礼教为本的伦理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强调群体性、礼法合一(或礼法并用)的伦理型社会。它与宗法制度、专制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尊卑分明、等级有序的身份取向制;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礼制来规范社会行为,形成重礼制、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格局;群体本位主义,强调群体的认同;重名分,重面子的社会习俗与社会心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这种道德的养成是为了群体的和谐与有序,即“修己以安人”;重义轻利与重道轻器的价值取向。儒学(经学)独尊并成为官学。这是伦理至上的一种外化;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倾向(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佛家的慈悲之心);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2012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行政管理专科)

2012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行政管理专科)

行政专《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导论、第一、二、三章)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加以简要说明)1.商代内服与外服将国家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

内与外,指的是所处的位置的不同。

内服指王畿;外服是王畿外由各类地方势力所管辖的区域。

这两个部分,商王控制的力度是相同的。

2.“三通”是指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这是制度史研究的巨著。

二、材料分析题1.《国语·楚语》记载: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是谓重、黎绝地天通。

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商代对神灵十分迷信,商王几乎任何事情都要卜问,商纣王说:我生不有命在天。

形象反映了商代的迷信程度。

首先,从都城的选择来看,商人灭夏后不久就在夏人控制的中心建都,主要理由就是古人认为的天下之中,先天就具有神圣的意味;第二,商王通过对青铜器的独占实现对巫术的垄断,并以此为王权赢得普遍认可的合法效力。

第三,以对巫术的独占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这一传统,在商代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完善。

商王以最高政治领袖身份兼巫术大教主,集政治与宗教权力于一体,使商代社会呈现出政教一体化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商代社会的典型特征。

三、简答题:1.简述颛顼的“绝地天通”的含义。

绝地天通——中国的思想开展,我们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天地相通的原始思想阶段,意义世界由巫来管理。

这是民众没有意义自主的阶段。

二是人人都是巫的阶段。

虽然意义的源泉开放了,意义自主了,但这又是意义世界的战争时期,意义与意义,信息与信息的冲突,正如《国语》中所说的“祸灾荐臻”。

第三个阶段又是绝地天通,政教合一阶段,以集团或阶级或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诉求,来赋予个人生命的意义,来垄断意义之源,来取消自主。

2.简述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

3.简述夏王朝的建立的时代意义。

四、论述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政治层面的主要表现(政治制度的创新)。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2)(第4-6章)五、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加以简要说明)1.我们说,作为皇帝制度和后宫制度的派生物,宦官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相始终。

【奥鹏】2019秋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4]答案

【奥鹏】2019秋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4]答案

19秋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共50题,100分)
1、乾隆帝又实行“摊丁入亩”的地丁合一征赋方法,将丁赋摊入田亩,进而废除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人头税,成为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最后形态。

A错误
B正确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A
2、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中书。

A错误
B正确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A
3、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主管农、工、商等事务,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商业纳入国家的“正业”。

A错误
B正确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A
4、到唐朝时期,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和谏君的两种主要职能也就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弹劾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的违法行为。

A错误
B正确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A
5、一条鞭法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行的。

A错误
B正确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B
6、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A错误
B正确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B
7、从中国国家诞生以来到1949年,中国国体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即奴隶制国体阶段与封建制国体阶段。

中国政治制度史(五)

中国政治制度史(五)

一、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

2、汉代(汉景帝)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

3、(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继续推行削弱王国势力的"推恩法",王国土地日以缩小。

4、汉武帝以后,在今新疆和中亚一些地区设(西域都护)为西域最高行政长官。

5、东汉末年,在镇压黄中起义过程中,改刺史为(牧),州牧典兵成为制度。

6、唐朝京师附近所在州称(辅州)。

7、唐代京城附近所在县称(畿县)。

8、(路)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9、元地方最高行政组织是(省)。

10、明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

11、清代幕府制盛行,从督、抚到州、县长官,多自辟幕客处理各种具体事务,这些幕客俗称(师爷)。

二、判断题1、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置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一郡)。

以守、尉、监类从中央的三公,郡尉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军事。

(错)2、东汉迁都郑州后,京师地区的长官称河南尹。

(错)3、汉代县以下的乡里基层组织沿秦制,为乡、亭、里三级,设有乡官。

(对)4、隋和唐前期是州(府)、县二级制,安史之乱以后是郡、州(府)、县三级制。

(错)5、唐朝州的最高长官称太守,府的最高长官称刺史。

(错)6、唐朝在边地军事要地或其他紧要地区又设有都督府,设都督掌若干州所在区域的军队。

(对)7、唐高宗永微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始称为节度使。

(对)8、节度使、刺史这些官名,宋代仍有,但都属于"官"一类,俱为虚衔,不领实事,多作为加于武将、宗室、勋戚的荣誉性称号. (对)9、王安石变法,推行保甲法。

保为征收赋税方便而设,以税户三十家为一保。

(错)10、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对)11、清代属正式官职,由府主供养。

(错)三、名词解释1、"左官律":汉朝官制尊右卑左,官吏降职谓之左迁,左官律定王国之官为左官,意在抑制士人到王国为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判断题1、史料记载,所谓所谓万国“执玉帛”,就是指各部落方国向夏王朝缴纳贡赋。

Y2、商、周、秦、汉已有州名,并已作为行政区划。

N 93、郡是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首先出现的。

N4、春秋时,县的地位比郡高。

Y5、西汉确立郡统县制度后,县的地域区划开始相对稳定。

N6、唐贞观年间,唐懿宗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分巡。

N7、宋代尚未在县以下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

N8、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处理政务。

不久行省便成为固定行政区。

Y9、至清朝时,将元代路一级机关完全撤销。

N10、从清朝开始,省一级的地方行政制度,由总督、巡抚统领省级行政。

错 N11、军、政两套组织统归一人指挥,必然造成令出一处而政行两端。

Y12、唐代的道以节度使为主要长官。

Y13、五代时,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

N14、县的主要长官自隋确立令、丞、主簿、尉的体制以来,基本结构变化不大。

Y15元代路一级机关完全撤销发生在清朝初期。

N16清代设有跨省的专职领导某项事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Y17五德终始制度的实行并没有使秦朝的各种典章文物及有关措施被涂上神秘主义天命论的色彩。

Y18国尉,又叫作太尉,是秦汉时期常设的较高的武职。

N19秦汉时期贵族的食邑是以户数为计算单位的。

Y20清代总督、巡抚是名正言顺的地方大吏。

Y21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汉代。

N22布政使司的职权与原来的行中书省基本相同。

Y23诸侯对于天子是小宗,而在本封国则为大宗。

他们的嫡长子继承君位,其余众子封为卿大夫。

众卿大夫对诸侯国君来说是小宗,但在本封邑则又为大宗。

Y24巡抚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

N25谏诤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从军国大政到生活小节,都可以用谏诤的形式提出。

Y26谥号含有后议其先、下议其上的意义。

Y27宦官制度不是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必然产物。

N28十三道御史与六科给事中,在明代被合称为“科道之官”。

Y29在中国封建社会,任何制度都是围绕着君主专制而制定的。

Y30唐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N31明清六科是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

Y32元代在布政司之下委派一定的官员负责处理某项专门任务,称为督粮道、督册道、屯田道、清军道、驿传道、水利道等等。

N33汉景帝以中书宦者办理政务,是宦官在制度上正式参政之始。

N34晋朝考课的课目是“四善二十七最”。

N35唐太宗时,亲王可以任朝廷官职,大部分被派在外州为刺史,并可拥有一定的实封食邑户数。

Y36明代布政使司可以指挥军队、直接处理刑狱司法事务。

N37秦汉时期的宦官还掌握着皇家的部分经济和财政部门。

Y38清代帝陵可以分为(因山为陵)和积土为陵两类。

N39“三司制度”,实际上是将一省的地方军政权力一分为三,一省之内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官员可以单独裁断全局性的大政。

Y40锦衣卫是明代威权最大的一个负责侦缉和刑狱的特种镇压机关。

N41清代宦官制度比较严格﹐宦官未能形成自己的权力系统。

Y42东汉州府机构中的治中,“主众曹文书事”,统领州府机关诸曹的文书,与主簿构成相互制衡之势。

N43吴起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

N44门下省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际的政务。

Y45军功爵制,是按照作战功劳的大小授给爵位,一定的爵位代表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

Y46乡设有秩、啬人、三老、游徼等乡官;三老掌社会治安。

N47中国封建国家多途径多方式的监察制度,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Y48汉代自县长吏起,一律由中央任命,这一制度得以长期延续。

N49至东汉时,为削夺地方势力,取消了郡都尉和郡国军队。

Y50明时,都察院还可根据需要,派遣御史们出去就某些专门工作进行监察,如刷卷(检查档案)、巡视京营等。

Y51齐庄公筑造黄金台,置黄金于台上、礼聘天下贤人智士。

N52隋唐台谏官的进退从违,多由宰相拟定;宋代亦然。

N53董仲舒在射策中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受到汉文帝的赞赏,被任命为江都王相。

N54唐代的道和汉代的州都是由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的。

Y55羁縻府州有较大的自治权力,都督、刺史也由原部族首领担任,并且可以世袭,不必由中央任命。

N56西晋时被荐举的人,须先试任一年。

如果能够胜任职守,则可转为正式官职。

N57明代每个御史都有单独上弹劾奏章之权。

Y58在汉代,由皇帝直接聘请人来做官称为“辟”,由官府聘请人来任职叫“征”。

N59明末虽然分设御史、给事中之官,但统归都察院领导,当时叫做“台省合一”。

N60清代督抚们被授予一省甚至两三省的军政权力,所以有能力恃势自重、对抗朝廷。

N61魏文帝曹丕提出“唯才是举,以备录用”的用人方针。

N62永乐年间,明成祖开始派遣都察院的都御史、御史以及其他受特派的官员,到各地总督漕运。

Y63、原始氏族社会的部落首领只是部落事务的管理者。

Y64、“万民皆喜,置尧为天子。

”体现了民主选举的原则。

Y65、传统的民主选举原则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首领的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

Y66、西周统治者承袭了原始社会的宗法制度,实行“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

N67、西周统治者也提倡选贤任能,大多在高级官吏中进行。

N68、“乡举里选”是夏商时期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N69、西周时期的诸侯贡士是指诸侯国有义务按时向周天子贡献人才。

Y70、“任人惟贤,因功受禄”的选举制度等同于世卿世禄制。

N71、得百里奚,重用由余的国君是秦惠王。

N72、尽管孔子对西周以前的政治制度持赞赏态度,但是在选人任官方面,他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

Y73、法家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N74、孔子坚持“君子与小人”、“上智与下愚”等级分明落后的政治观念。

Y75、法家的“量能授官”,着眼点不在于发挥贤人的才干,而是以此使人们慑服于君主的专制统治。

Y76、魏文侯任用申不害实行变法,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政策,打破了旧贵族对禄位的世袭。

N77、商鞅在秦昭王的支持下,实行的变法最为彻底,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N78、军功爵制表明,一定的爵位代表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

Y79、战国时期的士,不受国家、宗族、经济地位的限制,可以四处兜售自己的主张。

Y80、稷下学士如著名的淳于髠、尹文、慎到、荀子、邹衍等,即使当时著名的学者,也都是大贵族Y81、苏秦联络山东六国以抗秦,一人佩六国相印,更是显赫一时!苏秦遂成为有名的合纵人士。

Y82、秦国的客卿不算是正式官职,只是秦王的高级顾问,可以参予商讨国家大政。

Y83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和养士等选举办法,是适应这一时期各国封建政权割据图强的需要而产生的。

Y84、但是,军功爵制度在突破奴隶社会世卿世禄制度的束缚方面意义不大。

错N85、汉代,被荐举的孝廉一般是先担任作为皇帝待从的郎官,然后再转迁为尚书、侍御史、县令等官。

Y86、汉武帝时,策问考试的取士制度开始比较普遍实行起来。

Y87、两汉时期,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请人到官署内做僚属、任职办事的做法叫辟或辟除。

Y88、“任子”制度不是封建统治者给予官僚贵族子弟的一种政治特权。

N89、东汉以后,世家大族逐渐形成门阀世族。

N90、“赀选”后来发展成为朝廷卖官鬻爵的一种手段。

Y91、“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同地主阶级内部的内部冲突无关。

N92、九品官人法和九品中正制虽然名称相近,但不是一回事。

N93、庶族士人并不反对九品中正制度。

Y94、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Y95、魏晋中正官品第人物,都是从该人的家世出身、言行表现来评论,最后确定品级的。

Y96、秀才侧重于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学,孝廉则突出于文学写作才能优异。

N97、“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并未反映出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N98、南北朝时期,庶族士人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N99、“惩魏齐之失,罢门资之制”,说的是废除九品中正制。

Y100、手工造纸在全国的普遍发展,对科举制度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N101、科举的“科”,指的是考试的门类。

Y102、汉代的考试策问与科举制度具有亲缘关系。

Y103、唐代诸科之中,以进士科最为人崇慕,也最难考。

Y104、明经科中又可以分为五经、三经、三礼、三传等等。

这些内容主要都是儒家的学说。

105、殿试始终由皇帝出题并主持。

Y106、科举制度对于那些依仗门第荫封而得官的大官僚贵族是个威胁。

Y107、唐太宗时,把殿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甲,即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三个等级。

N108、在唐朝,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出身,若要得到官职,还须通过吏部的选试。

Y109、两宋之时,武举不分省试、殿试。

N110、元朝虽然是蒙古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王朝,但其实行的科举制度并不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