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
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
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
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
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
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涉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假设策略假设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当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看是否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
例如,有一道题:“鸡和兔一共有 8 个头,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我们可以先假设 8 只全是鸡,那么就应该有 16 只脚,而题目中说有 26 只脚,少了 10 只脚。
这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来算了,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少算 2 只脚,所以少的 10 只脚就是把 5 只兔当成鸡了。
因此,兔有 5 只,鸡有 3 只。
再比如,“小明买了 5 本练习本和 8 支铅笔,一共花了 23 元。
已知一本练习本 3 元,一支铅笔多少钱?”我们可以假设买的全是练习本,那么一共要花 15 元,而实际花了 23 元,多花的 8 元就是因为买了铅笔,8 支铅笔花了 8 元,所以一支铅笔 1 元。
通过假设策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逐步找到答案,能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解题更加有条理。
二、列举策略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当问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
比如,“用 30 米长的篱笆围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数,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我们可以从宽为 1 米开始列举,宽为 1 米时,长为 14 米;宽为 2 米时,长为 13 米……一直列举到宽为 7 米时,长为 8 米,宽为 8 米时,长为 7 米与前面重复,所以一共有 7 种不同的围法。
再看这道题:“从 1 到 100 的自然数中,数字“1”出现了多少次?”我们可以依次列举个位是 1 的数有 10 个,十位是 1 的数有 10 个,百位是 1 的数有 1 个,所以一共出现了 21 次。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总结出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来具体展示研究成果。
将展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数目统计等。
感谢配合!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规划解题过程,减少思维跳跃,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一步步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解题的逻辑思维框架,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推理证明等步骤,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通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尝试,他们能够逐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学生才能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当重视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2.2 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问题的存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数学题目,要求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的欲望。
二、培养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此培养逻辑思维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要求,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逻辑思维题,要求学生根据描述的条件,判断哪一个选项最符合逻辑推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合理的解题策略。
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必经之路。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寻找解题思路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是统一的。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往往通过例题的学习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又通过练习题的应用,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例题学习的核心,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下面尝试列举一二。
一、画图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困难,在解决问题时,引导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解题思路,找到解题关键,领悟解题方法。
因此,画图应该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题策略,尤其用算术法解题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画图的策略很重要呢?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可以弥补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逐步提升其思维水平。
常用的画图方法有:直观图、线段图、示意图、思维导图、集合图等。
二、推理的策略。
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就是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人的思维方式。
而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得到某些结果。
演绎推理是从定义、公式、法则等出发,进行证明与计算。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多采用合情推理。
比如常用的假设法、设数法等。
以往数学教学中常说的“分析法”与“综合法”,都是简单的推理。
三、尝试调整的策略。
尝试的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你不知道从哪儿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猜一猜。
猜测的结果如果合理但不合乎要求,再把结果放到问题中去考虑,进一步调整、寻找答案。
小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表格法、枚举法、筛选法等,其实就是尝试调整的策略。
比如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列举鸡和兔的只数算对应腿数,就是这种策略。
四、模拟操作的策略。
模拟操作是通过探索性的动手操作活动来模拟问题情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
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
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
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
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
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一、目标模糊不清有些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把数学教学当作死记硬背和应试的手段,忽略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标准,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和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标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讲解和习题演练来进行教学,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针对性和针对性强化教学。
解决策略: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讨论、探究、实验、演示等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不充分有的教师只强调记忆和熟练程度,缺乏理解和应用,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解决策略:应该通过举例、分类、归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过于功利化有的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评价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和引导。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讨和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同时,对教师要求也更高,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
通过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本文将从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重要性、目标、实现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
它包括了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和验证等环节。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解决数学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而言,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要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要能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在交流合作中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4.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要能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苏教版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一种出版体系,以其理念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将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1. 注重生活联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生活为背景,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的问题多以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赋予问题更强的感染力和实践性。
2. 强调问题解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突出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设计精心,题型多样,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启发性强的综合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思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数学的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
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实际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思考、推理和探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1. 理清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清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仔细读题,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确保自己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 寻找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从问题中寻找出现的规律,例如找出数列中的规律、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规律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
3. 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答案,有些问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有些问题则需要进行图形判断和分析。
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4. 检查和验证在得出答案之后,学生需要对答案进行检查和验证。
检查答案是保证问题解决正确的重要一步,学生可以通过重新计算、类推检验等方法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3本27元小军5本元(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五本故事书:9×5=45(元)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
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2、交流解题策略。
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偏向概念性,忽视实际应用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往往偏重于数学知识的概念性讲解,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数学定理和公式,而忽略了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2.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薄弱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学生们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只是单纯地进行模仿和机械性计算,缺乏创新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往往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一切的学习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实践。
以上种种问题凸显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认真地分析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策略分析1. 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应用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例子和案例来说明数学的实际用途,激发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际问题解决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小组合作、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使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更生动有趣。
5. 教师自身的提升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把握,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做好合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就能够不断提升和完善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与策略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仅需要优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培养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首要任务。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1. 创设情境: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与生活结合: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1. 提供适量的挑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难度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和指导。
2. 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探索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三、注重问题解决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关于问题解决过程的引导方法与策略:1. 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引导解决思路: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谓“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它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是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
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设法建立代数关系、利用图形、图表、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归纳总结找到规律、设法简化问题、通过验证得到结论等。
二、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与规律1. 学生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常常出现以下问题:(1)缺乏问题转化的能力。
学生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理解问题,不能准确地将具体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者将一道问题转化成另一个等价的问题。
(2)缺乏问题分析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关键和难点,不能正确地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习年级的提高、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发展。
从一些研究结果来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存在一些共性的规律:(1)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喜欢直接运用公式、解题公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直接使用所学到的一些公式和解题公式,而忽视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思考,导致解题方法的单一化和机械化。
(3)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灵活使用各种解题方法。
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不够灵活,往往只是使用一种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缺乏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特点,采用一些策略与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启发式教学法:1. 引导性提问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时使用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思路,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分组探究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与启发,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规律,将分散的知识点归纳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 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调研、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模拟商店购物、模拟工程建设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与反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1.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小组合作评价、作业评定等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解题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以及解题思维能力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及时的正向反馈:及时给予学生正确解题和思维的肯定与赞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与积极性。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学科,小学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解题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认真审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是认真审题。
好的解题者首先要学会看题能力,学生应该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限制和要求。
只有认真审题解题才会做得更准确和更快。
二、抓住关键抓住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指问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核心的信息。
学生应该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汇,以帮助自己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通常问题的关键有两种情况:1. 找出问题中给出的数字、数据等量化信息。
2. 找出问题中所要求的目标、结果、答案等。
抓住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算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寻找并且解析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准确掌握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学生要准确掌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和运算符号之后,要进一步掌握解方程、证明和应用等高级数学技能。
因此,学生应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参与各种比赛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经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掌握一些解题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用于面临类似问题时的解决方法。
因此,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多思考,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自己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五、勇于尝试和探索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和结合性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应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勇于尝试和探索,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通过深入探索和尝试,学生能够探索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掘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总结经验和勇于探索。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针对一些典型问题给孩子们出谋献策啦!问题一:阅读能力差孩子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拿到题目,无从下手,苦思冥想,眉头紧锁。
这时,如果我们将题目读一遍,强调重点的字眼,或者加以停顿、重音,孩子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马上列出解题算式。
这说明孩子在数学能力上并没有问题,造成解题困难的原因是:不能够准确地抓住重点词,理解题目要求,从而不能快速正确的答题。
老师的对策:正确阅读和梳理数学信息1. 训练孩子抓住主要概念以及重点词句的能力,帮助他们体会题目的主要意思,引导他们正确地阅读和梳理数学信息,形成数学阅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 对于做错的题目,引导孩子形成错题分析的习惯,明确错误原因,明白“正确阅读”的重要性,监督孩子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后再下笔。
问题二:反复栽在一道题上常有爸妈抱怨自家孩子不长记性,同一类题目反复出错,每次改正后,都觉得自己懂了,但下一次遇到,还是要错。
这样的情况,并不仅是孩子忘性大,还需进一步分析原因,比如,是因为孩子没有吃透知识点,造成的同类题型解题困难?还是因为阅读能力低,造成题目“易容”后无法理解?只有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老师的对策: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这个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对于这类问题,小蓝老师首先会让孩子检查自己错在哪里,思考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要用哪些知识去解决,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弄懂弄透。
其中,每个宝贝准备一个错题集就是很好的方式。
问题三:对数量关系分析不明确教师在教学解决应用题时总是把分析数量关系看作重中之重,但孩子们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注意力往往被题目中的情节吸引,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的能力较弱。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及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及价值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重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国数学的传统之一,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还强调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应用题教学应重视解题思路教学,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努力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体会:一、关注学生亲身体验,让数学回归生活。
关注学生自身的经验。
它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学生已有经验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育教学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课堂因此而精彩。
搭建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平台。
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促进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
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我发现教材中也出现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
但都离我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
于是,在课前我让学生带来了不同类型的饮料和酒的空瓶,观察在它们的商标上是否有一个相同的符号,学生通过观察找到“%”。
课堂上按照学生所带材料的不同先分组讨论。
这些材料在课堂上的出现,使抽象的“百分数”一下子与学生贴近了许多,因此,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现状及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有待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从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现状出发,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及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具体来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1. 理解题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 分析问题:在明确了题目要求和条件后,学生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运用知识: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要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问题的求解。
这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4. 检验答案:在得出解答后,学生需要对答案进行检验,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细致性。
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实际情境: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巧,过分强调题海战术,缺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教学。
2. 缺乏启发性教学:部分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缺乏启发性的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学生缺乏兴趣:由于教学方式和内容设计的问题,部分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解题过程繁杂无趣,影响了学习效果。
4. 学生解题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灵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题能力,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 引导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
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
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
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
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
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
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
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策略三:问题简单化和从问题中找条件。
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从老师女儿四次喝牛奶这一情境,根据每次喝牛奶的量,让学生根据一些数据提出若干数学问题,并且有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学生懂得了“移多补少”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教师及时提出“如何来求平均数?”,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通过”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手段,串起了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
3)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整堂课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生活,问题来源于学生,突出“应用性”。
通过平均分、平均身高、每季度用水情况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策略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例4 27人乘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可乘8人,另一种车可乘4人。
(1)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
(2)第一种车的租金是300元/天,第二种车的租金是200元/天,哪种方案费用最少?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本学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策略五:从问题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比如: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又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等等。
学生从中都能领悟到一些规律。
数学中解决问题还需要用运用各种能力:如理解问题的能力,空间思维的想象能力,新旧知识的联系和问题的切入点等。
但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提倡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
问题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原有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