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遗传物质与基因
遗传学-第2章_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内膜系统 细胞质
细胞壁成分 细胞增殖
真核生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组成 (一)细胞膜(质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类 脂构成。 功能:能够有选择地通过某些物质。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一层由纤维素和果 胶质组成的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细胞质(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呈胶体状 态。里面有许多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细胞质中包含着各种 细胞器:线粒体、质体(植)、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中心体(动)、溶酶体和液泡(植)。 其中,质体和液泡只有植物才具有,中心体只是动物细胞才具 有。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呼吸作用和 氧化作用的中心,是贮藏能量的场所。 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核糖体是极其微小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中合 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运输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和合成产物的通道。
线粒体
线粒体DNA
叶绿体
叶绿体DNA
电镜下内质网
电镜下粗面内质网
(三)细胞核(胞核)
除细菌和蓝藻(原核生物)之外,各种生物的 细胞内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由核膜、核液、核 仁和染色质(染色体)组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聚集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发 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指导作用。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上各个微小的区段。这些区段长度各不相同,各有不同的分子结
构,规定着不同性状的遗传。 提问:染色体、DNA、基因有何不同?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亲代 的遗传物质就是通过细胞分裂向子代传递的。 19世纪末,Flemming W(1882)和Boveri T(1891)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为遗 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3.基因组有连续的,有不连续的 大多数连续
流感病毒:8条单链RNA
4.编码序列>90%(基因组)
5.
多为单拷贝,即每个基因只出现一次
6..基因有连续的和间断的 (有内含子) 7.相关基因丛集: 功能上相关的基因排列在一起 8.有重叠基因 9.含有不规则结构基因 基 因 之 间 无 间 隔 区 . mRNA5'端无帽子结构. 结构基因本身无翻译起始序列
7、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很少
8、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isogene) 9、存在可移动DNA序列
10、分子中有多功能识别区域
复制、转录起始区 复制、转录终止区
二、质粒(plasmid)
是细菌内携带的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 是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 1、最大特点: 可独立复制
第三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 、特点
1、体细胞: 两套基因组 性细胞: 一套基因组 2、基因组结构复杂,数目庞大, 多个复制起始点 3、mRNA为单顺反子. 4、含大量重复序列. 5、非编码序列占90%以上. 6、基因间有间隔区(spacer DNA),基因为断裂基因(split环状 (450kb+200kb) 6个(每个> 50kb) 多个环状和1个线状(5~ 200Kb)
根癌土壤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疏螺旋体 大豆慢生根瘤菌 马尔他布鲁菌 猪布鲁菌生物型1,2, 4 猪布鲁菌生物型3 巴克纳菌APS 耐放射异常球菌 大肠杆菌 问号钩端螺旋体 脱氮副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苜蓿根瘤菌 解尿脲支原体 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苛养木杆菌
高中生物必修二目录
高中生物必修二目录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DNA的复制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染色体变异
第3节人类遗传病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生物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当你学好生物就会发现,电视剧和广告中也充满了生物的奥秘,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小结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②分离定律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②自由组合定律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2、基因在染色体上:①萨顿假说;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3、伴性遗传:①类型及应用第3章基因的本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DNA分子的结构(双螺旋)3、DNA的复制:①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②DNA分子的复制过程4、基因是有遗传物质的DNA片段第4章基因的表达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①RNA的组成与分类;②转录;③翻译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中心法则;②控制途径;③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染色体变异:①结构变异;②数目变异3、人类遗传病:①常见类型;②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③人类基因组计划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7章现在生物进化理论1、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在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②隔离和物种形成③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区别:精卵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4.1DNA复制、转录与翻译4.2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5.1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变异)、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区别5.2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5.3“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5.4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所测染色体分析5.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5.6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6.1育种方式的选择6.2几种育种方式7.1共同进化的类型与实例7.2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7.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启动子、终止子与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常见几种酶学好生物的几个小方法1首先,我们需要端正心态,不能再拿得过且过、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对待生物。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大多数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同患一种疾病。
【简答题】遗传病的特征及分类(1)特征:①垂直遗传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2)分类:(一)单基因病:由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④X连锁显性遗传病⑤Y连锁遗传病⑥线粒体遗传病(二)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三)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所致的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基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4、外显子(exon):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5、内含子(intron):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含子6、多基因家族(mumlti gene family):指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7、假基因(pseudo gene):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类α和类β珠蛋白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生物初中教材第二章遗传与进化
生物初中教材第二章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生物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而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生物初中教材第二章的遗传与进化展开,从单个细胞的遗传到物种的进化,探讨生物多样性背后的奥秘。
一、遗传与变异1. DNA与基因遗传与进化的基础离不开DNA,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而基因则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2. 遗传物质的转移遗传物质的转移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方式。
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个体能够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给后代。
3. 变异与突变变异是指生物体内的基因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正面地影响生物的适应能力。
而突变则是指基因发生了突然的变异,可能导致个体的突变特征。
二、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揭示了基因在后代中的分离与组合规律。
2. 显性与隐性基因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
显性基因在表现型中能够直接显示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隐藏在后代的表现中,并不会表现在外。
3. 遗传的交叉与重组遗传的交叉与重组是指配子中的基因进行互换和重组。
通过交叉与重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进化的过程1. 进化的概念进化是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步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进化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是由于环境适应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 适应与生存进化过程中,生物体会通过适应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适应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3.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之一,它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或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机会,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或种群则会被淘汰。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核心理念。
4. 物种的分化与形成进化过程中,物种会因为环境和适应的差异而发生分化,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四、进化的证据1. 古生物学证据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和岩石记录了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史,提供了进化的直接证据。
2第2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01231211
正 中 中 部 近 中 近 端 端 部 端 部
正 中 着 丝 点 染 色 体 中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近 中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近 端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端 着 丝 点 区 染 色 体 端 着 丝 点 染 色 体
3.大小: 大小:
(1).各物种差异很大,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 (1).各物种差异很大,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 各物种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染色体宽度大致相同。 同一物种染色体宽度大致相同。 植物: 植物: 长约0.20-50µm、 0.20宽约0.20-2.00µm。 0.20-
1.形态: 形态:
(1).组成:着丝粒、长臂和短臂; (1).组成:着丝粒、长臂和短臂; 组成 (2).着丝点: 细胞分裂时, (2).着丝点: 细胞分裂时,纺 着丝点 丝附着在着丝粒区域。 锺 丝附着在着丝粒区域。 着丝粒在特定的染色体中其 位置是恒定的。 位置是恒定的。 (3).次缢痕、随体是识别特定 (3).次缢痕、随体是识别特定 次缢痕 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4).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 (4).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 某些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 特殊功能。 特殊功能。
叶绿体(chloroplast) 叶绿体(chloroplast)
质体有叶绿体(chloroplast), 质体有叶绿体(chloroplast),有色体 (chloroplast) (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koplast), 和白色体(leukoplast) (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koplast),其 中最主要是叶绿体, 中最主要是叶绿体,这是绿色植物细胞中 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 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
三、各类型细胞之间的比较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刘庆昌绪言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遗传、变异、选择2、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遗传学家的主要贡献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质、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大小、类别,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染色体的数目,核型分析3、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4、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受精、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6、生活周期:生活周期、世代交替、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繁殖)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和RNA及其分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DNA合成、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以及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4、RNA的转录及加工:三种RNA分子、RNA合成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及其特征、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性状分离、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2、独立分配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分离比、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多对基因的遗传、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某2测验3、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和交换:连锁遗传的发现及解释、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及其发生机制2、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测交法、自交法)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两点测验、三点测验、干扰与符合)、连锁遗传图4、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着丝点作图5、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6、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染色体、性别决定、性连锁、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的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3、基因突变的鉴定: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真实性、显隐性、突变频率)、生化突变的鉴定(营养缺陷型及其鉴定)、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2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的修复(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换与颠换,DNA防护机制(简并性、回复突变、抑制突变、多倍体、致死突变)5、基因突变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诱变(碱基类似物、DNA诱变剂)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2、重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3、倒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4、易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基因定位、果蝇的CIB测定法、利用易位制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利用易位疏花疏果防治害虫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名称、染色体组成、联会方式)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3、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与应用、同源联会与异员源联会(烟草、小麦)、单倍体4、非整倍体:亚倍体(单体、缺体)、超倍体(三体、四体),三体的基因分离5、非整倍体的应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染色体替换第八章数量遗传1、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说、超亲遗传2、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3、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显性3表现形式4、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5、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单标记分析法,区间定位法,复合区间定位法,应用(3方面)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纯合率2、纯系学说3、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上位性假说)4、杂种优势利用与固定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2、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结构(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3、细菌的遗传分析转化:转化的概念与过程、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接合:接合的概念与过程、U型管实验、F因子及其存在状态、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性导:性导的概念与过程、性导的作用转导:转导的概念与过程、利用普遍性转导进行染色体作图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及其与母性遗传的区别3、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表现、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4、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的表现、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5、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共生体的遗传(卡巴粒)、4质粒的遗传6、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单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不育基因的多样性)、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二系法)第十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概述4、重组DNA分子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导入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问题第十三章基因组学1、基因组学的概念与概述、C值、N值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3、基因组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与标记种类、物理图谱)4、基因组测序策略:鸟枪法、重叠克隆群法5、基因组图谱的应用(5个方面)6、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组学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顺反测验、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2、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乳糖操纵元、色氨酸操纵元;翻译水平的调控3、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DNA水平、染色质水平(组蛋白、非组蛋白)、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翻译水平的调5控、蛋白质加工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调控上的区别第十五章遗传与发育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环境条件的影响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基因与发育模式、基因与发育过程3、细胞的全能性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遗传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哈迪-魏伯格定律及其应用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生物进化的概念、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分子水平的进化4、物种的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爆发式)6。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填空)
必修2知识清单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豌豆是植物,而且是授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所以豌豆在下一般都是纯种。
2、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上的过程叫做自花授粉,也叫。
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
3、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传粉。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4、豌豆植株还具有的性状。
例如,豌豆植株中有高茎、矮茎。
5、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例如,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
6、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7、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分离假设”: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
8、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其中决定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
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如F1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D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性配子的。
10、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再通过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11、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分离假设”是正确的。
测交实验:让F1与杂交。
1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们归纳为定律,又称为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002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
(2)1951年Pauling和Corey运用化学的定律来推 理,而不做具体的实验,建立了蛋白质的α -螺 旋模型; (3)受到晶体学者J. Donoh & Chargaff的指点。 (4)R.Franklin & Wilkins(維爾金)在1952年底 拍得了DNA结晶X衍射照片。
1953年,Watson 和 Crick 提出DNA的反 向平行双螺旋模型
1885—1900年间, Kossel、 Johnew、 Levene证实核酸由不 同的碱基组成。其最 简单的单体结构是碱 基- 核糖-磷酸构成的 核苷酸。 1929年又确定了核 酸有两种,一种是脱 氧核糖核酸( DNA), 另一种是核糖核酸 (RNA)。
DNA是遗传物 质的间接证据
不同波长的紫外光
第一节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特点? 1 ) 在体细胞中含量稳定; 2 ) 在生殖细胞中含量减半; 3 ) 能携带遗传信息; 4 ) 能精确地自我复制; 5 ) 能发生变异;
1869年,F.Miescher (米歇尔)从脓细 胞中提取到一种富 含磷元素的酸性化 合物---核素 (muclein)。
决定作用;非组蛋白与基因的调控有关。 (3).其它:RNA和一些脂类。
2.结构:
通过电镜观察和研究,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核小体(nucliesome): 由H2A、H2B、H3和H4 4种组蛋白构成。 连接丝: DNA双链 + H1组蛋白。 组蛋白 H1 H2A 53个氨基酸 129个氨基酸
H2B
H3 H4
125个氨基酸
133个氨基酸 102个氨基酸
1个核小体(绕有1.75圈DNA)+连接丝 约200bpDNA。 组蛋白在进化上很保守,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差异很小。 如H4:牛、豌豆均是102个氨基酸,其中仅2个氨基酸不一样。
第2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本质
三、DNA结构的多态性
DNA的分子构型 ( B, Z, A ) 比较
Form
A
B
Z
Helix Direction Bp/circle Distance/helix Diameter/helix Sequence
Right ~11 2.46nm 2.6nm
感染性粒子
可被蛋白酶K抑制 不被核酸酶和辐射灭活 不含大于100nt的核酸
Prion (proteinaceous infections particle) 传染性病原蛋白颗粒
统称 Prion (朊病毒) 细胞型:PrPc 异常型:PrPsc
Prusiner 1997年Nobel Prize
两种形式的朊病毒的比较
结论二:A=T G=C 结论一:DNA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特异性而没有组织特异性
经典实验4——DNA双螺旋结构
“It has no"tMesoclaepceudloaurrSntortuiccetuthraet othfeNspueccliefiiccpAaciriidngs:we have pAosStutlrautecdtuimremfeodriaDteeloyxsuygrigbeostssea NpouscsilbelieccAocpiydin"g mecha(Nniasmturfeo,rAgpenrielt2ic5m, 1a9te5r3ia.l.v”olume 171:737-738.)
Any DNA-RNA sRNA
Right ~10 3.32nm 2.0 nm
Any dsDNA
Left 12 4.56nm 1.8nm
Poly G-C Poly C-A Poly T-G Poly T-A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大多数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同患一种疾病。
【简答题】遗传病的特征及分类(1)特征:①垂直遗传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2)分类:(一)单基因病:由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④X连锁显性遗传病⑤Y连锁遗传病⑥线粒体遗传病(二)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三)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所致的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基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4、外显子(exon):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5、内含子(intron):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含子6、多基因家族(mumlti gene family):指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7、假基因(pseudo gene):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类α和类β珠蛋白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生物遗传基础知识生物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生物形态和性状的传承。
本文将介绍生物遗传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因子和遗传规律。
一、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性质。
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人类和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核糖核酸)。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通过基因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它携带着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了一个或多个性状的表现。
二、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是决定性状传递和表现的基本单位。
在遗传学中,遗传因子又称作等位基因。
每个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遗传因子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可以是显性的或隐性的。
显性遗传因子会表现在个体的外貌或生理特征中,而隐性遗传因子只在个体纯合时才表现出来。
三、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指生物遗传现象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和原则。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遗传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花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的基本原则。
他提出了“隐性性状会被显性性状所掩盖”的概念,并总结了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
2. 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某些基因位点的遗传倾向于同时遗传给下一代。
这是因为这些基因位点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的重组率较低。
3. 按性别遗传的特点在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一些性状的遗传方式与性别有关。
例如,人类的性别由父亲决定,而雌雄鸡则相反。
四、变异和突变遗传物质的变异对物种的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变异可能由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重组等因素引起。
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随机改变,它可能对个体的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总结生物遗传基础知识涉及遗传物质、遗传因子、遗传规律以及变异和突变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形态和性状的遗传传承规律。
遗传学的发展不仅帮助我们解开了生命的奥秘,也为人类的基因工程和遗传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人类基因1卫星DNA(satellite DNA):以5bp、10bp或20bp、200bp为一个重复单位,经过多次重复串联,长度可达105bp,约占整个基因组10%~15%的简单序列DNA。
2 基因组(genome):一个物种所有遗传信息的总称。
通常表述为一个单倍体细胞中全部的基因或遗传物质。
3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是决定合成某一种蛋白质或RNA分子结构相应的一段DNA。
结构基因的功能是把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给mRNA,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或RNA。
4 断裂基因(split gene):是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编码序列往往被非编码序列所分割,呈现断裂状的结构。
5 基因家族(gene family):是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
它们在基因组中的拷贝只有微小的差别,并行使相关的功能。
6 单一基因(solitary gene):指在基因组中只有单个或极少数拷贝的基因。
7 外显子和内含子(exon and intron):外显子(exon)是指编码氨基酸的序列,内含子(intron)是指位于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
8 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是指能控制结构基因转录起始和产物合成速率并能影响其他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
9 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连续或不连续的首尾串联重复排列的多拷贝基因。
10 拟基因(假基因,pseudogene):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基因。
11 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unique sequence and repetitive sequence):单一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只有单个或极少数拷贝的基因,重复序列是指连续或不连续的首尾串联重复排列的多拷贝基因。
12 编码链和反编码链(coding strand and anticoding strand):编码链是指与模板链互补的链,即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那条链。
第2章 基因
第2章基因第2章基因第二章基因(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在下列碱基中,不是构成DNA分子的含氮碱基。
a.腺嘌呤(a)b.胸腺嘧啶(t)c.胞嘧啶(c)d.鸟嘌呤(g)e.尿嘧啶(u)2.在下列碱基中,______不是组成rna分子的含氮碱基。
a、胸腺嘧啶尿嘧啶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组成DNA分子的单糖是。
a.五碳糖b.葡萄糖c.核糖d.脱氧核糖e.半乳糖4.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是______。
a、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蛋白质b.hnrna→ 信使核糖核酸→ 蛋白质c.dna→ 信使核糖核酸→ 蛋白质d.dna→ tRNA→ 蛋白质e.dna→ rRNA→ 蛋白质5在DNA编码序列中,一个碱基G被另一个碱基C取代。
这种突变是。
a.转换b.颠换c.移码突变d.动态突变e.片段突变6.动态突变的发生机理是。
a、基因缺失B.基因突变C.基因复制D.核苷酸重复的扩增E.基因复制7.在DNA编码序列中,一个嘌呤碱基被另一个嘧啶碱基取代。
这种突变叫做。
a.转换b.颠换c.移码突变d.动态突变e.片段突变8.亚硝酸或含亚硝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碱基脱去______,产生结构改变。
a、羧基B.羟基C.氨基D.甲基E.烷基9在广义上,突变指_;。
a.遗传物质的改变b.表型改变c.染色体畸变d.基因突变e.c+d(二)填空题1.基因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中遗传物质的总称,以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
2.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部分生物(包括人类)基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3.基因表达一般包括两个步骤:①_____;②_____。
4.同义突变是指碱基被替换后产生新的密码子,但新旧密码子都是同义密码子,它们被编码为_________________;类型不变。
5.错义突变是编码某种氨基酸的______经碱基替换以后,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______,从而使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
组蛋白基因 不同物种中, 不同物种中,基 因的排列次序、 因的排列次序、转 录方向和间隔区都 不同。 不同。
2. 断裂基因(split gene) 断裂基因( )
也叫不连续基因(discontinuous gene) 也叫不连续基因 在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插入与蛋白质编码 无关的DNA间隔区,使一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 间隔区, 无关的 间隔区 若干区段。
a1和a2是否为 和 是否为 同一基因? 同一基因?
互补试验
T4噬菌体 rII 噬菌体 突变型的互补实验
rA突变体单独入侵 突变体单独入侵 突变体
rB突变体单独入侵 突变体单独入侵
rA、 rB突变体同时入侵 、
基因的顺反子测试示意图 A和B是否为同一基因? 和 是否为同一基因 是否为同一基因?
正 突 常 变
反式排列(trans) 反式排列( )
两个拟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 两个拟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野生型 基因也位于两条不同同源染色体上), ),使两条染色体都是 基因也位于两条不同同源染色体上),使两条染色体都是 有缺陷的,表现为突变型。 有缺陷的,表现为突变型。
对于反式: 对于反式:
• 基因内可以较低频率发生基因内的重组和交换 • cistron 概念的提出是对经典的基因概念的动摇 拟等位基因: 拟等位基因:基因内不同位点的突变体
因 此: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具有编码序列)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具有编码序列) 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 基因平均由1000个左右的碱基对组成,一个DNA分子 基因平均由1000个左右的碱基对组成,一个DNA分子 1000个左右的碱基对组成 DNA 可以包含几个乃至几千个基因。 基因不是最小的遗传单位,而是可再分的; 基因不是最小的遗传单位,而是可再 基因是最小的功能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问.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A→D→B→C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故答案为:①A→D→B→C②鼠的个体大小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⑤控制性状的基因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2.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1)基因是DNA
Z-DNA生物学意义:
(1) 可能提供某些调节蛋白的识别。啮齿类动物病 毒的复制 起始部位有d(GC)有交替顺序的存在。
(2) 在SV40的增强子中有三段8bp的Z-DNA存在。 (3) 原生动物纤毛虫,它有大、小两个核,大核有 转录活性,小核和繁殖有关。 Z-DNA 抗体以萤 光标记后,显示仅和大核 DNA结合,而不和小 核的DNA结合,说明大核DNA有Z-DNA的存在, 可能和转录有关。
• 基因是产生另一种核酸RNA的DNA模板。DNA是 双链核酸,而RNA只是一条链,基因编码RNA, RNA可以编码蛋白质。
• 1.2 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 细菌转化实验为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首要的证 据。从第一个菌株抽提DNA,然后加入到第二个 菌株,能使遗传特性从一个细菌菌株传递到另一 个菌株。
图显示了大肠杆菌中 lacI 基 因中的每个碱基发生突变的 频率。
有些位点获得了比随机分布 所估计的更多突变,可能是 10 倍或 100 倍 ,这些 位 点称 为热点( hotspot )。自发突 变可能发生在热点,但不同 诱变剂可有不同热点。
基因不直接产生蛋白质:基因 是编码独立产物序列的特有的 DNA 序列,基因表达的过程 可以终止于RNA或蛋白质。
不同基因的突变
同一基因的突变
B: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分 子上的相应断裂点,在断 裂点的地方把磷酸二酯键 切断,使两个非姊妹DNA分 子各有一条链断裂 C:两断链从断裂点脱开, 螺旋局部放松,单链交换 准备重接。 D:在连接酶的作用下, 断裂以交替方式跟另一断 裂点相互联结,形成一个 交联桥。
• 基因的本质性质是在一个多世纪前由孟德尔定义 的。他的两大定律指出,基因是一种由亲代传到 子代保持不变的“特殊因子”。基因可能存在可 变形式,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 二倍体生物,即有两套染色体的生物,其每条染 色体的一份拷贝来自每个亲本,基因也是如此。 每条基因的两个拷贝中的一份是父本等位基因 (来自父亲),另外一份是母亲等位基因(来自 母亲),这种对等性导致了人们发现染色体携带 基因的事实。 • 每一条染色体由线性排列的基因组成,每条基因 位于染色体的特殊位点上,这称为遗传基因座 (genetic locus)。因此,我们就可以把等位基因 定义为该基因座上所发现的不同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的一级结构就是指四种核苷酸的 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了该核酸分 子的化学构成。
分子组成: —— 碱基(base):嘌呤碱,嘧啶碱 含N杂 环化合物 —— 戊糖(ribose):核糖,脱氧核糖 —— 磷酸(phosphate)
单核苷酸5’-磷酸基团向 核苷链的3’-OH发起进攻 形成磷酸二酯键 磷酸盐
④具有少量的重复序列。 ⑤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构成操纵子 (operon)或高度集中,并且常转录成为多 基因mRNA。
⑥蛋白质基因通常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
⑦编码RNA的基因通常是多拷贝的。
病毒基因组的共同特点
①病毒基因组可以由DNA或RNA组成,每 种病毒颗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 ②病毒与细菌或真核细胞相比,基因组很 小,基因数少,所含的遗传信息也相应地 减少,它们依赖宿主细胞的许多功能来进 行复制。 ③病毒基因组存在重叠基因,即同一段 DNA片段可编码2~3种蛋白质分子。
Griffith的 转化实验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
3年后,发现有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条件下, 体外培养的R型的培养物也可以发生这种转化 作用。 此后不到两年,发现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物加 到生长着的R型培养物上,也能产生R向S的转 化。提示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培养物或无细胞 抽提物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导致细菌类型发生 转化的物质。
B-DNA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 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 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 互盘绕而成,形成双 螺旋结构,主链位于 螺旋的外侧,而且两 条链的5’和3’方向相反。
DNA分子中的脱氧 核糖和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交替 连接,排在外侧,构 成基本骨架,两条链 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 基对,使两条链连在 一起,碱基对的平面 与轴线垂直。
5’
戊糖
含氮碱基
1.3 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 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通常情况下,DNA的二级结构分两大类: 一类是右手螺旋,如A-DNA和B-DNA等; 另一类是左手螺旋,即Z-DNA。
Watson和Crick所用的资料来自相对湿 度为92%时所得到的DNA钠盐纤维。 这种DNA称为B型DNA。很早人们就 知道DNA可以以多种形式的双螺旋结 构存在,双螺旋的构象现已知有A、B、 C、D、E、T、Z七种。
从1910年到1925年摩尔根(T.H.Morgan) 选用果蝇做研究材料对遗传因子与染色 体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于1926年发 表的《基因论》证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 上呈直线排列的遗传单位。基因既是携 带遗传信息的结构单位,又是控制遗传 性状的功能单位。
基因概念的发展
1866 Mendel (1822-1884): “Mendelian factor” 《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s》 Particulate inheritance 1909 Johanson: “Gene” 1910 Morgan: genes were physically in the chromosomes 1941 Beadle & Tatum: “one gene one enzyme” 1951 McClintock: Ds-Ac Controlling element 1957 Benzer: Cistron 1961 Jacob & Monod: Operon 1977 Berger: Ad2 Interrupted gene 1978 Gibert: Intron and exon 1997 Sanger: Overlapping gene
转化的物质是什么? Griffith最初认为“接种物中死细菌 可能提供了某些特异的蛋白质为食料, 使R型细胞具备制造夹膜的能力”
用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就是DNA分子却 是1944年,由美国著名微生物学家 Avery和他的同事 McCarty和MacLeod 完成的。
认为转化实验中DNA并未能提得很纯,还 附有其它物质。
1.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28) S型肺炎双球菌在其细胞壁的外面有一个多 糖的夹膜-致病性,光滑型(S)的肺炎球菌对 小鼠有致死性; R型肺炎双球菌的外面没有夹膜,粗糙型(R) 的肺炎球菌不具致死性
用S型致病菌侵染小鼠-> 小鼠死亡 用R型致病菌侵染小鼠->小鼠存活 用经烧煮灭活的S型致病菌侵染小鼠>小鼠 存活 用经烧煮灭活的S型致病菌与R型致病菌混 和液侵染小鼠->小鼠死亡,剖析发现小鼠 心血中有S型双球菌。
第二章 遗传物质与基因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 第三节 原核生物基因组 第四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物质基础
遗传物质应具有的特点 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储存遗传信息) 能够复制、保持上下代的连续性(传递遗 传信息) 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和代 谢过程(表达遗传信息 ) 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在生物活体中,不论DNA的二级结构 还是高级结构,都是时刻变化的,即 在二级结构的各种构象间、在二级结 构与高级结构的各种构象间存在一个 动力平衡。
引起DNA双链构象改变有以下因素: ①核苷酸顺序; ②碱基组成; ③盐的种类和浓度; ④相对湿度。 当溶液环境发生适当的改变时,这些构象之 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而且在每种构象家族中, 参数会有轻微的变化。
④噬菌体的基因是连续的,基因组中无 内含子,但感染真核细胞的病毒基因是 不连续的,具有内含子。
⑤病毒基因组的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 质的,只有一小部分不被翻译,不翻译 的DNA序列包括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和基 因表达的调控序列。
⑥病毒基因组DNA序列中功能上相关的蛋 白质或rRNA基因常集中在基因组的一个 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 录单位。 ⑦除反转录病毒基因组有两个拷贝外,其 它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在病毒颗粒中 每个基因只有一个拷贝。
1、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 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根据基因是否具有转录和翻译功能,分三类: 第一类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它具有转录和翻译功 能,包括编码酶和结构蛋白的结构基因以及编码阻 遏蛋白的调节基因。 第二类是只有转录功能而没有翻译功能的基因,包 括tRNA基因和rRNA基因。 第三类是不转录的基因,它对基因表达起调节控制 作用,包括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
35
S
32
P
10’
Waring blender
离心
离心
图 9- Hershey 和 Chase 的 T2 渗震实验
在沉淀中32P含有70%,而在上清液中 仅有30%。
在沉淀中32P含有70%,而在上清液中仅有 30%。表明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带有32P的 DNA已注入细胞中,可能还有少部分的噬 菌体尚未将DNA注入宿主就被搅拌了下来, 所以上清液中约有30%的32P。
Z-DNA
1) 2)
3) 4) 5) 6)
7)
“之”字形(Zigzag) 走向。 G与核糖以顺式连接 直径1.8nm 每个螺旋含有12碱基对 碱基倾角9°,碱基平面不再与 螺旋轴垂直。 双螺旋中不存在大沟,只有小沟 中轴移向小沟。
A-DNA
B-DNA
Z-DNA
2、T2噬菌体感染实验
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 组成,蛋白质构成外壳,DNA作芯子藏 在其中。
已知噬菌体的浸染开始于噬菌体对细菌的 附着,结束于被侵染细菌的裂解和子代噬 菌体的释放。中间发生的事情尚不清楚。 显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无论它是什么, 都必须进入细菌中,来指导新的子代噬菌 体的产生。
第 四 节 真 核 生 物 基 因 组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比较庞大,具有多 个复制起始点。人的单倍体基因组含 有大约3~3.5万个基因。 ②一个基因组包括若干个染色体,一般 不呈环状。 ③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 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
1.2 DNA一级结构
核酸是以单核苷酸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3’,5’ -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链状多聚体,单核苷酸是 由含氮碱基、戊糖、磷酸基团构成。 核酸又分为DNA和RNA二种。 DNA是由碱基(A、T、C、G)、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组成。RNA是由碱基(A、U、C、 G)、核糖、磷酸基团组成。
上清液中35S的含量为80%,沉淀中含 量为20%
这表明蛋白质的外壳脱落下来,并未进入 细胞中。沉淀中的20%可能由于少量的噬 菌体经搅拌后,仍吸附在细胞上所致。
这个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DNA是遗传 物质,而不是蛋白质。鉴于当时有许 多研究者已开始注意到DNA,因此和 Avery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结论很快得 到了承认,Hershey也因此荣获了1969 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2、基因组的概念
基因组是指某种特定生物全部染色体 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其大小通常以其 全部的DNA碱基对总数来表示。如人 类基因组为3×109bp。
第三节
原核生物基因组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①原核生物基因组小,一般具有单一DNA 复制起点。 ②单个染色体,一般呈环状。 ③染色体DNA或RNA并不和蛋白质形成 固定的结合物。
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组成, 蛋白质中含有硫而不含磷,DNA中含磷而不 含硫,所以Hershey等分别用同位素35S和32P, 来标记T2的蛋白外壳和DNA。 带有标记的噬菌体感染E.coli; 用搅拌器搅拌,使吸附在细胞表面上的噬菌 体脱落。 离心,细菌在沉淀中,噬菌体在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