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B-004-A0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

1 目的: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和设施进行有效地管理。

2 范围:适用于本中心为满足正常和安全开展检测工作的需要而配置的环境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等各种设施。

3 术语:无4 职责:4.1 主任负责批准设施和环境的配置。

4.2 技术负责人负责设施和环境配置确认、评审。

4.3 检测室负责相关设施和环境配置要求的提出和日常维护、监控。

5 工作程序:5.1 设施和环境要求的来源:5.1.1 检测方法的要求;5.1.2 检测设备的要求;5.1.3 检测样品的要求;5.1.4 健康环保和人机工程的要求。

5.1.5 认可标准的要求。

5.2 设施与环境要求的配置5.2.1 设施和环境条件:根据业务范围和相应标准,本中心应具有足够的工作用房及设备放置场所、有必备的办公设施及照明、能源、采暖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具备检测标准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安全保障设施,应满足CNAS-CL01-A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1-A00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的要求。

设施配置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其环境条件的效果进行评定,在确认不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方可开展检测工作。

5.2.2 检测部门根据需要,提出实验室设计或改造方案,以及设施和环境配置要求,技术负责人确认,经主任批准后,由本中心综合室按照《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的要求,报公司仓储中心、采购部、分管副总批准后组织实施。

5.2.3 设施要求5.2.3.1 设施控制范围包括:办公接待、检测活动、设备和资料存放等所需要的场所和仪器设备、硬件和软件、通讯和交通工具等;5.2.3.2 本中心应配备包括工作场地、电力设施、检测环境条件控制设施、满足要求的生物安全柜等相关设施,检测中心配备的设施应适宜、充分、有效,且符合所开展微生物检测活动的生物安全等级的要求,确保本中心检测工作正常的进行。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

18.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检验)

1 目的设施与环境条件对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将产生重要影响,必要时,应配置环境监控、记录设施,对可能影响检测、检验工作的环境因素和设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维护,保证检测、检验工作正常和安全开展,从而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为满足检测、检验工作正常和安全开展的需要,而配置的环境设施、安全应急设施、办公通讯设施等各种设施和各试验检测场所环境条件的控制和维护。

3 术语和定义3.1 标准条件:为性能测试或保证测量结果能有效的相互比对而规定的测量器具的使用条件。

4 职责4.1 总经理负责公司检测/检验工作所需设施、办公和检测/检验场所的提供。

4.2 技术负责人负责保证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满足检测/检验技术标准的要求。

4.3 行政管理部负责本公司办公场所和检测/检验操作室的给排水、供电及照明、空调机组、消防监控、电梯、防火防盗和房屋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公司内务管理。

4.4 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对检测/检验环境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对所辖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所开展的检测/检验活动都在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5 工作程序5.1 设施和环境控制流程图(见图2-18)图2-18 设施和环境控制流程图5.2 设施和环境条件标准的制定5.2.1 各业务部门根据所承担的检测、检验工作的需要,依据所开展检测、检验项目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与要求,制定所开展检测/检验项目进行有效工作时所需的设施及环境条件标准,提出试验检测/检验场所的设计或改造方案,以及所需设施和环境条件监控的配置要求,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和环境保障设备的采购及安装。

5.2.2 各业务部门制定的检测/检验作业指导文件时,应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予以规定。

所制定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标准要求应能适应五方面的要求:a 标准规范的要求;b 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c 人员的生理舒适性需要;d 环境保护的需要;e 安全生产的需要。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1. 工作目的为有效地控制用于检测/鉴定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保证检测/鉴定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鉴定设施及环境条件的配置和控制。

3. 工作职责3.1 站长负责批准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及设施配置要求。

3.2 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分站负责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要求的识别及日常维护。

4. 工作程序4.1 影响环境条件因素和控制目标4.1.1 影响检测/鉴定的环境条件因素a)温度、温度变化率、相对湿度、电磁干扰、照明、振动、灰尘、清洁度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温度、相对湿度及振动。

b)区域设置的合理性,如各种项目的交叉影响。

4.1.2 环境条件控制目标4.1.2.1 本站确保检测/鉴定活动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的实现,合理布局,防止其对检测/鉴定的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有效。

4.1.2.2 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分站根据开展的检测/鉴定项目及相关的规范、方法的要求,确定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并制订相应的技术要求,明确其控制要求,报站长批准后实施。

4.1.2.3 本站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保证动力电和照明电的供给;b)对温度、湿度、振动、噪音、电磁干扰、电源电压和灰尘等要求严格控制;c)相邻区域工作不相容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d)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e)对在检测/鉴定过程中产生油烟及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安装通风排气系统。

f)恒温恒湿试验间配有空调机和湿度调节器。

g)对电磁干扰、灰尘、振动、电源电压等严格控制,对发生较大噪声的检测/鉴定项目采取隔离措施。

h)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存储区域应通风良好且满足温湿度的要求,必要时购买冰箱保存。

i)塔式起重机现场检验应满足风速的要求。

4.2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建立4.2.1 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分站根据开展项目的要求提出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并考虑如下要求:a)对于有温湿度要求的实验室应设置壁挂式空调或柜式空调;b)对于有振动要求的实验室应尽可能远离振源并做防震措施;c)对于有防尘要求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加装双层玻璃窗或封闭;d)试验办公区域隔离,分区分房间开展不同的项目,减少交叉影响;e)环境条件监控设备的要求;f)考虑设备本身使用条件、操作的方便性和人员健康等要求。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1目的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对检测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实施控制,保证设施和环境条件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工作所涉及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包括室外工作场所和样品存放场所的管理。

3职责3.1 技术负责人3.1.1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制定、修改、完善本程序,指导和监督本程序的持续有效运行。

3.1.2需要时组织制定设施环境配置计划,审核并批准。

3.2 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制定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对其实施控制管理。

3.3 检验员完成有关的监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3.4 质量监督员负责设施、环境条件的监督、监控。

4程序4.1 要求的确定4.1.1 本中心确保检测活动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的实现,防止其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有效。

4.1.2实验室根据开展的检测项目及相关的规范、方法的要求,确定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并制订相应的技术要求,明确其控制要求,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不同项目的要求可能涉及:温度、湿度、灰尘、照明、电力供应、震动、噪音、辐射、电磁场干扰等因素。

4.2 配置及监控4.2.1 本中心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必须满足以下要求:a) 保证动力电和照明用电的供给;b) 对温度、湿度、振动、噪音、电磁干扰、电源电压和灰尘等严格控制;c)相邻区域工作不相容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d)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4.2.2 相关的标准、规范、方法及作业文件已有明确的特殊要求的环境条件,如对洁净度、温度、湿度的要求,该场所应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操作者应按规定及时调整、处置,并记录其控制状况。

4.2.3实验室负责所辖设施的管理和环境条件的监控。

4.2.4 质量监督员定期检查设施和环境的运作、监控和记录情况。

发现不符合,按《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执行。

4.2.5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检验员应停止工作,报告不符合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2.6对非固定场所的抽样、检测,应对工作场所环境和设施检查确认,要求现场具有可以保证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准确度的环境条件并予以记录。

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

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
4.1.3.3上述文件没有规定的环境按照作业指导书或客户要求。
4.1.4实验员负责环境日常监测和记录工作,设保员负责监督检查。
4.2环境要求
4.2.1实验室应根据测试和校准工作的要求,对环境状况进行控制、监视与记录。这些环境要求应包括:照明、温度、湿度、振动、噪声、辐射等,并确保这些要求满足特定的测试、校准或设备的要求;当环境条件影响到测试和校准结果时,工作应立即停止。
4.1.2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应符合设备与测试和校准工作的要求;
4.1.3实验室日常测试和校准工作与设备要求的使用、保存环境在具体测试、校准或设备作业指导书中予以规范;
4.1.3.1实验室各设备的使用环境详见“实验室设备使用环境一览表”。
4.1.3.2实验室功能测试满足CSA和IAPMO或其它地区国家的标准的要求。
4.4.2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条件应满足具体设备、测试和校准工作的要求,当无法满足时,实验员应及时通知设保员或主管,由主管或设保员确定改善措施并做出是否中止工作的决定;
4.2.3当测试、校准工作或设备之间发生相互干扰、交叉感染或产生不利于保证测试、校准工作准确性或设备的正常使用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4.3其他
制修订记录
文件版本
制修日期
制修订页次
制修订摘要
A/0
2005/02/24
1--3
制订文件
页版本目录
页次
1
2
3
45Biblioteka 6789
10
11
12
13
14
页版本
A/0
A/0
A/0
批准
审核
编制
1.目的
为规范实验室实验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管理,确保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控,特制定本程序。

设施与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设施与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4.3各部门负责人对各部门的设施正常运用进行指导﹑监督和维修工作.负责审核设备报废
4.4采购部负责公司正常运行的设施﹑设备的具体采购工作.
5.0工作程序
5.1设备和设施的要求
本公司为实现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包括:
1)建筑物,工场所及其相应配套设施(例如:厂房﹑车间﹑仓库﹑办公室﹑宿舍、活动场所等)
1.0目的:为确保公司的设备正常使用,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满足工序和活动的监视要求,实现安全运转,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各部门﹑各工序的设施和环境管理。
3.0定义:无
4.0职责
4.1行政部负责人负责公司各个现场的设施和环境的统一管理,督促各场所的设备使用,维护环境状况.
4.2各部门﹑各工序人员负责自身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并可申请采购部购置新的设施和设备.
设施设备和每道工序都应规定操作者,按照设备操作要求和工序要求以及操作者的资格能力,规定操作者的人数,对于特定的工序和设备,只能由规定的操作者使用,相关人员应具备经认可的相应资格或岗位合格证书
5.4现场文件和计量器具的要求
现场操作人员应妥善保管所使用的各类指导性文件,例如:各种图样,工艺说明﹑工艺卡片,检验和试验规程等,应确保现场文件均应按规定要求严格放置在指定位置,不能随便乱放,以避免文件损坏或丢失,应保证文件的清洁和清晰,做好保护工作.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分析,明确责任程序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和预防.
应结合公司文明生产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针对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有关奖惩制度,加强培训意识并持续改进这方面的控制要求.
记录:本程序形成的记录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设备一览表》《设备保养记录表》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1 目的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可能影响检验工作质量的环境因素和设施进行有效的监控。

2 适用范围2.1 对使用仪器设备的环境建立、控制与维护;2.2 对标本贮存的环境建立、控制与维护;2.3 对消耗品贮存的环境建立、控制与维护;2.4 按照检验方法要求对检验环境的建立、控制与维护;2.5 对偏离控制目标时实施的措施2.6 对安全应急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3 职责3.1 检验所所长负责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工作。

3.2 技术主管3.2.1 负责组织制定各项环境控制目标;3.2.2 负责建立各监控部位的监控手段和记录措施。

3.3 各小组负责人3.3.1 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设施和环境配置的要求,并对设施和环境进行日常管理。

3.3.2 负责本小组各种安全设施(消防灭火器材等)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管理,保证随时可供使用。

3.3.3 负责划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场所的清洁、整齐、安静。

3.4 工作人员负责对设施和环境进行日常监控,保证设施和环境符合要求,并记录设施和环境的监控参数。

4 工作程序4.1 设施和环境要求的来源:4.1.1 根据仪器设备使用的要求和检验标准方法的要求和标本的要求,建立环境控制目标。

4.1.2 检验过程中使用的消耗性材料和试剂的贮存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应有措施保证予以满足。

4.1.3 标本的收发、制备、检验和贮存环境应符合标准规定或标本特定的要求,详见“标本管理程序”。

4.1.4 实验室供电系统应与仪器设备使用电量相匹配,并具有良好的接地线,以保证用电安全。

4.1.5 健康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如实验室生物安全、医疗废物处置等。

4.2 设施与环境要求的配置4.2.1 技术主管根据需要,提出实验室设计或改造方案,以及设施和环境配置要求,经所长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

4.2.2 技术主管在指导建立检验环境、标本保管环境、消耗品贮存环境控制目标时,实验室内仪器布置在遵循不能相互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使用的方便性。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1.目的对检测工作的环境条件和设施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检测工作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控制。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环境和设施的配置;3.2检测室负责本部门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日常维护监控。

4.程序4.1检测环境条件与设施要求4.1.1检测室根据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样品及健康、环保、安全的要求提出本部门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需求,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

4.1.2本公司实行检测区域与办公场所分离。

不同的检测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1.3检测区的环境条件要满足样品保存、实验设备和样品检测的要求,关键检测区的检测人员负责环境条件的维持、监测和记录。

4.1.4本公司各种辅助设施的环境条件要求(如标准养护室)的设施配备应满足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外,具体要求按下列规定执行:——混凝土试样标准养护室环境要求温度保持在20±2℃、相对湿度≥95%;水泥试件带模养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90%,水泥试件养护池水温度保持在20±1℃。

在标准养护室内配置一个储水池使养护水恒温并确保有后备水源,室内应配置冷暖空调、水雾化器,并采用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温湿度的控制,为确保标养室温度控制的连续性。

——天平要放在温度变化较小和周围干扰较小的地方。

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房门设计在室内开关,室内窗户安装窗帘。

——水泥室环境温度在进行水泥检测时,应控制在20±2℃、相对湿度控制在≥50%。

室内应配置冷暖空调,并采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温湿度的监控。

——计算机放置区间要保持清洁、干燥,配备空调与不间断电源。

——力学室环境温度要求在10-35℃,保持室内通风,夏季采用空调。

——样品室需配备留样设施,窗户要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确保样品的保存条件得到满足。

以上检测环境应配备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温、湿度计,以便对环境条件进行控制。

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第1版

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第1版

XXXXX公司
程序文件
文件名称: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文件编号:XXXX
版本:第1版
总页数:共6页
1.目的
对环境与设施进行管理,以确保环境条件和设施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确保试验中心人员和设备安全,保证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实验室环境、环境设施及安全等管理。

3.定义
不利影响的因素:指对结果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污染、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音和振动。

自有设施:是指购买或长期租赁(至少2年)并拥有完全使用权和支配权的设施。

如果实验室通过签订合同,在有检测或校准任务时临时使用其他机构的设施,不能视为自有设
施。

4.职责权限
4.1试验组负责提出试验中心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需求,按要求实施检查和监控。

4.2技术负责人负责设施和环境条件需求的技术审核。

4.3科长负责设施和环境条件需求和配置申请的批准。

4.4综合管理员负责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

5.程序内容
5.1检测环境与设施的要求与配置
5.2检测环境监控和维持
6.风险列表
7.相关文件

8.相关记录
R1:品表-XXX《设施和环境需求配置审批表》 R2:品表-XXX《设施和环境监控表》
R3: 品表-XXX《安全情况检查表》
修订摘要:。

检测机构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检测机构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检测机构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设施与环境条件控制程序1.目的为使设施和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固定检测场所、非固定检测场所等工作区域的管理。

3.职责3.1综合业务股和办公室负责环境设施的配备和维修。

3.2检测室负责检测中所需设施及环境要求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3.3检测室负责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秩序,并使环境符合检测要求。

必要时做好记录。

4.程序4.1检测设施与环境的管理要求4.1.l检测室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对检测室环境设施的配置或维修要求,报综合业务股,经中心主任审批同意后实施。

4.1.2综合业务股负责人负责检测室环境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作。

4.1.3在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应将检测环境状况记录在原始记录中。

对有特殊环境要求的检测室,还应对环境设施进行连续监控,并详细做好控制记录。

4.1.4检测室的质量监督员,应就检测工作中的环境设施状况实施监督。

4.1.5检测室应有充足的能源及照明等条件,检测室内的检测设施应按相关要求(如生物无菌、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温度、声音等控制)合理安置,检测场地应保留足够的活动空间,各类设施应满足检测要求;未经允许与检测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检测区域;不得在检测区内进行与检测工作无关的活动;检测人员每次工作完毕后,应保持操作台、仪器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4.1.6特殊检测环境区内,还应满足仪器设备安装使用要求和特殊检测要求;仪器设备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应有合适的排放措施。

4.1.7如果环境条件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负责环境条件的检测、控制并作好记录,使之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向综合业务股报告,并按《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1.8非固定检测场所的环境要求应符合所检样品检测标准的要求。

4.1.9检测室和综合业务股定期对检测室环境的检测、控制及记录进行检查,以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实验室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实验室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
-02-03-2017
页 码
第1页,共3页
修 改 号
第2017版 第4次修订
主题: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颁布日期
2017年04月26日
1. 目的
为满足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应对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监控和管理的控制。
⑦配置合适的排风系统,以保证测试工作质量和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⑧无菌室应单独设置,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⑨监测场所应配有足够的照明、采暖、除湿、空调和通风橱等设施,上下水应方便使用,不堵不漏。
⑩当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对监测结果有影响时,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进行监控和记录;当出现波动时,应及时发现和调控这种波动,避免其影响监测结果。
外来人员进入监测区域应得到许可,有监测机构人员陪同,并注意保密事项的控制。
应识别、判断和防护可能危害人员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配备必要的防护和处置措施,防止化学品、废弃物、火、电、气、雷和高空作业等引起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应能实施简单的处置。
(3)记录和归档
对可能影响监测结果质量和参与监测结果计算的环境条件,应予以记录并定期归档。
(6)相关各监测室对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控,并保证监测过程在有效条件下实施。
4. 工作程序
(1)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
①在监测任务完成期内,监测机构应有独立、固定的监测和工作场所,若为租赁或借用场所,应具有管理权和使用权且有合同,租赁期应大于监测任务周期。保证监测场所相对稳定和监测工作顺利实施。
5. 相关记录
-04-2017-ZL-061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1、目的: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应配置用于检测的设施和环境,以保证结果有效和对所要求的检测质量没有不良影响。

确保其符合环境目标与指标的要求,以实现环境行为的不断改进。

2、适用范围:设施与环境的配置和环境保护的服务。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要求提出实验室环境控制设施、资源配置要求,并文件化。

3.2 总经理负责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完善。

3.3相关部门执行本程序,按照程序中规定的运行准则,制定具体措施或环境管理办法,加强对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4设施和环境要求4.1技术负责人根据下列要求识别检测环境条件,并提出所需配置的设施:⑴检测方法的要求;⑵样品制备、保存的要求;⑶设备的要求;⑷人身保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2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在作业指导书或设备使用记录中体现。

4.3如在固定设备以外开展抽样、检测时,应保证环境条件符合检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记录环境条件。

5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实施5.1总经理根据目前的检测任务和预期的检测任务确定固定的工作场所,配备正确进行检测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设备设施,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5.2技术负责人组织设施和环境资源的采购,确保设施和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

5.3检测科和技术科协助技术负责人负责设施的配备、购置,负责办公场所和检测区域的水、电、照明、温控、防火、三废处理等设施的维护及内务管理。

5.4检测科和技术科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检测环境的监控与记录和三废的处理。

5.5检测科的设施应能确保环境条件满足检测的需要。

严格控制周围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周围的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结果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当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并作好记录。

6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监测、控制和记录6.1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对用于检测的设施和环境应对其进行控制,以保证结果有效和对所要求的检测质量没有不良影响。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1 目的为满足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使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影响检测结果,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设施和环境条件(包括检测工作和样品及检测用相关物品存贮保管的环境)的监控、记录和管理。

3 职责3.1 检测室负责提出检测环境条件要求,作好环境条件控制、维护和记录工作。

3.2 管理室负责检测环境条件保障。

3.3 技术负责人和最高管理者分别负责检测环境条件要求的技术审核和批准。

3.4 质量负责人对检测环境条件实施监督。

3.5 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管理员负责记录化学试剂及标准物质贮存环境的受控。

4 工作程序4.1 环境条件的确立。

4.1.1检测室主管根据检测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对影响检测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电网电压、通风、噪声、振动、防尘等)提出书面的控制要求,交技术负责人审核。

4.1.2样品管理员根据承检产品的贮存条件要求,产品类型与保质期,向技术负责人提出样品贮存环境的条件、监控方法、设施与设备。

4.1.3有关部门根据标准样、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及其它与检测有关的物品的保存条件提出环境监控要求。

4.1.4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种的环境监控要求,明确相关环境条件要求,提出相应环境监控手段、监控设施与设备,具体要求纳入相关作业指导书。

4.2 监控设施与设备的配置4.2.1 管理室根据最高管理者的批准制定采购计划,并按《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控制程序》落实执行。

4.2.2环境监控设施与设备需按《设备管理程序》规定,由管理室组织安排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4.2.3 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监控设备需由相关部门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详细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及记录格式。

例如痕量金属元素分析需要关注环境中存在的灰尘,应尽可能采用措施避免灰尘进入;在样品制备和分析的全过程中,实验室墙壁涂料、排烟罩及其它固定设施所用的材料不应通过产生空气携带微粒的途径对检测样品、标准物质和其它试剂造成污染。

4.3 相互影响环境的隔离4.3.1本公司的测试区域与办公场所分离,并划定了检测的专用实验室,并以明显的标志对该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用于检验检测场所的设施及环境条件,使其对检验检测结果无不良影响,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验检测的各个场所。

3定义3.1 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教养(shitsake)。

3.2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物品,将不要物处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开始。

3.3整顿:将必要物以容易取用的方式放置在既定场所,并明示,消除寻找。

3.4清扫:环境设备彻底的清扫。

3.5清洁:整肃仪容、干净整洁。

3.6教养: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工作习惯。

4职责4.1检测室a.识别本中心设施和环境需求;b.环境条件的监视、控制、量测和维护。

4.2计量室:负责本中心设施和环境的配置。

4.3项目室a.提出本室的设施和环境配置要求;b.检验检测过程中的监测、控制、记录和维护保养。

4.4检验检测人员:确保所负责检验检测工作环境条件满足要求,场地清洁整洁,文明管理。

5工作流程图(无)6程序要点6.1设施配置6.1.1本中心检验检测的设施及环境条件必须满足相应检验检测项目在检验检测标准、规程、法律法规中的要求,检测室负责识别其适宜性。

现场检验检测设施和环境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时,检验检测负责人按技术要求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6.1.2一般设施配置如下:a.动力和照明电按380v和220v供给,装配足够的照明设施,满足夜间检验检测采光需求;b.房屋面积及布局必须满足检验检测工作需求;中心室的房屋面积不得少于一级试验室要求,项目室的房屋面积执行《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办法》;c.对检验检测过程中产生油烟及有害气体的房间(如沥青室),安装通风排气系统;d.对温、湿度有要求的房间安装空调和加湿装置;养护室安装标养装置,满足相应检测要求:①水泥: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50%;②混凝土(砂浆):环境温度20±5℃;③天平:环境温度20±5℃;④一般检测室:环境温度10~35℃。

A0洁净室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A0洁净室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控制影响洁净室环境的诸因素,保持洁净室洁净度,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域的人、机、料、法、环的控制。

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净化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3.2 生产部按照洁净室规定要求组织生产。

3.3 质量部按洁净室规定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培训。

3.4 质量部环境监测人员按照洁净车间要求,进行环境检测。

3.5 质量部负责编制体检计划,并保存体检报告和记录。

4 程序4.1 人员4.1.1 洁净区内人员的卫生要求a) 生产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上岗前和每年对洁净室人员进行体检,对患有肝炎、结核、痢疾、伤寒或慢性带菌者以及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应调离。

按照《年度体检计划》安排生产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体检,并做好记录。

b) 洁净区人员不准吃东西、吸烟,不准戴手表、手镯、戒子、项链等饰物;不准涂化妆品,指甲油、唇膏;严禁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洁净区;不准大声喧叫、乱跑,不准穿洁净服离开洁净区域。

c) 洁净区人员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澡、勤理发、勤更衣、勤剪指甲(指甲内不得有污垢),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暴露的皮肤部位不得有未愈合的伤口。

d) 洁净区人员的工作服必须保持清洁;洁净服、工作鞋和口罩的穿戴应规范,不得露出头发、口鼻和脚部。

e) 进出洁净区人员应遵守《进出洁净生产区域流程》f) 工作期间,操作人员的手部应每隔小时用消毒液浸泡擦洗,并定期对操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抽查。

g) 人员进入洁净区域的换鞋处,注意两种鞋不要交叉污染,外出鞋和洁净工作鞋应放在鞋柜的各自区域内。

h) 洁净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禁止会客,接听电话;严禁非洁净室的工作人员进入洁净室窜岗。

4.1.2 非洁净室人员及外来人员进入洁净室必须经公司生产部经理批准,并由指定人员陪同,按洁净室进出程序进入。

4.1.3 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应经过公司的规章、纪律、安全、特别是卫生知识(包括生产卫生、个人卫生)教育;操作人员经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技能的培训(上岗、转岗培训),和有关卫生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灭菌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从事本工作。

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doc 5页)

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doc 5页)

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doc 5页)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0 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2.0 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所使用的设施及工作环境。

3.0 职责3.1 生产部设备组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施和环境进行控制。

3.2 企管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运输设施、软件进行控制。

4.0 操作程序4.1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管理4.1.1设施的识别公司为产品实现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软件、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4.1.2.1生产部设备组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再与相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型号,报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采购。

4.1.3设施的验收4.1.3.1采购设施到公司后,由生产部设备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填写《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进行签字验收,并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4.1.3.2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设备组或相关采购员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安装移交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4.1.3.3生产部设备组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进入设施管理的管理。

4.1.3.4对于低值易耗工具,由仓库凭《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 设施的管理4.1 4.1.4.2 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设备组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包括《数控剪板机运行规程》、《数控冲床运行规程》、《激光切割机运行规程》、《数控折弯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冲孔机运行规程》、《数控母排折弯机运行规程》、《单梁式起重机运行规程》、《折边机安全操作规程》、《烘箱操作规程》、《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操作规程》、《立式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切角机操作规程》、《油漆安全操作规程》、《锅炉安全4.24.34.4企管部负责制定相应的软件管理办法,以控制影响产品符合性的相关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文件文件名称: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管理程序文件编号:S-LAB-004 版本:A0 生效日期:2019年06月01日页码:1/ 8 批准:审核:编制:文件变更申请单编号版本生效日期内容(变更叙述)生效日期2019.06.011.0 目的1.1 对检测中心用于检测的设施和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检测设施和环境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使检测中心保持整洁、有序、安静、卫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0 适用范围2.1 本程序适用于对检测中心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3.0 定义3.1 设施:指检测中心区域内适合于检测工作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包含检测区域、办公区域、工作台以及其它特殊用途的区域。

3.2 环境条件:指用于检测工作的条件,包含但不局限于电力、通风、照明、温度、湿度。

4.0 支持及引用文件4.1 CNAS-CL01-A003《检测和校准检测中心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0 责任5.1 检测中心主任:确保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测试要求所需的资源配置。

5.2 质量负责人:监督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措施的实施,审批相关环境和设施监控记录表。

5.3 技术负责人:组织建立设施及各项环境条件。

5.4 各区域人员:5.4.1 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例行工作,执行环境控制规定。

5.4.2 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识别和监控环境条件。

5.4.3 做好环境清洁和内务整理。

6.0 作业程序6.1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建立根据检测技术规范要求,由技术负责人制定S-004-F01《设施和环境条件明细表》,根据S-004-F01《设施和环境条件明细表》中要求组织建立适合于检测活动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6.1.1 检测中心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装置,以确保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6.1.2 检测中心应配置急救箱, 如有任何工作安全意外产生, 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报告, 并采取必要处置措施。

6.1.3 检测中心内应于方便、明显处配置灭火器, 以备出现火灾时使用。

生效日期2019.06.016.1.4 检测设备应具有可靠的接地措施,技术负责人需定时维护。

6.1.5 检测中心检测工作电源应由独立电路供电,并与空调电源、照明电源分开,6.1.6 检测中心应提供平稳的电力系统,包括稳压电源、保护开关和接地系统,并提供足够的、符合设备和检测要求的电源插座。

6.1.7电源稳定性,用于测试的实验室电源根据 CTL-OP5010的要求在负载和空载条件下进行测试应该满足 IEC17025 及相应测试标准要求(Laboratory power sources used for testing me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at the point where testing is performed under both loaded and no-load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TL-OP5010:)V oltage stability +/- 3 percent maximumFrequency stability +/- 2 percent maximum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5 percent maximum6.1.8对于电源系统的变更、电源的更换、安装、维修及调试,需要重新进行电力系统的确认,记录在《电源稳定性记录表》。

The laboratory power supply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hecked upon initial installation, modification and repair, and periodically thereafter. And theresults should be marked in <Power supply stability records>6.1.9 对于电源电力系统,每年需进行一次电源系统稳定性测试。

记录在《电源稳定性记录表》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boratory/facilities power supplies used for testing should be monitored and recorded once per year to ensure continued conformance with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results should be marked in <Power supply stability records>6.1.10检测中心的工作环境应保持在温度15-35℃、相对湿度25-75%,并将各检测区域和样品室的温湿度记录在S-004-F03《温湿度记录表》中,确保检测设备和仪器能正常运行和符合各项检测项目的要求。

6.1.11检测中心应维持适合于工作的照明设施,窗户应安装窗帘等设施避免阳光直射到仪器或影响检测工作。

检测操作区域应提供充分照明,照度应不低于250lux。

6.1.12检测区域应配备足够的工作台面和必要的设施并维持适当的间隔以进行检测工作,并尽量减少混乱。

6.1.13高压试验区域应有安全隔离措施,并给出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

从事高压试验时,检测员应按照操作指导书要求,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6.1.14检测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带电操作,如需带电操作,应具有有效的绝缘措施。

6.1.15检测中心依测试项目性质不同需对测试类别进行区域划分, 本检测中心的设施配置见附录1《检测中心平面图》。

对于不兼容的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有害气体应通过专用管道排放。

6.1.16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保证环境符合检测要求,如发现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不符合检测要求时,应立即停止检测,直环境条件达到要求为生效日期2019.06.01止。

6.2 内务管理:6.2.1 非检测中心人员,因工作原因需进入检测中心的应在S-004-F02《外部人员出入登记表》表中登记,经检测中心主任或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检测中心的规定及管理事项,且不得喧哗、摄影,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触碰任何设备、设施,以免损坏仪器及影响测试的结果及安全。

6.2.2 检测中心应分区域负责5S活动,每天进行清扫整理,保证检测设备、工作台面、墙面、地面和门窗无灰尘、杂物,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检测员在完成检测工作后,要及时进行整理以保持工作台及设备的整洁和整齐。

6.2.3 不准在室内吸烟和吃零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丢废物。

6.2.4 检测区域内不准会客、喧哗等与检测工作无关的活动。

6.2.5 检测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和维护检测中心的管理制度与设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6.3 安全管理:6.3.1 检测中心应建立安全组织架构,见附录1《检测中心安全组织架构》,质量负责人负责安全制度的建立、实施、检查,监督人员严格遵守检测中心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应急事件的处理。

检测中心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制止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使检测中心各项工作处在安全控制下,确保检测中心无安全事故、无质量事故、无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检测中心应根据附录1《检测中心安全组织架构》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见附录2《应急联络图》并及时更新公布,使检测中心内部所有人员知悉。

6.3.2 为使检测中心全员掌握各项操作的安全知识,在工作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有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6.3.3 检测中心配备有防电击、防火、防盗、防损等安全防护的基本设施。

6.3.4 对检测中心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类设备、工作、场所提供如“高压危险”或类似安全警示性标识。

6.3.5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严禁在检测中心通道或室内走廊堆放各类物品,避免人员绊跤或阻碍人员在重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撤离。

6.3.6 电击的防护:a. 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所有用电线路和配电箱、接线板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插座、插头等均应保持完好可用状态,严禁私自搭接、改装供电线路和使用与检测无关的电器。

b. 对有接地要求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要求,一定要严格按规定接地。

c. 如果检测项目或所用的检测设备/样品对静电敏感,应安装适当防静电生效日期2019.06.01工作台面、防静电地板、接地设施以及其他防静电用品。

d. 对有电击危险的检测方法要求,检测场所一定要严格按规定配备绝缘垫;e. 定期检查检测设备和其他设施,保持其性能良好;f. 在检测前必须明确检测样品用电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情况,严禁发生错用电事故;g. 在下班以及节假日离开期间,应及时关闭与检测工作无关的电源。

6.3.7 高温、火灾的防护:对有高温检测要求和产生高温的检测样品、设备,应提供“高温危险”安全警示标记,并戴防护手套。

6.3.8 机械危险的防护:a. 所有设备和设施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可靠性固定、放置,避免翻倒、跌落砸伤其他设备、设施和人员。

b. 小心使用如剪刀、镊子和剪钳等工具。

c. 处理破碎的玻璃、铁片或相关带毛刺的检测样品或部件时需要佩带手套,如有必要使用刷子或其他工具,以避免手与细小的碎片直接接触。

6.3.9 对于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和活动,必须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和提供必须的防护措施。

6.3.10 对于涉及安全保密的信息、活动,必须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授权。

6.3.11 质量负责人检查所负责任区域的安全工作,每月进行一次例行检查,记录于S-004-F05《检测中心安全检查表》中,发现安全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6.3.12 每天下班前各区域负责人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照明、电源和空调是否安全,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

6.3.13 质量负责人监督公司管理部是否对检测中心放置的消防设施和应急设施进行了例行检查。

6.3.14 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6.3.15 质量负责人对在检查中所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组织处理与汇报。

6.4 安全事故的处理:6.4.1 检测中心应每年参加由公司组织的消防演习,确保人员具备其紧急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6.4.2 为了保证人员受伤时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检测中心应配备简易药箱,包括创可贴、紫药水、碘酒、医用酒精、纱布、棉花、医用镊子、剪刀等,并对简易药箱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药品和器材的有效和可靠。

6.4.3 如意外接触化学品或遭受化学品伤害,立即用水冲洗接触部位,按照化生效日期2019.06.01学品MSDS救治。

6.4.4 如检测设备有重大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保持现场,报技术负责人组织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