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梳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周期:真正周期是,时间为。

速度:在近日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远日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要求画出公转轨道及两分两至的位置,并标出公转方向及近日点、远日点。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指向的固定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

★在下面空处以虚线画出南北回归线及以实线画出赤道,标记出纬度,再在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标出两分两至并日期,以及直射点移动方向。

三、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两个平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约23.5度。

地轴垂直于赤道面,因而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约为66.5度。

地轴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

【习题】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如果黄赤交角稍变小( )A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变小B热带的范围变大C寒带的范围变大D太阳能够直射的最高纬度变大。

3.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且1月是该地的夏季,则该地位于()A.赤道上B.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D.南回归线上4.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5.有关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错误叙述是()A.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N向南移至23’26’S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为1回归年,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D.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北移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为十二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正午太阳高度(要与其它时刻的太阳高度区分开来);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 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等特点。

2、 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特点,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探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绘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总结四季更替的成因和五带划分的方法。

4、 识别几种常见的光照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算,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活动1:阅读课本“地球的公转”图,借助三球仪或Flash 动画课件,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填写表1-3-1中的空白部分:表1-3-1 地球公转的特点的轨道- 面与地球公转轨道- 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目前角度为 。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 度之间往返移动。

阅读课本“黄赤交角”图和“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然后在图1-3-1中绘制“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曲线,注明A 、B 、C 三点处的日期,并在各点间画箭头表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2)在图1-3-1中标出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并画箭头表明其移动方向。

(3)如果黄赤交角为0o 或30o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会有什么变化?活动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 和 作有规律的变化。

(1)阅读课本“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图,借助数学知识,推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图1-3-1(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 ,从直射点向 递减。

所以: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 值;反之,达最 值。

阅读课本“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可知:①夏至日时: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地区达最小值;②冬至日时: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地区达最小值;③二分日时: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学案9: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9: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时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3.了解四季更替现象和五带划分标准。

自主预习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反映了的长短。

2.变化规律(1)北半球夏半年①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四周出现现象。

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现象。

③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①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四周出现现象。

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现象。

③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都是小时。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4)若太阳高度为90°,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件:一是时间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二是地点为直射点。

三、四季更替1.成因:2.划分:类型天文四季气候四季范围春季过渡季节3、4、5月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6、7、8月秋季过渡季节9、10、11月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12、1、2月四、五带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五带的划分:自主诊断1.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2.赤道上总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 )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昼最长,夜最短。

( )4.同一条纬线上在同一天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相同。

( ) 5.我国各地四季更替明显。

( )6.五带的划分与黄赤交角的存在密切相关。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实际分析问题。

3、通过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
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唯物主义理念,培
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过程】
【激趣导入】2010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金谷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2011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一、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
(1)、什么是太阳高度?
(2)、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
(1)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以直射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

(2)某条纬线与太阳光直射纬线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纬差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计算楼距
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差异;2.会判断、描述某一节气(或某一季节)全球昼长的分布状况,并学会绘制和判读昼长分布的直角坐标系图;3.理解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并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和阅读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直角坐标系图。

【知识整理】一、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绘图区:二、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绘图区:三、涉及的公式: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以是地方时或区时)2.日出时间=12—昼长/2(即正午地方时...12时减去昼长一半(上午)的时间,因此所算时间为地方时)日落时间=12+昼长/2(即正午地方时...12时加上昼长一半(下午)的时间,因此所算时间为地方时)3.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此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间都为地方时)【例题演练】例1: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1)—(3)题。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例2: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课后巩固】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1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

1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

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习内容:一、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6月22 0, 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_________ (地区)达一年最小值。

12月22 0, _________________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_________ (地区)达一年最小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任意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都从_______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_____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_____ O思考:北京地区太阳能热水器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多大才能获得更多光热?二、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1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22 3.21 9.23 12.226月22日,_______ (地区)昼最长,12月22日,______ (地区)昼最长,3月21日,9月23日,__________ (地区)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任何时刻,直射点所在半球 __________ (昼夜状况);纬度越高_______ (极圈内出现 _____ 现象);同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_ o赤道全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昼夜状况)。

北半球昼渐长北半球昼渐短三、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天文含义:夏季一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一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气候学含义: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0传统含义:欧美国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起点。

我国:春季:立春——立夏;夏季:立夏——立秋;秋季:立秋——立冬;冬季:立冬——次年立春。

例题1图中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至、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阳光,读图回答:乙(1)根据阳光照射方向判断—图中所示的房屋地处赤道;—图所示的房屋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是—图。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2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2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学习目标]
1、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

[自学质疑]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什么叫太阳高度?同一时刻地球表面各地的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规律?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下面的侧视图的右侧分别用的不同颜色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450的各地在二分日和二至日的太阳光线。

并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什么是昼弧?与昼长有什么关系?
2、一昼夜长24小时,昼、夜的长短都是相同的吗?有哪几种情况?
3、用不同的色笔在上面第2题的图上画出二分二至时的晨昏线,观察图中A、B、C、D、E各点的昼夜长短情况后,归纳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四、四季的形成
1、地球表面的冷热是由获得太阳能量的多少决定的。

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太阳给地球的能量多少呢?
2、一年有四季,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冬季是最冷的季节,春秋二季不冷不热。

地球表面的各地都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吗?
3、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探究】
1、课本P18图1-3-10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

2、课本P19五带的划分。

3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doc

3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doc

晨昏线北极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课标细化】1.分析描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能解释有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说明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

3. 绘图说明五带的划分方法和意义。

【我的预习】看教材18-20页。

思考1. 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2.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原因有何不同?3. 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4. 夏季一定是76、7、8月吗?【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典型案例1】探究材料观察右图,思考:1. 说明昼弧与昼长、夜弧与夜长的关系?2. 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而呈垂直关系,地球 上各纬度昼夜长短什么特点?说明昼夜长短变化形成的 原因。

3. 阅读教材19页图1.23,分析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昼半球和夜半球图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时 间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二分H直射点位置A.甲地B.乙地C.丙地⑵四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⑶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 丁地D. 丁丙乙甲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1昼__ 夜____ ;%1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 夜越 ___ :%1北极地区出现 _____ ;%112月22日,昼__ 夜。

%1昼___ 夜___ ;%1纬度越高,昼越—夜越%1北极地区出现_____ ;%16月22日,昼夜____ o赤道南半球%1昼 __ 夜____ ;%1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___ ;%1南极地区出现 _____ ;%112月22S,昼____ 夜。

%1昼___ 夜___ ;%1纬度越高,昼越_夜越__ ;%1南极地区出现_____ ;%16月22日,昼夜____ -4 .结合图1.23及不同纬度昼长的数据,总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a.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I—;且纬度越高,昼越—而夜越—;极地地区出现o (另一半球情形相反)b.太即直射点向哪f半球方向移动,则该半球的昼而夜o E另一半球情形相反)c.赤道处全年;二分日全球各地od.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南北半球纬度敬相同的点昼夜长短。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学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学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 地球的運動 第3課時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學案(人教版必修1)[學習目標] 1.掌握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規律及應用。

2.瞭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劃分方法。

3.瞭解五帶的劃分。

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時間 晝夜長短分佈規律夏半年 各緯度晝長①大於夜長 緯度越高,晝②越長,夜③越短 冬半年 各緯度晝長④小於夜長 緯度越高,晝⑤越短,夜⑥越長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⑦等長2.(1)空間(緯度)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⑧遞減。

(2)時間節氣 最大值地區最小值地區 夏至日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⑨南半球各緯度 冬至日⑩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 北半球各緯度 二分日 ⑪赤道極點1.四季更替 (1)成因⎪⎪⎪⎪同纬度地区⑫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太阳辐射的⑬时间变化四季更替(2)類型範圍春夏秋冬天文四季過渡季節白晝⑭最長、太陽⑮最高的季節過渡季節白晝⑯最短、太陽⑰最低的季節氣候四季3、4、5月⑱6、7、8月9、10、11月⑲12、1、2月2.五帶(1)劃分依據:⑳太陽輻射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2)五帶的劃分特別提示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的區別(1)晝夜現象與地球為不透明球體有關,晝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轉;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轉,它們都是地球運動的結果。

(2)全球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赤道地區最小,緯度越高,變化越大,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

我的疑惑1.。

2.。

3.。

探究點一晝夜長短的變化探究材料漠河“白夜”奇觀白夜是漠河獨有的自然奇觀。

在中國方圓960萬平方千米的大地上,漠河位於祖國的北端,由於緯度高,隨著季節的變化其白夜之景十分壯觀。

因此遊人多稱漠河為“不夜城”。

每當夏至到來,便有國內外數千人到北極村觀看白夜和極光,遊客在北極村渡過白夜的時候,經常通宵達旦,在村旁的大江之濱點燃堆堆篝火,載歌載舞,嗩呐聲聲,歌聲陣陣,大自然把人們陶醉在白夜之中。

1.3 地球运动(3)—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1.3   地球运动(3)—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1.3 地球运动(3)—公转的地理意义编号:G1-02-06 编制:郭靖 审核:刘雅慧 时间:2015-9-29 【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产生的原因?2.变化规律:规律总结(1)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2)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3)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

例如40°N 的昼长等于40°S 的夜长。

(4)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5)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6)某地最长昼长+最短昼长=24小时(7)一年中 昼夜长短的变幅:即某地一年中最长的昼长与最短的昼长差。

越接近赤道,昼夜长短的变幅越接近0越接近极昼极夜区,昼夜长短的变幅越接近24即: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幅越大。

(8)昼夜时间差的变化——随纬度的变化:纬度越高昼夜时差越大(除春秋分外)随时间的变化:冬至、夏至差最大;春秋分差最小(除赤道外)(9)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 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10)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例1】(1)下列四个日期中温州昼夜时间差最大的是( )A 9.10 B 10.1 C 6.1 D 1.1 (2)夏至日,下列四地昼夜时间差最小的是( ) A 海口 B 温州 C 杭州 D 北京(3)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 汕头 B 武汉 C 天津 D 哈尔滨2.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昼长= 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例2】:读右图,(阴影代表黑夜),∠CNB=10°,求C点昼长?(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某地日出时刻:晨线与此地所在纬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时间. 某地日落时刻:昏线与此地所在纬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时间。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自学质疑]
一、地球的公转
1、用地球仪或乒乓球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明地球的公转有特点。

2、怎样理解地球公转方向?
3、读课本图1-3-2,说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有什么特点?
4、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试着想一个好办法轻易记住它。

5、开普勒关于行星公转的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请你据此分析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6、读图1-3-3,说明什么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是多少?试用地球仪演示观察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情况。

7、什么叫回归年?什么叫回归线?什么叫极圈?
8、试将课本图1-3-4改画成一个更简单的示意图。

[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16“活动”,思考还能画成什么样的示意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 1.3 地球的运动 学案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记住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计算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学习重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习过程]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1、读图填空,在横线上填出各点所代表的节气、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 B C D★ 应该记住:①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 =②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圈(极昼/极夜的最小纬线圈)的纬度 =③计算某地点某日昼(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夜长=24-昼长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各12小时,6:00日出,18:00日落极昼区昼长24小时,极夜区昼长0小时④某地点某日昼长2x 小时,则该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尺为:(二)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读图总结(右图):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同一时刻, 。

春秋分,由 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由 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由 向南北递减。

(2)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达到最大值, 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达到最大值, 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 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3、生活中的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计算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等。

六、四季更替和五带(一)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四立为起点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季节春秋为过渡气候四季: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二)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

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课标细化】1.掌握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3。

理解四季的划分与更替及五带的划分。

4.光照图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方法。

【课前预习】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反映的是的长短.2.分布规律夏至日春(秋)分日冬至日(1)纬度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 ,北极四周出现现象。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南极四周出现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北极四周出现现象。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南极四周出现现象.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都是小时。

(2)季节变化比较所求地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的比例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的太阳高度,反映了的强弱.2。

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2)季节变化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1。

四季更替(1)天文含义:夏季是一年内最长, 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最短, 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最少的季节.(2)天文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作为四个季节的起点(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作为四个季节的起点(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气候四季的划分(北温带国家):春季:月夏季: 月秋季:月冬季: 月2.五带的划分(1)划分界线:以和.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向地区减少的规律.(2)五带划分:热带:南北之间,有现象南北温带: 到之间南北寒带:到之间,有现象【参考答案】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1日照时间2.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①长短,昼越长夜越短极昼。

短长,昼越短夜越长,极夜②短长,昼越短夜越长极夜。

长短,昼越长夜越短,极昼③等长,12。

(2)季节变化比较所求地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的比例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最大,太阳辐射。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li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li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对比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在黄赤交角示意图中标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及其度数。

3、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并绘制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进而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

4、通过观察不同纬度和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1、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的变化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成因。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课前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努力掌握以下问题:(上课前我们要先检查,然后重点讲解)一、地球公转2、阅读P15教材相关内容及图1-3-3黄赤交角图。

回答:何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什么时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3、动手画画黄赤交角示意图,并标明角度。

4、(2)阅读阅读P15教材相关内容及图1-3-4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就会改变,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举一反三】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黄赤交角增大为3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有何变化?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第一段,回答什么时太阳高度角?何为正午太阳高度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阅读课本P16第二段,结合同步练习册P19名师点拨)(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2)太阳高度角的时间分布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如何计算?三、昼夜长短的变化(阅读课本P17本部分内容,结合同步练习册P20名师点拨该部分内容)1、什么是昼弧和夜弧?并在图1-3-8,指出。

2、思考:如何用昼弧和夜弧求昼长和夜长?3、看图1-3-9,回答;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

呈 时伊近似正圆的—一不 近似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递减为,太阳位于其中的 1月初,点,公转速度7月初,点,公转速度除 外,其余各地都为L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学习门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方1原 周期、轨道、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问归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同归运动;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

【学习难点】太阳直射点的"I 归运动。

【学习过程】 t lx 4-1 /i i- i inx q N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 角速度大约每廿东进 度。

【问题研讨1】相比较而言,元旦、国际劳动节、中国国庆节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哪一个?从 国际劳动节到中国国庆节,地球公转速度是如何变化的?【问题研讨2】为什么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口点的时候,我们这里气温非常低,而位于远口点的时候,我们这里气温又非常高呢?—.太阳直射点直引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光线与地球上某点的地平线垂直,那么该 点即为太阳直射点,简称直射点特自转公转项绕地轴日 向 绕太阳自 ,从北极上空看方 向北南三.黄赤交角1.概念:平面与平面的夹角.2.大小:___________【活动1】绘制黄赤交角简图,明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度数大小之间的关系。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的存在和地球的,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做回归运动,其运动周期为 ,又叫做1个。

阅读教材并观看演示,认识黄赤交角并熟练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活动2】二分二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情况【活动3】在P15页图1-3-4中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位置。

【活动4】完成P16中活动题1、2,并归纳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半球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5】判断任一时刻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情况1 .植树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劳动节:3.元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6】判断任一时段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情况1.从劳动节到教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植树节到教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劳动节到元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7】地球各纬度太阳直射情况1 .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次太阳直射的机会2.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次太阳直射的机3.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太阳直射机会?巩固练习正确的是(③④ D.②④每年的7月9 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行将移动的方向是(在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将向南移动C.在北半球,将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将向北移动2011年的春节是2月3 LI,这天地球处于下图中哪一点的位置(甲B.乙C.丙D. 丁A.2、A.①② B.②③ C.3、A.4、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太阳的运动D.地球公转运动和不变的地轴倾角5.儿童节到国庆节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A.逐渐加快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6.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A. 0 度B. 23 度 26 分C. 66 度 34 分D. 90 度7.从“五一”劳动节到“十一”国庆节,太阳直射点()A.先向北移,再向南移B.先向南移,再向北移C. 一直向北移D. 一直向南移8.下列纬线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A.位于④处时,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B.位于①或⑤处时,直射点都在南半球下而四幅阁表不地球绕11公转不意图,②)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恒星年D.从②处移到④处,直射点先向北再向南移动⑴在图中添绘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地球公转的特点。

2、 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探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3、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总结四季更替的成
因和五带划分的方法。

【重难点】
1.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规律。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1)方向: 。

(2)轨道:接近正圆的 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 。

(4) 速度
2
(2)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 之间往返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a .移动轨迹(画出移动规律)
b .周期:⑪ ,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概念
(1)太阳高度角:⑫ 与⑬ 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⑭ ,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⑮ 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
(2)纬度(空间) 变化由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 ,位于夜
半球的部分叫②夜弧,某地昼夜长短取决于此地所处纬线圈 弧占纬线圈
总长度的比例。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a.太阳直射南北半球的哪半球,哪半球就,同时,越移向该半球高纬度,昼就越长,夜就越短,该半球极地地区出现现象。

b.二分日,全球。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a.赤道至极圈:夏半年,越接近夏至,昼越,夜越,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

b.极圈至极点:夏半年出现,越接近夏至,极昼范围越大,夏至时,极昼范围最大,整个极圈出现极昼。

c.赤道,全年。

3.昼夜长短的其他影响因素
海拔越高,昼越,夜越。

四、四季的更替
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这样就形成了四季。

1.天文四季
凡立足于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以这些天文现象作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就属于天文四季。

我国传统上以、、、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而西欧、北美中高纬度国家传统上以、、、为四季的开始。

2.气候四季
传统的划分四季方法,与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不一定符合。

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的变化相符合。

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运用气候统计的方法,一般把三个月划为春季;
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这属气候四季。

【当堂达标
1.下列有关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
A.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都比其他季节少些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C.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比北半球多些
D.北半球正处于夏季,南半球正处于冬季
2.我们欢度春节时,太阳直射点()
①向北移动②向南移动③在北半球④在南半球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D①④
3.当黄赤交角比目前增大时
A.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
B.汕头市将失去太阳直射的机会
C.热带范围将扩大
D.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扩大
4.在冬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
A.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C.赤道以南的地区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
5、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的是
A、7月1日
B、5月1日
C、10月1日
D、8月1日
6 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D.黄赤交角的存在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6~7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8.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二.综合题
9.(A).读下列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半球。

(2)此图所示日期是,北半球节气是。

(3)图中ABCD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点,白昼
最短的是点,二者相差小时。

(4)图中ABCD各点中,此时为早晨6点的是。

C点的时间是点。

北京时间为点。

(5)图中ABCD各点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90°的有;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该点和图中等点的角速度相同。

10.(B)、“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甲、乙、
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 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日点。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示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表示近日点的是,地球
经过该点的时间是。

表示远日点的是,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

表示北半球夏至的是,冬至的是,春分的是,秋分的是。

(3)地球由C点公转到F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4)地球由A点公转到D点的过程中,微山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12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①摩尔曼斯克港
②开普敦、③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
到短的排序为;由甲处公转到乙
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
别是、。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日落
时刻分别是、。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
分别约是、。

13 2010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
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

在右下图中画出
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用圆圈
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