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明代藏族史学著作《新红史》

合集下载

了解藏族文化的书

了解藏族文化的书

了解藏族文化的书藏族是中国的五大民族之一,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藏族文化,一本好的书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几本值得一读的藏族文化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

1. 《西藏的故事》这是一本由达赖喇嘛亲笔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图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包括了达赖喇嘛对西藏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思考,对于想了解西藏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2. 《藏民的生活与文化》这本书是一本由藏族作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藏民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

书中还包括了许多珍贵的藏族历史照片和图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民的生活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藏民的传统手工艺和美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民的文化传统。

3. 《藏传佛教的历史与文化》这本书是一本由藏传佛教专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和教义。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文献,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传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寺庙建筑和艺术品,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传佛教的文化艺术。

4. 《藏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本书是一本由藏族文化艺术专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藏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图片,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族的文化艺术。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藏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方面,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藏族的文化艺术。

5. 《西藏文化史》这本书是一本由西藏历史专家所撰写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书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西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社会制度。

以上是我推荐的几本值得一读的藏族文化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

有关藏教的历史书

有关藏教的历史书

有关藏教的历史书
有关藏教的历史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籍:
1. 《西藏王统记》:由吐蕃历史学家巴·赛囊根据当时官方史籍和民间传说编纂而成。

全书共30卷,约50万字。

书中保存了大量自松赞干布至朗达玛时期吐蕃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 《红史》:是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时期编写的纪传体断代史。

《红史》是一部重要的藏族史学著作,它在研究藏族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了吐蕃兴起以及与唐朝的关系。

4. 《资治通鉴》(第29卷):记述了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松赞干布派使臣向唐朝请婚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事迹。

以上只是一部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藏教的历史书,建议您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和答案 (补充)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和答案 (补充)

《藏族文学史》复习题1、神话:指的是肇始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口头叙事传统。

2、藏族神话的分类:主要有大自然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生产斗争神话。

3、藏族神话的特点与认识价值:藏族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藏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形,表现了藏族先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充满了瑰丽的幻想和奇妙的想象,具有浓郁的高原色彩和民族特色。

4、传说:指民众口头讲讲说说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叙事形态,它反映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精神信仰以及生存历史状态。

5、藏族传说的主要内容: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6、藏族传说的特点:传说多来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传说既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又保持了浓郁的神话色彩。

7、敦煌藏文故事:指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敦煌发现的古藏文写卷中记载的藏族早期的民间故事。

8、碑铭散文:指吐蕃时代留下有十余通盟誓碑文、铸钟铭文和摩崖刻石。

9、“伏藏”:相传为吐蕃时期一些著名人物将所写的著作埋藏于屋柱下或岩洞中,被后世人发现后取出公诸于世,因而称这些书为“伏藏”,实际上这些著作大都为封建割据时期的人所撰写。

这类“伏藏”作品数量多,成书年代早,保存了珍贵的资料。

10、藏族传记文学:藏族传记文学十分繁荣。

传记类作品最初出现于吐蕃时代的赞普传略,14世纪以后,出现了大批高僧大德的传记,其中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之作,也有许多作品充满宿命论的宣扬,呈现精华糟粕并存的格局,需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11、《米拉日巴道歌》的思想内容。

《米拉日巴道歌》主要是为了宣传宗教,但许多诗歌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矛盾,暴露了官吏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和某些宗教徒的腐朽、没落和欺骗行径,同时,《米拉日巴道歌》描绘了西藏的自然风光,表现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12、《仓央嘉措情歌》的艺术特点。

“谐体”民歌格律,节奏明快,易诵易唱,极富音乐美感。

构思巧妙,意境清新。

寓情于喻,多取比兴。

语言鲜明生动,准确传神。

13、略论《尸语故事》(思想性和艺术性自己归纳)。

西藏文学简史分析(组图)(可编辑)

西藏文学简史分析(组图)(可编辑)

西藏文学简史分析(组图)西藏文学简史分析(组图)历史文学刻经文?玛尼堆早在吐蕃时期,藏族就有了编年史、赞普传略、赞普世系等书籍。

13世纪,又出现“伏藏”的历史和传记,但均无作者署名。

14、15世纪后,作者署名的历史著作纷纷问世,大体可分为三类王统世系史、贵族家族史和宗教发展史。

这些著作数量极多,仅《安多政教史》中所列举的书目就有200余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西藏王统记》,原译为《西藏王统世系明鉴》,作者是萨迦派僧人索南坚赞(1312?1375年)。

此人8岁开始学习,17岁出家受比丘戒。

曾先后拜布顿大师和邦译师洛卓丹巴等学法。

精于讲授、辩论和著述,通达五明,显密双解。

该书原文分为18章。

第一章论述宇宙的形成、印度古代诸王、释迦牟尼降生及弘扬佛法。

第二章论述塑造释迦牟尼佛的三身像和给三身像开光。

第三章论述汉、蒙王统传承及两地的佛教弘传情况。

第四章论述“六字真言”的功德。

第五章论述观音菩萨化度雪山众生得解脱。

第六章论述观音化现马王利益众生。

第七章论述猕猴与岩罗刹女繁衍蕃地人类。

第八章论述蕃地古代诸王。

第九章论述观音身放四光,法王松赞干布出世。

第十章论述自印度迎请松赞干布的本尊像。

第十二章论述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

第十三章论述迎请文成公主。

第十四章论述修建大、小昭寺及其他支寺。

第十五章论述大、小昭寺及其他支寺开光。

第十六章论述埋藏经咒宝物,使蕃民皈依佛法。

第十七章论述松赞干布与赤尊、文成二妃功德圆满,化光融入本尊像胸中。

第十八章论述松赞干布以后诸王及汉藏关系等。

作者广征博引,不仅运用藏文史料,同时参考了汉文文献。

诗文结合,记述了松赞干布统一藏族,与汉族及邻国友好交往,以及制定法律,倡制文字等丰功伟绩。

由于其富含政治、经济、文化史料,已成为藏族同类著作中的重要作品,受到藏族学者和国内外研究藏族历史及文化的人们的重视。

有汉、英文等译本问世。

望果节上转田头《贤者喜宴》又名《洛扎佛教史》,作者是噶举派噶玛支系的活佛巴卧.祖拉陈哇(1503-1565年)。

介绍西藏本教历史的书籍

介绍西藏本教历史的书籍

介绍西藏本教历史的书籍西藏本教历史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遗产,其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西藏本教是西藏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对于西藏人民的生活、价值观和文化习俗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藏本教历史,以下介绍几本相关的书籍,供读者参考。

《西藏本教史》这本书是西藏本教历史的权威著作之一,由西藏本教研究专家撰写。

书中详细介绍了西藏本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对西藏人民生活的影响。

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独到的分析,生动地还原了西藏本教的历史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西藏本教的精神内涵和宗教仪式。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西藏本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本教文化史》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来介绍了西藏本教的历史。

作者通过深入的考证和研究,揭示了西藏本教在文化领域的独特魅力。

书中分析了西藏本教的艺术、建筑、文学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其与西藏传统文化的关系。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西藏本教在西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于西藏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西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这本书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西藏本教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对吐蕃王朝时期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揭示了西藏本教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轨迹。

书中还探讨了西藏本教在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以及其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迁。

《西藏本教的教义与修行》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西藏本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作者以西藏本教经典文献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西藏本教的信仰体系和宗教仪式。

书中详细解读了西藏本教的神话传说、教派分布、修行方法等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藏本教的核心理念和修行方式。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西藏本教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其对个人信仰和精神追求的启示。

《西藏本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西藏本教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西藏本教和藏传佛教经典文献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藏族传统文学阅读西藏古老的文学经典

藏族传统文学阅读西藏古老的文学经典

藏族传统文学阅读西藏古老的文学经典西藏是中国独特的一个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族人民,作为西藏的主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藏族传统文学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老的文学经典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一、藏族传统文学的独特性藏族传统文学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学存在着独特性。

首先,藏族文学以口头传承为主要形式,这使得藏族文学具有深厚的民间色彩。

这些口头传承的文学作品包括藏族史诗、歌谣、故事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和思想。

其次,藏族文学在形式上多样化且内容丰富。

藏族史诗是藏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英勇和智慧的英雄人物的讴歌,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此外,藏族文学还包括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幽默的笑话、神话传说等,为藏族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

二、西藏古老的文学经典1.《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史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雪域之诗”。

该史诗以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为主线,通过对格萨尔王在充满艰险和挑战的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讴歌了藏族人民的伟大品质。

2.《扎什伦布寺上师自东来记》《扎什伦布寺上师自东来记》是西藏最早的散文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西藏散文的源头。

该作品以怀念上师吉祥堪布的方式,深情描绘了西藏的自然风景和人民的淳朴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3.《创棒原始神话》《创棒原始神话》是西藏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也是形成自然界现象的原因的解释之一。

神话中的主人公创棒被认为是西藏古代居民对自然世界的崇拜和敬畏的象征,通过描述创棒的诞生与挑战,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三、通过阅读古老的文学经典的意义1.传承文化通过阅读西藏古老的文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藏族传统文化。

古老的文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通过与之亲近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

2.了解历史西藏古老的文学经典是藏族人民的历史见证。

藏民族文字的起源及传承

藏民族文字的起源及传承

藏民族文字的起源及传承第一篇:藏民族文字的起源及传承藏民族文字的起源及传承摘要:藏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其拥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很多丰富的内涵。

在对藏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藏族文字的起源与传承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尤其是藏族文字的起源。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通过对关于藏语起源的史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从整体上对藏族文化起源方面存在的吐弥造字与改字说两种观点进行研究,并且以吐弥造字说为主体,在藏文蓝本方面存在的争议主要是藏文是仿造范文、笈多文以及古于阗文以及像雄文中哪一种文字创造的,在史书中的记载与现在的研究结果倾向有差异。

而且对藏族文字起源问题以及传承问题进行研究,对最终解决有待于更多古代藏文文献的出现以及研究有促进意义。

关键词:藏族文字;起源;传承一、前言1.1研究背景藏族文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对藏族文字的保存与继承藏民族的古代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发展,藏族的很多学者通过藏文学下了很多优秀的著作以及典籍,其中对藏族人民的经历以及漫长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记录,同时也对藏族的各兄弟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进行了记录。

而随着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以后,各部都分裂割据,并且互相混战,文物典籍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仅仅是除了敦煌遗存的藏文写卷以及部分的碑刻等以外,其他的都荡然无存了。

因此吐蕃王朝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史实都成为了千古之谜。

在藏学的研究之中,对藏族文字的起源研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有很多学者都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不过在研究以后所取得的成绩都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效果。

对藏族文字这种古老的文字的起源以及形成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

由于这众多的说法都不一致,也使藏族文字的起源以及传承更加的让人着迷。

1.2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藏族文字的起源以及传承会有一定系统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学者在以后对藏族文字的起源以及传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依据,对了解藏族文字的真实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析明代藏族史学著作《新红史》

简析明代藏族史学著作《新红史》

简析明代藏族史学著作《新红史》摘要:明代是藏族史学发展的高峰期,它承元代藏族史学发展之余,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并出现了一大批史学名著。

较著名的有《西藏王统纪》《新红史》《汉藏史集》等著作。

《新红史》在历史叙述的结构上体现了元明时期天下统一,蒙汉藏各民族结成统一的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的认识。

关键词:《新红史》;明代;藏族史学;史学著作《新红史》藏文原名为《王统幻化之钥——红色史册新书》,简称《新红史》。

《新红史》成书于明朝时期的1538年。

“作者是班钦·索南查巴,全名又称泽塘巴夏孜班钦索南查巴。

关于索南查巴生平,据《黄琉璃》及《隆多喇嘛全集》载,1478年生于泽塘。

父名囊巴朗巴。

其后随钦波索南扎西出家,遂名索南查巴。

其先后在桑浦尼玛塘及色拉杰求学,依喇嘛屯月贝甸巴学文殊菩萨之道,因而成为一位大学者。

后于泽塘又成为广通经义的巡回辩经者。

嗣后,索南查巴便进一步求师深造,并不断取得佛学方面的成就。

他从约纳之喇嘛桑吉桑波受沙弥戒及具足戒。

继之复随上密院之多吉强曲甸洛垂巴习学密咒,并取得大格西学位。

后在上密院继续学经和讲述法,长达十四年之久。

在他三十六岁时,宣讲他自己的著作《吉祥集密生元二次第大蔬》。

1524年索南查巴担任哲蚌寺洛塞林之讲听法台。

次年又任甘丹寺夏孜扎仓法台。

五十二岁时(1529年)任第十五任甘丹寺犀巴(法台),五十八岁卸任,改任哲蚌寺法台。

此后又分别担任过色拉泰钦林寺、久穆隆、帕木寺、尼定、约纳及仁钦林等寺之主管。

因此当时宗教界称它‘善业功德甚高’。

他曾为三世达赖索南绛措受戒并赠献名号。

其七十四岁卸任于哲蚌寺上寝室。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索南查巴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其银质灵骨塔存于哲蚌寺”。

[1]班钦·索南查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上师精通佛教的显密二宗,尤其精通佛历年表。

其著述丰富,除了《新红史》外还有《新旧噶当教史》《佛历表明灯》《俱舍论释》《四续部释》等著作。

青藏文化·文学奇葩·《西藏王统记》

青藏文化·文学奇葩·《西藏王统记》

青藏文化·文学奇葩·《西藏王统记》青藏文化·文学奇葩·《西藏王统记》《西藏王统记》是藏族历史文学或历史散文的代表著作。

藏族的历史著作由于极富文学色彩,因此,一般归入文学范围加以介绍。

如《红史》《青史》《雅隆宗教源流》《布顿佛教源流》《汉地佛教发展史》《印度宗教源流》《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白史》等等皆是。

《西藏王统记》是一部文学色彩较浓的历史著作,作者是14世纪西藏萨迦的索南坚赞(1312—1375)。

《西藏王统记》又译为《西藏王统世系明鉴》。

原文共分十八章。

讲述了世界成因、印度古代诸王、释迦牟尼降生及宏扬佛法;塑造释迦牟尼佛三身像及其开光;汉蒙王统传承和佛教弘传;“六字真言”的功德;观音菩萨化度雪山,众生获得解脱;观音化现马王,利益众生;猕猴与岩魔女繁衍蕃地人类;吐蕃古代诸王;法王松赞干布出世;吐蕃大臣吞米·桑布扎由印度返蕃制定藏文;吐蕃十善正法;印度和尼泊尔迎请松赞干布的本尊像;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修建大、小昭寺和其他支寺;为大、小昭寺修成开光;埋藏经咒宝物,蕃民皈依佛法;松赞干布与赤尊、文成二妃逝世,化光融入本尊观音佛像胸中;后世吐蕃诸王及汉藏关系。

这些内容几乎包含了吐蕃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它叙述了从吐蕃以前的传说时期,一直到吐蕃王朝崩溃后一个很长时期的历史。

全书突出了“赞普三杰”(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热巴巾)的事迹。

如:对于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与唐朝的友好交往,与其他邻国的关系、制定法律,创制文字等,都以浓重的笔墨作了记叙。

关于赤松德赞和热巴巾,则记录了他们倡行佛教的许多功绩。

同时,书中关于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记载也显得比较突出,有关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传说和事迹都见于描写。

这部历史文学著作的史料价值极高,作者利用藏汉历史著述达十七种之多,广征博引,有较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在藏族同类作品中为重要之作。

试析《新红史》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

试析《新红史》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

试析《新红史》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顿拉《西藏研究》2009第2期作者班钦·索南扎巴(1478~1554年),第十五任甘丹赤巴。

1478年生于泽塘地方,父名囊巴朗巴。

1494年,当其16岁时出家为僧,师从钦波·索南扎巴,遂名索南扎巴。

后在桑普尼玛塘及色拉杰两地求学,依喇嘛屯月贝甸巴,学成文殊菩萨之道;为了进一步求得佛学知识,他在泽塘地方巡回辩经的同时,又从约纳地方之喇嘛桑杰桑波受沙弥戒及具足戒;继之进入拉萨哲蚌寺洛色林扎仓深造,学习密咒。

由于他勤修经典,孜孜探求佛家奥秘,很快便取得了格西学位。

1513年,他宣讲了自己的著作《吉祥集密生元二次第大疏》;1524年,担任哲蚌寺洛色林扎仓之讲听赤巴;翌年又担任甘丹寺夏孜扎仓赤巴,故被称为“夏孜·班钦索南扎巴”;1536年,被迎请为第十五任“甘丹赤巴”,从此声震全藏。

他后来寻访认定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亲自料理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幼年生活,为之担任师长和传授沙弥戒。

索南扎巴学识广博,宗教、历史、文学诸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精辟的研究。

其著作浩繁,除《班钦·索南扎巴全集》传世外,还有《新旧噶当教史》、《新红史》、《甘丹格言》、《佛历表明灯》、《俱舍论释》、《毗奈耶佛教史》、《四续部释》、《四续部论述》、《集密生次第贤者悦心》、《生满次第解脱道智者明灯密咒行别灵》、《那若六法》、《大手印六美饰》、《无量寿、白度母、作明佛母等修行仪轨》、《三要义》、《七十二天训》等,其中《甘丹格言》和《新红史》等著作至今仍有着很高的艺术、史料价值。

二、修书时代背景《新红史》成书于1538年,当时正处明朝中叶。

明朝中央为了巩固其政权,将主要武力用于北边防御,所以不能像元朝那样派兵进驻乌斯藏,对藏方针政策是“多封众建,尚用僧徒”。

[3]索南扎巴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帕竹地方政权统治乌斯藏并由其鼎盛转向衰落的时期,仁蚌家族以重臣外戚双重身份,干预王位继承人,摄理政务,宗教派别之争严重,而新建的格鲁派又遭到藏巴政权与红帽系噶玛派的压迫。

介绍 中国各民族 的书

介绍 中国各民族 的书

介绍中国各民族的书
以下是介绍中国各民族的书:
1、《中国民族风俗》讲述了风俗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2、《中国民族简史》是中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民族史著作,为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向。

3、《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包括上下两卷,上卷为通论,下卷为作家作品论,论中有史,史中有论,史论结合。

4、《文化认同论》深入研究了文化认同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理论,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的新内涵。

5、《大美中华——56个民族概览》全面介绍了我国56个民族的概况、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民居、民族礼仪、民族饮食等。

•。

明朝与吐蕃的交往中藏族历史文献

明朝与吐蕃的交往中藏族历史文献

明朝与吐蕃的交往中藏族历史文献藏学文献是记录西藏及藏族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

藏学历史文献作为藏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历史与藏学文献产生的历史是相一致的。

凡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等手段,记录和描绘藏族社会发展过程的一切载体均属藏学历史文献,藏学历史文献以藏文历史文献为主体,也包括以汉文和其他文字形成的藏学历史文献。

本文以藏学历史文献发展为脉络,对贯穿各个时期藏学历史文献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作一简述,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标志着西藏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藏文的创制,标志着藏族先民的历史文化用自己的文字开始正式记载下来,从此,揭开了藏学历史文献发展的序幕。

当吐蕃王朝正在崛起之时,汉族已经经过了近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献理论和实践。

随着文成公主入蕃。

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繁荣,汉文历史文献《史记》、《尚书》《战国策》等传入吐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吐蕃的上层统治者和知识分子,他们也开始将颁赏、封赠、会盟、祭祀等有关政务大事的活动,刻记在碑石或简牍上,以传示后人。

朝廷中有专门的记事官,记载朝廷大事及户藉,军队数目、地亩赋税等内容,并将这些记载个别历史内容的简牍加以汇编、加工整理,为吐蕃王朝后期藏学历史文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吐蕃时期的历史文献主要有金石文献、简牍文献和古藏文写本手卷文献。

金石文献包括刻石文献和金属铭刻文献。

刻石文献是人类文献的一种古老形态,以各种形式的碑刻为主,其中又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体。

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纪事为内容的碑刻。

从形制上分大致有碑刻、摩崖石刻、玛尼石刻以及建筑体壁刻几种。

碑刻文献主要有唐蕃会盟碑,达扎路恭纪功碑,桑耶寺兴佛证盟碑等八通摩崖石刻文献在吐蕃时期,主要有贡布第穆萨摩崖刻石,谐拉康摩崖刻石、德玛摩崖刻石另外还有洛扎摩崖刻石、仁达摩崖刻石。

简述西藏人文历史的书

简述西藏人文历史的书

简述西藏人文历史的书
《喇嘛王朝的覆灭》:西方藏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学术性强但不晦涩难懂。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没有政治意味,主要讲述民间的、世俗的文化。

《藏地密码》:以西藏和藏文化为背景的全球探险故事,涉及西藏千年秘史、藏传佛教历史遗案和世界著名文化遗迹。

《西藏民俗文化》:可以帮助你在短时间内了解西藏,避免在拜访时受到鄙视。

《发现西藏》:西方人眼中的西藏,记录了西方对这片神秘土地的探险和探秘历史。

《藏北秘境》:主要讲述了那曲地区的人文、风景、习俗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翔实且通俗易懂,并配有精美的图片。

西藏文物见证汉藏文化交流

西藏文物见证汉藏文化交流

第24卷第1期VoI.24 No.1 2009年3月J O U RN A L O F T I B E T U N I V E R S I T Y Mar.2009西藏文物见证汉藏文化交流冯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01)摘要:西藏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物之中,承栽着内容丰富的汉藏文化交流的信息,它们不仅仅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历代中央政府多层面地对西藏地方施政和主权管理的具体体现。

关注和研究这类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关键词:西藏文物;汉藏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K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5—5738(2009)01—095—07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藏族是具有悠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在长安大兴善寺设立译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场。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又在东京洛阳上中,藏族人民用聪明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发了青藏林园建立翻译馆,长安和洛阳遂成为隋朝的两大翻高原辽阔富饶的土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译中心。

唐代,佛经翻译规模更大。

常住中原兼通华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在西藏地区,具有浓郁蕃语种的蕃胡人担当“译语人”,唐律对译语人作虚民族风格和特色的藏族文化,特别是从公元7世纪伪传译者有明文的惩罚规定,译经制度已较完善。

创造藏文以来,由于有文字记载,无论在建筑、雕当时有许多精通梵文的翻译家,其中玄奘最为著塑、绘画、文学、戏剧、歌舞,还是在史学、宗教、工名。

他居西域17年,直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 艺、医药、天文、历算等方面,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

才返回长安。

据《唐高僧传》卷五记载:玄奘译经“意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物见证了西藏的发展,多层思独断,出语成章”。

玄奘精通汉梵语言文字,主持次、多方面见证了汉藏文化的交流,见证了历代中译出佛经和其他宗教著作7干部,1335卷,创造了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所行使的主权。

佛经翻译史上的奇迹。

此外,义净大师亦先后译出佛典56部,译经的结果使大乘显密经论中的不少一、西藏文献类文物与汉藏文化交流典籍在中国得以保存,而在印度本土则已失传,如《严华经》、《大集经》、《大智度论》等。

藏族文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

藏族文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

藏族文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将藏族文学作为全院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来开设,旨在突出西藏民族学院的藏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有助于我院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藏民族著名的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提高对藏族文学的鉴赏能力,继承和发扬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现代藏族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做出贡献。

本课程的教学以藏族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讲授,贯穿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

突出各类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代表作品及著名作家。

藏族文学发展概况(2学时)一、藏族文学的历史分期1、远古和吐蕃奴隶制时期的藏族文学(远古一一公元842年)2、封建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学(公元843——1264年)3、封建农奴制前期的藏族文学(公元1265——1644年)4、封建农奴制后期的藏族文学(公元1645——1949年)5、社会主义时期的藏族文学(1950年以后即藏族当代文学)二、藏族文学的特点1、藏族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2、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获得高度发展。

3、文史哲合璧,内涵丰富,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

4、与宗教关系密切,大多数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藏族神话(2学时)一、藏族神话的分类及内容1、大自然神话:反映天地山川、自然万物起源的神话。

主要介绍《斯巴宰牛歌》。

2、人类起源神话:反映人类起源及繁衍生息的神话。

主要介绍《物猴变人》。

3、生产斗争神话:反映原始农牧业生产、生活的神话。

主要介绍《青棵种子的来历》。

二、藏族神话的特点与认识价值1、表现了藏族先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2、曲折地反映了远古藏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3、充满了瑰丽的幻想和奇妙的想象。

4、体现了浓郁的高原色彩和民族特色。

藏族传说(2学时)一、藏族传说的分类及内容1、人物传说: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氏族或部落英雄、能工巧匠等)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或遭遇口传文学作品。

重点介绍《止贡赞布的传说》。

2、史事传说:以叙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的口传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明代藏族史学著作《新红史》
摘要:明代是藏族史学发展的高峰期,它承元代藏族史学发展之余,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并出现了一大批史学名著。

较著名的有《西藏王统纪》《新红史》《汉藏史集》等著作。

《新红史》在历史叙述的结构上体现了元明时期天下统一,蒙汉藏各民族结成统一的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的认识。

关键词:《新红史》;明代;藏族史学;史学著作
《新红史》藏文原名为《王统幻化之钥——红色史册新书》,简称《新红史》。

《新红史》成书于明朝时期的1538年。

“作者是班钦·索南查巴,全名又称泽塘巴夏孜班钦索南查巴。

关于索南查巴生平,据《黄琉璃》及《隆多喇嘛全集》载,1478年生于泽塘。

父名囊巴朗巴。

其后随钦波索南扎西出家,遂名索南查巴。

其先后在桑浦尼玛塘及色拉杰求学,依喇嘛屯月贝甸巴学文殊菩萨之道,因而成为一位大学者。

后于泽塘又成为广通经义的巡回辩经者。

嗣后,索南查巴便进一步求师深造,并不断取得佛学方面的成就。

他从约纳之喇嘛桑吉桑波受沙弥戒及具足戒。

继之复随上密院之多吉强曲甸洛垂巴习学密咒,并取得大格西学位。

后在上密院继续学经和讲述法,长达十四年之久。

在他三十六岁时,宣讲他自己的著作《吉祥集密生元二次第大蔬》。

1524年索南查巴担任哲蚌寺洛塞林之讲听法台。

次年又任甘丹寺夏孜扎仓法台。

五十二岁时(1529年)任第十五任甘丹寺犀巴(法台),五十八岁卸任,改任哲蚌寺法台。

此后又分别担任过色拉泰钦林寺、久穆隆、帕木寺、尼定、约纳及仁钦林等寺之主管。

因此当时宗教界称它‘善业功德甚高’。

他曾为三世达赖索南绛措受戒并赠献名号。

其七十四岁卸任于哲蚌寺上寝室。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索南查巴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其银质灵骨塔存于哲蚌寺”。

[1]
班钦·索南查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上师精通佛教的显密二宗,尤其精通佛历年表。

其著述丰富,除了《新红史》外还有《新旧噶当教史》《佛历表明灯》《俱舍论释》《四续部释》等著作。

索南查巴所处的时代正是帕木竹巴政权由盛转衰的时期,仁蚌家族以重臣外戚双重身份干预王位的继承,宗教派别之争也很严重。

而新产生的格鲁派又遭到藏巴政权与红帽系噶玛派的压迫。

这些都对索南扎巴极为不利。

但索南扎巴并没有因此放弃著述历史著作,而是顺应了当时藏族学者风行编纂和研究历史的浪潮,著述了《新红史》。

“当时文化事业几乎被寺院僧侣所独占,凡是较大规模的印刷机构都掌握在僧人手中,而索南扎巴作为寺院的上层高僧,在《新红史》的编纂和出版方面皆占据有利条件。

”[5]
《新红史》文字记叙虽然简略,但言简意赅。

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叙述印度、香巴拉、西藏、汉地和蒙古王统以及汉地蒙古佛教出现于西藏情况。

《新红史》与《红史》相比增加了香巴拉王统部分,对于元朝时期汉蒙在西藏的统治部分则将包括元朝确立的西藏十三万户在内的主要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和家族的历
史情况,其中关于约卡、查嘎、琼结、桑岱、贡噶希佐巴、恰巴、仁蚌巴、内邬巴、聂等地方豪族的记载在《红史》中少见,是为比较难得的综合记录。

元朝时期的十三万户在元明交替时代发生不少变化,如拉堆洛、拉堆绛万户的合并、帕竹的强盛、帕竹用兵雅桑、止贡、蔡巴、萨迦等,还有帕竹的衰落等《新红史》都作了交代。

《红史》比较重视教法史,与之相比,《新红史》虽然也记载宗教活动,但更侧重地方家族豪强和政治势力的历史,这是其具有特色的地方。

“对宗教源流的记载实属藏族史书之一大特征,所以很多时候史书即宗教源流。

宗教对西藏政治的完全渗透以及政教不分的特殊历史现象,使藏族史家无法摆脱宗教的烙印。

大部分史家本身出身于僧侣阶层,出于自身的身份,修史在很大程度上即为弘扬佛法,歌功颂德,所以古代藏族史书(尤其是后弘期史书)几乎都是侧重宗教活动的历史著作。

而《新红史》的作者‘一反常态’,以政治记载为主,宗教活动为辅,大开藏族史学之先河,为后来的藏族史家开创了极具魄力的修史精神。

”[5]因此《新红史》在形式与编排上都有所突破,取材也有了侧重点,这种写法有一定的创新。

除此之外,《新红史》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作者编定了《佛历年表》,《佛历年表》中一般大事均有清楚的年代和时间记载,这一特点体现了藏族史学开始重视年代的记载;二是在选择史料和著述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前人。

《新红史》在历史叙述的结构上体现了元明时期天下统一,蒙汉藏各民族结成统一的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的认识。

其前两部分主要叙述与西藏宗教有密切关系的印度王统和香巴拉王统。

第三部分记叙吐蕃王统,第四部分记叙汉地与蒙古王统,其中主要对汉地、西夏、蒙古王统进行简略记载。

第五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其标题为“关于汉蒙在西藏的统治情况”,这里面主要对元明时期的西藏政治史以及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进行记载。

这种篇章安排显示了历史的统一认识。

该书的史学思想可以总结为:“其一,以帝王纪和诸侯传构筑全书内容是《新红史》在体例及题材上的新尝试。

其二,本书叙事之详近略远、主次分明是作者在历史观、史料抉择和语言风格等思维层次上综合考虑的结果。

其三,年代学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的通史中已屡见不鲜,《青史》在这方面更是表率,《新红史》则是在帝王纪部分将年代学的方法与史事的叙述及考证相联系,并在《香巴拉王统》一章探讨了佛教年代学的发端。

其四,《汉藏史集》在编纂结构上虽与本书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叙述的重点在于传承,而本书在史事考证、评价及总结等层面用力甚勤,考证有独见,对教派持见也较公允,可以说作者已具备了历史反思的自觉意识,历史哲学的思索在作者的史学思想中占有主导位置。

”[3]作者有了这样的史学思想,就使《新红史》这部历史名著,不但创新史志,取材独特,而且开创了藏族史书纲要性通史的体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人类的史学发展史上,通史体例是史学趋于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通史著作最能反映其作者对于历史的认知能力和把握能力,同时通史体例还可以反映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整体历史观念、整体历史风格。

当然早在分裂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通史体例的著作,与分裂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通史在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术规范性。

班钦·索南扎巴不但是通达佛学的圣贤,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著名史学家,他的这部《新红史》为藏族史著增加了特色。

参考文献:
[1]黄顥译.新红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前言1.
[2]孙林.藏族史学发展史纲要[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3]王璞.藏族史学思想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4
[4]王尧,沈卫荣.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M].史学史研究,1988(2、3).
[5]顿拉.试析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地位[M].西藏研究,2008(2).
[6]王继光,才让.藏文史籍叙录之四[J].西藏研究,19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