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显像2012

合集下载

无创脑成像技术有哪些

无创脑成像技术有哪些

1.无创脑成像技术有哪些?答:无创脑成像技术有10种:(1)X射线断层成像(CAT)(2)近红外光学成像(DOI)(3)事件相关光学信号成像(EROS)(4)光声效应成像(5)磁共振成像(MRI)(6)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MRI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核磁共振现象:自旋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如氢原子核)在外界静磁场中发生磁化,环绕静磁场的纵轴拉莫进动,产生静磁矩,在一定频率(拉莫共振频率)的射频脉冲作用下,吸收能量发生能级的跃迁,而射频脉冲停止后,跃迁的原子核通过弛豫回复到原来的能级状态,同时释放出能够被记录到的能量信号。

选择不同的成像周期的重复时间参数和成像的回波时间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参数依赖的加权图象,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像。

fMRI成像的时间可以短至几十毫秒,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毫米,能同时提供大脑结构像和功能像获得1 / 5准确的空间定位,可以无创性地多次重复实验。

但fMRI测量的信号不是直接的神经活动信号,其测量的血氧变化信号一般滞后于神经活动(4~8秒)响应延迟,目前能够达到的时间分辨率最多只能在数百毫秒数量级。

(7)脑电图(EEG)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8)脑磁图(MEG)脑磁图是一种完全无侵袭,无损伤的脑功能检测技术,可广泛地用于大脑功能的开发研究和临床脑疾病诊断。

MEG的检测过程,是对脑内神经电流发出的极其微弱的生物磁场信号的直接测量,同时,测量系统本身不会释放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射线,能量或机器噪声。

在检测过程中,MEG探测仪不需要固定在患者头部,测量前对患者无须作特殊准备,所以准备时间短,检测过程安全、简便,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

(9)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系统是利用正电子同位素衰变产生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发生湮灭效应这一现象,通过向人体内注射带有正电子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采用符合探测的方法,探测湮灭效应所产生的γ光子,得到人体内同位素的分布信息,由计算机进行重建组合运算,从而得到2 / 5人体内标记化合物分布的三维断层图像。

SNM年度图像纪念WAGNER教授

SNM年度图像纪念WAGNER教授

1986
1986 SNM 的年度图像是维也纳的 Ivo Podreka等用Tc-99m-HMPAO 完成的多种病人的脑血流断层图像,证明了 Alzheimer’s disease, Huntington’s disease、 脑卒中等疾病的脑血流分布的异常。
1987
62岁女性乳癌病人术前的FDG-PET检查。横隔水平的断层面 图像可见右乳腺、右腋窝淋巴结以及肝脏顶部多个高代谢病 灶。病人的雌激素受体 197 fmol/mg.
1994
没有找到。
1995
ADAC的工程师将SPECT的准直器取下,用复合线路探测代替 高能光子的铅准直器获得了高质量FDG脑图像。仅仅用了3mCi FDG,而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小于5mm)。
1996
99mTc-标记多巴胺转运体的脑显像。 多巴胺类物质一直是核医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997
2012
核医学的开拓者Dr. Henry Wagner于2012-9-25 逝世于家中,享年85岁。 国内知名教授发吊唁信致哀。
仅以此图片集锦 纪念中国核医学界的老朋友和导师 Wagner教授
谢谢关注!先驱和导师 Henry N. Wagner, Jr., MD
海军总医院核医学科 朱家瑞 收集并整理
30年以来,SNM年会每次都会选出年度图像,并给予奖励。 这个Wagner倡导的奖项,实际上已经成为核医学发展方向的 预报和前瞻。成为核医学临床医生、基础研究工作者和药物及 设备厂家的指路明灯。这些突破性的发明和创造为今天核医学 发展打下基础,开辟了新路。 他不仅是这些突破性的发明和创造的见证者,也常常是直接参 与者。他对核医学的充分理解和广阔的视野,以及他的纵贯东 西、涉及多学科的国际关系, 造就了他成为每年SNM年会优 秀论文和杰出成果总结报告(Highlight)的不二人选。

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特点

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特点

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特点王兆平;徐俊健;孙一兵;曾飞雁;王文静;王前友;程义壮;刘学公;洪波;金晓毛;姚晓波;张然【摘要】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显像(SPECT)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对VCIND患者和对照组进行一般检查、神经功能评定和脑SPE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组双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rCBF明显降低(P<0.05);左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均较右侧rCBF明显降低(P<0.05).结论 SPECT脑灌注显像对早期发现VCIND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 rCBF )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 SPECT). Methods VCIND pati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 and brain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CBFs in the bilateral frontal lobe, the left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 and left thalamus in the VCIN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 05 ). The rCBFs of the left frontal lobe, the left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 and left thalamu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in the VCIND group(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brain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early detection of VCIND.【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7)001【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脑血流量;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作者】王兆平;徐俊健;孙一兵;曾飞雁;王文静;王前友;程义壮;刘学公;洪波;金晓毛;姚晓波;张然【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影像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影像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R445.6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临床痴呆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性痴呆(通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VD)3个亚型,在脑中风患者的发生率约为64%[1-2]。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的认知越来越深入。

脑成像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神经科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脑的结构、功能和活动。

本文将介绍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应用领域。

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物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进步,脑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70年代初期,神经科学研究者发现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概念,这项技术可以记录脑电活动的传输。

这颗种脑电图技术极大推动了神经科学田地的发展。

之后又出现了同位素扫描(PET)和取向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善,脑成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够对大脑进行更加准确的观察和研究。

二、主要脑成像技术类型1. 脑电图( EEG )脑电图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记录头皮表面产生的电位变化。

通常是通过放置一些电极,记录大脑表面电位的变化,来研究脑电活动。

2.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可以非常清晰的展示大脑活动的地点和程度。

它基于成像技术所使用的磁共振技术,可以监测到大脑血流量增加的区域并进行扫描和记录。

通过与基线血流量进行比对,可以查看大脑区域的功能特性。

3. 脑磁图成像(MEG)脑磁图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可以检测到脑部磁场的变化。

它通过检测头部周围的磁场活动,来确定大脑活动区域的位置和活动程度。

4.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可以提供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它利用位于医学成像设备内的磁场和无需使用X射线进行体内内部信息的成像。

三、应用领域脑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神经心理学、精神疾病、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

下面举几个例子:1. 认知神经科学通过使用fMRI和PET等技术,研究者可以观察到受试者的大脑响应和情绪反应,以及不同刺激对于大脑区域的影响。

这可以有助于了解认知神经和神经心理病理的机制。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脑神经活动来了解大脑功能的技术。

这种技术要求能够定位人脑中特定单元的活动状态,并把这种活动状态转换成可视化或可测量的形式。

它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心理、神经、物理等学科的研究,并为人们了解大脑功能和疾病提供了更直观的方式。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电生理技术电生理技术是根据神经元的电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记录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

通过电极或磁力计放置在头皮上,可以记录到头皮上的电位或磁场。

EEG技术是通过测量头部表面的电信号来反映脑部神经活动的电生理技术。

MEG技术是通过测量头表面磁场来反映脑部神经活动的电生理技术。

EEG技术和MEG技术都具有时间精度高的优点,能够捕捉到几毫秒以内的神经活动,但是定位精度比较低。

2. 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大脑局部的代谢和血流变化。

这种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光源和探头进行检测,可以得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光学成像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NIRS)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NIRS技术利用红外线探头测量头皮下的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的变化,反映出脑活动时的代谢和血流变化。

fMRI技术是一种测量脑部血流变化的方法,通过测量氧气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比例来反映神经元活动的状态,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3. 核素成像技术核素成像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标记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来检测脑部代谢、血供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技术被用于检测神经元活动。

SPECT技术是将一个放射性同位素注入身体内,并记录该物质在人体内分布的图像。

PET技术是通过输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进行成像,反映脑部神经元活动的变化。

这两种技术可以获得比其他技术更准确的脑部神经元代谢活动的信息。

总结一下,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这些技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成果提供好的工具和方法。

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论著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林辉(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5)【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关键词】SPECT;脑出血;局部血流【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01(2012)12-2167-03The clinical value of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in brain ischemic injury due to cerebral hemorrhag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LIN Hui.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ancheng,Yancheng,Jiangsu22400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in brain ischemic injury due to cerebral hemorrhag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ethods Eighty-two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and B,group A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groupB for nimodipine.The volume of primary ischemic focus,changes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around hematoma and other cerebral areas were observed by SPECT imaging,and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the change.Results The primary focal ischemic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after treatment in group A and B patients,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original tumor narrow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i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group A,the primary focal and hematogenously focal ischemic cerebral blood flo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technology of Brain SPECT can sensitively reflect the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reby,it is useful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edication as a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function.【Key words】SPECT;cerebral hemorrhage;regional blood flow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是最常见的病因[1]。

脑显像2012

脑显像2012
1、可以自由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 2、脑细胞的摄取量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 3、进入血脑屏障后不能反向出血脑屏障。 4、在脑细胞中的滞留时间较长,能满足断层显 在酶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 物质或分解成带电荷的产 像的时间要求。
物,不能反向扩散出脑细 胞
10
(一)显像剂的基本特征: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SPECT显像剂的分类:
rCBF显像对癫痫灶的检出率可达70% ~ 80%,借助诱 发试验可进一步提高癫痫灶的检出率。癫痫发作期病灶区 的血流增加,rCBF显像表现为病灶区放射性增浓;而发作 间期癫痫病灶的血流低于正常,rCBF显像病灶呈放射性减 低区。 (美解眠bemegride可诱发癫痫)
-----如何得到发作期血流灌注显像?
24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三)异常图像: 1、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增高或减低 2、交叉性脑失联络现象 3、白质区扩大及脑中间结构移位 4、假性结构紊乱 5、脑萎缩征 6、脑内结构不对称 7、介入前后放射性分布有显著差异性.
28


具体应用

缺血细胞活性检测 癫痫灶定位 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
8
§脑血流灌注显像

几乎没有能源储备,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
源,静息脑占全身耗氧量的20%,成人脑 血流量约平均750ml/min,约占心输出量的 13%,灰质血流量为白质血流量的3~4倍。 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动脉血压、神经体液因 素和脑血管的自身调节等多种因素影响。
9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显像剂及显像方法

16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正常图像
脑功能显像剂在正常脑内分布与脑局部
以横断层为例: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它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结构和功能。

通过使脑组织变得透明,这项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观察和分析大脑内部的细胞结构、连接方式和活动模式,从而揭示出更多关于大脑运作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流程及应用领域,希望能为读者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2. 正文:-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简介: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史。

-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步骤:详细阐述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步骤。

-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应用领域:探讨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3. 结论:- 总结:总结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 未来展望:展望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结束语: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强调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对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流程和应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技术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步骤。

通过对该技术在神经科学、医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探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全面认识,促进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对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正文2.1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简介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科学研究工具,通过对大脑组织进行透明化处理,使得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清晰可见。

这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探究脑部结构和功能。

影像医学课件:PETCT显像

影像医学课件:PETCT显像
PET/CT显像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核医学研究所九龙研究室
Coincidence detection
g1
g2
Coincidence event
detected in ring PET scanner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核医学研究所九龙研究室
头颈部肿瘤
• 常见肿瘤依次为喉癌32.1%,甲状腺19.6%,口腔16.1% ,鼻咽14.9%,副鼻窦16.6%,大涎腺4.2%,口咽3.3%, 眼1.52%,下咽1.5%。 •病理类型中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 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无痛性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部肿瘤 或其它原因不明肿瘤转移灶首先被发现的异常表现;肿瘤 可直接破坏颅底骨骼;血行转移以骨、肺、肝为常见。 • PET显像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鉴别复发及寻找原发灶 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灵敏度。
A 小细胞肺癌 右肺门肿块、 纵隔淋巴结、骨转移。
B 化疗后完全缓解
Well-circumscrib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2, N0, M0) in the middle lobe of the right lung of a 67-year-old male smoker deemed unfit for surgery because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Before RFA, the axial fused PET/CT image shows the right lung mass .After RFA, complete metabolic response of the right lung mass (arrow), which is suggestive of co女性,右上肺腺 癌,PET/CT进行分期。 PET/CT显示同侧纵隔 淋巴结转移。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梁丰;齐铁伟;李竹浩;王猛;王丽琴;李凡滢;杨毅兵;欧斯奇;黄正松【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VWI)评估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

方法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接受HR-VWI检查的颅内动脉瘤分为破裂组(n=12)和未破裂组(n=88),对比两组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宽度、高/颈比(aspect ratio,AR)、子囊和瘤壁强化等级。

以动脉瘤是否破裂为因变量,以上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未破裂动脉瘤中,对症状性亚组(n=8)和无症状亚组(n=80)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破裂组的动脉瘤大小(t=2.187,P=0.031)、AR(t=3.164,P=0.002)、子囊比例(P=0.012)和瘤壁强化分级(P<0.001)大于未破裂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瘤壁强化等级是破裂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

未破裂动脉瘤中,症状性亚组瘤壁强化分级(P<0.001)和AR(t=3.939,P<0.001)大于无症状亚组。

结论破裂动脉瘤中HR-VWI瘤壁强化分级高于未破裂动脉瘤,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存在瘤壁强化现象。

有必要获得瘤壁的组织学标本,与HR-VWI结果对照分析,进一步研究瘤壁强化的机制和意义。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e of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in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from patients who ha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received HR-VWI scan before surgical treatment 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eurysms were divided into ruptured group (n=12) and unruptured group (n=88). Aneurysm site, size, neck, aspect ratio(AR), daughter sac and aneurysmal wall enhancementscale were analyzed in both group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aneurysm rupture. Subgroup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study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unruptured aneurysms. Results Aneurysmsize(t=2.187,P=0.031),AR(t=3.164,P=0.002),incidence of daughtersac(P=0.012) and aneurysmal wall enhancement scale(P<0.001)were higher in ruptured aneurysm group.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neurysmal wall enhance⁃ment scale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ruptured aneurysms(P=0.002).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aneurysm wall enhancement scale(P<0.001) and AR(t=3.939,P<0.001) were higher in symptomatic unruptured aneurysms.&nbsp;Conclusion Aneurysm wall enhancement on HR-VWI is more frequently seen in ruptured aneurysms and symptomatic unruptured aneurysms. Histological study is need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aneurysm wall enhance⁃ment.【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6(042)003【总页数】5页(P175-179)【关键词】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颅内动脉瘤【作者】梁丰;齐铁伟;李竹浩;王猛;王丽琴;李凡滢;杨毅兵;欧斯奇;黄正松【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5【Abstract】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e of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in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from patients who ha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received HR-VWI scan before surgical treatment or conservativetreatment.Aneurysms were divided into ruptured group(n=12)and unruptured group(n=88).Aneurysm site,size,neck,aspect ratio (AR),daughter sac and aneurysmal wall enhancement scale were analyzed in both groups.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aneurysm rupture.Subgroup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study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unruptured aneurysms.Results Aneurysm size(t=2.187,P= 0.031),AR (t=3.164,P=0.002),incidence of daughter sac(P=0.012)and aneurysmal wall enhancement scale(P<0.001)were higher in ruptured aneurysm group.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neurysmal wall enhancement scale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ruptured aneurysms(P=0.002).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aneurysm wall enhancement scale(P<0.001)and AR(t=3.939,P<0.001)were higher in symptomatic unruptured aneurysms.Conclusion Aneurysm wallenhancement on HR-VWI is more frequently seen in ruptured aneurysms and symptomatic unruptured aneurysms.Histological study is need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aneurysm wall enhancement. 【Key words】High-reso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判断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Brain Imaging)是指通过成像技术来观察脑部活动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成像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诊断方法,脑功能成像技术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这项技术背后的原理却不仅仅只是医学专业的领域,它也涉及到信号处理、数学、物理、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起源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根据代谢的模式来进行脑部成像,又称为脑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医疗领域中应用也受到了限制。

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尝试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部进行成像,这种技术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加安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磁共振成像(MRI)。

但是MRI只能显示静态结构,无法显示脑部的活动变化。

为了解决MRI无法显示脑部的活动问题,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脑部的活动。

这种技术通过检测血液流量的变化反映脑部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MRI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神经代谢和神经血液耦合的原理。

当大脑的细胞活动增强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将更多的能量分配给它们的代谢。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代谢增加将导致血流的增加,血液中携带大量的血红蛋白(Hb)和氧合血红蛋白(oxy-Hb),oxy-Hb含有约三倍以上的氧气,当局部的神经代谢活动增加时,局部血红蛋白中2个以上的氧原子将脱落,同时oxy-Hb含量下降,由于Hb和oxy-Hb对磁场的磁化强度不同,因此血流的增加会导致血氧含量变化,这一变化可以通过fMRI技术得到测量。

三、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1. 神经科学研究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研究大脑的神经电活动、神经元的空间关系,并且可以观察人类在执行各种认知任务时的大脑活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功能显像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功能显像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功能显像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正在向我们展示出无限的可能性。

脑功能显像系统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活动来揭示大脑的功能和结构。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功能显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背景及目标现有的脑功能显像技术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电脑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等。

然而,传统的脑功能显像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昂贵的设备、受试者噪声过多、实验环境受限等问题。

因此,我们旨在设计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功能显像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该系统将提供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环境,并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和解读大脑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大脑功能。

2. 系统设计与实现2.1 虚拟现实环境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用户置身于一个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用户可以通过头部追踪设备与该环境进行交互。

为了将脑功能显像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我们需要设计适合的虚拟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虚拟场景,以确保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这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提供多样化的交互元素和引入适当的视听刺激来实现。

其次,在虚拟环境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些任务或活动,以激发用户的脑功能,并记录相应的脑活动数据。

这些任务可以包括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认知任务等,以便更好地研究大脑的功能和结构。

最后,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对虚拟环境进行验证和评估。

例如,使用用户调查或其他评估方法来获取用户对虚拟环境的感知和满意度,以及对脑功能显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2.2 脑功能数据获取与解读为了获取和解读大脑的功能活动,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脑功能显像技术。

根据任务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或其他适用的脑功能显像技术。

精神病学中的脑神经成像技术

精神病学中的脑神经成像技术

精神病学中的脑神经成像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日益受益于各种高精度技术的发展。

脑神经成像技术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一种研究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

本文将着重介绍其中和精神病学相关的应用。

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成像方法,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氧水平变化,实现对脑神经活动的精确定位。

使用fMRI可以监测特定的大脑区域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跃情况。

因此,该技术常常被用于研究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研究抑郁症患者时,fMRI可以揭示出抑郁症患者的脑部活动存在一定特点。

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执行情绪任务时,前额叶皮层(PFC)的神经活动会下降,延迟兴奋反应,而扣带回区(ACC)的神经活动则会上升。

因此,这些机能性改变被认为是与抑郁症的症状产生有关的。

二、脑电图技术脑电图(EEG)技术是无创性的脑神经成像技术,通过附加到头皮上的电极来记录脑部神经元的电活动。

该技术可以解析出不同频率的电子波形,而这些波形与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EEG技术可以被用于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相关症状。

例如,研究表明,患有特别类型的癫痫的患者具有特定的脑电波形,这些波形是由于脆弱的神经元导致的不同程度的不协调活动所形成的。

因此,利用EEG技术进行脑波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地识别出患有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例如癫痫、失禁症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等。

三、磁共振结构成像技术磁共振结构成像技术(MRI)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关人脑的各种结构信息,例如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大小、皮质厚度、脑白质连接性和其他微观结构。

使用MRI技术,研究人员通常将精准的3D图像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以寻找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结构差异。

例如,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时,MRI技术可以揭示出患者脑部结构的明显异常。

数项研究已经确定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各个区域发生变化,例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等,这些变化通常与患者的症状有关。

脑血流断层显像原理

脑血流断层显像原理

脑血流断层显像原理
脑血流断层显像(SPECT)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评估脑部血流和代谢。

它通过探测放射性示踪剂的分布来观察脑部血流情况,帮助诊断脑部疾病和异常。

SPECT 的工作原理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示踪剂注射: 患者会接受一种含有放射性示踪剂的注射剂量。

这些示踪剂通常是放射性同位素,如Technetium-99m (Tc-99m) 标记的药物。

示踪剂被设计成与大脑的代谢活动相关。

2. 示踪剂分布: 注射后,示踪剂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患者的脑部。

这些示踪剂会在脑组织中被吸收,并以代谢活动的程度在不同区域进行分布。

3. Gamma相机成像: 患者随后被置于一台称为Gamma相机 (伽马摄影机)的设备下。

该相机能够探测并记录示踪剂发出的伽马射线,通过成像来捕捉示踪剂在脑部的分布情况。

4. 数据分析和图像重建: Gamma相机收集到的数据会被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计算机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生成三维图像来显示脑部不同区域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布情况。

5. 结果解读: 医生或放射科医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像来评估脑部血流和代谢情况。

异常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可能提示脑部异常,如缺血性病变、肿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1/ 2
总体而言,脑血流断层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脑部血流和代谢的信息,有助于诊断和监测脑部疾病。

2/ 2。

脑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脑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脑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应用脑灌注成像(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用来评估脑血流量的技术。

它通过对脑部进行成像,可以提供有关脑血流量、脑血管血液供应区域和代谢变化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灌注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脑灌注成像的原理:脑灌注成像利用了多种成像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原理,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SPECT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来评估脑血流。

患者在注射示踪剂后,示踪剂会在血流中分布,并通过SPECT设备进行成像。

这些成像数据可以用来计算脑血流量和血液供应区域。

2.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PET使用正电子示踪剂来评估脑血流。

患者在注射示踪剂后,示踪剂会在脑组织中发生正电子湮灭,并通过PET设备进行成像。

这些成像数据可以用来计算脑血流量和代谢率。

3. 磁共振成像(MRI):动态磁共振灌注成像(DSC-MRI)和动态磁共振数据分析技术(DCE-MRI)是两种常用的脑灌注成像技术。

- DSC-MRI利用对比剂的动态信号变化来评估脑血流。

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的信号会与时间变化,并通过MRI设备进行成像。

这些成像数据可以用来计算脑血流量和时间-浓度曲线。

- DCE-MRI则是通过分析对比剂在血流中的动力学行为来评估脑血流。

通过连续进行多次扫描,可以获得关于对比剂的浓度-时间曲线,进而计算出脑血流量。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灌注成像利用对比剂在血流中的分布来评估脑血流。

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通过CT设备进行连续扫描,可以获得关于对比剂的浓度-时间曲线,进而计算出脑血流量。

脑灌注成像的应用:脑灌注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血流灌注评估:脑灌注成像可以评估脑部各个区域的血流情况,帮助医生评估脑梗塞、脑出血、脑损伤等疾病的程度和预后。

脑功能成像技术综述

脑功能成像技术综述

脑功能成像技术综述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观察并记录人类大脑活动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脑部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人类身体自我调节和情感体验中的作用。

这些成像技术都非常先进,利用了不同的原理来记录人类脑活动。

本文将综述几种最为流行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它们的原理、应用和限制。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最流行的一种。

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其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们脑区不同的磁场强度和方向来显示人们的脑图像。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它所生成的图像清晰,并能够提供有力的结构信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但是,MRI不能直接观察到大脑神经元的表现,并且不能直接显示活动状态,因此它不能直接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MRI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

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记录人们脑区的血液流动情况,推断出神经元的活动情况,从而生成图像。

当神经元受到激发时,血液量会增加,从而导致脑区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发生变化,fMRI能够检测到这些变化,这种技术可以用来记录大脑活动的各种指标,如脑区的血液流量、脑区的代谢水平等。

fMRI可以用于许多领域,如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药物研究等。

但是,fMRI的局限性在于其灵敏度较低,且不能像其他方法那样提供灵敏的时域分辨率。

电脑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另一种类型的脑成像技术。

它利用X射线来生成图像,其原理是将人体部位分层成较薄的切片,计算机将这些切片合成成三维影像。

CT技术可以检测到脑部肿瘤、出血、血凝块等。

CT在医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它不能检测脑区的代谢水平,因此无法判断神经元是否活动。

脑电图(EEG)EEG是一种用来测量脑电活动的技术。

它将电触头放在头皮表面,使用放大器把信号放大,从而得到不同的波形图。

该方法可以检测到脑区的电化学变化,用来记录脑电波的频率、幅度、时距等。

EEG通常被用于观察脑疾病的发展、诊断和治疗。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对脑部进行成像,来获取其功能活动的一种技术。

这个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研究神经科学和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测量脑血流量和血氧水平的变化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

这一过程是通过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如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来实现的。

其中MRI是一种通过使用外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

它利用氢原子等在强磁场中的自旋和放松行为来生成图像。

PET则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同位素标记物质,来追踪和测量体内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的技术。

而fMRI则是一种结合MRI和动态扫描的技术,通过观测动态图像来探测局部脑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并将它们与特定的功能任务进行关联。

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

在神经科学领域,这种技术可以用来探测人类和动物的脑部神经功能,在理解认知、感知和行为过程等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在医学领域,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用来帮助医生检测、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和疾病,如脑瘤、癫痫、帕金森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情感、行为和认知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精神障碍、倦怠、情境焦虑或压力等问题。

三、未来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虽然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发展,但是它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拓展的空间。

其中一个趋势是不断完善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诊断神经系统和疾病。

另一个趋势是将这种技术结合其他技术,如基因组学和药物研究等,来发现新的医学或心理学手段。

最后,人们可能还会开发出一种新的脑实时监测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在脑部功能变化发生的早期进行监测和干预。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大脑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

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的功能已经不再是相对封闭、神秘的领域。

近年来,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大脑的途径,推进了人类关于神经科学的研究。

本文将围绕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阐述。

一、脑成像技术的概念与分类脑成像技术(Brain Imaging),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科技的手段来了解和记录人类大脑活动的过程。

前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究脑神经活动,但是由于大脑无法直接观察,一时间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数据。

而脑成像技术则打破了这一难题。

脑成像技术分为结构成像技术与功能成像技术两大类。

结构成像技术是指通过X光、CT等物理手段,显示大脑结构,如脑岛、脑皮层、海马等。

功能成像技术则可以反映大脑的功能活动,如睡眠、认知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常用的功能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脑电图(EEG)、磁脑图(MEG)等。

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与重要突破脑成像技术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其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脑部组织切片研究阶段(1900年前后-1970年)早期的脑成像研究主要依靠手工切片、实验解剖等手段,研究者通过观察及辨别细微结构提取信息。

例如,克罗格曼将微米级别的切片与显微照片进行对比,研究大脑细胞、神经元等构造;贝尔曼则在研究大脑构造时,使用了三维旋转数码技术,为后来的成像技术提供了基础。

第二时期: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阶段(1970年-2000年)研究者开始尝试将大脑的多种功能进行成像分析,其中以PET 技术和MRI技术为主。

PET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发射的射线,记录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从而判断脑部区域功能;MRI技术则是通过磁共振作用成像,显示体内组织构造及功能。

第三时期: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研究阶段(1990年至今)fMRI技术被认为是当前世界范围较为通用的神经成像技术,它可以以高度的精确度显示大脑活动。

颅内血管壁成像的技术基础及临床应用

颅内血管壁成像的技术基础及临床应用

颅内血管壁成像的技术基础及临床应用刘松;夏爽【摘要】颅内血管壁成像(VWI)是一种能够显示血管腔内病变的新型MR成像技术,其在脑血管病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已有多种序列应用于VWI的采集.平扫及对比增强VWI影像能够准确地对颅内粥样斑块进行定位并评估其活动性,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性动脉炎的活动性,还可以诊断可逆性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Moyamoya病、动脉夹层及颅内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回顾整理2012年美国放射协会VWI学习组达成的VWI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对VWI的技术基础及临床应用做一介绍.%Intracranial vessel wall imaging (VWI) is a new MR technique which can detect the lesions on the vessel wall, and it is valuable in making diagnos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ow many sequences are available in VWI. According to the plain and enhanced VWI, it can determine the location and activity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ssess the activity of CNS vasculitis, and make diagnoses of 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 (RCVS), Moyamoya disease, arterial dissec-tion and aneurysm. VWI can provide valuable sig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W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s of intracranial VWI and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was form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 study group of VWI, and introduced the basic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VWI.【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40)005【总页数】7页(P570-576)【关键词】血管壁成像;空间分辨率;粥样硬化性斑块;中枢神经系统性动脉炎;Moyamoya病;磁共振成像【作者】刘松;夏爽【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43传统的颅内动脉检查技术(包括CTA、MRA和DSA)能反映血管腔内的病变,但不能显示血管壁是否存在病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酶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 物质或分解成带电荷的产
物,不能反向扩散出脑细

9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SPECT显像剂的分类:
1. 锝标记显像剂:99mTc-HMPAO (99mTc-六甲 基丙二胺肟) 和 99mTc-ECD(99mTc-双半胱 乙酯)740~1100 MBq(20~30 mCi),
2. 胺类显像剂 :123 I-IMP(异丙基安菲他明) 和123 I-HIPDM,111~222 MBq(3~6 mCi)
物质难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病
变,如肿瘤、炎症、外伤、缺血 等可引起局部或广泛的BBB损害,
神经系统显像: 使原来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 穿透而进入脑实质。
BBB(blood-brain barrier)
一、脑显像
1、脑普通显像(血脑屏障功能显像):
脑动态显像、脑静态显像
2、脑功能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脑代谢显像(PET脑 代谢显像)、脑受体显像
15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正常图像 以横断层为例:
脑功能显像剂在正常脑内分布与脑局部 血流量有关,大脑皮质、基底节神经核团、小 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放 射性浓集区,而白质和脑室部位血流量小,放 射性明显稀疏。脑左右两侧放射性分布基本 对称,均匀。
16
正常rCBF影像 横断层(下→上)
2
神经核医学(nuclear neurology) 是利用核素示踪技术对神经、精神疾患进行
诊治及进行脑科学基础研究的一门分支学 科
3
血脑屏障的基础为毛细血管内皮
脑屏障包括血脑屏障、血脑脊液
细胞,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
屏障、脑脊液脑屏障。
§分类 管外壁有特殊的基膜和附着与毛
细血管外的胶质细胞,使大分子
正常rCBF影像 矢状断层(左→右);
正常rCBF影像 冠状断层(前→后);
异常判断
正常情况下左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放射性比值差 异小于10%,大于10%视为异常。
断层影像上≥2个方向断面有一处或多处异常放射 性稀疏、缺损或浓聚灶,病变范围>2×2cm2,脑 室及白质区域扩大,尾状核间距增宽,两侧丘脑、 尾状核及小脑较明显不对称等均为异常。
具有脂溶性的、电中性的小分子(<500) 放射性示踪剂,它能自由通过完整无损的 血脑屏障,并大部分被脑细胞所摄取,且 在脑内的存留量与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 外计算机断层显像显示脑内各局部放射性 分布状态,从而获得脑血流灌注显像图。
7
§脑血流灌注显像
几乎没有能源储备,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 源,静息脑占全身耗氧量的20%,成人脑 血流量约平均750ml/min,约占心输出量的 13%,灰质血流量为白质血流量的3~4倍。
随后在脑内不断被洗出而不再反映脑血流灌注情 况。
11
133Xe为脂溶性惰性气体,进入血循环后能自由通过正常血脑 屏障,通过弥散方式被脑细胞摄取,继而迅速从脑组织清除, 其在脑组织的清除率与rCBF成正相关,测定各区域脑组织 133Xe的清除率,可以计算rCBF和CBF。
受检者仰卧,将头部置入多探头探测装置的头托内,吸入 133Xe含量为185 MBq/L的133Xe-O2混合气体1 min,接着吸 入空气15 min。启动多探头系统记录10~15 min,通过计算 机处理获得每个探头相应部位的rCBF和脑灰质血流分布图。 若行断层显像必须使用高速旋转和高灵敏度的SPECT系统在 短时间内完成。
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动脉血压、神经体液因 素和脑血管的自流灌注显像
二、显像剂及显像方法
(一)显像剂的基本特征:
1、可以自由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
2、脑细胞的摄取量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
3、进入血脑屏障后不能反向出血脑屏障。
4、在脑细胞中的滞留时间较长,能满足断层显
像的时间要求。
N3,.N,N弥’-T散rim性et显hyl像-N’剂-〔(2即-H惰ydr性ox气y-3体-M显eth像yl剂-5-)Iodo1b33eXnze
碘标记的2-羟基-3-甲基-5-碘苯甲醛的烷基胺衍生物
10
123I-IMP脑摄取率约8%,在脑内的放射性浓聚是逐 渐积累的过程,约注射30min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 此时局部放射性分布与血流量呈正比。
12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三)显像方法 1、显像前准备
注射显像剂前1h令患者空腹,口服过氯酸盐400mg,以封 闭甲状腺、脉络丛和鼻粘膜,减少99mTc的吸收和分泌。
视听封闭:令受检者闭目戴黑色眼罩,用耳塞塞住外耳 道,5分钟后由肘静脉注射显像剂。受检者仰卧于检查 床上,头部固定于头托中,调节头部位置使眼外眦和 外耳道的连线(OM)与地面垂直。将室内灯光调暗, 保持室内安静。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
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熟悉脑血流灌注显像正常及异常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常用的显像剂 PET脑代谢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图像及
临床应用 了解脑脊液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图像
及临床应用
1
§概述:
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传统的脑显像受到 了严峻的挑战,但新的核素显像技术及显像剂的 不断开发和成熟,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已 从CT和MRI的形态学定位上升到了功能变化的研究, 而神经系统的核素显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功 能判断,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并提供最佳 的治疗时机。因此,我们介绍神经系统的核素显 像。
4
§分类
二、脑脊液间隙显像 1、脑池显像 2、脑室显像 3、脊髓蛛网膜下腔显像
5
分类
神经系统显像
脑显像
脑普通显像 脑功能显像
脑脑 动静 态态 显显 像像
脑脑 血代 流谢 灌显 注像 显(
脑 受 体 显 像

PET

脑脊液间隙显像
脑池显像
脑室显像 脊髓蛛网膜 下腔显像
6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一、原理: 根据血脑屏障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
13
2 、数据采集及图像处理
探头尽量靠近头部 绕头部做360度旋转。20~ 30秒/帧,共采集60~64帧,采集完毕使用断层处理 软件进行图像重建,显示横断、冠状及矢状断层三 个方向图像,供临床诊断。
14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三、图像分析: (一) 图像分析要点:
1 图像质量 2 放射性分布状态 3 对称性表现 4 解剖标志和神经核团的显示 5 定位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