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几何变换综合

合集下载

2011年北京市数学中考考纲知识点整理

2011年北京市数学中考考纲知识点整理

1 数与代数:1.1 数与式:(1)有理数(2)无理数(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4)立方根(5)实数(6)数轴(7)相反数(8)绝对值(9)有理数的运算(10)运算律(11)近似数、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12)代数式(13)代数式的值(14)整式(15)整式的加减运算(16)整数指数幂(17)整式的乘法(18)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19)因式分解(20)分式的概念(21)分式的性质(22)分式的运算(23)二次根式及其性质(24)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1.2 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2)方程的解(3)一元一次方程(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二元一次方程(组)(6)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分式方程及其解法(8)一元二次方程(9)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0)不等式(组)(11)不等式的性质(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3 函数:(1)函数及其图象(2)一次函数(3)反比例函数(4)二次函数2 空间与图形:2.1 图形与证明:(1)命题(2)推理与证明2.2 图形与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2.3 图形的认识:(1)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2)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3)线段、射线和直线(4)角与角平行线(5)相交线与平行线(6)三角形(7)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8)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9)相似三角形(10)全等三角形(11)多边形(12)平行四边形(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4)梯形(15)锐角三角形(16)解直角三角形(17)圆的有关概念(18)圆的性质(19)圆周角(20)垂径定理(21)弧长(22)扇形(2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 图形与变换:(1)轴对称(2)平移(3)旋转(4)相似3 统计与概率:3.1 统计:(1)数据的收集(2)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数据的处理(4)统计图表(5)频数与频率3.2 概率:(1)事件(2)概率。

北京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分类讲解

北京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分类讲解

初三数学二模各区县试题归类评析之几何综合题分类讲解关于二模几何综合题的分类关于几何综合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关注背景图形和变换操作1.点的轴对称垂直平分线等线段或等腰△2.点或线段的旋转等腰△3.共顶点的相似△旋转全等或相似二、关注特殊条件例如:中点等腰△三线合一;RT△斜边中线;倍长中线;中位线三、关注问题1.角度的计算或两角的关系:三角形或四边形内角和或外角;八字模型,飞镖模型;辅助圆2.线段的关系:两条线段的关系;三条线段的关系3.线段的计算: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解斜△经典例题例1(17海淀期中).在Rt△ABC中,斜边AC的中点M关于BC的对称点为点O,将△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DCE,连接BD,BE,如图所示.(1)在①∠BOE,②∠ACD,③∠COE中,等于旋转角的是________(填出满足条件的角的序号);(2)若∠A=α,求∠BE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3)点N是BD的中点,连接MN,用等式表示线段MN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ED NM B C AO例2(18海淀二模). 如图,在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且CD CE = ,30DBC ∠<︒,点C 与点F 关于BD 对称,连接,AF FE ,FE交BD 于G .(1)连接,DE DF ,则,DE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若DBC α∠=,求FEC ∠的大小; (用α的式子表示) (2)用等式表示线段,BG GF 和F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例3((18朝阳二模)如图,在△ABC 中,AB=AC ,∠BAC=90°,M 是BC 的中点,延长AM 到点D ,AE= AD ,∠EAD=90°,CE 交AB 于点F ,CD=DF. (1)∠CAD=_________度; (2)求∠CDF 的度数;(3)用等式表示线段CD 和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例4(房山二模)已知AC =DC ,AC ⊥DC ,直线MN 经过点A ,作DB ⊥MN ,垂足为B ,连接CB . (1)直接写出∠D 与∠MAC 之间的数量关系;(2)① 如图1,猜想AB ,BD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 如图2,直接写出AB ,BD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3)在MN 绕点A 旋转的过程中,当∠BCD =30°,BD= 2 时,直接写出BC 的值.GFEDCBA图1 C ADBN图2CADB N例5(丰台二模) 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将线段A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F ,连接EF ,交对角线BD 于点G ,连接AG . (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2)判定AG 与E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3)当AB =3,BE =2时,求线段BG 的长.例6(东城二模)如图所示,点P 位于等边ABC △的内部,且∠ACP =∠CBP . (1) ∠BPC 的度数为________°;(2) 延长BP 至点D ,使得PD =PC ,连接AD ,CD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证明:AD +CD =BD ;(3) 在(2)的条件下,若BD 的长为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例7(平谷二模)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作∠CBD 的角平分线BE ,分别交CD ,OC 于点E ,F . (1)依据题意,补全图形(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CE=CF ; (3)求证:DE =2OF .A B CE D O。

2011北京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几何变换综合

2011北京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几何变换综合

几何变换综合例1. C 是线段AE 上的点,以AC 、CE 为边在线段AE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 、△CDE ,设AD 的中点是M ,BE 的中点是N ,连接MN 、MC 、NC ,证明:△CMN 是等边三角形.例2. 梯形ABCD 中,//AB CD ,已知3AB CD +=,AC =BD 求梯形的面积.例3. 已知:M 是矩形ABCD 内一点,求证:存在四边形,它的四条边分别等于MA 、MB 、MC 、MD ,对角线分别等于AB 和BC ,且两对角线相互垂直.ABCDMBADCACEDBMN例4.在河的两岸各有一个村庄A和B,现在要在河上垂直于河岸造桥MN,问,造在何处,才能使A经过桥到B的路程最短.例5.如图,20POQ∠=︒,A为OQ上的一点,B为OP上的一点,且1OA=,2OB=,在OP上取点C,在OQ上取点D,设l AC CD DB=++,求l 的最小值.例6.P为正△ABC内一点,113APB∠=︒,123APC∠=︒,求证:以AP,BP,CP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并确定所构成的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POQBACDB 河流AB CP例7. 如图:△ABC 中,BC a =,CA b =,△ABD 是等边三角形.问:当ACB∠为何值时,C 、D 两点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例8. 如图,在△ABC 中,90A ∠=︒,D 是BC 中点,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求证:△DEF 的周长大于BC .例9. 六边形ABCDEF 中,//AB DE ,//BC EF ,//CD AF ,其各对边之差相等,即0BC EF ED AB AF CD -=-=->,求证:六边形ABCDEF 的各角相等.ABCD F EA BCDEFCADB例10. (2008北京)已知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的边长为8,D 为AB 边上的点,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DE ⊥BC 于点E ,过点G 作GF ⊥BC 于点F ,把三角形纸片ABC 分别沿DG 、DE 、GF 按图①所示方式折叠,点A 、B 、C 分别落在点A '、B '、C '处.若点A '、B '、C '在矩形DEFG 内或其边上,且互不重合,此时我们称△A 'B 'C '(即图①中阴影部分)为“重叠三角形”.(1)若把三角形纸片ABC 放在等边三角形网格图中(图中每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A 、B 、C 、D 恰好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如图②所示,请直接写出此时重叠三角形A B C '''的面积;(2)实验探究:设AD 的长为m ,若重叠三角形A B C '''存在,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重叠三角形A B C '''的面积,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例11. (2010北京)阅读下列材料: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矩形ABCD 中,8AD cm =,6AB cm =.现有一动点P 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A 点出发,沿着AB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P 点碰到BC 边,沿着BC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P 点碰到CD 边,再沿着与CD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问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线的总长是多少.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2,将矩形ABCD 沿直线CD 折迭,得到矩形11A B CD ,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232P P P E =,11P A PE =.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1)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__________次;P 点从A 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__________cm ;(2)近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 中AD 、AB 的长,且满足AD AB >,动点P 从A 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 相邻的两边上.若P 点第一次与B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AB AD 的值为__________.图11 P 2A 11B 1图2练习1.如图,△ABC 中,CD 和BE 是中线,且BE CD =,求证:AB AC =. 2.P 为正△ABC 内一点4PA =,3PC =,5PB =.求APC ∠. 3.M 是△ABC 中BC 的中点,D 是AB 上的点,E 是AC 上的点,如果DM M E ⊥,求证:BD CE DE +>. 4.如图,已知30AOB ∠=︒,角的内部有一点P ,3OP =,试在OA 、OB 上各找到一点M 、N ,使得△PMN 的周长尽可能小,那么最小值是多少?ABCMEDABCDE A BCP5.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1PA=,PB=3PD=,求APB∠.6.在△ABC中,90BAC∠=︒,AD⊥BC于D,∠ABC的平分线交AD于E,EF∥BC交AC于F,求证:AE CF=.AB CDPC。

2011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1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1年北京中考暂时告一段落。

网校老师对今年的北京中考试题与初三强化提高班的课程、模拟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对比。

对比发现:网校课程及讲义与今年中考的考查知识点完全契合,95%左右的题目与课程讲义中给出的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完全相同,约有65%的题目与讲义中老师给出的题目只差一些具体数字(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这其中,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常见辅助线的构造问题、平移旋转问题、中心对称与轴对称问题、二次函数图像与解析式、函数(二次函数)与圆综合题等都结合近年的中考真题做了专题讲解与复习。

可以这样说,学过这个班级的同学,对考题中90%的题目不陌生,甚至个别题目老师还"讲过"。

下面是网校老师对2011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的分析及原题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题型、题量及分值比例分布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如:数与代数、函数、三角形、圆、统计与概率等等。

真题与考试说明相比,题量上有所减少。

共25道题目,共72分。

难度比约为:5:3:2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4道16分8道32分13道72分二、总体特点1、重视基础,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

绝大多说题目都非常注重对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等的考查,很多题目源于书本或者以书本为基础;此类题目分值约占总分的75%2、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真题中出现了人口普查、温度统计、京通公交快速通道、汽车保有量与尾气排放等问题。

3、出现新题型。

第12题是新出现的一个找规律的题目,难度不是很大;4、压轴题相对较难,与2010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

但对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分类讨论思想等的能力要求较高。

里面出现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半圆应该不包括直径。

三、真题详解及讲义相似度对比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下面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的绝对值是()A、﹣B、C、﹣D、【考点】绝对值。

【难度】容易【解析】解: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在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是,所以﹣的绝对值是.故本题答案选D.【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的基本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本题在北京近年中考一般会考相反数或者绝对值。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二次函数图像的几何变换》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二次函数图像的几何变换》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二次函数图像的几何变换》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若二次函数y=mx2-(m2-3m)x+1-m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m的值为()A.0B.3C.1D.0或32.抛物线y=(x+2)2+1可由抛物线y=x2平移得到,下列平移正确的是()A.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B.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D.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3.将抛物线y=﹣2(x+1)2﹣3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是()A.y=﹣2(x﹣5)2+8B.y=﹣2(x﹣3)2+8C.y=﹣2(x﹣5)2+2D.y=﹣2(x﹣3)2+24.抛物线y=(x+2)2﹣3可以由抛物线y=x2平移得到,则下列平移过程正确的是()A.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B.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5.如图,一条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其顶点P在线段MN上移动.若点M、N的坐标分别为(﹣1,﹣2)、(1,﹣2)点B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3,则点A的横坐标的最小值为()A.-3B.-1C.1D.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A.y=x2﹣2B.y=x2+2C.y=(x﹣2)2D.y=(x+2)27.函数y=2x2+4x+1①;y=2x2-4x+1②的图象的位置关系是()A.②在①的上方B.②在①的下方C.②在①的左方D.②在①的右方8.将抛物线y=x2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A.y=(x−1)2+2B.y=(x+1)2−2C.y=(x+1)2+2D.y=(x+2)2+1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2x2+1不动,而把x轴、y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y=2(x-2)2+ 3B.y=2(x-2)2-1C.y=2(x + 2)2-1D.y=2(x + 2)2 + 310.把抛物线y=(x﹣1)2+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是()A.y=x2B.y=(x﹣2)2C.y=(x﹣2)2+4D.y=x2+411.把抛物线y=x2+1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表达式为()A.y=(x﹣3)2+2 B.y=(x﹣3)2﹣1C.y=(x+3)2﹣1 D.y=(x﹣3)2﹣212.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x的方程ax2+bx+c-3=0 的根情况是()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一个实数根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二、填空题13.已知将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2﹣4x﹣5,则b=,c=.14.抛物线y=x2﹣6x+5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15.把抛物线y=12x2−1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6.将二次函数y=﹣(x﹣1)2的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表达式为.17.一抛物线和另一抛物线y=﹣2x2的形状和开口方向完全相同,且顶点坐标是(﹣2,1),则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x2﹣x﹣12向上(下)或左(右)平移m个单位,使平移后的抛物线恰巧经过原点,则|m|的最小值为.三、综合题19.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y=12x2,y=12x2-1的图象.(1)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2)抛物线y=12x2-1与抛物线y=12x2有什么关系?20.如图,二次函数y=(x−1)(x−a)(a为常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1)求a的值.(2)向下平移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使其经过原点,求平移后图象所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1.已知二次函数y=x2﹣2mx+m2+3(m是常数).(1)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2)把该函数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22.如图①,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两点A,B(4,0)(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4),拋物线的对称轴l与x轴交于点N,长为2的线段PQ(点P位于点Q的上方)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对称轴上运动.(1)求抛物线的关系式;(2)在线段PQ运动过程中当PC+PA的值最小时,求此时点P的坐标;(3)如图②过点P作PM⊥y轴于点M,当△CPM和△QBN相似时,求点Q的坐标.23.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点(﹣2,1),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1(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和顶点坐标.(2)如图,已知点A(P,t)(P>0)在(1)中的抛物线上,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l,点A在抛物线l上的对应点为点B(t,t),若抛物线l恰好经过点C(2,0),求P,t 的值.24.如图,抛物线y=x2﹣3x+k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4).(1)k=;(2)点A的坐标为,B的坐标为;(3)设抛物线y=x2﹣3x+k的顶点为M,求四边形ABMC的面积.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B5.【答案】A6.【答案】B7.【答案】D8.【答案】C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0;-614.【答案】y=(x﹣4)2﹣315.【答案】y=12(x−1)2−316.【答案】y=﹣(x+1)2 17.【答案】y=﹣2(x+2)2+1 18.【答案】319.【答案】(1)解:如图所示:抛物线y=12x2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0,0);抛物线y=12x2-1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0,-1)(2)解:抛物线y=12x2-1可由抛物线y=12x2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20.【答案】(1)解:y=(x−1)(x−a)=x2−(1+a)x+a. ∵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a+12=2∴a =3 .(2)解:∵a =3∴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x 2−4x +3 ∴抛物线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经过原点∴平移后图象所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x 2−4x .21.【答案】(1)证明:∵△=(﹣2m )2﹣4×1×(m 2+3)=4m 2﹣4m 2﹣12=﹣12<0∴方程x 2﹣2mx+m 2+3=0没有实数解即不论m 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公共点 (2)解:y=x 2﹣2mx+m 2+3=(x ﹣m )2+3把函数y=(x ﹣m )2+3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y=(x ﹣m )2的图象,它的顶点坐标是(m ,0)因此,这个函数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把函数y=x 2﹣2mx+m 2+3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函数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22.【答案】(1)解:∵y =−x 2+bx +c 过B(4,0),C(0,4)∴0=−16+4b +c ∴b =3 c =4∴抛物线的关系式为y =−x 2+3x +4;(2)解:∵A 点关于对称轴l 的对称点是B ,连接CB 交对称轴l 于点P ,连接PB 由对称性可知 PA =PB ∴PC +PA =PC +PB ≥CB当C 、P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PC +PA 有最小值 ∵B(4,0) C(0,4)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4k +b =0b =4 解得{k =−1b =4 ∴y =−x +4∵由在y =−x 2+3x +4得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 =−3−2=32 ∴y =−32+4=52∴P(32,52);(3)解:如图:由在y =−x 2+3x +4得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 =−3−2=32 设Q(32,t)(t >0),则P(32,t +2) M(0,t +2) N(32,0)∵B(4,0) C(0,4);∴BN =52QN =t PM =32 CM =|t −2|∵∠CMP =∠QNB =90°∴△CPM 和△QBN 相似,只需CM QN =PM BN 或CM BN =PMQN ①当CM QN =PM BN 时,|t−2|t =3252 解得t =54或t =5 ∴Q(32,54)或(32,5);②当CM BN =PM QN 时,|t−2|52=32t 解得t =2+√192或t =2−√192(舍去) ∴Q(32,2+√192)综上所述,Q 的坐标是(32,54)或(32,5)或(32,2+√192).23.【答案】(1)解:y =x 2+bx +c 经过点(﹣2,1)对称轴为直线x =﹣1,即 −b2a=−1 ∴b =2∴y =x 2+2x +c将点(﹣2,1)代入得: 1=4−4+c 解得: c =1 ∴y =x 2+2x +1∵y =x 2+2x +1=(x +1)2∴y ≥0 恒成立,当 x =−1 时取得最小值, y =0 ∴顶点坐标为: (−1,0) ;(2)解:∵y 向右平移若干单位与l 重合,且l 过点(2,0) ∴平移距离为 2−(−1)=3 ,且A (P ,t )平移到B (t ,t )∴t =p +3 ,即 p =t −3∴A ( t −3 ,t )代入 y =(x +1)2 得: t =(t −3+1)2 ,即 t 2−5t +4=0 解得: t 1=1 t 2=4∴p =t −3=1−3=−2 或 p =t −3=4−3=1 ∵P >0∴p =−2 (舍去) ∴p =1,t =4 .24.【答案】(1)k=﹣4(2)(﹣1,0);(4,0)(3)解:∵y=x 2﹣3x ﹣4= (x −32)2−254∴M(32,−254)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N ,如图所示:则四边形ABMC 的面积=S △ACN +S △NCM +S △NMB = 12×AN ×OC +12×NM ×ON +12×NB ×NM = 12×52×4+12×254×32+12×52×254 = 352∴四边形ABMC 的面积是 352.。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综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综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综合1.如图,已知点A(﹣1,0)和点B(1,2),在y轴上确定点P,使得△ABP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A.5个B.4个C.3个D.2个2.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2x﹣4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是()A.(﹣,﹣)B.(,)C.(﹣,)D.(,﹣)3.如图,点B,C分别在直线y=2x和直线y=kx上,A,D是x轴上两点,若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且AB:AD=1:2,则k的值是()A.B.C.D.4.如图,直线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BAO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AM的解析式是()A.B.C.D.5.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则过B、C两点直线的解析式为()A.y=x+3B.y=x+3C.y=x+3D.y=x+36.已知,如图点A(1,1),B(2,﹣3),点P为x轴上一点,当|P A﹣PB|最大时,点P的坐标为()A.B.C.D.(1,0)7.如图,若直线P A的解析式为y=x+b,且点P(4,2),P A=PB,则点B的坐标是()A.(5,0)B.(6,0)C.(7,0)D.(8,0)8.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坐标为(0,8),点B坐标为(4,0),点E是直线y=x+4上的一个动点,若∠EAB=∠ABO,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__.9.如图,直线y=﹣x+3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线段OA上的点Q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作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CQ.(1)求出点C的坐标__________;(2)若△OQ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t的值为__________;(3)若CQ平分△OAC的面积,求直线CQ对应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为坐标原点,AB和AD分别在x轴、y轴上,点E 是BC边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y=kx交线段DC于点F,连接EF,若AF平分∠DFE,则k的值为__________.11.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12,5),直线恰好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那么b=__________.12.若四条直线x=1,y=﹣1,y=3,y=kx﹣3所围成的凸四边形的面积等于12,则k的值为__________.13.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x+1和x轴上,已知点B1(1,1),B2(3,2),则B5的坐标是__________.14.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15.如果直线y=﹣2x+k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9,则k的值为__________.16.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0,2),(3,4),点P为x轴上的一点,若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17.一次函数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缺失了右上格的九宫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 的坐标为(2,3).要过点A画一条直线AB,将此封闭图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AB解析式是__________.1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3,4),直线CD分别交OB、AB于点D、E,若BD=BE,则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AOB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x轴负半轴上,记作点C,折痕与y轴交点交于点D,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函数y=x+b的图象交于点C(﹣2,m).(1)求m和b的值;(2)函数y=x+b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D,点E从点D出发沿D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到点A(到A停止运动).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ACE的面积为12时,求t的值;②在点E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AC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y=﹣x+4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OC ⊥AB于点C,点P从B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BA运动,点Q从O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OC向终点C运动,当Q点到达点C时,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OP,连接AQ并延长交OP于点H,设运动时间为t秒.(1)BP=__________,OQ=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求证:AH⊥OP.(3)当△A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3.如图,长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长方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 轴上,点C在y轴上,OA=10,OC=6.在AB上取一点M,使得△CBM沿CM翻折后,点B落在x轴上,记作B'点.(1)B'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2)求折痕CM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在x轴上是否能找到一点P,使△B'CP的面积为12?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已知直线l1经过点B(0,3)、点C(2,﹣3),交x轴于点D,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点C、P作直线l2.(1)求直线l1的表达式;(2)已知点A(7,0),当S△DPC=S△ACD时,求点P的坐标;(3)设点P的横坐标为m,点M(x1,y1),N(x2,y2)是直线l2上任意两个点,若x1>x2时,有y1<y2,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5.已知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是x轴上一定点,其坐标为C(1,0),一个动点P从原点出发沿O﹣B﹣A﹣C﹣O方向移动,连接PC.(1)当线段PC与线段AB平行时,求点P的坐标,并求此时△POC的面积与△AOB的面积的比值.(2)当△AOB被线段PC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时,求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若△AOB被线段PC分成的两部分面积比为1:5时,求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6.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n过点A(0,﹣2),且与直线l交于点B(3,2),直线l与y轴交于点C.(1)求直线n的函数表达式;(2)若△ABC的面积为9,求点C的坐标;(3)若△ABC是等腰三角形,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C(0,6)的直线AC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1)求直线AC的表达式;(2)求△OAC的面积;(3)动点M在线段OA和射线AC上运动,是否存在点M,使△OMC的面积是△OAC 的面积的?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y=x+1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y=3x ﹣3与x轴交于点B,与l1相交于点C.(1)请直接写出点A、点B、点C的坐标: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2)如图2,动直线x=t分别与直线l1,l2交于P,Q两点.①若PQ=2,求t的值.②若存在S△AQC=2S△ABC,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①以A为直角顶点,可过A作直线垂直于AB,与y轴交于一点,这一点符合点P 的要求;②以B为直角顶点,可过B作直线垂直于AB,与y轴交于一点,这一点也符合P点的要求;③以P为直角顶点,与y轴共有2个交点.所以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4个.故选:B.2.解:过A作AB⊥直线y=2x﹣4,垂足为B,过B作BD⊥x轴,令y=0,得到x=2,即C(2,0),设B(a,2a﹣4)(a>0),即BD=|2a﹣4|,|OD|=a,∵∠ABD+∠BAD=90°,∠ABD+∠DBC=90°,∴∠BAD=∠DBC,∵∠BDC=∠ADB=90°,∴a=或a=2(不合题意,舍去),则B(,﹣).故选:D.3.解:设长方形的AB边的长为a,则BC边的长度为2a,B点的纵坐标是a,把点B的纵坐标代入直线y=2x的解析式得:x=,则点B的坐标为(,a),点C的坐标为(+2a,a),把点C的坐标代入y=kx中得,a=k(+2a),解得:k=.故选:B.4.解:对于直线y=﹣x+8,令x=0,求出y=8;令y=0求出x=6,∴A(6,0),B(0,8),即OA=6,OB=8,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在x轴上取一点B′,使AB=AB′,连接MB′,∵AM为∠BAO的平分线,∴∠BAM=∠B′AM,∵在△ABM和△AB′M中,,∴△ABM≌△AB′M(SAS),∴BM=B′M,设BM=B′M=x,则OM=OB﹣BM=8﹣x,在Rt△B′OM中,B′O=AB′﹣OA=10﹣6=4,根据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5,∴OM=3,即M(0,3),设直线AM解析式为y=kx+b,将A与M坐标代入得:,解得:,则直线AM解析式为y=﹣x+3.故选:B.5.解:∵一次函数y=﹣x+3中,令x=0得:y=3;令y=0,解得x=4,∴B的坐标是(0,3),A的坐标是(4,0).如图,作CD⊥x轴于点D.∵∠BAC=90°,∴∠OAB+∠CAD=90°,又∵∠CAD+∠ACD=90°,∴∠ACD=∠BAO.在△ABO与△CAD中,,∴△ABO≌△CAD(AAS),∴OB=AD=3,OA=CD=4,OD=OA+AD=7.则C的坐标是(7,4).设直线BC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是y=x+3.故选:A.6.解:作A关于x轴对称点C,连接BC并延长交x轴于点P,∵A(1,1),∴C的坐标为(1,﹣1),连接BC,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1,当y=0时,x=,∴点P的坐标为:(,0),∵当B,C,P不共线时,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P A﹣PB|=|PC﹣PB|<BC,∴此时|P A﹣PB|=|PC﹣PB|=BC取得最大值.故选:A.7.解:过点P作PC⊥AB,∵解析式y=x+b过点P(4,2),∴2=×4+b,∴b=﹣,∴A(1,0),又∵P(4,2),∴AC=3,∵P A=PB,∴BC=3,∴点B的坐标是(7,0).故选:C.8.解:当点E在y轴右侧时,如图1,连接AE,∵∠EAB=∠ABO,∴AE∥OB,∵A(0,8),∴E点纵坐标为8,又E点在直线y=x+4上,把y=8代入可求得x=4,∴E点坐标为(4,8);当点E在y轴左侧时,过A、E作直线交x轴于点C,如图2,设E点坐标为(a,a+4),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b,把A、E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AE的解析式为y=x+8,令y=0可得x+8=0,解得x=,∴C点坐标为(,0),∴AC2=OC2+OA2,即AC2=()2+82,∵B(4,0),∴BC2=(4﹣)2=()2﹣+16,∵∠EAB=∠ABO,∴AC=BC,∴AC2=BC2,即()2+82=()2﹣+16,解得a=﹣12,则a+4=﹣8,∴E点坐标为(﹣12,﹣8).方法二:设C(m,0),∵∠ACB=∠CBA,∴AC=BC,∴(4﹣m)2=m2+82,解得m=﹣6,∴直线AE的解析式为y=x+8,由,解得.∴E(﹣12,﹣8).综上可知,E点坐标为(4,8)或(﹣12,﹣8).故答案为:(4,8)或(﹣12,﹣8).9.解:(1)∵由,得,∴C(2,2);(2)如图1,当∠CQO=90°,CQ=OQ,∵C(2,2),∴OQ=CQ=2,∴t=2,②如图2,当∠OCQ=90°,OC=CQ,过C作CM⊥OA于M,∵C(2,2),∴CM=OM=2,∴QM=OM=2,∴t=2+2=4,即t的值为2或4,故答案为:2或4;(3)令﹣x+3=0,得x=6,由题意:Q(3,0),设直线CQ的解析式是y=kx+b,把C(2,2),Q(3,0)代入得:,解得:k=﹣2,b=6,∴直线CQ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2x+6.故答案为:(1)(2,2);(3)y=﹣2x+6.10.解:①如图,作AG⊥EF交EF于点G,连接AE,∵AF平分∠DFE,∴DA=AG=2,在RT△ADF和RT△AGF中,,∴RT△ADF≌RT△AGF(HL),∴DF=FG,∵点E是BC边的中点,∴BE=CE=1,∴AE==,∴GE==1,∴在RT△FCE中,EF2=FC2+CE2,即(DF+1)2=(2﹣DF)2+1,解得DF=,∴点F(,2),把点F的坐标代入y=kx得:2=k,解得k=3;②当点F与点C重合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F平分∠DFE,∴F(2,2),把点F的坐标代入y=kx得:2=2k,解得k=1.故答案为:1或3.11.解:∵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直线经过矩形的中心,∵B点坐标为B(12,5),∴矩形中心的坐标为(6,),∴×6+b=,解得b=1.故答案为:1.12.解:在y=kx﹣3中,令y=﹣1,解得x=;令y=3,x=;当k<0时,四边形的面积是:[(1﹣)+(1﹣)]×4=12,解得k=﹣2;当k>0时,可得[(﹣1)+(﹣1)]×4=12,解得k=1.即k的值为﹣2或1;故答案为:﹣2或1.13.解:∵点B1的坐标为(1,1),点B2的坐标为(3,2),∴点B3的坐标为(7,4),∴Bn的横坐标是:2n﹣1,纵坐标是:2n﹣1.则B n的坐标是(2n﹣1,2n﹣1).∴B5的坐标是(25﹣1,24).即:B5的坐标是(31,16).故答案为:(31,16).14.解:先过点A作AB′⊥OB,垂足为点B′,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与点B重合时AB最短,∵点B在直线y=x上运动,∴△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B′作B′C⊥x轴,垂足为C,∴△B′C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的坐标为(﹣1,0),∴OC=CB′=OA=×1=,∴B′坐标为(﹣,﹣),即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故答案为:(﹣,﹣).15.解:当x=0时,y=k;当y=0时,x=.∴直线y=﹣2x+k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A(0,k),B(,0),∴S△AOB==9,∴k=±6.故填空答案:±6.16.解:如图,连接AB、AB′∵A(0,2),B(3,4)∴AB==∵点B与B′关于直线AP对称∴AB′=AB=,在Rt△AOB′中,B′O==3∴B′点坐标为(﹣3,0)或(3,0),∵A(0,2),点B(3,4)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x轴上,∴点B(3,4)关于直线y=2的对称点B′(3,0),∴B′点坐标为(3,0)不合题意舍去,设直线BB′方程为y=kx+b将B(3,4),B′(﹣3,0)代入得:,解得k=,b=2∴直线BB′的解析式为:y=x+2,∴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2,当y AP=0时,﹣x+2=0,解得:x=,∴点P的坐标为:();故答案为:().17.解:当x=0时,y=4,当y=0时,x=﹣3,即A(﹣3,0),B(0,4),OA=3,OB=4,由勾股定理得:AB=5,有三种情况:①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交x轴于两点,此时AC=AB=5,C的坐标是(2,0)和(﹣8,0);②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交x轴于一点(A除外),此时AB=BC,OA=OC=3,C的坐标是(3,0);③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C,设C的坐标是(a,0),A(﹣3,0),B(0,4),∵AC=BC,由勾股定理得:(a+3)2=a2+42,解得:a=,∴C的坐标是(,0),故答案为:(﹣8,0)(3,0)(2,0)(,0).18.解:设直线AB与x轴交于B(x,0),依题意,得×(x+2)×3=4,解得x=,∴B(,0),设直线AB:y=kx+b,则,解得,∴直线AB:y=x﹣.故答案为:y=x﹣.19.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B的坐标为(3,4),∴BC=OA=3,OC=AB=4,∴C(0,4),∵BD=BE,∴∠BDE=∠BED,∵∠OCE=∠BED,∠CDO=∠BDE,∴∠OCD=∠ODC,∴OD=OC=4,∵OB==5,∴BD=BE=1,∴E(3,3),∴直线CE的解析式:y=﹣,直线OB的解析式:y=x,解得,∴D(,),故答案为:(,).20.解:由折叠的性质得:△ADB≌△ADC,∴AB=AC,BD=CD,对于直线y=﹣x+3,令x=0,得到y=3;令y=0,得到x=4,∴OA=4,OB=3,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5,∴OC=AC﹣OA=AB﹣OA=5﹣4=1,即C(﹣1,0);在Rt△COD中,设CD=BD=x,则OD=3﹣x,根据勾股定理得:x2=(3﹣x)2+1,解得:x=,∴OD=,即D(0,).故答案为:(﹣1,0);(0,)21.解:(1)∵点C(﹣2,m)在直线y=﹣x+2上,∴m=﹣(﹣2)+2=2+2=4,∴点C(﹣2,4),∵函数y=x+b的图象过点C(﹣2,4),∴4=×(﹣2)+b,得b=,即m的值是4,b的值是;(2)①∵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A(2,0),点B(0,2),∵函数y=x+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D,∴点D的坐标为(﹣14,0),∴AD=16,由题意可得,DE=2t,则AE=16﹣2t,由,得,则点C的坐标为(﹣2,4),∵△ACE的面积为12,∴=12,解得,t=5.即当△ACE的面积为12时,t的值是5;②当t=4或t=6时,△AC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当∠ACE=90°时,AC⊥CE,∵点A(2,0),点B(0,2),点C(﹣2,4),点D(﹣14,0),∴OA=OB,AC=4,∴∠BAO=45°,∴∠CAE=45°,∴∠CEA=45°,∴CA=CE=4,∴AE=8,∵AE=16﹣2t,∴8=16﹣2t,解得,t=4;当∠CEA=90°时,∵AC=4,∠CAE=45°,∴AE=4,∵AE=16﹣2t,∴4=16﹣2t,解得,t=6;由上可得,当t=4或t=6时,△ACE是直角三角形.22.解:(1)BP=4t,OQ=3t.(2)∵OC⊥AB,∴∠CAO+∠COA=90°.又∵∠CAO+∠B=90°,∴∠COA=∠B.∵直线AB:y=﹣x+4,∴直线与x轴交点A(3,0),B(0,4).Rt△ABO中,OA=3,OB=4,AB=5.∴∠BOP=∠QAO.∴∠AHO=∠POA+∠QAO=∠POA+∠BOP=90°.∴AH⊥OP.(3)当△A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CAQ=45°,△QCA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Rt△ABO中,OA=3,OB=4,AB=5.∵.∴OC=.∴OQ=3t=.即t=.23.解:(1)∵长方形OABC,∴BC=OA,∵OA=10,∴BC=10,∵△CBM沿CM翻折,∴B′C=BC=10,在Rt△B′OC中,B′C=10,OC=6,∴B′O==8,∴B′(8,0),故答案为:(8,0);(2)设AM=x,则BM=AB﹣AM=6﹣x,∵OA=10,B′O=8,∴B′A=2,∵△CBM沿CM翻折,∴B′M=BM=6﹣x,在Rt△AB′M中,B′A2+AM2=B′M2,∴22+x2=(6﹣x)2,解得x=,∴M(10,),设CM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将C(0,6)、M(10,)代入得:,解得k=﹣,b=6,∴CM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6;(3)∵△B'CP的面积为12,∴B′P•OC=12,∴B′P×6=12,∴B′P=4,∵B′(8,0),∴P(12,0)或P(4,0).24.解:(1)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kx+b(k≠0),∵B(0,3)、点C(2,﹣3)在直线l1上,∴,解之得,,∴直线l1的表达式为y=﹣3x+3;(2)∵直线y=﹣3x+3交x轴于D,∴D(1,0),∵A(7,0),∴AD=6,过点C作CE⊥x轴于E,∵C(2,﹣3),∴CE=3,∴,∴,∴S△DPC=3,设点P(x,0),∴,∴x=3或x=﹣1,∴P的坐标(3,0)或(﹣1,0);(3)如图,过点C作CE⊥AO于E,∵x1>x2时,有y1<y2,∴直线l1的图象从左向右成下降趋势,∴m<2.25.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图形,如图所示,∵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A(2,0),B(0,2),∴OA=OB=2,∴∠OAB=∠OBA=45°,∴.(1)当线段PC与线段AB平行时,可画出图形,设PC所在直线为:y=﹣x+m,∵C(1,0),∴﹣1+m=0,解得,m=1,∴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1,∴P(0,1);此时,,∴.故答案为:P(0,1);△POC的面积与△AOB的面积的比值为.(2)由题意可知,点C是线段OA的中点,当△AOB被线段PC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时,点P与点B重合,此时P(0,2),设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2x+2.(3)根据题意,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此时,过点P作PD⊥x轴于点D,∴S△APC==,解得PD=,∴AD=PD=,∴OD=OA﹣AD=2﹣=,∴P(,),设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y=k1x+b1,∴,解得,,∴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y=2x﹣2;②当点P在线段OB上时,如图所示,此时,∴=,解得,OP=,∴P(0,),设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y=k2x+b2,∴,解得,,∴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y=﹣x+;综上可知,线段P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2x﹣2或y=﹣x+.26.解:(1)设直线n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n:y=kx+b过点A(0,﹣2)、点B(3,2),∴,解得:,∴直线n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ABC的面积为9,∴9=•AC•3,∴AC=6,∵OA=2,∴OC=6﹣2=4或OC=6+2=8,∴C(0,4)或(0,﹣8);(3)分四种情况:①如图1,当AB=AC时,∵A(0,﹣2),B(3,2),∴AB==5,∴AC=5,∵OA=2,∴OC=3,∴C(0,3),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mx+n,把B(3,2)和C(0,3)代入得:,解得:,∴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x+3;②如图2,AB=AC=5,∴C(0,﹣7),同理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3x﹣7;③如图3,AB=BC,过点B作BD⊥y轴于点D,∴CD=AD=4,∴C(0,6),同理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x+6;④如图4,AC=BC,过点B作BD⊥y轴于D,设AC=a,则BC=a,CD=4﹣a,根据勾股定理得:BD2+CD2=BC2,∴32+(4﹣a)2=a2,解得:a=,∴OC=﹣2=,∴C(0,),同理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x+;综上,直线l的解析式为:y=﹣x+3或y=3x﹣7或y=﹣x+6或y=x+.27.解:(1)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AC的解析式是:y=﹣x+6;(2)∵C(0,6),A(4,2),∴OC=6,∴S△OAC=×6×4=12;(3)设OA的解析式是y=mx,则4m=2,解得:m=.则直线的解析式是:y=x,∵当△OMC的面积是△OAC的面积的时,∴M到y轴的距离是×4=2,∴点M的横坐标为2或﹣2;当M的横坐标是2时,在y=x中,当x=2时,y=1,则M的坐标是(2,1);在y=﹣x+6中,x=2则y=4,则M的坐标是(2,4).则M的坐标是:M1(2,1)或M2(2,4).当M的横坐标是﹣2时,在y=﹣x+6中,当x=﹣2时,y=8,则M的坐标是(﹣2,8).综上所述:M的坐标是:M1(2,1)或M2(2,4)或M3(﹣2,8).28.解:(1)对于直线l2:y=3x﹣3①,令y=3x﹣3=0,解得x=1,故点B(1,0),对于l1:y=x+1,同理可得:点A(﹣1,0),则,解得,故点C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1,0)、(1,0)、(2,3);(2)①点P在直线l1上,则设点P(t,t+1),同理点Q(t,3t﹣3),则PQ=|t+1﹣3t+3|=2,解得t=1或3;②当点Q在x轴下方时,如下图,设直线l1交y轴于点K,过点B作直线n∥AC交y轴于点N,在y轴负半轴取点M使NM=2NK,过点M作直线m∥AC交l2于点Q,则点Q为所求点,理由:∵M、Q在直线m上,且m∥AC,则S△MAC=S△QAC,同理S△NAC=S△BAC,而MN=2KN,则m、l1之间的距离等于2倍n、l1之间的距离,故S△AQC=2S△ABC,由直线l1的表达式知点K(0,1),设直线n的表达式为y=x+b,将点B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b=﹣1,故点N(0,﹣1),则NK=1﹣(﹣1)=2,则MN=2NK=4,故点M(0,﹣3),在直线m的表达式为y=x﹣3②,联立①②并解得,故点Q(0,﹣3);②当点M在x轴上方时,同理可得点M(0,5),同理可得,过点M且平行于AC的直线表达式为y=x+5③,联立①③并解得,故点Q的坐标为(4,9);综上,点Q的坐标为(0,﹣3)或(4,9)。

2011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2011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北京市2011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的绝对值是( )A. B. C. D.2.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总数达到665575306人.将66557530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约为( )A. 66.6×107B. 0.666×108 C. 6.66×108D. 6.66×1073.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梯形D. 矩形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D=1,BC=3,则的值为( )A. B. C. D.5.北京市今年6月某日部分区县的最高气温如下表:区县大兴通州平谷顺义怀柔门头沟延庆昌平密云房山最高气(℃)32323032303229323032则这10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32,32B. 32,30C. 30,32D. 32,316.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白球、5个红球和8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现从这个盒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A. B. C. D.7.抛物线y=x 2−6x+5的顶点坐标为( )A. (3,−4)B. (3,4)C. (−3,−4)D. (−3,4)8.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AB=2,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D作CD的垂线交射线CA于点E.设AD=x,C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9.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______.10.分解因式:a 3−10a 2+25a=______.11.若下图是某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12.在下表中,我们把第i行第j列的数记为a i,j(其中i,j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 i,j规定如下:当i≥j时,a i,j=1;当i<j时,a i,j=0.例如:当i=2,j=1时,a i,j= a2,1=1.按此规定,a 1,3=______;表中的25个数中,共有_____个1;计算a 1,1·a i ,1+a 1,2·a i ,2+a 1,3·a i, 3+a 1,4 ·a i,4+a1,5·a i,5的值为________.a1,1a1,2a1,3a1,4a1,5a2,1a2,2a2,3a2,4a2,5a3,1a3,2a3,3a3,4a3,5a4,1a4,2a4,3a4,4a4,5a5,1a5,2a5,3a5,4a5,5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3.计算:14.解不等式:4(x−1)>5x−6.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62.0分。

北京市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变换

北京市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变换

图形变换之平移目的与方向: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即完善图形的关系 什么时候用平移? (1)平行四边形与平移由于在平移变换下,与平移方向不平行的线段变为与之平行且相等的线段。

因此,对于已知条件中有平行四边形的几何题,我们可以考虑用平移变换。

1、 (2012. 5)22.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图1 图2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 到E , 使得OE =CO , 连接BE , 可证△OBE ≌△OAD , 从而得到的△BCE 即是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回答:图2中△BCE 的面积等于 . 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已知△ABC , 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 、AGFC 、BCHI , 连接EG 、FH 、ID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图2、设P 是矩形ABCD 内一点,请你作出一个四边 形,使它的两对角线互相垂直,长度分别为AB 、BC ,且四条边长分别等于PA 、PB 、PC 、PD(2)共线相等线段与平移因为在平移变换下,与平移方向平行的线段变为与之共线且相等的线段。

所以,对于已知条件中有共线且相等的线段的几何问题,也可以考虑用平移变换处理。

3、设B 、C 是△PAD 的边AD 上的两点,且AB=CD ,求证:PA+PD>PB+PC(3)不共线线段与平移两条线段既不平行也不共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平移变换移动其中一条线段,使两条线段有一个公共端点,并且可以形成等腰三角形或其他特殊三角形,再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再加上其他相关条件使问题解决。

2011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几何变换

2011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几何变换

第九章几何变换第45课时图形的欣赏与操作一、知识要点1、⎧⎧⎪⎪⎨⎪⎨⎪⎩⎪⎪⎩视角中心投影视点投影盲区平行投影2、从、、、三个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张所看到的图,就是三视图。

3、两个位似图形上每一对对应点都与位似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新图形与原图形上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比。

二、考点分析例1.(2009北京)若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A.圆柱B.正方体C.球D.圆锥提示:根据三视图进行判断,点评:通过三视图推断出实物的图形。

例2:(2008年南京市)小刚身高1.7m,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0.85m,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子长为1.1m,那么小刚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A.0.5m B.0.55m C.0.6m D.2.2m 提示:太阳光线可看为平行光线,根据相似可计算出结果.点评:将投影与相似的知识相结合。

例3:(2008年湖北省荆州市)如图,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OD=12OD′,则A′B′::AB为()A.2:3B.3:2C.1:2D.2:1提示:根据新图形与原图形上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点评:考察了位似比知识。

三、中考链接1、(2009湖北鄂州)如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块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块的个数,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2、(2008爸爸的身高是176cm,东东的身高是156cm,在同一时刻爸爸的影长是88cm,那么东东的影长是cm.3、(2008威海市)如图,已知△EFH和△MNK是位似图形,那么其位似中心是点。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俯视MNK4、(2009广西南宁市)三角尺在灯泡O 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影子(如图6所示).现测得20cm 50cm O A O A '==,,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 .5、(2008年聊城市)如图,路灯(P 点)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O 点 )20米的A 点,沿OA 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 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第5题图 AA ′ O 灯 三角尺 投影第46课时常见的几何变换一、知识要点二、考点分析例1.(2008年西宁市)如图所示,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属于哪一种变换....:(请选填: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位似变换).提示:只是原来的图形得到了扩大,所以是位似变换点评:考察对各种图形变换的区分。

2011-2012北京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分类讲解

2011-2012北京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分类讲解

二次函数与几何动点综合题24.(本小题满分7分)已知直线y=kx-3与x 轴交于点A (4,0),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234y x mx n =-++经过点A 和点C,动点P 在x 轴上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由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B 向点A 运动,点Q 由点C 沿线段CA 向点A 运动且速度是点P 运动速度的2倍.(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P 和点Q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试问当t 为何值时,△PQA 是直角三角形;(3)直线CA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ACD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D 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拓展(选自全国中考)1.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 ,使得DCA △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 的坐标.2.已知矩形O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6,0)B (0,3),直线y=43x 与BC 边相交于点D (1)求D 点坐标(2)若抛物线y=ax 2+bx 经过D 、A 两点,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表达式(3)P 为(2)中抛物线上一点,且点P 在x 轴上方,求△POA 面积的最大值。

(4)设(2)中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OD 将于点M ,点Q 为对称轴上一动点,以Q 、O 、M 为的三角形与△OCD 相似,求符合条件的Q 的坐标。

yA CB O x DBA O yx(1)求点B 的坐标;(2)求经过A 、O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BO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线段最值问题).(4)如果点P 是(2)中的抛物线上的动点,且在x 轴的下方,那么△PAB 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及△PAB 的最大面积;若没有,请说明理由.5、、已知,如图抛物线23(0)y ax ax c a =++>与y 轴交于C 点,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

中考总复习之几何综合题

中考总复习之几何综合题

中考总复习---几何综合几何综合题常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关系以及比例关系);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等);3.面积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在解几何综合问题时,常要分解基本图形,挖掘隐含的数量关系,另外,也需要注意使用数形结合、方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借助变换的观点也能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几何综合题,要充分利用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法。

当思维受阻时要及时改变方向;要熟悉常用的辅助线添法;强化变换的意识;从特殊或极端位置探究结论。

第一课时:基本证明与计算:例1.直线CF垂直且平分AD于点E,四边形ABCD是菱形,BA的延长线交CF于点F,连接AC。

(1)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

(2)求证:ΔABC是正三角形。

例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的延长线于G. (1)求证:ΔADE≌ΔCBF(2)若四边形BEDF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3、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BC =CD ,∠BAD 和∠CDA 均为锐角,点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点,PQ ∥BA 交AD 于点Q ,PS ∥BC 交DC 于点S ,四边形PQRS 是平行四边形。

(1)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图1变为图2,若∠ABD =90°,求证:△ABR ≌△CRD ;(2)对于图1,若四边形PRDS 也是平行四边形,此时,你能推出四边形ABCD 还应满足什么条件? 练习:1.在梯形ABCD 中,AB CD ∥,90ABC ∠=°,5AB =,10BC =,tan 2ADC ∠=. (1)求DC 的长;(2)E 为梯形内一点,F 为梯形外一点,若BF DE =,FBC CDE ∠=∠,试判断E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BE EC ⊥,:4:3BE EC =,求DE 的长.图2图1R DCBASRPQDCBAE A D2.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纸片,AB//CD ,AD=BC .翻折纸片ABCD ,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为EF .已知CE ⊥AB . (1)求证:EF//BD ;(2)若AB=7,CD=3,求线段EF 的长.3.已知:在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36A ∠= ,AC BC =,AD AB AC ⋅=2(1)试说明:ADC △和BDC △都是等腰三角形; (2)若1AB =,求AC 的值;(3)请你构造一个等腰梯形,使得该梯形连同它的两条对角线得到8个等腰三角形.(标明各角的度数)4.如图,AB ⊥BC ,DC ⊥BC ,垂足分别为B 、C 。

北京市各区2011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四 图形与变换

北京市各区2011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四 图形与变换

(3题图)DCBA第3题图市各区2011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四图形与变换(2011年昌平区一摸) 6.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一定相同的几何体是答案:B(2011年某某区一摸) 3.图中圆锥的主视图是答案:B(2011年大兴区一摸) 3.下列立体图形中,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答案:B(2011年东城区一摸) 6.若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A.直棱柱 B.圆柱 C.球D.圆锥答案:B(2011年房山区一摸)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A.圆锥 B.圆柱C.球 D.三棱柱答案:A(2011年丰台区一摸) 4.右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是().A. 4B.6C. 7D.8答案:B(2011年燕山区一摸) 7.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可求得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A正方体长方体B圆柱C圆锥DA.B.C.D.142536l A .6πB .12πC .24πD .48π答案:B.(2011年延庆区一摸) 4.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等腰梯形D.菱形(2011年西城区一摸) 5.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答案:D那么这个几何体是答案:C (2011年通州区一摸) 12. 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答案:12π(2011年顺义区一摸) 19. 已知如图,A(3,0),B (0,4),C 为x 轴上一点.(1)画出等腰三角形ABC;(2) 求出C 点的坐标.答案:解:设C(x,0),(1)画图正确(2)①当A 是顶点时,12(2,0),(8,0)C C -②当B 是顶点时,3(3,0)C -③当C 是顶点时,47(,0)6C - (2011年石景山区一摸) 5.将图1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 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开是A .B .C .D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A BC答案:C(2011年平谷区一摸) 3.在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形状都相同的可能是答案:C B C DA。

2011、2012北京中考各区模拟试卷几何综合汇编

2011、2012北京中考各区模拟试卷几何综合汇编

几何综合1.已知:如图,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分别以AP、BP为边向线段AB的同侧作正△APC和正△BPD,AD和BC交于点M.(1)当△APC和△BPD面积之和最小时,直接写出AP : PB的值和∠AMC的度数;(2)将点P在线段AB上随意固定,再把△BPD按顺时针方向绕点P旋转一个角度α,当α<60°时,旋转过程中,∠AMC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3)在第(2)小题给出的旋转过程中,若限定60°<α<120°,∠AMC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写出∠AMC的度数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写出∠AMC的度数.23.如图1,已知:已知:等边△ABC ,点D 是边BC 上一点(点D 不与点B 、点C 重合),求证:BD+DC > AD下面的证法供你参考:把ACD ∆绕点A 瞬时间针旋转60得到ABE ∆,连接ED , 则有ABE ACD ∆≅∆,DC=EB ∵AD=AE,60=∠DAE∴ADE ∆是等边三角形∴AD=DE在DBE ∆中,BD+EB > DE 即:BD+DC >AD实践探索:(1)请你仿照上面的思路,探索解决下面的问题:如图2,点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边上的点(点D 不与B 、C 重合),求证:BD+DC>2AD(2)如果点D 运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外或内时,BD 、DC 和AD 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创新应用:(3)已知:如图3,等腰△ABC 中, AB=AC ,且∠BAC=α(α为钝角), D 是等腰△ABC 外一点,且∠BDC+∠BAC =180º, BD 、DC 与AD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CB D 图2 CB图1 C3、已知四边形ABCD,点E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与B、C两点重合),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交射线AC于点P,联结DP,PE.(1)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猜想PD与P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1)中的PD与PE的关系还成立吗?(填:成立或不成立).(3)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AB=6,cos∠ACD=35,设AP=x,△PCE的面积为y,当AP>12AC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图1C 图2AC 4、.如图1,在△ABC 中,∠ACB =90°,AC =BC =5,以点B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⑴设点P 为☉B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CP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D ,联结DA ,DB ,PB ,如图2.求证:AD =BP ;⑵在⑴的条件下,若∠CPB =135°,则BD =___________; ⑶在⑴的条件下,当∠PBC =_______° 时,BD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__________;当∠PBC =_________° 时,BD 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__________.5. 在矩形ABCD 中,点P 在AD 上,AB =2,AP =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 处,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能与AB 、BC 边相交于点E 、F ,连接EF .(1)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点F 恰好与点C 重合,求此时PC 的长;(2)将三角板从(1)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 顺时针旋转,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探究并解答:① ∠PEF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② 直接写出从开始到停止,线段EF 的中点所经过的路线长.备用图、6(06中考)、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称这个四边形为等对角线四边形。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几何变换法专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几何变换法专题(含解析)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几何变换法专题在几何题或代数几何综合题的解证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从图形的特点出发,利用几何变换,可将图形的全部或一部分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构成一个新的关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这种几何变换不改变被移动部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只是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移动有利于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解题更为简捷。

移动图形一般有三种方法:(1)平移法。

(2)旋转法:利用旋转变换。

(3)对称:可利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一真题链接1.(2012中考)如图,在Rt△ABC中,∠B=90°,沿AD折叠,使点B落在斜边AC上,若AB=3,BC=4,则BD= .2.(2012泰安)将抛物线23y x=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23(2)3y x=++B.23(2)3y x=-+C.23(2)3y x=+-D.23(2)3y x=--3.(2012绍兴)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则BC:AB的值为。

4.(2012张家界)如图,在方格纸中,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先将格点△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再将△A1B1C1绕点C1点旋转180°得到△A2B2C2.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平移变换。

.二名词释义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

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

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

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

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完整版)北京中考压轴几何综合分类解析

(完整版)北京中考压轴几何综合分类解析

二、几何综合题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有的题型,它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种题常常图形较复杂,波及的知识点许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经常需要增添协助线来解答.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企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剖析发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建条件打好基础;同时,也要由未知想需要,选择已知条件,转变结论来探究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重点.常有的几何综合有六类:此中包含几何的三大变换,平移、旋转、对称。

还有特别角,比如 30°,45°,60°,120°,150°等。

此外还有特别点问题,比如线段中点。

四点共圆在模拟考试中也略有波及。

自然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需要详细剖析题意得出结论。

一、几何三大变换几何变换一般解题思路依据变换性质,变换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阶梯。

平移类:做协助线方向,对应点连线,中(石景山) 27.如图,在等边△ABC中,D为边AC的延伸线上一点(CD AC) ,平移线段 BC,使点 C 挪动到点 D ,获得线段 ED,M 为 ED 的中点,过点 M 作 ED 的垂线,交 BC 于点F,交 AC 于点 G.(1)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证: AG = CD ;( 3 )连结DF并延伸交AB 于点H ,用等式表示线段AH 与CG 的数目关系,并证ABCE M D明.旋转类:确立已知旋转线段,找寻与已知旋转线段有关的线段,进行旋转,结构全等三角形。

特别角易(房山)27.已知:Rt△ ABC中,∠ACB=90°,AC=BC.(1)如图 1,点 D 是 BC 边上一点 (不与点 B, C 重合 ) ,连结 AD ,过点 B 作 BE⊥ AD,交AD 的延伸线于点 E,连结 CE.若∠ BAD =α,求∠ DBE 的大小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 ;(2)如图 2,点 D 在线段 BC 的延伸线上时,连结 AD ,过点 B 作 BE⊥AD,垂足 E 在线段AD 上,连结CE.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用等式表示线段EA, EB 和 EC 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CCD EBA B A图 1图 2中(门头沟) 27.如图,∠ AOB = 90°, OC 为∠ AOB 的均分线,点 P 为 OC 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射线 PE 交 OA 于点 E.以点 P 为旋转中心,将射线 PE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90°,交OB 于点 F.(1)依据题意补全图(2)如图 1,假如点证明;(3)如图 2,假如点量关系.1,并证明PE = PF;E 在 OA 边上,用等式表示线段OE,OPE 在 OA 边的反向延伸线上,直接写出线段和OF 之间的数目关系,并OE, OP 和 OF 之间的数AACCEPPOO B BE图 1 图 2中(密云) 27.已知△ 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 D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将线段 CD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60°获得线段CE.连结 DE 、 BE.(1)依题意补全图 1 并判断 AD 与 BE 的数目关系.(2)过点 A 作AF EB 交EB延伸线于点 F .用等式表示线段EB、DB 与 AF 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C CA DB A D B图 1 图 2易(平谷) 27.在△ABC 中,∠ ABC=120°,线段 A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60°获得线段 AD ,连结 CD,BD 交 AC 于 P.(1)若∠ BAC =α,直接写出∠ BCD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求 AB, BC,BD 之间的数目关系;(3)当α=30°时,直接写出 AC, BD 的关系.DCPA B对称:依据垂直均分线的性质,连结协助线,结构全等三角形(通州) 27.如图,在等边△ ABC 中,点 D 是线段 BC 上一点.作射线 AD,点 B 对于射线 AD 的对称点为 E.连结 CE 并延伸,交射线 AD 于点 F.(1)设∠ BAF=α,用α表示∠ BCF的度数;(2)用等式表示线段 AF、 CF、 EF 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ADB CEF对称(大兴) 27.在 Rt△ ABC 中,∠ ACB=90 °, CA =CB.点 D 为线段 BC 上一个动点(点 D 不与点 B, C 重合),连结 AD,点 E 在射线 AB 上,连结 DE ,使得 DE=DA.作点 E 对于直线 BC 的对称点 F ,连结 BF, DF .(1)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证:∠ CAD=∠ BDF ;(3)用等式表示线段 AB, BD , BF 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二、特别角类:依据特别角,以不损坏特别角为原则,结构直角三角形。

2011-2020年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

2011-2020年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

2011~2020年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2011北京24. 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2)若∠ABC=90º,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3)若∠ABC=120º,FG∥CE,FG=CE,分别连结DB,DG(如图3),求∠BDG的度数.图1 图2 图324.在△ABC中,BA=BC,∠BAC=α,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 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1)若α=60º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1),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2)在图2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猜想∠CDB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在线段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M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且PQ=QD,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24.在△ABC中,AB=AC,∠BAC=α(0º<α<60º),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º得到线段BD.图1 图2(1)如图1,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BCE=150º,∠ABE=60º,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若∠DEC=45º,求α的值.24. 在正方形ABCD 外侧作直线AP ,点B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E ,连接BE ,DE ,其中DE 交直线AP于点F .(1)依题意补全图1;(2)若∠P AB =20º,求∠ADF 的度数;(3)如图2,若45º<∠P AB <90º,用等式表示线段AB ,FE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图 1PDCB A D AC P 图228. 在正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 点P在射线CD上(与点C,D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点H,连接AH,PH.(1)若点P在线段CD上,如图1,①依题意补全图1;②判断AH与PH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点P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且∠AHQ=152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长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图1 备用图28. 在等边△ABC中,(1)如图1,P,Q是BC边上两点,AP=AQ,∠BAP=20º,求∠AQB的度数;(2)点P,Q是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点P在点Q的左侧,且AP=AQ,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连接AM,PM.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②证明:P A=PM.图1 备用图28.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 =90º,P 是线段BC 上一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连接AP ,延长BC至点Q ,使得CQ =CP ,过点Q 作QH ⊥AP 于点H ,交AB 于点M .(1)若∠P AC =α,求∠AMQ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用等式表示线段MB 与PQ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C Q A H M P27.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DE,点A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为F,连接EF并延长交BC于点G,连接DG,过点E作EH⊥DE交DG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BH.(1)求证:GF=GC;(2)用等式表示线段BH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7. 已知∠AOB=30º,H为射线OA上一定点,OH= 3 +1,P为射线OB上一点,M为线段OH上一动点,连接PM,满足∠OMP为钝角,以点P为中心,将线段PM顺时针旋转150º,得到线段PN,连接ON.(1)依题意补全图1;(2)求证:∠OMP=∠OPN;(3)点M关于点H的对称点为Q,连接QP. 写出一个OP的值,使得对于任意的点M总有ON=QP,并证明.图1 备用图27. 在△ABC中,∠C=90º,AC>BC,D是AB的中点,E为直线AC上一动点,连接DE,过点D作DF⊥DE,交直线BC于点F,连接EF.(1)如图1,当E是线段AC的中点时,设AE=a,BF=b,求EF的长(用含a,b的式子表示);(2)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依题意补全图2,用等式表示线段AE,EF,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变换综合
例1. C 是线段AE 上的点,以AC 、CE 为边在线段AE 的同侧作等边三
角形△ABC 、△CDE ,设AD 的中点是M ,BE 的中点是N ,连接MN 、MC 、NC ,证明:△CMN 是等边三角形.
例2. 梯形ABCD 中,//A B C D ,已知3AB C D +=
,AC =
,BD =,
求梯形的面积.
例3. 已知:M 是矩形ABCD 内一点,求证:存在四边形,它的四条边分别等于MA 、MB 、MC 、MD ,对角线分别等于AB 和BC ,且两
对角线相互垂直.
A
B
C D
M
B
A
D
C
A
C
E
D
B
M
N
例4. 在河的两岸各有一个村庄A 和B ,现在要在河上垂直于河岸造桥
MN ,问,造在何处,才能使A 经过桥到B 的路程最短.
例5. 如图,20POQ ∠=︒,A 为OQ 上的一点,B 为OP 上的一点,且1O A =,2O B =,在
OP 上取点C ,在OQ 上取点D ,设l AC C D D B =++,求l 的最小值.
例6. P 为正△ABC 内一点,113APB ∠=︒,123APC ∠=︒,求证:以AP ,
BP ,CP 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并确定所构成的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P
O
Q
B
A
C
D B
河流
A
B
C
P
例7. 如图:△ABC 中,B C a =,C A b =,△ABD 是等边三角形.问:当AC B
∠为何值时,C 、D 两点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例8. 如图,在△ABC 中,90A ∠=︒,D 是BC 中点,E 、F 分
别为AB 、AC 上的点,求证:△DEF 的周长大于BC .
例9. 六边形ABCDEF 中,//AB D E ,//B C E F ,//C D AF ,其各对边之
差相等,即0BC EF ED AB AF C D -=-=->,求证:六边形ABCDEF 的各角相等.
A
B
C
D F E
A B
C
D
E
F
C
A
D
B
例10. (2008北京)已知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的边长为8,D 为AB 边上的点,过点D 作
DG ∥BC 交AC 于点G ,DE ⊥BC 于点E ,过点G 作GF ⊥BC 于点F ,把三角形纸片ABC 分别沿DG 、DE 、GF 按图①所示方式折叠,点A 、B 、C 分别落在点A '、B '、C '处.若点A '、B '、C '在矩形DEFG 内或其边上,且互不重合,此时我们称△A 'B 'C '(即图①中阴影部分)为“重叠三角形”.(1)若把三角形纸片ABC 放在等边三角形网格图中(图中每个小三角形都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A 、B 、C 、D 恰好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如图②所示,请直接写出此时重叠三角形A B C '''的面积; (2)实验探究:设AD 的长为m ,若重叠三角形A B C '''存在,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重叠三角形A B C '''的面积,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
例11. (2010北京)阅读下列材料:
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矩形ABCD 中,8AD cm =,6AB cm
=.现有一动点P 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
从A 点出发,沿着AB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P 点碰到BC 边,沿着BC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P 点碰到CD 边,再沿着与CD 边夹角为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问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几次,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线的总长是多少.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2,将矩形ABCD 沿直线CD 折迭,得到矩形11A B CD ,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232P P P E =,11P A P E =. 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P 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__________次;P 点从A 点出发到第一次与D 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__________cm ;
(2)近一步探究:改变矩形ABCD 中AD 、AB 的长,且满足AD AB >,动点P 从A 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ABCD 相邻的两边上.若P 点第一次与B 点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AB AD 的值为__________.
图1
1 P 2
A 1
1
B 1
图2
练习
1.
如图,△ABC 中,CD 和BE 是中线,且B E C D =,求证:A B A C =. 2.
P 为正△ABC 内一点4PA =,3P C =,5P B =.求APC ∠. 3.
M 是△ABC 中BC 的中点,D 是AB 上的点,E 是AC 上的点,如果
DM ME
⊥,求证:BD C E D E +>.
4.
如图,已知30AO B ∠=︒,角的内部有一点P ,3O P =,试在OA 、OB 上各找到一点M 、N ,使得△PMN 的周长尽可能小,那么最小值是多少?
A
B
C
M
E
D
B
A
C
D
E
A
B C
P
5.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1
PA=
,PB=,3
PD=,求APB
∠.
6.在△ABC中,90
BAC
∠=︒,AD⊥BC于D,∠ABC的平分线交AD于E,EF∥BC交AC
于F,求证:A E C F
=.A
B C
D
P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