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习题
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考法精练含解析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绿化带宽度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为30—100 m。
图1为南水北调中线某段景观图,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设置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A。
涵养水源 B.净化空气C.增加径流 D。
美化环境2.南水北调干渠及两侧绿化带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④⑤[2020湖南益阳、湘潭质量检测]植被对降水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降水。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
图示范围内降水量大致()A。
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C。
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4。
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和地势B.流域面积和降水量C.地势和生物量D。
生物量和降水量[2020广东珠海摸底]墨累-达令河发源于澳大利亚湿润的东部山地,途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内陆平原南部奔流入海。
受降水影响,其一些干流河道和支流经常干涸,尤以达令河最为严重,有些支流仅在多雨季节才形成河流.下图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水系图.据此完成5—6题。
5.墨累-达令河上游及源头春季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降水较多B。
积雪融水较多C.东水西调较多D.水库放水较多6.墨累—达令河中游及下游共同的水质问题主要是()A。
牧羊废水污染 B.受海水污染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盐度高[2020湖北黄冈质量检测]下图示意某帆船环球航行路线.2018年12月船上某船员在丙海域投放了一个漂流瓶,2019年4月该漂流瓶被游客在丁处海边捡到。
据此完成7—8题.7。
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A。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B。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C。
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D。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附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能够分析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读图10-1,回忆下列知识。
图10-1(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和大气水。
陆地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2)由图甲可知,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水体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湖泊水与地下水。
(3)结合图甲及所学知识,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4)图乙中左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5)图乙中右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6)各类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自然界的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2),回忆下列知识。
图10-2(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主要环节:①⑧,②④,③,⑤,⑥,⑦,⑨。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表示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表示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
(填序号)(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
(5)人类活动对(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改变空间分布规律——。
(6)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统计图(图10-3,未包含南极洲),回答相关问题。
图10-3①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表现大洲图中的A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其次是E洲,而F 洲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排在前6位的国家:、、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③简要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教版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河流预测演练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
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
图1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2为黄河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关系示意图。
(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
(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
(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解析:(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从图中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
(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
(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
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
答案:(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
如芦苇在每年3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
4-9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
(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
(4)借助黄河调水调沙活动,增加洪峰流量,使尽可能出现洪水漫滩过程;4-5月适当增大流量,促进湿地生物发芽生长等。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题组 1水循环与河流补给(2019 全国卷丙卷(Ⅲ卷))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损坏的丛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颠簸也减缓了。
据此达成 1—3 题。
1.丛林植被遭损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是因为A. 降水更多转变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变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流淤积2.丛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添①坡面径流增添①蒸发(腾)量增添①地下径流增添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3.假如降水最后主要转变为河流径流,那么丛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甲增添,乙减少,总量增添B.甲减少,乙增添,总量增添C.甲增添,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添,总量减少分析:1.B 2.C 3.D 1.植被拥有修养水源的作用,近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能够将吸纳的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
植被遭损坏后,修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变为坡面径流,转变为地下水的比率降低。
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
河流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
2.降水量增添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相关;植被恢复后,植被修养水源功能增强,降水下渗比率增添,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添;因为植被增加和地下水增加,蒸发 (腾)量增添。
3.因为降水最后主要转变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添,降水更多地转变为地下水后,经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
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岩层倾斜状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经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添;因为植被恢复,降水转变为地下水的比率增添,而地下水其实不是都补给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整体减少。
(2019 全国卷甲卷(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洗河床。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PDF版含答案
������������������������������������������������������������������������������������������
������������������������������������������������������������������������������������������������������������������������������������������
2.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1) 水文特征
内容 流量( 大小) 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 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 河流流量越大; 流量的 时间变化主要受补给水源时间变化影响; 水位的低与高 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 河道的宽窄㊁ 深浅影响 地形坡度 越 大㊁ 地 面 物 质 越 疏 松㊁ 植 被 覆 盖 越 差㊁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气温 0ħ 以下有结冰期, 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 有结冰 期㊁ 从 低 纬 流 向 高 纬 的 河 段 可 能 发 生 凌汛 水位( 高低和变化) 汛期( 时间及长短) 含沙量( 大小) 结冰期 ( 有无或长短)
������������������������������������������������������������������������������������������������������������������������������������������������������������������������������������������������
量增加㊂ 量减少㊂ 平缓㊂
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 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含沙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 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含沙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㊂ ④铺设渗 水 砖: 减 少 地 表 径 流, 增 加 地 下 径 流, 河 流 水 位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习题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习题考点1 水循环[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0—11]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露水量的因素还有 (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的是( )[2018河北保定模拟,21—22]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C.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年径流量D.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年径流量6.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增加地表径流量B.增加径流总量C.减少地下径流量D.控制土壤侵蚀[2013安徽文综卷,26,4分]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题。
7.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2013大纲全国卷,4,4分]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2019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4】地球上的水(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专题四、地球上的水(一)自然界的水循环【考点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特征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2011 地理,2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 ①B. ②C. ③D.④【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④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其特点是净流量最小且季节变化最小;②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①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由于城市化后植被覆盖率下降,其特点是径流量的峰值最大;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由于受到水库的调节,其特点是径流量的峰值最小。
读图2,回答问题。
2.(2011 地理,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答案】D【解析】考查世界地理空间定位以及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综合性较强。
根据经纬度等图示信息,可知此岛位于南美洲北侧,加勒比海上。
此岛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岛上多山地,地形雨丰沛,为热带雨林气候。
因此甲乙两河均为全年都是汛期,A错;图中可看出,甲河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且河流长度较长、支流较多,因而地势起伏较小、流速较慢、流量较大、流水侵蚀相对较小(植被覆盖率更高)、含沙量较小。
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
读图3回答下题。
3.(2011 文综,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 干流流速缓慢B. 峡谷险滩广布C. 支流短小急促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河段海拔大多处于10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河流流速较慢,A正确,B错;上游河段的支流较长,流速也较慢,C错;赞比西河流域海拔几乎全在2000米以下,且地处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是不可能有冰雪融水的,D错。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高频考点练(四) 考查范围:河流与洋流建议时间 / 45分钟一、选择题图G4-1为水循环模式图,图中I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气中水汽含量。
据此完成1~2题。
图G4-11.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I=P+E-OB.R2=I+R1-OC.O=I+R2-ED.W=I+E-O2.若某地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则其原因可能有 ( )①外来水汽输送增加②流出本地的径流量增加③本地蒸发量增加④水循环速度加快⑤本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的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的吞吐。
图G4-2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月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3~5题。
图G4-23.关于鄱阳湖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鄱阳湖水位最高时,输沙量最大B.输沙量和径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C.4—6月湖水输沙能力减弱D.7—8月长江干流水位高于鄱阳湖的4.关于鄱阳湖2—4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的推测,最可能正确的是( )A.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大B.长江干流水位低C.出湖流量达一年最小D.江水倒灌鄱阳湖,输沙能力增强5.三峡水库9—11月蓄水后,对鄱阳湖的影响不可能包括( )A.蓄水期湖泊水、沙输出量增大B.鄱阳湖蓄水量减小C.有利于减缓湖泊泥沙淤积,湖泊萎缩现象减轻D.鄱阳湖水位下降《水经注》中关于黄河水有这样一段描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
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
”据此完成6~7题。
6.与“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有关的环境特征是( )A.降水稀少B.黑土肥沃C.地形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高7.“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正值雨季,降水量大B.冰凌消融,阻塞河道C.冰雪融化,补给量大D.泥沙淤积,水流不畅读世界某区域洋流分布图(图G4-3),完成8~9题。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考题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题组 1水循环及河流补给[2016 全国卷Ⅲ ,7 —9,12 分 ] 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该山地被损坏的丛林植被得以恢复, 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 河流径流的年内颠簸也减缓了。
据此达成1— 3 题。
1. 丛林植被遭损坏后, 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 是因为()A.降水更多转变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变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流淤积2.丛林植被恢复后 , 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添②坡面径流增添③蒸发(腾)量增添④地下径流增添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④3.假如降水最后主要转变为河流径流, 那么丛林植被恢复后 , 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甲增添 , 乙减少 , 总量增添B. 甲减少 , 乙增添 , 总量增添C.甲增添 , 乙减少 , 总量减少D.甲减少 , 乙增添 , 总量减少[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1 — 2,8 分 ]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拟自然界雨水聚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 , 主要用于汇聚并汲取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并经过植物及各填补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获得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单能够补给地下水, 也能够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卫生间用水等。
以下图表示雨水花园构造。
据此达成4—5 题。
4.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 为植物提奉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5.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补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栽种土层B. 栽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Ⅱ,9 — 11,12 分 ] 圣劳伦斯河 ( 图 a) 是一条有名的“冰冻之河”。
图 b 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平和降水量。
据此达成6—8 题。
6.蒙特利尔邻近河段结冰期大概为()A.2 个月B.3个月C.4 个月D.5 个月7.据图示信息推测, 冬天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概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8. 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举措是()①加深河流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流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④[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 ,6 — 7,8分 ]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2019版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习题: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限时规范特训 11 含答案 精品
限时规范特训11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
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2.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1~2.解析: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答案:1.D 2.D(2018·武汉模拟)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
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
读海绵城市简图,完成3~4题。
3.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增加下渗量 B.减少蒸发量C.增加地表径流 D.减少地下径流4.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4.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植被对水资源起到滞蓄作用,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延长蒸发时间,从而增加蒸发量。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年8月,中国某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
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
下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此次航行过程中()A.甲—乙段一直顺水B.乙—丙段常遇大雾C.丙—丁段可见极夜现象D.丁—戊段布满浮冰2.北极航道通航环境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海雾B.潮汐C.洋流D.海冰3.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A.麦哲伦海峡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霍尔木兹海峡黄河包头河段首次凌汛发生的时间受前期大气环流、来水条件等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1961—2019年11月首次凌汛前期平均风速和水—气温差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第4~6题。
4.下列时段中,黄河包头段首次凌汛前期蒸发明显减弱的是()A.1965—1970年B.1980—1985年C.1996—2001年D.2010—2015年5.与2000—2010年相比,2010年之后黄河包头段首次凌汛前期可能()A.冷空气侵袭少B.地热活动活跃C.河流流速加快D.上游来水量大6.一般情况下,首次凌汛越早()①槽蓄水量越大②槽蓄水量越小③封冻期冰层越厚④开河时间越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深泓点是指河流断面的最深处,其海拔变化能反映河床的冲淤情况。
黄河某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河道宽浅。
初春时上游来水受冰坝阻挡,导致该河段水位上涨,形成凌汛。
下图为某年3月17—30日该河段S处在凌汛洪峰前后流量与深泓点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7~9题。
7.该河段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8.该时段,S处河床在流量下降过程中()A.持续发生淤积B.先冲刷,后淤积C.先淤积,后冲刷D.持续发生冲刷9.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A.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细B.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粗C.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粗D.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细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
2019年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4单元 地球上的水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考点1水循环【全国卷】(2015年全国Ⅰ卷,1~2)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雨水花园”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很容易使上层经过植物及各填充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再加上蒸发作用,使种植土层的水分变化较大。
为保证地表植物的生长,必须保持种植土层的水分,树皮覆盖层才能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
第2题,地表雨水下渗后途经种植土层和砂层,这两层可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答案】1.D 2.B(2016年全国Ⅲ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植被遭破坏后,局部小气候也随之受到影响,降水量减少,下渗减弱,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致使河流年内径流量波动变大;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河道淤积,但与该问题关联不大。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题组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2019全国卷丙卷(Ⅲ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①坡面径流增加①蒸发(腾)量增加①地下径流增加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1.B 2.C 3.D 1.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
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
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
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2.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
3.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后,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
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岩层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2019全国卷甲卷(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地球上的水
A.①地B.③地C.④地D.⑤地
24、下图为“世界洋流分布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洋东岸为暖流 B. 呈逆时针方向流淌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呈顺时针方向流淌
2.关于图中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D.①落基山脉、②内华达山脉、③中心大平原、④阿巴拉契亚山脉
2.流经图中③地形区最大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疆,正确的是()
A.科罗拉多河——太平洋 B.圣劳伦斯河——圣劳伦斯湾
C.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 D.哥伦比亚河——哈得孙湾
3、下图为洋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疆是()
A.M、N海疆B.O、P海疆C.N、P海疆D.M、O海疆
4、0大气层高度是大气探测的一个重要特性层,较少受到测场环境的影响,探讨其变更能更精确地反映当地区域气侯变更特征。下图为天山山区夏季0大气层高度的10年平均曲线与天山山区河流径流量10年平均曲线的组合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C. 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 D. 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
2. 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缘由是()
A. 农作休耕 B. 农业用水多
C. 蒸发旺盛 D. 降水量较少
3. 该地位于()
A. 陕西省 B. 贵州省
C. 浙江省 D. 河北省
10、读我国某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冬季相比,天山山区夏季0大气层高度()
A.较低B.较高C.两者相等D.无法判别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作业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作业(十) 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间 /30分钟一、选择题图K10-1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甲)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乙)。
读图完成1~2题。
图K10-11.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2.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流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鄱阳湖(如图K10-2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些专家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多年激烈的争论。
近年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这一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
据此完成3~5题。
图K10-23.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4.近十几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 )A.水体污染严重B.工农业过度用水C.全球气候变化D.三峡大坝的建设5.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蓄水期应在(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K10-3所示。
图K10-4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图K10-3图K10-46.图K10-3所示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7.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8.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再生水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考点1 水循环[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0—11]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露水量的因素还有 (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的是( )[2018河北保定模拟,21—22]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C.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年径流量D.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年径流量6.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增加地表径流量B.增加径流总量C.减少地下径流量D.控制土壤侵蚀[2013安徽文综卷,26,4分]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题。
7.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2013大纲全国卷,4,4分]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下题。
8.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2018辽宁沈阳市郊联体联考,7—8]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10.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问题B.加大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考点2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2018吉林长春第一次质量监测,11—12]美国某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湖岸周围植被茂密,风景优美。
下图是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湖泊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12.该湖泊附近地区植被景观主要是 ( )A.针叶林B.落叶林C.阔叶林D.硬叶林[2013上海地理卷,18—20,6分]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3.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14.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15.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2018河南安阳第一次调研,16—18]下图为黄河源头年径流量月平均值统计图。
据此完成16—18题。
16.1972—2013年,黄河源头两次汛期的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 )A.积雪融水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湖泊水C.大气降水地下水D.积雪融水冰川融水17.1972—2013年与1919—1971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加B.冰川融水增多C.蒸发增强D.含沙量增大18.针对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 )A.恢复源头植被B.增加人工降水C.减少灌溉农业面积D.修建水库考点3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2015四川文综卷,1,4分]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19.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B.非洲以南→南海C.南海→台湾海峡D.台湾海峡→青岛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
据此回答20—21题。
20.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①加拿大②马来西亚③墨西哥④阿根廷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1.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17湖北黄冈中学模拟,22—23]下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A.美国东海岸的寒流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23.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7—8]下图示意某海域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海域可能是 ( )A.非洲大陆东岸海域B.南大西洋西部海域C.南太平洋西部海域D.南美大陆西岸海域25.该海域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是 ( )A.促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B.使大气稳定性增强、能见度提高C.形成大范围的渔场D.促使途经海轮航速加快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洋流 ( )A.流向为自南向北B.性质为寒流C.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D.所在的大洋为印度洋27.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加剧了沿岸地区的荒漠化B.降低了沿岸地区的干热程度C.降低了沿岸渔业的产量D.扩大了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考点4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甲)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乙),完成28—29题。
28.图甲海域中( )A.①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B.②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D.④附近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29.读图可知, ( )A.图乙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图乙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C.图乙中右侧水温异常降低时,图甲中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D.图乙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图甲中B处降水增多答案1.B 棚内的水汽蒸发,遇到冷的玻璃顶凝结成水,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水滴由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
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水滴由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
2.A 水汽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
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
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水汽凝结越多,故A对、B错。
如果风力对棚外气温影响不大,不会对露水量造成影响,C错。
棚顶倾斜角度对棚内外温差和棚内空气湿度影响不大,因此其对露水量影响也不大,D错。
3.D 根据水循环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C ②环节为地表径流,当降水强度增大时,地表径流增大,故A项错误;若下渗增强,则地表径流减小,故B项错误;若植被增加,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则地表径流减小,故C项正确;若坡度增加,则地表径流增大,故D项错误。
5.B 读图可知,①径流深最大,约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径流量。
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调蓄水源功能增强,地下径流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
6.D 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从而可以控制土壤侵蚀。
7.C 伏尔加河流域的纬度较高,总体上蒸发较弱,排除①;伏尔加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地处西风带,虽然距离大西洋较远,但西部并无高大的山地阻挡,西风仍然能给该流域带来降水;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为内陆咸水湖,因此伏尔加河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故伏尔加河使流经地区总体趋于平坦,排除④;注入里海的河水来自较高纬度地区,水温较低,有利于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8.D 甲、乙水库分别建在两条相邻的间歇性河流上,降水、植被截留、下渗强度等自然条件极为相似,因此导致两水库入库水量产生巨大反差的原因可能是人为因素(人工拦截径流),D项正确。
9.D 由题干可知,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D对;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C错。
10.C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问题,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量,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D错。
11.A 3月湖水流入量等于流出量,3月之前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位上升,所以3月水位最高。
12.D 由图可知,湖水冬季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植被为硬叶林。
13.C 由图可知,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这应出现在长江流域降水量大、长江水位较高的6—7月。
14.B 甲既能与长江水互补,又能与洞庭湖水互补,其代表的水体类型应是雨水和地下水。
15.D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则湖泊的库容量将增大,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将增强,因此在丰水期长江水流入洞庭湖的a将增大,枯水期由洞庭湖水流补给长江水的b也增大。
16.D 1972—2013年,黄河源头第一个汛期出现在3月,应为积雪融水补给;第二个汛期出现在8—9月,应为冰川融水补给。
17.C 整体而言,1972—2013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小于1919—1971年,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增加均会造成径流量增加,与图示趋势不相符;含沙量变化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