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ABC,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井田制2. 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坎儿井D. 大运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史地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历史地理知识,结合材料中“关中”“秦以富强”等信息判断,只有郑国渠符合题目要求。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设施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

“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 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B. 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 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D. 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立春日“鞭打春牛”是一种策励农耕的民俗活动,象征着让牛辛勤耕作,勿误农时,并期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12-13学年高二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12-13学年高二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

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等。

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

”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别的观点(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

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

”为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张( )A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D5、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6、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A甲 B乙C丙D7、“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

”下列观点与本材料作者观点相似的是( ) A“克己复礼” B“穿衣吃饭,即是伦理”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D“存天理,灭人欲”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2018年河南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河南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司(后)母戊”方鼎(局部)“汉并天下”瓦当“汉委奴国王”金印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2.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A.军备落后B.国力贫弱C.政治腐败D.急需改革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

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B.创建福州船政局C.成立轮船招商局D.修筑京张铁路5.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6.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

【历史】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历史】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④②③①D. 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ABC,选D。

2. 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坎儿井D. 大运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史地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历史地理知识,结合材料中“关中”“秦以富强”等信息判断,只有郑国渠符合题目要求。

所以答案选B。

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

“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 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B. 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 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D. 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答案】C【解析】立春日“鞭打春牛”是一种策励农耕的民俗活动,象征着让牛辛勤耕作,勿误农时,并期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说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故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动物的崇拜,A错误;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不符合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扶沟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

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答案】A【解析】材料中所述现象有利于新兴阶层的出现,所以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新的生产方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军功爵制的开端和商鞅变法有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战国时期郡辖县的行政建制尚未普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

这说明察举制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答案】C点睛:理解题干信息“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一分析排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知州、知府与通判相勾结,导致通判无法有效监察地方,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在于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项正确。

最新-2018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2018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

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予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 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 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感2、春秋时,楚、吴、越‚不服中国之号谥‛,立国伊始其国君便称‚王‛,中原各诸侯国君本来只称‚公‛,战国时也改称‚王‛。

诸侯称王不能说明A.王室衰微,周王形同诸侯 B.分封制受到严重破坏 C.势力强大的诸侯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 D.出现了统一的趋势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代的(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7.《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中)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B .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C .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D .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2. (2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君主专制的烙印,其中《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就能体现出来。

流传至今的《百家姓》版本很多,其中有一位收藏爱好者藏有这样一种版本,其首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由此可推断这一版本的《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 西周B . 西汉C . 唐朝D . 宋朝3. (2分)(2017·株洲模拟) 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

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

这会导致()A . 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B . 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C . 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D . 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4. (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①民族危机的加剧②救国思想的成熟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共和观念的普及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5. (2分)“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

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

……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积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

在积极的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

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是再造文明。

”体现此新思潮的历史事件是()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6. (2分) (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军事行动的路线图。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

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

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区域最可能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的时段是A. 春末B. 盛夏C. 初秋D. 隆冬2. 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3. 某晴天的上午9~10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路段是A. ①一一②段B. ②一一③段C. ③一一④段D. ④一一①段【答案】1. D 2. D 3. B【解析】试题分析:1. 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冬半年向阳面昼夜温差大,导致内外温度差异,出现冻裂现象,因此图示区域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最可能时段是隆冬,所以D正确。

2. 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向阳面有冻裂现象,背阴面没有冻裂现象或较轻。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中④处位于背阴面,树木冻裂灾害最轻,所以D 正确。

3. 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上午9~10点,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山体的东南面正对太阳,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得出②--③段位于山体东南面,是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所以B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此刻,B点的地方时为A. 2时B. 8时C. 16时D. 20时5. 此刻,与B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日出时间为A. 3时B. 4时C. 8时D. 10时【答案】4. D 5. C【解析】试题分析:4. 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应该在赤道上A点的西边900,A、B位于昏线上,A的地方时为18点,B在A的东边300,B点的地方时比A早两小时为20点。

最新--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最新--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道,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孔子在论及刑与政的关系时道:“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这表明孔子主张A.省刑慎刑B.先礼后刑C.废除刑罚D.刑罚得当3.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4.《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段史料说明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B.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D.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5.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

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D.加强了民族团结6.《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扶沟高中 2017-2018 学年度上期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 Zipcar 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 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扶沟高中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三第三次考试政治试题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罐装空气两月卖了4000多罐,多销往京津冀及东北地区。

网上售卖的罐装空气来自维地空气公司,公司主要业务是售卖罐装的新鲜空气,产品根据不同的容量售价不同,售价在120元人民币左右的一罐空气,可供吸气约150次。

“因为概念比较新,再加上当时北京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对空气质量比较关注,所以产品很快吸引了一些消费者的注意。

”下列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购买罐装空气的消费行为属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B. 120元是由我国目前的空气质量导致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求决定的C. 网上售卖的罐装空气是商品,因为它具有满足人们呼吸新鲜空气的属性D. l20元的价格是由市场多种因素动态形成【答案】D【考点定位】影响价格的因素【归纳总结】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一般来说,商品价值与价格成正比,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高于价值。

(3)国家政策影响商品价格。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紧缩,物价下降。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货币本身价值量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本身价值上升,商品价格下降。

2.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宣布,自2018年7月31日起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10枚,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7枚,双色铜质纪念币1枚。

下列对该套纪念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②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本质是货币③具有收藏价值,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④其面额和购买力都由国家确定和强制执行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国家法定货币,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具有收藏价值,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一. 单选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2、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 )。

A.都江堰B.郑国渠 C.坎儿井 D.大运河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

“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4、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

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 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C. 抑制土地兼并D.百姓赋税过重5、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

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

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

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6、下列货币按产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7、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加上一个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2010-2023历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发表)材料中的“伟大的事变”指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辽沈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C.渡江战役胜利D.三大战役结束2.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御史大夫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3.一块秦代砖文上刻有下列文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4.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两国代议制的相同点是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B.国家元首拥有大权C.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D.代议制都名不副实6.《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7.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7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这句话强调的是A.爱的层次差别和内在的联系 B.君子能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C.君子与百姓都应有仁爱之心 D.实施仁政的前提是仁民爱物25.《新唐书》论及昭宗(公元888—904年)说:“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

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昭宗愚庸暴虐导致唐政权的灭亡 B.唐朝气数已尽,昭宗也无力回天C.昭宗顺天应民,主张无为而治 D.昭宗不幸在于有智勇而用人失策26.“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

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

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

”南北这一反差从本质上反映出A.文化中存在着地域色彩 B.南方的印刷术更为发达C.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D.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态势27.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

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A.需要有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的增加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公务员的办事效率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D.以文取仕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凸显28.1866年,恭亲王奕䜣在奏折中指出:“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扶沟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期高一第三次考试(5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D.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2.“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赋税”。

于是,曹寅凭借着和康熙的特殊关系,上奏请求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

“于是得旨永免……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

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清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清代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C.清代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民间丝织业的发展D.康熙帝曾经废除了限制手工业发展的政策3.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

材料直接反映出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长途贩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4.16—18世纪中国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如下变化:16世纪30年代金银比为1:6,17世纪30年代后升至1:10—13左右,18世纪末达到1:15的水平。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走私现象日益猖獗B.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海禁政策造成外贸萎缩5.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谚语“千年土地八百主”是人们惯见世事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B.土地买卖相当频繁C.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D.自然经济渐趋瓦解6.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扶沟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期高一第三次考试(5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农耕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社会习俗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D.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2.“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赋税”。

于是,曹寅凭借着和康熙的特殊关系,上奏请求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

“于是得旨永免……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

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清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清代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C.清代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民间丝织业的发展D.康熙帝曾经废除了限制手工业发展的政策3.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

材料直接反映出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长途贩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4.16—18世纪中国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如下变化:16世纪30年代金银比为1:6,17世纪30年代后升至1:10—13左右,18世纪末达到1:15的水平。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走私现象日益猖獗B.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海禁政策造成外贸萎缩5.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谚语“千年土地八百主”是人们惯见世事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B.土地买卖相当频繁C.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D.自然经济渐趋瓦解6.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

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答案】A【解析】材料中所述现象有利于新兴阶层的出现,所以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新的生产方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军功爵制的开端和商鞅变法有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战国时期郡辖县的行政建制尚未普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

这说明察举制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答案】C点睛:理解题干信息“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一分析排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知州、知府与通判相勾结,导致通判无法有效监察地方,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在于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项正确。

题干强调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并没有体现地方军政权力分离,排除A。

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目的是利用通判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而不是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排除B。

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实际上希望通过利用通判制约知州,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4. 元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

凡去行省,皆以宰相自负,骄居纵横,无敢谁何。

”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这两段材料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作用的双重性D. 相互矛盾且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B项说法错误,与“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不符;D项说法本身错误。

5.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官方强调“忠”,是忠君的意思,“忠”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也就反映了君主专制日益强化,A项正确。

“忠”不等于伦理教化,本质不能反映伦理教化逐步加强,排除B。

强调“忠”不等于思想控制,排除C。

是官方强调“忠”,这与史官思想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6.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 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C. 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D.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县政府,即地方政府;题干中“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的原因主要是财力的不同,因为在宋代采取制钱谷的措施将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B项正确。

宋代农耕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

题干无法体现唐代建筑技术高超,且与题干强调的主旨无关,排除C。

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坊市界限,并不是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7. 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

相对于明代,清代A. 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的主要阶梯B. 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C. 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D.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科举制考试录取并不是依据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前三代有生员功名或高于生员功名者并不能说明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中前三代有生员功名或高于生员功名者中进士的比例较大,说明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无法说明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故D项错误。

故选C。

8. 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疽,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B. 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 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D. 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外国在华设厂对中国的危害更大,危机更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而是强调列强扩张的危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对题意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9.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南京条约》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等信息说明《南京条约》迎合了英国工业品自由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要求,A项正确;“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按例交纳”反映了中国针对英国而制定了关税税则,不能说明失去关税自主权,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并非立即出现出超现象,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对华贸易未体现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项排除。

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0.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从中可知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基本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西方观察家也指出这是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抗争,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仅由清政府高层官员带领军队进行作战和应对,未发动起普通民众参与到抗战中来,这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C项正确。

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无关,排除A。

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无关,排除B。

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 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

”这表明陈独秀主张A. 政党政治B. 国民政治C. 立宪政治D. 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人民尊重自由”等字眼意在强调陈独秀主张国民的自由民主,要实行国民的民主政治,即主张国民政治,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张政党政治的是宋教仁而非陈独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立宪”政治则犹未可等字眼足以证明陈独秀并未主张立宪政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社会主义方面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2.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

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

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A.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B.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D.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列强的挺袁”信息可知,立宪派和列强支持袁世凯,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A项正确。

题干强调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与形势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B。

C项是对题干片面理解,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是立宪派和列强支持的结果,排除。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与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有关,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的意思,逐一分析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3.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强烈的排满色彩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 明显的限袁倾向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清帝已经退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反帝评价,故B项错误;从材料“‘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故C项正确;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