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毅夫《本体与常无》有感_大雅全文报告
财政学推荐书籍
推荐书籍注:部分书籍在明秀校区图书馆,请移步过来借阅。
1.与官员谈财政税收,王东京,F812/522.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财政部,F810/2363.推开宏观之窗,韩秀云,F015/118=3或F015-49_/1 4.寓言中的经济学,梁小民,F0-49_/135.图解经济学,唐译,F0-64/36.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F279.23/5517.听厉以宁教授讲故事(F0/212)8.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王东京,F0/134或F0_/168 9.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王东京,F01_/9或F091.3/83 10.经济学的故事,F0-49/1911.生活中的经济学,F737.123/4=212.读经济学书,F0/18513.古今中外话财政14.趣味经济学,于跃龙15.与中国官员谈经济学,F0/45216.图说经济学,黄友牛,F0-49/12317.故事中的经济学(王玉霞)18.大学生活“经济学”,TS976.15-49/1519.看不懂的中国经济,韩秀云,F12/30820.中国新趋势,韩秀云,F124/34321.中国财政情况(2013-2014)22.经济学的8个聊天室(F0/217)23.生活在经济中(王玉霞F0-49/34)24.自由选择(F171.23/6)25.牛奶可乐经济学(F0-49/198)26.图解经济学,苏陌,F0-49/18827.大家的经济学,岑科,F0-49/2328.好好学点经济学,唐华山,F0-49/7629.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叶楚华,F124/20930.趣味经济学100问,黄典波,F0-49/8731.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林毅夫,F011/11 3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Paul Heyne),F0/32933.领读西方经济史,王东京,F150.9/1134.财政学,哈维•罗森,F810/25935.公共财政与美国经济,尼尔•布鲁斯36.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F121/32537.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郎咸平,F12/43338.经济学是什么,F0-49/139.30天让你精通经济学,F0-49/3040.运财兴邦,翁礼华,F812.2-53/3441.图解经济学,F0-49/23242.我听厉以宁讲经济学,程帆,F0/14743.图解经济学,微阳,F0-49/22144.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陈光炎等,F0-49/1345.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胡乐明等,F091.349/646.经济学是什么,梁小民,F0-49/147.掌握经济学,哈维,F0_/16448.大家的经济学,竹中平,F0-49/1749.免费的午餐•易消化的经济学,史密斯,F0-49_/11或F0-49/1450.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F812.9/5951.2013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F812/12252.“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税改革(中国财政政策报告),F812.2/13453.改革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4),D616/20154.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D64/10955.财政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楼继伟,F812.2/16256.中国公共财政:推动改革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楼继伟,F812/9057.中国基层财政困境问题研究:症结与出路,李森,F812/8758.财政体制简明图解,李萍,F812.2/13659.经济学帝国主义,F0-53/53:160.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王绍光,F812/5161.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张馨,F810/17162.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图解,李萍,F812/6863.中国转型期公共财政,王军,F812/6564.中国财政理论前沿III,赵志耘,F812#/28.365.为国理财为民服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发展改革成就,谢旭人,F812/113 66.中国财政60年,谢旭人,F812.97/9:1及F812.97/9:267.中国财政改革三十年,谢旭人,F812.2/11268.大家的经济学,岑科,F0-49/2369.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李秉龙等,F323.8/5 70.笑话中的经济学, 斯凯恩, F0-49/11071.经济学的100个故事,陈鹏飞,F0-49/5972.经济学笔谭,王东京,F0/22373.广西财政热点研究.2008,刘家凯主编,F812.767/774.公共经济学案例,朱柏铭,F062.6/3375.李炜光说财税,李炜光,F812.2/12676.中国的经济制度,张五常,F121/26577.2012中国财政发展报告,F812/12378.2007年广西财政工作文选,F812.767-53/479.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F812.7/10480.转型中的中国地方公共财政,F812.7/9981.广西政府预算报告选编2009,F812.767/1182.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燕君,F0/73783.经济学盛宴——那些有趣的经济学名著,石若坤,F0/583 84.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林木西,F0/376 85.关注2014民生热点面对面,D669/9486.国企热点面对面2,F279.241-53/6:287.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D616/17588.稳中如何求进:中国经济热点面对面(2012),F12/408 89.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D616/19490.财经热点面对面,高国伟,F12/37991.经济学经典名言的智慧,F0/46692.一次读完30部经济学经典,Z88:F0/293.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F0/22694.经济学经典语录——经济大师金言,F0/73095.图说身边经济学96.中国公共财政知识读本,彭红斌等97.图解国富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F091.33/7898.图解国富论,中国华侨出版社,F091.33/7699.图解国富论,企业管理出版社,F091.33/69100.图解宏观经济学,徐现祥,F015/149=2101.图解宏观经济学:人人必知的经济常识,黄典波,F015-64/1 102.财政热点面对面,F812/129103.图解经济学原理,F0/722104.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F0-49/239105.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梁小民,F0-49/236106.经济学就这么有趣,梁小民,F0-49/237107.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王俊峰,F0-49/96108.搞笑经济学家,F0-49/75109.段子里的经济学,F0-49/217110.笑话中的经济学,F0-49/110111.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林毅夫,F113.4/100 112.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林毅夫,F011/14=2113.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F12/475=2114.美国政府预算制度,肖鹏,F817.122/13115.罗森《财政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F810/273116.公共部门经济学,C.V.布朗,F062.6/25117.现代财政理论与实践,吴俊培,F810/208118.叩问名师.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评传,K825.31#/2119.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F0-49/220120.18岁以后要懂点经济学,F0-49/196=2121.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梁小民,F0/735122.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吴敬琏,F121/308123.改革是最大政策,吴敬琏,张维迎等,D61/267124.中国公共经济的改革与发展,F121/263125.税收与民生——中国税收政策报告2010,F812.422/106126.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熊秉元,F0-49/235127.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凡禹,欧诏128.图说国富论,亚当·斯密(英),高格(中国)译129.彩图解析经济学原理,(英)马歇尔著,子衿编译130.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斯凯恩,韩晓龙著131.水浒传里的经济学,王法争13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楼继伟133.经济学二十八讲,王东京134.与官员谈经济政策,王东京135.我的教书笔记,王东京136.中国经济观察2015年第1册,王东京137.财政学:理论、政策与实践(第10版),(美)海曼著,张进昌译注138.经济学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李世化139.九个怎么办:“十二五”热点面对面,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编140.图解力: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王嵘141.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王惠敏142.市场到哪里投胎:3种资本主义模式的得失,薛涌143.中国财政情况(2012-2013),财政部作业1选择上述《推荐书籍》中的一两本书认真阅读,撰写一篇读后感。
经济学必读书精选50本
经济学必读书精选50本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慕读书,唯明智之士要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必读书精选50本,希望你喜欢。
经济学必读书1、亚当·斯密5261:《国富论》2、阿4102瑟·刘易斯:《国际经1653济秩序的演变》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4、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5、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6、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7、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8、贝克尔:《人力资本》9、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10、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1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2、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13、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4、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15、德姆塞茨:《(中译本)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第一卷)》16、迪帕克·拉尔:《“发展经济学”的贫困》17、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18、多马:《经济增长理论》19、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20、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21、费景汉、G·拉尼斯:《劳动过剩经济的发展》22、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23、格哈特·门施等:《资本价值变化与创新偏好》24、霍利斯·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25、基思·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26、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27、贾塔克:《发展经济学》28、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29、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30、康芒斯:《制度经济学》3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32、科斯:《社会成本问题》33、拉格纳·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34、莱斯特·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35、劳·普雷维什:《外国资本主义》36、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37、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38、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39、罗纳德·卜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40、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经济学需读的书籍51、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编著:《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52、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53、萨·阿明:《不平等的发展》5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55、樋口美雄:《劳动经济学》56、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57、瓦连捷伊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人口理论》58、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59、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60、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6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6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63、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6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65、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66、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67、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呢?我以为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学好经济学这门课。
本体论
邓晓芒/论中西本体论的差异据说用“本体论”一词来译西文的ontology的最初是日本学者,由此影响到中国人,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已逐渐放弃‘本体论’而采用‘存在论’一词,大约从50年代至今便几乎完全用‘存在论’代之,‘本体论’这一术语已经消失。
””而中国人则沿用“本体论”一词直到今天,虽然已经有许多人提出这个词不能对应地翻译西方ontology一词,并提供了多种选择,如“存在论”、“存有论”、“是论”、“本是论”等等。
但不论他们说得多么振振有词、多么在理,然而一到要一般地谈论西方的ontology时,往往不知不觉地顺从了原来的“本体论”的译法,反而觉得自己所提出的新译法很“别扭”。
为什么别扭?无非是觉得在中国语境中,“存在论”和“是论”以及任何其他译法都不如“本体论”那样能够表达一种最高、最根本、最真实的大学问,反而显得像是一种咬文嚼字的雕虫小技。
然而,这样一种感觉或语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要涉及到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了,这就是对经验事物的执着和对语言本身的根本性忽视。
我们先来看看这种习惯对中西本体论的起源的影响。
一、中西本体论的由来中国古代“本体”一词是由“本”和“体”两个字合成的,这两个字大概属于中国最原始的造字之列,它们代表了中国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最朴素的看法。
“本”字据许慎《说文解字》:“木下日本,从木,一在其下。
”与此相关的有“柢”:“木根也,从木,氐声’;‘‘株”:“木根也,从木,朱声”;“根”:“木株也,从木,艮声”;与之相对的有‘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显然,“木”是植物,是农业民族赖以为生的“根本”,而木的根本则是在木之下的“本”,木死本存,本在末荣。
《诗·大雅》云:“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论语·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易·系辞》云:“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本体与境界———冯友兰的《老子》诠释及其推进
本体与境界———冯友兰的《老子》诠释及其推进◎林光华内容提要 当代对《老子》之道的诠释方法与种类很多,但在思维方式上还是以客观论的解释为主流,以冯友兰为代表。
冯友兰将道诠释为“总原理”,在哲学史上源于韩非子,在诠释方法上源于西方的本体论与共相论。
但冯友兰又提出“四个境界”说,将“道”境解释为“天地境界”,超越了主客对立的思维,“境界”比“本体”更契合《老子》之道的含义。
张岱年的“本根论”克服了冯友兰本体论的局限,牟宗三的“大客观境界”更明确地揭示了道境超越主客对立的特性,从诠释史的角度看是一个进展。
关键词 冯友兰 本体论 境界 张岱年 牟宗三〔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8-0028-10一、冯友兰的“总原理”说溯源当代对《老子》之道的诠释方法与种类很多,但在思维方式上还是以客观论的解释为主,这一解释范型主要来源于以冯友兰为代表的上一代内地学者,与港台以牟宗三为代表的“主观境界”说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影响了整个当代《老子》诠释的基本思路。
但是二者果真是完全的客观论与完全的主观论吗?冯友兰的解释有哪些问题与可取之处,这些问题是如何被克服的,本文将根植于《老子》文本,从诠释学的角度进行检省。
冯友兰对老子之道有三个不同角度的诠释结论:“总原理”“共相”与“天地境界”。
其中“总原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解释,它从韩非子而来。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说: 古时所谓道均谓人道,至老子乃予道以形而上的意义。
以为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总原理,此总原理名之曰道。
故《韩非子·解老》云:“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理者,成物之文也。
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
故曰:道,理之者也。
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此谓各物皆有其所以生之理,而万物之所以生之总原理,即道也。
①他所说的“总原理”取自韩非子之“理”。
从韩非子的意思来看,一物之成,即有其理,道则是所有物之理的总会,即“总的理”,冯友兰遂将其概括为“总原理”。
2015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5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答案】B【考点】识记字音【解析】此题考查语音.考点主要涉及形似字、多音字.【解答】A.léng/líng zhì/zhìqǐ/jī;B.jiǎo/náo xuàn/xùn chèn/chēng;C.sù/shuò xiāo/jiào dào/dào;D.yán/yán lì/lítiāo/tiǎo;故选B.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的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的赳赳武夫,还有()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B.戎马倥偬C.名不见经传D.不容置喙【答案】D【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解答】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句中修饰“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使用正确;B.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句中修饰“赳赳武夫”,使用正确;C.名不见经传: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符合语境;D.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此处望文生义,应该使用“毋庸置疑”。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林毅夫 论经济学方法
《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读书报告财政学201220105 欧健利这是一篇林老师的学生与林老师之间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
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教导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
总体来说,本文回答了同学们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许多问题: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什么是经济学理论、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地位、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等等,总结起来就是一点即我们如何做学问。
一、林毅夫教授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第1部分林毅夫教授认为经济学关于“人是理性的、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化实现”的假设是经济学的“体”,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的经济理论是“用”。
他认为,应该按照“体”与“用”的关系对待各种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家应该有“常无”的心态,不要将已有的经济理论作为出发点固守不放,应该坚持不放的是“经济学关于人是理性的假设”。
可以说,正确对待经济学的“体”与经济学的“用”之间的关系是林毅夫教授经济学方法论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他最为强调的内容。
林毅夫教授在课堂上还引用大量传统思想中的精华来阐释这一关系,其中包括:(1)“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原意:有道德的人(大人),说的话不一定守信(言不必信),做的事不一定果决(信不必果) ,但留意于通权达变,而以“义”为衡量的标准(惟义所在)。
(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孔子)原意:“毋意”,就是不凭空揣测;“毋必”就是不绝对肯定;“毋固”就是不固执己见;“毋我”就是不自以为是。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原意:作为菩萨,无论他的见修行果,皆不应有所住,不应有任何执著,内心不能系于任何一个实有法上。
《金刚经》(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道德经》(老子)原意: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的起始。
缺少对世界的敬畏讲解
缺少对世界的敬畏,林毅夫的理论可能成为权威抹杀人尊严的工具2016年11月16日来源:凤凰国际智库文章来源:周说在林毅夫教授与张维迎教授这次产业政策争论之前,我就已关注二位经济学家的许多文章,尤其是林毅夫教授,我阅读过他的大多数著作,《本体与常无》、《从西潮到东风》、《繁荣的求索》、《新结构经济学增订版》等等。
应该说,我赞成他的大多数具体观点,事实上,他的具体观点是偏于中性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只要不是过于偏激的人,应该不会反对。
但是阅读这些著作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世界是过于确定了,作者描述了一个确定的现在,正确的行为,以及极大改善的未来,仿佛是理性正在展开自己的历史。
作者对于世界缺少敬畏(作者的思想是古典经济学和儒家思想的混合,这两者没有一个是谦卑的),而《本体与常无》集中展示了这一点。
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说,此书是他的方法论,通过分析此书也能看见他的诸多观点的出发点。
我认为林毅夫教授整个理论体系的不恰当之处在于他将“理性”看做本体,而用“常无”来实现实事求是,这是本末倒置。
当然,要先声明,我只不过无名之辈,学术方面的功底还有很多欠缺,很有可能是我没有抓准问题而胡说一气,但是我想发表观点。
本体是由实体来定义的,作为内在根据的实体叫做本体,从这个意义上很难理解林毅夫教授所说的“理性”何以能作为本体,毕竟林毅夫教授所说的理性是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中的“理性”,而并不是上帝的理性。
在约束条件下理性人求出利益最大化的最优解,这只能成为我们研究个体选择的狭隘假设,而不能作为世界的本原。
如果只把这个假设应用于个人,还可以大体正确,但林毅夫教授明显不是这个意思,而就是意指哲学上的“本体”,他将这个概念扩充到政府,扩充到宏观经济,而且还扩充到整个经济体及其发展,处处都笼罩在理性的阴影之下。
从“理性”出发,政府可以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整个经济体的禀赋也是一目了然的,比较优势一旦确定,就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确定产业政策,这样一来,经济体的变化及未来也可预见。
严复的自由翻译
严复的自由翻译严复的自由翻译如前所述,甲午战争前洋务派翻译了大量“格致之学”等方面的西方科技书籍。
“以为西人之长不过在船坚炮利,机器精奇,故学知者亦不过炮械船舰而已。
”而“政事之书,鲜有留心,译者亦少。
不知中国之患,患在政事不立。
而泰西所以治平者,固不专在格致也。
”1随着于西方的频繁交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渐感悟到: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并不全在船坚炮利和自然科学的发达,主要还是由于它们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
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大批的维新派人士更清楚地认识到“政事不立”乃“我国致败之由”。
因此,甲午战后时期,翻译关于西方“政事”的社会科学与哲学思想类书籍便成为维新派“变法自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他们希望通过翻译政治、社会学、哲学、财政、法律、教育、历史等类别的西学内容,为中国的变法提供借鉴。
维新派人士中最著名的翻译家是严复。
何兆武在《广学会的西学与维新派》)中评论,“严复一个人所译的《天演论》、《原富》、《法意》、《名学》几部书,实在要比一大批帝国主义分子与洋务官僚们三十年间所出的全部作品和书籍,更能响应这时代的要求,更能满足这个时代的热望”。
康有为说,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与张之洞书》)。
蔡元培也说过:“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候官严几道为第一”(《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
诚然,第一个把西方资本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正是严复。
严复(1854-1921),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从1898年他翻译的赫胥黎(T. H. 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出版到1912年的十多年间,严复先后翻译并出版了斯宾塞(H. Spencer)的《群学肄言》(Study of Sociology)、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of Nations)、约翰?穆勒(J. S. Mill)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甄克思(E. Jenks)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穆勒的《穆勒名学》(A System of Logic)、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squieu)的《法意》(Spirit of Law)、耶方斯(W. S. Jevons)的《名学浅说》(Primer of Logic)等八大学术名著,在近代中国建构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在思想界和史学界影响巨大。
经济学传道者林毅夫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
经济学传道者林毅夫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原文作者:易秋霖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授学业、解答疑惑,是教师的职责。
但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除了授业解惑,更应该向学生传授“道”——做学问的方法论。
林毅夫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教师——经济学传道者。
“道”之初2005年年初,我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指导老师是林毅夫教授。
与林老师初次见面时,他对我说:“我下学期每周有两门课,你来听吧。
”3月5日晚上是林老师《高级发展经济学》的第一课。
晚上7点开课后,林老师首先就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当面临选择时,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作出他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所有经济学理论抽象到最后就只剩下一点:人的理性。
这一点是经济学的‘体’,不能放弃,其余都是‘用’,都是可以改变的。
经济学家应该处理好‘体’与‘用’的关系。
”随后,林老师引用老子、孔子、孟子、释迦牟尼等几位先哲的思想进行解释。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这段话的原意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的起始。
这个起始,就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根。
如果认识并掌握了这个本根,就可以理解由此而产生的万事万物。
认识了万事万物以后,还要再回到这个本根以认识新的事物,这样终身不会有危险。
林老师用这段话来解释经济学的“体”。
他说,“人的理性”就是经济学的“体”,是所有经济现象最后的根源,把握了这个“体”,就可以找到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
但是,每次观察现象时,都要重新回到经济学的“本体”来观察。
对于“体”与“用”的关系,林老师仍然用先哲的话来解释。
比如《道德经》中的“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前所认识的现象,是“道”在一定状况下的表现,如果把“道”的表现当做“道”本身,这将会是愚笨的开始。
林毅夫和张维新产业政策思辨观后感
林毅夫和张维新产业政策思辨观后感
《林毅夫与张维新产业政策思辨》是一本由林毅夫和张维新真诚
的交流,展示了他们就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进行的深切思考。
从书中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更重要的是,
书中对这一观念的深入探讨也使我更加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书中首先指出,产业政策应包括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法
律规范和发展机构设置,以及建立全面的金融体系,以促进企业投资。
同时,他们还提出,产业政策还必须关注工人的权益和产业的社会影响,以制定出更为全面的、健康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此外,作者指出,政府必须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使
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市场的竞争,同时也必须建立及早预防未来
潜在经济风险的机制,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
林毅夫和张维新
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深刻且全面,他们呼吁政府应该以最大限度地改
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并指出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协调,还应
当考虑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
在阅读了本书之后,我更加明白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林
毅夫和张维新提出的关于政府应该如何进行产业政策制定的理念。
他
们的观点非常有见解,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政府在实施产业政
策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且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体与常无 经济学方法论对话
内容摘要
本书不仅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对经济学的本质、研究方法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 了深刻反思。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和应用,提高自己 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本书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 解决实际问题。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者和 政策制定者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经济学方法论的 本质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目录分析
开放、创新与本土化: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 这部分讨论了中国经济学的开放与创新,以及如何将中国本土的经济学理论推向世界。 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与探讨 理论、实证与政策:经济学方法论的实践与应用 这部分具体说明了如何运用经济学方法论进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政策制定,以及这些环节之 间的相互关系。 理性与本土:经济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反思 这部分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反思,指出了在运用经济学方法论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经济学方法论本土化,以便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林毅夫教授及其学生在方法论问题上的严谨性与深思熟虑。 在经济学研究中,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至关重要。林教授强调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理性假 设”,这是现代经济学的本体,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林教授也提倡要以“常无”的心态去研 究问题,不断推翻自己的理论假设,以追求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论模型。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是一本由林毅夫教授和他的学生关于经济研究方法一系列对 话的成果。本书主要探讨了经济学家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本体,即“理性假设”,以及如何以 “常无”的心态,摈弃任何先入为主的理论解释去研究解决问题。本书所论方法论对我有很大的 启示,不仅加深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也引发了我对所从事投资工作的一些思考与共鸣。
经济学教育研究方法.pdf
时光飞逝,转眼间,研一上学期的教育研究方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结课了。
在考研期间虽然学习过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但是上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只是皮毛,根本不知道教育研究方法是什么,也没有意识到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这学期的课程才让我对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真正重视起来。
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对教育研究方法有了解,经常在课上给我们推荐一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书目,在这些书目里,影响较大的当属林毅夫教授所写的《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但是作者所写的一些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也适用于研究教育学。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主要记录了林毅夫教授与他的学生关于经济学方法问题上的探讨,并且是采取问答式的方法,即学生问,老师答。
这种问答式的交流方式,深入浅出的教导了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也使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经济学方法,并且很好的诠释了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
王老师在课上就曾说过:“研究教育问题,不能只是单纯的关注教育,要看社会的各个方面,因为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
”正因如此,我拜读了这本书。
读完之后感触颇深,深感某些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是互通的,并且对于我以后进行教育学研究帮助颇多,且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教育学研究方法。
1关于经验与理论的看法 《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的对话》中林毅夫教授对于理论与经验的看法是:“现有的理论是过去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需要通过历史经验检查才能知道那些理论是可以暂时接受的,那些理论是可以暂时舍弃的,所以我们必须给予历史经验足够的重视。
”他的看法与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总结的关于经验与理论的看法是相似的。
老师和我们在课上探讨的关于理论与经验的看法得出的结论是:契合性与错位性。
并且在处理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得出的结论是:既要尊崇契合性,又要尊崇错位性。
无论是林毅夫教授还是我们在课上探讨的结论,都可以看出我们并没有对理论盲目的尊崇,也没有认为理论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将理论一分为二的看待,有时候理论与经验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理论与经验是背离的。
本体与常无读后感1500字
本体与常无读后感1500字-读后感大全《本体与常无》完整的书名是《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该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关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林教授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研究方法的探索,并谦虚自谓之以“野人献曝”的精神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和学生分享,并将与学生关于方法论的对话整理成书,经过多次修订终成此书。
说来有些遗憾又幸运,遗憾的是读此书太晚,影响了自己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幸运的是终究还是有机会阅读此书,对未来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本体与“常无”这两个中国的哲学概念并无直接对应的英文,那什么是“本体”?林教授在同学生的对话中,不断强调现代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是经济理论分析的切入点,经济学家在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时总是从一个人在作决策的时候,在他所知的各种可能选择方案中,总是会作出他所认为最佳的选择”的角度来混察思考构建说明一个现象背后的因逻辑模型。
这是各种经济学理论共同拥有的不变的“本体”,也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不同于其他社会学科的学者之所在。
同时,他也强调决策者的最佳择方案,随着决策者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异。
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来自经济学家对一定社会中的策者在过去条件下的选择行为的研究,因此,经济学家必须以不受现有理论约束的“常无”心态来研究不同社会或是同一社会中新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
正是抱着“常无”的心态从“本体“出发来研究问题的方法才能够在过去近三十年中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有了一些异于现有理论的见解。
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大多数由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根据发达国家的现象提出,运用于发展中国家常有“准南为,北为积”,甚至好心干坏事之,林教授在方法论上强的“本体”和“常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研究他们国家出现的问题。
2022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爆发,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既未能预测到危机的到来,也未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且,本世纪开始以来出现新兴市场经济体领跑全球经济的多元增长新格局。
《本体与常无》读后感1000字.doc
《本体与常无》读后感1000字《本体与常无》一书由林毅夫所著,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著作,对于经济专业或是对经济感兴趣的人都有很大的启发。
下面我带来的是《本体与常无》读后感1000字。
最近读了林毅夫的《本体与常无》这本书,结合自己之前对科学哲学以及方法论问题的思考,我感到这本书对我的冲击很大。
林毅夫是赞同波普尔对科学的定义的,认为一个东西如果是科学的,那么它必须是可证伪的。
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不被证伪。
并且他认为,经济学的“本体”是理性人假设,必须坚持这个假设,所有的分析都必须从这个假设出发,找出决策人和现实的限制条件之后,就能对现象加以分析了。
这其实就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方法:求解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
这个观点虽然简单,但是很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已经被这个理论“洗脑”了,以后自己的研究中也要常常从经济学本体的角度思考,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自己寻找决策者和现实的限制条件,试图自己分析看到的经济现象。
林毅夫在这本书里面还对我长久以来思考未通的一个问题做了回答。
有学生问他如何看待弗里德曼的方法论“假设不相关”和科斯的方法论“需要找一个易于处理但却真实的假设”。
他认为弗里德曼和科斯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他在文中说,弗里德曼的假设不相关指的只是理论不能太复杂,要相对简单,如经济学中的一些标准的简单化假设(如信息充分,竞争完全等),和物理学的简单化假设(如假设环境真空,平面光滑)等。
并且说,“理论模型中的假设越接近现实,模型就越复杂,要复杂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理论模型是否能够解释、预测所观察到的现象。
”……“在能解释现象时,理论越简单越好”……“简化到什么程度呢?简化到能解释现象为止。
”我认为林毅夫的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并且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只要理论的预测能与现实相一致,那么这种理论假设本身就不可能和现实毫无关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这里的“真实”指的是逼真,而不是事实本身。
这就和科斯的方法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3年多式联运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3年多式联运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多式联运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选5篇)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
阅读林毅夫的《论经济学方法》有感
阅读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有感近期阅读了林毅夫的《论经济学方法》,给我一种耳目一新却又平易近人的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纵览全书,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体系完整,全面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教条式苏联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涌入中国的西方经济学流派。
百家争鸣固然有利于学术繁荣,但同时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和交流上的困难。
虽然都冠以经济学之名,但是由于各流派在经济学研究目标、内容、标准、方式乃至研究中使用的语言上的不同认识,引起了他们在理论、经验、政策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众说纷纭,而且这种分歧已经到了互不理解和互不交流的境况,成为当前经济学前进道路上难以逾越的主要障碍。
这种状况无疑根源于人们对经济学划界问题的不同回答,不同学派给出不同的经济学划界标准,亦即不同学派对经济学有不同的界定。
与其他经济学家一样,林毅夫也专注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论经济学方法》一书中,林毅夫将这一问题置于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必须日积月累,“用力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要达到豁然贯通就必须去了解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否则,很难有豁然贯通的一天二、主线清晰,简明扼要。
《论经济学方法》内容准确、脉落清楚,侧重于基本事实、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与阐述,注重叙述与评论相结合,以阐述为主,兼有必要的评论。
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无遗,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简明性正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原则。
该书的简明性在于突出重点,紧紧抓住经济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脉络予以客观介绍与阐述,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三、具有学术价值。
该书对经济学方法的由来、发展和演变过程做了客观、全面的介绍、分析和评价。
该书不仅包含了著作者个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注意合理吸收了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该书不仅理论性、知识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经济学方法》这本书由“与林毅夫对话—论经济学方法”,“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贺《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发展”、“学问之道”和“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等五篇文章组成。
繁荣的求索读后感
读《繁荣的求索》有感由于自身的阅读量和专业所限,我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知之甚少。
经济学大家的有名著作,读的太少了,仅仅对郎咸平教授写的有关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书籍和视频讲座有一些了解,但是郎教授的一些观点我自己还是没有弄明白。
因为自己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大一时修完西方经济学,当时学习时感觉经济学的一些知识和观点比较晦涩难懂,看书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后就不怎么接触经济类的书籍。
上了研究生阶段,学院开设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两门课程,还对《管理经济学》和《战略投资学》这两门课进行了初步学习,在学习期间感觉自己阅读经济专业类的书籍实在太少,自己也想在这方面多做补充。
宏观经济课期间自己对汇率的相关知识做了初步学习和比较系统的了解,从而对宏观经济政策有了大概的印象。
在课程结束之际,把李老师推荐的《繁荣的求索》一书进行了仔细阅读,阅读时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感觉非常的吃力,一些章节还是有读不懂的地方,不过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林毅夫的《繁荣的求索》一书,集中论述了关于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发展经济的思考和结论。
这本书的结构大体上可总结为:首先,论述二战结束以来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演变及其主要理论范式的变迁。
然后,在比较各国经济发展史,分析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中的经验教训,在经济增长方面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成功了,而一些国家却失败了。
最后,提出了一个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性增长、消除贫困并缩小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
下面我将自己对这本书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做一陈述,并写了一点自己的感想:一、反思理论,而不是否认事实——当理论与实践冲突时在林毅夫任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期间,恰好与最为严重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同时,没有国家能够幸免于经济的减缓,这次危机是发达国家的产物,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减缓了这些国家的增长速度,在书中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次危机不同的是使几乎所有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时受到影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通过单一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或贸易政策避免高失业率与巨大的产能过剩。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 ①。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从语义、表达效果上看分析不当的是()A.改后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
B.改后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颜色变化流动更加明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雅相似度分析
论文标题: “与林老师对话”——读林毅夫《本体与常无》有感 检测日期: 2015年12月12日 正文字符数: 3485 正文字数: 3145 图片数量: 1
占全文篇幅: 2.86% 检测范围: 大雅全文库
一、总体结论
过滤参考文献后的相似度:16.73% 过滤参考文献后的重复字符数:583
二、相似片段分布
三、典型相似文献
相似图书
相似期刊
四、全文相似情况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题目:《与林老师对话》
——读林毅夫先生《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有感
专 业 年 级 2015级金融工程
学 生 姓 名 杨松霖
学 号 20150102020111
任 课 教 师 钟羽
成 绩
2015年 11月 26日
在图书馆漫游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林毅夫先生的《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于是便将其借来细细阅读,读后受益匪浅,为我今后学习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方法。
林毅夫是何许人?
林毅夫先生在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他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位担任此要职的人。
他还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
可见林毅夫先生是一位名誉世界的经济学家。
林毅夫先生在书中并没有像一般的经济学书籍那样用大段大段的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先生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讲自己的观点阐述,所谓对话就是林毅夫先生在平时上课时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林毅夫先生一一解答。
林毅夫先生在序言中说到,他本着古为今用的精神,将古代老师教授知识的方式——对话,在2003年课程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并且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本体与常无?在中国文化中“本体”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事物的来源或根源,本体就是本源。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具有产生天地万物的能力,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或来源。
“常无”一词同样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常无,意欲观察其深远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
”所以“本体与常无”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思维体系。
那本书中的“本体与常无”又是什么呢?“在此次对话中,我强调现代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是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切入点,经济学家在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时总是从‘一个人在作决策的时候,在他所知的各种可能选择方案中,总是会做出他所认为的最佳选择’的角度来观察思考,构建说明一个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模型。
这是各种经济学理论共同拥有的不变的‘本体’,也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不同于其他社会学科的学者之所在。
在此次对话中,我也同时强调决策者的最佳选择方案,随着决策者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异。
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来自经济学家对一定社会中的决策者在过去条件下的选择行为的研究,因此,经济学家必须以不受现有理论约束的‘常无’心态来研究不同社会或是同一社会中新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
”林毅夫先生在书中如是说道。
可见林毅夫先生主张抱着“常无”的心态从“本体”出发来研究问题。
这就是本书中的“本体与常无”,也是林毅夫先生想要传达的东西。
在现代的经济学研究中,为了保证研究的严谨和内部的逻辑性,数学的运用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数学在经济学中已经隐隐约约有了喧宾夺主的味道。
很多经济学家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做研究的深奥性,会用上很多十分复杂且十分难懂的数学,导致现在经济学数学化的出现。
这让我觉得对于经济学的研究现在已经有点本末倒置。
对于这个现象,林毅夫先生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逻辑的表达形式有很多种,在很多经济学现象中,即使不用数学辅助单靠语言也能将其解释得很清楚。
但是使用数学是有它的好处的,数学是最严谨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有着最严谨的形式逻辑,有些时候在运用语言时我们的逻辑很容易会出现不够严谨的情况,这个时候引进数学就能起到将逻辑关系严谨化。
但是同时,数学在经济学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帮助我们将逻辑关系一步一步推演下去,数学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但是在现在的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成为经济学的一种目的这样的趋势隐隐的开始体现,这就导致在研究某些经济学现象时使用数学会使得研究为了严谨性而失去一些有用性。
林毅夫先生对于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现象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现在之所以会出现经济学数学化这样的现象,第一是因为现在世界上对于经济学的研究都集中在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些国家中,他们的社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经济相对的已经趋于成熟的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新的经济现象不多,但是在研究经济的人去很多。
由于找不到新的经济现象去加以研究,而研究者在平时又必须要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这就使得很多研究者在进行论文的撰写时从原来的注重研究开始转向注重技巧,大家都开始倾于比技巧就会使得数学在经济学中能取得很快的发展,从而开始形成经济学数学化的趋势。
这就是为什么在早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能用语言将当时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解释得很清楚,而现在的经济学家们更偏向用晦涩难懂的数学来解释经济现象。
早期的经济学家们由于时代的原因,在他们身边各种新的经济现象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他们自然能做出更多的研究,而对于现在的经济学家们,由于新的经济现象很少出现,故他们就更偏向于用数学技巧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林毅夫先生提到的第二点是,数学是一个门槛。
在美国,你若是想要成为知名大学的教授,就必须要在世界上最好的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这些好的杂志有一个选文标准,一般在没有很多新问题可以讨论的时候,就只能使用数学的严谨和艰难程度来作为检验投稿人水平的一个挑选标准,所以数学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进入经济学家俱乐部的门槛。
林毅夫先生说到:“但是实际上真正好的经济学家内心明白,数学是工具,不是目的,你用足够的工具来表述你要讲的问题就可以了。
”对此,林毅夫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在20世纪80年代10个最有名的经济学家到了90年代还在用数学的就只有泰勒尔一人,然而到现在,泰勒尔也已经开始不使用数学了,他在最近发表的论文中都是使用很简单的数学,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用很深的数学了。
对于这例子,很清楚的说明了数学的地位,数学在经济学中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辅助
,一个手段。
数学确实可以把用语言逻辑不容易说严谨的问题说得严谨,但是在这个时候数学就会成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负担,在这个时候经济学那将事物现象说清楚的目的就会出现一定的偏离,这个是因为如果描述的是几个变量在某一点上的某种关系,这个时候用数学方法不一定可以将其说明清楚。
这就成为了在经济学中使用数学的一种代价。
虽然事情是这样,但是林毅夫先生对于我们广大同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数学既然是现在进入经济学家俱乐部的一个门槛,那我们就应该在还是学生的时候尽力将数学学好,拿到可以进入经济学家俱乐部的门票,但是我们不要把数学这一经济学中的手段误认为是目的,林毅夫先生说:“要有能力运用数学,但是不要成为数学的奴隶。
”我们不能为了数学为偏离经济学的基本轨道,若是过于注重去研究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使用,那我们干脆还是去研究数学更好,不是吗?
作为一个学习金融工程的学生,林毅夫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在书中关于经济学和数学的对话对我来说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金融工程作为现代研发各种金融衍生品和各种金融现象的学科,在日常的运用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去进行建模、计算等工作。
倘若只是注重在金融工程中如何去运用数学,如何使用那些很深的数学,而忽略了金融工程作为经济学这个大学科之下的一个小分支的经济学任务,那么就会将金融工程变成一门只研究数学而不研究其他各种金融现象和经济学现象的学科,从而我们就会丧失这个专业的专业性。
在林毅夫先生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经济学和数学之间的关系只是我学到的很多东西之中的一个,但是却是对我影响最大、最有用的一个。
在这次“与林老师对话”的过程中,我从林毅夫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研究都会起到很深的影响。
感谢林毅夫先生!
课程论文评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