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铅锌矿床围岩蚀变与成矿关系
浅谈铅锌矿围岩的蚀变特征
浅谈铅锌矿围岩的蚀变特征一、概述绿荫山铅锌矿位于尔布尔林场作业区内,南东距尔布尔林场8Km。
该矿已经完成勘探报告的提交,正步将转入开采,本文通过实际工作结合前人资料对矿体围岩蚀变特征进行浅论,以便于今后工作中同类矿床研究的借鉴。
二、围岩及其蚀变研究区的矿体围岩地层为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J3tm)中基性火山岩,受火山热液的影响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在塔木兰沟组(J3tm)中基性火山岩内形成了较广泛的青盘岩化蚀变,蚀变范围较大,在塔木兰沟组(J3tm)中基性火山岩中呈大面积面状分布。
蚀变矿物种类有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和黄铁矿等。
铅锌矿体的近矿围岩是角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类和石英斑岩。
矿体为受3级脆-韧脆性张扭断裂-裂隙构造控制的脉状矿体,近矿围岩蚀变完全局限于3级断裂-裂隙构造带内和其两侧数米~数十米范围内的近矿围岩中,蚀变带沿断裂、裂隙构造呈线型展布,蚀变范围大于该断裂、裂隙的规模,遭受蚀变的岩石是脆-韧脆性断裂、裂隙构造所切割的所有岩石,以塔木兰沟组(J3tm)角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类为主,其次为石英斑岩。
稍早阶段侵位于3级断裂构造中规模较大的石英斑岩体,在稍晚阶段断裂构造继承性活动中遭受构造切割破坏处,岩体内部破碎带中的石英斑岩蚀变强;侵位于3级断裂构造中规模较小的石英斑岩脉,脉体与围岩的接触带还是被其侵入的断裂构造,岩体边部内接触带的石英斑岩蚀变强。
蚀变的发生源于交代作用。
侵位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体,完全冷却以前不停地对其围岩中的地下水进行加热。
当岩浆期后气水热液流体沿围岩中由构造活动形成的断裂-裂隙系统所构成的通道上涌时,驱动断裂两侧围岩中来自大气降水的地下水进行补充的过程,就是启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的过程。
热液流体循环通道---断裂构造是循环系统的中心,是Pb、Zn、Ag等有用矿质的沉淀场所,循环热液作用于断裂构造及其两侧岩石,对岩石矿物成分的带出、带入交代作用,造成原岩发生不同强度的蚀变。
四川省甘洛县高丰矿区铅锌矿找矿技术与勘查技术
四川省甘洛县高丰矿区铅锌矿找矿技术与勘查技术发布时间:2021-11-09T02:30:47.067Z 来源:《福光技术》2021年17期作者:李健方江林[导读] 了解该矿区铅锌矿资源分布的状态,并总结该矿区铅锌矿的成矿规律,以期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成都610203摘要:本文甘洛高丰一带铅锌矿矿区为对象,重点对该地区的铅锌矿找矿与勘查技术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及评价,了解该矿区铅锌矿资源分布的状态,并总结该矿区铅锌矿的成矿规律,以期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铅锌矿;找矿技术;勘查技术四川省甘洛县甘洛高丰一带具有良好的铅锌矿成矿找矿前景,为深入分析该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的情况,通过收集该区带已有地质资料,利用已有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最新找矿成果,认真分析该区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
主要是利用物探激电测量法对该矿区矿体的深部变化进行预测,并利用探槽工程揭露控制矿体地表的产出,利用坑探、钻探工程控制矿体中深部,从而了解该矿区矿体大致规模、形态、产状及变化等,明确矿区的铅锌资源量。
不仅如此,还进行了系统的样品采集及测试,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区成矿模式,总结成矿规律。
1、矿区概况该矿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形切割较为强烈,并呈中高、东西低的地势特点。
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找矿前景。
区域内矿产种类较多,铅锌矿、无烟煤矿是区内的优势矿种。
其中,铅锌矿主要产于勘查区东部,层状、似层状、透镜状。
勘查区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寒武系(∈),奥陶系(O),志留系(S),泥盆系(D),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第三系(N),第四系(Q)。
矿体均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顶部,含矿岩性为细晶白云岩及微晶白云岩。
2、矿区找矿分析矿床成因分析该矿区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
受地层层位及岩性的控制,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主矿体产于震旦系灯影组顶部与寒武系接触界面之下部位。
铅锌矿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作者:郑惠军来源:《地球》2013年第02期[摘要] 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简要阐述了矿床控矿规律,认为矿床的成因属与地下热水作用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类型。
[关键字] 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规律铅锌矿成因[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34-1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过渡带的深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为上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沿断裂带两侧断裂、褶皱构造极为发育。
区域性蔓洞断裂从矿区北部通过,该断层为上述深断裂在该区的浅部表现,其两侧有超基性岩出露,并且断裂两侧沉积盖层岩石相变明显,显示出典型深大断裂特征。
以蔓洞断层为界,南东盘出露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下江群乌叶组、番召组、清水江组、平略组,岩性主要为浅变质岩系,为华南褶皱带基底岩石组合;北西盘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岩石组合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扬子准地台的盖层岩石组合。
区内沿蔓洞断裂带具有成片成带的Pb、Zn水系地球化学异常,异常总体为北东向,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南华系富绿组、南沱组。
其中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为区内含矿层位。
清水江组(Qbq):岩性为粉砂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及变余砂岩组成。
具有水平层理、滑塌构造。
厚5O0~700m。
平略组(Qbp):灰、灰白、灰黄色中厚层变余凝灰岩、变余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绢云母板岩,夹少量变余硅质石英砂岩等。
厚650~890m。
2.2 构造褶皱:矿区位于三穗向斜北西翼,总体表现为单斜岩层,岩层倾向南东,倾角20°~35°。
在翼部见一些次级褶曲,褶曲轴向与向斜轴向基本一致。
断层:矿区断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见北东向、北东东向两组断裂构造。
铅锌矿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分析
铅锌矿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分析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现在正处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铅锌矿作为紧缺资源在应用方面相当广泛,在全国找矿突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统一了思想,加大了找矿力度,所以进一步了解铅锌矿的成矿分布及类型,对野外找矿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
标签:铅锌矿资源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86011 我国铅锌矿总体分布及形成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全国均有铅锌矿产出,重点分布在华南西部及华北北东部,据统计现有储量居世界第4位,国内铅锌五大主产区域。
(1)东北铅锌主产区:东北地区是比较早的开发基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其铅锌矿总储量占全国80%,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2)湖南铅锌主产区:该区域产量丰富,而且都是富矿,大部分都利于开发利用。
(3)两广铅锌主产区:广东以凡口铅锌矿,广东的东北部连平与韶关交接带有与花岗岩有关的花岗岩型,广西有泗顶铅锌矿、大新铅锌矿、河三铅锌矿。
(4)滇川铅锌主产区:云南铅锌矿有很好的前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建超大型铅锌矿床金顶矿山。
四川有会东铅锌矿、会理铅锌矿两个主要矿山以及一批中小型矿山,近年来铅锌精矿产量猛增。
(5)西北铅锌主产区:目前,西北铅锌产量较少,但开发前景可观。
2 铅锌矿矿床的类型及成因2.1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铅锌矿床因为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型铅锌矿床。
花岗岩在结晶分异的时候产出的气体或者液体所形成,也可能是在地质构造活动中经过地下水的活化和淋滤从而让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起来形成花岗岩型的铅锌矿床。
岩体可大可小。
一般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
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
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
铅锌矿的矿床成因与成矿地质背景
构造应力:构造应力对铅 锌矿床形成的影响
地温梯度:地温梯度对铅 锌矿床形成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 条件对铅锌矿床形成的影 响
岩浆岩类型:花岗 岩、玄武岩、安山 岩等
分布区域:全球各 地,主要分布在板 块边界和地幔柱附 近
特征:高温高压下 形成的岩石,具有 高温熔融、快速冷 却的特点
成因:地幔岩浆上 升,冷却凝固形成 岩浆岩
一
接触交代成矿作 用主要发生在岩 浆侵入体与围岩
的接触带
接触交代成矿作 用可以形成多种 类型的铅锌矿床, 如斑岩型、矽卡
岩型等
接触交代成矿作 用与岩浆侵入体 的性质、围岩的 性质以及地质构 造等因素密切相
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热液成矿作用是铅锌矿床形成的主要方式 热液成矿作用包括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和热液交代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是指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矿床 热液交代成矿作用是指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铅锌矿床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规模
成矿条件:氧化还原电位、酸碱度、温度等 成矿过程:氧化物溶解、沉淀、结晶等 成矿类型:氧化物型、硫化物型、碳酸盐型等 成矿特点:表生氧化作用形成的矿床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
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地 壳运动对铅锌矿床形成的 影响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对铅 锌矿床形成的影响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对铅 锌矿床形成的影响
汇报人:
岩浆侵入:岩 浆侵入地壳, 形成侵入岩, 如玄武岩、花 岗岩等。
岩浆热液:岩 浆热液活动, 形成热液矿床, 如铅锌矿、铜 矿等。
岩浆分异:岩 浆分异过程中, 形成各种矿物, 如铅锌矿、铁 矿等。
岩浆混合:不 同岩浆混合, 形成混合岩, 如铅锌矿、铜 矿等。
铅锌矿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分析
铅锌矿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分析作者:韦乙杰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10期摘要: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现在正处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铅锌矿作为紧缺资源在应用方面相当广泛,在全国找矿突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统一了思想,加大了找矿力度,所以进一步了解铅锌矿的成矿分布及类型,对野外找矿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铅锌矿资源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1 我国铅锌矿总体分布及形成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全国均有铅锌矿产出,重点分布在华南西部及华北北东部,据统计现有储量居世界第4位,国内铅锌五大主产区域。
(1)东北铅锌主产区:东北地区是比较早的开发基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其铅锌矿总储量占全国80%,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2)湖南铅锌主产区:该区域产量丰富,而且都是富矿,大部分都利于开发利用。
(3)两广铅锌主产区:广东以凡口铅锌矿,广东的东北部连平与韶关交接带有与花岗岩有关的花岗岩型,广西有泗顶铅锌矿、大新铅锌矿、河三铅锌矿。
(4)滇川铅锌主产区:云南铅锌矿有很好的前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建超大型铅锌矿床金顶矿山。
四川有会东铅锌矿、会理铅锌矿两个主要矿山以及一批中小型矿山,近年来铅锌精矿产量猛增。
(5)西北铅锌主产区:目前,西北铅锌产量较少,但开发前景可观。
2 铅锌矿矿床的类型及成因2.1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铅锌矿床因为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型铅锌矿床。
花岗岩在结晶分异的时候产出的气体或者液体所形成,也可能是在地质构造活动中经过地下水的活化和淋滤从而让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起来形成花岗岩型的铅锌矿床。
岩体可大可小。
一般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
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
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
甘肃省西和县邓家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及与铅锌矿化的关系
1 绿泥石绢云母 千枚 岩 ,. . 2 薄层泥晶灰岩 ,. 3 绢云母 千枚 岩 、 方解石绿泥石 千枚 岩 ,. 4 中厚层灰岩 ,. 5 1号矿 体.
9号矿 带 中 的断 裂 特 征 与 1号 矿 带 类 似 , 矿 成 前 断 裂 主要为 近 东西 向断 裂 , 特征 与 1号 矿 带 中 其 的主 断 裂 F 相 似 , 规 模 远 比 F 小 。其 性 质 基 本 。 但 为层 问 滑动构 造 , 滑距 不 大 。破 碎带 被 铅 锌 矿 脉 充 填 , 成 9号 矿体 , 9号矿体 的控 矿构 造 主要为 碳 形 故 酸盐 岩 亚层 与碎 屑岩亚 层接 触带 附近 的早 期 层 间滑
沟倒 转背斜 。邓 家 山倒 转 背 斜 东 西 长 大 于 6 m, k 宽
2 0— 0 m。核 部 为碳 酸盐 岩 亚 层 , 翼 为 碳 酸盐 0 60 两
岩亚层 和碎屑岩亚层。东北翼倾 向 10 , 8 。倾角 6 。 0,
南 翼倾 向 10 , 角 5 。具北 陡南缓 向南 倒转 的特 8 。倾 O, 征 , 倒转 紧 闭等 倾 斜 褶皱 。背斜 轴 面 总 观 为 一 波 为 状 的扭 曲面 , 轴 面 产 状东 西 有 别 。背 斜 枢 纽 总体 但 由东 向西倾 伏 , 但脊 线波 状 起伏 , 倾伏 角不 均 匀 。邓 家山倒 转 背斜控 制 1 号矿 带 的产 出。在背 斜 的两翼 及 核 部均 有铅 锌矿 体产 出 。 磨 沟倒转 背斜 东西 长大 于 6 m, 20— 0 m。 k 宽 0 40 核部 为碳 酸盐 岩 亚层 , 翼 为碳 酸盐 岩 亚 层 和碎 屑 两 岩亚 层 。倒转 背斜 向西 倾伏 , 向南 倒转 。西 边侧 伏 , 东边 翘起 。磨 沟倒 转 背斜 的倾 伏 角大 于邓 家 山倒 转 背斜 的倾 伏角 。北翼倾 向 ]0 , L 。倾角 7 。南 翼倾 向 8 0; 15 , 角 5 。为 倒转 紧闭 褶 皱 。背斜 轴 面总 体 为 6 。倾 6,
铅锌矿资源地质特征
铅锌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机制
铅锌矿的市场需 求与趋势分析
全球铅锌市场需求
铅锌矿在全球范围 内的应用广泛,包 括电池、建筑、汽 车、电子等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 长,铅锌矿的需求 量也在不断增加
预计未来几年,全 球铅锌矿市场需求 将继续保持增长趋 势
亚洲地区,特别是中 国,是全球最大的铅 锌矿消费市场之一, 未来需求量将继续增 加
资源量与储量
铅锌矿资源量: 全球铅锌矿资源 丰富,主要分布 在澳大利亚、中 国、秘鲁等国家。
储量:全球铅锌 矿储量巨大,但 分布不均,主要 集中在澳大利亚、 中国、秘鲁等国
家。
资源评价:根据 资源量和储量, 对铅锌矿进行综 合评价,为开采 和利用提供依据。
资源潜力:根据 资源量和储量, 分析铅锌矿的资 源潜力,为未来 开采和利用提供
蚀变带:蚀变作 用形成的带状区 域,通常富含铅 锌矿
蚀变机理:热液 活动、地下水活 动等导致围岩发 生化学变化,形 成蚀变带
铅锌矿的成矿机 制
成矿物质来源
地壳中的铅锌元素 岩浆活动带来的铅锌元素 热液活动带来的铅锌元素
生物作用带来的铅锌元素 风化作用带来的铅锌元素 地表水带来的铅锌元素
成矿流体性质
成矿模式与成矿系统
成矿系统:包括矿源、运移、 沉淀、成矿等环节
成矿模式:交代型、热液型、 沉积型、变质型等
成矿过程:包括岩浆活动、地 壳运动、风化作用、生物作用
等
成矿规律:不同成矿模式与 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规律
铅锌矿的分布与 资源评价
全球铅锌矿分布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 国、秘鲁、墨西哥、印度 等国家
环保政策对铅锌矿市场的影 响
铅锌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对铅锌矿市场的推 动
关于新疆伊热达坂铅锌矿矿化与围岩蚀变关系的探讨
一
/
性 断 质 日 疆
平 韩 断 晨 簿 伏 断 ‘
~
饕 者
,
■檀 化
结 部 拱 子 断 以 宣 ~一 合 位 拜 大 裂 *
三
№
广 l Ⅲ0 Fra bibliotekt i t r点
口啭 城 * ■ ‘- ,E
图 1伊 热达 坂 铅 锌 矿 矿 区 区 域 地 质 图
1 区域地质成 矿背景
伊热 达坂铅 锌矿 床位 l 一克 锺
魄 石 擞 毗碱 田 长 者
:: 彝花 啉 岩
一
于 哈萨克 斯坦 一准葛 尔板 块 与 塔里木 一华 北板块 的
南 ,属 于塔里 木微板 块 (I I)的塔 里木 北缘 古生
— 咀一 越
豳慧早 石 碡j 畦 一 M #
代被 动陆缘 带 (I)阿尔 彼什麦 晚古 生代前 陆盆 地 (V ) 图 1 I I 1 ( o 伊热达坂铅锌矿矿区区域上属于塔里木 一 南疆地层大区, 南天山地层分区中的萨阿尔明地层小区。区
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 ,总体有 : 古生界志留系孔雀沟组 、 乌勇布拉克组的碎屑沉积岩 建造 和泥盆系 阿尔彼 什麦布拉 克组 、 阿拉塔 格组 、 萨阿尔明组 和哈孜尔布拉 克组的浅海相 碳酸碎 屑岩建造 。
收稿 日期 :2 1 - 1 l 000 一 2
作者 简介 :洪 银 ( 9 5 ,男 ,重庆人 ,助 理工 程师 ,从事 化探地 质找 矿及 矿产勘 查研 究工 作 1 8一)
40 6
关 于新 疆伊 热达 坂铅 锌矿 矿化 与 围岩蚀 变关 系 的探讨
2 矿床地质特征
伊 热达坂 铅 锌矿 床位 于托克 逊 县伊热 达坂 ,产 于上 泥盆 统 哈孜尔 布拉 克组 片理 化 大理 岩 中。矿 区 内
铅锌矿围岩蚀变及成因论文
铅锌矿围岩蚀变及成因探讨【摘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志留统湾塘组上段(s1w22)地层中的绿泥绢云千枚岩中,其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床;围岩蚀变;矿床成因 1.区域地质概况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点苍山—哀牢山断褶束之金平断凹中南部。
区域地层主要出露哀牢山群片麻岩夹变粒岩、角闪岩及少量云母片岩、大理岩;下古生界下奥陶统碎屑岩、志留统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石碳系碳酸盐岩及下二迭统碳酸盐岩、玄武岩。
构造以北西向的藤条河大断裂、哀牢山深断裂和红河大断裂为主体,形成金平断块、绿春褶皱束、哀牢山断块的构造格局,并控制和影响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矿区在区域上处于北西西向昔备-骑马坝-新寨背斜与北西西向咱倮-黄草岭复向斜之间;南部沿昔备-骑马坝-新寨背斜的轴部出露大面积的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北部及北西部有石英斑岩及钾长花岗岩出露。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局部为第四系覆盖,以下志留统和上三迭统为主,两者呈假整合接触,缺失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
矿区内主要出露下志留统湾塘组(s1w22)地层。
2.2构造矿区位北西西向昔-骑马坝-新寨复背斜的北东翼,受应力影响,区内次级褶皱及断发育,尤其以北西向、北东向构造最为发育,对区内的矿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构造控制了区内铅锌矿体的产状、形态,特别是在构造交切部位,矿体有膨大现象。
2.3岩浆岩矿区范围内主要发育煌斑岩脉,在矿区外围西部有小翁邦变辉绿岩体、北西部有变基性岩体、北东部见绿帘石分布。
下志留统湾塘组上段(s1w22)地层中煌斑岩脉十分发育,宽一般1-2米,部分岩脉宽达50余米,长几十米-上百米,为黑云辉石斜煌岩、橄榄云煌岩,属钙咸性煌斑岩。
具煌斑结构,块状构造,部分见气孔、杏仁状构造。
与围岩界线清楚,大部分岩体产状与围岩一致,个别与围岩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煌斑岩脉走向与构造方向一致,呈北西西向展布,沿接触带及其附近具强赤褐铁矿化,局部见铅锌矿化,该类岩石与区内铅锌矿的形成有直接成因联系,是矿区铅锌矿的矿源体。
四川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四川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作者:黄小雨钟康惠陈燃来源:《地球》2013年第02期[摘要]天宝山铅锌矿,位于会理县城北约50公里的白果乡,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缘的攀西裂谷中。
通过现场考察,搜集分析资料,四川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床具有如下地质特征:上震旦系灯影组中段上部白云岩为其主要的赋矿层位,矿区主要的构造线是近南北向的益门西支断裂带。
矿体形态为一厚度巨大,陡倾,向下作简单分枝的脉状。
矿石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等,围岩蚀变具低温热液蚀变的特点,成因类型为热液型矿床。
[关键字]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热液型矿床[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71-21 区域地质概况天宝山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缘的攀西裂谷中,属康滇地轴与上扬子地拗过渡部分,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南段。
处于攀枝花幔隆与昭觉-巧家幔拗之间的过渡区域。
区域地层分布广泛,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主要由前震旦系会理群褶皱基底和上震旦统、中寒武统、二叠系及中生界"红层"等沉积盖层构成。
岩浆活动频繁。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康滇地轴"中段(见图1-1)。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地层从老到新为:天宝山组:出露在天宝山矿段东南一隅及新山矿段的北东侧,主要岩性为黄-黄褐色绢云母千枚岩、泥砂质板岩互层。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中段下部(Zbd2-1):在矿区中部以灰~浅灰色薄层状白云质砂岩、钙质砂岩为主,夹少量紫色页岩。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中段上部白云岩(Zbd2-2):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在矿区广泛分布,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70%,灯影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是本矿区主要含矿层,矿体陡立切层产出。
寒武系西王庙组(∈2x):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西南角一带,下部为灰绿、紫红色薄层状云母细砂岩,局部夹中粒砂岩;上部为黄褐、粉红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砂岩互层,厚度2.2 构造矿区构造线以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为主。
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围岩蚀变理论性总结
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围岩蚀变理论性总结一、基本概念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
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
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
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
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二、主要蚀变作用— 1—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
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
碱质交代作用常有冥想的成矿专属性。
例如与钾质交代最密切的是钨、锡、钼、铜、金、钽、铌重稀土元素、铷、铯和硼等;与钠质交代最有关的是铁、钒、黄铁矿、轻稀土元素、钴、铌和某些金、铀等矿床。
钾质交代作用:碱质交代作用的一种。
即含钾的溶液在对岩石作用过程中,使得交代蚀变岩石产生含有各种钾质矿物的交代作用。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分析了其成矿成因。
标签:安徽省区域成矿铅锌矿地质特征矿产成因该区铅锌矿床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宁芜陷断束,贵池~繁昌断褶束。
从志留纪系中三叠世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地层出露齐全,厚度基本稳定,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浆活动贫乏,构造活动微弱,显示了地台型的构造属性。
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地台盖层褶皱断裂带,使构造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
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域长期的海相沉积历史,使整个地区褶皱上升,开始了陆相沉积的新阶段,并将地层卷入北东向展布的褶皱带中。
1矿区地质1.1地层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下二叠统孤峰组开始至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自老到新从南到北分布。
二叠系位于平地,三叠系组成山区,南陵湖组分布最高。
出露比较好的为下三叠统各组,余为第四系或火山岩覆盖。
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1.2构造1.2.1褶皱构造①基底沉积岩,为繁昌复向斜舒家店背斜北东倾没端的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向北东倾斜,倾角平缓,约每隔200米出现一次由陡到缓或由缓到陡的台阶,陡的倾角约40°,缓的倾角小于20°。
②盖层火山岩,为中分村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八分村背斜南东翼,为单斜构造,向南东倾斜,倾角30°~40°,有火山岩且产状向北倾斜或近直立,则为次火山岩的侵出相或溢出相及次火山岩相。
1.2.2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全是基底褶皱构造的横向或斜交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
1.2.3火山口构造矿区内火山碎屑岩所分布的区限,包含部分粗粒碎屑熔岩的分布范围,基本上是张家冲火山口的边缘界限,总形状呈椭圆形,长约1300m,平均宽约950m。
按工程初步控制的火山颈投影位置,相当在于ZK006~ZK402附近,仍呈椭圆形,长约470m,宽约200m。
铅锌矿成矿规律
铅锌矿成矿规律
铅锌矿成矿规律是指影响铅锌矿形成和分布的自然因素、地质条件和成矿过程。
铅锌矿主要形成于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铅锌矿成矿规律:
1. 成矿物质来源:铅锌主要来自于地壳中富含铅锌元素的岩石和流体。
富含铅锌元素的岩浆在地壳深处形成,并通过地质作用和流体运移带来成矿物质。
2. 地质构造:铅锌矿通常与构造断裂、变形和岩浆活动有关。
构造断裂和构造变形可以提供矿液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岩浆活动则为铅锌矿提供热液成矿环境。
3. 沉积环境:铅锌矿的形成与某些沉积环境,如海底喷流沉积、海相碳酸盐沉积和流体作用有关。
这些沉积环境提供了成矿矿液的来源和沉积物的堆积空间。
4. 成矿作用: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包括热液流体的输运、热液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和成矿元素的沉淀等过程。
常见的成矿作用包括硫化沉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
5. 成矿温度和压力条件:铅锌矿的形成和分布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铅锌矿主要形成于低温、中低压和中低温压力条件下。
综上所述,铅锌矿成矿规律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地质过程,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并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进行研究。
云南省剑川县岩峰箐铅锌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云南省剑川县岩峰箐铅锌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矿区地处象图——干江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东部,区内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地层,未见岩浆岩出露,构造较复杂,主构造线呈北西向展布。
矿体产于层间破碎带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构造控矿特征明显。
矿化以Pb、Zn 为主,伴生Ag。
矿石呈碎裂状结构,主要为浸染状构造。
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
矿床工业类型为构造角砾岩型含银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铅锌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象图——干江铅锌矿构造角砾岩矿床成因中低温热液型一、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兰坪——思茅褶皱带东北部之雪邦山南北向构造带中部。
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更新统(Qp)冲洪积层、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E1m)、白垩系下统虎头寺组(K1h)、白垩系下统南新组(K1n)、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侏罗系下统漾江组(J1y)、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T3m)、三叠系上统挖鲁八组(T3wl)、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h)灰岩层;三叠系上统歪古村组(T3w)、三叠系中统上兰组(T2s)。
区内构造以南北向断裂为主,亦有褶皱发育,断裂相互穿插形成一系列断块构造,致使褶皱形态遭到强烈破坏,加之东西向构造与其复合,局部地段构造表现复杂。
岩浆岩分布较少,仅见于东侧弥沙河断裂以东,为燕山期酸性花岗岩脉侵入岩。
变质带主要分布在弥沙河东侧,变质作用多为绿片岩相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有泥板岩、千枚岩、炭质板岩、片岩、花岗质糜棱岩等。
本区为Pb、Zn、Ag、Cu、As、Hg地球化学异常区,Pb、Zn、Ag浓集区,其异常重叠率高、异常强度大。
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银、铁、汞、砷等,非金属矿产有煤,建筑用石英砂岩、灰岩,砖瓦用页岩、粘土等。
二、矿区地质(一)地层1、第四系更新统(Qp):为冲积砾石、砂粒及坡积松散砂、砾石、粘土组成。
福建省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福建省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福建省连城县中坪铅锌矿床赋存于经畲组地层之中,具构造和层间控矿的双重特点。
该区地层铅锌元素原始丰度较高(矿源层),在强烈的地壳运动、岩浆侵入、构造热力作用和地下热水循环等诸因素作用下,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汇集(叠加)在构造和岩性有利部位,经再富集形成的铅锌矿床,初步认为它是沉积叠加后期构造热力改造层状-透镜状层控型铅锌矿床。
标签:铅锌矿;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福建省连城县中坪1 引言中坪矿区位于闽西连城县县城方位176°直距约34.7km,行政区划隶属连城县庙前镇中坪村管辖。
2004年9月-2005年7月对该区进行了普查工作,随后对其持续开展详查工作,中坪铅锌矿床赋存于石炭-二叠系经畲组地层的大理岩矽卡岩带中,受一定层位控制,且矿化规模较大。
本文的目的是在总结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中坪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矿床的成因、找矿标志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本区及周边的找矿勘探。
2 区域地质特征本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发育北北东向断裂,存在少量东西向断裂。
地层总体倾向向东。
区内岩浆活动较强,主要为晚侏罗世侵入的苦竹超单元。
岩性为浅肉红色斑状-似斑状细粒-中粒花岗斑岩。
3 矿区地质特征3.1 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石炭系林地组(C1l)和石炭-二叠系经畲组(CPj),其中林地组地层推覆在经畲组之上(图1)。
石炭系林地组(C1l):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岩性主要以灰白色厚层石英砂砾岩、石英砾岩、含砾粗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锰质岩,局部夹炭质泥岩、煤线,构成一个下粗上细的沉积旋回,分上、下两个岩性段。
本组地层以推覆体的形式盖在石炭-二叠系经畲组(CPj)之上。
石炭-二叠系经畲组(CPj):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呈“天窗”的形式出露,从钻孔控制的情况上看岩性主要为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石英砂岩、泥岩千枚岩、含砾石英砂岩互层、钙质粉砂岩、灰岩夹粉砂岩、石英细砂岩夹石英角岩、硅化含角砾熔结晶屑凝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夹铅锌矿化矽卡岩等,岩性较复杂,本组地层为区内的含矿层位。
探析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探析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矿石资源的研究需要深入研究它们的由来,发展过程。
铅锌矿床主要形成于拉张性构造环境,如受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部及其边缘的沉降盆地,或拉张的裂谷、地堑;成矿物质可来自围岩、基底、上地幔;成矿流体也是来源多样化,有海水、天水、建造水、岩浆水等。
本文阐述了铅锌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对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我国铅锌矿的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铅锌元素;化学性质;成矿规律;成矿模式铅锌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其成矿模式,划分依据也具有多样性,目前常用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矿床的成因为基础的划分。
从而将世界主要铅锌矿床划分为: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碳酸盐岩容矿的后生沉积矿床;砂页岩容矿的沉积或沉积――变质型矿床;与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热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岩型矿床;非硫化物锌矿床等。
这种分类法以集中反映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成矿主岩和矿床成因等重要因素,既有利于促进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又便于指导找矿,是一种被大多数地质工作者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案。
以下就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一、铅锌元素地球化学性质1、铅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铅锌这种自然界中的金属元素在地壳中是富集成矿的,相比较起来,冶炼方便,这种元素发现的时间比较早。
虽然二者在元素周期表中属性不同却在自然界中是共生的,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同时它们也具有同型离子结构,具有强烈的亲硫性的缘故。
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物为主,在地表氧化条件下可见其氧化物形式。
铅、锌也可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其他矿物之中,由于它们亲氧性的差别,它们的类质同象特征也有不同。
2、铅锌元素在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
在自然界,铅和锌往往共存于同一矿床,原生铅锌矿床的主要造矿矿物方铅矿和闪锌矿,总是紧密的共生在一起,单铅矿床和单锌矿床所占比例甚少。
这是由于铅锌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有相类似的外层电子结构,都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并形成相同的易溶络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峰铅锌矿床围岩蚀变与成矿关系摘要经过对研究区地层、侵入岩、构造等地质特征的深入分析与研究,认为铁铅锌矿赋存在破碎带局部地段,压性破碎带属成矿前破碎带,并对成矿起着控矿和导矿作用。
研究区各种岩石均不同程度的蚀变。
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磁铁矿化比较普遍,仅局部地段矽卡岩化和硅化较强烈,与成矿关系密切。
云英岩化仅发育在白岗花岗岩及花岗细晶岩内,并伴随着弱磁铁矿化、辉钼矿化。
关键词铅锌矿;侵入岩;构造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2)71-0078-020 引言高峰铅锌矿床是逊克县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起带之北侧,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
该矿床的发现与开发,对在逊克县开展铅锌矿地质理论研究及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认真地分析了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
1 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起带之北侧。
下泥盆统大理岩被海西晚期花岗岩侵入,呈捕虏体产出。
上古生代五道岭组流纹斑岩等火山岩地层分布于隆起带东南缘及外侧。
铅锌多金属矿赋存于火山岩地层及花岗细晶岩中。
2 研究区地质特征2.1 地层大理岩:以捕掳体分布花岗岩正长岩中,近北东走向。
与隆起带走向一致,倾向se,倾角较陡,为50°~70°,长340m,厚14m~40m。
在与花岗正长岩接触处形成透辉石矽卡岩,并发育蚀变和矿化。
岩石为灰白色,细粒状,花岗变晶结构。
矿物成份主要为:中细粒方解石,占90%左右。
次要矿物成份为白云石,分布方解石间隙中。
岩石具有矽卡岩化,主要矽卡岩矿物为透辉石、绿泥石、透闪石、绿帘石。
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及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
流纹斑岩及流纹斑岩质凝灰熔岩:为上古生代二迭系下统地层,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系。
流纹斑岩与流纹岩分布在隆起带的东南及外侧,即在测区基线以东,是以流纹斑岩为主夹有流纹岩的一套火山岩。
而流纹斑岩质凝灰熔岩分布于测区基线以西的侵入体中,呈捕虏体状态产出。
流纹斑岩岩层倾向se,倾角40°~80°,南部变宽并分叉出现。
被海西晚期花岗岩侵入。
流纹斑岩及流纹岩为灰白色斑状结构,无斑隐晶结构。
基质为霏细结构,微花岗结构,隐晶质结构。
流纹构造或块状构造。
斑晶由石英、钾长石(条纹长石)和斜长石(更—中长石)组成,含量3%~8%,个别者高达25%,石英表面具裂纹、呈粒状、他形粒状分布。
钾长石为粒状、板状,条纹长石具卡氏双晶。
黑云母和磁铁矿沿表面裂隙被褐铁矿染。
斜长石呈板状和柱状,表面有土状物。
基质由长英质矿物和暗色矿物组成,含量92%~97%。
长英质矿物为粒状石英和柱状的条纹长石、柱状正长石以及板状更长石组成。
暗色矿物由少量的黑云母、绿泥石、磁铁矿等组成。
岩石局部地方有褐铁矿染。
流纹斑岩质凝灰熔岩,为灰白色、岩屑—晶屑火山碎屑结构,胶结物为霏细结构。
碎屑物含量为30%,其中岩屑 13%、晶屑 17%。
岩屑由砾状霏细斑岩为主,次为闪长岩等组成。
晶屑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组成。
胶结物为长英质矿物组成,霏细结构,其上见有小柱状角闪石和黑云母。
上述岩石普遍具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局部地段具矽卡岩化。
2.2 侵入岩研究区见有海西晚期侵入岩,均侵入于古生代地层中。
有五种岩石:以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花岗正长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
后三种分别形成大小不等岩脉、岩株,一般宽为200m~500m,局部地方宽大或缩小,长者200m,均呈nne-ssw走向,倾向se,倾角75°~87°。
1)碱长花岗岩:分布于测区的南部,灰白色,花岗结构,似斑状文象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
次要矿物为:绢云母、金红石、萤石、磁铁矿。
蚀变、矿化为: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磁铁矿化。
2)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测区中西部,风化面为黄白色、黄褐色,新鲜面为灰白色、浅红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似斑状结构,变余糜棱岩结构、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风化后呈中—粗粒风化砂。
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正长石、黑云母、角闪石。
次要矿物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
蚀变、矿化为:褐铁矿化。
3)花岗正长岩:分布于测区的东部和西南部,颜色为灰白色、浅玫瑰色,中粗粒似斑状结构,基质具微花岗结构,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
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磷灰石、锆石。
蚀变矿化为:矽卡岩化、磁铁矿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
4)花岗斑岩:分布于测区东侧,灰白色变余斑状结构,基质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局部地方具角岩结构。
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
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绢云母、独居石。
蚀变矿化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角岩化5)花岗细晶岩:分布于测区西南部,颜色为灰白色、浅玫瑰红色,细晶结构似斑状结晶结构,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
次要矿物为:磁铁矿、白云母、锆石、石榴石、黑云母。
蚀变矿化为:云英岩化、矽卡岩化、磁铁矿化、辉钼矿化。
地表所见岩石均有不同程度的破碎和风化,特别是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多已呈风化砂。
上述岩石均遭受不同程度热液蚀变。
2.3 构造2.3.1褶皱研究区属于小兴安岭隆起带的一部分,该隆起带是由北北东走向的海西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古生代大理岩、火山岩组成。
2.3.2断裂压性构造破碎带均呈nne-ssw走向,倾向se,倾角为30°~50°。
地表所见破碎带大小有4处,长者为900m,宽为150m。
短者长为100m~200m,宽30m~50m。
压性破碎带内岩石主要为花岗正长岩,次为白岗质花岗岩,流纹斑岩。
岩石已破碎呈小碎块,破碎带褐铁矿化或铁染,有的已高岭土化。
因此使破碎带呈黄褐色或灰白色碎块夹粘土。
铁铅锌矿赋存在上述的破碎带局部地段,压性破碎带属成矿前破碎带,并对成矿起着控矿和导矿作用2.4 围岩蚀变与成矿关系研究区各种岩石均不同程度的蚀变。
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磁铁矿化比较普遍,仅局部地段矽卡岩化和硅化较强烈,与成矿关系密切。
云英岩化仅发育在白岗花岗岩及花岗细晶岩内,并伴随着弱磁铁矿化、辉钼矿化。
现将研究区主要的围岩蚀变及成矿关系叙述如下:1)硅化是成矿母岩—流纹斑岩最强烈的蚀变,在矿化带内流纹斑岩夹层,主要由纤维状、放射性的玉髓和他形粒状石英呈堆分布。
石英中多呈脉状或残留,由于硅化强烈,局部地段成次生石英岩。
这种蚀变与铅锌矿关系密切,是本区此矿种的有利成矿标志。
2)矽卡岩化和矽卡岩研究区矽卡岩化和矽卡岩由于形成的部位不同,其岩石种类也不同。
主要有两种矽卡岩:一是在大理岩下盘与花岗正长岩接触处形成绿泥石透辉石矽卡岩;另一是在花岗细晶岩中形成黑云母石榴石矽卡岩,现将两种矽卡岩分述如下:1)绿泥石透辉石矽卡岩厚度数厘米至3.5m,特征是浅灰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由35%的透辉石、35%的萤石、8%的碳酸盐,7%的石英、15%的绿泥石组成。
透辉石为柱状、粒状,呈集合体分布,状晶体0.1mm~0.3mm,粒径0.05mm。
萤石呈他形粒状分布于透辉石中,被后来的碳酸盐、石英细脉穿切。
碳酸盐呈细脉状分布于岩石中。
石英为粒状,粒径0.1mm~0.5mm。
粒间紧密相嵌,呈细脉状穿切岩石。
绿泥石呈淡绿色鳞片状,呈集合体分布。
2)石榴石矽卡岩黑色或红黑色,鳞片花岗变晶或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石榴石45%,黑云母15%,石英25%,白云母5%等组成。
石榴石呈淡红色,暗棕褐色,粗粒、圆粒一般较大,常有磁铁矿石、白云母包于其内,构成变晶矿物。
黑云母呈片状分布于基质中与石英共生。
石英呈细粒状、白云母呈细小片状分布于基质中。
磁铁矿呈自形粒状,分布于基质中与石英、白云母共生,亦可被包裹于石榴石中。
此矽卡岩分布于花岗细岩中,是本区寻找与矽卡岩有关的铅锌矿化体有利标志。
3)高岭土化分布普遍,但发育程度不同,矿化带中的流纹斑岩较为发育,在花岗正长岩中亦为强烈。
该蚀变与成矿关系不密切。
4)绢云母化比较普遍的分布于流纹斑岩,侵入岩中(板状具环带构造的更—中长石)部分已绢云母化,并见有土状物、黑云母、绿帘石和褐铁矿染。
上述情况说明:蚀变和矿化,从火山期后热液开始至低温热液为止,各种蚀变在空间上有重迭现象,在时间上则以矽卡岩化为早,而高岭土化最晚。
3 结论1)铁铅锌矿赋存在破碎带局部地段,压性破碎带属成矿前破碎带,并对成矿起着控矿和导矿作用;2)研究区各种岩石均不同程度的蚀变。
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磁铁矿化比较普遍,仅局部地段矽卡岩化和硅化较强烈,与成矿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1]陈穗.厚婆坳锡铅锌银矿床硫盐类矿物与银赋存状态[j].西部探矿工程,2007(3):93-95.[2]解成波,刘明.查干布拉根银铅锌(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j].世界地质,2001,20(1):25-29.[3]毛爱生,邢琳,刘智明.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吉林地质,2007,26(3):18-21.[4]潘龙驹, 孙恩守.内蒙古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 1992, 11(1):45-53.[5]佘宏全,李红红,李进文,等.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2009,83(10):1456-1472.[6]伍超群.宝山铅锌银矿床混合矿石中银矿物的赋存状态[j].矿物学报,2001,21(3):5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