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1_8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强弱电解质

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讲]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1错。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不须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故2错。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时,才是电解质。故3对。但NH3、SO2、CO2和P2O5却是非电解质。故4错。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思考]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盐酸代替醋酸呢?

醋酸腐蚀性比盐酸小,酸性弱。

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实验]3-1: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 值。

[实验结果

[探讨]反应现象及pH值不同的原因?

探讨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1) 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2) 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3) 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H+的浓度的大小。开始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说明1mol/LHCl中氢离子浓度大,即氢离子浓度为1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而开始1mol/L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说明其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即小于1mol/L,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HCl是强电f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强弱电解质电离的实验探究、讨论及类比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及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认识化学与生活丰富的联系。

(2)培养辩证地看待化学的意识。

2.教学重点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3.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4.教学过程

[随堂练习]

由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与强电解质

不同。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H

2CO

3

2、NH3·H2O

3、

CH3COOH

[投影]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电解完全电离,用“===”

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③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④而多元弱碱则不分步,用一步电离表示。

⑤对于酸式盐的电离要格外注意,强酸的酸式盐要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电离强中有弱

[过渡]醋酸和次氯酸都是弱酸,那么它们的酸性谁略强一些呢?那就要看谁的电离程度大了,弱酸电离程度的大小可用电离平衡常数来衡量。

[板书]一、电离平衡常数

[讲]对于弱电解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组分浓度间有一定的关系,就像化学平衡常数一样。

[板书]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结构和组成上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

2.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解质:

非电解质:

2.练习:下列物质中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

2SO

4

④Cu ⑤CH

3

COOH ⑥NH

3

·H

2

O⑦SO

2

⑧乙醇⑨水⑩CaO

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

强调: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对化合物来说。混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教案)

c(H+)醋酸中c(H+)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填空:

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

c( H+,盐酸) c( H+,醋酸)

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虽然氯化氢和醋酸都是电解质。但是由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是有区别的。

为了描述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在化学上,将电解质再分类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板书)一、强弱电解质

像氯化氢一样,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而像醋酸一样,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下面咱们就以氯化氢和醋酸为例,来分析、对比一下强弱电解质的异同点。(列表对比)

强弱电解质和其他类别的物质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常用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分类举例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产生了H+和CH3COO-,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

CH3COOH → H+ + CH3COO—

那么,溶液中是否存在H+ 和 CH3COO—离子结合成CH3COOH的过程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以下资料并进行分析:

在一定量1mol/LHCl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经科学方法测定混合溶液中c(H+)小于1mol/L。请分析其原理。

混合溶液中存在较多的离子有H+、 Cl-、 Na+和 CH3COO-。 H+在水中不会与Cl—结合,也不会与Na+结合,那就只可能与CH3COO—结合了!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弱电解质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电离教学设计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电离平衡

第2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解外加物质、温

度、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应用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弱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3、通过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学习,初

步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等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设计一个“CH3COOH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吗”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通过CH3COOH这种弱电解质的电离情况来

引出电离平衡状态的建立、定义,并画出对应的

图像。

2、让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化学平衡的特征来自

己讲述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注:教师加以补充:①.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当外界条件改变是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②.电离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3、以醋酸的导电实验引出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让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知识一起完成以醋酸电离为例来学习影响醋酸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浓度、加入其他电解质等因素

4、巩固例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氨水中存在

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

学生通过例题的思考和讲解对已学知识点有个

加深和巩固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等)的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中《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高中《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高中《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高中《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如H2SO4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

(2)弱电解质: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H2CO3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HCOH++CO。

②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成,如Fe(OH)3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3)酸式盐:

①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如:NaHSO4===Na++H++SO。

②弱酸的酸式盐中酸式根不能完全电离,如:

NaHCO3===Na++HCO,HCOH++CO。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等)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平衡建立过程如图所示。

(2)电离平衡的特征

条件一定,平衡体系中分子与离子的浓度一定

4.影响电离平衡的外部条件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

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反应的物质: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5.实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规律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以CH3COOHCH3COO-+H+ ΔH>0为例: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 n(H+) c(H+) c(CH3COO-) c(CH3COOH) 电离程度(α) Ka 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小减小增大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g) 向左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减小不变加入NaOH(s) 向右减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不变加入CH3COONa(s) 向左减小减小增大增大减小不变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增大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课堂设计共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学生用1分钟时间浏览教学目标。

熟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入以下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学习环节。

二、同桌合作探究4分钟,完成探究一及【练一练】的两个习题。

该部分是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设计的思路是让同桌之间讨论,并归纳总结概念的判断方法,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答案,又对个别习题中个别选项进行强化,使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即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概念进行判断。

三、小组合作探究6分钟,完成探究二及【练一练】的两个习题。

该部分内容是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先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展示答案,并归纳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学生讨论完之后,紧接着又以表格的形式整体上对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进行应用,师生再共同体会表格中的易错点,如氢离子的个数变化和氢离子的浓度变化的异同点,并总结出电离度及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为下面的环节打下铺垫。在该部分环节中,老师对解决平衡移动的问题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即平衡移动原理应用于所有平衡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作探究8分钟,完成探究三及【练一练】的两个习题。

该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涉及电离平衡常数及电离度的影响,故学生的讨论在该部分用时稍多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展示答案,并对较难的题目在黑板上板演出具体的解题过程,师生共同解决非选择题,老师在解决过程中重点点拨该题的解题思路,即灵活应用题目中所给条件,从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入手进行定量计算,并由该题目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及答题规范性的教学。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1 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学习要求: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同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交互作用进行概念、理论建构,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演绎推理能力,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条件改变后平衡的移动的认识。

2 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

从教材来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指它既是对《化学1》模块中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启下,指为学生后续学习水的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打下基础。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化学平衡的观点,并能初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说明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但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比较抽象,所涉及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造成学生认识上的障碍。

3 设计思路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多依赖于量化分析,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大量的、基于实验的数据中,经过归纳梳理,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科学规律。国人比较感性,擅长定性分析;西方人则比较理性,数据分析严谨。有感于此,培养学生的定量观,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核心思路。将本节内容设计成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再质疑,再论证。在论证中,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数据猜测、计算、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化学数据之美,感受科学探索之美。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蓝海美兴宁市叶塘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2.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情感目标】

1.认识电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渗透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观点;

2、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表

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重、难点

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四、设计理念

1.在教材处理上结合人教版的特点,重点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从对比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H+)不同,再通过阅读课本了解醋酸和

盐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由学生小结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通过设计科学探究实验、交流与讨论,归纳出证明醋酸是弱酸

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

2.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四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

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

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

高中化学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能理解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实验准备:

0.1mol/L的NaCl溶液、0.1mol/L的盐酸、NaOH溶液、氨水、醋酸、蔗糖、酒精溶液、蒸馏水。

烧杯(8只)、石墨电极、电池、导线、小灯泡、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第一课时,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采用实验、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的综合教学法;

第二课时,以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移动为主要目的,采用类比、推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我们在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学习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下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学生回顾、讨论后小结)

【小结】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NaCl、HCl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设问】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思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不相同。

【设问】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什么?

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并且最终建立电离平衡,并且已经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已具备运用平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计部分学生将会对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浓度变化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的影响感到难以理解。

[学习内容分析]

该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电离平衡常数”、“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两部分内容。该节所学“电离平衡常数”与前面所学“化学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后面将要学习的“溶度积常数”都属于平衡常数系列,可让学生对比学习,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在前面所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影响”的基础上,学习“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更是水到渠成。学好本节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对下节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作用,从而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实质,有着重要的帮助。此外,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单一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前边所学的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又能使他们有效的扩展知识,为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动及水解原理的应用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处理电离平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在解决电离平衡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应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化学科学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摘要]“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以演示实验为基础,对实验现象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认识知识的本质。整个教学设计力求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弱电解质电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80095

一、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高中化学新课标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是本章的重点。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

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三部分,且高考考纲要求: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能利用化学平衡理论去分析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因此第二部分为本节的难点。对学生而言,在已有的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可逆性也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否从一般的化学平衡理论过渡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小灯泡实验”和同浓度下盐酸、醋酸pH 值的测定,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教材中高中化学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电离作为本章内容的第一节,不仅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中基本理论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与初中所学酸、碱、盐及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反应相关知识紧密联系,又是高中学习的水的电离、盐类水解及溶解平衡的重要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于弱电解质电离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次是依据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这一模块要求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及化学平衡观。学生通过初中及高一必修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同时通过对选修4中的前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建立化学平衡概念,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及催化剂等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能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同时通过先前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理论研究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知障碍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微粒观还停留在静态的、定性的层面上,不能较好地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的,同时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从化学平衡迁移到电离平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笔者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如何建立上。笔者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在视频录制时将微观粒子放大化,模拟了动态的醋酸电离及阴阳离子静电作用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从实质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动态的电离平衡,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化学平衡来更加深入地理解电离平衡的实质,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理解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并在师生共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师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加充分的交流,使得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化学学科教案设计

授课班级课时安排3课时授课人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分析大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

行相关计算。

知识目标掌握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操

重、难点阐释(1)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2)电离常数的计算(3)强酸与弱酸的比较

学法指导讲练结合教具设计

教学过程问题引导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弱电解质

(1)一元弱酸,如CH3COOH:

(2)多元弱酸,如H2CO3:

(3)多元弱碱,如Fe(OH)3:

2.酸式盐

如NaHSO4:

NaHCO3:

二、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1.电离平衡的建立

2.电离平衡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基点小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而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2)AgCl的水溶液不导电,而CH3COOH的水溶液能导电,故AgCl是弱电解质,CH3COOH是强电解质(×)

(3)由0.1 mol·L-1氨水的pH为11,可知溶液中存在NH3·H2O NH

+OH-(√)

(4)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一定相等(×)

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以CH3COOH

H++CH3COO-ΔH>0为例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Ka 加水稀释→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增大增大增强不变通入HCl(g) ←增大增大增强不变

人教版化学选修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公开课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教学内容。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以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而有之。在这一章,学生们将通过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过程,体会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了解pH的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体会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这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从具体知识结构来说,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理论又是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纽带,因此作为开篇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对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识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与强弱电解质之间的关系。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能用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有关离子浓度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对电离平衡的指导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体会用平衡理论指导分析解决相关离子浓度问题对思维的启发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通过实验设计:如何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弱电解质

(1)概念

(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

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概念

(1)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

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越易电离。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4)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理解应用

以0.1 mol·L-1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 CH3COO-+H+ΔH>0的影响。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

n(H+)c(H+)导电能力K a

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加入少量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强不变

通入HCl(g)向左增大增大增强不变

加NaOH(s)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加CH3COONa(s)向左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强不变

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电解质的电离

〖复习目标〗

(1)巩固对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2)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及移动的影响因素。

(3)能对溶液的导电能力判断及对强弱酸碱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及移动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应用。

〖教学过程〗

考点一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状态

【知识精讲】

1、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

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③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④溶剂化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相互

吸引、相互结合,以“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形态存在,这种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溶剂作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

①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②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③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⑤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特征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是:

①动:υ(电离)=υ(结合)≠0的动态平衡;

②定:条件一定,分子和离子浓度一定;

③定:条件一定,分子和离子浓度一定;

(2)影响因素(以CH 3COOH CH 3COO -+ H +为例)

①浓度: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n(H +)增大,c (H +)减小

②温度:升温促进电离(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③相关离子:例如加入无水CH 3COONa 能抑制电离,加入盐酸也抑制电离,加入碱能促进电离,仍然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3)电离平衡常数

①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各种离子浓度

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

表示(酸用K a 表示,碱用 K b 表示)。

②表示方法:AB A ++B - K=c(A +) c(B -)c(AB) ③K 的意义:K 值越大,表示该电解质较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从K a 或K b 的

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 H 2SO 3

(K a1=1.5×10-2)> H 3PO 4(K a1=7.5×10-3)>HF (K a =7.2×10-4)> HNO 2

(K a1=4.6×10-4)> HCOOH (K a =1.8×10-4)> CH 3COOH (K a =1.8×10-5)> H 2CO 3

(K a1=4.3×10-7)> H 2S (K a1=9.1×10-8)

④影响K 值大小的因素:K 值不随浓度而变化,但随温度而变化。 (4)电离度

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常用α表示:

α=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原有溶质分子总数

×100% (5)多元弱酸的电离。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且越向后的电离越困难,其电离出来的离子

浓度也越小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如 H 3PO 4的电离:

第一步电离:H 3PO 4

H ++H 2PO -4 K 1 第二步电离:H 2PO -4 H ++HPO 2-4 (较难) K 2 第三步电离:HPO 2-4 H ++PO 3-4

(困难) K 3 显然: K 1>K 2>K 3。在磷酸溶液中,由H 3PO 4电离出来的离子有H +、H 2PO

-4 、HPO 2-4 、PO 3-4 等离子,其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H +)>c(H 2PO -4 )>c(HPO 2-4 )>c(PO 3-4

) 。

【方法精讲】

1、从“定性”和“定量”两角度理解电离平衡

(1)从定性角度分析电离平衡:应该深刻地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移动结果不能“抵消”或“超越”这种改变。

(2)从定量角度分析电离平衡:当改变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后分析两种微粒浓度之比的变化

时,若通过平衡移动的方向不能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化学平衡常数定量分析。

2、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方法和规律:

①若0.01 mol·L-1的酸HA 溶液的pH >2,说明 酸HA 在水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HA 为弱酸;

②相同pH 的强酸、弱酸分别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溶液pH 变化大的是强酸,变化小的是弱酸;

③相同pH 的强酸和弱酸,分别加入等量相应的钠盐,溶液pH 增大的是弱酸,pH 几乎不变的是强酸;

④pH 相同、体积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与碱NaOH 完全反应时,耗碱量大的是弱酸,或与足

量锌反应,产生H 2多的是弱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