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言学与西方语言学比较.

合集下载

语言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中外语言学简史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

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

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

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

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

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中西语言文字对比_辜正坤_北大博导

中西语言文字对比_辜正坤_北大博导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比较演讲人简介:辜正坤,博士生导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曾发表理论专著及英汉译本《老子道德经》、《毛泽东诗词》、《未来之路》等35种著作和论文100多篇。

我主要讲述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如何造成文化之间的不同,以及语言文字的诱导和暗示作用,并重点分析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别。

首先我想给文化下一个定义。

第一,我所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是包括人、环境、知识、技术成果等一切别具特色的物质对象。

第二,文化由方方面面的因素决定,我个人认为,文化由九大因素决定,即环境、语言文字、科技、物欲原动力、情欲原动力、权欲原动力、审美、阴阳、万物选择。

语言文字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语言文字又是怎样作为一种纵向的诱导或者暗示因素对文化产生作用,并且在很多场所表现为制约性因素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面临一个对语言学权威观点的挑战。

西方语言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语言(包括文字)的形成是任意的,必然的因素很少,把人叫做人,把天叫做天,把男人叫做男人,把女人叫做女人,这些都是随心所欲的称呼,没有必然性。

几乎所有教课书都把“人具有任意性”作为一个公理来看待,西方语言学界也认为这是语言学的基础。

而我个人的看法正好与此相反,我认为语言文字的产生昭示了一个规律性,即语言是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因素的较深作用下必然要产生的。

当然其中也有任意因素,任意是相对的,非任意也是相对的,但是哪一个是主要的,这其中有一个关系:早期往往是必然性因素占主要,慢慢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的增强,任意性因素才慢慢增强。

越是远古,人类越不可能任意地创造一种文字或者语言,只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不能像现代人一样进行抽象思维。

远古人类的创造能力很简单,比如象形字产生于图画文字,而全世界的语言文字如果向前追溯,就会发现它们都产生于图画文字。

文字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智力发展运行的轨迹慢慢地从具体走向抽象。

而西方语言文字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其他文化借鉴过来的,并不是直接发展出来的。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

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

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

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

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

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

中外古近代语言研究历史比较

中外古近代语言研究历史比较
面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科学的态度是“厚今而不薄古”。 中外古近代语言研究都有着良好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语言学 理论的发展成熟正是本族、本国语言研究历史及外来经验矛盾 运动和科学融合的产物。
中外古近代语言学史的分期不完全一致。中国语言学史的 古代时期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即先秦至宋元;近代
时期始于13世纪初而止于1898年《马氏文通》出现以前。国外 语言学史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近代持续时间较中国则 短得多,从公元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仅150多年。本文是从 这段时期中外语言研究的历史出发,比较和探讨其对我国现代 语言研究的启示。
变现象的存在,这无疑为语音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形态学 法和句法研究的层级性体现了古希腊以形态归纳和句法逻辑
方面,研究者列出并比较同—个词的不同形式,分解出词根、后 研究为主的语言研究传统。
缀和词尾;按照词法标准分出四种词类:名词、动词、前置词和
先秦的“名”“实”之争是我国语言研究的萌芽,也是推动其
然而,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现代语言学的建立若 以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说出 现为起点.至今也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代语言研究 正逐步摆脱对国外语言理论机械地引进和摸仿的状态.开始走 上自觉意义上的比较、反思、扬弃和创新的道路,逐步由传统的 跟进状态转向融A世界语言科学研究阵营的新趋势。
圣典只有用完美无Ⅱ目的语音形式表示,才能体现其奇异的宗教 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的著作,作者建立的词类八分法和对
职能”…Ⅲ’由于要保存经典中词的原始发音和解决词典编纂 其下的定义现代语言学仍可以接受。随后,阿波罗尼·狄斯柯利
中的发音问题,研究者极力追求语音的准确性,对词的发音做 总结并发展了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的观点.写出了希腊语句

国外语言学理论之第二讲 历史比较语言学

国外语言学理论之第二讲 历史比较语言学


2.
亲属

关系
3.


四、19世纪中外语言研究对比
西方 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 中国 以客观材料为依据,使用严谨的科 学考究法
研究内容
构拟共同语 — 亲属关系 — 描 音韵(古音校订古书)、训诂(诠 写语言历史演变 释经典著作)、文字(研究汉语词 源) 以“句”(形式、意义)为 以“字”为单位,以字的形、音、 单位,以语法为主体 义结合为主体
“(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19c初) [德]格里姆Grimm 重建原始印欧语:印欧语系谱系图 第二阶段( 19c 中) [德]洪堡特Humboldt
总结19c研究成果,孕育20c结构主义的诞生 [德]施莱歇Schleicher
新 语 法 学 派 阶 段 [德]布鲁格曼Brugmamn (19c末) [德]奥斯托夫Osthoff

格里姆比拉斯克多做的工作是: 扩充大量例子(语种、词量) 归纳音变规律(日耳曼音变、高地德语音变)

原始(其他)印欧语:以希腊语为代表 日耳曼语:以哥特语为代表 日耳曼语: 所属各语言使用于北欧、中欧(德国、奥地利、卢森堡等)、西欧 (英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欧洲之外的英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在4.8亿 以上。日耳曼语所使用的字母并不是德国人或日耳曼人自己创造的,而是在与 具有先进文化的罗马人的交往中从罗马人那里借用过来的。其实,罗马人的文 字也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下意大利地区的希腊文中借用过来的。
(观察角度:形态变化的复杂程度)
be --am is are was were do -- did done tooth teeth 我-我们
看看 VV 看一看
的 地 得
“他所谈论不同语言的完善或不完善、 优点或缺点,主要是学术上的失误, 而不是文化上的歧视”(姚小平)

语言学

语言学

Brief Introduction to Schools of Linguistics西方语言学流派简介一、传统语法(古希腊语法,古罗马语法,中世纪语法,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1、古希腊语法苏格拉底(Socrates, 470BC ~ 399BC) 柏拉图(Plato, 429BC ~ 347BC)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BC ~ 322BC) 斯多葛派(Stoics)哲学家1)、自然派:语言是受自然支配的。

它是一种自然产物,它来自外部原则,人类对语言无能为力。

2)、惯例派:语言受惯例支配。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它随着人类的习惯发展起来的,人类可以改变它。

2.古罗马语法瓦罗(Marcus Varro, 116BC ~ 27BC) 《论拉丁语》(De Lingua Latin)瓦罗把语言研究分为三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句法学多纳特斯(Donatus,公元四世纪) 普利森(Priscian,公元六世纪)普利森著的《语法惯例》(Institutiones Grammaticea)共十八卷,是整个中古时期语法理论界的经典。

3.中世纪语法欧洲的中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

3.1 “七艺”教育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音乐数学几何学天文学3.2 思辨语法中世纪语言学的突出成就就是在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 speculative来自于拉丁语的speculum,意为“反映现实的镜子”),就是说语法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3.4 中世纪初波依修斯(Boethius, 480 ~ 524)不仅要研究孤立词语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们在实际运用中的词义。

3.5 十二世纪中期彼得·海利亚斯(Peter Helias)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问题3.5 十三世纪希思帕尼斯(Petrus Hispanus)《逻辑纲要》(Summulae Logicales) 160次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3.6 摩迪斯泰学派(思辩语法,Modistae)探讨语言存在的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4.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分析哲学上的经验主义:对事物进行孤立的分析研究,强调客观依据,强调实用价值。

中西方古典语言学特点

中西方古典语言学特点

中西方古典语言学的特点相同:中西方语言研究,在上古时期对本体研究涉及少,都体现出原创、封闭思维下维的普遍性、一致性。

研究的起因也基本相同,都出于“实用”的目的,语言研究都是在哲学、逻辑学、文学研究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不同:中西方语言研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方面,中国的研究主要涉及词汇、文字、词义等方面;古印度与中国先秦两汉的研究,都重视古代书面语,而古希腊则研究现时活的语言。

中国语言学研究在上古时期以哲学、伦理为主导,到了中古时期,以文化教育为主导因素。

西方古希腊语言研究发源于哲学领域,中古时期的研究基础仍为哲学,没有跳出哲学范畴。

在研究视野上,中国语言研究呈单极化态势,研究局限于汉语;西方语言研究呈现出多极化特点,欧洲的语言研究伸向全世界各殖民地。

在研究材料方面,中国“小学”侧重于服务文献,对共时存在的语言没有进行描写,音韵学研究盛行,并取得了相当成就;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更多的关注了当时活的本族及其他民族的语言。

到近代,中外语言研究距离拉大,各自的特点明显。

中国侧重微观语言事实研究,而西方则从宏观上把握,多理论阐述。

欧洲的近代语言研究经过文艺复兴,开始接触域外语言,把视线放在现实语言上。

中国的语言研究突破传统又回归传统,在活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差。

西方出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中国仍沿袭传统的“小学”,研究语音、语义、文字,仍然侧重书面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文献资料的考证。

中国的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而西方的研究是比较系统的,建立了系统的语言理论。

从中西方语言学史来看,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走过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语言研究历程,以各自的研究特色为语言学做出了贡献。

中外语言研究距离的拉大是在近代,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方在这一时期广泛接触域外语言,把视线放在现时语言上,而中国仍沿袭传统,对外语言交流接触研究较少。

西方语言学者对域外语言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翻译作品就大量出现,公元前3 世纪就开始把希腊的文字作品系统地译成拉丁语。

传统语言学与西方语言学比较

传统语言学与西方语言学比较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传统语言学与西方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优点和缺点之比较【摘要】中国作为世界语言学发源地之一,与印欧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相比较印欧语有其优势和劣势。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繁荣时期,本文主要从先秦两汉时期《尔雅》、《说文解字》等传统语言学专著看汉语语法词源特点及传统语法特征并与西方语言学做一个对照,借此借鉴西方语言的长处,促进自身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认知。

【关键词】语法系统、《尔雅》、《说文解字》一、总体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传统语言学与西方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特点。

中国是语言学的发源地之一,世界的语言发源地有三。

“真正的发源地有三:印度、希腊(罗马继其后)、中国。

印度、希腊属印欧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研究,必多共同之处。

所以,古典语言学实际上只有两大传统,汉语传统和印欧语传统。

这两个传统研究的都是语言,也必有共同之处。

第一个共同点是,语言学的发生都跟哲学、逻辑学有关,研究对象是文献语言。

第二个共同点是,都与诠释古代经典有关,研究对象是文献语言。

由于印欧语和汉语的结构和形式大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研究的内容也大不相同。

”①笔者从何九盈先生这里得到些启示,在中国来说先秦时期的《尔雅》是以对事物的解释而成为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中国传统语言学专著,而《说文解字》则是以对字的构造、来源等进行解释而成为传统语言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可是它们都不是语法专著,并不能代表着中国在先秦两汉时期有自己的语法体系。

“中国古代有无完整的语法学,说法不一。

至少在先秦两汉时代,在隋唐两宋时代,并无语法专著产生。

而印度、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语法学一直长盛不衰,这是两大传统最为重要的不同之处。

人所共知,印度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出现了《波你尼经》。

‘波你尼经集合了许多语法学家的成果,用了种种方法,终于把全部梵语(包括作为有例外的吠陀语)的语音、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隐括在三千九百八十三条经句之内,又把这样①《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32页分析出来的全部词根归结为一千九百四十二个'界'(dhātu),这样便概括描述了整个梵语的语言现象。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标签:语言学, 发展史阶段 ] .才小貓、 2009-07-29 15:47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满意答案好评率:85%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语言学——精选推荐

语言学——精选推荐

20世纪初语言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国外语言学研究可概括为5个部分:1.传统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2.历史比较语言学;3.索绪尔及其结构主义;4.结构主义语言学;5.俄罗斯语言学。

传统语文学时期的研究可分为:1.古代语文学的语言研究;2.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研究;3.17世纪的语言研究;4.18世纪的语言研究.古代语文学的语言研究:1)古希腊(древняягреция)的语言研究;2)古罗马的语言研究;3)古印度(древняяиндия)的语言研究。

古希腊时期最大的研究成果是语法。

苏格拉底——因为他把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自然界转向人的问题,人们称他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到人间的哲学家。

柏拉图——他的《对话录~克拉底洛篇》,提出了词与物的关系问题。

柏拉图第一次根据逻辑学的原理尝试给词分类。

他是最早把静词和动词区分开来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他除了区分静词动词外,还区分出一个接续词(包括代词和冠词),并引进格的概念和范畴,奠定了词类学说的理论基础。

在名称与实体(事物)间的关系之争中,出现了两大学派:斯多葛学派和亚历山大学派。

斯多葛学派主要研究语言起源和逻辑等哲学问题。

斯多葛学派对语言最为重视,关心语言起源的哲学问题、逻辑学和修辞学。

斯多葛学派认为词的形变和变位是没有规律的,提出不规则论。

(P4)亚历山大学派认为词的变形和变位是有规律的,提出类推论。

直到公元200年,阿波罗尼·迪斯柯鲁斯才写出希腊语的《论句法》一书。

他把句子分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奠定了两千多年来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原则。

普利森——著有《语法惯例》,成为拉丁语法和语言哲学的基础论著。

古印度用语言学的最突出成就表现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研究。

巴尼尼——编的《梵语文典》描述了梵语的语音、形态变化、构词和句法。

布龙菲尔德称此书为“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之一”。

语素变体是巴尼尼第一个注意到的。

现在常用的零位也是巴尼尼首先创用的。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主要思想: 1.语言和言语 2 .能指和所指 3 .共时态和历时态 4 .组合(句段)关系和联想 (聚合)关系
索绪尔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类型:一种是最少组织 性的;一种是最少任意性的。前者倾向于采用词汇的工 具,后者倾向于采用语法的工具。 索绪尔在举证时,以汉语与印欧语为例,指出汉语是“ 超等词汇的典型”,而印欧语是“超等语法的标本”。
例如: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 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 ,算到一九五零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 九。 (赵树理《登记》) 这段语句很难用我们现有的句子名称去指称它,显然它是汉 语独特的意合法的句式。
3. 宽式语言与严式语言
内容提要: 一、语言、思维与文化 二、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 三、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 四、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比较:羚源自挂角与板上钉钉1、语义语言与语法语言 2、意合语言与形合语言. 3、宽式语言与严式语言
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
1、立体与线性 2、散点与焦点 3、对偶与主从 4、真实与虚拟
第四章 神秘的魔圈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曾讲过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老太太 头一次听外国话,觉得外国话怪得毫无道理,她说:“这 明明是水,可英国人偏偏儿要叫他‘窝头’(water), 法国人偏偏儿要叫它‘滴漏’(de l’eau),只有咱们中 国人好好儿的管它叫‘水’!咱们不但是管它叫水诶,这 东西明明儿是水嘿!”赵元任用这个故事说明语言有个特 征,即语言跟语言所表达的事物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没 有任何必然的关系。 语言符号完全是约定俗成,其意义完全决定于各自所属的 符号系统。
三、高加索语系 1 南高加索语族 2 北高加索语族 四、乌拉尔语系 1 芬兰-乌戈尔语族 2 萨莫耶德语族 五、阿尔泰语系 1 突厥语族 2 蒙古语族 3 满-通古斯语族 六、达罗毗荼语系 1 北部语族 2 中部语族 3 南部语族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从语言学角度来对比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际方式、礼仪习惯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结合语言学角度,对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英语言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

从语音、语调方面来看,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文是汉语的标准化形式,它的语音系统包括四个声调和一个轻声。

而英语是一种重音语言,强调单词的重音部分,语调起伏较大。

在语音的表达上,中文往往以轻声为主,语气平缓,而英语则更倾向于以重音为主,语气鲜明。

这种语音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在交际方式上的不同,也影响了双方在交流中的理解和表达。

从词汇、语法方面来看,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

中文词汇丰富,文字繁体,而英文则单词拼写规则简单,但语法复杂。

中文有很多成语,俗语,谚语,比如“一箭双雕”,“寸步不离”,“言犹在耳”等,这些成语在交流中经常使用,而英文中则鲜有类似的词汇。

中文语法讲究语序,重视修辞手法和修辞艺术,注重修饰和婉约,而英文语法则更加注重时态和语态的使用,逻辑性更强。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也影响了双方在交流中的表达效果。

从句式结构、修辞手法方面来看,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文句式灵活多变,重视修辞手法和比喻的使用,注重情感色彩和抒情意味,而英文句式则更加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语法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在修辞手法方面,中文善于使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以达到修饰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而英文则更多地使用比较句、条件句、虚拟语气等修辞手法,强调逻辑推理和语言的准确性。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在表达风格上的不同,也影响了双方在交流中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交际习惯、礼仪风俗方面来看,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也存在很多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使用委婉语言,注重语言的礼貌性和尊重性,而英国人则更加注重语言的直接性和实用性。

[汇编]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

[汇编]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

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语言与文学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语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历史、哲学。

尤其是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影响着人们如何看待语言的功能以及如何促进语言的发展。

中西方由于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决定了二者的语言观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下面,文章就将对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展开阐述。

一、中西方语言观的共同点中西方语言观有着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道”这个概念。

在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道”都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那就是思想和语言。

道一方面对应思想的对象和思想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表达思想的方法和手段。

相较而言,这个手段有时甚至比目的更重要,那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手段,那么任何思想就不会存在了。

与此同时,思想虽然涉及到日常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但却是以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道构成了思想的最重要对象。

道根源于人的心理需要,是思的结果,又由于思总是需要传达沟通的,因而语言在道的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以老子为代表的言语观是他的本体论和人生论结合的产物,以他的“无为”的宇宙观和“无名”的认识论为基础。

老子的宇宙论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宇宙间先有道,之后有土地或阴阳,然后形成万物。

而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名 (语言 )产生在天地和人类的同时或之前”。

这说明有指称功能的语言属于“有”的范畴,它可能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或同时,是生成万物之母。

宇宙间的万物凭借语言之力得以创造,语言通过其生成万物之力彰显它存在的重要。

二、中西方语言的不同点(一)言说的目的如果从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来看,应该说中西方的言说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因为思想自身的最终指向性使得二者的目的出现了不同,这是由双方对“道”的不同理解决定的。

中国文化的“道”与古代希腊的“Logos”基本对应。

但对应不意味这等同,相反,二者有着明显的却别。

就中国的“道”而言,它不是一个最高实体,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西方的“道”要么是一个最高实体,要么是一种最基本的自然元素,要么是人格化的神,而很少被理解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方式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了解和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中英两国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各自拥有独特的语音体系、词汇特点、语法结构以及文化传统。

通过比较中英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方式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中英两国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背景介绍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异同之处。

具体来说,我们将比较中英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逐步揭示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带来的文化差异。

通过深入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我们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通过对比研究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英两种语言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观念,为中英语言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因此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能够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加深人们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做出贡献。

1.3 意义意义语言文化差异是世界各国人们在沟通交流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作为两种重要的全球语言,具有显著的特点。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

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

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

文化长廊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李湘 黑龙江大学摘 要:随着语言学的日渐发展,作为一门实证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由于文化、文字等差异,东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史截然不同。

本文从简述西方语言史和我国语言史的方向出发,简单阐释了不同时期,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不同。

关键词:语言学;语言史;语言学发展;研究方法作者简介:李湘(1988.6-),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178-021.前言语言是人特有的天然财富,是构成生命和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

语言不是单纯的说话,它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不满足于语言仅仅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而对它知之甚少。

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语言学家开始重视语言的研究,直到一门真正的实证学科的建立。

不同的时代,语言史上相应创造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流派和研究方法。

2.语言学的发展史语言学史,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语言的历史。

它内容丰富,有较为详尽的资料记载。

归总起来,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分别是:传统语言学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现代语言学时期和当代语言学时期。

最早的传统语言学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语言学时期和古罗马语言学时期。

据资料记载,西方的语言学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等从词源学、语音学、语法学三个方面着手,逐渐展开了对语言学的研究。

其中尤为在语法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日后的语言研究、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语言学时期,随着瓦罗(公元前116—27年)、昆提利安(公元35—95年)、多纳图斯(约公元四世纪)和普里斯基安(约公元五世纪)等多位学者的出现,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郝小朵摘要: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汉英语在各自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一些对照鲜明的不同特点,彼此也有接触影响。

本文从形合意合、悟性理性以及主客体意识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进行对比,希望能为研究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西语言汉英语文化语用差异对比一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在承认思维反映现实、而语言凝化思维的前提下,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其要点就是“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所申述的两点:1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2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但我们赞同洪堡特的辩证说法,不赞成沃尔夫的绝对断言)。

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二)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三)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语言观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是开展语言研究的强大动力;语言世界观是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基础;语言世界观决定了语言对比必须联系文化和心理背景,以语言的“内蕴形式”为重点;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二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比较汉英语各自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彼此间有几个鲜明对照的不同特点:(一)汉语的独立性和英语的开放性汉语几乎一直在独立地发展,别的语言(包括梵文、通古斯语、突厥语等)的影响只体现在语音和一部分词汇上。

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往往是在文化上反而被同化,如五胡乱华导致了五胡的消失,满足入关导致了满族的名存实亡等。

只是在近代中西、中日交往频繁,而且西方和日本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比中国更强大,这才在外来词汇激增的同时引进了一部分欧化语法。

同汉语相反,英语在历史上几乎没有断绝过与其他语言的交往,不仅有本民族所属的日耳曼语族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传统语言学与西方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优点和缺点之比较【摘要】中国作为世界语言学发源地之一,与印欧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相比较印欧语有其优势和劣势。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繁荣时期,本文主要从先秦两汉时期《尔雅》、《说文解字》等传统语言学专著看汉语语法词源特点及传统语法特征并与西方语言学做一个对照,借此借鉴西方语言的长处,促进自身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认知。

【关键词】语法系统、《尔雅》、《说文解字》一、总体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传统语言学与西方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特点。

中国是语言学的发源地之一,世界的语言发源地有三。

“真正的发源地有三:印度、希腊(罗马继其后)、中国。

印度、希腊属印欧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研究,必多共同之处。

所以,古典语言学实际上只有两大传统,汉语传统和印欧语传统。

这两个传统研究的都是语言,也必有共同之处。

第一个共同点是,语言学的发生都跟哲学、逻辑学有关,研究对象是文献语言。

第二个共同点是,都与诠释古代经典有关,研究对象是文献语言。

由于印欧语和汉语的结构和形式大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研究的内容也大不相同。

”①笔者从何九盈先生这里得到些启示,在中国来说先秦时期的《尔雅》是以对事物的解释而成为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中国传统语言学专著,而《说文解字》则是以对字的构造、来源等进行解释而成为传统语言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可是它们都不是语法专著,并不能代表着中国在先秦两汉时期有自己的语法体系。

“中国古代有无完整的语法学,说法不一。

至少在先秦两汉时代,在隋唐两宋时代,并无语法专著产生。

而印度、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语法学一直长盛不衰,这是两大传统最为重要的不同之处。

人所共知,印度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出现了《波你尼经》。

‘波你尼经集合了许多语法学家的成果,用了种种方法,终于把全部梵语(包括作为有例外的吠陀语)的语音、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隐括在三千九百八十三条经句之内,又把这样①《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32页分析出来的全部词根归结为一千九百四十二个'界'(dhātu),这样便概括描述了整个梵语的语言现象。

’①”②可见在印欧语系来说很早就有西方语言学家对其语法现象进行研究,他们更加注重语法的量化,注重分析和综合。

他们运用数学的精准性去测量语言,“在古希腊,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8-前348/前347)是第一个给词分类的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柏拉图分出名、动两类的基础之上又分出连词、冠词、代词。

”③当时的西方语言学家和数学家、哲学家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对词性的确立大加关注。

可是同时代的中国笔者以为还没有语法学的概念,自然语法学的研究无从谈起,只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汉语语法在古代意识的缺失呢?古代汉语语法没有成为专门之学,原因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从汉语本身的句法特点来说是因为汉语语法问题不如印欧语系语法问题那么明显,那么突出。

季羡林说:“梵汉两种语言,语法结构是非常不相同的。

梵文不但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变格和动词的变位异常复杂,而且词序也同汉语完全不同。

”④这里的内部原因值得探讨,这是构成西方传统语言和中国传统语言差距的一个关键点。

笔者以为我们从小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之中,显而易见中国的语言教学不是从语法开始教授的,我们最先学的是读音,字的构造,至于句子好像是与生俱来就会一样。

小学的老师从未告诉我们汉语的语法社怎么样的,可是这就造成了一个困扰,在西方来书,他们是很注重语法的。

譬如,德国的威廉·冯·洪堡特说:“我认为,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区别可以归于①金克木:《梵语语法〈波你尼经〉概述》。

《语言学论丛》第七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

盈按: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263页第三条注云:“波你尼仙:波你尼,人名,梵文Pānini音译,约公元前4世纪末健驮逻国娑罗覩人,古印度最杰出的梵文文学家。

”①来源摘抄自《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40页注释1②《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32页③《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32至第33页④季羡林:《玄奘与〈大唐西域记〉》(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797页(来源摘抄自《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41页注释26)一个根本的事实:在把词联结为句子时,汉语并不利用语法范畴,其语法并非建立在词的分类的基础之上,而是由另一种方式在思想中把语言要素的关系固定下来。

其他语法有词源和句法两个部分,而汉语只有句法部分。

……汉语岂止是忽略语法范畴的标示,实际上它是不屑于(dédaigner)使用范畴标记,所以,就语言性质来看,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另一领域。

”①印欧语有具体的语法规则,但是汉语的语法乃至句子的划分、词性的确定都会有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中国社会和外界社会的交流甚少,对语法意识的缺失遗留时间长。

二、透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言学专著看中国传统语言学较之于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的劣势。

语音的不确定性、政治性和主观随意性。

“声训,古人也叫“偕声训诂”。

它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去说明被释的词的来源,也就是以词的语音形式(声音相偕)为先决条件来说明两词之间的语源关系。

这种探求词的方式导源于先秦,盛行于两汉,集大成于《释名》。

”②这种方法本身笔者认为就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加上各地的方言不一样,这样的方法在先秦时期当然不可能普遍推广。

两汉时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时期,可语音的确定受着政治的影响。

“两汉是声训发展的极盛时期。

理论性、政治性、主观随意性、普遍性是当时声训的四个特点。

”③政治性加上主观随意性可以让语音随意发挥,例如:霸有五种声训。

霸者,伯也。

——(《白虎通义·号》)霸犹迫也。

——(《白虎通义·号》)霸者,把也,駁(驳)也,言把持天子政令,纠率同盟也。

——(《风俗同义·皇霸》)伯者,白也,言其咸建五长,功实明白。

——(《风俗同义·皇霸》)④相比于来说,西方在这一点上更加注重语音的准确性。

例如古罗马时期的一位比较有成就语言学家普里西安在公元六世纪初于君士坦丁堡从事拉丁语教学工作。

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他写了《语法原理》。

①引自《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39页②《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121页③《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123页④引自《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124至125页“在语音论述部分,普利西安主要集中在对拉丁文学作品所使用的字母和音节结构的描写上面。

他把字母(literae)定义为分节语言的最小语音部分,具有名称、形体和音质等特征。

这个定义实际上把字母文字和其他所有的语音混为一谈。

他把字母作为最小的语音单位,对拉丁语的音节结构进行了描写,为人们认识拉丁语的语音系统的全貌提供了成分的材料。

”①这只是罗马时期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学家,其他语言学家也有探寻,只是从这里可以看到西方语言学对于语言准确性的重视。

词无定义,逻辑、考证的不够严密。

譬如可以誉为古代语言学著作的《说文解字》也存在着考证不够严密的地方。

《说文解字》对字的本义存在着解释有误的现象,“许慎有时把用假借字充当本义,如手部:‘揆,葵也。

’这真是莫名其妙,揆度的‘揆’与葵花的‘葵’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条释义抄自《尔雅·释言》:‘葵,揆也。

’《释言》这个词条是释《诗》的。

《诗·小雅·采菽》:‘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这里“葵”乃‘揆’之假借,许慎不假思索地就抄来了,可见,大学问家有时也免不了要出点差错。

”②在这里,何久盈认为因为许慎是大家所以不用深究,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是许慎个人的错误,是民族的思维模式形成。

我们以为只要是作品有着它相当的价值就可以不去计较作品中的瑕疵,但是我们缺少的正是探究精神和批判精神。

譬如西方崇尚的正是团队精神和对学术的批判精神。

13世纪语言研究有经验学派,由经验派衍生出来的思辨语法学派,又称为“摩迪斯泰学派”(Modistate)。

③西方的对文学、哲学、语言学的研究的典型特征便是他们的“学派”精神,从柏拉图开始的雅典学园到现今的宪法讨论,可以看到对于学术的严谨精神,这正是汉语传统语言学所缺少的。

①西方语言学史概要》杜道流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第26页②《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118页③《西方语言学史概要》杜道流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第32页三、透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言学专著《尔雅》、《说文解字》看中国传统语言学较之于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语言学的优势。

笔者以为汉语在文字上较之于西方字母文字的优势便在构形上,从整体上来说,西方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而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是表意文字。

笔者以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将意义用音韵记录下来,所以西方字母文字音节很长,而中国的文字从音节上来说很少一个字或者词有三四个或更多音节的情况。

举一个例子:中文:再见(zai jian)德文:aufwiedersehen俄文:Досвидания法文:Au revoir可知,西方是以音来记录意思,值得关注的倒是中国文字,《说文》中对“再”的解释“作代切,一举而二也”①,“见”为“古甸切,视也”。

②其中“见”为会意字。

“再见”意思为“再一次见到”。

●汉字的语法特点即与汉字的源流有莫大关系,在《说文解字》中可以看汉字的构形艺术。

“由于许慎能从古文字本身去研究没一个汉字的内部结构,所以他开创了‘据形系联’的部首归字法,这种方法不仅便于检字,也为后来的部首检字法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揭示了字义内部的系统性。

汉字同一形符的字在意义上有联系,《说文》的540个部,事实上也就是540个义类或事类。

”③●许慎以字的义部进行归类,这一特点在实用当中笔者以为比西方的更为系统。

当我们翻阅字典的时候会发现查找一个英文的速度比查找一个中文字要花更长的时间。

这正是因为英文字母的音节长,以同一字母开头的单词更多。

中文的义部却有系统可循,在这一点上来说,汉语文字就比纯粹的表音文字要有章可循。

①链接:/view/2486②链接:/view/5448③《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商务印书馆北京第4版,2013.第109页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家在对单个字进行解释的时候同时也注重字的来源解释以及这个字所承载的地方或政治文化。

譬如,“许慎在手机古文字材料方面一定做了大量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