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次多项式的高速数控机床柔性加减控制法研究
数控机床的柔性加工与多品种生产优化研究
数控机床的柔性加工与多品种生产优化研究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控机床以其高效、精确的加工能力,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然而,传统的数控机床在面对多品种生产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因此,柔性加工与多品种生产优化成为了当前数控机床研究的热点。
一、柔性加工的概念与意义柔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上通过改变加工工艺参数,实现对不同工件的加工需求的适应性。
传统的数控机床需要针对不同工件进行重新设置和调整,而柔性加工则可以通过调整数控程序和工艺参数,实现对多品种产品的加工。
这种灵活性的加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柔性加工的技术手段1. 数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数控系统是柔性加工的关键。
通过优化设计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和适应性。
例如,采用高速、高精度的伺服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加工;引入灵活的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不同工件的自适应加工。
2. 自动化工装的应用:自动化工装可以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夹紧、定位和换刀等操作,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通过引入自动化工装,可以实现对多品种产品的快速切换,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3. 智能化的加工监控系统:智能化的加工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对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和稳定性,降低废品率。
三、多品种生产优化的研究多品种生产是指在同一生产线上同时进行多种不同产品的生产。
传统的生产方式往往需要进行频繁的产品切换和调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品种生产优化的方法。
1. 产品分组和调度:将相似的产品进行分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生产,可以减少产品切换和调整的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的调度算法,可以实现对多品种产品的快速切换和生产。
2. 生产线布局的优化:合理的生产线布局可以减少物料和人员的运输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2024年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范文
《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多轴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多轴数控机床的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多轴数控机床的精度建模及误差补偿方法,以期为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多轴数控机床的精度建模主要包括几何精度建模和运动学精度建模两个方面。
几何精度建模主要关注机床各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等参数对机床整体精度的影响;运动学精度建模则主要关注机床运动过程中各轴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几何精度建模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机床的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导轨系统等因素,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以便分析各因素对机床精度的影响。
运动学精度建模则需要基于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建立各轴的运动方程,分析各轴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以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三、误差来源及分析多轴数控机床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热误差、切削力引起的误差等。
这些误差会导致机床的几何精度和运动学精度下降,从而影响加工质量。
因此,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四、误差补偿方法针对多轴数控机床的误差,可以采取多种补偿方法。
其中,误差预测模型法、神经网络法、模糊控制法等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或补偿算法,对机床的误差进行实时补偿。
具体而言,误差预测模型法可以通过建立机床误差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机床的误差值,并进行实时补偿。
神经网络法则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机床的误差进行学习和预测,并实现自动补偿。
模糊控制法则可以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机床的误差进行模糊化处理,并实现精确补偿。
五、实验研究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三次多项式s曲线加减速的加加速度递归计算限制方法与流程
三次多项式s曲线加减速的加加速度递归计算限制方法与流程三次多项式s曲线加减速的加加速度递归计算限制方法与流程简介本文旨在介绍三次多项式s曲线加减速的加加速度递归计算限制方法与流程。
通过递归计算加加速度,可以实现平滑的加减速过程,提高系统的运动控制精度,减少振动和冲击。
加速度递归计算方法递归公式递归计算加加速度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递推公式实现:1.设置初始条件为加速度a0和时刻t0。
2.计算时刻t时的加速度a(t):–如果t < t0,则a(t) = a0。
–如果t >= t0,则a(t) = a(t-1) + a(delta),其中delta是时间间隔。
加速度限制为了保证系统的运动平稳,需要对加加速度进行限制。
以下是加加速度的限制方法:1.加速度的上限应满足系统的物理条件和设备能力。
2.加加速度的上限通常需要与速度和加速度的限制相匹配,以实现平滑的运动过程。
3.加加速度的限制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运动需求。
三次多项式s曲线加减速流程加速阶段加速阶段是指运动由静止开始逐渐加速到最大速度的阶段。
以下是加速阶段的流程:1.设置初始速度v0、目标速度v、加速度上限amax和时间段tAcc。
2.计算加速段的加速度aAcc:–如果v0 < v,则aAcc = amax。
–如果v0 >= v,则aAcc = -amax。
3.计算加速段的时间间隔deltaAcc:–如果v0 < v,则deltaAcc = (v - v0) / aAcc。
–如果v0 >= v,则deltaAcc = (v0 - v) / aAcc。
4.计算加速段的时间点序列tAccSeq:–如果v0 < v,则tAccSeq = [0, deltaAcc/2,deltaAcc]。
–如果v0 >= v,则tAccSeq = [0, -deltaAcc/2, -deltaAcc]。
基于五次速度曲线的高柔性加减速前看算法
基于五次速度曲线的高柔性加减速前看算法
宁培志;毕庆贞;王宇晗;石璟
【期刊名称】《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为了减小机床振动,提高连续小线段加工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S型加减速的前看插补算法。
采用五次多项式速度曲线,可以实现加速度和跃度的连续变化。
首先根据NC代码的目标进给速度、机床动力性能和微段几何特征预求速度约束,然后反向扫描求解满足减速要求的速度约束,最后根据线段长度规划出约束之下的速度曲线,发送至位控模块进行实时运动控制。
集成到三轴数控试验平台上试验,算法运行稳定,大大提高衔接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加工时间比传统插补算法缩短了77.31%。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宁培志;毕庆贞;王宇晗;石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66;TG659
【相关文献】
1.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 [J], 杨林;张承瑞
2.基于自适应前瞻和预测校正的实时柔性\r加减速控制算法 [J], 李浩;吴文江;韩文业;郭安
3.基于启发式遗传算法的列车节能运行目标速度曲线优化算法研究 [J], 杨杰; 吴佳焱; 王彪; 卢少锋
4.充气式再入与减速系统用柔性热防护材料高焓风洞试验研究 [J], 曹旭; 黄明星
5.基于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的轨道交通列车目标速度曲线计算研究 [J], 王海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控机床的柔性加减速控制系统
最后, 根据所求得的 F 计算当前采样周期中插补直线段的长度 , i 并 据此进行轨迹计算 , 即可实现满足图 2曲线要求的自动加速控制。 3柔 自 减速控制 动 设给定 的减速 曲线如 图 3 所示 ,如 同加速 控制一 样将其作 为样板 以数表的形式存放于加减速曲线库中。根据减速曲线数表实现 自动减 速控制 的过程如下 : 首先, 根据数控 加工 的初始 进给速度 F , l减速过程结束 后的希看进 给速度 F , 2求出减速过程速度差 F = 1F 。 D F 一 2 然后, 按照与加速控制相同的过程由式( 、 ) 1 (求出查表时间 t, )2 n并 查减速曲线表得样板速度增量 f。由此可计算出经过 n n 个插补周期后 实 际速度的改变 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机床运动要求具有极短i 的加减速过度过程。 然而, 假如仅从时间上 往考虑缩短过度过程, 而不对机床的加减速动态过程进行公道的控制 , 必将给机床结构带来很大冲击, 轻者将使其难以正常工作, 重者将损伤 机床零 部件 。 因此 , 如何保 证在机 床运动 平稳 的条件 下 , 以过 度过 实现 程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最优加减速控制规律 , 使机床具有满足高速加工 要 求 的优 良加减速 特 I 生,已成 为现代数 控系 统研究 开发 中亟待解 决 的 关 键题 目之一 。 为解决此题 目, 一方面要求数控系统能因机而异、 因时而异来动态 确定加 、 控制 规律( 态选择 或天 生与 具体 隋况相 适应 的加 减速 减速 即动 曲线) 。另一方面 , 需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特殊方法来实现这种动态规律 侈 变的加、 减速曲线) 。显然. . 传统数控系统采用的固定加减速控制方法 是无法实现这一要求的。为此, 根据开放式结构控制的思想 , 提出一种 可根据 任意 曲线对 数控机 床 的运 动进 行 自动 加减速控 制 的方法 。这种 方法将 自 加减速 控制 由传统 的固定 模式推 向新 的柔性模 式 ,为 有效 动 索 出一 条新 的途 径 。 I 性加减 速控制 的基 思想 柔 传统数控系统中, 一般由系统程序直接实现特定的( 直线 、 曲 女 口 指数 线等) 自动加减速控制功能。 : 在这一方式下 , 要对系统的加减速特陛作大 的改变或增加新的加减速控制规律必须修改数控系统程序 ,因而普通 用户无法按 自己的意愿使数控机床具有最佳的加减速性能。 与此相反 , 柔性加减速控制方法则采用数据库的原理,将加减速控制分为加减速 描述与实施两部分 , 并将加减速描述与系统程序相分离。这样, 若要改 变系统 的加减 速控 制规律 只需 独立地 修改加 减速描 述数据 ,而不需 要 修改数控系统程序 ,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种可按自己的实际隋况方便地 改变 系统的加减 速 性能 的新方法 。在这一新 的控制方 式下 , 系统 的 数控 自动加减 速控制 功能 将具 有高度柔 陛并对用 户完全 开放 。 为做到加减速的计算和控制过程与加减速曲线外形无关 ,以实时 数据库的形式来独立存储加减速曲线。即将给定的加 、 减速曲线或 自动 天生的加 、 减速曲线进行数字化处理, 得到其离散形式, 并将其以数表 形式动态存放于数控系统 内的加 、 减速曲线库中。在数控系统软件 中, 则设计一条通用的与加减速数据库内容( 曲线外形) 无关的控制通道, 由 其独立 完成加 减速计算 和轨迹控 制 。该方法 的实现 原理如 图 1 所示 。
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与插补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与插补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数控机床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控制系统对机床的性能和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数控机床多为单轴控制,已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效、精确加工的需求。
而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加工操作,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青睐。
插补法是数控机床中最重要的加工控制方法之一,通过对工件加工路径进行计算和优化,实现高效、精确的加工操作。
而如何将插补法应用于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并有效解决三轴联动控制方案中的各种技术难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采用插补法实现对机床的高效、精确控制,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更加优秀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结构,分析其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2. 探索将插补法应用于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研究插补法对加工路径的计算、优化和控制方法;3. 设计并实现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集成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对机床的高效、精确控制;4. 验证所设计的系统对机床控制的有效性和影响,指出改进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和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研究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结构,了解其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文献综述和技术调研;2. 探索插补法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研究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3. 根据研究目标和设计要求,设计和开发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集成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4. 利用所开发的系统对实际机床进行控制和测试,分析其加工精度和效率,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对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2. 探索了将插补法应用于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的方法和策略,实现了高效、精确的加工控制;3. 设计开发了三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集成了插补算法和控制策略,提高了机床加工的效率和精度;4. 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和影响,指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和质量,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基础。
三次多项式型微段高速自适应前瞻插补方法_冷洪滨
0 前言*
为实现复杂型面的高速加工,一方面,为保证 加工精度,编程给出的刀位点往往比较密集,连接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2006AA04Z23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50575205)和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335204)资助项目。 20080622 收到初稿,20081020 收到修改稿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t has been applied in multi-axis high speed micro machining system successfully. Key words:High speed machining of micro line blocks Cubic speed curve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control
1 微段高速自适应前瞻插补方法
高速自适应前瞻插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实时 插补的同时向前预插补一段距离,判断此距离内是 否存在需提前减速的微路径段。若存在减速段且该 段的长度不满足其所允许的最大理论减速距离要求 时,则在该段的终点处设置拐点标志,并自适应前 瞻确定减速点的实际位置,即前瞻的待加工微段个 数随所需的最大理论减速距离不同而动态确定。当 数控系统实时插补到该减速点时,将自动执行减速, 以保证运动到拐点处的速度正好满足轨迹转接点最 大速度变化限制。可见,需要在系统内存中开辟一 块数据缓冲区,用以进行微段的高速自适应前瞻 插补。
第 45 卷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基于三次多项式加减速的NURBS插补前瞻控制算法
s t r a t e d ha t t hi t s a l g o i r t h m c a n g e t a s m o o h t f e e d r a t e , a c c e l e r a t e p r o i f l e a n d j e r k p r o i f l e , a l s o r e d u c e he t f r e —
通过该突变点最佳 进 给速度 等控 制 信息 , 使得 当插 补 到这些突变点之前 能及 时修 调进 给 速度 , 避免 出现过 切 。目前 , 国内外对 于前 瞻技术 进行 了大 量研 究 。D u
等 提 出了一种 自适 应 的前 瞻插 补算 法 , 在对 速度 进 行 自适应控 制的 同时进 行前 瞻控 制 , 找 出速度 变化 超 过允许范 围的敏感 点 , 提前 进 行加 减速 规划 。但是 这 种 方法没有对加 加速度进行 控制 。曹宇男 等 设计 了 种基于 S型加 减速 的前 瞻 控制 算法 , 算 法 中设 定 了 最 大前瞻段数 , 并 根据 实 际插 补轨 迹 的几何 特性 实 现 了加 减速 的控制 。但是在对 复杂曲线进行加 减速控 制 时, 其 前瞻距离 的确 定 有一定 的 困难 。彭芳 瑜 等 利 用 二次遗传算法对 N U R B S曲线进 行预处理 , 找 到曲线 上 的 曲率极 大值 点集 , 并建 立 机床 动力 学性 能 和 曲线 几何 性能 的混合 约束 条件 , 生 成 曲线插 补 的前 瞻控 制 信息, 实时优化 进 给速 度 。但 对最 优速 度求 解 过 于复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组 合 机 床 与 自 动 化 加 工 技 术
Mo d ul a r Ma c h i ne To o l& Au t o ma t i c Ma nu f a c t ur i ng Te c h n i qu e
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与轨迹优化算法研究
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与轨迹优化算法研究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工件的加工。
而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和轨迹优化算法则是保证机床高效、精确加工的关键。
一、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技术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机床的各个运动轴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工件的加工。
运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
在位置控制中,控制系统通过测量机床各个轴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的加工轨迹进行比较,控制电机的转动,使得机床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移动。
速度控制则是在位置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机床运动速度的精确控制。
在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序对运动速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速度控制的准确性对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加速度控制则是在速度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电机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实现机床运动的平稳变速。
合理的加速度控制可以减小机床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和振动,提高加工精度。
二、数控机床轨迹优化算法数控机床的轨迹优化算法是指通过对加工轨迹进行优化,以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常见的轨迹优化算法包括最短路径算法、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
最短路径算法是一种基于图论的算法,通过计算各个加工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确定最短的加工路径。
这种算法适用于简单的加工过程,可以有效减少机床的移动时间和加工成本。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对加工轨迹进行随机变异和选择,不断优化轨迹,以达到最优的加工效果。
这种算法适用于复杂的加工过程,可以找到全局最优解。
粒子群算法则是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一种优化算法,通过定义多个粒子代表不同的加工轨迹,通过粒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学习,逐步优化轨迹。
这种算法适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可以找到多个最优解。
三、数控机床运动控制与轨迹优化算法的研究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算法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和轨迹优化算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运动控制方面,传统的PID控制已经逐渐被先进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所替代,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
基于四次多项式的数控加工运动处理算法研究
基于四次多项式的数控加工运动处理算法研究赵国勇;郑光明;刘晨希【摘要】在数控加工中,机床振动会恶化切削过程,数控进给运动不平滑是造成机床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现有直线加减速、S曲线加减速方法中,加加速度是阶跃变化的,会引起机床柔性冲击.研究了一种基于四次多项式的数控加工运动处理算法,在保证加加速度连续变化基础上,根据运动学约束条件(机床最大允许加速度、最大加加速度、加工程序段位移、指令进给速度),对各种运动轮廓进行平滑处理,以减小机床振动和冲击.该算法可减小加加速度阶跃变化所带来的机床柔性冲击,对数控进给系统的运动平滑性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四次多项式;数控加工;机床振动;加加速度;运动轮廓【作者】赵国勇;郑光明;刘晨希【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第 2 期2014 年 2 月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ModularMachineTool & AutomaticManufacturing Technique No.2Feb.2014文章编号:iooi -2265(2014)02 -0013-03DOI:IO. 13462/ki.mmtamt.2014.02.004基于四次多项式的数控加工运动处理算法研究赵国勇,郑光明,刘晨希(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摘要:在数控加工中,机床振动会恶化切削过程,数控进给运动不平滑是造成机床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现有直线加减速、S 曲线加减速方法中,加加速度是阶跃变化的,会引起机床柔性冲击。
研究了一种基于四次多项式的数控加工运动处理算法,在保证加加速度连续变化基础上,根据运动学约束条件(机床最大允许加速度、最大加加速度、加工程序段位移、指令进给速度),对各种运动轮廓进行平滑处理,以减小机床振动和冲击。
三次多项式型段内加减速控制新方法
三次多项式型段内加减速控制新方法冷洪滨;邬义杰;潘晓弘【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年(卷),期】2008(042)008【摘要】传统的加减速控制方法由于加速度的不连续性,易使机床产生冲击,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和机床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了一种三次多项式加减速控制模型.针对任意路径段在插补前加减速过程中需要预测减速点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段内加减速控制新方法,实现了对实际减速点的确定.针对理论减速点与实际减速点不重合而导致当减速阶段结束时仍存在低速运行段的问题.实现了对减速点的误差补偿.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在加工过程中实际减速点的动态、智能化判断,并能够在较高速度下补偿减速点误差,消除了低速运行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总页数】5页(P1440-1444)【作者】冷洪滨;邬义杰;潘晓弘【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相关文献】1.基于三次多项式加减速的NURBS插补前瞻控制算法 [J], 张力;杨东升;王允森;李海英2.三次多项式型微段高速加工速度规划算法研究 [J], 冷洪滨;邬义杰;潘晓弘3.全类型非对称七段式S型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研究 [J], 潘海鸿;袁山山;黄旭丰;贺飞翔;陈琳4.三次多项式型微段高速自适应前瞻插补方法 [J], 冷洪滨;邬义杰;潘晓弘5.沸石投加型SBR的好氧段实时优化控制研究 [J], 闻春博;雷中方;刘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控系统S曲线加减速规划研究
数控系统S曲线加减速规划研究作者:王剡来源:《内燃机与配件》2020年第15期摘要:在当前数控加工中为防止机床在启停时存在振荡或冲击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效率,进而提出了数控系统s曲线加减速规划法,能够结合轨迹段特点,归纳规划中存在的s曲线加减速方式,并结合不同的方式,采用迭代法或解析法给出具体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结果。
关键词:数控系统;S曲线;加减速;规划0 ;引言本研究中基于前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过改进之后的S型曲线加减速算法,能够利用S 型曲线对称性,初、末速度不同特点,对算法进行简化,能够快速对不同阶段运行时间进行准确计算。
1 ;S型曲线加减速算法分析在处于加减速过程中,指数型加减速算法和直线型加减速算法存在加速度突变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种局限性会导致轨迹规划生成速度曲线平滑度不好,如果由轨迹生成器形成的进给驱动加速指令不平滑,最终会使滚珠丝杠中的力矩以及施加于直线电动机驱动上的作用力会包含高频分量,进而会将激励进给驱动结构动态响应,引发不良震动。
为获得平滑速度以及加速度曲线图,可以使用S型曲线加减速算法,也就是有限加加速度的轨迹生成算法。
从S 型曲线加减速的原理上来看,这种S型曲线加减速算法也被称为是由系统在处于加减速过程中的速度曲线为S型得来的,S型曲线加减速控制是指在处于加减速过程中使加速度导数为常数,通过对该导数值的控制进而能够减小对机械系统产生的冲击。
除此之外,可通过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导数这两个参数进行设定,进而实现柔性加减速控制,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机床类型。
在数控系统中尤其对于存在较大区域变化的位置需要减速,为使速度处于平衡状态下,结合减速度需要将其降低到最低点速度以及这两点之间的位移,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最大加速度,以规划S曲线不同阶段运行时间,获得最短的规划时间,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首先从加减速原理上来看,在加工过程中S型曲线加减速中加速度导数是常数,可通过加减导数防止加减速中存在加速度突变问题,减少数控加工时由于加速度变化而导致整个系统出现较大的振动。
机器人基础 期末复习
1、根据各个国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总结各种说法的共同之处,机器人应该具有以下特性:1 )种机械电子装置。
2 )动作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的功能。
3)可通过编程执行多种工作,具有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4)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操作。
2、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会”的切入点和增长点,本书将看重讨论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控制和应用等问题。
3、1940年,-位名叫J saac As imov的科幻作家首次使用了Robotics (机器人学)来描述与机器人相关的科学,并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原则”。
这三条原则如下: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由于故障而使人遭受不幸。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于人的指令,除非这些指令与第一-原则相矛盾。
相矛盾。
3)机器人必须能保护自己的生存,只要这种保护行为不与第或第二原则。
4、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正在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人性化和编程图形化方向发展。
5、一般来说, -个机器人系统由机械结构、控制器、传感器、驱动系统和作业信息等几部分组成。
机械结构:包括机器人本体、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主要实现机器人运动和力的传递;控制器:主要是对机器人模型、环境模型、工作任务和控制算法的分析与实现,以及实现人机的交互;传感器:包括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主要实现对机器人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监控;驱动系统包括驱动器和伺服系统,驱动器是机器人的动力源.可以是气动的、液压的或电动的;作业信息:主要实现对作业对象、作业顺序等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6、机器人一般都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①机械系统;②传感系统;③驱动系统;④控制系统。
机械系统包括传动机构和由连杆集合形成的开环或闭环运动链两部分。
连杆类似于人类的大臂、小臂等,关节通常为移动关节和转动关节。
移动关节允许连杆做直线移动,转动关节允许构件之间产生旋转运动。
机器人技术考试复习题
0.1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说明机器人的主要特征。
答: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通过可编程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1.机器人的动作结构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某些器官(肢体、感官等)的功能。
2.机器人具有通用性,工作种类多样,动作程序灵活易变。
3.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性,如记忆、感知、推理、决策、学习等。
4.机器人具有独立性,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在工作中可以不依赖于人的干预。
0.2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有什么区别?答:1.机器人的运动为开式运动链而数控机床为闭式运动链;2.工业机器人一般具有多关节,数控机床一般无关节且均为直角坐标系统;3.工业机器人是用于工业中各种作业的自动化机器而数控机床应用于冷加工。
4.机器人灵活性好,数控机床灵活性差。
0.5简述下面几个术语的含义:自有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范围、工作速度、承载能力。
答:自由度是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运动的数目,不包括手爪(末端执行器)的开合自由度。
重复定位精度是关于精度的统计数据,指机器人重复到达某一确定位置准确的概率,是重复同一位置的范围,可以用各次不同位置平均值的偏差来表示。
工作范围是指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达的所有点的集合,也叫工作区域。
工作速度一般指最大工作速度,可以是指自由度上最大的稳定速度,也可以定义为手臂末端最大的合成速度(通常在技术参数中加以说明)。
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
0.6什么叫冗余自由度机器人?答:从运动学的观点看,完成某一特定作业时具有多余自由度的机器人称为冗余自由度机器人。
1.1 点矢量v为A=P写出变换后点矢量v 的表达式,并说明是什么性质的变换,写出旋转算子Rot 及平移算子Trans 。
解:v ,0f ⎤⎥⎦⎥⎥⎥⎥⎦⎤⎢⎢⎢⎢⎣⎡100.3000.2000.10=⎥⎥⎥⎥⎦⎤⎢⎢⎢⎢⎣⎡13932.1966.9 属于复合变换:旋转算子Rot (Z ,30̊)=平移算子Trans (11.0,-3.0,9.0)=⎥⎥⎥⎥⎦⎤⎢⎢⎢⎢⎣⎡-10000.91000.30100.110011.2 有一旋转变换,先绕固定坐标系Z 0 轴转45̊,再绕其X 0轴转30̊,最后绕其Y 0轴转60̊,试求该齐次坐标变换矩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m
图3 三次多项式加减速控制方法的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关系图
由图可见,三次多项式柔性加减速控制方法能始终保 证在高速加工过程中加速度曲线的连续,从方法上消除了 进给过程中的冲击,使机床运行平稳。
三、结语
在高速加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直线和指数加减速方 法不能满足加速度的连续,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影响零件 加工质量和机床的使用寿命。而三次多项式柔性加减速控 制方法,始终能保证高速运行过程中加速度的连续、速度 与时间关系一阶连续,从而使机床运行平稳,避免产生大 的冲击。本文虽然建立了三次多项式柔性加减速控制方法 的模型,但仍需要建立在实时采样插补过程中加速度、速 度、位移曲线的离散化数学模型,将其应用到任意路径段 高速加工的柔性加减速控制算法中去。 (作者单位:洛阳高级技工学校)
把 t = tm =
图3所示:
二、三次多项式柔性加减速法
在高速高精度CNC系统中,为了对机床进行平滑的运动 控制,以保证轮廓加工精度,避免产生较大的冲击,并提 高零件加工质量和机床的使用寿命,提出一种适用于高速 数控加工的三次多项式柔性加减速控制方法。 构造加减速曲线的条件:一是速度变化平稳;二是加 速度连续。假设起始时位移为0,起始和终点加速度为0, 由于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满足导数关系,可通过对速 度曲线的一次求导获得其他参数的特征曲线。速度曲线的 三次多项式构造函数为:
图2 双二极管结构简图
挡测试二极管任意两电极时,只能在测得R正=0.500~0.780 (硅材料)的情况下判别其电极类型,此时红表笔所接电极 为P区、黑表笔接N区,检测完这三个电极后根据所判定P/N 区就可以迅速确定二极管的或三极管电极类型。 例如:检测①、③脚时红表笔接①、黑表笔接③脚 有R 正 就可判定①脚为P区、③脚为N区,红笔接①、黑笔 接②若表现出2倍 R 正=1.000~1.560,就基本可认定是图2 (g)所示二极管;若结果是1.(溢出),就再检测②、 ③ 脚 间 R 正、 R 反电 阻 , 有 R 正、 R 反的 是 图 2 ( f ) 所 示 二 极 管;若均为1.(溢出)的,是图2(b)所示二极管。这样 可以避免在元件损坏等不正常情况下作出错误判定,此方 法亦可用于判定三极管的电极类型(NPN/PNP)。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技工学校)
基于三次多项式的高速数控机床 柔性加减控制法研究
文/张卫卫
数控加工正朝着高速高效方向发展,高速加工要求 机床各运动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高速运行状态并实现 高速准停。而传统的加减速控制方法由于加速度的不连续 性,易使机床产生冲击,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和机床使用寿 命。因此,研究开发满足高速加工要求的有效柔性加减控 制方法,成为现代高性能数控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 一。 下: Vi+1=Vi+aT 式中,a为加速度。 (2)减速处理。系统每进行一次插补运算,都要进行 终点判别,计算离终点的瞬时距离Si,并由此判别系统是否 进入减速区。减速区的长度Sd由线性加减速算法得到。 Sd = (1) (1)加速处理。当系统计算出的速度大于原来的速 度时,需要进行加速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度计算如
一、常用加减速控制方法
1.直线加减法 直线加减速控制方法是加减速控制方法中最为简单的 一种。数控系统每插补一次,都要进行速度、加速度和加 加速度处理。 简图见图2,贴片三极管结构简图见图3。
式中,Vs、Ve分别为加速或减速过程的开始结束速度。 若Si≤Sd,则表明进入减速区,插补计算需要以减速方 式进行,加速度为:Vi+1=Vi-aT (3)
3
一种方法。在闭环数控系统采用指数加减速控制的公式为:
V (i ) = V (i − 1) + [Ve (i ) − V (i − 1)] / T (4) 根据指数加减速的速度公式可知,从0增速到所用时间
与从减速到0所用的时间相等,则:Sa+Sd=VeT1 减速位移为:Sd=(Vs-Ve)T 3.常用加减速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 高性能数控系统要求进给过程中速度变化尽可能平 稳,即要求加减速具有高度柔性。传统的直线和指数加减 速控制方法虽然容易实现,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不能 和伺服电机的特性很好地配合,直线加减速控制方法限制 了加速度的取值,使电动机的特性不能充分发挥;二是机 床启动时,起始加速度大,引起加速度过程中对机械无形 的冲击,限制了加速度的提高,并会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和 机床的使用寿命。因此,直线和指数加减速控制方法不适 用于高速进给数控系统的加减速控制。 (5) (6) 若终点速度Ve不为-0,则从当前速度Vs减速到Ve所需的
图2 指数加减速法示意图 图1 直线加减速法示意图
S (u ) = a0 + a1u + a2u 2 + a3u 3 + a4u 4
而边界条件为:
S (0) = 0 V (0) = V s V (1) = Ve A(0) = A(1) = 0
(9)
(10)
定速度或零为止。整个过程共有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
(a)PNP型 图3 三极管结构简图
(b)NPN型
检测判别要点: (1)贴片三极管的①、②脚为B极、E极,③脚为C极。 数字万用表二极管 挡检测①、②脚时应有明显的R正、 R反,对于硅材料R正=0.500~0.780,R反=1.(溢出)。而“三
OCCUPATION
2011
8
163
此时系统 以新的加速度 Vi + 1 进 行 插 补 计算,此过程 一直到新的稳 段,如图1所示。 2.指数加减法 指数加减 法,是使启动或 停止时的速度突 变变成按指数规 律上升或下降的 较为圆滑曲线的
(7)
u = ; t 为加速或减速过程所需的时间:t ∈ [0, t ] 其中: m m 。 t
对式(7)进行求导可得加速度A、加加速度J的曲线函 数关系:
1 2 A(u ) = t 2 (2a2 + 6a3u + 12a4u ) m 1 J (u ) = 3 (6a3 + 24a4u ) tm
Vs2 − Ve2 2a
(2)
引脚”双二极管的①、②脚因有一脚悬空如图2(a)(b) (c)(d)所示,R正、R反均为1.溢出;或因为内部两个二 极管一正一反串接,R正、R反均为1.溢出如图1(e)(f)所 示;或是表现为2个二极管顺向串接有R正=1.000~1.560,R反 =1.溢出的特征。 结论:“三引脚”元件①、②脚间交换表笔2次测量有 R 正、R 反的是三极管,有2倍 R 正或均为1.的是二极管。注: 在元件是好的情况下可以这样判定,但若三极管损坏且是 ①、②脚间B/E极开路的情况下①、②脚间也为1.。 (2)在检测②、③脚间R正、R反电阻时若是三极管均为 1.(溢出),而“三引脚”二极管有可能表现出一大一小的 R正、R正、如图2(c)(d)(e)(f)(g)(h)所示。 5.电极类型判定过于复杂,学生学习不得要领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指出,在使用数字万用表二极管
(8)
对式(7)进行积分可得位移曲线函数:
OCCUPATION
164
2011
8
(11)
当u=0.5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则加速或减速过程总 时间tm为: tm = 2 A Ve − Vs = nT (12) max 式中,n为一个实数,表示从Vs加速或减速至Ve理论上 运行时间对插补周期的倍数。
3 Ve − Vs 代入式(11),则加速度时所需 2 Amax 的最大理论距离S为: 1 3 S = (Ve + Vs )tm = Vs2 − Ve2 (13) 2 4 Amax 则三次多项式柔性加减速控制方法中V、A、J的关系如
式中,Vs、Ve分别为加速或减速过程的开始结束速度。 将边界条件式(10)代入式(7)、(8)、(9)中, 得出三次多项式柔性加减速控制方法的速度、加速度、加 加速度和位移曲线函数:
V (u ) = Vs + 3(Ve − Vs )u 2 + 2(Ve − Vs )u 3 6 A(u ) = (Ve − Vs )(u − u 2 ) tm 6 J (u ) = 2 (Ve − Vs )(1 − 2u ) tm 3 4 S (u ) = tmVs u + (Ve − Vs )tmu + 0.5(Ve − Vs )tmu